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扣题
中考命题及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素有“半壁江山”之称,一直被认为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考场作文,我校在初三年级进行的“我的写作困境”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79.1%的学生表示,在审题上存在困惑,遇到题目不知道该写什么,该怎么写。
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作文审题的方法。
作文审题审什么遇到一道作文题,首先要进行审题。
审题审什么呢?审题需要关注3点:审题目、审导语、审题目要求。
审题目,关注作文题是话题作文、全命题,还是半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
如果一开始题目就审错了,自然会大大影响后面的写作。
审导语,作文题前面往往有大段的导语,导语不是平白写给大家看的,这其中往往暗含着对作文的要求或者限制。
以2021年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为例:有学者说:“读史使人明智。
”了解过去,可以让我们增长智慧,对现实生活产生新的思考。
假如有一部可以跨越时间的电话,可以打给过去的任何人,你会打给谁?想了解什么?打完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文/阎菲中考命题及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情?请你以“我挂断了跨越时间的电话”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题目自拟。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导语一共6句话。
第一句引用学者的话,其实是给全文提出了限制,要打给一位历史人物,通过了解他的历史,指导我们当下的生活。
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解释,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要求,要有思考。
后面的3句话是3个问句,其实就给学生后面的写作提供了思考方向,要在确定题目的基础上,从想象和哪个人通话、通话内容是什么入手。
倒数第二句明确了作文的要求,以“我挂断了跨越时间的电话”为开头,这句话也表明了已经和过去的某个人通完了电话,应该把写作重点放在挂断了电话以后的事情上。
这道题是一道自拟题目的作文,在导语下面还明确了题目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命题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命题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作文审题技巧——命题、半命题作文俗说“走好第一步”非常重要,写作文也是如此。
审清文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如果审不清文题,一是无从下手,二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得不到基本分。
如果能审清文意,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抓住文题中透露出来的关键信息,了解常规要求再动笔就能写出符合文意的作文来。
今天我们就详细讲讲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审题——四瞄四盯看分明如何解剖审题,首先看作文题目,总会呈现哪些信息呢?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等。
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得分个详略;有些,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数秒以内,有些,则需要盯几眼,要推敲,思忖,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
一瞄,文体,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
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
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
二瞄字数,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字,会被扣2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
一般是“不少于600字”或者“600字左右”,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三瞄人称,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
再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命题作文的审题与扣题.doc

命题作文的审题与扣题不论什么形式、什么文体的作文,审题和扣题都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无论怎么形容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审题稍有偏差,便全盘皆输。
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当然,头脑中对题意理解清楚准确了,还要在行文中紧扣题意,反映出审题的成果,这一过程就叫“扣题”。
很显然,审题是扣题的前提,扣题是审题的物化。
现在,学生在审题和扣题方面普遍存在不准确、不严谨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完全跑题。
审题无误、扣题严密是中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否则免谈。
为什么学生在审题与扣题上会出现差错呢?这不是偶然的。
审题、扣题看似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
它考验的是学生思维的目标性、针对性、精细性、严密性,也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学生必须把审题与扣题作为考场作文训练的重头戏,努力磨砺并不断提高审题及扣题的能力水平。
命题作文(又叫全命题作文、标题作文)是半命题作文(又叫补题作文)、活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基础。
因此,认真研究命题作文的审题与扣题很有必要。
事实上,命题作文审题、扣题过关了,其他作文形式的审题、扣题也解决了大半。
审题技巧—、认真审题写文章的人在动笔之前对题意及要求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领会的过程,就叫审题。
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叫你“向东”,你就“向东”,千万不能由着性子“向西”。
拿到作文题目,不能匆匆“扫描”,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
