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_牧童、舟过安仁
《古诗词三首》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 木杆。
词 语 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 雨。
解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 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 “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 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 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 醉意。
词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 指南方方言。
语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
理
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解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
指顽皮、可爱。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 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
(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我从中感受到了……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 吉水(今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与陆游、 范成大、尤袤齐各,称“南宋四大家”。杨万里现存的诗 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 有一些诗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民生的关 心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如《悯农》、《观稼》、《农家 叹》、《秋雨叹》、《悯旱》、《竹枝歌》、《插秧歌》 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但上两类作品数量并不很 多。杨万里现存的诗篇,大部分是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 情之作和应酬之作。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 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 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 品。
五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整理

一、【古诗词】《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扬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二、【日积月累】(一)《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传家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偶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三)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四)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千里迢迢肝胆相照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程门立雪(五)*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梁山泊的军师——无(吴)*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行动、说话情态的词语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身强力壮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垂头丧气目瞪口呆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七)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包括《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
1.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所作,全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黄昏时分的悠闲自得的生活画面。
2. 《舟过安仁》是宋朝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描绘了小渔船上两个孩童的有趣动作,表现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和聪明才智。
3. 《清平乐·村居》是宋朝诗人辛弃疾所作,全诗描绘了一家五口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乡村的宁静与安详。
以上是三首古诗的基本信息,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建议查阅教辅材料或咨询语文老师。
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

《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万州区沙河小学冉崇斌课文分析《牧童》中的“牧童”是放牛放羊的孩子,诗题简洁明了,直接点明诗歌描写的对象和内容。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给读者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碧草如茵,静心倾听,晚风中牧童的笛声悠扬。
一个“铺”字,既描绘出草的葱茏,又展现出原野平缓开阔,意境悠远;一个“弄”字,显示出一种特别的情趣,仿佛笛声是为晚风而来,又仿佛笛声是牧童顽皮灵性的自然流露。
在碧绿的原野上,未见牧童,却闻牧童的笛声,引发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由晚归情景跳跃到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牧童以大地为床,以月光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睡,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形象跃然纸上。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构成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朗读时,尽量把感受到的清新的乡土气息浓郁的生活情趣表达出来,语气语调鲜活生动亲切自然。
《舟过安仁》写诗人乘船路过任安时所见到的情景。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句写作者所见:一叶小舟,两个小孩坐在船上,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滑动的船桨,任船滑行,自在悠闲。
作者感觉奇怪,咋不划船呢?孩子天真无稽,顽皮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注意到这样生动有趣的画面,同时表现出作者闲适而又愉快的心情。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句直接回答前面的疑问:为啥收篙停棹?诗人看到孩子的异常行为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恍然大悟:虽然天没有下雨,孩童却收篙停棹撑开雨伞,不是为了挡雨,而是想利用风吹伞的力量让船前行。
想到这些,为两个孩童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所感染,定会会心一笑,小孩子的可爱,笑自己的感动于孩童的天真。
5、古诗词三首 舟过安仁

诗人杨万里是我国古代的诗人。一天, 他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那时候,天空被 白白的雾笼罩着,远看像座白塔;近看,大地 披上了一层薄纱。这种白雾不是一片片的,而 是整个的。两旁的芦苇是深绿色的,偶尔有一 两只翠鸟飞到了芦苇上头,叽叽喳喳的叫着, 芦苇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岸上,草 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 杨万里看见了另一艘船在行驶,船上 悠悠自在地坐着两个六七岁的小男孩,那两个 小孩穿着鲜艳的衣服,他们没有划船,而是无 忧无虑地坐在那里,脸上总是嘻嘻哈哈的,只 见他们拿出了一把雨伞,诗人看见了,很奇怪: 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哦!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 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了什么场景?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什么?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 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 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 张开了伞,他们不是为了遮 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 前进。
小练笔:
自学要求: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 通诗句,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篙 棹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则克台镇阿西勒学校
张婷婷
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牧童》一诗 ,向我们展示了一副鲜活的牧童 晚归休憩图,这节课我们将继续 学习一首诗词,去感受古代儿童 生活的另类画面。
最新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最新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借鉴.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 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 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 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 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 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 》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 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 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 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 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 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 一种向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 船前进啊!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 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 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 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 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 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 想利用伞使风让船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 •
小池 宋 杨万里
• • •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 • • • • •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 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 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 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 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 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 月夜里的草地上。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 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 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

