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小说阅读技巧情节和结构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小说的基本结构与阅读要点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小说的基本结构与阅读要点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小说的基本结构与阅读要点在语文学习中,小说是我们接触最多也最常阅读的文学形式之一。

通过阅读小说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写作和阅读能力。

小说的基本结构和阅读要点是初一语文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小说的基本结构和阅读要点。

一、小说的基本结构1. 故事情节: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开的,一个好的故事情节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

开头部分用于引入故事背景和人物,发展部分逐渐展开故事情节,高潮部分是整个故事的最紧张、最悬疑的部分,结尾部分则对故事进行总结和归纳。

在阅读小说时,我们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2. 人物形象:好的小说常常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主角、配角和形象描写等。

主角是故事的核心,是读者最关注的角色,他们有各自的个性和特点,经历种种离奇的故事情节。

描写人物形象时,要注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和言行举止,使人物形象更具生动感。

3.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起到连接故事情节和人物的作用。

通过环境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和氛围等。

环境描写要注重细节,运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各种场景和环境,增加读者注意力的集中度。

4. 文体风格:小说可以有不同的文体风格,如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不同的文体风格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感受。

在阅读小说时,我们要注意品味作者的文体风格,掌握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句法结构。

二、小说的阅读要点1. 理解故事情节:在阅读小说时,我们要通过理解故事情节来把握整个故事的脉络。

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起伏和转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流畅的叙述,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是故事的灵魂,我们需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理解故事的内涵。

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给我们提供线索,帮助我们对故事进行解读。

3. 感受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可以给故事增添别样的色彩和氛围。

小说阅读——情节结构分析ppt课件

小说阅读——情节结构分析ppt课件

【试题解析】回答此题,可从小说和“后记”在情节、主题、人物和感情方 面的异同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选择论据,给出答复。
ppt精选版
17
•2016江苏《会明》 •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 答案: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
欣慰;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从热衷于战争转变 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乐;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 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
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④卒章显志式。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⑤令人感伤式。主题上,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上,突出人物性格,
增强悲剧色彩;表现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
⑥大团圆式。
主题上,凸显出美好人性;表现效果上,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读者的感情
答案:①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 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 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 理。 2013全国课标2《峡谷》(见《五三》第245页)
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荒凉僻静,为骑手 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②“那鹰忽的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 ③“那鹰有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互相比照, 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答疑问。
作用主要是引出下文,做铺垫,造成悬念,并引起读者阅读兴 趣和思考(侧重结构);或者交代故事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 人物),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侧重内容)
② 写景式:

2020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讲义

2020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讲义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讲义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如果将这个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而补叙是与全文中心事件密切相关的,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个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或歧义。

②从形式上看,插叙内容的前后有简明扼要的过渡性文字,使之与中心事件衔接自然,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补叙无须过渡性文字,它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以被安排在篇末。

小说的情节与结构分析

小说的情节与结构分析

小说的情节与结构分析小说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学作品,情节和结构构成了小说的核心部分。

情节是小说叙事的主线,是组成小说的故事情节。

结构是小说情节组成和展现形式的组织方式。

小说的情节和结构密不可分,相互作用。

本文将分析小说的情节与结构。

一、情节分析小说的情节是故事的主线和脉络。

情节的设置应该既真实又引人入胜。

小说情节的好坏决定了读者阅读的兴趣程度和体验。

情节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唯一性:每部小说都应该有其自己独特的情节设置,不能和其他小说雷同。

2.情节曲折:小说情节需要跌宕起伏,不能平淡无味。

3.情感矛盾:好的小说情节需要有扣人心弦的情感矛盾,引人入胜。

4.节奏鲜明:小说情节要有明显的节奏感,让读者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5.悬念:好的小说情节应该设置悬念,增强读者的阅读欲望。

6.主题明确:小说情节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精神内涵。

二、结构分析小说的结构是小说情节构成和展现形式的组织方式。

好的小说结构需要合理、紧凑、有序。

小说结构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起承转合:小说结构需要有起承转合的过程,才能引人入胜。