这样,可以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这个过程一定要舍得花足够的时间,一般需要15分钟。
磨刀不误砍柴功,审题到位了,扣题就有了良好基础。
审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二、抓住题眼命题作文的题目大都有关键性词语,它蕴涵着命题者的意图,应成为写作的重点。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题眼”。
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其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意图和要求了,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
怎样去寻找题眼呢?1 .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中考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构思

中考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构思命题、半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常见的命题形式。
这种形式的作文要想写好,首先做好的就是审题和构思这两个环节。
进行“审题”的目的,是使作文“正确”,即所写出的作文要符合题目显性的或隐性的要求,做到不跑题、不偏题;而在“构思”这个环节,则要努力给作文确定一个深刻、新颖的主旨,精巧的结构和布局,让文章变得“漂亮”。
一、审清限制条件,让作文“正确”题目中的限制词如“更”“也”“最”“还”“越来越”等,在审题时要特别关注,以免跑题。
比如“原来,妈妈更爱我”,“更”就隐含了一个限制条件:作文应该写出对比的意味,在比较中得出结论,即,相比较其他的某个人,妈妈更喜欢我”;“越来越自信的我”,则要求写出个“我”从不自信到有些自信然后到非常自信的变化过程。
审不出这些限制条件,作文就不符合出题人的要求,就会跑题。
审题时需要注意的另一类词是题目中具有比喻象征义的名词,如“花朵”“太阳”“屋檐”“门”“种子”等,在审题时要认真思考其深层含义。
这些词语一般不能只做表面理解,而要努力赋予其深层的含义。
否则作文的主旨就太浅,没有价值。
二、运用两种方法,让作文漂亮1.三步追问构思法。
人生有三大终极问题,那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办)”。
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如果觉得无话可说,可以做这样的追问,对题目进行深度挖掘,进行发散性联想。
比如“自信”这个题目,乍一看好像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可以试着进行追问:是什么:真正的自信指的是什么?自信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自信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要自信?怎么做:怎样培养自信?这样一追问,作文的思路就出来了。
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办)”的思路对“自信”进行分步骤阐述,作文的构思会非常严谨,漂亮。
2.虚实结合构思法。
作文的设计要体现出“虚实结合”的理念。
比如“同在一个屋檐下”这个题目,有以下三种构思,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第一篇:躲雨的屋檐下已没多少空间,中学生主动让出一些地方给抱孩子的妈妈,另一打扮入时的女子却高喊挤死了。
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语文是我们很熟悉的一门课程,我想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明白作文写作的重要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欢迎大家前来观看!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篇1语文是我们很熟悉的一门课程,我想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明白作文写作的重要性。
作文在我们的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写好作文对于我们大家学习的帮助是巨大的。
掌握一定的技巧十分的有必要,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对于我们大家的半命题作文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有些半命题作文虽然没有提供备选内容,却限制了我们补题的范围。
如: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涵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为题,写一篇文章。
看了以上文题,如果我们补题时填“追梦的艰辛”或“成功的喜悦”或“挫折的苦痛”等,那么就偏题了。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文题提供的“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只是生活的处境而非补题的备选内容,文题的重心是“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我们补题的内容应从这方面去考虑。
文题补充完整后,我们对这一个完整的题目还得审视一下。
把它读读,看文题是否通顺,语意是否明确,语法是否正确,在通顺准确的基础上力争做到简明、生动。
最后我们再按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进行写作。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特别是话题作文题,文题之前多有一段导语,这些导语,或激发想象,或启迪思维,或优美精粹,或含蓄深刻,能撩拨学生的写作激情。
可别小觑这些导语,它们也是作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考生理应对此引起重视。
1.看“导语”是否暗示了选材范围。
如“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它其实为“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一话题指明了选材范围。
2.看“导语”是否点示了立意角度。
半命题作文审题及写作要点

?
词语 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 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 标题完整。 标题完整。补题的限制 记叙文 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 600字 2、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600字。 文体、 文体、字数的限制
审题仅仅为了补题吗?
确定文章的立意 确定文章的立意 ——歌颂美丽 歌颂美丽 确定写作重点 确定写作重点 ——美丽的原因 美丽的原因 明确文章体裁
失败也美丽》 《失败也美丽》 也?
