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案
课文《孔子》教案范文

课文《孔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孔子》,使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教育观点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孔子敬业乐群、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孔子》的内容,把握孔子的生平、思想、教育观点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孔子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概念。
2. 引导学生将孔子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课文《孔子》为例,分析孔子的思想观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的一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孔子》,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教育观点和道德观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如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子思想的价值观。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孔子的思想。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够将孔子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问题解决能力等。
课文《孔子》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子》的基本内容,把握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能够概括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3)通过阅读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通过讨论、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理解孔子的思想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孔子》的基本内容。
(2)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3)课文中表达的观点和论据。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部分生僻词语和句子。
(2)孔子思想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孔子》,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僻词语和难以理解句子。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论据,梳理孔子的人生轨迹和思想体系。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阐述孔子的思想内涵。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孔子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孔子》。
2. 与孔子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
3. 生僻词语和句子的解释资料。
4. 课堂讨论话题和问题。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孔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增强课堂的活力。
孔子小班教案

孔子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孔子及其思想的基本内容。
2. 探究孔子对教育的看法与主张。
3.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注重品德修养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孔子事迹的相关资料。
2. 学生的教材和学习资料。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孔子,并引导学生回忆孔子的事迹和思想。
步骤二:了解孔子的生平(15分钟)教师介绍孔子的出生地、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早年在鲁国任教的情况,并让学生尝试回答一些问题,例如:1. 孔子是哪个时期的思想家?2. 孔子在何地出生?3. 孔子的家族地位如何?4. 孔子早年在鲁国做了什么?步骤三:学习孔子的思想(30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孔子的思想主张,包括仁、礼、忠、孝等核心概念。
教师可以辅以一些相关的经典语录,例如《论语》中的一些摘录。
学生应该逐渐理解孔子思想的基本内涵和价值。
步骤四:探究孔子对教育的看法(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孔子对教育的理念与主张。
学生可以结合孔子的思想,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2. 孔子认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是有效的?3. 孔子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步骤五:品德修养的重要性(20分钟)教师通过孔子的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什么是品德修养?2. 为什么品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都很重要?3. 如何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步骤六:展示和总结(10分钟)学生可分组进行展示,展示他们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对品德修养的看法。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孔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并对品德修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是,教师在课堂引导和组织方面可以有更多的创新,例如利用小组讨论、游戏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同时,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的故事、教育案例等,以提升教学效果。
孔子拜师教案(优秀8篇)

孔子拜师教案(优秀8篇)孔子拜师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 认识兼仆等7 个生词。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点:1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
2 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胸襟博大的品行等。
教学难点:从文中的词句表达中体会、学习任务精神。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全解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全解一、导入1. 板书:孔子拜师。
2. 简介孔子的情况。
(1)学生自由发言所收集的材料。
(2)教师归纳总结。
3.质疑:孔子是拜谁为老师呢?带着这一问通读课文。
二、读课文、粗知主要内容,生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齐读生字词:(1)读准生字词(2)认清字音。
3.理解词语意思。
(1)互相解词意。
(2)查工具书解词意。
闻名:有名、著名。
渊博:学识深而广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日夜兼程:白天黑夜都在赶路。
纳闷:因疑惑而发闷。
止境:边际,尽头。
4.孔子的老师是谁?课文主要讲谁和谁之间的事?什么事?生讲后师归纳:孔子的老师是老子;课文主要讲了孔子向老子拜师求学的事。
(出示挂图)三、讲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懂哪句说那句?2.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人士孔子勤学上进的品质。
3.直到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小结勤学上进的孔子是怎样去拜师的呢?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部分生字词。
2体问: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二、学习第2?4自然段1师范读。
2讨论作答。
(1)孔子是怎样拜师的?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着句话,从中你会感受到什么?(2)从那些词看出孔子旅途艰辛呢?能想象出途中的情景吗?(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初中综合实践孔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孔子的生平事迹2. 孔子的主要思想3.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4. 学生实地参观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场所5. 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如: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孔子教育理念在当代教育的应用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贡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孔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4.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地,让学生感受孔子文化的历史底蕴。
5. 分组课题研究: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教师提供指导。
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孔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和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2. 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学成果,深入探讨孔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3. 学生实地参观的体验:参观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地,感受孔子文化的历史底蕴。
4. 学生分组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孔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和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5. 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有关孔子的生平事迹、主要思想等内容。
2. 网络资源:有关孔子的视频、文章、论文等。
3. 实地资源: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场所。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观看视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孔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幼儿园中班孔子故事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中班孔子故事教案一、教案背景1.1 教学目标通过讲解孔子的故事,让幼儿们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培养幼儿们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
1.2 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学生,芳龄在4-5岁之间。
1.3 教学环境教室或者多媒体教室。
二、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1)孔子的图片或海报2)与孔子相关的故事书籍3)幼儿园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2.2 教学准备工作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故事内容2)准备故事讲解的内容和重点3)安排故事讲解的时间和地点三、教学活动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孔子的图片或海报,或者通过谈论孔子的影响和地位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故事讲解打下基础。
3.2 正文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孔子的故事,可以结合图片、书籍或多媒体资料进行讲解,适当配以互动问答环节,引导幼儿们了解孔子的品德、行为和思想,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
3.3 拓展教师可以用孔子的故事启发幼儿们展开相关的手工、游戏或者艺术活动,加深他们对孔子故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4 结束教师对今天的故事讲解进行总结,强调孔子的品德和思想对我们的影响,鼓励幼儿们向孔子学习,提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以及对未来学习的期盼。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观察幼儿们在故事讲解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听讲的专注程度、理解故事内容的深度、提出问题和观点的积极性等方面。
4.2 评价标准根据幼儿的芳龄和认知水平,适当考察他们对孔子故事的理解和反应,重点在于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孔子的故事,培养了幼儿园中班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对优秀人物的品德和思想进行思考和学习,为他们的德育和人文素养打下了基础。
但需要注意故事讲解的方式和内容要贴近幼儿的认知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园教师也可以从孔子的故事中得到教育启示,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为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文《孔子》教案范文