2.逻辑清晰:小说结构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需要让读者能够理解。

3.细节丰富:好的小说结构需要有细节丰富的情况,才能营造气氛。

4.形式多样:小说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叙述、对白、描写等。

5.带有启示性:好的小说结构需要有启示性,在小说结束后能够给读者有所启示。

6.节奏明显:小说结构要有明显的节奏感,让读者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三、情节与结构互动小说的情节构成和展现的根本是小说结构的安排和运用,只有情节和结构有良好的互动和融合,小说才能够更好地获取读者的认可和欣赏。

小说情节和结构的互动包括以下方面:1.情节服从结构:小说情节需要紧密围绕着结构展开,保证整部小说有完整的结构和逻辑。

2.情节推动结构:好的小说情节可以促进小说结构的推进,使得小说更加引人入胜。

3.结构展现情节:小说结构需要有清晰的表现形式才能更好的展现小说情节,凸显出小说的主题。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分析情节结构课件 (一)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分析情节结构课件 (一)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课件 (一)高考语文考试中小说阅读是一部分,需要同学们具备分析情节结构的技能。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很多老师会制作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课件。

一、什么是小说情节结构?小说情节结构是指小说故事的因果关系。

小说是用一连串的事件来讲述一个人物从开始到结束的故事,虽然故事的情节安排不一样,但所有小说的情节都由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组成。

二、小说情节结构的分析方法小说情节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小说的主题,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的起点,即小说的开始,了解主人公的人物特征和重要事件。

3.分析小说的发展,即主人公在故事中经历的故事情节和经历的困难。

4.分析小说的高潮,即小说中最紧张的部分,了解主人公如何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5.分析小说的结局,即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和主人公的命运。

三、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的优点1.通过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同学们可以快速有效的掌握小说精华部分。

2.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可以使同学们学习效果更佳。

3.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可以通过互动式学习方式,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

四、如何有效利用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1.同学们需要认真听讲,在老师讲解时做好笔记,帮助整理思路,加深学习印象。

2.可以在阅读完小说后通过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对故事情节进行回顾和总结,加深对小说情节的理解。

3.同学们可以在自主学习时通过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进行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说情节结构分析的技能。

综上所述,小说情节结构是小说故事的因果关系,对于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至关重要。

在备考高考语文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进行学习,在通过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等有效方法进行有效学习,从而提高考试分数。

小说情节1

小说情节1

2.根据题干要求,界定情节手法的类别,结合文本分 析
题型三:情节作用类
一 提问方式: (1)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段写的某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用?
(3)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做简 要分析

解题方法
一、解答此类题需考虑“四对关系” 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 (1)一波三折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 剧


第一讲 小说情节
情节的本质:
人物→情节:人物性格推动情节
情节→人物:情节改变着人物性格
人物自身性格变化的中介:情节是辅助,人物为 主
考查题型
情节概括类
情节手法类 情节作用类
题型一:情节概括类
一 提问方式: (1)请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第一人称叙述优点: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 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者无所不知,事件的来龙去脉,人 物的内心秘密等,叙述者都了如指掌 叉采用两种不同的叙述人称。
(二)情节结构手法题解题方略
1.掌握常用的情节结构手法的内涵 推动 铺垫 呼应 对比 线索 悬念 伏笔

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 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 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 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 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 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考虑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小说知识点讲解( 情节知识+结构技巧)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小说知识点讲解( 情节知识+结构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第一部分情节知识一、开头的类型与作用1.一般开头:(1)开门见山,点名题旨;(2)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1)造成悬念,埋下伏,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2)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

(3)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3.写景开头:(1)交代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环境。

(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

4.倒叙式: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文章开头的特点及作用二、中间情节的作用1.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2.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3.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三、结尾的类型及作用1.出乎意料的结尾(1)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1)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的结尾(1)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戏剧性的结局与主人、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远,令读者思考、回味。

5.结尾突转式“突转”是指剧情突然急剧变化,往往在顺,逆之间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这种大起大落,能对观众产生强烈刺激,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

结尾巧设突转,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

6.写景结尾①照应开关头、深化主题;给读者相像空间,耐人寻味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

