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研究现状和展望-模板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研究现状和展望-模板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研究现状和展望-模板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研究现状和展望

摘要:当前动物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特别是细胞核移植技术、染色体改造技术、转基因动植物技术和细胞大量培养技术等方面.本文综合论述了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发展简史,研究近况和制造实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关键词: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细胞融合;细胞大规模培养;核移植

21世纪,生物技术制药是制药行业的亮点,近25年来,世界生物技术工业飞速发展,创造了35种重要的治疗性生物技术药物.中国生物技术产业是紧跟世界产业同步发展的.20XX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市场销售额已达到828亿美元.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组成三驾马车行驶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大道的前列.动物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应用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全世界生物技术药物中使用动物细胞工程生产的已超过80%,例如蛋白质、单克隆抗体、疫苗等.所以对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简史

开始

疫苗是动物细胞技术的开始,在疫苗产业早期,往往利用动物来生产疫苗,如用家兔人工感染狂犬病毒生产狂犬疫苗,用奶牛来生产天花疫苗,用某些细菌接种到动物身上来生产抵抗该种细菌的疫苗.在1920年至1950年,已经开发了多种病毒或细菌疫苗,如伤寒疫苗、肺结核疫苗、破伤风疫苗、霍乱疫苗、百日咳疫苗、流感疫苗和黄热病疫苗等.早在1950年代,已经能够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来生产病毒.先在反应器中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待细胞长到一定密度后,接种病毒,病毒利用培养的细胞进行复制,从而生产大量的病毒,这一突破是动物细胞技术或细胞工程的真正开始.基于动物细胞技术生产的病毒疫苗包括减毒的活病毒,或是灭活的病毒.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内,用动物细胞技术生产的疫苗挽救了几百万人和动物的生命.1950年至1985年期间,细胞工程及其他技术的进步,生产了多种人用疫苗来预防脊髓灰质炎、麻疹、腮腺炎、风疹、乙肝和带状疱疹等,并用于生产多种兽用疫苗.但是,这段时期对细胞表达水平的研究仍然很低,因而用这种工艺生产蛋白制品产量低、成本高,因此早期的动物细胞技术只用于疫苗及少量的干扰素和尿激酶的生产.

发展

1970年代的两项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基因重组技术和杂交瘤技术大大促进了动物细胞技术的进步以及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使得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在生产疫苗,尤其在生产天然的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生物制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动物细胞技术还用于生产许多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单克隆抗体.用于生化检测的单抗有几千种,而单抗用于人体疾病治疗是近几年来生物制药的一个重要领域,有几十种单抗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中.从1986年FDA批准第一种单抗治疗药物用于器官移植治疗、可以抑制排斥反应的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以来,已有9种治疗用单抗药物获得FDA批准.另外,许多将病毒的抗原决定簇基因转染到宿主细胞体内,用于生产安全性更高、疗效更好的基因工程疫苗也正在开发之中.

二、研究现状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主要涉及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移植尤其是核移植技术、染色体改造技术、转基因技术和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等.

细胞融合

是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使两个或几个不同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可用于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及产生单克隆抗体等.在我国目前动物细胞工程的发展中,技术最成熟的当数细胞融合.其中淋巴细胞杂交瘤在国内已普遍开展,并培育了许多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杂交瘤细胞株系,它们能分泌产生在诊断和治疗病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如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抗人IgM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等可用于治疗疾病;抗人结肠癌杂交瘤细胞系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胞外区的单克隆抗体等则对诊断疾病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技术已趋成熟,目前许多单克隆抗体已经进入产业化的生产阶段.

细胞核移植

细胞核移植就是将一个动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卵细胞中,并发育生长.核移植技术可用于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生物反应器的制备.其中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制是最为看好的一个转基因制药方向.利用转基因动物乳腺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基因工程人类蛋白质药物,其成本较微生物发酵、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大大降低.但十几年来,显微注射技术一直是生产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唯一实用手段,由于它本

身固有的缺点,使得乳腺生物反应器未能有长足的步.基因打靶与核移植相结合很可能成为生产乳腺生物反应器更有效的途径,它在外源基因定点整合、消除位点效应、降低生产成本、节省时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核移植技术在我国特别是培育鱼类新品种方面已有多年的研究基础.目前我国在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方面的研究也开展得很好,除了传统的胚胎细胞核移植

外,体细胞克隆也在牛、山羊、小鼠等物种上均获得了成功.如20XX年6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只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元元”和第二只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阳阳”.另外,在利用转基因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基因工程药物方面,上海人类遗传病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发育所、扬州大学、新疆畜牧科学院、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和解放军军需大学等都先后获得了可能有潜在生产人用药物蛋白价值的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动物是指经人的有意干涉,通过实验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中并稳定地整合到动物基因组中,且能遗传给子代的动物.让动物成为制药工厂、创造人类急需的生物制品,这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转基因动物的出现使得这一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在21世纪制药工业中,最具诱人前景的无疑是应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转基因药物.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与以往的制药技术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哺乳动物生物反应器好比在动物身上建药厂.动物的乳汁或者血液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目的基因的产品.它的优越性还表现在产量高,易提纯,表达产物已经过充分修饰和加工,具有稳定的生物活性.另外,作为生物反应器的转基因动物又可无限繁殖,故具有投资成本低、药物开发周期短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可以说转基因动物的问世,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低成本、高活性和高表达的药物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作为生物反应器的转基因动物,主要是利用其乳腺组织和血液组织进行定位表达,特别是用乳腺组织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药物和具有特殊营养意义的蛋白质,已成为一个新兴的转基因制药业.至今已在以下动物的乳汁中生产出一些人类蛋白质药物:牛奶中有抗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人血清白蛋白、胶原蛋白、生育激素、乳缺蛋白、糖基转移酶、蛋白C等,山羊奶中有抗凝血酶原、抗胰蛋白酶、生育激素、血清白蛋白、组织型纤维溶原激活因子、单克隆抗体,绵羊奶中有抗胰蛋白酶、凝血因子IX、纤维蛋白原、蛋白质C,猪奶中亦有蛋白质C、凝血因子IX、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等[11].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活跃,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早在1996年黄淑帧等成功制备了5头有目的基因(人凝血因子IX基因)整合的转基因羊(3公2母),其中1头母羊已于1997年9月产下小羊羔,进入泌乳期,其乳汁中含有活性的人凝血因子IX蛋白,这种凝血因子是治疗血友病的珍贵药物[12].而近几年来的转基因产物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如潘玲、黄俊成和黄英等,分别在转基因小鼠乳汁中成功地表达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人胰岛素原和人血清白蛋白.

