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物与特定物的区别及意义

种类物与特定物的区别及意义
种类物与特定物的区别及意义

种类物又称不特定物,是特定物的对称,对于债权债务关系中应作为给付的标的物,依当事人的意思抽象地以种类、品质、数量而指定者也。故种类物与特定物之分,同代替物与不代替物之区分,微有不同:前者纯系依债之关系当事人的主观意思为标准,对民事流转中的物所作的区分;后者则系以一般社会观念为客观标准,对静态的物所作的区分。而且,两类区分的实益也各不相同。在我国民法理论上,因为受前苏联民法学说的影响,迄今仍将种类物与可代替物、特定物与不可代替物等同,这种做法未见妥当。因为,代替物固然多作为种类物而交易(例如,北大图书馆购藏《鲁迅全集》10套),但也可以经由当事人具体指定而作为特定物来交易(例如,北大图书馆购藏1938年8月复社初版,版式为纪念本乙种,纪念本编号为第1号之《鲁迅全集》);反之,不代替物固然多作为特定物参与交易(例如,甲向乙收购二手笔记本电脑一台),但也可以经由当事人以种类品质数量抽象地指定(独一无二的物除外),而作为种类物进行交易(例如,甲向丙批发IBM535型二手笔记本电脑10台)。所以,代替物亦得为特定物,不代替物亦得为种类物,当事人的意思乃最后之决定标准。以给付某种类之物品为标的之债,谓之种类之债。种类之债与特定之债、货币之债区别之实益有四点: 1.债务履行上的便利性不同。种类债的债务人只须于全体种类物中,任取某个或某些别物体给付即可,而特定之债的债务人必须给付业已指定的特定物体。对于债务人而言,前者在履行上之便利,实不让于货币之债。 2.有否标的物的品质问题不同。货币之债中,债务人只须给付法定本位货币即可,不发生货币之品质问题。种类债之标的物有不同品质,而当事人未指定且无法确定时,应给付何等品质之物,立法例不一:有采下等品质主义者,如古代罗马法、现代英美法;有采中等品质主义者,如德日民法,法国、瑞士也大体相同。我国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一)项所谓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云云,所针对者仅仅限于,根据交易习惯或合同目的,能够通过合同解释确定标的物之品质之情形。遇无从确定标的物之品质时,该条规定即不敷运用,此时,解释上应取中等品质主义,于债权人、债务人两方皆可不偏不倚,允执厥中。 3.给付上的危险负担不同。债务人方面在给付责任的强度上,强于特定物之债,而弱于货币之债。在货币之债,债务人不能以能力不足(即无资力)为由拒绝履行(合同法第一百零九条),所谓恺撒抗辩(即没钱时皇帝亦不能付款之抗辩)当然不能适用,故学理上称为金钱之债不灭。在种类物之债,原则上不会发生事实上或法律上的客观履行不能。因为在种类物之债,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债务人所负担者,不过是以自己的金钱购买某种类的标的物,以给付于债权人,故其本质上仅为尽力购备或获取之债。只是在不可归责于债务人之事由,致其无能力取得标的物之时,即使该种类之标的物在客观上仍有取得之可能,但债务人为此却可能需要作出不相称的、过分的牺牲,而依照诚实信用原则,债权人实不应如此期待者,应视之为经济上不能,债务人得拒绝给付,而代之以金钱赔偿义务(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第(二)项,参见德国民法第275条)。在特定物之债,一旦因事实上或法律上的原因导致不能履行,债权人的实际履行请求权即告消灭。总之,债务人在给付责任强度上的差异,集中体现在给付上的风险负担不同。这对于双务契约中对待给付上的风险负担尤为重要。 4.买卖合同中针对物的瑕疵之救济不尽相同。种类物买卖与特定物买卖中,卖方都负有使买方取得与合同规定相符的、无质量瑕疵的标的物之义务(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卖方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方有权以卖方违反义务为由,要么维持合同,选择行使追加履行请求权(包括修理、更换及重作)或减价请求权(德),要么解除合同(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九十四条及第一百一十一条的退货)。维持合同的情况下,买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得按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要求赔偿。解除合同的情况下,买方依照合同法第九十七条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如果有瑕疵的标的物不是种类物,而是特定物,买方的追加履行请求权的内容只限于要求修理,不包括要求更换或重作,除非双方另有变更合同的约定。所以,我国现行法上种类物买卖与特定物买卖在瑕疵履行时,卖方得自为补救的可

