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统计指标解释
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统计调查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

附件4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统计调查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一、基本概念1、一村一品指以村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以及更大的区域范围,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或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2、一村一品专业村一村一品专业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收入(产值)比重:a、农产品生产型专业村,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产值)占全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70%以上;b、涉农服务型及非农产业型专业村,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70%以上;c、极具地方特色的专业村,可适当放宽标准(在当地确实有特色,而且大家公认的产品,比其它三种类型专业村收入比重、从业农户、农民收入均低10个百分点)。
(2)从业农户:专业村6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3)农民收入: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全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以上。
3、一村一品专业乡镇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收入(产值)比重:专业乡镇主导产业收入(产值)占全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60%以上。
(2)从业农户:专业乡镇5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活动;(3)农民收入:专业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全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以上。
二、填表说明1、一村一品统计调查,以县(市、区)为起报单位,采取基础表上报的制度。
2、本次统计调查的基本对象,为2008年底之前形成的符合一村一品专业村(乡镇)条件的行政村(乡镇),包括农产品生产型、涉农服务型及非农产业型专业村(乡镇)。
3、县(市、区)组织符合一村一品专业村(乡镇)条件的行政村(乡镇)填报基础表,在确认基础表数据无误后,使用统计程序统一录入。
农业发展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中国201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_二__

指标名称
企业 基层农技服务组织 其他 按经营服务内容划分 产加销一体化服务 生产服务为主 购买服务为主 仓储服务为主 运销服务为主 加工服务为主 其他 按是否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划分 非土地股份合作社数量 土地股份合作社数量 入股土地面积 入股成员数 按是否开展内部信用合作划分 未开展内部信用合作的合作社数 开展内部信用合作的合作社
涉及合作社成员数 合作社成员入股互助资金 成员使用互助资金总额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情况 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 统一销售农产品达80%以上的 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人品总值 统一购买比例达80%以上的 培训成员数 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合作社数
数量
38201 24154 75463
829764 447844 53964 13787 37760 30645 148200
16.75 19.25 -24.94 -2.75 17.48 5.6 -5.04 31.பைடு நூலகம்5 -5.95
5.21 287.55 0.5 14.25 49.3 8.97
摘编自《中国农业年鉴2018》
1460336 101628 23695950 3743336 1493643 68321 898705 1762973 795287
82758213 1986440 27678032 282548 62906322 89446
1比3.上7 年增减
12.39 16.5
17.41 17.58 14.44 16.25 9.59 12.39 16.04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守则说明及指标解释1.doc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及指标解释1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及指标解释农业业务统计报表是根据农业部门的管理需要而制定的。
业务报表具体反映了农业部门组织和指导农业生产的主要活动、成果,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业务报表作为生产报表的补充,同样是一项基本的农业信息,是各级农业部门引导生产,服务农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业务报表与生产报表一样,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收集资料如实填报,力求数据符合实际。
业务报表由各县(市区)农业局组织调查填报,上报市农业局,市农业局负责汇总指标解释1、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统计表(1)产业化组织(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市场等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联接起来,各利益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利益互补,风险共担,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组织经营形式。
产业化组织是指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等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农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组织。
产业化组织按利益联结方式和组织类型分别调查。
(2)按利益联结方式划分:有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其他经营组织的根本区别,也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方式是指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各主体,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或结为利益共同体的手段或方式。
(3)合同关系:产业化组织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合同等契约方式向农户收购或销售农副产品等,合同双方具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产业化生产基地和农户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龙头企业或组织等按合同收购农产品,并及时按约定结算。
合同关系中的订单关系是指产业化组织与农户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没有订立长期合同,而是根据市场情况,主要依靠当年与农户新订立的合同或协议明确农产品生产、收购等事项的形式。
年履约订单成交额是指全年全部或部分完成的订单成交金额,年订单总额是指全年签订订单的资金总额(年履约订单成交额占年订单总额的百分比即为订单履约率)。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及指标解释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及指标解释农业业务统计报表是根据农业部门的管理需要而制定的。
业务报表具体反映了农业部门组织和指导农业生产的主要活动、成果,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业务报表作为生产报表的补充,同样是一项基本的农业信息,是各级农业部门引导生产,服务农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业务报表与生产报表一样,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收集资料如实填报,力求数据符合实际。
业务报表由各县(市区)农业局组织调查填报,上报市农业局,市农业局负责汇总指标解释1、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统计表(1)产业化组织(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市场等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联接起来,各利益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利益互补,风险共担,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组织经营形式。