转基因动物除了可在生产基因工程药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可用于建立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生产可用于人体器官移植的动物器官等方

面.863高科技展览中展示的长有”人耳”的小鼠显示了这方面的良好前景,这将有效地解决器官异体移植的生理适应难度大的问题和大幅度地降低器官异体移植的成本.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是指离散的动物活细胞在体外人工条件下的生长、增殖的过程.动物细胞培养开始于本世纪初.1962年,其规模开始扩大,发展至今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具有重要医用价值的酶、生长因子、疫苗和单抗等,已成为医药生物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部分[13].

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生物制品已占世界生物高技术产品市场份额的50%[14].大量资料表明,生物技术药物是当前新药开发的重要领域,生物技术制药工业是下一个10年制药工业的重要新门类,期间将有数百种生物技术新药上市[15].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制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集中在培养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优化细胞培养环境、改变细胞特性、提高产品的产率与保证其质量上[16].

三、制造实例

如今,利用动物细胞生产的生物制品已日益增多.美国自1996年以来批准的33个产品中有25个是用动物细胞生产的.下面就几个在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产品进行介绍.

类淋巴细胞干扰素

类淋巴细胞干扰素是由一株从Burkitt淋巴瘤的患者获取Namalva细胞生产的干扰素,它含80%左右的IFN-α,20%左右的IFN-β.该干扰素首先由英国的Welle公司的Fante和Finter等开发成功,并扩大至8000L罐生产.该产品1986年先在英国获准进入市场,商品名为”Wellferon”.1999年Wellferon获美国FDA批准进入美国.该干扰素获准生产在动物细胞发展技术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因为这是第一个获准用肿瘤细胞系生产的人用药品.

类淋巴细胞干扰素的生产工艺大致如下:先将细胞逐级放大直至4000L或8000L罐,培养基用RPMI1640培养基,加10%小牛血清.培养方式主要是搅拌式批次培养,当细胞密度达1×106/ml时,加入2nmol/L丁酸钠起动48h,接着用仙台病毒(50HAU/ml)诱生,18h后冷却至5~10℃,收集培养液,连续离心分离细胞,对上清液进行分离纯化.类淋巴细胞干扰素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多种肿瘤病的治疗,如毛细血管白血病、Kaposi

肉瘤等.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据不完全统计,各种血栓病已成为许多国家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我国患各种血栓病的患者估计在1300万以上.对于血栓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目前主要的疗法仍是溶血栓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做为第二代特异性的溶栓药于1987年被FDA批准上市.它是由美国Genetich公司用CHO细胞表达的,也是第一个用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的基因工程产品.

尿激酶原

作为第二代的又一个特异性的溶栓药,单链尿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原目前在许多国家进行临床Ⅲ期试验,估计不久即可上市.在国内,南京大学是用大肠杆菌表达的,而军事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则是用CHO细胞表达的,目前正和天津天士力公司一起进行试验.尿激酶原是一种碱性蛋白,具有特异的溶血栓作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又称血细胞生成素、红细胞刺激因子,是一种酸性糖蛋白,是第一个被发现并批准应用于临床的造血生长因子,也是迄今为止产值最高的基因工程产品.它主要用于多种贫血,包括慢性肾衰性贫血、恶性肿瘤放疗和化疗引起的贫血等.由于该药的用量很小,因此有的单位仍采用传统的转瓶生产工艺.也有单位为了达到高产目的,采用了固定化灌流培养的生产工艺.

凝血因子Ⅷ

由先天性缺乏凝血因子Ⅷ而引起的出血称为甲型血友病,早期治疗采用输入全血或血浆,但由于血浆内凝血因子Ⅷ的浓度很低,因此效果不理想.20世纪80年代以后,采用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使产品的纯度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由于研究成功了一系列血浆的病毒灭菌法后,使由血浆制备的”极纯”产品,如Monoclate等一直沿用至今.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约占所有病毒性肝炎的40%,它可以急性发病也可以形成慢性肝炎,并进而引发肝硬化、肝癌,而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人是健康的病毒携带者,不出现症状,但表面抗原阳性,常常是重要的传染源.在我国,这样的慢性病毒携带者约有一亿人,是对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威胁.

至今已被批准的乙肝工程疫苗有两种宿主细胞的,一种是酵母表达的,另一种是CHO细胞表达的.我国病毒研究所的任贵方等在1987年就研究成功了用CHO 细胞表达的疫苗.他们用的是NBS公司生产的微载体篮式生物反应器连续灌注培养CHO细胞,然后以14000r/min连续离心去除细胞残骸提取上清,再经

ButylSSepharoseFastFlow疏水柱层析-SephadexG25脱盐-DEAESepharoseFastFlow阴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rose4FastFlow凝胶过滤,即可得纯品[17].

四、展望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是从疫苗开始的,迄今已有悠久的历史.动物细胞工程制药中目前运用的主要手段有:细胞融合、核移植、转基因动物、细胞培养等.随着细胞工程技术

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必能开发出更具有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手段.目前已研发的细胞产品实例主要有类淋巴细胞干扰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原,促红细胞生成素,凝血因子Ⅷ,乙型肝炎疫苗.随着继续深入的研究,更多的不同结构的细胞产品将应用于临床.

动物细胞工程不仅可大量工业生产天然稀有的药物,而且其产品具有高效性和对疾病鲜明的针对性.因而,动物细胞工程药物的发展必将给制药工业带来一次革命性飞跃,在人类的医疗保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现代生物技术之一的细胞工程技术在近半个世纪来突飞猛进,并已在医药领域取得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如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并显示出独特的疗效,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着细胞工程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前景及其产生的影响将会日益地显示出来.

参考文献

李刚,刘鹏,刘诚迅等.我国细胞工程制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XX,8,19(4):278.

胡显文,肖成祖.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地位[J].生物技术通讯.20XX,5,12(2):118.

唐祖明,郑纪山,肖中党等.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0(5):21.

姚彩霞,李沪霞.抗人IgM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脾内免疫建立抗人IgM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8年,26(1):66.

刘彦君,王皓,卫立辛等.人肝癌细胞与自体激活B淋巴细胞融合制备肿瘤疫苗[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8,19(6):507.

张京航,贺武.抗人结肠癌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单克隆抗体特性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7,13(2):25.

杨学辉,刘彦信,陈永春.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胞外区蛋白的纯化及单抗的制备[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XX,21(4):196.