能性有所不同,买方的追加履行请求权的内容不同,买方因卖方无法追完或拒绝追完而退货的几率也不同。此与原德国民法对种类物的瑕疵与特定物的瑕疵区别处理者迥异,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德国新债法的设计殆同。在我国,对于种类物与特定物区分的意义问题,存在两种误解:①前苏联1922年民法第66条规定,依照出让人和受让人间所订立的合同移转物的所有权的,对于特定物,从订立合同时起,受让人取得所有权,对于种类物,从交付时起,受让人取得所有权。故在苏俄民法理论上,种类物、特定物之分,关系到所有权移转的时间,意义非同寻常。前苏联1964年民法第135条,以及1995年俄罗斯民法第223条不再根据种类物、特定物而异其移转时期,此后其学理上也不复将此种分类与所有权移转联系起来。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与后来之立法例相同,并未区分种类物与特定物而异其所有权移转时期。然学理上仍执苏俄之旧说,而强为解释者,不乏其人。我国对物之所有权依法律行为而移转时,主要区分动产、不动产:动产须交付,不动产须登记。须交付始得移转之动产也好,须登记始得移转之不动产也罢,依当事人之主观意思,其系以种类物抑或特定物而参与交易,均不影响其所有权移转的时间。这一点必须明确。②前苏联民法学说曾认为,种类物与特定物对应的具体民事法律关系不同,如财产租赁合同、使用借贷合同仅由于特定物而产生;金钱借贷合同则仅由于种类物而产生。此亦种类物与代替物、特定物与不代替物相互混淆之说,未见其然。例如,甲出租私家车与乙,此车既是不代替物,故乙于租期届满,当原车璧还。此车亦为特定物,倘订约后交付前甲车即已毁灭,法律上遂发生不能履行之问题;嗣后,甲若擅以丙车交付,乙可以拒绝,纵于使用上言,甲车与丙车并无轩轾,亦然。盖乙所欲租赁者,甲之车也。又如,甲车行有百车待租,今乙迎娶在即,欲向甲赁入十车作迎亲之用。甲车仍是不代替物,故乙用毕,仍应原车返还。然,甲届时应交付者,究为此十车,抑为彼十车,皆无不可,盖作为合同客体的十车乃种类物(限制种类物仍属种类物)。所以,租赁合同必以不代替物为标的物,但是否必为特定物,种类物是否不足当之,则未必然,悉以当事人意思为准。

化学试剂的分类

(一) 化学试剂 1. 化学试剂的分类 化学试剂数量繁多,种类复杂,通常根据用途分为一般试剂、基础试剂、高纯试剂、色谱试剂、生化试剂、光谱纯试剂和指示剂等。采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标以“GB”字样)和行业标准(标以“HG”字样)。食品检验常用的试剂主要有一般试剂、基础试剂、高纯试剂和专用试剂等。 化学试剂的分级: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特殊规格试剂,如基准试剂、色谱纯试剂、光谱纯试剂、电子纯试剂、生化试剂和生物染色剂等。使用者要根据试剂中所含杂质对检测有无影响选用合适的试剂。 (1) 一般试剂 根据GB 15346-1994《化学试剂的包装及标志》规定,一般试剂分为三个等级,即优级纯、分析纯和化学纯。通常也将实验试剂列入一般试剂。 (2) 基础试剂 可用作基准物质的试剂叫做基准试剂,也可称为标准试剂。基础准试剂可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用来校正或标定其他化学试剂。 如在配置标准溶液时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用的基准物 (3) 高纯试剂 高纯试剂不是指试剂的主体含量,而是指试剂的某些杂质的

含量而言。高纯试剂等级表达方式有数种,其中之一是以内处“9”表示,如用于9.99%,99.999%等表示。“9”的数目越多表示纯度越高,这种纯度的是由100%减去杂质的质量百分数计算出来的。 (4) 专用试剂 专用试剂是指具有专门用途的试剂。例如仪器分析专用试剂中色谱分析标准试剂、气相色谱载体及固定液、薄层分析试剂等。与高纯试剂相似之处是,专用试剂不仅主体含量较高,而且杂质含量很低。它与高纯试剂的区别是,在特定的用途中有干扰的杂质成分只须控制在不致产生明显干扰的限度 以下。 表1 .1 化学试剂等级对照表 其他级别化学试剂等级对照表

记账凭证基本内容

记账凭证基本内容 记账凭证种类甚多,格式不一,但其主要作用都在于对原始凭证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运用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分录,据以登记账簿。因此,记账凭证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内容: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 (5)、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 (6)、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 (7)、记账标记 (8)、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的签章。 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 2)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 3)记账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相关要求同原始凭证。 4)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5)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注意:

(1)所附原始凭证张数的计算,一般以所附原始凭证自然张数为准。 (2)一张原始凭证如涉及到几张记账凭证的,可以把原始凭证附 在一张主要的记账凭证后面,并在其他记账凭证上注明附有该原始 凭证的编号或附上该原始凭证的复印件。 (3)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几个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 由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具原始凭证分割单给其他应负担的单位。原始凭证分割单必须具备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6)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 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 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 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将正确 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 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 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7)记账凭证填制完成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任何单位,每发生一项经济业务,如现金的收付,物资的进出,往来款项的结算等等,经办业务的有关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 要求,认真填制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日期、经济 业务的内容,并在会计凭证上签名盖章,有的凭证还需要加盖公章,以对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责任。一切会计凭证都必须经过 有关人员的严格审核,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做为登记 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对于完成会计工作的任务, 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归纳起来, 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根据 每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会计部门要及时正确地记录这些经济业务,必须依据会计凭证。