水光潋滟,杨柳依依。嘟嘟、乐乐自由泛舟……
。 。
于是收篙停棹,张伞使风。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哈哈)怪 生 无 雨 都 张 伞 ,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哈哈)怪 生 无 雨 都 张 伞 ,
不是遮头是使风。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 诚斋,南宋诗人。他一生中创作了大 量的古诗,他的诗自成一家,形成了 “诚斋体”,他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 风趣,浅白如话的语言表达。他非常喜欢描写儿童 形象,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 胡令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南宋 杨万里)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 叶|渔 船|两 小 童 ,
gāo zhào
收 篙|停 棹|坐 船 中 。
怪 生|无 雨|都 张 伞 ,
不 是|遮 头|是 使 风 。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篙
棹
舟过安仁
渔夫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渔歌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带着酒意。
相媚好:表示两人很亲热的意 思。
翁媪:老年男子和老年妇女, 这里指一对老年夫妻。
译义: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是哪一家的白发夫 妻二老。
赏析: 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茅屋前一对老夫妇,他们大概是喝了一些酒,脸上红 扑扑的,一副微醉的样子,正操着乡音在高兴地聊天。白发翁媪,不知谁家?这里 设一问语,便觉声情摇曳,意趣平添。 回首页
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 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 生活之趣。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 往。)
【牧童——吕岩】改写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草原上,碧草茫茫,远处,几棵树挺 立在草原上,像一个个守护草原的卫士。这时,一阵风萧萧地吹过, 原本毫无生气的草原舞动了起来,不时发出“刷刷”的响声,就像 一个个绿色跳跃的精灵正给这舒缓宁静而又迷人的月夜奏上一曲动 听的“夜曲” 远处,有一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躺在草地上。原来那是一个牧童 ,刚刚吃完饱饭,就连身穿的那件蓑衣也没脱,一边吹奏着笛子, 一边看着这美丽的夜景,那声声悠扬悦耳的笛子声传遍了整个草原 ,给原本只有自然气息的“夜曲”增加了一份幽雅……时间飞快地 流逝着,原本明亮皎洁的月亮现在只剩下一点微弱的暗光,“精灵 ”们继续演奏着,但现在的速度比之前的更为幽雅了,而那位牧童 ,拿着他那支笛子,躺在草地上安然入睡了……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 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 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 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 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 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 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
•
可爱、调皮、疲倦。
一个“弄”,一个“卧”。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词句解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 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后退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锄豆:把豆地里的杂草用 锄头除掉。
译义: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赏析: 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活灵活现 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大儿”锄豆,俨然一位懂事的大哥哥;“中儿”织鸡笼, 正认真地学哥哥做事。
后退
回首页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剥:身体伏着剥东西。
无赖:顽皮。
译义: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躺着剥莲蓬取莲子(吃)。
赏析: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活灵活现地 描绘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只是那“小儿”顽皮好玩,在两个哥哥劳动的时候,躲在一 旁,剥着莲蓬吃莲子。一个“卧”字传神地写出“小儿”活泼天真的面貌形态,情趣盎 然,读之便感到那顽皮小儿瞒人的举动,天真的心思实在逗人喜爱。
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弄: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 挡雨。
蓑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 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 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来的?
后退
回首页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 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
(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 什么呢?
(继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 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说一说这首词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舟过安仁》 改写
有一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杨万里乘着小船一 直慢慢地行到安仁的小河里。他望着天空,暖和和的天 气让他的心也一样暖。 忽然,一片白云遮住了太阳。杨万里正埋怨着,却 无意中发现了一艘小船,小船上面坐着两个天真可爱的 小孩,他们在船上跑来跑去,接着把撑船的竹竿和船桨 都收了起来。杨万里觉得很奇怪,心想:那两个小孩怎 么会打着伞,又把竹竿和船桨都收回去呢?他边想边把 手伸出船外,“没下雨啊,他们究竟干什么呢?”他没 办法了,于是划着船到小孩子那边。他边划边问:“哎, 你们想干嘛呢?”两个小孩顽皮地说:“我们是想让风 吹着伞,使船前进。” 杨万里笑了笑,明白了两个小 孩的用意。他心想:虽然这两位小孩很幼稚,但他们肯 开动脑筋,将来一定是有用之材!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的力量 让船前进啊!
《舟过安仁》是 宋 代诗人杨万里的 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 的 所见 ,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 所悟 。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 小池 》 。
Hale Waihona Puke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茅檐:茅草盖的 屋子。
译义: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赏析: “茅檐”交代了地点,“溪上青青草”交代了时间在暮春初夏。 短短两句把农村景色的清新美丽给表现出来: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屋 子附近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的草儿一片青青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