谭晓红,杨晓,程萱等.核移植技术生产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20XX,20(6):46.

韩建永,常万存,桑润滋等.家兔胚胎细胞核移植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XX,23(2):1.

王玉阁,邹贤刚,成国祥等.由胎儿成纤维细胞而来的克隆山羊(Caprahircus).科学通报,1999,44(21):2319.

[11]曾溢滔.转基因动物与生物医药产业[J].生物学通报,1999,34(4):1.

[12]黄淑帧,张克忠,黄英等.乳汁中分泌有活性的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的研制[J].科学通报,1998,43(7):783.

[13]林福玉,陈昭烈,刘红等.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生物技术通报,1999,1:32.

[14]陈昭烈.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凋亡[J].生物工程进展,1998,18(6):17-20.

[15]吴梧桐.下一个10年的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3-6.

[16]邹寿长,李干祥,杨葆生等.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XX,5(2):102

[17]夏焕章,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B).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动物细胞生物制药应用

第11讲 动物细胞生物制药应用

新民周刊 2010,5.17-23.P76-9 2010.11.2:世界肺炎日(第2个) 全球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肺炎链球菌 疾病,平均每38秒1名5岁下儿童死于此 病,1100万儿童因肺炎住院。导致儿童 死亡的头号杀手,并高致残:智力低下 、癫痫(17%)、耳聋(27.7%)。 中国是10个肺炎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1/4儿童携带病菌;死亡儿童该病占 46.8%。占西太平洋区的70%。 红霉素不敏感几乎达到100%,青霉素达 86%。 1983年23价肺炎链球菌夾膜多糖疫苗 PPV23诞生。2000年针对2岁以下儿童的 7价肺炎链球菌蛋白结合疫苗PPV7问世 。目前已经接种3亿剂,世界第一大单 个疫苗。 肺炎链球菌发现100年后,真正安全有 效的PPV7疫苗才大规模使用。制造工艺 非常复杂,约需要一年左右。只有爱尔 兰、美国两家工厂。

猪流感(Swine Flu),是猪群中发现的一种可引起地方性流行性感冒的正黏液病毒,属呼吸系统疾病,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引发。 以往曾经发生人类感染猪流感,但未有发生人传人案例。2009年4月墨西哥猪流感造成数150多死亡事 件,并在多个国家蔓延。 病毒及病毒疾病 甲型H1N1 流感病毒

H、N的意思 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4月30日建议使用“A/H1N1流感”的名称。 病毒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A、B、C三型。根据血凝素(Hemagglutinin,H)和神经氨酸酶(Neyramidinase,N)的抗原特性,将A型流感病毒分成不同的亚型。目前,有15种特异的H亚型和9种特异的N亚型。 病毒进入细胞:血凝素(H)能和细胞膜上的蛋白结合,在细胞上打开一个通道,使得病毒能进入细胞。 病毒要钻出宿主细胞:神经氨酸酶(N)通过“水解”的方式切断病毒和宿主细胞的最后联系,使病毒脱离宿主细胞。

制药工艺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是()。 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C.新药审批办法 D.标准操作规程 2.药品是特殊商品,特殊性在于 ()。 A.按等次定价 B.根据质量分为一、二、三等 C.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D.清仓在甩卖 3.终点控制方法不包括()。 A.显色法 B. 计算收率法 C.比重 法 D. 沉淀法 4.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是()。 A.温度升高,活性增大 B.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C.温度降低,活性增大 D.开始温度升高,活性增大,到最高速度后,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5.中试一般比小试放大的位数是 ()倍。 ~10 ~30 C.30~50 ~100 6.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 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性质,借以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是()。 A.透析法 B.盐析法 C.离心法 D.萃取法 7.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进行的浓缩称 为()A. 高压浓缩 B.减压浓缩 C. 常压浓缩 D.真空浓缩 8.下列不属于氨基酸类药物的是 () A.天冬氨酸 B.多肽 C.半胱氨酸 D.赖氨酸 9.下列不属于多肽、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是() A.抽提法 B.凯氏定氮法 C.紫外分光光度法 D.福林-酚试剂法 10.下列属于脂类药物的是()。 A.多肽 B. 胆酸类 C.胰脂酶 D 亮氨酸 11.()抗生素的急性毒性很低,但副作用较多,另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A.四环素类 B.大环内酯类 C.氨基糖苷类 D. β-内酰胺类 12.生产抗生素类药物发酵条件不包括()。 A.培养基及种子 B.培养温度及时间及通气量 D.萃取及过滤 13.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方法的是()。 A.贴壁培养 B.悬浮培养 C.直接培养 D.固定化培养 14.抗生素类药物生产菌种的主要来源是()。 A.细菌 B.放线菌 C.霉菌 D.酵母菌 15.将霉菌或放线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大米或小米颗粒上,恒温培养一定时间后产生的分生孢子称为()。 A. 米孢子 B.种子罐 C.发酵 D. 试管斜面

动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12月20日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一、动物细胞培养 1、定义: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原理:细胞增殖 3、过程 分散成单个细胞, 制成细胞悬液 注意: ①10代以内细胞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无突变发生,常用于实践或冷冻保存。 ②超过50代,极少数细胞突破自然寿命极限,突变成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若超过50代,细胞不再增殖,全部死亡,则说明细胞没有发生癌变。 ③分瓶之前,称原代培养;出现接触抑制用胰蛋白酶处理,再分瓶培养为传代培养。 思考回答: ⑴、为什么选用幼龄动物组织或胚胎进行细胞培养? 答:其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有丝分裂旺盛,容易培养。 ⑵、动物细胞培养需要脱分化吗?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发育潜能变窄,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所以没有类似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要想使培养的动物细胞定向分化,通常采用定向诱导动物干细胞,使其分化成所需要的组织或器官。 ⑶、进行动物细胞传代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成分?用胃蛋白酶行吗? 答:主要是蛋白质,不行,因为胃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约为2,当PH大于6时就会失去活性,多数动物细胞培养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为7.2-8.4,胰蛋白酶活性较高) ⑷、胰蛋白酶真的不会把细胞消化掉吗?为什么?

