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脑梗死一病一品实施方案

脑梗死一病一品实施方案

脑梗死一病一品实施方案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制定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提出一套全面的实施方案。

首先,针对脑梗死的预防工作,应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脑梗死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普及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重点宣传和干预,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提醒他们定期体检、规范用药,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患病风险。

其次,针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应加强医疗机构的技术设备建设和医护人员的培训。

提高医生对脑梗死的诊断水平和能力,推广使用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技术,如CT、MRI等,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脑梗死。

同时,建立脑梗死的快速诊断流程,加快患者的就诊和治疗速度,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最后,针对脑梗死的治疗工作,应建立完善的多学科合作机制,形成以神经内科为主导的脑梗死救治团队,包括神经内科、介入放射学、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

制定脑梗死的治疗指南和规范,明确治疗方案和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总之,脑梗死一病一品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包括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专家学者、患者及家属等各个方面的参与。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工作,才能更好地控制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希望本实施方案能够得到各方的认可和支持,为脑梗死的防治工作贡献出力量。

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方案

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方案

关于印发《衢州市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各部门、科室: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及费用控制等医疗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评价标准》、《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及浙江省卫生厅制定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经讨论研究,制定《衢州市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今随文下发,请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

附件1 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及其工作职责附件2 部分单病种质控指标标准值附件3 单病种质量管理措施评价调研简表衢州市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及费用控制等医疗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评价标准》、《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及浙江省卫生厅制定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经讨论研究,制定《衢州市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重要的具有统计学特性的医疗质量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

通过单病种质控,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及终末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诊治技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合理,进行持续改进。

二、实施计划1.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单病种质量管理指导评价小组,同时在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在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中主要负责制订实施规划,确定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种;协调单病种质控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相关的培训;审核单病种质控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确定单病种质量管理指导评价小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的职责(附件1)。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二级管理,并将此纳入医院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计划。

沾益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沾益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沾益县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卫生部公布的第一、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有关要求,曲靖市卫生局转发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沾益县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探索医院管理有效方法,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医改,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单病种管理,规范单病种疾病临床路径,可以对部分单病种从诊断、检查、治疗用药、效果评价以及成本费用进行全面的监控,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着重控制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医疗成本、治愈好转率等指标,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增强服务效益为目的。

三、工作内容根据卫生部公布的第一、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我院在新农合办规定的 12 个单病种(阑尾炎、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腹股沟疝、股骨干骨折、子宫肌瘤、白内障、急性心肌梗死等)费用控制管理的基础上把急性心肌梗死等 12 个疾病或手术列入单病种疾病管理的范围。

(一)沾益县人民医院实施单病种责任分解一览表(见附件一)。

(二)依据卫生部已公布的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 2.0 版)》及我院制定的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实施科室制订出实施细则和诊疗常规进行执行。

(三)质量控制指标:按卫生部公布的第一、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临床标准执行。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病种同属临床路径试点病种者,实施临床路径表单以卫生部公布的临床路径表单为准。

(五)主要措施:1、严格执行单病种质量管理规定、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控制无效住院日。

3、使用适宜与成熟的医疗技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过度医疗。

4、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控制(脑梗死)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结合我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诊疗规范的具体执行和落实工作。

小组成员:科主任、护士长、医生、康复师、护士等。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措施:采用定期督查,例会通报,限期整改,纳入科室绩效评估等形式进行质量控制,促使科室质量不断改进。

四、具体方案:(一)接诊流程:1.按照脑卒中接诊流程:卒中接诊流程的最佳目标是:卒中患者“绿色通道”的上述服务全部时限目标,为小于60分钟;即是,在患者到达医院急诊在5分钟内见到接诊医师、在10分钟内神经内科医师到达、在45分钟内完成所有必须的检测。

尤其是发病3小时之内,符合溶栓治疗指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限(从抵达院到用rt-PA的时间)应小于60分钟。

2.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每一位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都应获得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至少在到院急时,或入院时和出院前有二次NIHSS评估(或至少有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量评分)记录内容可明示,为制定适宜的治疗分案和预测风险以及转归提供支持。

