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论文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用于研究不完全可信息的系统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模拟和预测系统的动态行为。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作为基础,开发出一套灰色系统模型,用于分析和研究各种灰色的系统。
灰色系统理论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它是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
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各种系统,包括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等。
它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各种复杂系统的动态行为,为改进系统结构和性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例如,它可以用于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进而改善经济政策;也可以用于分析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解决生态系统的问题。
此外,灰色系统理论也可以用于企业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其经营状况,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生产力。
通过灰色系统理论,企业可以分析其经营状况,识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企业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用于分析和预测复杂系统的动态行为的理论,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并可以用于企业管理,为改善系统性能和企业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学士学位论文—-灰色系统理论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题目:灰色系统理论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研究院、系:测通学院姓名:系主任:2013 年6 月3目录摘要 (4)Abstract (5)第1章绪论 (6)1.1.研究背景 (6)1.2国内外研究现状 (6)1.2.1国内研究现状 (6)1.2.2 国外研究现状 (8)1.3研究目的和意义 (8)1.4主要研究内容 (9)第2章灰色系统理论及模型综述 (10)2.1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动态 (10)2.2灰色系统理论概念、基本原理和内容 (11)2.2.1灰色系统基本理论 (11)2.2.2基本原理 (12)2.2.3主要内容 (13)2.3灰色系统理论与火灾预测的结合点 (13)2.4 五步建模思想 (14)2.5 GM(1,1)模型建模机理 (16)2.5.1建模步骤 (16)2.5.2 GM(1,1)模型的精度检验方法 (18)第3章灰色系统模型在火灾预测的应用 (20)3.1 GM(1,1)模型在农村火灾预测中的应用 (20)3.1.1 GM(1,1)模型的建立 (20)3.1.2 精度检验 (23)3.1.3预测 (25)3.2 城市的火灾预测 (25)3.2.1 GM(1,1)在城市火灾预测的应用 (25)3.2.2 精度检验 (27)3.2.3预测 (29)3.3 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预测 (30)3.3.1 GM(1,1)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预测 (30)3.3.2 精度检验 (32)3.3.3预测 (34)结论与建议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附录 (40)摘要作为和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灾害种类之一,火灾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对象,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火灾进行预测,可以掌握火灾的未来发展状况,对火灾安全措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进行合理评价,有效地控制各影响因素,达到减少火灾事故的目的。
火灾事故系统的非线性、随机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特点,决定了作为火灾系统行为特征量的火灾事故的预测的复杂性,在分析现有火灾事故宏观预测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论文研究了适应火灾系统多属性特点的火灾事故预测方法—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和模糊系统及其应用

灰色和模糊系统及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新型的系统理论方法,它源自于中国学者严浩教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的“灰色关联度”概念。
之后,灰色系统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基于不完全和不确定信息的数学理论,为解决非线性、非稳态、非平衡系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很有前途的研究方法。
而模糊系统则是一种能够处理模糊信息的信息处理系统,也是灰色系统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研究手段。
灰色系统理论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少量、不充分、杂乱、不确定的微观数据构建出完整的系统模型,并在预测和决策等方面获得不错的效果。
在工程应用中,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对新产品、新工艺的预测和评估,以及系统控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其中,灰色关联分析法、GM(1,1)模型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和评估领域,尤其是在近年来的金融、股票、电力、经济等领域中,灰色系统理论已成为非常实用的一种分析和预测方法。
模糊系统理论也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主要用于处理抽象概念定义的多义性问题,例如“大、小、高、矮”等词汇的模糊性,扩展欧拉积分、模糊随机模型、模糊控制等方法也是模糊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程应用方面,模糊系统理论主要应用于智能控制系统、模式识别与处理、图像处理、信息检索、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然而,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系统理论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例如,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目标是为了减小信息量的不确定性,而模糊控制则是为了处理信息具有模糊性所带来的挑战。
另外,灰色系统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那些“知道一点、不知道多少”的系统,而模糊控制则着重于对那些定义模糊的系统进行建模。
综合来看,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系统理论都是一种处理信息不确定性的方法,分别适用于各自不同的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取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未来,随着信息和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灰色和模糊系统理论的应用前景也会变得更加广阔。
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已经成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灰色系统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第一,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境预测中的应用;第二,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一、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境预测中的应用环境预测是环境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
