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环境保护局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传输技术规范(试行)

合集下载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0年8月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和定义 (2)3.1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 (2)3.2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 (2)3.3 参比方法 (2)3.4 比对监测 (2)4 比对监测条件 (2)5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2)5.1比对监测内容 (2)5.2 比对监测频次 (2)5.3 比对监测方法 (3)5.4 比对监测结果评价 (5)5.5 质量保证 (6)5.6 比对监测报告格式及内容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8)6.1 比对监测内容 (8)6.2 比对监测频次 (8)6.3 比对监测方法 (8)6.4 比对测试 (9)6.5 核查参数 (9)6.6 比对监测结果评价 (11)6.7 质量保证 (14)6.8 比对监测报告内容及格式 (15)附录1(资料性附录) (17)附录2(资料性附录) (21)附录3(资料性附录) (23)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是指采用参比(标准)方法,与自动监测法在企业正常生产工况下实施同步采样分析,验证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结果准确性的监测行为。

比对监测是判断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统一比对监测技术要求,依据《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环保总局令第28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环发[2009]8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规定了废水自动监测设备、固定污染源烟气连自动监测设备(CEMS)比对监测的内容、频次、方法、结果评价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对废水污染源、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日常比对监测。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验收监测仍按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353-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4-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T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3 术语和定义3.1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Cr)在线自动监测仪、pH水质自动分析仪、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水质自动采样器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0年8月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和定义 (2)3.1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 (2)3.2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 (2)3.3 参比方法 (2)3.4 比对监测 (2)4 比对监测条件 (2)5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2)5.1比对监测内容 (2)5.2 比对监测频次 (2)5.3 比对监测方法 (3)5.4 比对监测结果评价 (5)5.5 质量保证 (6)5.6 比对监测报告格式及内容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8)6.1 比对监测内容 (8)6.2 比对监测频次 (8)6.3 比对监测方法 (8)6.4 比对测试 (9)6.5 核查参数 (9)6.6 比对监测结果评价 (11)6.7 质量保证 (14)6.8 比对监测报告内容及格式 (15)附录1(资料性附录) (17)附录2(资料性附录) (21)附录3(资料性附录) (23)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是指采用参比(标准)方法,与自动监测法在企业正常生产工况下实施同步采样分析,验证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结果准确性的监测行为。

比对监测是判断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统一比对监测技术要求,依据《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环保总局令第28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环发[2009]8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规定了废水自动监测设备、固定污染源烟气连自动监测设备(CEMS)比对监测的内容、频次、方法、结果评价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对废水污染源、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日常比对监测。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验收监测仍按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353-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4-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T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3 术语和定义3.1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Cr)在线自动监测仪、pH水质自动分析仪、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水质自动采样器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管理规定》的通知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管理规定》的通知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1.12.15•【字号】陕环发[2011]112号•【施行日期】2012.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管理规定》的通知(陕环发〔2011〕112号)各设区市环保局、杨凌示范区环保局:《陕西省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管理规定》已经2011年第九次厅党组(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陕西省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全省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管理,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全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陕西省环保厅《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及其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

全省辐射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中的环境监测综合信息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信息(包括空气污染物浓度、酸雨、降尘、沙尘暴);2.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和信息;3.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和信息;4.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和信息;5.其他需要报送的监测数据和信息。

第四条陕西省环保厅负责全省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的管理,通过厅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公报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发布全省环境监测综合信息。

各市(区)、县(区)环保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的管理。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在同级环保部门的领导下,按照上级环保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的要求,具体承担本辖区内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报送等工作。

第五条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对其出具的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资料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355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theoperationandassessmentofwastewateronlinemonitoringsystem(ontrial)20070712发布2007080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HJ/T355—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355—2007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00062北京崇文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网址:http://wwwcespcn电子信箱:bianji4@cespcn电话:010-67112738印刷厂印刷版权专有违者必究2007年10月第1版开本880×12301/162007年10月第1次印刷印张1字数40千字统一书号:1380209·123定价:1200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9号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水平,现批准《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等七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一、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HJ/T352—2007)二、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三、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76—2007)四、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3—2007)五、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354—2007)六、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355—2007)七、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以上标准为指导性标准,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国家环保总局网站(www.sepa.gov.cn/tech/hjbz/bzwb)查询。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0年8月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和定义 (2)3.1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 (2)3.2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 (2)3.3 参比方法 (2)3.4 比对监测 (2)4 比对监测条件 (2)5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2)5.1比对监测内容 (2)5.2 比对监测频次 (2)5.3 比对监测方法 (3)5.4 比对监测结果评价 (5)5.5 质量保证 (6)5.6 比对监测报告格式及内容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8)6.1 比对监测内容 (8)6.2 比对监测频次 (8)6.3 比对监测方法 (8)6.4 比对测试 (9)6.5 核查参数 (9)6.6 比对监测结果评价 (11)6.7 质量保证 (14)6.8 比对监测报告内容及格式 (15)附录1(资料性附录) (17)附录2(资料性附录) (21)附录3(资料性附录) (23)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是指采用参比(标准)方法,与自动监测法在企业正常生产工况下实施同步采样分析,验证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结果准确性的监测行为。

