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第18课 难忘九一八冀教版课后练习三十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18课难忘九一八冀

教版课后练习三十

第1题【单选题】

有研究表明:中国十四年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在4100万以上,加上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人口损失则超过4500万。材料中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亊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亊变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由朱德题写书名、100多位红军将士撰写的回忆录《红军长征记》又名《两万五千里》)在1937年完成。但直到1942年11月才开始在延安排版印刷,作为“党内参考资料”内部发行,并要求“接到本书的同志妥为保存,不得转借他人,不准再行翻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维护国共团结

B、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

C、民族危机的严重

D、再行翻印,质量粗糙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国民党要员郝柏村回忆到:“以武力营救蒋委员长的军事行动,幸赖蒋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蒋委员长平安脱险,并停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十年内战。”他描述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

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这一事变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为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和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应是( )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答案】: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材料二: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

西安事变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二里国共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国共谈判地点在哪里?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协定?

周恩来在两次谈判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有哪些历史功绩?(请举出一例)

【答案】: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请选择其中一个事件说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中反映出了康有为等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光绪帝接受了他的建议,发起了什么运动?

材料三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该事变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观察表一与表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上述变化的原因。

深圳被誉为“开放之城”、“创新之都”得益于新中国历史上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哪一政策?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哪位中共领导人曾在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重庆谈判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表明两岸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

结合材料二并联系现实,从90多年来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变化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写出两条)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综合探究:从1921年到2016年,9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

【从无到有】

材料一: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百年中国》

【从弱到强】

材料二: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从幼稚到成熟】

材料三: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从在野到执政】

材料五: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利、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从挫折失误到成就辉煌】

材料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为什么1921年被看作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请写出在不同时期人民军队曾经使用过的名称。

请写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通过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自己内部问题的?

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是指哪一事件?指出在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两党在徐州地区展开的战役名称。

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苦难岁月】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材料二右图反映的是某条约的签订场景

材料三……近代以后,由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中日两国经历了一段惨痛历史,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

——2015年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的重要讲话

【珍爱和平】

材料四如右图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场战争爆发于哪一年?为什么说它是中国人的一块“界碑”?

""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签订的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危害?

""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时间、名称)。面对当今日本某些领导人掩盖歪曲历史的行径,请举出一例日军在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驳斥。

""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日本首相是?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对中国外交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中国为了适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需要,应始终不渝坚持走什么样的道路?

""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揭穿谎言】材料一: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誓死抗争】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伟大胜利】材料四:1945年8月2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

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列举中国民众万众一心抗战的事例。

《新华日报》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这篇社论的?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制造钓鱼岛争端、参

拜靖国神社等失去良知的事情,你想对日本当局说些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此,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伦敦电,英国泰晤士新闻纸刊有报章云:日本攻取旅顺时,戕戮百姓四日,非理杀伐,甚为惨伤。又有中兵数群被其执缚,先用洋枪击死,然后用刀肢解。据云,日兵亦有数人被中兵所杀。惟日本士卒行径残暴若此,督兵之员不能临时禁止,恐为终身之玷云。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电(1895年1月13日)

材料二:下图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广场上的残历碑

材料三:只要国民政府还盘踞在汉口,汉口就是主要以西北各省为其势力范围的共产军和主要控制着西南各省的国民党军之间的接合点,和两党合作的楔子。因此,蒋政权始终指导着抗日民族战争,事实上发挥着中央政权的威力。

所以,首先为了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攻下汉口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占领了汉口,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地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的分裂。

——昭和研究会中国问题研究所: 《关于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

材料四: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五: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一英国报纸报道了哪个事件?发生于哪次战争期间?结果如何?

材料二事件的爆发带来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进攻汉口的原因。为了保护汉口,中日双方爆发了哪场战役?结果中国战败,但客观上对中国的抗日形势有何作用?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国家设立纪念日的意义。

【答案】:无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新审视抗战历史已成海内外学界共识。关于抗战的时限,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长期流行的“八年抗战”说;二是“十四年抗战”说。大陆学者李君如认为,坚持14年抗战说,“不仅在学术上有科学性,而且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确实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有学者指出“关于国民党、共产党在抗日中作出的贡献和扮演的角色,现在大陆与台湾的多数学者都认识到:互相贬低和否认对方在抗战中的作用与贡献,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意义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修正我们的视角。”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说的起点各是什么?

""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确实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日中的角色,你认为该如何“修正我们的视角”。

""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1)请你介绍收集“一战”“二战”资料的可靠途径

(2)观察上图,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______;______。

(3)下图是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三部纪录片的海报,如果想了解有关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相关信息,你可以选择观看______

(4)比较的方法研究战争。下表是该组同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表中比较的内容有三项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1)______(2)______(3)______

(5)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请你写出战争的影响

(6)反省战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具有深远意义,你认为如何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无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