传统的环境预测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和复杂的模型,且结果可能受到误差的影响。
而灰色系统理论具有建模简单、数据要求少等特点,因此在环境预测中应用广泛。
例如,在空气污染预测中,传统的预测方法往往采用监测站点的数据,需要大量的监测设备和时间,而且还受到空间分布的局限。
而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可以通过少量的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同时还可以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更加精准地进行预测。
另外,在水资源的预测方面,灰色系统理论同样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水资源的变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水文地质条件等等。
采用传统的水资源预测方法往往需要很多的数据和模型,而且还存在误差的可能。
而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可以通过少量的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同时还能够根据不同因素的权重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二、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环境管理是环境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灰色系统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环境管理。
例如,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可以对水资源的供需情况进行精准的分析和管理。
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很复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气候等。
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可以建立供需模型,预测未来的水资源供应状况,从而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灰色系统理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灰色关联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

根据灰色关联度的特性 对灰色 T 型关联度模型和灰色斜率关联度模型进行了改 使其克服现有模型存在的一些缺陷 最后 将改进的关联度模型应用于江苏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
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 灰色系统 灰色关联分析 模型 改进 科技投入 经济增长
i
灰色关联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
ABSTRACT
2
可接近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极性一致性
的序列构成
灰关联差异信息空间则是灰关联分析的依据[2] 它是以各因素的样本数据为依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
1
贫信息 不确定系统为研究对象 主要通过对 部分已知信
息 的生成 开发 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 演化规律的正确
灰色关联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
难以找到典型的分布规律 往往计算量大 过程复杂繁琐 可能出现量化结果与 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现象 导致系统的关系和规律遭到歪曲和颠倒 灰色关联分 析方法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憾 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 适用 而且计算量小 应用十分方便 而且分析的结果一般与定性分析相吻合[1] 因此 灰关联分析是系统分析中很有独特优势 比较实用和可靠的一种分析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是通过灰色关联度来分析和确定系统诸因素间的影响程度或 因素对系统主行为的贡献程度的一种方法 灰色关联度是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和 工具 是灰色系统的 细胞 灰色关联度描述了系统发展过程中 因素间相对 变化的情况 也就是变化大小 方向和速度的相对性 相对变化基本一致 则认 为两者关联度大 反之 两者关联度就小 关联度是事物之间 因素之间关联性 的 量度 它通过从随机性的序列中找到关联性 从而为因素分析 预测的精 度分析提供依据 为决策提供基础 为主要因素的判断提供方法途径 因此 关 联度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成为灰界学者广为关注 的焦点 成为灰色系统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分支之一
灰色系统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灰色系统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它包含了数学、物理、化学、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它能够用极少的信息来进行研究和预测,且能够处理不完备、不确定、不精确的问题。
如此奇妙的特点让灰色系统理论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将对其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 灰色系统理论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物理学研究中,灰色系统理论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系统的动态特性。
例如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海洋水温变化规律,可以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海洋水温变化趋势,在中长期的气候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此外,灰色系统理论也可以用于学术界基础物理和应用物理研究中。
例如在一些射线物理研究中,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可以方便地对射线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以便更好地研究射线的应用和制作。
2. 灰色系统理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经济学研究中,由于经济发展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可以预测市场的变化情况,发掘交易法则,为投资者提供支持和指导。
同时,还能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传统APR模型进行改进,以便更好地预测和分析供应量、消费量、价格等相关经济指标的变化。
3. 灰色系统理论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化学领域,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可以对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进行研究。
由于灰色系统理论可以利用少量的信息对物质性质进行刻画,能够方便地预测未知物质的相关性质,并帮助提高化学实验的效率和精度。
例如在药物设计、石油化学和化工等领域,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可以对未知物质的反应活性、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药物、石化和化工产品的开发与制造。
4. 灰色系统理论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生物学研究中,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可以分析生物大数据,探寻生物系统的本质和特性,提高生物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对于未来的生物药物研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可以对药物的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预测,以便更好地保障人类健康。