比对监测是判断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统一比对监测技术要求,依据《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环保总局令第28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环发[2009]8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规定了废水自动监测设备、固定污染源烟气连自动监测设备(CEMS)比对监测的内容、频次、方法、结果评价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对废水污染源、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日常比对监测。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验收监测仍按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353-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4-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T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3 术语和定义3.1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Cr)在线自动监测仪、pH水质自动分析仪、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水质自动采样器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0年8月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和定义 (2)3.1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 (2)3.2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 (2)3.3 参比方法 (2)3.4 比对监测 (2)4 比对监测条件 (2)5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2)5.1比对监测内容 (2)5.2 比对监测频次 (2)5.3 比对监测方法 (3)5.4 比对监测结果评价 (5)5.5 质量保证 (6)5.6 比对监测报告格式及内容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8)6.1 比对监测内容 (8)6.2 比对监测频次 (8)6.3 比对监测方法 (8)6.4 比对测试 (9)6.5 核查参数 (9)6.6 比对监测结果评价 (11)6.7 质量保证 (14)6.8 比对监测报告内容及格式 (15)附录1(资料性附录) (17)附录2(资料性附录) (21)附录3(资料性附录) (23)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是指采用参比(标准)方法,与自动监测法在企业正常生产工况下实施同步采样分析,验证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结果准确性的监测行为。

比对监测是判断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统一比对监测技术要求,依据《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环保总局令第28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环发[2009]8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规定了废水自动监测设备、固定污染源烟气连自动监测设备(CEMS)比对监测的内容、频次、方法、结果评价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对废水污染源、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日常比对监测。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验收监测仍按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353-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4-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T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3 术语和定义3.1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Cr)在线自动监测仪、pH水质自动分析仪、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水质自动采样器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技术指南》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技术指南》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技术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4.11•【文号】环办[2012]57号•【施行日期】2012.04.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技术指南》的通知(环办[2012]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为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工作,根据《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9号)的规定,我部组织编制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技术指南》,现印发你们,作为现场监督检查的参考依据。

二○一二年四月十一日附件: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技术指南(环境保护部2012年三月)目录1适用范围2术语和定义2.1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2.2 水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2.3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2.4 例行检查2.5 重点检查2.6 不正常运行2.7 弄虚作假2.8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登记备案3监察工作依据4现场检查一般方法5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检查准备工作5.1 信息资料的收集5.2 现场检查装备配置5.3 现场监督检查人员要求6例行检查6.1 排污口检查6.2 采样点位检查6.3 监测站房检查6.4 擅自拆除、闲置、关停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情况检查6.5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变更情况检查6.6 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状况检查6.7 资质检查6.8 企业生产工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与自动监控数据的相关性检查7自动监控设施不正常运行情形判别7.1 数据异常7.2 仪器参数设置异常7.3 自动监控设施状态异常8废水自动监控设施重点检查8.1 废水采样系统8.2 化学需氧量(CODCR)自动监测仪8.3 总有机碳(TOC)分析仪8.4 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监测仪8.5 氨氮水质自动监测仪8.6 重金属自动监测仪8.7 流量计8.8 校准和校验检查9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控设施重点检查9.1 采样单元9.2 分析单元(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9.3 分析单元(颗粒物)9.4 分析单元(烟气参数)9.5 校准和校验检查10数据采集传输仪器重点检查10.1 仪器参数检查10.2 线路连接检查10.3 数据传输检查11监察报告11.1 基本信息11.2 现场监察情况11.3 处理建议附录A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例行检查表附录B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采样单元重点检查表附录C 化学需氧量(CODCR)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重点检查表附录D 总有机碳(TOC)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重点检查表附录E 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监测仪重点检查表附录F 氨氮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重点检查表附录G 重金属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重点检查表附录H 流量计重点检查表附录I CEMS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重点检查表附录J 数据采集传输仪器重点检查表附录K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流程图前言本指南介绍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适用于受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行使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职责的机构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实施的现场监督检查工作。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2.08.29•【字号】陕环函[2012]777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陕环函〔2012〕777号)各设区市环保局、杨凌示范区环保局、西咸新区规划土地环保局,韩城市环保局: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危险废物转移活动的实时监控,实现对全省危险废物转移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进一步防治环境污染,省厅制定了《陕西省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2012年8月29日陕西省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危险废物转移活动的监督管理和实时监控,实施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陕西省范围内从事危险废物转移活动的单位。

