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环境研究

合集下载

硅谷创业生态系统分析

硅谷创业生态系统分析

硅谷创业生态系统分析硅谷作为全球创新和创业的中心地带,其创业生态系统一直备受瞩目和关注。

这样一个全球领先的创业生态系统,其成功之处何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一、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硅谷作为全球投资公司和创业公司的聚集地,其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就是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

硅谷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产业链非常完善,其投资公司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Kleiner Perkins、Sequoia Capital等,这些公司不仅有深厚的资金实力,更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人脉资源,在创业初期为创业公司提供资金和创业经验的支持。

这些公司还将创业公司结合自己集成的产业链网络,助力创业公司商业化发展。

二、人力资源硅谷作为全球创新和创业的中心地带,其人才资源也非常丰富。

硅谷依托于众多世界级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吸引来自全球的优秀人才,形成了一个集聚优秀人才的独特氛围,同时硅谷人员流动性较大,人才不断进出。

人才流动的另一个好处是助力知识分享,创业公司可以获得来自各个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提升公司能力。

三、技术创新和研发硅谷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是硅谷理所当然的优势之一。

硅谷有着许多世界级的科技公司,这些公司不仅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更有较高的研发投入。

硅谷众多的科技企业通过自身技术积累、融合和更新进一步提升了硅谷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成为许多初创企业的引导灯。

四、创新文化和开放性硅谷具有非常开放和自由的氛围,创新文化也非常浓厚。

硅谷的企业文化表现在注重员工的个人与职业成长和发展,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也使得硅谷企业更加独具特色,创新和实践的事件层出不穷。

硅谷功能性建筑、共享工作空间、创新消费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文化和开放性也是全球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

五、风险和失败硅谷具有容错和接受风险的精神。

创业和风险是分不开的,创业企业经常会在产品、市场和商业模式等方面遇到挑战。

硅谷创业公司习惯将风险和失败看作是反馈和经验的机会,从而更快地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市场。

硅谷创新模式研究

硅谷创新模式研究

硅谷创新模式研究一、硅谷创新模式的起源与发展硅谷是指美国加州圣克拉拉谷地区(Santa Clara Valley)一带,早期以半导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企业为主要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形成了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

硅谷创新模式的成功在于综合运用了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优势,加上政府的扶持,在一系列技术和商业创新中不断迭代和创新,最终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先锋之一。

二、硅谷创新模式的核心要素1. 创新文化:硅谷提倡创新、开放的信念,鼓励员工创意和“犯错”,并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创新。

2. 人才储备:硅谷聚集了众多的科技人才和投资者,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创新人才库;同时,硅谷企业重视人才培养,致力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3. 创新生态系统:硅谷以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为基础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学者、投资者和高科技公司。

4. 创新投资:硅谷以风险投资为主导,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创新型公司的成长与发展。

三、硅谷创新模式运用的案例1. 谷歌公司:谷歌是一个充满“怪才”、“不拘一格”的公司,通过开放的创新平台,让工程师可以自由地结交同龄、同行和志同道合的人,来产生创新的点子和项目。

2. 苹果公司:苹果是一家以产品和设计为优先的公司,它的移动设备、个人电脑和操作系统经常引领市场潮流。

苹果在产品管理和设计方面的创新引领了全球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市场。

3. Facebook公司:Facebook从一开始就注重开放创新和快速迭代,通过定期推出新功能和解决不同的问题,不断吸引和留住用户。

四、硅谷创新模式的启示1. 创新文化的引导。

要在企业内部提倡创新的文化和思维,投资人和行业专家也要对创意投入资金和资源。

2. 全员参与的创新生态系统。

不仅仅局限于大企业,聚集更多靠近科技前沿的产业链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3. 赋能企业、独立创新。

硅谷中的企业很多都是从“零”的起点开始,通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赋能扩大创新空间。

4. 向全球市场输出。

美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支持

美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支持

美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支持近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生态系统,为初创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

而这一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支持,不仅限于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更需要各方面协同作用,形成共同推进、互动共生的生态环境。

一、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积极推动研究机构和高校在美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它们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既有科研经费和技术支持,也有创业培训和专业知识传授。

同时,这些机构和学校还能够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升级和市场化推广。

例如,在硅谷地区,众多著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里不仅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领军高校,还有IBM、HP等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以及一大批初创企业和创新孵化器。

