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封面及参考文献

《电路分析基础》封面及参考文献
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ZYR


(a)
《电路分析基础》封面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十二五” 规划教材
张永瑞 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主讲人:张永瑞
(b)
第1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学 习要 求
1、遵守课堂纪律;
西
2、按时上课,不要迟到;

电 子
3、以听为主,记笔记为辅;

技 大
无所

4、课下认真阅读教材;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西
安 电
7、张永瑞,王松林,李晓萍.电路基础典型题剖析.西安:西
子 科
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技 大
8、张永瑞.电路、信号与系统考试辅导(第三版).西安: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ZYR
制 9、张永瑞,朱可斌.电路分析基础全真试题详解.西安: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10、张永瑞,高建宁.电路、信号与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0
第5页
前一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一页
回首页
学海
ZYR
畏惧,
5、及时认真完成作业;
无边,
制 作
勇于 摘冠!
6、值日生负起责任,上课前、
巧读 深钻!
课间休息即时擦黑板。
第2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参考书目
1、 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
2、吴大正,王松林,王玉华.电路基础.第二版.西安:
西 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第五章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讲解

第五章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讲解

非线性器件,并选择静态工作点使其工作于接近平方律
的区域。
iD
I DSS (1
uGS VP
)2
iD / mA IDSS
8
6
4
-2
Q 2
-2
-1
VP
0 uGB
(a)
信息学院
结束
(1-10)
第五章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2)从频谱搬移电路考虑,采用多个非线性器件组成平衡 电路,抵消一部分无用的组合频率分量。 (3)从输入信号的大小考虑,应减小输入信号的幅度,以 便有效地减小高阶相乘项产生的组合频率分量的强度。
i f (EQ u1 u2 )
f (EQ u2 ) f (EQ u2(1-12)
第五章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式中f(EQ+u2)是当输入信号u1=0时的电流,称
为时变静态电流或时变工作点电流,f′ (EQ+u2)称为
时变增益或时变电导。

所谓时变是指f(EQ+u2)和 f′ (EQ+u2)与u1无关,
• 为二项式系数,故
n
i
C
m n
u1n
m
u
m 2
n0 m0
• 令 u2 0 u1 U1 cos1t
i
anu1n
anU
n 1
c osn
1t
n0
n0
bnU
n 1
c os n1t
n0
信息学院
结束
(1-6)
第五章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 结论:
• 1. 当单一频率信号作用于非线性器件时,在输出电 流中不仅包含了输入信号的频率分量ω1,而且还包含 了该频率分量的各次谐波分量n ω1(n=2,3,…), 可用于倍频电路。

第9章 分布式文件系统及并行计算框架

第9章 分布式文件系统及并行计算框架

9.1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9.1.3 HDFS操作命令与编程接口
1、HDFS的启动与关闭 启动输入:sbin/start-dfs.sh
9.1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9.1.3 HDFS操作命令与编程接口
1、HDFS的启动与关闭 关闭输入:sbin/stop-dfs.sh
9.1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9.1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9.1.2 HDFS的数据管理
• HDFS通过三个重要角色:NameNode、DataNode、 Client来进行文件系统的管理。
1)文件写入 ① Client向NameNode发起文件写入的请求。 ② NameNode根据文件大小和文件块配置情况,返回给 Client它所管理部分DataNode的信息。 ③ Client将文件划分为多个Block,根据DataNode的地址信 息,按顺序写入到每一个DataNode块中。
9.1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9.1.2 HDFS的数据管理
2)文件读取 ① Client向NameNode发起文件读取的请求。 ② NameNode返回文件存储的DataNode的信息。 ③ Client读取文件信息。 3)文件块(Block)复制 ① NameNode发现部分文件的block不符合最小复制数的要 求或者部分DataNode失效。 ② 通知DataNode相互复制Block。 ③ DataNode开始直接相互复制。
//与put相类似,也可以从从键盘读取输入到hdfs file中
9.1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9.1.3 HDFS操作命令与编程接口
2、文件操作 • hadoop fs -get < hdfs file > < local file or dir>