成功固然美丽,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固然美丽,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一次次的失 怎能得到一个个通向成功的阶梯呢? 败,怎能得到一个个通向成功的阶梯呢?当你从失败中吸 取教训、不断总结、不断努力而最终成功的时候, 取教训、不断总结、不断努力而最终成功的时候,你会突 然发现:原来失败也是美丽的。 失败也是美丽的 然发现:原来失败也是美丽的。 结尾揭示美丽的“内涵” 并且对比“成功”而言,扣题。 结尾揭示美丽的“内涵”,并且对比“成功”而言,扣题。
审题练习2 审题练习 请以《从此, 为题, 请以《从此,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 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600字的记叙文 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 上可填的词语如:任性、自卑、孤独、偷懒、 上可填的词语如:任性、自卑、孤独、偷懒、 害怕困难、迷恋网络、受人关注、 害怕困难、迷恋网络、受人关注、拥有笑 容…… 填写谓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填写) 填写谓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填写) 谓语 从此——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 有铺垫, 不再——有铺垫,有对比 有铺垫
? 《————
主语
也美丽 》 也美丽》 也美丽 景 人 事
“也”如何体现? 也 如何体现?
小草 鲜花 溪流 大海 平凡伟大 白发 青丝 挫折顺利 失败 成功 要有参照物 审题完成了吗? 审题完成了吗?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作文题为我们的名字叫
显然命题者对
我们的界定是人称代词应当表现我们群体
的特点不管这群体是我们学生、我们家庭、
我们大众还是我们中国人民等等但应该是
人但有些同学以超越常规的思维对题目做
了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拟出了我们的名字
叫水、我们的名字叫碳、我们的名字叫狼、
我们的名字叫胡杨、我们的名字叫标点等
等五花八门令人大跌眼镜但谁能说这种以
到了第二天英语竞赛开始了试卷发下来的时候 我又开始紧张了我努力地让自己镇定细细地看了一 下题目原来不少题目我都会这可让我喜出望外很快 我就把试卷答得满满实实的自然而然地我也就是第 一个交卷过了几天试卷终于发下来了我满心欢喜地 等待着但那个成绩却并不如我意一心的期待却变成 了满满的失落
回到家后我无力地躺在床上妈妈一看到我就说: 怎么考试不如意吗是不是那一次的竞赛
回首过去你一定感慨良多从一个懵懂孩童到一个花季少 年你没少累过、愁过、怨过甚至哭过但正因为你敢于正视 现实勇于超越自我才有了失意后的坦然 挫折后的不屈失败后的从容同时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经历 一次次的磨练跨越了一步步的艰辛你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 了大胆发问;你不怕失败乐于付出所以你变得成熟变得睿 智变得坚强变得充盈在前进的道路上你正在成长、进步; 在不懈地追求中你正在不断完善自我…… 请以我 因为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说 真话叙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600字左右
提示
我限制了描写的对象 填入的前后两部分是因果关系 写作重点是产生某种感受的原因
半命题作文的特点 ——我的最爱
开放部分 材料作文
限制部分 命题作文
————我的最爱
主语景
人事
审题缺陷
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和补题

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和补题作者:彭淑娟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中考》2020年第03期做好半命题作义的审题和补题,是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
半命题作文审题和补题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审关键词题目中的关键词,包括名词、动词、副词、助词等不同词性的词。
(1)审名词。
要思考关键词的比喻义。
如“____,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2019年湖北荆门市中考题),“灯”一词与“人生”搭配使用,显然要求深度解读“灯”的引申义、比喻义,写作时要由实人虚,写出人和事对“我”人生路的“照亮”“指引”作用。
又如“我在看太阳”(2019年江苏苏州市中考题),“太阳”固然可以实指,但如果就此引申出比喻义,就会水到渠成,把立意引向高处。
(2)审动词。
如“我为点赞”(2019年四川凉山州中考题),“点赞”一词是时代流行语,隐含了“赞美”“歌颂”的情感倾向。
选材时要选择彰显正能量的素材,或塑造典型形象,或书写感人事迹,或赞扬传统美德,或讴歌社会风尚。
(3)审副词。
副词往往是用来修饰核心动词、形容词的。
在中考题目中使用广泛的是程度副词。