这些机构和企业通过互相合作,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引领潮流的新技术生态系统。

二、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的重要作用在美国的创新生态系统中,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对初创企业的投资,为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市场拓展的机会。

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不仅仅是资本,更是一个涵盖着资源、管理、市场和战略的综合体,对初创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投资机构方面,以风险投资公司为代表的机构向初创企业提供了创业投资和资本管理服务,帮助创业者在核心领域获得发展和创新优势。

这些机构更加擅长市场化手段、熟练掌握风险控制及商业模式设计等方面,能够对初创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商业步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而天使投资人则是一些专业人士或者成功企业家,主要通过个人投资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

他们所参与的项目通常是非常有市场前景和投资潜力的,尤其对于某些所处行业比较垂直和专业的初创公司,天使投资人的成功经验和人脉资源的支持,能够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帮助和发展机会。

三、政府政策和监管的支持政府政策和监管在美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展望
深化政策研究
进一步深化对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政策研究 ,探索更加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
推动数字化转型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特色小 镇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 效率和成功率。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先进特色小镇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创新创 业理念和经验,推动我国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优 化升级。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引导作用,通过搭建 平台、提供服务等措施,促进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
推进简政放权
政府应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行 政服务。
04
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系 统构建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美国硅谷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总结词:美国硅谷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全球最具有活 力和成功的发展模式之一,其独特的构建方式为全球范 围内的小镇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对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政府服务不到位
政府在为特色小镇提供服务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03
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系 统构建的对策建议
加强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
建设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提高 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02
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系 统构建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环境不完善
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
01
政策在引导和扶持特色小镇创新创业方面缺乏力度和连贯性,
导致创新创业环境不稳定。
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变历程_陈颖.caj

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变历程_陈颖.caj

35February · 2016文 文/陈颖、石妍妍(北京)硅谷作为创新生态的全球标杆区域,是世界各地开拓科技产业借鉴的对象。

以硅谷为案例,进行创新生态演变历程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学习借鉴价值和启发作用。

创新生态系统是指由各类创新主体、创新种群、创新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复杂统一体。

从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来看,包括创新物种、创新种群、创新群落三个层次。

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经历了四个阶段:半导体时代、个人电脑时代、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与多元化时代。

下文从创新生态的构成维度解析硅谷创新生态四个演替阶段的主要特征。

半导体时代地平线上的新曙光20世纪初,美国的国防工业直接推动了硅谷的发展。

1958年仙童公司与德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变历程The evolution of silicon valley ecosystem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经历了四个阶段:半导体时代、个人电脑时代、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与多元化时代。

经济 特别关注Special Attention仪公司间隔数月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使得半导体工业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出现爆发式增长。

三类创业企业成为这一时期典型的创新物种。

三类创业企业分别为:科学家创业企业、大企业衍生企业和发烧友创业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朝鲜战争时期,硅谷成为了当时美国国防工业的集聚地。

美国的国防工业为硅谷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

此外,硅谷的发展离不开斯坦福大学的强有力的支持与参与。

1951年,斯坦福大学创建了斯坦福大学工业园,成为高科技公司集聚地。

硅谷电子工业的发展由斯坦福电子工程学院一手扶持起来,斯坦福毕业生或斯坦福教授创办企业数不胜数。

风险投资在湾区得到了快速发展,是硅谷培育最好的物种之一。

《小企业投资法案》、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形成对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创新种群经历了由农业——无线电产业——半导体产业的变迁。

19世纪末,硅谷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和加工区。

美国硅谷创业文化分析

美国硅谷创业文化分析

美国硅谷创业文化分析硅谷,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是全球最著名的科技中心之一,也是创业者们的圣地。

在这里,一代代创业者们通过发明创新和多年的奋斗,创造了无数颠覆性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成为了当今全球的商业领袖和企业家精神的代表。

硅谷的创业文化无疑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硅谷创业文化的内涵、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四个方面,对其作出一番分析和探讨。

一、内涵硅谷的创业文化包含了多个层面,其中蕴含的最核心的价值观是创新和冒险。

创新:硅谷的企业家们始终坚持创新是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动力。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推动行业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硅谷企业家们不断地寻求创新的灵感,不惜付出高昂的研发费用和时间成本,也不会因为失败而放弃。