答:胰蛋白酶除了可以消化细胞间的蛋白质,长时间作用也会消化细胞膜蛋白,对细胞有损伤,因此必须控制好消化时间。 ⑸、动物细胞培养能否像绿色植物组织培养那样最终培养成新个体? 不能,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使细胞数目增多,不能发育成新的动物个体 4、重要概念 ①细胞贴壁: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 产生原因:培养贴附性细胞时,细胞要能够贴附于底物上才能生长增殖。 培养要求:培养瓶或培养皿内表面光滑、无毒,易于贴附。 ②细胞的接触抑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③原代培养: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 ④传代培养:原代培养的细胞由于接触抑制不再分裂,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这种培养叫传代培养。 5、培养条件: ⑴无菌无毒环境:无菌——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无毒——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自身造成危害。 ⑵营养: 成分: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培养基类型:合成培养基(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⑶温度和pH值:哺乳动物多以36.5±0.5℃为宜,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 ⑷气体环境: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6、应用:生产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基因工程中受体细胞的培养。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科学家培养正常或各种病变的细胞,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如用于筛选抗癌药物等,为治疗和预防癌症及其他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研究进展 程庆佳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20091070004) 摘要: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是动物细胞在制药产业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动物细胞工程最新的制药研究进展,包括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核移植技术,转基因动物技术,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等,同时讨论动物细胞制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英文摘要:Animal Cell Engineering is animal cell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the applic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latest pharmaceutical animal cel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cluding animal cell fusion techniques, monoclonal antibodies, transgenic animal technology, large-scale cell culture technology, Also discussed animal cell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prospects. 关键词: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转基因动物技术,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发展前景 英文关键词:Animal cell fusion techniques, monoclonal antibodies, transgenic animal technology, large-scale cell cultu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spects 所谓动物细胞工程就是以动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和人为操作,使细胞产生某些人们所需要的生物学特性,从而改良品质,加速繁殖动物个体或获得有用品系的技术。这种技术在制药业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目前全世界生物技术药物中使用动物细胞工程生产的已超过8 0%,例如蛋白质、单克隆抗体、疫苗等。当前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核移植技术、转基因动物技术和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等方面。本文就是以细胞工程为基础阐述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技术与发展前景。 1、用于制药业的动物细胞系 目前用于生物制药的动物细胞有4类,即原代细胞、传代细胞系,转化细胞系和融合的或重组的工程细胞系。 1.1 原代细胞 原代细胞是直接取自动物组织器官,经过粉碎消化而获得的细胞悬液。动物细胞生产生物药品的早期,一般用原代培养的细胞来生产疫苗,如鸡胚细胞、原代兔肾细胞、鼠肾细胞、淋巴细胞等,Ender最先用原代培养的猴肾组织细胞来生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原代细胞增殖能力有限,需要大量动物才能增加产量,费钱费力,限制了它的应用。 1.2 传代细胞系 传代细胞系是二倍体细胞在传代繁殖过程中,有些细胞发生改变,不仅形态发生变化,且生长更快,能以少量的细胞起始培养。由一个这样的细胞得到的细胞克隆,与它起源的细胞株大不相同,它能无限期地生存,这样的细胞克隆称为传代。许多传代细胞系建立于50年代,用它们来生产疫苗不仅可以降低实验动物的量,并且因为所用的细胞性质均一,通过体外大规模培养技术生产的疫苗可以保证质量,避免了动物个体差异产生的疫苗质量不稳定问题。但传代细胞系在生物学特性上与肿瘤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是从肿瘤细胞衍生而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科学手段来排除其潜在的致瘤性,因而数十年间未允许传代细胞系用于生产。7 O年代以后,大量研究工作证实了二倍体细胞的安全性,wI一38是第一个生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二倍体细胞系。二倍体细胞系一般从动物胚胎组织中获取,有明显的贴

动物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第一讲 一、概述 1、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 )定义 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方法与技术,按照人们的需要,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包括细胞融合、核质移植等方法,快速繁殖和培养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物种的生物工程技术。 2、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 (1)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培养主要用于育种和代谢产物制备,日本等国家用生物反应器培养人参细胞生产有效药用成分。 动物细胞培养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疫苗、生长因子等。 (2)细胞融合 改良性状,培育新品种 (3)染色体工程 细胞工程 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 细胞融合 染色体工程 胚胎工程 细胞遗传工程 器官培养 组织培养 细胞培养 (快速繁育和产物大量制备) (改良性状,培育新品种) (培育新品种,单倍体和多倍体) (获得人们需要的成体) (无性繁殖,改变性状) 克隆 转基因技术

主要用于培育单倍体或多倍体新品种,如四倍体小麦,八倍体小黑麦 (4)胚胎工程 主要是获得人们需要的成体 如:胚胎分割技术、胚胎融合技术、卵核移植技术、体外授精技术等最成功应用于畜牧业获得优良品种与胚胎保存 对人类来说主要用于不孕症获得试管婴儿 (5)细胞遗传工程 克隆:无性繁殖,动物克隆指经无性繁殖而产生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生物体内,能够表达并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实验技术。 3、细胞工程的优势 (1)避免了分离、提纯、剪切、拼接等基因操作,只需将细胞遗传物质直接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就能够形成杂交细胞。 (2)不仅可以在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甚至可以在三者之间形成前所未有的杂交物种。 4、细胞工程发展 (1)萌芽阶段---理论渊源和早期的尝试(20世纪初-30年代中期)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在1902年提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认为植物细胞有再生出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美国生物学家Harrison 是公认的动物组织培养的创始人,1907年,以淋巴液为培养基观察了蛙胚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过程,