财产清查的意义

财务知识 1、含义: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以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2、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 (1)在收发财产物资时,由于计量、检验不准确而发生品种数量或质量上的差错。 (2)在凭证和账簿中,出现漏记、重记、错记或计算上的错误。 (3)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发生了自然损耗。 (4)由于结算凭证传递不及时而造成未达账项。 (5)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作人员失职而发生财产物资的损坏变质或短缺。 (6)由于不法分子的营私舞弊、贪污盗窃而发生的财产物资损失。 (7)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了财产物资损失等。 3、财产清查的意义 (1)有利于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 (2)有利于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 (3)有利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4)有利于维护财经纪律和结算制度。 资产评估师考试《财务会计》知识点: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知识点: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综合考虑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现率三个方面的因素。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

(1)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的内容①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②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预计现金流出(包括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现金流出)。该现金流出应当是可直接归属于或者可通过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配到资产中的现金流出。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 (2)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①对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应当和折现率相一致。如果折现率考虑了因一般通货膨胀而导致的物价上涨影响因素,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也应予以考虑;反之,如果折现率没有考虑因一般通货膨胀而导致的物价上涨影响因素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也应当剔除这一影响因素。②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分析以前期间现金流量预计数与实际数的差异情况,以评判预计当期现金流量所依据假设的合理性,通常应确保当期预计现金流量所依据的假设与前期实际结果相一致。③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在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企业应当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应当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做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企业未来发生的现金流出如果是为了维持资产正常运转或者资产正常产出水平而必要的支出或者属于资产维护支出,应当在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将其考虑在内。此外,还应注意企业已经承诺重组的,在确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预计的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数,应当反映重组所能节约的费用和由重组所带来的其他利益,以及因重组所导致的估计未来现金流出数。④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和所得税收付产生的现金流量。⑤预计在建工程、开发过程中

资产清查的作用及必要性

资产清査的作用及必要性。 资产清查是什么 1.概念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泉资金、什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清点或核对,确定实在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2.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 (1)财产物资保管过程中发生的天然损耗;(2)财产收发过程中因为计量或检修不准,造成多收或少收的差错;(3)因为管理不善.制度不严造成的财产损坏、丢失、被盗;(4)在账簿记实中发生的重记、漏记、错记;(5)因为有关凭证未到,形成未达账项,造成结算双方账实不符;(6)发生意外劫难等。 注:1条账簿错误,1条没错(未达账项),4条什物原因。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不同,其会计处理也不同一一第三节清查结果处理先容。 3.意义 加强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公司管理、充分施展会计的监视作器具有重要意义(了解):第一,通过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可靠性,保护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笫二,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财产 物资盘盈盘亏的原因,落实经济责任,从而完善公司管理制度,控掘财产物资潜力,进步资金的使用效能,加速资金周转。第三,通过财产清查,可以发 现题LL及时釆取措施弥补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步公司的管理水平。 第一 为什么要进行资产清査,目的是什么。 近年来,财政厅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且提出新的要求,对国有资产分类代码细化,也就是资产配置。资产配置,从字面很难理解, 其实就是对国有资产的固定资产中六大分类,做出进一步细致化分配,让每一件固定资产有自己的代码,具体就是,让每一件固定资产找到自己所属分类,匹配到自己所属分类的所属级别,按照供需要求,配置在它应该在的工作岗位,从而达到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督公正” 的要求,对国有资产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化管理,从而进一步实现管理工作的三个U标,即1、维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这是事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2、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 3、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 所以,要先摸清本单位的国有资产、固定资产的情况,至也就很必要的体现出我们进

基础会计教案—财产清查

第八章财产清查 【教学重点、难点】 财产清查的含义和意义,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存货的盘存制度。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及方法 导入新课: 请大家思考什么是财产清查,实际工作中为什么要进行财产清查?由此引出财产清查的意义。 新课讲授: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一)财产清查的基本含义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实物、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同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造成各种财产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收、发各项财产过程中,由于计量、检验不准确而发生品种、数量或质量上的差错。 2、在财产发生增减变动时,没有填制凭证而登记入账;或者在填制凭证、登账时,发生计算上或登记上的差错。 3、在财产的保管过程中,受到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 4、由于保管不善或工作人员失职发生的财产残损、变质与短缺,以及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差错。 5、由于不法分子营私舞弊,贪污盗窃等而造成的财产物资损失。 6、因未达账项或拒付而引起单位之间账账不符等。