课文《孔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如仁、义、礼、智、信等。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2. 课文《孔子》的内容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孔子思想体系的深入理解。
2. 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翻译。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影响。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孔子》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孔子生平、儒家思想发展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按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编写。
每个章节都要根据具体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安排,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生平,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孔子主要思想。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析孔子思想。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5.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七、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中的经典句子。
3. 调查身边人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分享调查成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翻译和背诵情况。
3. 调查报告:评价学生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儒家文化博物馆,感受儒家文化氛围。
2. 邀请专家讲座,深入讲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3. 开展儒家思想主题班会,促进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不断完善教案,提高教学质量。
课文《孔子》教案范文

课文《孔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通过学习课文《孔子》,使学生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教育观念和生平事迹。
3.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孔子的生平事迹:出生、求学、传道、办学等。
2. 孔子的主要思想:仁、义、礼、智、信等。
3. 孔子的教育观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孔子的生平事迹、主要思想及教育观念。
2. 教学难点: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主要思想和教育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孔子与弟子的互动,展示孔子的教育智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孔子,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孔子的一生。
3. 讲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仁、义、礼、智、信等概念。
4. 分析孔子与弟子的互动,展示孔子的教育观念。
5. 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进行讨论。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以及观点的独到性和深度。
3. 知识测试:通过选择题或问答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孔子生平、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孔子》原文及注释。
2. 孔子生平事迹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3. 孔子名言警句的摘录卡片。
4. 讨论问题指南。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孔子,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
2. 第二课时:讲解孔子的主要思想。
3. 第三课时:分析孔子与弟子的互动,讲解孔子的教育观念。
4. 第四课时:讨论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对孔子有基本的了解,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2. 在讲解孔子思想时,要注意深入浅出,尽量用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国学导读孔子
导入:先秦文学主要是周代文学,尤其是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诗经》、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楚辞是周代文学的主体,今天我们来学习诸子百家中的儒学
同学们,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一、字