2024届高考小说阅读之故事情节+第一讲+概括梳理题

2024届高考小说阅读之故事情节+第一讲+概括梳理题
小说阅读 之 故事情节 第一讲
情节概括梳理题
-2-
导语
情节是小说的框架和脉络,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 基础,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
3种常考题型 ①情节梳理、概括题 ②情节安排、手法题 ③情节及其技巧作用分析题
情节梳理
什么是情节梳理? “情节梳理”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 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 题,考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
(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清题意,明确方向 此题是小说情节的“间接考查型”,表面是“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 过程”,实质是从“先行者”的角度概括哪些情节引起了其情感怎样的变化。 第二步:寻找线索,理清结构 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概括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应依照时间这 一线索。 第三步:紧扣事件,抓住场面
示例
《故乡》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描绘 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后的生活图景。 《林黛玉进贾府》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天的活动行踪为线索,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贾府的人物和环境. 《变色龙》以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为线索,一开始,警官答应要处死这只狗,严惩狗的主人。但 一当人群中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时,警官立刻换了脸色,指责赫留金故意伤狗在先。后来又有人说那不是将军家的狗, 警官马上又变了嘴脸,又说要严惩这只狗和它的主人。警官的脸色随着狗的身份像变色龙似的变来换去。
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 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 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 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 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考点1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小说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处回答。

作用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引出下文的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尾:
(1)出人意料的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这种结尾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这种结尾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灾难,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及美好生活的愿望。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补: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以擅长结尾而闻名遐迩,美国文学界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

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买下伏笔,做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景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突然逆转,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叫绝,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考点2小说的情节和线索
小说的情节是指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展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人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如鲁迅的小说《药》中“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连接点就是“药”。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设置悬念,引人人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叙述。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
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叙述。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5.平叙:平叙即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平叙可以使叙述头绪清楚,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考查情节,重点在分析其作用:分析其作用,有的单从情节本身进行,也有的把其他情节考虑进去综合分析。

无论哪一种角度,都离不开对情节内在关联性(因果链)的把握。

它是作答整个情节题目的核心。

对这一类题目,
互做好以下步骤:
1、阅读全文,梳理情节脉络并作概括。

一般按情节发生发展的阶段分点概括,每一阶段可采用这样的语言表述形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2、细读所给文字,分层抓住其层意或关键词。

这是作答的基础、前提,绝不可粗略读之。

3、分析所给文字在情节上发生了哪些关联。

所谓关联,就是情节发生发展的依据,或者因果关系。

在分析情节作用时,要学会使用术语:
(1)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提供依据:情节说明要具体,不能笼统地概括。

(2)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3)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

分析情节作用也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具体来说:
1.结构(情节自身)作用。

结构上,根据情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及与上下文的关系,考虑其对整个故事情节构成上的作用:
(1)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2)照应前文;
(3)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4)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提供线索,贯穿全文。

2.内容作用。

内容上,弄清楚这一情节的具体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1)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
(2)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
(3)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考点3::小说的结构艺术
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节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情节的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
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为“欧·亨利笔法”,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得不承认其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此外,还有首尾呼应式、倒叙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等。

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一是“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紧张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窒间里任意往来。

把握小说的结构技巧:
1、从人物入手:
有些小说以人物的性格变化或心理、情感的变化来组织文章的结构,抓住了人物性格的演变过程,理清了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的轨迹,也就把握了小说的结构。

比如,契诃夫短篇小说《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其态度、心理、性格随着狗的主人是否是将军而反复变化,据此便可梳理出作品的情节脉络。

2、从事件入手:
有些小说,常按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组织文章结构。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安排了一主一从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主线写林冲的行踪,连接了次要人物店小二、管营和差拨;副线写陆谦、富安与管营差拨勾结、密谋,妄图杀死林冲的经过。

一主一从两条线索时而交织时而错开的设计,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人胜。

3、从物象入手:
有些小说,其全部故事情节往往与某一具体的“物’’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该物品往往是贯穿作品全篇的线索。

因此,紧扣这一“物”的来龙去脉来梳理小说故事情节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就能理出作品的脉络、层次。

例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围绕“项链’’展开情节,基本思路为“借项链一失项链一赔项链一项链真伪”,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人逆境的曲折经历,从而表现了发人深省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