(二)财产清查的作用 1、通过财产清查,可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及责任,及时按照规定把账存数调整为实存数,从而达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 2、通过财产清查,可查明各种财产的结存和利用情况,可发现有无储备不足、积压、闲置等情况,以便采取措施,充分挖掘物资潜力,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 3、通过财产清查,可查明各项财产有无短缺、毁损、变质、贪污盗窃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分析原因,追查责任,同时要吸取教训,改进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重点) 财产清查的种类: 1、财产清查按照清查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部清查和局部清查。 全部清查是指对所有的财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与核对。清查的内容主要是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具体包括以下各项: (1)固定资产、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在途物资、委托其他单位加工、保管的物资、受托代保管物资等。 (2)现金、银行存款、在途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 (3)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各种银行借款等。 全部清查,一般是在年终决算前、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联营和清产核资时进行,目的是保证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局部清查是指对一部分财产进行的清查。具体清查对象应根据管理需要确定。 一般限于流动性较大又易于损耗的物资和比较贵重的财产。如企业的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除年终全部清查外,还应在年内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各种贵重财产每月至少要清查一次;库存现金要每日清查一次;银行存款至少每月同银行核对一次;债权债务每年至少要核对两次。 2、财产清查按照清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定期清查是指按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财产进行的清查。一般是在月末、季末或年终结账前进行。 不定期清查是指事前不规定清查日期而临时进行的财产清查、因此,也称临时清查。 不定期清查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

基础会计—财产清查

第七章财产清查 【教学重点、难点】 存货的两种盘存制度;财产清查的账务处理; 存货的两种盘存制度;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和作用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一)含义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对,确定财产物资的实际结存数,并查明实际结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有: (1)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会发生自然损耗; (2)因非常事故,如水灾、火灾、风灾等造成的非常损失; (3)在财产管理工作中,由于收发手续不严、计量检验不准确等,发生错收、错付或在账簿中漏记、重记和错记等情况; (4)由于管理人员失职造成的财产破损、变质、短缺或对会计资料的人为调整; (5)由于不法分子营私舞弊、贪污盗窃及有关人员作弊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二、财产清查的作用 1、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2、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健全财产物资的管理制度 4、促进财产物资的有效利用

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和作用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一)按照清查对象的范围分类 1、全面清查 2、局部清查 (二)按清查的时间,可以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1、定期清查 2、不定期清查 第二节盘存制度与存货计价 一、存货的盘存制度 确定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 (一)永续盘存制 1、含义: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根据账簿增减记录,计算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 2、计算公式如下: 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发出数=期末结存数 3、优缺点: (1)优点 可以在账面上随时反映出结存数额,有利于随时掌握存货的进出及储备情况。 (2)缺点:工作量大 4、适用:大部分物资 (二)实地盘存制 1、含义: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平时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中只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通过实地盘点,将盘点的实存数作为账面结存数,然后倒挤推算出本期发出数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 2、计算公式如下: 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期末实地盘存数=本期发出数

(完整版)基础会计财产清查范文

第九章财产清查 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1、含义: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以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2、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 (1)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发生了自然损耗 (2)在收发财产物资时,由于计量、检验不准确而发生品种数量或质量上的差错(3)在凭证和账簿中,出现漏记、重记、错记或计算上的错误。 (4)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造成的财产损坏、丢失、被盗。 (5)由于结算凭证传递不及时而造成未达账项。 (6)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了财产物资损失等。 3、财产清查的意义 (1)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保护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 (2)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加速资金周转。 (3)有利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一)按财产清查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 全面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或核对。 全面清查特点是范围大、内容多、时间长、参与人员多。

全面清查适用的情况: (1)年终决算前 (2)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 (3)中外合资、国内合资前,企业股份制改制前。 (4)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前 (5)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前。 2.局部清查 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进行盘点或核对。 局部清查特点是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参与人员少,但专业性较强。局部清查一般包括下列清查内容: (1)现金应每日清点一次 (2)银行存款每月至少同银行核对一次 (3)债权债务每年至少核对一至两次 各项存货应有计划、有重点的抽查,贵重物品每月清查一次。 【多选】下列各项中,需要对单位的财产进行全面清查的有()。 A.单位撤销 B.单位与国内企业联营 C.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 D.单位仓库保管员调动工作 答案:ABC (二)按财产清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1.定期清查 含义:定期清查是指按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物资进行的清查。 定期清查一般在期末进行。