生物技术制药期末

第四章抗体制药 1.Ig分子是由二硫键连接起来的4条(两对)条多肽链构成的。 2.单克隆抗体制备时对动物的免疫方法分为体内免疫和体外免疫。 3.一般来说PEG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越大,细胞的融合率越高。 1.Ig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是由(V L和V H的CDR区)共同构成。 2.制备单克隆抗体时一般采用与(骨髓瘤细胞)供体同一品系的动物进行免疫。 3.生物药物检验要求(理化指标和生物活性指标缺一不可)。 4.下列不属于基因产品液态保存的方法是(低浓度保存) 5.前预防乙型肝炎使用的生物制品属于(疫苗)。 单克隆抗体:由单一的B淋巴细胞克隆产生的,这种抗体是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双功能抗体:就是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将抗A抗原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基因与抗B抗原抗体的重链可变区通过短肽链接子连接构建成双链抗体的表达质粒,表达后形成双特异性抗体。多克隆抗体:病原微生物含有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抗原物质,因此这些抗体制剂也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故称多克隆抗体。 抗体:是指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克隆化:指单个细胞通过无性繁殖而获得细胞集团的整个培养过程。 免疫球蛋白:将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类型基本结构 人-鼠嵌和抗体人IgC-小鼠IgV 改型抗体小鼠CDR替换人CDR Fab 完整L链和Fd Fv V H和V L 单链抗体(scFv) V H-或-V L 单域抗体 V H或 V L 最小识别单位(MRU)一个CDR 人-鼠嵌和抗体:由于抗体同抗原结合的功能决定于抗体分子的可变区(V),同种性免疫原决定于抗体分子的稳定区(C),如果在基因水平上把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重链(H)和轻链(L)可变区分离出来,分别与人Ig的重链的稳定区(C)基因连接成人-鼠嵌合体的H 和L链基因,再共转染骨髓瘤细胞,就能表达出完整的人-鼠嵌合抗体。 Fab抗体:用胃蛋白可将IgG的重链在铰链区的C端处裂解,获得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在Fab片段之间仍保留有铰链区与二硫键,为Fab双体,具有完整的双价抗体活性,但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3,为10000,在人体内产生的抗鼠蛋白的排斥反应也相应降低30%,由于仍保持抗体分子的立体构型,因此在人体任然很稳定,成为小分子抗体的锥形。 单链抗体:是由一段弹性链接肽把抗体可变区重链(VH)与轻链(vl)相连而成,是具有亲代抗体全部抗原结合特异性的最小功能单位。 单域抗体:抗体的V H-或-V L是具有结合抗原特异性的小抗体片段。 改形抗体:Ig 分子中参与构成抗原结合部位的区域是H和L链V区中的互补决定区(CDR 区),而不是整个可变区。 H和L链各有三个CDR,其它部分称框架区。用鼠源单抗的CDR 序列替换人Ig 分子中CDR序列,则可使人的Ig 分子具有鼠源单抗的抗原结合特异性。可消除免疫源性。又称CDR移植抗体。 (单克隆抗体)免疫导向疗法障碍有:1,单克隆抗体均是鼠源性抗体,应用于人体内可产生人抗鼠抗体,加速了排斥反应,难以维持有效药物作用靶组织时间;2,完整的抗体分子,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简述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条件及其应用; 1.2简述克隆动物的概念含义和基本原理 1.3简述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以及应用前景 1.4简述细胞融合的方法过程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应用 1.5关注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2.能力目标: 2.1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总结等环节,提高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2.3通过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3.1 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和合作精神 3.2 明确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简述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举例说出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关注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教学难点】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细胞融合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教学设计思路】采用自学、指导模式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较深刻、透彻地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2)什么是动物细胞的培养?(3)怎样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第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关于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教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进行讲解,讲解中要注意区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这两个概念。对于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则要从学生已有的内环境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这个问题,以加深对培养条件的理解。为学习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打好基础。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克隆动物的教学中,可首先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克隆动物,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随后可向学生提问:克隆动物的方法与植物组织培养一样吗?然后向学生说明目前动物体细胞克隆是通过核移植技术来实现的,以引入本节的主题。关于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过程,教材中选用了“多利羊”为例,来说明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带领学生一步步弄清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过程。对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可结合本节教材“积极思维”中的有关问题,让学生讨论。在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回忆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通过新旧知识对比,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并通过课件演示细胞融合的全过程,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教师要讲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意义和应用,以便自然过渡到单

吉林大学《生物制药学》第三章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 期末考试备考资料

第三章动物细胞工程制药 一?生产用动物细胞目前用于生物制药的动物细胞有4类,即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系,融合的或重组的工程细胞系和转化细胞系? 1原代细胞 原代细胞是直接取自动物组织器官,经过粉碎消化而获得的细胞悬液?动物细胞生产生物药品的早期,一般用原代培养的细胞来生产疫苗,如鸡胚细胞?原代兔肾细胞?鼠肾细胞,淋巴细胞等,Ender最先用原代培养的猴肾组织细胞来生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原代细胞增殖能力有限,需要大量动物才能增加产量,费钱费力,限制了它的应用? 2传代细胞系 原代细胞经过传代筛选克隆,从多种细胞成分中挑选并纯化出某种具有一定征的细胞株称为CCL?许多CCL建立于50年代,用它们来生产疫苗不仅可以降低实验动物的量,并且因为所用的细胞性质均一,通过体外大规模培养技术生产的疫苗可以保证质量,避免了动物个体差异产生的疫苗质量不稳定问题?但C CL在生物学特性上与肿瘤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是从肿瘤细胞衍生而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科学手段来排除其潜在的致瘤性,因而数十年间未允许C CL用于生产?7 O 年代以后,大量研究工作证实了二倍体细胞的安全性,wI一38是第一个生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二倍体细胞系?二倍体细胞系一般从动物胚胎组织中获取,有明显的贴壁和接触抑制特性,有正常细胞的核型,一般可传代培养5 0代?且无致瘤性,现在C C L已被广泛用于人用治疗性药物的生产,但仍不是理想的生产细胞系? 3工程细胞系 工程细胞系是指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或细胞融合技术对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进行修饰改造或重组,获得具有稳定遗传的独特性状的细胞系?用于构建工程细胞的动物细胞有BHK一2l,CHO—dhfr?Namalwa?Vero?SP2/O,Sf一9等细胞系?sP2/0一Ag l4工程细胞系是通过融合的方法,从抗羊红细胞活性的BALB/c的小鼠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P3x63A98融合杂交瘤sP2/NL—Ag 亚克隆中分离获得,可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幢l?目前用重组DNA技术改造的C H O细胞生产干扰素,白介素,E P O?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以及其它各种蛋白质类药品已成为国际医药市场上的热销产品,但这些产品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大多为5~50升的小型培养罐)? 4转化细胞系 通过某个转化过程形成的,常由于染色体断裂变成异倍体,失去正常细胞特点,而获得无限增殖能力?转化细胞系具有长期培养,倍增时间短,对培养条件和生长因子等要求较低的特点,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生物制药中,可通过改造宿主细胞特性,如延长细胞周期.提高工程细胞原始表达水平等来提高药物的产量?李红艳等研究空间环境对CH0(dhfr)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诱变致生长减慢的细胞株有利于提高目的蛋白的产量,为筛选优化的生物工程制药细胞提供可能?目前cHo(dhfr)作为重要的基因表达受体细咆,已成功应用于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等生物制药领域? 二、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技术 1细胞融合

