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知识点复习
《众多的人口》 知识清单

《众多的人口》知识清单一、人口数量目前,全球人口数量众多,且还在持续增长。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世界总人口已经超过了 70 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庞大的人口基数在过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资源紧张、环境压力增大等。
印度的人口数量也在迅速增长,有望在未来几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增长的原因1、医疗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许多疾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降低了死亡率,特别是婴幼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从而增加了人口的存活率和寿命。
2、粮食供应的改善农业技术的发展,包括高产作物品种的培育、灌溉系统的改进以及化肥和农药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3、社会稳定和和平环境在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有保障,生育意愿相对较高,有利于人口的增长。
三、人口众多带来的影响1、资源压力众多的人口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巨大,如土地、水、矿产等。
过度开采和使用资源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例如,大量的耕地被用于建设和工业发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使得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环境问题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
工业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健康。
例如,大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引发呼吸道疾病;水污染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
3、就业压力庞大的劳动力人口需要足够的就业机会。
然而,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往往跟不上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导致就业竞争激烈,失业率上升。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量的劳动力集中在低技能、低附加值的行业,就业质量不高。
4、教育和医疗负担众多的人口需要大量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在一些地区,由于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和医疗设施不足,导致教育质量低下和医疗服务难以满足需求。
5、社会服务压力人口众多对交通、住房、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系统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第3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课件(共20张PPT)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截止2020年11月1日,我国的人口 总数已达14.12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近1/5)。
根据数据表,你能归纳总结 出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吗?
人口基数大 增长速度快
一.世界人口大国
(二)人口增长表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表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 医疗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影响:①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拍的提 高。 ②给我国的资源、环境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压力。
一.世界人口大国
计划生育 2.20世纪70年代
表现: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8%下降到
2010年的不到5.0%,全国少出生了约4亿人。
影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响:
知识拓展
开发历史
开发较早
开发较晚
三.人口的分布
知识拓展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 “五多五 少”
1.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
2.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3.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
4.城镇密集、工业发达地区人口多,偏僻的林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中图版
第3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新课导入
国庆出游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能根据材料说明我国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并分析原 因。 3.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调整原因。 4.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分析我国 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一.世界人口大国
①限制劳动力向国外迁移 ②大量接纳海外劳工移民
七年级上册地理众多的人口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众多的人口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众多的人口知识点整理
1、人口数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12.9亿多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不平均,东南稠密,西北稀疏(以黑河市和腾冲县连线为界)
(2)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东部沿海及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内陆山区人口稀少。
若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直线,此线东南部面积占全国的43%,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
其中江苏、河南、山东、台湾等省人口密度在500人/平方千米以上,而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人口密度却在10人以下。
另外,我国还有约3000万华侨和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
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最多,有些县市因而被称为“侨乡”。
(3)农村人口比重大
3、人口问题
(1)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受沉重压力,影响积累与生产力发展。
(2)人口年龄构成较轻,劳动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出现。
(3)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城市人口压力沉重。
(4)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人口呈高出生率、低
死亡率、高增长率状况,人口数量迅速上升。
(3)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出生率和增
长率都有显著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的绝对值仍很大,每年新增人口在1200万以上。
《众多的人口》 知识清单

《众多的人口》知识清单一、人口数量全球范围内,人口数量众多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截至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 70 亿。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其人口规模在十几亿以上。
人口数量的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粮食供应的改善以及卫生条件的进步,死亡率大幅下降,而出生率在一段时间内仍保持较高水平,导致人口快速增长。
二、人口分布人口的分布并不均匀。
有些地区人口密集,而有些地区则人口稀少。
在地理上,人口通常集中在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的地区。
例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的东部,是人口密集的区域。
城市也是人口聚集的重要区域。
大城市通常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吸引着大量人口流入。
三、人口增长的影响1、对资源的压力众多的人口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巨大。
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
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例如,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大量开垦土地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和肥力下降;过度开采水资源可能引发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
2、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可以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如果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可能导致就业困难、贫困等问题。
3、对社会的影响众多的人口对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
如果这些方面无法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
四、人口政策为了应对人口问题,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
一些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如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宣传教育、提供避孕措施等方式,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而一些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则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提供育儿津贴、改善育儿环境等措施,以提高生育率。
五、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
提高人口素质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教育体系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节众多的人口