固体物理基础 习题解答6.7章

固体物理基础 习题解答6.7章

· · · (1)
其中,把 V 在 r Rn 点的附近按 n 作级数展开,并保留到一级相。 原子的热振动采取格波的形式,具体考虑简单格子的情况,只有声学波。并 以弹性波近似代替声学波。原子的位移 n 用如下形式表示
n Ae cos q Rn t
· · · (2)
式中 e 表示振动方向上的单位矢量。 A 为振幅。在各向同性的介质中,存 在横波和纵波,对于横波 e q ,对于纵波 e || q 。弹性波具有恒定的速度,即对 于横波 C=Ct,对于纵波 C=Cl,根据式(1)和式(2) ,立刻可以写出一个格波引 起的整个晶格中的势场变化
40
第 7 章 晶体的导电性 习题
1、晶格散射总是伴随着声子的吸收或发射,因此电子被格波的散射不是完 全的弹性散射,但近似是弹性散射。试就铝的情况说明之。已知铝的费米能级 EF≈12eV,德拜温度ΘD≈428K。 证明: (可参考课外微扰理论的知识以加深理解) 我们知道,与电子和光子的碰撞类似,电子和声子的碰撞也遵守准动量守恒 和能量守恒定律。现在我们以单电子散射(即发生的电子与晶格交换一个声子) 过程来做分析证明。 类比 p119 的式 3-61(光子的情形)可知,有
H Vn n V r Rn A cos q Rn t e V r Rn
n n n






· · · (3)

1 1 Aeit eiqRn e V r Rn Aeit eiqRn e V r Rn 2 n 2 n n n

max =k BD 5.9 1021 0.037eV 0.003EF
略)
(小于百倍, 可直接忽

《通信电路》(沈伟慈)课后习题答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优质内容]

《通信电路》(沈伟慈)课后习题答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优质内容]
习题解答汇编
习题解答汇编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高级培训
1
习题解答汇编
第1章
1.1 解:
(1)1—1端短接时,谐振电感
L
1
02C
(2
1 106 )2 100 10 12
253 H
高级培训
2
习题解答汇编
(2)1-1端接时,因为
0
1 CxC Cx C
0L
所以
(提示:可以参考教材中例3.4电路进行修改)
高级培训
40
习题解答汇编
第4章
4.1 解:如题4.1图所示。
(a)
题4.1图
高级培训
(b)
41
习题解答汇编
(c)
题4.1图
高级培训
42
习题解答汇编
4.2 解:(a)不能,不能满足三点式法则。 (b)不能,同上。 (c)能,满足三点式法则。 (d)能,两级反相放大。 (e)不能。若第二级负载C2改为电阻则有可能产生振荡。
高级培训
23
习题解答汇编
2.6 解: (提示:此题可以参照教材图2.2.1画出晶体管共基 极Y参数等效电路,然后再画出放大器等效电路.)
根据条件可以求得:
C C Cob 28pF,
g g P g ob n 2 g L 288S
Au0
n y fb g
17.4
BW g 1.64MHz
高级培训
43
习题解答汇编 4.3 解:(1)可将此电路用共基电路等效,如题4.3图所示。
题4.3图
高级培训
44
习题解答汇编
f0
2
1
2.6MHz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大三课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大三课程

课程名称总学时本学期时数必限任讲课上机教材名称编者出版单位姓名职称形势与政策24 4 必 4 李波教授射频电路基础46 必46高频电子线路原理与分析(第三版)曾兴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杨林安教授数字信号处理46 必46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丁玉美高西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张弘讲师模拟集成电路设计58 限46 24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陈贵灿程军张瑞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张玉明讲师集成电路EDA技术48 限36 24ORCAD/Pspice 9实用教程贾新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刘毅教授集成电路制造技术30 限28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关旭东北京大学出版社刘红侠教授Physis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双语)46 限18半导体器件物理(外文版)讲义D.A.Fraser西电教材科冯晖王省莲副教授纳米电子学30 任28 纳米电子学杜磊庄奕琪电子工业出版社杜磊副教授MEMS技术30 任28 微型机械导论王棋民中国科技大学出版杨银堂娄利飞教授化合物半导体器件30 任26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谢孟贤刘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戴显英教授半导体光电子器件30 任26张鹤鸣教授副教授电子线路实验Ⅲ90 必李要伟教授副教授射频电路基础46 必46杨林安教授数字信号处理46 必46张弘教授模拟集成电路设计58 限46 24张玉明教授讲师集成电路EDA技术48 限36 24刘毅教授讲师集成电路制造技术30 限28刘红侠教授Physis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双语)46 限18冯晖王省莲教授纳米电子学30 任28 杜磊教授MEMS技术30 任28杨银堂娄利飞教授化合物半导体器件30 任26戴显英高工半导体光电子器件30 任26张鹤鸣高工电子线路实验Ⅲ90 必李要伟讲师个有所不同。

