鼻窦炎临床路径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一、导言二、背景耳鼻喉科的疾病主要包括中耳炎、鼻窦炎、声带息肉等。
这些疾病常见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对诊断和治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通过建立一套临床路径,能够帮助医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疾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误诊率。
三、目的本临床路径的目的在于:1.确定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以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率;2.提供系统化的疾病处理流程,以提高诊疗效果和治疗质量;3.优化治疗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成本;4.提供患者教育的基础,以便患者知晓疾病的自我护理和预防方法。
四、临床路径的制定过程本临床路径的制定过程主要包括:1.选择专家组成员:由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带领一组耳鼻喉科专家组成,确保制定路径的专业性和准确性;2.收集相关资料和临床经验:该专家组对于该领域有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比对国内外相关临床路径,找出适用于本院的最佳路径;3.利用问题导向的方法:根据临床实际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并制定诊疗流程;4.经过专家讨论和修订:临床路径的草稿通过专家组的讨论和修订,确保路径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主要内容本临床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疾病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标准,制定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2.检查和评估方法:制定出适用于各疾病的检查和评估方法,以协助确诊和疾病分型;3.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标准;4.术后恢复和康复指导:对于部分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制定出术后恢复和康复指导措施,以提高手术效果;5.随访和复查要求:患者在出院后的随访和复查要求,以监测疗效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六、实施和评估本临床路径的实施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临床路径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会议、讲座等形式,向医务人员宣传临床路径的制定目的和内容,并进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熟悉临床路径的使用方法;2.监测和评估:通过患者的随访和复查,监测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和治疗效果,及时修订和更新临床路径;3.优化和改进:根据实施效果和评估结果,对临床路径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临床路径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鼻炎中医微创临床路径

慢性鼻-鼻窦炎中医微创临床路径一、慢性鼻炎-鼻窦炎中医微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J32)行针刀相应软组织松解术和蝶颚神经节触激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1.症状:打喷嚏、鼻干燥、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可伴有头痛、面部胀痛等。
2.体征:鼻腔、中鼻道干燥/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黏膜充血、肿胀或伴有鼻息肉。
3.影像学检查(CT):提示鼻腔、鼻窦黏膜慢性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常见五官科疾病的针刀治疗与康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针刀微创松解头、颈、胸背后及肺腧附近肌群。
2.蝶腭神经结神经触激术(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2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鼻腔鼻窦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1)过敏原及相关免疫学检测;(2)鼻功能测试。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2天内。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1,术前评估。
诸如流鼻涕色、质、量,打喷嚏频率,尖牙窝、内眦及眶内上角皮肤有无红肿、压痛,局部有无弹性或硬性膨隆,有无眼球移位或运动障碍,有无视力障碍,中鼻道、嗅裂或后鼻孔处有无脓涕存留,中鼻甲黏膜有无红肿、息肉样变,中鼻道有无息肉或其他新生物,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检查。
慢性鼻窦炎临床路径

局部类固醇
抗生素
口服激素
止血药物
促进纤毛功能恢复剂(沐舒坦,60mg.bid)
鼻腔减充血剂
局部类固醇
抗生素
口服激素
止血药物
促进纤毛功能恢复剂(沐舒坦,60mg.bid)
活动
半坐卧位
下床活动
下床活动
饮食
清淡饮食
清淡饮食
普食限刺激性食物
特殊医嘱
护理
(1)术后伤口渗血流入口腔后要轻轻吐出,勿咽下,以免引起胃部不适,且便于观察出血量
活动
限剧烈活动
饮食
普食
特殊医嘱
护理
(1)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2)3个月内勿剧烈运动及过度兴奋
(3)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4)半个月后门诊复查,定期进行鼻内镜清理术
患者或家属
出院告知签字
⑷鼻窦CT
治疗处置
⑴外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
⑵入院告知
⑶主治医师查房
⑷鼻腔冲洗
⑴外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
⑵教授,主治医师查房
⑶术前讨论
⑷手术告知
⑸麻醉告知
⑹手术通知单到手术室
⑺鼻腔冲洗
⑴外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
⑵术后护理常规
⑶主治医师查房
⑷病情观察
药物
鼻腔减充血剂
鼻腔局部类固醇
激素(口服)
抗生素(头孢类)
6(入院第六天)
日期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目标
病情控制
病情控制
病情控制
检查
前鼻镜检查
前鼻镜检查
前鼻镜检查
处置
外科术后护理常规,一级护理
⑴外科术后护理常规,一级护理
⑵鼻腔换药
(完整版)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护理篇)

执行护士签名:
住院第5~9天(术后第1~5天) 年 月 日
护理记录
护理处置
效果评价
白班
夜班
护理级别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观察药物副作用
□是 □否
监测T、P、R、BP
□是 □否
协助半卧位休息
□是 □否
观察鼻腔有无出血
□是 □否
观察鼻腔填塞物是否在位
□是 □否
鼻腔填塞物取出后鼻腔点药
介绍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护理过程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基本掌握