【分析】灰色系统论文

【关键字】分析灰色系统理论论文学院:********学院班级:****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关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的灰色关联分析及预测摘要: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相传远古时期以许由为首的游牧部落曾在此活动,故称许地。
自大禹帝之子启在这里建立华夏史上第一个国都夏都开始。
尽管朝代更替世事沧桑许昌一直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宋、元、明、清时许昌均为郡、府、州治所在地。
有多处风景游览区:西湖公园、灞陵公园、鄢陵腊梅盆景园、白沙水库、禹州橡胶坝、紫云山风景区等。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的一些理论与方法,针对我省许昌市2005年至2010年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的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
居民的总收入主要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四个方面组成,通过分析知道各个方面对总收入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GM(1,1)模型农村家庭平均总收入引言:目前市场预测常用的方法有趋势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法、灰色预测法等等。
回归分析和趋势分析致力于统计规律的研究和描述适用于大样本且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模式一致的预测指数平滑法是利用惯性原理对增长趋势外推这几种方法都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
而灰色预测法恰恰克服了这种制约可以用现实当中可获得的少量数据进行建模既不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也不需要数据服从典型的概率分布。
农村人均总收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可确定有些因素不可确定因此很难描述各类因素人均总收入的影响结果而且有些影响因素作用不易量化即系统是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
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灰色系统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预测。
GM (11)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的一种预测模型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来具有要求样本数据少、运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等优点目前已经在工业、农业、商业以及环境、社会和军事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选取许昌2005致2010年6年的人均总收入应用GM(11)模型对许昌市2011年的人均总收入进行动态预测以掌握其变化规律更好地对许昌农村人均总收入做出科学决策。
灰色系统论文

灰色系统理论在许昌市旅游预测中的应用——GM(1,1)模型方法的分析学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班级:金融数学10级2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基于GM(1,1)模型对许昌旅游业销售额预测【提要】对许昌旅游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是正确制定许昌旅游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文章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利用许昌市2004年到2008年手工艺品销售额的资料,建立了GM(1,1)灰色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许昌市旅游销售额进行预测。
进而为许昌第三产业的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许昌;旅游业;销售额;灰色系统;GM(1,1)模型;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相传远古时期以许由为首的游牧部落曾在此活动,故称许地。
自大禹帝之子启在这里建立华夏史上第一个国都夏都开始,尽管朝代更替,世事沧桑,许昌一直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特别在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都许,许昌又成为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心和曹操的军事大本营,兵家注目,名士云集,创造了灿烂的建安文学,彪炳于中华文学史册。
唐、宋、元、明、清时,许昌均为郡、府、州治所在地。
许昌是省级历史文化古城,旅游资源以文物古迹为主。
全市现有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百处。
划分为中心旅游区、禹州旅游区、长葛旅游区、襄城县旅游区和鄢陵旅游区。
已推出的专项旅游线路有:关羽之路(春秋楼、灞陵桥、关帝庙),三国旅游线(三国真迹与名胜、汉魏名人故里、遗迹与墓冢),寻根朝敬旅游(陈氏、方氏、许氏、钟氏),民俗民风旅游(禹州钧瓷),风景游览线(西湖公园、灞陵公园、鄢陵腊梅盆景园、白沙水库、禹州橡胶坝、紫云山风景区)。
现有古遗址56处,古墓葬37座,古碑刻27通,古建筑20余所,历史名人故里17处,出土文物万余件,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7处。
宋代钧台窑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市场预测常用的方法有:趋势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法、灰色预测法等等。
回归分析和趋势分析致力于统计规律的研究和描述,适用于大样本,且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模式一致的预测;指数平滑法是利用惯性原理对增长趋势外推,这几种方法都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模型的拟合数据与原观测值作关联度分析
(1)r=0.6280,大于0.6通过检验
(2)r=0.6914,大于0.6通过检验
后残差检验
(1):p=1时,C=0.0lt;0.35,通过
模型预测
由模型预测11—13年江苏旅游发展情况
三、加快江苏旅游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灰色系统GM(1,1)江苏旅游
一、引言: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江苏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也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江苏东临黄海、太平洋,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江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水乡,有众口颂传的千年名刹,有精巧雅致的古典园林,有烟波浩渺的湖光山色,有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有雄伟壮观的都城遗址,纤巧清秀与粗犷雄浑交汇融合,可谓是“吴韵汉风,各擅所长”。因此,通过分析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对进一步促进江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GM(1,1)模型构建
分别以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预测模型:
以旅游外汇收入构建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经过二次残差序列分析后,如式(1)所示:
X⑴(t+1) = -7.125454e∧-0.213799t+9.676874 t=0,1,2,…n(1)
2)各地客源均有增长,亚洲仍是最主要的客源地
2006年,我省接待入境旅游者中外国人314.89万人次,其中亚洲182.89万人次,同比增长14.5%;欧洲65.78万人次,同比增长32.6%;美洲49.52万人次,同比增长27.6%;大洋洲11.83万人次,同比增长18.0%;非洲及其它4.87万人次,同比增长22.6%。从入境旅游者的来源地看,亚洲仍是最主要的客源地,并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占外国人总数的六成以上。其他主要客源地的入境旅游者人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6年我省接待量位居前10位的客源国依次是:日本、韩国、美国、马来西亚、德国、新加坡、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该十客源国游客总量257.6万人次,占入境旅游者的57.9%。