国内外细胞工程制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6

国内外细胞工程制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制药行业方面的应用。当前动物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特别是细胞核移植技术、染色体改造技术、转基因动植物技术和细胞大量培养技术等方面。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发展简史,研究近况和制造实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关键词:细胞工程、细胞融合、核移植、染色体改造、转基因、细胞培养 1 前言 细胞工程制药是细胞工程技术在制药工业方面的应用。所谓细胞工程,就是以细胞为单位,按人们的意志,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有目的地进行精心设计,精心操作,使细胞的某些遗传特性发生改变,达到改良或产生新品种的目的,以及使细胞增加或重新获得产生某种特定产物的能力,从而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大量培养、增殖,并提取出对人类有用的产品的一门应用科学和技术。它主要由上游工程(包括细胞培养、细胞遗传操作和细胞保藏)和下游工程(即将已转化的细胞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用以生产生物产品的过程)两部分构成。当前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特别是细胞核移植技术、染色体改造技术、转基因动植物技术和细胞大量培养技术等方面[1]。

21世纪,生物技术制药是制药行业的亮点,近25年来,世界生物技术工业飞速发展,创造了35种重要的治疗性生物技术药物。中国生物技术产业是紧跟世界产业同步发展的。2007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市场销售额已达到828亿美元[2]。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组成三驾马车行驶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大道的前列。动物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应用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全世界生物技术药物中使用动物细胞工程生产的已超过80%,例如蛋白质、单克隆抗体、疫苗等。 2 细胞工程制药研究现状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主要涉及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移植尤其是核移植技术、染色体改造技术、转基因技术和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等。 2.1 细胞融合 是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使两个或几个不同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可用于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及产生单克隆抗体等。在我国目前动物细胞工程的发展中,技术最成熟的当数细胞融合。其中淋巴细胞杂交瘤在国内已普遍开展,并培育了许多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杂交瘤细胞株系,它们能分泌产生在诊断和治疗病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如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3]、抗人Ig M单克隆抗体[4]、肿瘤疫苗[5]等可用于治疗疾病;抗人结肠癌杂交瘤细胞系分泌的单克隆抗体[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胞外区的单克隆抗体等[7]则对诊断疾病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技术已趋成熟,目前许多单克隆抗体已经进入产业化的生产阶段。

制药工艺期末试卷带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卷(A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GMP是()。 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C.新药审批办法 D.标准操作规程 2.药品是特殊商品,特殊性在于()。 A.按等次定价 B.根据质量分为一、二、三等 C.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D.清仓在甩卖 3.终点控制方法不包括()。 A.显色法 B. 计算收率法 C.比重法 D. 沉淀法 4.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是()。 A.温度升高,活性增大 B.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C.温度降低,活性增大 D.开始温度升高,活性增大,到最高速度后,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5.中试一般比小试放大的位数是()倍。 A.5~10 B.10~30 C.30~50 D.50~100 6.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性质,借以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是()。 A.透析法 B.盐析法 C.离心法 D.萃取法 7.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进行的浓缩称为() A. 高压浓缩 B.减压浓缩 C. 常压浓缩 D.真空浓缩 8.下列不属于氨基酸类药物的是() A.天冬氨酸 B.多肽 C.半胱氨酸 D.赖氨酸 9.下列不属于多肽、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是() A.抽提法 B.凯氏定氮法 C.紫外分光光度法 D.福林-酚试剂法 10.下列属于脂类药物的是()。 A.多肽 B. 胆酸类 C.胰脂酶 D 亮氨酸11.()抗生素的急性毒性很低,但副作用较多,另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A.四环素类 B.大环内酯类 C.氨基糖苷类 D. β-内酰胺类 12.生产抗生素类药物发酵条件不包括()。 A.培养基及种子 B.培养温度及时间 C.PH及通气量 D.萃取及过滤 13.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方法的是()。 A.贴壁培养 B.悬浮培养 C.直接培养 D.固定化培养 14.抗生素类药物生产菌种的主要来源是()。 A.细菌 B.放线菌 C.霉菌 D.酵母菌 15.将霉菌或放线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大米或小米颗粒上,恒温培养一定时间后产生的分生孢子称为()。 A. 米孢子 B.种子罐 C.发酵 D. 试管斜面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世界化学制药工业发展趋向为() A.高技术 B.高投入和高效率 C.高产量 D.高质量 E.高速度 2.下列属于化学制药生产工艺路线改革的有() A.原料的改革 B.寻找反应薄弱环节 C.反应后处理方法的影响 D.新技术的应用 3.下列哪些是搅拌的作用() A.加速传质 B.加速传热 C.加速反应速度 D.增加副反应 4.中试放大的基本方法包括() A.经验放大法 B.相似放大法 C.数学模拟法 D.理论计算法 5.化学灭菌法有()灭菌法。 A.环氧乙烷 B.湿热 C.表面 D.热空气 6.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A.离心法 B.沉淀法 C.回流法 D.过滤法 7.生物药物的主要来源有() A.动物脏器和植物 B.血液、分泌物和其他代谢产物 C.海洋生物 D.微生物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技术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技术 摘要 生物制药产业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细胞工程为主要代表。文章主要讲述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制药行业方面的应用。当前动物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特别是细胞核移植技术、染色体改造技术、转基因动植物技术和细胞大量培养技术等方面。 关键词: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细胞融合细胞大规模培养核移植

1、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技术 1、1.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指在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进而发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细胞融合技术作为细胞工程的核心基础技术之一,不仅在农业、工业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而且在医药领域也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如单克隆抗体、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生产。在动物体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 Kohler G和 Milstein C将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原代 B 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进行融合,创立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方法。国内外已培育出了许多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杂交瘤细胞株系,它们能分泌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单克隆抗体,如甲肝病毒、抗人 I g M 、抗人肝癌和肺癌、抗M-CSFR(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eceptor,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胞外区的单克隆抗体等。目前单克隆抗体技术已趋成熟,许多产品已经进入产业化的生产阶段。 此外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可以生产各种免疫疫苗,肿瘤细胞 / 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是近年来国内外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 在各种动物模型及病人身上观察到肿瘤的消退。Avigan 等将乳腺癌或肾癌病人的自体癌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在含有人粒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 - 4 的自体血清中培养,加入聚乙二醇使两种细胞产生融合, 融合细胞疫苗能使肿瘤消退,显示其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2.转基因动物 利用转基因动物乳腺反应器生产药用或食品蛋白是生物制药领域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因为乳腺是一个外分泌器官,乳汁不进入体内循环,不会影响到转基因动物本身的生理反应,从转基因动物的乳汁中获取的目的基因产物,不但产量高、易提纯,而且表达的蛋白经过了充分的修饰加工,具有稳定的生物活性,因此又被称为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所以用乳腺表达人类所需蛋白基因的羊、牛等产量高的动物就相当于一座药物工厂。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英国科学家克拉克首先在鼠的乳腺组织高效表达了人抗胰蛋白酶因子基因,开创了研制动物乳房生物反应器的先河。 据美国遗传学会预测,到2010年,所有基因工程药物中利用动物乳房生物反应器生产的份额将高达95%。国外现已有数十家以动物乳腺反应器为核心技术的公司,可生产α 1 -抗胰蛋白酶、人红细胞生成素、乳铁蛋白、人血清白