产业化组织是指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等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农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组织。
产业化组织按利益联结方式和组织类型分别调查。
(2)按利益联结方式划分:有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其他经营组织的根本区别,也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方式是指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各主体,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或结为利益共同体的手段或方式。
(3)合同关系:产业化组织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合同等契约方式向农户收购或销售农副产品等,合同双方具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产业化生产基地和农户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龙头企业或组织等按合同收购农产品,并及时按约定结算。
合同关系中的订单关系是指产业化组织与农户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没有订立长期合同,而是根据市场情况,主要依靠当年与农户新订立的合同或协议明确农产品生产、收购等事项的形式。
年履约订单成交额是指全年全部或部分完成的订单成交金额,年订单总额是指全年签订订单的资金总额(年履约订单成交额占年订单总额的百分比即为订单履约率)。
县、镇级调查表指标解释(附件3)

附件3县、镇级调查表指标解释基本情况行政区域土地面积是指辖区内的全部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
包括耕地、荒山、山林、草原、滩涂、道路和建筑物占地等陆地面积,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
年末总户数是指户口在当地的常住户数,按照公安部门常住户统计。
乡村户数是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
但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做家庭常住人口。
建档立卡户数是指各省对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扶贫标准(或省定农村扶贫标准,以各省实际执行的农村扶贫标准为准)的农户逐户调查,逐户登记,并经村组民主评议,初步确定建档立卡农户名单;由村组织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张榜公示一周,无异议后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组织力量进行复核检查通过后,正式确定为建档立卡农户数。
扶贫户是指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扶贫标准(或省定农村扶贫标准,以各省实际执行的农村扶贫标准为准),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农户。
扶贫低保户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建档立卡低保户。
脱贫户是指通过帮扶,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上年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或省定农村扶贫标准,以各省实际执行的农村扶贫标准为准)建档立卡农户。
需要移民搬迁的户数是指居住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或地质灾害地区,需搬迁的农户数。
年末总人口是指经常在家或居家6个月以上的人口,或虽然在外居住6个月以上但收入带回家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为一起的人口。
其中:乡村人口是指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
中级经济师 第8章 农村集体经济统计

第8章农村集体经济统计1、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采取()方法。
A:抽样调查B:全面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农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
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采取全面调查方法。
2、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是指外出务工劳动力数与()的比重。
A:汇总农户数B:汇总人口总数C:汇总村民小组数D:汇总劳动力总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的计算公式。
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外出务工劳动力数/汇总劳动力总数。
3、基层组织情况统计指标中,汇总农户数包括()。
A:户口在农村的常住户数B:户口在城市的常住户数C:农村地区内的学校数D:农村地区内的国有机关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汇总农户数概念的理解。
汇总农户数包括户口在农村的常住户数,不包括在乡村地区内的国家所有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4、用绝对数形式表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量的统计指标是()。
A:质量指标B:价格指标C:实物指标D:数量指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数量指标的含义。
凡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量的统计指标均称为数量指标。
5、下列不属于农业四项补贴的内容的是()。
A:良种补贴B:农机具购置补贴C:农资综合直接补贴D:农业科技补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四项补贴的内容。
农业四项补贴指政府发放给农民的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接补贴。
6、下列不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统计目的的是()。
A:反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B: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C: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咨询服务D: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农村集体经济统计的目的。
农村集体经济统计的目的包括:反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咨询服务。
“八项工程”监测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 - 邳州统计局

“八项工程”监测统计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人均GDP是指一定时期内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常住人口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当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及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与GDP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务业增加值/GDP×100%3、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指一定时期内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与服务业增加值的百分比。
生产性服务业,指以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为主导的行业。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经营性和可贸易性的特点,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也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
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指一定时期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5、国际服务贸易增长率:指报告期内,在国际间服务进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
其中,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收入的增长速度为服务出口增长率;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支出的增长速度为服务进口增长率。
6、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指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和生物技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六大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