文献综述字母标号意义

文献综述字母标号意义

⽂献综述字母标号意义⼀、参考⽂献是对期刊论⽂引⽂进⾏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在本规范中采⽤ 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编排。

⼆、参考⽂献著录项⽬a. 主要责任者 (专著作者、论⽂集主编、学位申报⼈、专利申请⼈、报告撰写⼈、期刊⽂章作者、析出⽂章作者)。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 ⽂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 ⽂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 ⽂献出处或电⼦⽂献的可获得地址。

f. ⽂献起⽌页码。

g. ⽂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三、参考⽂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 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献类型:2、对于专著、论⽂集中的析出⽂献,其⽂献类型标识建议采⽤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献类型,建议采⽤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 (database) 、计算机程序 (computer program) 及电⼦公告 (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献类型的参考⽂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4、电⼦⽂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纸张型载体的电⼦⽂献,当被引⽤为参考⽂献时需要在参考⽂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双字母表⽰电⼦⽂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包括了⽂献载体类型的参考⽂献类型标识:[⽂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上电⼦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献在引作参考⽂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三版)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三版)

作者简介
孙肖子,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退休教授,原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主任,致力于教材建设和教学改 革。
赵建勋,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电磁学、射频电路系统、 微波辐射与测量系统、神经元网络形态和功能实现机理。
王新怀,男,理学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微波 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设计、智能天线与天线组阵技术研究、基于FPGA&DSP的实时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 三版)
201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三版)》是由孙肖子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3月出版的普 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测 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微电子、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有关专业的本科生或专科生“电子线路基础”“电子 技术基础”等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2017年3月,《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三版)》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该教材分为十三章,内容包括:绪论、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电路、基于集成运放和RC反馈网络的有源 滤波器、常用半导体器件原理及特性、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放大器基础、集成运算放大器内部电路、放 大器的频率响应、反馈、特殊用途的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低频功率放大电 路、电源及电源管理、模拟电路系统设计及实验案例。书后的两个附录给出了部分习题答案和专用名词汉英对照 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与系统”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地位
“信号与系统”是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电路分析基础”等课程之后开设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

”信号与系统”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展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

”信号与系统”还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现代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先修课程。

(二)课程性质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系统工程、雷达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三)基本理念
坚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信息人才培养需求为目标,以国家教育部教指委颁布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中强调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环节和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素质。

(四)设计思路
以信息化对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的要求来选择课程内容;以知识验证、知识综合、创新设计为原则设计实验内容;优化考核方式,建立以衡量综合素质为依据的评分标准,采用理论考试、平时成绩等综合测试评估的方法评定课程成绩;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传授”转变为“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由“细节式授课”转变为“启发式专题授课””;教学形式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型教学模式,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他们的求知欲、想象力、创新欲和探索精神。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今后参与信息化工作奠定必要的理
论和实践基础。

(二)分类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
(2)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
(3)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
(4)z变换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
(5)具有初步分析信号频谱及解决一般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从而了解信号系统的理论在信息化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具有内容多、课时少、要求高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基本概念分析和公式推导,并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2)本课程综合性较强,涉及到高等数学、电路分析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先修课程的衔接,引导学生掌握类比、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并适当多做练习、开展教学讨论;
(3)本课程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实践教学环节的配合,并在理论推导中引出工程应用的概念,在实例分析中强化理论概念,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标准
(一)信号与系统
内容与要求:
(1)理解信号和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
(2)掌握信号的时域表示方法,掌握典型信号的定义及特性;
(3)掌握信号的加法、乘法、时移、尺度、折叠、微分、积分运算;
(4)了解信号的分解及时域分析方法;
(5)掌握因果、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判断;
(6)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微分、积分性质;
(7)了解系统分析的不同方法
重点:信号的运算;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概念。