预防感冒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基本掌握
预估出院日期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基本掌握
医嘱执行
效果评价
长期医嘱
□执行 □未执行
临时医嘱
□执行 □未执行 □作废医嘱
变异:□无 □有
执行护士签名:
变异原因:
执行护士签名:
其他护理记录:
执行护士签名:
护理记录
护理处置
效果评价
白班
夜班
手术室前准备
□已准备 □未准备
监测T、P、R、BP
□是 □否
剪鼻毛,男患者剃胡须
□是 □否
核对手术部位、检查手术部位标识、更换病员服、去除假牙、口红、首饰、眼镜、手表等饰物
□是 □否
遵医嘱术前用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是 □否
携带用物:病历、影像资料(CT、X线)等
□齐备 □不齐(缺: )
□是 □否
全麻者小便自解时间
时 分
MEWS评分
分
跌倒评分
分
压疮评分
分
护理指导
效果评价
安慰患者,减轻手术后患者的恐惧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汇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1-H66.3/H71行手术治疗ICD-9-CM-3:19.3-19.5/20.2/20.4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有脓性分泌物,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内陷,伴中耳胆脂瘤;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手术: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66.1-H66.3/H7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3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6颞骨CT;2.视情况而定: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面神经功能测定等;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2.术中植入耗材:听骨植入;3.术中用药:必要时糖皮质激素、非耳毒性抗菌药物冲洗术腔;4.术中酌情行面神经监测;5.术腔填塞;6.标本送病理检查;九术后住院治疗≤10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病人情况而定;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3.伤口换药;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无伤口感染;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1-H66.3/H71 行手术治疗ICD-9-CM-3:19.3-19.5/20.2/20.4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声带息肉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声带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30.0901/30.0902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声音嘶哑;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带蒂或广基的息肉样增生物;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手术:1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8.102声带息肉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3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喉镜检查;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3.标本送病理检查;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3.适当声休;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咽喉部无明显感染征象;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二、声带息肉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30.0901/30.0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J32行鼻内镜手术ICD-9-CM-3:21.31/22.2-22.6二诊断依据;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1.症状: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可伴有头痛、面部胀痛等;2.体征:鼻腔、中鼻道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黏膜充血、肿胀或伴有鼻息肉;3.影像学检查CT:提示鼻腔、鼻窦黏膜慢性炎性改变;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鼻内镜手术:1.鼻中隔矫正术;2.中鼻甲、下鼻甲骨折移位固定术;3.前或后筛窦开放术;4.上颌窦开放术;5.额窦开放术;6.蝶窦开放术;7.眶尖部手术;8.鼻息肉切除术;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2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3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鼻腔鼻窦CT;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1过敏原及相关免疫学检测;2鼻功能测试;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2.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5.标本送病理检查;九术后住院治疗≤8天;1.根据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3.鼻腔冲洗;4.清理术腔;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二、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J32行鼻内镜手术ICD-9-CM-3:21.31/22.2-22.6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天喉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喉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喉癌ICD-10:C32,D02.0行喉部分或全切除术ICD-9-CM-3:30.1-30.4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声嘶或其他喉部不适;2.体征:喉部有新生物;3.辅助检查:喉镜、CT和/或MRI或B超提示病变;4.病理学明确诊断;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手术:1.喉癌激光切除手术:T1和部分T2喉癌;2.喉部分切除术:T1、T2、部分T3、少数T4,适合喉部分切除的喉癌患者;3.喉全切除术:不适合上述手术方式的喉癌患者;4.酌情行缺损修复;5.酌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四标准住院日;1.激光切除喉癌手术≤7天;2.喉部分切除术和全喉切除术≤18天;3.