这类词往往是学生的视觉肓点,很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行文时内容失之偏颇。
如让我更出彩”(2019年河南省中考题),如果审题时忽视“更“的意义,文章就可能会偏题甚至跑题。
从内涵上看,“更出彩”暗含本就出彩,而某种原因使出彩程度加深之意:从形式上看,宜采用递进式结构行文。
(4)审助词。
,时态助词决定了内容和选材的范围,是审题的关键。
如“我解决了这个问题”(2019年云南昆明市中考题),题目中“了”一词,暗示所遭遇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作文应侧重于写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交代问题解决的结果,表达自己在此过程中独特的人生体验。
2.审结构有些半命题作文的题目用连词构成短语,写作时要关注这些题目的内部结构关系。
如“从到”(2019年四川成都市中考题),从内容上看,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不同事物的关联等皆可人文,选材广泛,形式白由,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即是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扣题
————————————————————————————————作者:————————————————————————————————日期:
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扣题-中学语文论文
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扣题
陈驰科
最近几年,为了避免学生背作文应试、写作文无边无际的现象,很多省市在中考作文中除了给出明确的作文要求和提示语外,采用了命题和半命题的作文形式。
这就对学生审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对试题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做到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
学生一旦在审读中出现疏漏和偏误,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在命题与半命题作文时处理好审题与扣题呢?
一、强化意识,全面着眼
在作文题目中往往隐含了这篇作文的选材、结构、主题,甚至写作技法方面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生写作时的审题意识,要求学生必须对一个作文题中的信息把握准确,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一是选材。
如作文题《这也是课堂》在选材上就有明确的要求,所选材料就不是传统意义上课堂。
老师上课讲授知识,教育学生,而应该把眼光放到大自然、平时生活中让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材料上去,才符合题意,写出新意。
二是结构。
2006年江苏无锡卷,文题为《门其实开着》。
“其实”这一副词,就要求文章前后两部分有着明确的转折,通过事件的叙述,对于某个领域“门”的开启有一个自我发现有所领悟的过程。
看清这一点,才能使行文的结构符合要求,胜人一筹。
三是主题。
2006年无锡市中学生当堂作文竞赛题《聆听秋声》,对于选材非常明确。
着眼于秋天的声音,然而如果仅仅不惜笔墨地描摹秋日的风景,立意就浅了,
要想脱颖而出是很难的。
其实这篇文章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宕开一笔,除了写秋景之外,对于人文也要有所关照,做到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才能别开生面,赢得比赛。
2010年作文竞赛题《落叶上的血色》就暗含了利用象征手法,深化主题,提升立意的要求。
四是写作技法。
有些作文对于写作技法也有明确要求,如《门里门外》就要求行文过程中要有鲜明的对比。
一个同学在写这篇作文时,以父亲为原型,塑造了一位到城市创业的农村青年,前后生活条件的变化,以及这位青年前后品质的变化,这样的鲜明的对比,确实发人深思。
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于题目的认真审视。
二、审好题目,有的放矢
除了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审题时应该关照的领域之外,教师还应该讲授他们审题的方法。
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扣题。
下面笔者就结合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审清题意第一步是教师引领学生对于历届作文试题进行收集、归类、总结,把握一些规律性和趋势性的要素。
笔者罗列了一些最近几年中考的作文题和竞赛题目,进行了归纳总结,大体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其一,利用状语、定语命题的,如《门其实开着》、《我终于理解了他》、《在的引领下》(哪位古人)、《久违的感动》、《这里也有春天》等。
其二,利用修辞命题的,如《宛在春天》、《文学如灯》等。
其三,利用特定含义词语命题的,如《姿态》、《礼物》、《风景》等,《一张白纸》这题就明显带有象征的色彩。
不同的命题方式所透露出的写作信息往往是不一样,有着明显的区别,如《宛在春天》和《这里也有春天》,一个是利用副词命题,一个是利用修辞命题,虽然