3.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等项检查(45分钟内完成)。

(二)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应用尿激酶的评估:1.实施静脉rt-PA或尿激酶应用评估2.应用静脉rt-PA或尿激酶治疗(三)到院48小时内抗血小板治疗:不能溶栓的患者应尽早启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单病种质量管理—缺血性卒中脑梗死

单病种质量管理—缺血性卒中脑梗死

单病种质量管理一一缺血性卒中/脑梗死第一节概述“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质量控制”在卫生部卫医发(2008)27号《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和卫生部卫医发(2008)28号《2008---2010 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文件中被列入重点工作之一。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质量控制指标,是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临床服务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为目的。

据卫生部发布的城市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中脑血管病2006年为第七位,构成4.70%, 2007年为第七位,构成5.25%;2007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中脑血管病为第2位,死亡率111.47/1000000,构成18.04%。

据2003年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表明,卒中病人的直接住院费用达195.95亿元,加上门诊及自购药费用,卒中病人的直接医疗费用达到374.52亿,占同期我国医疗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 6.52%和5.68%。

从1993年至2003年间,卒中病人的直接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幅度为18.04%,超过同期GDP曽长8.95%的幅度。

在我国,卒中每年的新发病例为250万,而每年死于卒中的病例为150万,这意味着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中,而在有幸存活的患者中,2/3留下了不同程度的残疾。

该疾病严重危害到了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且目前有日益年轻化的趋势,加上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三高”特点,无疑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直接和间接的医疗花费以及由此造成的人财物损失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所有的卒中病例中,缺血性卒中占将近85%勺比例。

而对于这一严重的疾病除了在缺血发生3小时内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外,目前尚没有其他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方法能够阻止卒中的发生。

《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及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的重点工作中要求: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简洁范本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简洁范本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1. 引言2. 目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的目的是通过明确的管理措施和标准,改善疾病的诊疗质量,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医疗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

3. 内容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编制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明确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流程、药物选择和手术适应症等内容,以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化。

3.2 病例评审和讨论定期组织病例评审和讨论会,对复杂病例进行讨论和经验,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经验。

3.3 患者教育开展患者教育活动,向患者提供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确理解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4 质量指标监测建立疾病诊疗的质量指标体系,监测医疗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手术后并发症率、转院率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5 医疗费用控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明确收费标准,避免过度治疗和浪费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经济效益。

4. 实施步骤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4.1 制定方案根据疾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确定方案的目标和内容。

4.2 培训医务人员组织针对方案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4.3 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和步骤,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的实施,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

4.4 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改进质量管理措施,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4.5 经验和分享定期和分享质量管理的经验和体会,相互交流,促进质量管理的不断提升和进步。

5.。

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

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

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患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单病种质量控制成为了医疗领域的重要议题。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指对单一病种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以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探讨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的重要性、实施策略及效果评估。

一、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的重要性1、提高治疗效果:通过针对单一病种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能够集中医疗资源,优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提升患者满意度:单病种质量控制有助于减少医疗差错,提高患者诊疗的精准度和及时性,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3、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单病种质量控制有助于发现并解决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策略1、制定诊疗规范:针对单一病种,制定详细的诊疗规范,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评估等,以确保治疗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强化医护人员培训:针对单一病种,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对病种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3、实施质量控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监督和检查单一病种的治疗过程和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建立患者反馈机制:建立患者反馈机制,收集患者对治疗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的效果评估1、疗效评估:通过对单一病种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了解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效果。

可以采用量化指标如治愈率、好转率等进行评价。

2、患者满意度评估: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包括医疗服务质量、医护人员态度、治疗效果等方面。

3、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根据质量控制小组的检查结果和患者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总结: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需要制定诊疗规范、强化医护人员培训、实施质量控制和建立患者反馈机制等措施。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一病种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推动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制度及流程

二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制度及流程

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一、单病种目录二、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三、临床科室实施单病种目录四、科室实施单病种制度五、指标统计单病种目录一、急性心肌梗死AMI (ICD—10 I21。

0-I21。

3,I21。

4,I21。

9)二、急性心力衰竭(ICD-10 I 05—I 09,I 11- I 13,I 20- I 25,伴I 50)三、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