冒险:在创新的道路上,一路上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硅谷企业家们十分珍视冒险精神。

他们承认创业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失败和挫折,但仍然乐于迎难而上,因为他们相信,只有在冒险中,才能实现最大的潜力和最高的价值。

二、发展历程硅谷的创业文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形成。

1960年代初,大学教授积极与当时的美国政府和军方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军事和科研项目,这也为硅谷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60年代中期,硅谷的第一批科技公司开始涌现,如现在众所周知的惠普公司。

70年代,硅谷的创业文化进一步发展。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为代表的个人创业和PC机的问世,奠定了硅谷个人创业模式的基础,也为今后的硅谷企业家们指明了创新方向。

80年代和90年代,硅谷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

微软、英特尔、甲骨文等大企业相继成立,成功实现了多款革命性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

硅谷的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在90年代中期掀起,Yahoo、eBay、Amazon等知名企业相继成立,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商业模式。

21世纪以来,硅谷的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Facebook、Google、Airbnb、Uber、Tesla等企业相继涌现,成为了当今全球最具颠覆性和活力的公司。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为什么在硅谷地区集中?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为什么在硅谷地区集中?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为什么在硅谷地区集中?1.历史背景硅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谷地区一片充满高科技企业的地带,以其高科技产业和创新生态系统享誉全球。

它是全球最重要的创新中心之一,囊括了包括谷歌、苹果、Facebook、Twitter等著名的科技公司。

那么,为什么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会向硅谷地区聚集呢?2.资源优势硅谷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包括优秀的人才、政治环境、高科技设备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等。

这些资源吸引了许多企业和创业者,促进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硅谷拥有美国最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而这些人才为硅谷地区的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和劳动力。

3.联邦政府补助硅谷地区被视为美国联邦政府优先补助的产业之一,政府的研究资金,以及企业的创新资金都带动了硅谷地区的发展。

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税收政策、补助计划和创新竞争来刺激硅谷地区的发展。

政府补助计划对硅谷的科技企业非常友好,对科研和创新进行全力支持。

4.企业文化硅谷地区有着特别的企业文化和创业精神,在硅谷创业和创新受到广泛支持和鼓励。

硅谷的企业文化非常注重创新思维和文化多元化。

企业的环境非常鼓励员工尝试新事物和解决新问题,这使得硅谷成为了全球著名的创新中心。

5.对未来创新的信心硅谷地区的企业和创业者们对未来的机会和挑战充满信心。

硅谷地区的人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科技将成为最强大的力量。

因此,硅谷地区的企业和创业者们不断地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为人类创造更多美好的未来。

总之,硅谷地区之所以成为美国高科技产业的中心是因为历史、资源优势、政府关注和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随着硅谷地区的继续发展和壮大,它将继续扮演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角色,带来更多令人兴奋的科技发展。

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

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

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
硅谷生态圈被称为创新的雨林,因为它具有类似于热带雨林的特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和资源,这些资源相互交织、相互依存,促进了创新和发展。

在硅谷,创新的雨林法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样性,硅谷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和创业者,他们的多样性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不同背景的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促进了创新的碰撞和融合。

2. 密集度,硅谷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公司、风险投资机构、孵化器和创业加速器等创新资源,形成了密集的创新网络。

这种密集度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加速了创新的迭代和演进。

3. 自然选择,在硅谷,创业公司和创新项目竞争激烈,只有具备竞争力和前瞻性的创意才能生存下来。

这种自然选择的机制促使创业者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创意,推动了创新的不断涌现。

4. 生态平衡,硅谷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企业、投资者、创业者和研究机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衡,形成了一
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促进
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体现了多样性、密集度、自然选择和生态平衡等特点,这些特点共同推动着硅谷作为全球创
新中心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环境研究(上、中、下)摘要:互联网时代的环链模式彻底改变了全球产业结构,创业者如何系统化地思考创业活动成为创业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

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现有创业生态学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为例,从政府政策、创业融资、创业教育、研发转化、文化和社会规范5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美国硅谷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可为中国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0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时代的“线性模式已死亡”,互联网时代的环链创业模式使得全球产业结构彻底解构与重组。

创业者如何从更广的视角识别和开发创业机会,实践创业活动,需学者们以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重新思考创业活动。