难点:信号的综合运算;LTI系统的判断。

(二)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的时域分析
内容与要求:
(1)掌握建立电路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2)掌握系统零输入响应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
(3)熟练掌握系统冲激响应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了解系统阶跃响应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
(4)熟练掌握系统零状态响应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
(5)熟练掌握卷积定义、运算、性质及其应用。

(6)了解将LTI系统全响应分解为自然响应、强迫响应、稳态响应、瞬态响应的方法。

重点:用卷积计算零状态响应信号的运算。

难点:卷积的运算;LTI系统全响应分解。

(三)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的频域表示与分析
内容与要求:
(1)掌握周期信号频谱的基本特性;并能绘制出频谱图。

(2)掌握周期信号的奇、偶对称性与谐波含量的关系。

(3)熟练掌握常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对;并能绘制出频谱图;掌握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4)掌握傅里叶变换线性、时移、频移、尺度、时域微分、时域积分、频域微分、对称性质及卷积定理。

(5)掌握LTI系统的频域分析的基本分析方法;
(6)掌握系统无失真传输条件;了解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阶跃响应;带宽与上升时间关系;了解其冲激响应;了解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条件。

(7)理解抽样定理,掌握奈奎斯特频率与奎斯特间隔的计算。

重点:傅里叶变换定义、性质及信号与系统的频谱分析。

难点:傅里叶变换性质及其应用、抽样定理。

(四)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的复频域表示与分析
内容与要求:
(1)了解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熟练掌握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定义;了解收敛域的定义;熟练掌握常用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对;了解双边拉普拉斯变换;
(2)熟练掌握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基本性质、定理;掌握周期信号单边拉普拉斯变换求法;
(3)熟练掌握单边拉普拉斯反变换的方法。

(4)熟练掌握s域等效电路法;及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5)掌握系统函数的极零点与系统时、频特性关系, 了解利用系统函数的极零点定性画频谱图的方法。

(6)了解全响应与各种分解方法的响应分量关系。

(7)掌握系统模拟的框图描述及其级联、串联、并联结构。

(8)掌握BIBO稳定系统的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重点:拉普拉斯变换定义、性质及信号与系统的复频谱分析。

难点:系统函数的极零点分析。

(五)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时域分析
内容与要求:
(1)掌握离散信号描述方法及其运算;
(2)掌握描述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了解递推法求解。

(3)掌握单位样值序列响应求解。

(4)了解离散系统零输入响应求解。

(5)理解离散系统零状态响应求解,熟练掌握卷积和计算方法及其性质
重点:离散序列的运算;用卷积计算零状态响应的运算。

难点:用卷积计算零状态响应的运算。

(六)z变换与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
内容与要求:
(1)熟练掌握z变换定义及其不同序列的z变换收敛域特点;
(2)熟练掌握典型序列的z变换
(3)熟练掌握z反变换的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z变换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5)理解并掌握系统函数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
(6)掌握差分方程的z域求解方法;
(7)掌握离散系统的框图描述及其直接、级联、并联形式。

重点:z变换定义、性质及其应用;离散系统z域求解方法
难点:系统函数的应用及z域求解方法。

四、实施建议
(一)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电路分析基础”。

(二)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1
2、课堂教学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涉及许多基本概念的课程。

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建议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先连续后离散,先简单后复杂的思路进行讲解,注意阐述各种分析方法间的横向联系。

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抓住“设疑”、“质疑”、“小结”、和“分组讨论”等生动有效的形式开展教学。

讲解时要点明问题的思路,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以缓解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

建议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传统教学进行授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材选编与使用的基本设想
教材选编与使用既要考虑突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又要考虑内容的循序渐进以及教学实施的方便,选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张小虹编写的《信号与系统》。

参考教材可选用1.《信号与线性系统》管致中、夏恭恪、孟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信号与系统》郑君里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考核评价
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应该与平时学习、实验动手、理论考试相结合,但考虑到部分院校本课程的实验是单独设课,所以可从平时作业、期末考核等方面综合评测。

建议采用
“70+30”模式,即期末70分,平时3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