都围绕春天,但所体现的写作要求是明显不一样的。
《宛在春天》要求的是像春天的特征或者是拥有春天的感觉,《这里也有春天》要求的是在本没有春天的地方发现了“春天”的存在。
所以,针对不同的命题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审题。
利用副词命题的类型,就该抓住副词的限定的概念,如《门其实开着》就应该明确本以为“门”没有开,后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发现这“门”是开着的,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利用修辞命题的类型,就该抓住喻体特征,如《文学如灯》抓住喻体“灯”的在黑夜给人光明和方向的特征,那么自然就能写出文学对于我们人生的启迪和指引作用。
利用特定含义词语命题,就应该把握这个词语意义的深度和广度,如《礼物》一题仅仅局限在一些生日礼物就太一般了,可以挖掘到给人教益,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事物,自然在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上胜人一筹,比如有位学生写在自己骄傲时父亲用半杯水教育自己,使自己受益匪浅,也有位学生写双胞胎姐姐陪伴自己长大,姐姐是父母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这样的题材处理正是出于对“礼物”一词更深层次的把握。
运用象征手法来命题的类型,如果能从象征的事物入手,自然会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摸清了这些规律性的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审题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抓住作文题的关键信息,明确命题意图,有的放矢地写作。
三、扣紧题意,谋篇布局
审清题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但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许多老师会发现有些学生在清楚题意的情况下写作仍然是信马由缰,并不能按照题意进行写作,所以我们也有必要指导学生扣紧题意进行写作。
如何才能让学生扣紧题意?笔者认为
可以将文章分成开头、重点段落、结尾三部分,并以此为抓手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
例如,一个同学在《姿态》这篇文章当中,写了两个开头,抄录如下:
开头1:河水经过沙漠,绕过悬崖,终于到达海洋,靠的是毅力;大雁穿越寒流,经受风雨,最终飞到南方,靠的也是毅力;我们人生何尝不要靠这种姿态呢?开头2:河水要汇于大海,要经过沙漠,绕过悬崖,我们看到的是它不懈流淌的姿态;大雁要到达南方,要穿越寒流,经受风雨,我们看到的是它“一”字飞行的姿态。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姿态面对?
两个开头相比较,在语言表达的形式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在扣题方面很明显是第二条扣题更紧。
所以,在真正的作文实战中,有些学生并不缺乏语言功底,而往往是在行文过程中缺乏扣题的意识,开头便留下离题的嫌疑,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开头是行文之始,扣紧题目,就给全文的写作定下了比较好的基调。
写好重点段落是行文的基础,扣紧题意也是相当必要的。
而有些同学在写作过程中不着重点,离题较远。
一个同学为了表现坚忍的姿态,选择了年老的鹰为了继续生存而“磨喙拔甲”这一独到的题材。
他是这样写的:
它要趁自己没有被饿死前,对着巨石打磨自己的喙,直至它变得尖锐,到这,它并不能放松,他必须忍受痛苦,将自己的爪子一颗一颗用新磨的喙拔除,等到长出新的爪子时,它便又能称霸天空。
这个本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可是这个同学在写作过程中没能扣紧题目“姿态”,只是叙述了“磨喙拔甲”的过程,而没有着眼于鹰如何磨喙如何拔甲的整个姿态。
若能扣紧题意写,文章的“猪肚”部分自然能够更加充实、生动,收到更好
的效果。
扣紧题意写好开头和重点段落很必要,结尾更不能草草收笔,也要努力在点明中心的同时兼顾题意,例如一个同学抓住荆轲、孙权、范仲淹三个著名历史人物,写了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只是结尾过于草率,让人倍感惋惜。
经过修改,他给自己的文章添上了一个结尾:
荆轲通过刺秦的姿态展示了慷慨名义的侠士风范;孙权通过统领江东的姿态展示了气吞山河的帝王豪情;范仲淹通过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姿态透露的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士人的内心,而他们的姿态,让我膜拜,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这样修改以后,就使文章首尾相合,大放异彩。
总之,审清题意,扣题行文,是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会使写出的的文章不偏不漏,不折不扣,会使学生在题材的海洋遨游时,在语言的天空展翅时,找到文章的线在哪里。
陈驰科,教师,现居江苏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