当前有关硅谷创业模式的研究大多孤立地关注个别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虽然每个要素都有助于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但并不能充分地支撑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并且这些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

正如Vygotsky指出,分别考察水分子的两种元素(H和O),不能得出水能灭火的特性,因为氧原子是任何燃烧的必要元素,而氢原子能形成爆炸性的气体。

因此,本文以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为例,结合创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及GEM的创业框架条件,系统分析美国硅谷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

通过对中美两国创业生态系统环境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1 创业生态系统文献回顾1.1 创业生态系统概念演进1977年,Hannan和Freeman最先对组织生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组织生态种群发展及演替的数学模型。

Moore将生态系统理论引入企业管理领域,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概念,即一种基于组织互动的经济联合体。

美国硅谷地区创业集群的迅速崛起促使制造企业、消费群体及其它经济活动主体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即产业生态园。

Cohen将改进后的产业生态园发展形态称为产业生态系统,并进一步将其定义为可持续创业生态系统,即通过支持和促进可持续创业,实现当地区域可持续发展。

林嵩、Suresh 和Ramraj认为,创业生态系统由新创企业及其所处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共同构成,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2015年,全球创业观察组织(GEM)将创业生态系统定义为塑造从事创业活动环境指标的综合。

GEM评估的创业指标包括:创业融资、政府政策、税收和官僚化、政府创业规划、创业教育和培训、研发转化、商业基础设施、内部市场动态性、内部市场开放、有形基础设施、社会和文化规范。

蔡莉等提出,创业生态系统是由多种创业参与主体(包括创业企业及相关企业和机构)及其所处创业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彼此间有着复杂的交互作用,致力于提高整体创业活动水平(创业数量和创业成功率)。

1.2 创业生态系统环境GEM认为,创业生态系统环境如同自然环境中的氧气,为新创企业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

罗珉基于种群生态学理论视角分析了组织的演化过程,强调环境对组织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力量决定着组织的兴衰。

Fer-eidouni 等实证分析了商业创业环境、创业者社会地位、国家外部冲突3个创业生态系统环境要素对创业动机的重要影响。

1.3 创业生态系统模型从当前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文献来看,研究者从创业生态系统静态视角逐渐转向动态视角,创业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进一步揭示了其系统内在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

(1)静态视角。

Cohen构建了包含研究型大学、大型企业及非正式网络、政府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人才池要素及自然与文化环境在内的可持续创业生态系统模型(见图1)。

Cohen的研究表明,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循环系统,一些创业活动主体的创建会带动更多新创企业进入创业生态系统,实现创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Isenb—erg构建了以政策、金融、文化、市场、人力资本、组织支持为核心的六要素创业生态系统模型(见图2),政府应将它们整合成一个整体系统,考虑所有系统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并推动创业生态系统持续成长。

Cohen模型与Isenberg模型的构成要素类似,都强调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形成,系统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是高度复杂化、异质化的。

但是,这两个模型更多地从静态视角研究创业生态系统,忽视了创业生态系统的起源、发展、自我持续的动态演变过程。

图1 Cohen的可持续创业生态系统模型图2 Isenberg的创业生态系统模型(2)动态视角。

2013年,Mason和Brown提出了创业生态系统动态模型,认为先前学者忽视了创业生态系统变化的时间维度,几乎不了解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

事实上,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遵循一个特定的演化逻辑。

Mason和Brown的模型应用动态生态学演化理论分析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更加强调外部宽泛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对企业运营的影响,特别是创业活动指数(TEA)、企业成长受特定创业生态系统环境的制约,其需要肥沃的土壤、创业孵化机构及外部偶然因素。

综上所述,学术界更多地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界定创业生态系统概念。

目前,对创业生态系统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对于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尚缺乏深层次的系统分析,尤其欠缺实证分析。

本文将以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为例,系统分析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环境。

2 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形成过程硅谷位于美国西部旧金山南端长约25英里的狭长谷地,20世纪初这里曾是一片美丽的果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坦福大学悄然诞生于这片宁静的果园,其率先将学校的空闲校园开辟成工业园,学生Bill Hewlett和Dave Packard在一间车库里凭着538美元建立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现今,在硅谷创办的电子企业已达10 000家以上,汇集了惠普、英特尔、苹果、思科、雅虎、eBay等世界一流公司,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产量约占全美1/3和1/6,硅谷成为全球高科技创业成功的伊甸园。