常用生化试剂品名

常用生化试剂品名 Tris: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分子式: NH2C(CH2OH)3 分子量: 121.14 TRIS 是一种最常用的生物缓冲液,常配成PH 值为 6.8,7.4,8.0,8.8。其PH 值随温度变化很大。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一度,PH 值下降0.03。 EDTA: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乙二胺四乙酸分子式: C10H16N2O8 分子量: 292.248 EDTA 是化学中一种良好的配合剂,它有六个配位原子,形成的配合物叫做鳌合物,EDTA 在配位滴定中经常用到,一般是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 尿素:(脲碳酰胺; 碳酰二胺脲)尿素:脲; 碳酰胺碳酰二胺脲)Urea (分子式: CH4N2O 分子量: 60.05 尿素易溶于水,在20℃时100 毫升水中可溶解105 克。 SDS:dodecyl sulfate, sodium salt 十二烷基硫酸钠:分子式: C12H25SO4Na 分子量: 288.38 溶解性:溶于水,微溶于醇,不溶于氯仿、醚。健康危害: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SDS 是一种已知的能够使蛋白质变性的去污剂。它用于确定蛋白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它也可以用于核酸抽提操作中破坏细胞壁及裂解核酸:蛋白复合物。在乳液聚合反应中,可充当两相溶液的乳化剂。 DTT:DL-Dithiothreitol二硫苏糖醇分子式为C4H10O2S2,分子量为154.25 常用还原剂,有抗氧化作用,进口分装。DTT 和巯基乙醇相比,作用相似,但DTT 的刺激性气味要小很多,毒性也比巯基乙醇低很多。DTT 的用途之一是作为巯基化DNA 的还原剂和去保护剂。巯基化DNA 末端硫原子在溶液中趋向于形成二聚体,特别是在存在氧气的情况下。这种二聚化大大降低了一些偶联反应实验(如DNA 在生物感应器中的固定)的效率;而在DNA 溶液中加入DTT,反应一段时间后除去,就可以降低DNA 的二聚化。DTT 也常常被用于蛋白质中二硫键的还原,可用于阻止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之间所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二硫键。但DTT 往往无法还原包埋于蛋白质结构内部(溶剂不可及)的二硫键,这类二硫键的还原常常需要先将蛋白质变性(高温。反之,根据DTT 存加热或加入变性剂,如6M 盐酸胍、8M 尿素或1% SDS) 在情况下,二硫键还原速度的不同,可以判断其包埋程度的深浅。1mol/L 二硫苏糖醇(DTT)溶液【配制方法】用20ml 0.01mol/L 乙酸钠溶液(pH5.2)溶解3.09g DTT,过滤除菌后分装成1ml 小份贮存于-20℃。DTT 或含有DTT 的溶液不能进行高压处理。 CHAPS:3-[(3-胆固醇氨丙基二甲基氨基:胆固醇氨丙基)二甲基氨基胆固醇氨丙基二甲基氨基]-1-丙磺酸丙磺酸分子式为C32H58N2O7,分子量为614.88 两性表面活性剂,CHAPS 是一种非变性的zwitterionic 去垢剂、蛋白质裂解液,用于增溶膜蛋白和裂解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CHAPS 是两性离子去垢剂,分子结构中具有一个胆酸和硫代甜菜碱。在紫外区的低吸光性成为用紫外方法检测膜蛋白的首选去垢剂,CMC 值均为8 mM。常用于于双向电泳等实验。原理:CHAPS 保护蛋白质的天然状态,可溶解膜蛋白,从而解除蛋白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透析可除去。

资产清查的作用及必要性

资产清查的作用及必要性。 资产清查是什么 1.概念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泉资金、什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清点或核对,确定实在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2.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 (1)财产物资保管过程中发生的天然损耗; (2)财产收发过程中因为计量或检修不准,造成多收或少收的差错; (3)因为管理不善、制度不严造成的财产损坏、丢失、被盗; (4)在账簿记实中发生的重记、漏记、错记; (5)因为有关凭证未到,形成未达账项,造成结算双方账实不符; (6)发生意外劫难等。 注:1条账簿错误,1条没错(未达账项),4条什物原因。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不同,其会计处理也不同——第三节清查结果处理先容。 3.意义 加强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公司管理、充分施展会计的监视作器具有重要意义(了解):第一,通过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保护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第二,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财产物资盘盈盘亏的原因,落实经济责任,从而完善公司管理制度,控掘财产物资潜力,进步资金的使用效能,加速资金周转。第三,通过财产清查,可以发现题目,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步公司的管理水平。 第一 为什么要进行资产清查,目的是什么。 近年来,财政厅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且提出新的要求,对国有资产分类代码细化,也就是资产配置。资产配置,从字面很难理解,其实就是对国有资产的固定资产中六大分类,做出进一步细致化分配,让每一件固定资产有自己的代码,具体就是,让每一件固定资产找到自己所属分类,匹配到自己所属分类的所属级别,按照供需要求,配置在它应该在的工作岗位,从而达到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督公正”的要求,对国有资产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化管理,从而进一步实现管理工作的三个目标,即1、维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这是事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2、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3、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