常用的五种动物细胞培养方式

?一、半连续式培养 1.半连续式培养又称为重复分批式培养或换液培养。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 统,悬浮培养形式。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从中取出部分培养物,再用新的培养液补足到原有体积,使反应器内的总体积不变。这种类型的操作是将细胞接种一定体积的培养基,让其生长至一定的密度,在细胞生长至最大密度之前,用新鲜的培养基稀释培养物,每次稀释反应器培养体积的1/2~3/4,以维持细胞的指数生长状态,随着稀释率的增加培养体积逐步增加。或者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定期取出部分培养物,或是条件培养基,或是连同细胞、载体一起取出,然后补加细胞或载体,或是新鲜的培养基继续进行培养的一种操作模式。剩余的培养物可作为种子,继续培养,从而可维持反复培养,而无需反应器的清洗、消毒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在半连续式操作中由于细胞适应了生物反应器的培养环境和相当高的接种量,经过几次的稀释、换液培养过程,细胞密度常常会提高。 2.半连续式特点: ·培养物的体积逐步增加; ·可进行多次收获; ·细胞可持续指数生长,并可保持产物和细胞在一较高的浓度水平,培养过程可延续到很长时间。该操作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可长时期进行生产,反复收获产品,可使细胞密度和产品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动物细胞培养和药品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二、连续式培养 1.连续式培养是一种常见的悬浮培养模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该模 式是将细胞接种与一定体积的培养基后,为了防止衰退期的出现,在细胞达最大密度之前,以一定速度向生物反应器连续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含有细胞的培养物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从反应器流出,以保持培养体积的恒定。理论上讲,该过程可无限延续下去。

制药工艺 考试 (1)

一、名词解释 1、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30 2、助催化剂:在制备催化剂时,往往加入某种少量物质,这种物质对反应影响很小,但能显著的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或选择性38 3、对映体过量:指在两个对映体的混合物中,其中一个对映体相对于另一个而过量的百分数,表征对映体的光学纯度48 4、细胞比生长速率:以单位细胞的生物量为基准,表示该参数的变化速率。是生长速率的标准化,反应了菌体活力的大小128 5、原生质体融合:用去壁酶处理将微生物细胞璧除去,制成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用PEG促进原生质体风声融合,再生细胞壁,从而获得具有双亲性状的融合细胞,这一技术称为~ 136 6、化学半合成:由已知的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生产药物的过程 3 7、化学全合成:由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生产药物的过程 3 8、贴壁细胞培养:贴壁依赖性细胞的生长需要适量带电荷的固体或半固体支持表面。由细胞自身分泌或人为在培养基中加入贴附因子,使细胞依附在支持物表面,才能生长和增殖260 9、单层贴壁细胞培养:指把细胞贴附于一定的固体支持表面上,生长形成单层细胞的培养方法,适合于铁壁依赖性细胞培养262 10、无限细胞系:指寿命和活性都不受传代次数影响的细胞系,可连续培养,也称永久细胞系248 11、有限细胞系:指寿命有限制的细胞,经过若干传代培养后失去繁殖能力,衰老死亡248 12、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使污染物氧化所需的氧量。354 13、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22 1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体系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并无变化的物质37 15、自然选育:在发酵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根据菌种的自发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135 16、促进剂:促进产物生成、但不是营养物也不是前体的一类化合物141 17、穿梭载体:存在于质粒载体上的含有两个亲缘关系不同的复制子结构及其相应的标记基因,能在两种不同种属的宿主细胞中复制并存在的的基因200 18、微载体培养:是一种三维培养系统,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细胞贴附于微载体上增值,再悬浮于培养液中,兼有贴壁和悬浮培养的双重优点263 19、前体:指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能直接参与产物的生物合成,组成产物分子的一部分,而自身的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141 二、问答题 1、以薯芋皂素为原料制备氢化可的松的化学合成中,如何控制环氧化、oppenauer 氧化?106 答:(1)控制温度在30℃以下,慢慢加入过氧化氢,保温8小时,当环氧化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研究现状和展望-模板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研究现状和展望 摘要:当前动物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特别是细胞核移植技术、染色体改造技术、转基因动植物技术和细胞大量培养技术等方面.本文综合论述了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发展简史,研究近况和制造实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关键词: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细胞融合;细胞大规模培养;核移植 21世纪,生物技术制药是制药行业的亮点,近25年来,世界生物技术工业飞速发展,创造了35种重要的治疗性生物技术药物.中国生物技术产业是紧跟世界产业同步发展的.20XX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市场销售额已达到828亿美元.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组成三驾马车行驶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大道的前列.动物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应用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全世界生物技术药物中使用动物细胞工程生产的已超过80%,例如蛋白质、单克隆抗体、疫苗等.所以对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简史 开始 疫苗是动物细胞技术的开始,在疫苗产业早期,往往利用动物来生产疫苗,如用家兔人工感染狂犬病毒生产狂犬疫苗,用奶牛来生产天花疫苗,用某些细菌接种到动物身上来生产抵抗该种细菌的疫苗.在1920年至1950年,已经开发了多种病毒或细菌疫苗,如伤寒疫苗、肺结核疫苗、破伤风疫苗、霍乱疫苗、百日咳疫苗、流感疫苗和黄热病疫苗等.早在1950年代,已经能够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来生产病毒.先在反应器中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待细胞长到一定密度后,接种病毒,病毒利用培养的细胞进行复制,从而生产大量的病毒,这一突破是动物细胞技术或细胞工程的真正开始.基于动物细胞技术生产的病毒疫苗包括减毒的活病毒,或是灭活的病毒.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内,用动物细胞技术生产的疫苗挽救了几百万人和动物的生命.1950年至1985年期间,细胞工程及其他技术的进步,生产了多种人用疫苗来预防脊髓灰质炎、麻疹、腮腺炎、风疹、乙肝和带状疱疹等,并用于生产多种兽用疫苗.但是,这段时期对细胞表达水平的研究仍然很低,因而用这种工艺生产蛋白制品产量低、成本高,因此早期的动物细胞技术只用于疫苗及少量的干扰素和尿激酶的生产. 发展