硅谷的成功不但引起了世界各国及地区的相继效仿,而且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Saxenian和Hsu研究指出,美国硅谷地区鼓励冒险、包容失败的社会文化促进了当地的创业活动;硅谷的优势来自其整体环境——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

美国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 Bertal—anffy)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并不完全等同于系统内单个要素功能的累加。

本文认为硅谷是由大学群体(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硅谷的6所社区大学)、创业企业群体(惠普、英特尔、苹果等)、风险投资机构(红杉树投资、梅菲尔德基金、KPCB、BenchmarkCapital等)、律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机构等多个创业群体演化形成的创业生态系统。

将创业精神转换成为科技创新环境是硅谷创业的重要优势。

因此,从创业生态系统环境视角能更好地解释硅谷的成功。

3 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环境分析以生态学理论观点来看,自然环境中有限的资源引发了生物种群之间的残酷竞争,环境决定着生物群落的兴起、发展和消亡。

在社会环境中,有限的资源同样引发了社会创业企业群体的激烈竞争,社会环境也制约着创业企业群体的兴起、发展、成熟、衰败。

GEM提出,创业框架条件为新企业的创建和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市场资源、制度支持,影响了创业能力、创业动机和创业意愿。

2015年,在全球范围内参与GEM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在有形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两大方面得到了较高的评分值。

其中,有形基础设施得到了最高评分值(大于6),而创业教育和培训、内部市场开放性和研发转移等方面的值小于4。

因此,本文着重从政府政策、创业融资、创业教育、研发转化、文化和社会规范5个方面系统剖析美国硅谷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

3.1 政府政策政府通过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公平竞争,政府不但消除创业者在申办相关证件程序中的“繁文缛节”,而且通过降低税率、增加补贴等积极的财政政策激励企业创业。

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反垄断政策、知识产权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营造有利于企业创业的生态系统环境。

1890年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1953年美国颁布了《小企业法》,这两部法律为小企业创造了自由竞争、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小企业的创新,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保护法律,主要有《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小企业技术创新法》、《联邦技术转移法》等。

美国有关企业创新法律的设立推动了美国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创业和技术创新商业化实现了技术创新的社会价值。

美国政府对小企业实施了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如《经济复兴税法》规定将小企业的个人所得税降低25%。

这些有利于美国创业精神的政府政策不但催生了硅谷区域经济的繁荣,而且推动了整个美国经济的腾飞。

3.2 创业融资创业融资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难题,创业企业经营规模小,信用程度低,贷款风险高。

在硅谷,银行所拥有的风险资本基金还不到5%,银行被看作是不太重要的创业融资渠道。

硅谷的创业融资渠道主要有:政府贷款援助、信用担保、风险投资、创业板上市等。

(1)政府贷款援助、信用担保。

1953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成立,其职责是指导和协助小企业发展,保护小企业的利益,维护市场自由竞争,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SBA通过私人出借者开展运作,由SBA提供担保向那些无法通过合理借款渠道融资的小企业贷款。

对于创业融资而言,它是当前最普遍的融资来源之一,通过SBA的贷款担保,商业出借人就等同于向银行提供了还贷方面的联邦政府担保,银行就会批准此项贷款申请。

同时,SBA专门为高风险投资小企业提供长期债务和股本,为妇女、少数族裔和退伍军人创办的小企业及那些遭受自然灾害的创业企业提供贷款,体现了美国政府为小企业及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创业机会的政策理念。

(2)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美国高科技企业创业的“助燃剂”,在风险投资的高峰时期1999年和2000年初,大概有3 000家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创业公司,投资总额超过了1 000亿美元。

1999年,硅谷获得了13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占美国风险投资总额的1/3,风险投资家在硅谷比在世界其它地区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

1961年,华尔街重要的投资银行家Arthurlok和TommyDavis共同筹集了350万美元在旧金山成立办公室,后来成为硅谷风险投资公司的榜样。

McMurdo Terry、David FMarquardt、James J Bochnowski三人共同筹集2 400万美元创办了技术风险投资者公司(Technol—ogyVenture Investors,TVI),1975年新成立的微软公司获得了TVI 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3)首次公开上市。

通过IPO(首次公开上市),风险投资公司在短时间内由几百万美元的初始投资获得巨额投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