皮肤或气管或食道缺损修复术≤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32,D02.0喉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4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X线胸片、心电图;5喉镜;6标本送病理学检查;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CT或MRI或B超,下咽-食管造影,肺功能,输血准备等;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八手术日为入院后5天内;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2.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3.术中用药:止血药、抗菌药物;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标本送病理检查;九术后住院治疗5-19天;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2.漱口;3.鼻饲激光手术除外;4.伤口换药;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如咽瘘等,需要特殊诊断治疗措施,延长住院时间;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采取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延长住院时间;二、喉癌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喉癌ICD-10:C32,D02.0行喉部分或全切除术术ICD-9-CM-3:30.1-30.4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鼻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鼻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行鼻止血术ICD-9-CM3:21.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可经后鼻孔流至咽部;严重者可合并休克表现;2.体征:鼻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或已行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3.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4.必要时CT或MRI检查;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可行鼻腔出血点烧灼或前鼻孔填塞;来源于鼻腔后部出血可行后鼻孔填塞;2.内镜下止血术;3.必要时责任血管结扎或栓塞;四标准住院日≤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R04.0鼻出血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3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输血相关检查;2凝血因子等检查;3鼻窦CT扫描;4颈动脉介入检查或血管造影;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内;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4.输血:血色素低于6克应予输血;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1.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1血常规;2凝血功能;3鼻窦CT扫描;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酌情给予止血药物;十出院标准;1.鼻腔出血停止;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对止血后反复出血者,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并继续进行针对性检查和治疗;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二、鼻出血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行鼻止血术ICD-9-CM3:21.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ICD-10:C30.0/C31;行鼻侧切开术或上颌骨全切除术ICD-9-CM-3:21.31/22. 6/76.39/76.44;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鼻塞、涕中带血以及头痛等肿瘤累及相邻结构引起的症状;2.体征:鼻腔鼻窦部有新生物;3.辅助检查:内镜和增强CT或MRI提示占位病变;4.病理组织学活检明确诊断;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鼻侧切开术适应症:原发于鼻腔、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恶性肿瘤,已经病理诊断,临床认为需要行鼻侧切开术;2.上颌骨切除术适应症:原发于上颌窦或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已经病理诊断,临床认为需要行上颌骨部分或全切除术;3.眶内容物切除术:根据肿瘤侵犯眶内情况而定;4.颈淋巴结清扫术:根据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定;5.酌情一期缺损修复术;四标准住院日≤1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30.0/C31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3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X线胸片、心电图;5内镜;6增强CT或MRI;7病理学检查;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输血准备;2其他相关检查;3如行上颌骨切除术可应用腭护板式牙托赝复体;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2.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3.手术内固定物:可选择;4.术中用药:止血药、抗菌药物;5.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6.标本送病理检查;九术后住院恢复7-10天非一期修复者;一期修复者术后10-12天出院;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2.伤口换药;3.根据患者情况确定需要的后续治疗;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切口无感染;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如咽瘘等,需要特殊诊断治疗措施,延长住院时间;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采取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延长住院时间;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ICD-10:C30.0/C31行鼻侧切开手术或上颌骨全切除术ICD-9-CM-3:21.31/22.6/76.39/76.4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2天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J34.2;行鼻中隔矫正术ICD-9-CM-3:21.5;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鼻塞/鼻出血/头痛;2.