1)四、脑梗死STK(ICD—10 I63)五、髋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1-52)膝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4)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ICD 9—CM—3 36。

1)七、围手术期预防感染(PIP)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一)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ICD—9—CM—3:06.2(二)膝半月板切除术ICD-9—CM—3:80.6(三)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ICD-9—CM—3:68.3(四)剖宫产术ICD-9—CM-3:74。

0,74。

1,74。

2(五)腹股沟疝单侧/双侧修补术ICD—9—CM-3:53。

0,53。

1(六)阑尾切除术ICD—9—CM—3:47。

0(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9-CM—3:51。

23(八)闭合性心脏瓣膜切开术ICD-9-CM—3:35。

00—35.04(九)动脉内膜切除术ICD—9—CM-3:38。

1(十)足和踝关节固定术和关节制动术ICD-9—CM—3:81。

11-81。

18(十一)其他颅骨切开术ICD-9—CM—3:01。

24(十二)椎间盘切除术或破坏术ICD—9-CM—3:80。

50八、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ICD-10 J 13—J 15,J 18)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控制(脑梗死)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结合我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诊疗规范
的具体执行和落实工作。

小组成员:科主任、护士长、医生、康复师、护士等。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措施:采用定期督查,例会通报,限期整改,纳入科室绩效
评估等形式进行质量控制,促使科室质量不断改进。

四、具体方案:
(一)接诊流程:
1.按照脑卒中接诊流程:
卒中接诊流程的最佳目标是:卒中患者“绿色通道”的上述服务全部时限
目标,为小于60分钟;即是,在患者到达医院急诊在5分钟内见到接诊医
师、在10分钟内神经内科医师到达、在45分钟内完成所有必须的检测。

尤其是发病3小时之内,符合溶栓治疗指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患者在
“绿色通道”停留时限(从抵达院到用rt-PA的时间)应小于60分钟。

2.神经功能缺损评估:
每一位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都应获得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家卫生研究
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至少在到院急时,或入院时和出院前有二次
NIHSS评估(或至少有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量评分)记录内容可明示,
为制定适宜的治疗分案和预测风险以及转归提供支持。

3.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等项检查(45分钟内完成)。

(二)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应用尿激酶的评估:
1.实施静脉rt-PA或尿激酶应用评估
2.应用静脉rt-PA或尿激酶治疗
(三)到院48小时内抗血小板治疗:
不能溶栓的患者应尽早启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四)吞咽困难评价:
卒中患者入院时45%(30%~65%)存在吞咽困难,其中约一半于发病6
个月是仍然不能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

43%~54%由吞咽困难的卒中患者出现误吸;在这些患者中,37%进一步发展为肺炎,4%因肺炎而死亡。

卒中患者
病情越严重,吞咽困难越常见,此外,48%由吞咽困难的急性卒中患者产生营养不良。

吞咽困难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吸入性肺炎,避免因饮食摄取不足导致的液体缺失和营养不良,以及重建吞咽功能。

所有卒中患者在给予饮食前均应确定有无吞咽困难或误吸的危险,吞咽
功能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专业人员,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评估,常用的、简单有效的床旁试验为吞水试验。

(五)血脂评价与管理:
缺血性卒中进行血脂水平评价,对LDL,2.6mol/L,且伴有高血压病、
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降脂治疗,使LDL降低30%~40%。

(六)住院1周内(24小时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
住院24小时内(至少在1周内)接受首次血管功能评价对判断颅内外血
管狭窄或闭塞、血管痉挛、侧枝循环建立程度,帮助指导诊疗活动。

(七)预
防深静脉血栓:
鼓励患者尽早活动、腿抬高、穿弹性长筒袜或者间断应用血栓泵;尽量避
免下肢静脉输液,特别是瘫痪侧肢体。

(八)康复评价与实施:
康复对脑血管病整体治疗的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由康复师评定。

(九)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
卒中健康教育在脑血管疾病整体治疗中的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由责任护
士负责对入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十)出院时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二级预防
(十一)出院时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的治疗: (十二)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