1、学习两个字同学们认识吗?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学指传授知识的地方,习指的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
2、儒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生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儒”。
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
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巫师、术士
插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娶妻颜氏
元配生有九个女儿,无子。
妾虽生了一个儿子,可惜是个残障儿。
叔梁纥与正妻施氏有十二个女儿,没有儿子。
他的妾生了个儿子孟皮,却因为有足疾,不能做继承人。
叔梁纥便向鲁国颜氏求婚。
颜氏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叫颜征在。
颜父对三个女儿问道:“陬大夫叔梁纥的父祖辈虽然都只是士,但他却是商朝贵族的后裔。
而且他身高十尺,武力绝伦,我非常希望能与他联姻。
虽然他年纪大且性情急躁,但这不值得犹豫不决,你们三个谁能够嫁给他做妻子?”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没有回答,颜征在上前对父亲说:“听从父亲您的决断,还有什么好问的。
”颜父说:“就是你能嫁给他了。
”他便将颜征在嫁给了叔梁纥。
[2] [3]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死了,埋葬于防。
[4] 孔子当时年幼,长大后不知道父亲的埋葬处。
母亲颜征在死后,孔子先浅葬母亲于五父之衢。
然后,四处询问父亲的墓址,直到郰曼父的母亲告诉了他。
孔子才依照礼的规定,将父母合葬于防,并为之造坟,坟高四尺。
二、孔子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1-2]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排行: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1、家世
(1)商王后代,没落贵族
商王朝阶级地位的划分:同学们知道最高级是那个级别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2)父亲叔梁纥,母亲颜氏
(3)尼丘祈子,一山为名
貌孔夫子:
高九尺六寸,生而圩(wéi)顶
名字由来:第一,祈于尼丘山,故名丘。
第二,头型酷似尼丘山,中间低,四周高。
字仲尼是因为他有一个哥哥字伯尼,当时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的。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17岁时,母亲去世。
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办丧事的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三、孔子生平
十有五而志于学
1)悲惨少年,奋发图强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
即是说孔子小时候就不像一般的儿童那样好玩耍,而是经常把祭祀时存放供品用的方形和圆形俎豆等祭器摆列出来,练习磕头行礼。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春秋战国时期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学习礼法、乐舞、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术。
其中射箭、驾车(御战车、驾车)为军事技能。
17岁时的家宴家臣阳货
孔子开创了自嘲式幽默的先河。
一个人心灵不强大,不可能拿自己的痛苦来幽默。
阳货是孔子生命中重要的对手。
孔子17岁时,母亲过世,埋葬母亲后穿着孝服去参加季平子的家宴,被阳货拒绝于门外,阳货还狠狠地羞辱了孔子一番。
阳货是季平子的家臣,季平子整天忙于斗蟋蟀,看斗鸡,后来阳货将其推翻,自己做老大。
阳货这样做,名不正言不顺,社会议论几乎要将其淹没。
怎么办呢?阳货想到了孔子,准备请孔子到自己的领地来做官,就为自己的夺权披上一个合法的外衣。
他三番五次请孔子出来做官,孔子都不理不睬。
孔子原来就十分鄙视阳货,不愿意见他,更别说到他手下做官。
阳货呢,铁了心要请孔子出马,怎么办?
阳货想到了一个办法,给孔子送礼,你拿了我的就手软,吃了我的就嘴软,就由不得你。
阳货给孔子送什么呢?
阳货给孔子送来一个蒸乳猪。
孔子看到送来香喷喷的蒸乳猪,口水都流了。
“放那!放那!”吃了再说。
三下五除二,把蒸乳猪吃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
接受了阳货的蒸乳猪,总要回拜一下吧?孔子到阳货家里去吗?去!
那孔子不就是上当了吗?孔子选择的时间非常巧妙,等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
孔子太好玩了。
孔子到阳货家回拜,没遇上阳货,就从阳货家里出来,但不巧的是他走在回家的路上,却迎面遇见阳货。
孔子只好答应阳货出来做官。
但孔子最后没有兑现他的诺言。
大弟子子路就质疑孔子,为什么讲话不算数。
孔子说:“我是被胁迫下作的承诺,为什么要兑现?那不是我真实的想法!”孔子是不是很可爱?
2)20岁娶亓官氏之女
3)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儿子孔鲤
孔子与亓官氏结婚后,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
由于当时孔子的聪明好学、精通礼乐和圣人之后的名声,已在鲁国广为人知,以至于孔子生子的消息惊动了鲁昭公,鲁昭公便派人送去一条鲤鱼以示庆贺。
年方20岁的孔子以国君赐鱼为莫大的荣幸,借此给自己的刚出生的儿子取名曰鲤,字伯鱼。
三十而立
(1)创办私学
——春秋时期的精英培训班
——教育培训行业的老祖宗
“不知礼无以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