5.1会计凭证的概念意义和种类

第五章会计凭证 本章主要内容: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概念、种类、基本内容、填制和审核的要求、错误更正以及传递保管的方法。 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概念、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 任何单位办理一切经济业务,都要经办人员或有关部门填制或取得能证明经济业务内容、数量、金额的凭证。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本环节,也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日常监督的重要环节。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本的依据。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首先,会计凭证是表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和完成的证据(过去的交易或事项); (2)其次,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3)再次,会计凭证是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二、会计凭证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可以如实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但是,会计凭证只是对经济业务所做出的初步归类记录。要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还必须对经济业务在账户中做出进一步归类和系统化的记录。任何单位都不能凭空记账,登记账簿必须以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二)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由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并由有关部门和人员签章,从而明确了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这必然增强经办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今后发现问题时查明责任归属。 (三)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通过会计凭证的审核,可以检查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等规定,是否符合企业计划和预算进度,是否有违法乱纪、铺张浪费等行为,监督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及时对经济活动进行事中控制,保证经济活动健康运行,从而严肃财经纪律,有效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的不同来划分,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生化试剂的种类及意义

生化试剂的种类及意义

————————————————————————————————作者: ————————————————————————————————日期:

考核生化试剂的种类及意义 一、血脂类检查项目(13项) 1.总胆固醇(CHO) 参考值:0~5.2mmol/L(90~200mg/dL)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明确关系,血液胆固醇增高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等;胆固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血清胆固醇的测定可用作肝脏功能、胆汁功能、肠吸收功能和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指标。它在高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和分类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0mmol/L可考虑为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堵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病理性高胆固醇血症见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胆固醇降低常见于:贫血、肝硬化、甲亢、营养不良等。 因此,胆固醇的测定对于血脂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甘油三酯(TG) 参考值:0.7~1.7mmol/L 高甘油三酯血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则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测定甘油三酯的重要意义在于诊断和处理高脂血症。这些疾病可能是原发性的,或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肾病、糖尿病和内分泌失调。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肝胆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甲减等。甘油三酯降低常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甲亢。甘油三酯升高已被证实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因此,甘油三酯的测定是对于血脂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0.77~2.25mmol/L(47~65mg/dl) 降低见于急、慢性肝病,糖尿病,慢性贫血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磷脂和胆固醇,它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临床上以不同种类脂蛋白比例的分析作为不同类型的高脂蛋白症的鉴别诊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常见于:饮酒、长期体力活动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常见于: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参考值:1.27~4.13mmol/L(80~12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于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沉淀的脂质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各类脂质中,LDL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可能起保护作用,血清总胆固醇(TC)大致反映LDL胆固醇(LDL-CHO)水平,但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因此在AS脂类危险因素判别中,TC偏高时,测定LDL-C有重要临床意义。

财产清查的种类、程序与方法

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财产清查的种类和一般程序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1.概念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2.意义 (1)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促进财产物资的有效使用; (4)确保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一)按财产清查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 清查对象: 现金、银行存款和银行借款; 各项在途材料,在途商品; 债权和债务及预算缴拨款项; 其他单位加工或保管的材料、商品。 适用范围:(多选) (1)年终决算前; (2)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 (3)中外合资、国内联营前以及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前; (4)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前; (5)开展全面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活动。 2.局部清查。 清查对象:(流动性较强的资产) (1)库存现金,出纳人员应于每日业务终了时清点核对。 (2)银行存款和银行借款,出纳人员每月至少应同银行核对一次。 (3)库存商品、原材料、包装物等,年内应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对各种贵重物资,每月应盘点一次。 (4)债权债务,每年至少应同对方核对一至两次。 【例题?多选题】下列需要进行全面财产清查的情况有() A年终决算之前 B.企业股份制改制前 C.进行全面资产评估时 D.单位主要领导调离时 [答案]ABCD 【例题?多选题】局部清查的范围是() A.银行存款 B.固定资产 C.现金 D.贵重物品 [答案]ACD 【例题?多选题】进行局部财产清查时,正确的做法是()

生化试剂的种类及意义

考核生化试剂得种类及意义 一、血脂类检查项目(13项) 1.总胆固醇(CHO) 参考值:0~5、2mmol/L(90~200mg/dL)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得形成有明确关系,血液胆固醇增高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等;胆固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血清胆固醇得测定可用作肝脏功能、胆汁功能、肠吸收功能与冠状动脉疾病得诊断指标。它在高脂蛋白血症得诊断与分类方面也有着重要得意义。血清总胆固醇超过 5、70mmol/L可考虑为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堵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病理性高胆固醇血症见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胆固醇降低常见于:贫血、肝硬化、甲亢、营养不良等。 因此,胆固醇得测定对于血脂疾病得诊断具有重要得临床意义。 2.甘油三酯(TG) 参考值:0、7~1、7mmol/L 高甘油三酯血症为心血管疾病得危险因素,降低则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测定甘油三酯得重要意义在于诊断与处理高脂血症。这些疾病可能就是原发性得,或就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肾病、糖尿病与内分泌失调。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肝胆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甲减等。甘油三酯降低常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甲亢。甘油三酯升高已被证实就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得危险因素。因此,甘油三酯得测定就是对于血脂疾病得诊断具有重要得临床意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0、77~2、25mmol/L(47~65mg/dl) 降低见于急、慢性肝病,糖尿病,慢性贫血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得主要生理功能就是转运磷脂与胆固醇,它就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得脂蛋白,就是冠心病得保护因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得负相关。临床上以不同种类脂蛋白比例得分析作为不同类型得高脂蛋白症得鉴别诊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常见于:饮酒、长期体力活动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常见于: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参考值:1、27~4、13mmol/L(80~12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于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得诊断。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沉淀得脂质主要就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各类脂质中,LDL被认为就是主要得致病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可能起保护作用,血清总胆固醇(TC)大致反映LDL胆固醇(LDL-CHO)水平,但也受HDL-C水平得影响,因此在AS脂类危险因素判别中,TC偏高时,测定LDL-C有重要临床意义。 5.载脂蛋白A1(ApoA1) 参考值:女性:1、20~1、90g/L 男性:1、20~1、76g/L