7、消费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消费(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总额)占GDP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消费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GDP×100%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指在经济增长率中最终消费所占的份额,即当年的最终消费增量与GDP增量的百分比(均按可比价计算)。
最终消费是指全社会形成的对最终消费品(包括货物和服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量。
计算公式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当年最终消费-上年最终消费)/(当年GDP-上年GDP)×100%9、城市化水平: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
农经报表指标解释

四、主要指标解释(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1.汇总乡镇数:指按本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填报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或其他乡镇级单位个数。
乡镇级单位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在农村的乡镇一级行政区划单位。
除县城关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工矿区以外的所有乡镇都应纳入统计范围,有农村经济的县城关镇、街道办事处也应纳入。
大中城市以农业为主的郊区也应按建制纳入统计范围。
2.汇总村数:指有关经济情况汇入到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中的行政村数,其统计口径与原来汇总村民委员会数相同。
所有成立村民委员会的村、或由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的村,只要还存在农业经济、存在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范围的集体资产,都应纳入统计范围。
3.村集体经济组织数:指在行政村一级为管理、协调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和其他集体资产的开发、经营,并为农户家庭经营提供服务而设立的集体经济组织数。
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农业法等相关法律和有关政策精神,行政村范围内应当设立相应的集体经济组织,有些地方设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还有些地方尚没有设立,由村民委员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
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的地方称为经济联合社,有的经过改制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也有的改制成立了名称不一的"公司";有的地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只要有相应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就应纳入统计范围。
乡镇一级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村以下村民小组(原生产队)一级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村内部分村民小组联合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不在本指标统计范围内。
4.村委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数:指在汇总村数中,没有明确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民委员会代行管理、协调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和其他集体资产的开发、经营以及为农户家庭经营提供服务等集体经济组织有关职能的村数。
5. 汇总村民小组数:指汇总的行政村所属的村民小组个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计指标解释专业合作社: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生产1. 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包括已登记和虽未登记但符合上述定义的专业合作社,不包括以公司等名称登记注册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社区经济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社等。
已按《登记条例》登记:指在年月日之后,已经根据72.1 2007《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专业合作社3.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指经过有关部门认定,颁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标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专业协会:指组织名称为协会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不包括行4. 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
专业联合社:指由个以上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参照《农民专业35. 合作社法》自愿联合成立并在工商机关注册登记,组织名称为专业联合社,开展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联合组织。
专业联合会:指由个以上专业合作社或者专业协会为主体,6.3 自愿联合成立并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组织名称为专业联合会,开展相关咨询服务、行业协调等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组织。
成员总数:指已按《登记条例》登记的专业合作社成员、专业协7.1.会和未按《登记条例》登记的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数量总和。
已按《登记条例》登记的专业合作社成员数:指年月1 78. 2007 日之后登记的专业合作社成员数。
其成员数包括登记在册成员和工商未登记在册成员。
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成员为登记在册成员;虽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但已履行入社手续并在本社注册的成员为工商未登记在册成员。
.农民成员:指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在册成员中身份为农民9 的成员。
团体成员:指除自然人成员外,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10. 规定,从事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业务有关的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或者社会团体法人等。
专业协会成员:指专业协会在册成员数。
11. 未按《登记条例》登记的专业合作社成员数:指年月1 712. 2007 日以前登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尚未按《登记条例》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册成员数。
专业联合组织成员数:指专业联合社、专业联合会在册成员数。
13. 不包括各团体成员单位中的个人成员。
基层专业合作组织:指专业联合社、专业联合会以外的单个农14. 民专业合作组织。
包括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
带动非成员农户数:指未履行入社(会)手续但与本专业合作15. 组织发生业务往来的农户数,包括接受各种服务和培训的非成员农户。
2.常年聘用工作人员数: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年度内聘用非本16.组织人员一年以上,按月支付固定报酬,从事生产、经营或管理的工作人员数。
成员获社会职务及荣誉称号数:指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员历年17.获各类社会职务及荣誉称号数量。
负责人身份:指专业合作组织的法定代表人(理事长)或牵头18. 领办人的职业身份。
企业法人代表,指专业合作组织的负责人由企业指派的代表。
基层供销社代表,指专业合作组织的负责人由乡(镇)基层供销社指派的代表。
事业单位法人代表,指专业合作组织的负责人由事业单位指派的代表。
基层农技服务组织代表,指专业合作组织的负责人由纳入乡镇政府事业单位序列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指派的代表。
社会团体法人代表,指专业合作组织的负责人由社会团体法人单位指派的代表。
财政扶持资金总额:指本专业合作组织当年获得的中央、省等19. 各级财政扶持资金总额。
