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强势品牌

一、技术质量工作回顾

围绕公司年度目标,紧跟市场和生产需求,技术部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在基础管理、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1、技术部技术人员短缺,许多实际工作没有做好或没有做。例如轴承寿命试验,新产品跟踪研究等。

2、生产现场的过程控制,工艺立法执行与技术监督力度不够。

3、对公司内、外部的工艺现状调查不充分,没有找出差距,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4、没有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应该是我们技术系统为之奋斗的目标。

5、虽然我们通过TS16949认证,编制下发了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但我们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存于形式,很多工作还要落实到实处。

6、产品与市场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无拳头产品和优势产品,影响到优势客户群体的形成。

7、技术队伍要稳定,要提升水平。在轴承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基本处于空白;设计技术方面我们仍然是以仿制为主,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不多,实用技术研究还不系统。

8、从市场上反馈的产品质量,如外观、清洁度、回转灵活性、无异音及游隙等问题,反映出我们的产品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9、技术装备、检测手段相对落后,使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偏离市场

需求方向。

二、技术质量工作改进意见

2010年是公司实行扭亏的的关键一年,各项经营指标都要比去年有一个明显的增量,这对我们技术、质量工作人员来讲,既是压力,也是考验。

1、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努力实现技术升级

技术进步是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之一,也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公司综合技术水平总体仍处于行业一般水平,从整体上看还没有一支完整、有实力强的研发队伍。

技术硬件及装备水平与当今行业内群雄奋起的发展势头相比,我们要有危机感。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改善产品的品种结构只有两个个办法,一个是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多想办法从管理制度的规范和科学地运用技术知识来实现,另一个途径就是要通过大的技术改造和进步,搭建新的技术装备平台,在新的层面上来解决产品的品种结构、成本和质量水平问题。这两种方法在公司都有它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技术人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立足本职岗位,尽好自己的职责,发挥才智,齐心协力,努力实现公司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升级。

2、适应市场需要,尽快实现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

我公司产品单一,针对性较强,水泵轴承板块都有很强的竞争对手,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水泵轴承在行业中的地位,我们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就会受到影响。

同时,我们要以研发其它产品为突围点,在产品开发、制造技术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全面展开攻关,加强协调督导,形成核心市场、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带动全面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和积累,形成公司

自己的优势产品与优势产品群,逐步提升公司在轴承市场的强势竞争力。

3、完善体系建设,强化过程控制,切实提高实物质量水平

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要以完善体系建设为手段,强化过程控制,切实提高实物质量水平。

围绕典型质量问题及顾客关注的焦点,加强产品质量监控。我们要继续围绕典型产品质量问题和顾客关注的焦点,认真组织开展产品质量调查。技术部门、质量部门、生产单位要密切配合,通过运用统计技术分析,切实找准影响产品质量的薄弱环节和因素,开展质量攻关和技术攻关。质量管理部门要在加强对各生产单位指导的同时,要强化对产品质量的监控,结合市场反馈的质量信息,继续对质量问题进行重点跟踪,不断推动产品质量改进工作的落实。

进一步完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要继续按照TS16949标准要求,结合内外部审核、体系评价和单位自查形成的问题报告,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把体系运行的目标放在提高产品实物质量上来。重点处理好质量管理体系与促进产品质量提高之间的互动关系,避免质量管理体系与提高产品质量二者之间出现脱节;要以顾客关注的质量问题为焦点,继续加强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的进货检验,并在此基础上,组织质量、技术、采购等部门对重点供应厂家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在加强对不合格项纠正措施的落实考核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责任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建立质量激励机制,推动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我们要继续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积极推行产品质量责任追溯制,努力降低综合废品率的同时,建立质量激励机制。

一是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产品质量能够保持稳定和提高的生产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

二是能够认真分析影响本单位产品质量的因素,制定改进措施,通过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的生产单位或攻关项目组进行奖励;

三是能够以公司利益为重,主动采取措施解决批量性质量问题,为公司挽回质量损失金额较大的单位进行奖励;

四是对重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内外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未发现有不符合项的单位进行奖励。

五是对质量管理活动取得显著成果的部门进行奖励。彻底改变以往质量工作重处罚轻激励的旧模式,进而更好地调动各单位立足自身,向内使劲,提高质量的积极性,推动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