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表
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 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表
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表
自明朝建立,人口出现膨胀的迹象,至明 朝末年,人口增长了一倍。但随之而来的改朝 换代使人口急剧减少到高峰时期的一半。而清 王朝的建立,才是人口爆炸的开始。自此之后, 我国人口的增长如一匹脱疆的野马,几乎是每 隔30年就增加一个亿,到1919年突破了5亿大 关,至全国解放前夕,全国总人口已达5.5亿。 如此庞大的人口底数是新中国人口继续膨胀的 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生活安定和错误人口政 策的误导, 40年时间内,人口又增大一倍多, 达到1990年的11.6亿多,所以我国近代的人口 增长过程几乎是一个典型的指数增长。
第2节众多的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我国人口的发展,从先秦时期起,到 元朝末年的1300年间,虽有几次大的增长, 但多数时间增长慢,甚至在一定时间还会 因战乱和疾病使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明 朝建立时,总人口已经是先秦时期的几倍, 但由于统一疆域广大,人口平均密度还是 较低,构不成什么问题。
中国历代人口变化曲线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征:人口出生率,自然增 长率分别由1970年的33.43‰和25.83‰。下降 到2002年的12.86‰的6.45‰。我国生产率大幅 度下降,已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近年来人口增长曲线图
我国近年人口增长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曲线
人口增长的积极作用:
一、一定量的人口仍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二、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三、众多的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需。
人口增长的消极作用:
一、人口的过度增长对粮食生产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 污染环境、导致土壤恶化,甚至农田退 化,沙漠化,最终变成不毛之地。
《众多的人口》 知识清单

《众多的人口》知识清单一、人口数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
众多的人口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人口众多意味着劳动力资源丰富。
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有充足的劳动力供应,这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庞大的人口数量也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例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增大,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能源的需求也不断攀升,给能源供应带来压力。
二、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少。
这种分布差异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密度较低。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对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东部地区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城市问题。
西部地区则需要加大发展力度,吸引人才,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和均衡分布。
三、人口增长过去,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这一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增长的态势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
四、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
年龄结构方面,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给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性别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问题,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人口素质人口素质的提高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途径。
我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六、人口政策例如,放开二胎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七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

加强国际合作
1 2
分享发展经验
与其他国家交流人口管理经验和发展经验,共同 应对人口挑战。
促进国际合作项目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共同投资基础设施、教育、 卫生等领域。
3
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
支持国际组织在人口管理和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 用。
创新发展模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
鼓励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国家整体竞争 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教育公平
人口众多意味着教育需求多样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多元化发展。
人才培养
人口红利期有助于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 力支持。
人口与城市化进程
城市扩张
人口向城市聚集,推动城市规模和基础设施的扩张。
城市规划与治理
人口众多对城市规划和治理提出更高要求,需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
城市环境与生活质量
人口政策概述
人口政策是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状况而制定的关于人口
问题的方针、原则和措施。
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调节人口 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 素质,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需要。
人口政策通常包括生育政策、计 划生育政策、移民政策和相关配
套措施等。
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核心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 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以 应对各自面临的人口问题。
我国在制定和实施人口政策时,应借鉴国际经验,结 合本国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以适应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关注国际上人口政策的 趋势和动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性的人口问题。
《众多的人口》 知识清单

《众多的人口》知识清单一、人口数量全球范围内,人口数量众多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截至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 70 亿。
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差异非常大。
像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其人口规模都在 10 亿以上。
而一些小的岛国或者地区,人口可能只有几万甚至几千人。
二、人口增长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全球人口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粮食产量的增加。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口增长相对缓慢。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率逐渐上升。
然而,在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仍然较高。
三、人口分布人口的分布并不均匀。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平原地区以及气候温和的地区人口较为密集。
例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东部等都是人口密集的区域。
而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沙漠、高山、极地等,人口则相对稀少。
四、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例如,新加坡的人口密度非常高,而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则相对较低。
人口密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人口密度过低则可能会导致资源开发不足、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
五、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移动。
这包括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国际迁移通常是由于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或者环境原因等。
例如,一些人会从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迁移到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国内迁移则可能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引起的。
比如,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六、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等。
年龄结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一个国家如果青少年人口比例较高,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教育、就业等方面将面临较大的压力;而如果老年人口比例较高,则养老、医疗等方面的负担会加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知识点复习知识点
1、人口数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129亿多人口
2、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不平均,东南稠密,西北稀疏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东部沿海及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内陆山区人口稀少。
若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直线,此线东南部面积占全国的43%,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
其中江苏、河南、山东、台湾等省人口密度在00人/平方千米以上,而内蒙古、x疆、青海、x藏等省区人口密度却在10人以下。
另外,我国还有约3000万华侨和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
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最多,有些县市因而被称为“侨乡”。
农村人口比重大
3、人口问题
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受沉重压力,影响积累与生产力发展。
人口年龄构成较轻,劳动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出现。
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城市人口压力沉重。
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新中国成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由于经济落后,战争、灾荒、疾病等因素影响,人口呈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人口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状况,人口数量迅速上升。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出生率和增长率都有显著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的绝对值仍很大,每年新增人口在1200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