细胞工程技术制药的研究与进展

摘要 细胞工程制药是细胞工程技术在制药工业方面的应用。所谓细胞工程,就是以细胞为单位,按人们的意志,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有目的地进行精心设计,精心操作,使细胞的某些遗传特性发生改变,达到改良或产生新品种的目的,以及使细胞增加或重新获得产生某种特定产物的能力,从而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大量培养、增殖,并提取出对人类有用的产品的一门应用科学和技术。它主要由上游工程(包括细胞培养、细胞遗传操作和细胞保藏)和下游工程(即将已转化的细胞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用以生产生物产品的过程)两部分构成。当前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特别是细胞核移植技术、染色体改造技术、转基因动植物技术和细胞大量培养技术等方面。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研究现状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主要涉及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移植尤其是核移植技术、染色体改造技术、转基因技术和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等。 细胞融合是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使两个或几个不同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可用于生产新的物种或品系及产生单克隆抗体等。 在我国目前动物细胞工程的发展中,技术最成熟的当数细胞融合。其中淋巴细胞杂交瘤在国内已普遍开展,并培育了许多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杂交瘤细胞株系,它们能分泌产生在诊断和治疗病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如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抗人IgM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等可用于治疗疾病;抗人结肠癌杂交瘤细胞系分泌的单克隆抗体、抗M-CSFR(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eceptor,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胞外区的单克隆抗体等则对诊断疾病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技术已趋成熟,目前许多单克隆抗体已经进入产业化的生产阶段。 核移植就是将一个动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卵细胞中,并发育生长。核移植技术可用于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生物反应器的制备。其中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制是最为看好的一个转基因制药方向。利用转基因动物乳腺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基因工程人类蛋白质药物,其成本较微生物发酵、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大大降低。但十

2021生物高中苏教版选修3习题:2.3 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第三节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一、选择题 1.动物细胞培养时,最好选用的培养材料是() A.衰老退化的动物组织细胞 B.成熟动物个体的体细胞 C.动物的受精卵细胞 D.胚胎或幼龄动物的体细胞 解析:胎胚或幼龄动物的体细胞增殖能力强,易于培养。 答案:D 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顺序是() ①原代培养②传代培养③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形成分散的细胞悬液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解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材料选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器官或组织,先用胰蛋白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再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答案:D 3.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获得杂交瘤细胞,下列针对单个杂交瘤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筛选过程方可获得 B.具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 C.可分泌多种特异性抗体 D.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大量增殖 解析: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其过程是从已免疫的小鼠体内取出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使之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单个杂交瘤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答案:C 4.生产单克隆抗体时,在培养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因为该试剂() Earlybird

A.能抑制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的DNA 复制 B.能阻止淋巴细胞的原癌基因被激活 C.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 复制 D.能阻止杂交瘤细胞核糖体上所有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由于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而生产单克隆抗体需要选择出杂交瘤细胞,所以需要用试剂抑制骨髓瘤细胞DNA 的复制。因此,该试剂的作用为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 复制。 答案:C 5.伦理学家极力反对克隆人,以下哪项不是他们反对克隆人的原因?() A.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 B.冲击了现有的伦理道德观念 C.克隆人是心理不正常的人 D.干扰正常的社会和家庭关系 解析:克隆人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冲击了现有的伦理道德观念,干扰了正常社会和家庭关系,我们应持反对态度。 答案:C 6.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诊断 B.可以在生物体内生产,不能体外生产 C.具有特异性强、纯度高、灵敏度高等优点 D.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 解析: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其过程是从已免疫的小鼠体内取出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使之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与培养,可得到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经过体内或体外培养可获得单一抗体,因而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还具有纯度高、灵敏度高等优点。由于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所以可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诊断,也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 答案:B 7.下图为“多莉”,有关“多莉”的说法正确的是()

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的应用与展望

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的应用与展望 【摘要】细胞工程近年来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生物制药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包括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分别生产不同的药用产物。 【关键词】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生物制药应用前景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单位,按人们的意志,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获得新型生物或特种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1]它主要由上游工程(包括细胞培养、细胞遗传操作和细胞保藏)和下游工程(即将已转化的细胞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用以生产生物产品的过程)两部分构成。当前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真核细胞的基因重组、导入、扩增和表达的理论和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特别是细胞核移植技术、染色体改造技术、转基因动植物技术、细胞大量培养技术、将有关产物提取纯化的技术等方面。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 一、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指在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进而发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细胞融合技术作为细胞工程的核心基础技术之一,不仅在农业、工业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而且在医药领域也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如单克隆抗体、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生产。 二、转基因动物 利用转基因动物乳腺反应器生产药用或食品蛋白是生物制药领域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因为乳腺是一个外分泌器官,乳汁不进入体内循环,不会影响到转基因动物本身的生理反应,从转基因动物的乳汁中获取的目的基因产物,不但产量高、易提纯,而且表达的蛋白经过了充分的修饰加工,具有稳定的生物活性,因此又被称为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所以用乳腺表达人类所需蛋白基因的羊、牛等产量高的动物就相当于一座药物工厂。 三、细胞核移植技术 细胞核移植技术,是指将一个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移植至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产生与供细胞核动物的遗传成份一样的动物的技术。科学家们已经先后在绵羊、小鼠、牛、猪、山羊等动物上获得胚胎细胞核移植后代,目前,体细胞克隆也在牛、山羊、小鼠等物种上均获得了成功。若将转基因与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克隆动物工厂相结合,在生物制药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四、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 动物细胞的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是生物制药的关键技术,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生物产品已成为全球生物工业的主要支柱。目前动物细胞培养生产较多的生物制剂是蛋白和抗体,通常采用中国仓鼠的卵巢细胞,事先将能产生某种蛋白质药品的基因片段与仓鼠卵巢细胞的D N A 融合.再在培养液中大量培养它们、最后得到所需药品。与微生物发酵法比,虽然 产量相对较低。但设备费用节省得多,如属于小品种、小产品类生物工程产品,可采用此法。 [2] 植物细胞工程制药 植物细胞含有人类所需的成分,以前靠采用传统的方法提取分离这些物质,但由于如今资源短缺,和需求量的不断加大,且受提取技术限制,靠提取分离途径已经很难满足人类的需要,而人们发现,离体的高等植物细胞也具有合成并积累人类所需要的这些成分,因此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