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八章财产清查 题目类型:单项选择题 1、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是按照()来划分的。 A.财产清查的范围 B.财产清查的时间 C.财产清查的方法 D.财产清查的性质 【标准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核财产清查的分类。按照财产清查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2、财产清查的意义不包括() A.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B.可以确保各项财产物资不会被非法挪用 C.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确定实有数量与账面数量之间的差异,查明原因和责任 D.提高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标准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核财产清查的意义。可以确保账实相符.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和完整。 3、下列关于财产清查程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进行财产清查前要确定清查对象、范围,明确清查任务 B.清查之前,需要制定清查方案,具体安排清查内容、时间、步骤、方法 C.清查时本着先认定质量,后清查数量的原则来进行清查 D.清查结束后需要根据盘存单填制实物、往来账项清查报告表 【标准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核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清查时本着先清查数量、核对有关账簿记录等,后认定质量的原则进行。 4、出纳人员发生变动时,应对其保管的库存现金进行清查,这种财产清查属于()。 A.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 B.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C.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D.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 【标准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核财产清查的种类。在单位更换出纳和财产物资保管人员时,需要进行不定期清查;对保管的库存现金进行清查属于局部清查。 5、对企业盘亏的固定资产净损失,经批准后进行的会计处理,下列关于应借记会计科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制造费用 B.生产成本 C.营业外支出 D.管理费用 【标准答案】:C【试题解析】:对企业盘亏的固定资产净损失,经批准后进行,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 6、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的财产清查,一般应进行()。 A.重点清查 B.全面清查 C.局部清查 D.抽样清查 【标准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核全面清查的适用情况。全面清查涉及的内容多,工作量大,范围广,清查费用相应较高,一般只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1)年终决算,编制年度会计报表前;(2)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学习这一节要从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会计凭证的分类两个方面来掌握。会计凭证的意义首要了解会计凭证的定义。在教材第136页。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也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日常监督的重要环节。 二、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填制、取得会计凭证,可以及时正确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 审核会计凭证,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使经济业务合理合法。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便于分清经济责任,可以加强经济管理中的责任制。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原始凭证原始凭证的定义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情况,并做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

凭证。 原始凭证按其取得的来源不同,又进一步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两类。 1.自制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个人,在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手续不同又可以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编制凭证四种。对这四种原始凭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很好的了解和把握,这是在会计实务中经常遇到的。 一次凭证。一次凭证,是指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会计凭证。如企业购进材料验收入库,由仓库保管员填制的”收料单”;车间或班组向仓库领用材料时填制的”领料单”;以及报销时有关人员填制的,出纳人员及以付款的”报销凭单”等等,都是一次凭证。 累计凭证。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记载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这类凭证填制手续是随着经济的业务发生而分次进行的。如:”限额领料单”就是累计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是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为简化记账凭证的编制工作,将一定时期内若干份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一张汇总凭证,用以集中反映

基础16项生化试剂的种类及意义

考核生化试剂的种类及意义 一、血脂类检查项目(4项) 1.总胆固醇(CHO) 参考值:0~5.2mmol/L(90~200mg/dL)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明确关系,血液胆固醇增高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等;胆固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血清胆固醇的测定可用作肝脏功能、胆汁功能、肠吸收功能和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指标。它在高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和分类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0mmol/L可考虑为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堵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病理性高胆固醇血症见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胆固醇降低常见于:贫血、肝硬化、甲亢、营养不良等。 因此,胆固醇的测定对于血脂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甘油三酯(TG) 参考值:0.7~1.7mmol/L 高甘油三酯血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则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测定甘油三酯的重要意义在于诊断和处理高脂血症。这些疾病可能是原发性的,或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肾病、糖尿病和内分泌失调。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肝胆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甲减等。 甘油三酯降低常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甲亢。甘油三酯升高已被证实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因此,甘油三酯的测定是对于血脂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0.77~2.25mmol/L(47~65mg/dl) 降低见于急、慢性肝病,糖尿病,慢性贫血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磷脂和胆固醇,它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临床上以不同种类脂蛋白比例的分析作为不同类型的高脂蛋白症的鉴别诊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常见于:饮酒、长期体力活动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常见于: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参考值:1.27~4.13mmol/L(80~12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于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沉淀的脂质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各类脂质中,LDL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可能起保护作用,血清总胆固醇(TC)大致反映LDL胆固醇(LDL-CHO)水平,但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因此在AS脂类危险因素判别中,TC偏高时,测定LDL-C有重要临床意义。 二、肝功类检查项目(8项) 1.碱性磷酸酶(ALP) 参考值:45~135U/L 是监测胎盘功能状况的指标。 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组织中,以骨骼、肾脏和肝脏中含量较多。其病理性变化表现在:升高: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转移癌等。降低:呆小症、维生素C缺乏症等。