种植业:指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农作物种植为20.主,涉及产品加工、仓储、运输、销售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
畜牧业:指以畜禽养殖、繁育为主,涉及产品、牧草、饲料的加21. 工和销售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
渔业:指以水产养殖、繁育及捕捞为主,涉及产品加工和销售22.学资学习网提供考研资料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
包括海水渔业、淡水渔业和观赏鱼类林业:指通过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23. 3.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的专业合作组织。
服务业:指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专业合作24. 组织。
农机服务业指以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为主的专业合作组织。
休闲, 农业指以利用农村设施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 活动、自然生态、农村人文资源等,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功能为主的专业合作组织。
手工业:指依靠成员手工劳动,使用简单手工工具从事农副产25. 品小规模加工生产劳动的专业合作组织。
其他:指除上述以外的农村各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包括26.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利用与管护、沼气利用与管护、测土配方施肥等专业合学资学习网提供考研资料作组织。
产加销一体化服务:指为成员提供生产、初加工、储藏、包装、27. 销售各环节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
购买服务为主:指主要为成员提供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等农业28. 投入品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
仓储服务为主:指主要为成员提供仓储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
29.运销服务为主:指主要为成员提供运输、销售服务的专业合作30. 组织。
加工服务为主:指主要为成员提供农产品加工服务的专业合31.学资学习网提供考研资料作组织技术、信息服务为主:指主要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市场信息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
4.其他:指除上述类型以外的专业合作组织。
33. 农作物总面积:指专业合作组织成员统计期种植与专业合作组织生产经营有关的主营农作物产品种植面积。
农作物产品总产量:指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截至本统计期生产与专业合作组织生产经营有关的主营农作物产品总产量。
畜禽产品产量:指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截至本统计期以重量为单位计算的畜禽产品的数量。
32.34.35.36.37.畜禽出栏总量:指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截至本统计期已出栏的畜禽产品的数量。
年末存栏总量:指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年末存栏的畜禽产品的数量。
水产养殖总面积:指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截至本统计期水产养殖的总面积。
水产品总产量:指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截至本统计期水产养殖及捕捞的水产品总产量。
包括海水产品、淡水产品等产量。
林产品总产量:指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截至本统计期林产品总产量。
包括干果、生漆、油茶籽、原胶等产量。
38.39.40.41.42.37.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指专业合作组织截至本统计期为成员和非成员统一组织销售的农产品的总金额。
包括专业合作组织统一为成员和非成员销售产品,或接受成员委托代销成员生产的产品,或企业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收购成员的产品。
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量:指专业合作组织截至本统计期为43. 5.成员和非成员统一组织销售的农产品的总量。
包括农作物产品总量、畜禽产品总量、水产品总量和林产品总量。
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指专业合作组织截至本44. 统计期为成员和非成员统一组织购买的农用生产资料等投入品总金额。
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量:指专业合作组织截至本45.统计期为成员和非成员统一组织购买的农用生产资料等投入品总量。
包括专业合作组织统一为成员和非成员购买的农业生产投入品数量,或接受成员委托代购的农业生产投入品数量。
培训成员和农民数:指专业合作组织截至本统计期对成员和46. 非成员进行技术、营销以及合作理念等方面培训的累计人次。
拥有注册商标数:指通过直接注册或授权许可使用的各类产47. 品商标数。
获得专利技术数:指专业合作组织截至本统计期获得国家知48. 识产权局授予的专利技术数。
实施生产质量标准:指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49. 行业标准等,制定并执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专业合作组织。
拥有农产品质量认证数:指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50.机产品、森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质量认证的数量。
森林产品认证:森林产品认证又称为产销监管链认证,是对林51. 产品从原产地的森林经营,到采伐的原木及其运输、加工、流通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进行认证。
6.地理标志产品: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52. 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个数:指通过相关部门认定的无公害53. 农产品产地认定总个数。
包括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渔业产品的产地认定资产总额:指属于专业合作组织所有的年末资产总额。
54.固定资产净值:指属于专业合作组织所有的固定资产的折余55. 价值,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差额。
负债总额:指属于专业合作组织年末各种债务总额。
56. 银行贷款余额:指属于专业合作组织向银行借入资金的年末57. 余额。
所有者权益:指出资者对专业合作组织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58. 者权益等于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差额。
出资总额:指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以货币出资或以实物、知识产59. 权等能够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的出资金额。
但是成员不能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为出资。
农民成员货币出资额:指专业合作组织农民成员以货币出资60. 金额。
总收入:指专业合作组织本年度实现的经营性收入和其他收61. 入总额。
不包括国家财政补助、救灾救济、社会捐赠、成员个人收入。
7.总支出:指专业合作组织本年度发生的全部费用。
62. 盈余:指专业合作组织本年度实现的收益,即总收入减去总支63. 出的差额。
提取公积金总额:指专业合作组织本年度从盈余中提取公积64. 金总额。
盈余返还总额:指专业合作组织本年度从可分配盈余中按与65. 成员交易量(额)的比例返还给成员的总金额。
剩余盈余分配总额:剩余盈余指可分配盈余减盈余返还总额66. 的差额。
剩余盈余分配总额,指专业合作组织本年度从可分配盈余中依照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成员的总金额。
成员通过本组织生产经营获得的户均纯收入:指专业合作组67. 织成员本年度生产经营与专业合作组织有关产品的户均纯收入,包括生产经营收入、工资收入和分配收入成员户均纯收入:指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本年度户均总纯收入。
68. 包括通过本组织生产经营获得的户均纯收入和在本组织之外从事生产和非生产性经营活动得到的纯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额)返还是否占到以上:指本年度60% 69. 依据本社章程规定,将可分配盈余按与成员交易量(额)的比例返还给成员,其返还比例是否达到可分配盈余的以上。
60% 拥有加工实体数:指属于专业合作组织的农产品、非农产品加70. 8.工实体数。
开展成员内部资金互助金额:指利用专业合作组织闲散资金71.为本组织成员提供资金借贷服务,开展资金互助的总金额。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每72. 个环节都有档案和记录,通过标签、标识或信息码等形式的综合管理,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