第三条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负责对全省的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设区市环保局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子联单具体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危险废物转移实行电子联单制度。

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通过《陕西省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实现。

第五条危险废物产生者及其它需要转移危险废物的单位(以下简称“危险废物移出者”)在转移危险废物之前,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危险废物转移计划;经批准后,通过《信息系统》申请电子联单。

第六条每转移一车、船(次)同类危险废物,执行一份电子联单;每车、船(次)中有多类危险废物时,每一类别危险废物执行一份电子联单。

第七条危险废物移出者应当如实填写电子联单中产生单位栏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采集传输仪:采集各种类型监控仪器仪表的数据、完成数据 存储及与上位机数据通讯传输功能的单片机、工控机、嵌入式计算机 或可编程控制器等。 4 系统结构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从底层逐级向上可分为现场机、传输网络和 上位机三个层次。上位机通过传输网络和现场机相互作用,交换数据、 应答指令。
自动监控设备有两种构成方式: 1) 一台(套)现场机集自动监控(监测)、存储和通讯传输功 能为一体,可直接通过传输网络与上位机相互作用。 2)现场有一套或多套监控仪器、仪表,监控仪器、仪表具有模 拟或数字输出接口,连接到独立的数据采集传输仪,上位机通过数据 采集传输仪实现数据交换和收
据采集子系统和信息综合子系统组成。 信息综合子系统:安装在各级环保部门,有权限对现场机发出查
询和控制等本规范规定指令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计算机 信息终端设备、监控中心系统等《本规范简称上位机》。
数据采集子系统:安装在污染源排放口现场,是污染治理设施的 组成部分,用于监控污染源排污状况及完成与上位机的数据通讯传输 的单台或多台设备及设施,包括污染物排放监控(监测)仪器、流量 (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自动监控仪 器《本规范简称现场机》。
陕西省环境保护局 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传输技术规范(试行)
编制说明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 监督管理,提高对环境污染源的自动监控水平,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 的数据传输流程,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实时、有效传输,为污 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交换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污染源自动 监控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为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制 定本技术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中监控中心(上 位机)和自动监控设备(现场机)之间数据通讯、控制和报警等信息 的传输协议。省监控中心对市监控中心的数据管理采用分布式数据库 访问的方式。
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 GB/T 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 11714—89 全国企业事业和社会团体代码编制规则 GB/T 12404-1997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GB/T 16705-1996 环境污染类别代码 GB/T 16706-1996 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 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 检测方法 GB/T 17295-1998 国际贸易用计量单位代码 HJ/T212-2005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3 定义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由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实施监控的数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数据收集子系统和信息综合
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传输。本规范规定了数据传输的过程及系统对 参数命令、交互命令、数据命令和控制命令的数据格式和代码定义, 本规范不限制系统扩展其他的信息内容,在扩展内容时不得与本协议 中所使用或保留的控制命令相冲突。
省控污染源数据直接上传到省监控中心,市控污染源数据上传至
3
陕西省污染源在线数据传输技术规范
本规范不规定数据采集传输仪与监控仪器仪表的通讯方式,推荐 采用modbus(现场总线协议的一种,使用RS-232C兼容串行接口,它 定义了连接口的针脚、电缆、信号位、传输波特率、奇偶校验等)标 准。 5 协议层次
现场机与上位机通讯接口应满足选定的传输网络的要求,本规范 以无线GPRS网络为主,在GPRS网络覆盖不到的地区,可采用其他方式 传输。
陕西省污染源在线数据传输技术规范
市监控中心。省局通过陕西省环保骨干网,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的方式 调用市控污染源信息。
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本规范将适时修订。 2 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和规范所含条文,在本规范中被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 文,与本规范同效。
GB 13000.1- 1993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一 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
本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通讯协议对应于ISO/OSI 定义的7 层协 议的应用层,在基于不同传输网络的现场机与上位机之间提供交互通 讯。
基础传输层依据不同的传输网络可有两类实现方式: 1)基于TCP/IP 协议的,此方式的使用建立在TCP/IP 基础之上。 常用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