体征:鼻中隔偏曲;3.辅助检查:内镜或CT检查;有明显症状和鼻中隔偏曲体征者可予确诊;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有明显症状并有典型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四标准住院日≤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4.2鼻中隔偏曲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鼻腔鼻窦CT;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鼻功能测试;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内;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5.必要时送病理检查;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1.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2.检查和清理术腔;十出院标准;1.切口愈合较好;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二、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J34.2行鼻中隔矫正术ICD-9-CM-3:21.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ICD-10:H65.3;行鼓膜置管术ICD-9-CM-3:20.01;二诊断依据;根据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otitismediawitheffusion美国儿科学会、家庭医生学会和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1.症状:听力下降,耳内闭塞感,部分有耳痛、耳鸣;2.检查:1耳部:鼓膜色泽异常,呈淡黄、橙红、琥珀色、灰蓝或乳白色;鼓膜内陷,鼓室积液多时外凸,粘连明显时为不张态,光锥弥散或消失,鼓室内可见液平、气泡;鼓气耳镜检查见鼓膜活动受限;2鼻咽部:可有腺样体肥大或新生物;3.纯音听阈测试:传导性听力损失,高频气骨导听力亦可下降,少数患者合并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4.纯音听阈测试6岁以下小儿可采用小儿行为测听:骨气导阈值升高;5.声导抗测试:鼓室导抗图为B型或C型,声反射引不出;6.内镜检查:成人排除鼻咽癌,儿童可了解腺样体对咽鼓管咽口阻塞情况;7.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影像学检查:颞骨CT,鼻咽部CT 或鼻咽侧位x线摄片;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otitismediawitheffusion美国儿科学会、家庭医生学会和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鼓膜置管术:适用于中耳乳突积液3–6月未愈;四标准住院日≤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65.3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编码,并有下列情况之一:有较高危险发生言语发育障碍原有感音神经性聋、颅面部发育异常及神经和认识障碍、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和腭裂;已有言语发育延迟;复发性急性中耳炎伴分泌性中耳炎;鼓膜有严重的内陷袋形成伴或不伴粘连;分泌性中耳炎持续3个月以上;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纯音听阈测试或小儿行为测听、听觉诱发电位、声导抗测试;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内镜检查;2颞骨CT、鼻咽侧位X光摄片;七选择用药;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应当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天;其余用药参照相关疾病及其术后用药;八手术日为入院后3天内;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选择;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病人情况而定;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生素;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好,无耳流脓液;2.通气管位置好;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二、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ICD-10:H65.3行鼓膜置管术ICD-9-CM-3:20.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天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甲状腺肿瘤ICD-10:C73/D09.302/D34/D44.0;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ICD-9-CM-3:06.2-06.4;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颈前包块、声音嘶哑等;2.体征:甲状腺区肿块;3.辅助检查:B超或CT或MRI、甲状腺功能测定、食道吞钡检查、喉镜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4.术前穿刺、术中冰冻、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甲状腺腺瘤:根据腺瘤情况,行腺瘤切除术、患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或患侧甲状腺叶切除术;2.甲状腺癌:根据甲状腺癌类型及范围选择一侧腺叶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术;3.颈淋巴结清扫术: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颈侧淋巴结清扫视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定;四标准住院日为5–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73/D09.302/D34/D44.0甲状腺肿瘤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1.必须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4X线胸片、心电图;5甲状腺B超;6喉镜检查;7甲状腺功能;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甲状旁腺功能;2CT或MRI;3放射性同位素检查;4电解质;5其他相关检查;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表单