基础会计教案——财产清查

【本节课题】财产清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理解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掌握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重点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内容】 第七章财产清查(板书) 7.1 财产清查及盘存制度(板书) 7.1.1财产清查概述(板书) 7.1.1.1财产清查的定义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各项财产的实地盘点,以及对银行存款、各种债权债务的核查,将一定时点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核对,借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7.1.1.2 财产清查的意义 (1)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 (2)保护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 (4)监督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的执行 7.1.1.3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照清查对象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①全面清查。全面清查就是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 ②局部清查。局部清查就是根据管理的需要,对部分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一般情况下是对流动性较大的财产和一些贵重物资进行清查。 (2)按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定期清查就是指根据管理制度的规定或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进行的清查。通常在年末、季末或月末结账时进行。例如,现金要进行每日账实核对;每月结账时,要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对账等。 不定期清查就是企业事先没有既定的清查时间表,而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随时展开清查工作,所以又称临时清查。通常遇到下列几种情况才进行不定期清查,以便于分清责任,查明情况。 7.1.2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板书) 7.1.2.1 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它是以账簿记录为依据来确认财产物资结存数量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存货项目设置经常性的库存记录,即分品名规格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或逐日地根据凭证登记收入或发出的物资,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即: 账面期末余额=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7.1.2.2 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财产物资进行盘点,以确定期末财产物资的结存数量,然后分别乘以各项物资的盘存单价,计算出期末物资的总金额,倒轧出本期已耗用或已销售的成本,即: 本期发出成本=账面期初余额+本期购进成本-期末实际结存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有关科目只记借方不记贷方,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结存数量,据以计算期末成本,计算出当期耗用或销售的成本,记入有关科目的贷方。 举例说明 7.1.2.3 永续盘存制与实地盘存制的比较

会计凭证资料的意义、传递和保管

第五章会计凭证 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概念、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二、会计凭证的意义 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记录经济业务 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签字盖章、传递 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审核合法合理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按照填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例题?单选题】()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登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A.会计要素 B.会计账户 C.会计凭证 D.会计报表 [答案]C 【例题?单选题】会计凭证按其()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A.填制人员和程序 B.填制程序和方法 C.填制格式和手续 D.填制程序和用途 [答案]D 第二节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的概念: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 凡是不能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完成的文件或证明,也不能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如:经济合同、材料请购单、生产通知单、银行对账单。 一、原始凭证的种类 (一)按照来源不同分类——外来、自制 1.外来原始凭证: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要点:都是一次凭证。 例如:购货发票、飞机和火车的票据、银行收付款通知单。

2.自制原始凭证。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注:可以不是会计),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例如:收料单、领料单、出库单、工资发放明细表、折旧计算表、销售发票记账联。(多选) 提示: 都是:无论是自制的还是外来的原始凭证,都是用来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完成,并用以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例题?多选题】下列属于原始凭证的有()。 A.银行收付款通知单 B.入库单 C.生产通知单 D.经济合同 [答案]AB (二)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 1.一次凭证。 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如收据、领料单、收料单、发货票、借款单、银行结算凭证等。一次凭证是一次有效凭证,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 2.累计凭证。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要点1:累计凭证是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要点2:工业企业用的限额领料单就是一种典型的累计凭证。 要点3:既可以对领用材料进行事前控制,又可以减少凭证的填制手续。 3. 汇总凭证亦称原始凭证汇总表,是指根据一定时期内,若干相同的原始凭证汇总编制成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凭证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发料凭证汇总表。【例题?判断题】“发出材料汇总表”属于累计原始凭证。() [答案] × 【例题?多选题】下列原始凭证中,属于自制原始凭证的有()。 A.收料单 B.发出材料汇总表 C.购货发票 D.工资发放明细表 [答案]ABD (三)按照格式不同分类 1.通用凭证。统一印制、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 2.专用凭证。专用凭证是指由本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例题?多选题】下列原始凭证中,属于单位自制原始凭证的有()。 A.收料单 B.借款单 C.购物发票 D.折旧计算表 [答案]ABD 【例题?判断题】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都应由会计人员填写,以保证原始凭证填制的正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