2、国内旅游需求旺盛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国家为促进内需政策推出的长假制度的实施,江苏居民外出旅游的需求增长,国内旅游发展旺盛。
二、江苏旅游的GM(1,1)模型构建
灰色预测法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
灰色预测是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不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就是对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进行预测灰色预测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即进行关联分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
灰色系统理论论文
专业班级 :计科13级2班
学 号 :1310101042
姓 名 :冯 洋 洋
指导老师:郭 三 党
基于
摘要:实践表明,发展旅游业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是统筹经济社会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因为旅游直接就是为人服务的,本文通过运用GM(1,1)模型对其未来发展进行预测,提出了促进江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与此同时,旅游专业设置要紧贴旅游业发展实际,改变学科、专业设置滞后于企业需要的现象。要进行必要的就业市场细分,除了已设立的旅游专业外,景点、会展、节庆、高尔夫等新兴专业也要考虑在内。那种笼而统之开设万金油式的旅游专业已不适应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2、加快江苏旅游业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和工作重点,首先,全省上下要强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意识,以高起点搞好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精品景区(点)、创建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和加大投入为手段,以强化组织领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实施“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战略,大力推动旅游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其次,要把旅游业开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强化政策引导,创新运作机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上规模、上档次。要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和精心设计指导开发,以资源整合达到深度开发,以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借助外力推动开发,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引导和促进开发。3、集中力量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上规模、出精品
3)龚艳,江苏沿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江苏省是我国七大重点旅游省市之一,也是我国经济、文化、科技和对外开放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作为传统旅游大省,“十五”以来,江苏积极实施政府主导的大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协调的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境旅游持续增长
1)入境旅游者人数上升
“十五”以来,江苏入境旅游者人数持续上升。2005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378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23.4%,“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8.6%;而“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全省入境旅游者达445.2万人次,同比增长17.7%。其中:外国人314.89万人次,同比增长20.1%;香港同胞47.41万人次,同比增长14.7%;澳门同胞4.30万人次,同比增长17.90%;台湾同胞78.59万人次,同比增长10.4%。
GM(1,1)模型的预测显示,江苏省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在未来几年内仍将持续增长,为江苏经济发展添加活力。为此,应更加重视旅游业在江苏国民经济的发展地位,将其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1、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中的职业不断分化和综合,旅游教育的专业设置必然也要相应地改变。因此,需要对江苏旅游企业各部门工作岗位的职能任务进行分析,并归纳为不同的岗位群,由此设计出适应江苏旅游业发展的新专业或调整后的新专业。
以国内旅游收入构建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经过二次残差序列分析后,如式(2)所示:
X⑴(t+1) = -459.750460e∧-0.288590t+600.520170 t=0,1,2,…n(1)
模型检验
残差检验
式(1)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残差检验通过,如表所示。
式(2)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残差检验通过,如表所示。
4、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体制与机制是制约江苏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市场化要求,理顺体制、搞活机制既是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关键。
参考资料
1)刘思峰,谢乃明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2)江苏省统计局,/jstj/fxxx/tjfx/201110/t20111025_116068.htm
江苏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旅游业是21世纪全球发展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今后几年,世
界旅游业发展仍将保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将达15.6亿人次。而中国到2020年将接待1.37亿入境旅游者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全球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亿人次,居世界第4位有望成为世界十大旅游客源国之一。国内旅游消费需求也将不断扩大,并日趋多样化。
切实抓紧抓好旅游大项目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开发、配套完善、科学管理”的要求,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建设一批体量大、档次高、特色强的精品景区,是打造和提升旅游知名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举措。一要集中力量抓紧抓好正在建设的项目。
3)入境旅游者逗留时间延长
入境旅游者在江苏境内停留时间有较大幅度增加。2006年在我省饭店平均停留时间为2.98天,其中外国人3.14天,香港同胞2.48天,港澳同胞3.89天,台湾同胞2.65天。
4)对外接待能力增强,旅游外汇收入同步增长
由于接待人数的上升,全省旅游外汇收入也有了较快增长。江苏旅游外汇收入1990年仅为7064万美元,1995年和2000年分别升至25988万美元和72384万美元,到2005年全省旅游外汇收入达22.6亿美元,比2004年17.6亿美元增长了28.1%,“十五”期间年均递增25.6%。2006年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7.9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其中,过夜旅游者的外汇收入占全省旅游外汇收入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