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 : J32)行鼻内镜手术 (ICD-9-CM-3 : 21.31/22.2-22.6)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 天时间住院第 1天主□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要□ 完成病历书写诊□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疗□ 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工作长期医嘱:□ 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二级或三级护理□ 普食重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点□ 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医(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嘱□ 胸片、心电图□鼻窦 CT□ 酌情行过敏原及相关免疫学检测□ 酌情行鼻功能测试主要□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护理工作住院第 1-3 天住院第2-4天(术前日)(手术日)□ 上级医师查房□ 手术□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根据检查结果等,进行术前□ 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术后注意事项用品协议书长期医嘱:长期医嘱: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全麻后常规护理临时医嘱:□鼻内镜手术 * 术后护理常规□ 术前医嘱:明日全身麻醉或□ 一级护理局麻下行鼻内镜手术*□ 半流饮食□ 术前禁食水□ 抗菌药物□ 术前抗菌药物临时医嘱:□ 术前准备□ 标本送病理检查□ 其他特殊医嘱□ 酌情心电监护□ 酌情吸氧□ 其他特殊医嘱□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提醒患者明晨禁食水□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 1. 1. 1.记录 2. 2. 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3-9 天住院第 4-10 天(术后第1-7 日)(术后第 2-8 日,出院日)主□ 上级医生查房□ 上级医生查房,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要□ 住院医生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完成出院记录、出院证明书诊□ 注意病情变化□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疗□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工□ 取出鼻腔填塞物作长期医嘱:出院医嘱:□二级护理□ 出院带药重□ 半流食或普食□ 门诊随诊点□ 其他特殊医嘱医□ 可停用抗菌药物嘱临时医嘱:□ 换药□ 其他特殊医嘱主要□ 观察患者情况□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护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工作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 1. 1.记录 2. 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的门诊患者。
一、慢乳线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乳线病(TCD:BRYO1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ICD-10:J35.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1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慢乳娘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临床常见证候: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路径治疗时间≤3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患者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及扁桃体肥大程度的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咽部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常规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外治法(1)烙法。
(2)啄治法。
(3)含漱法。
(4)吹药法。
(5)含服法。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临床路径在慢性鼻内镜鼻窦炎手术中的应用

生率 , 护理 满 意度 , 康教 育 掌握 情 况 。结 果 两 组 住 院天 数 , 后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 理 满 意度 、 康 教 健 术 护 健
育 掌握 等 方 面 比较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0 ) 观 察 组 情 况 优 于 对 照组 。结 论 .5。 发 生 、 高 患 者 的 满 意度 和 健 康 教 育 掌握 程 度 。 提 【 键词 】 临 床 路 径 关 慢 性鼻窦炎 护 理 1 3 评 价 指 标 比较 两 组 住 院 日、 后 并 发 症 的发 生 率 , . 术 患 者 及 家 属 的满 意 度 和 健 康 教 育 掌 握 情 况 。
・
66 ・ 6
J u n l fQiia iest fM e cn , 01 Vo. 3, . o r a qh rUnv r iyo diie 2 2, 13 No 5 o
临床 径 在慢 性 鼻 内镜 鼻 窦 炎 手术 中的应 用 路
冯 青梅 潘洁妙
观 察 临床 路 径 在 慢 性 鼻 窦 炎 手 术 护理 中的应 用 、 果 、 价 。 方 法 效 评 将 1O例 慢 性 1
寞手 术 患 者 10例 , 中男 6 1 其 8例 , 4 女 2例 ; 龄 2 ~ 7 年 5 O岁 , 平均 年龄 3 . 6 8岁 。 随机 分 为 两 组 , 组 5 每 5例 。对 照 组 按 照 传统 护理 方 法 进 行 护 理 , 察 组 按 照 临 床 及 护 理 路 径 表 严 格 观 按 时 间按 内容 进 行 护 理 。两 组 患 者 的 一 般 资 料 比较 差 异 无 统
作 者 单 位 : 西 民族 医 院耳 鼻 喉 科 广 邮 编 5 0 0 30 1 收稿 日期 2 1 一O 一O O2 2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
一、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
行鼻内镜手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
1.症状: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可伴有头痛、面部胀痛等。
2.体征:鼻腔、中鼻道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黏膜充血、肿胀或伴有鼻息肉。
3.影像学检查(CT):提示鼻腔、鼻窦黏膜慢性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
鼻内镜手术:
1.鼻中隔矫正术;
2.中鼻甲、下鼻甲骨折移位固定术;
3.前或后筛窦开放术;
4.上颌窦开放术;
5.额窦开放术;
6.蝶窦开放术;
7.眶尖部手术;
8.鼻息肉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2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心电图;
(5)鼻腔鼻窦C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2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
5.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4天。
1.根据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
3.鼻腔冲洗。
4.清理术腔。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
行鼻内镜手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