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二战期间“消防员艺术展”触动美国
巡回画派_包豪斯学派_惠特尼美术馆_近现代欧美美术可资借鉴的三种模式

巡回画派·包豪斯学派·惠特尼美术馆—近现代欧美美术可资借鉴的三种模式文/宫万琳在近现代欧美的美术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些成功的美术发展模式,俄罗斯的19世纪下半叶巡回画派、20世纪上半叶德国的包豪斯学派和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的惠特尼美术馆,堪称最优秀最富有艺术生命力的创举,其经验至今仍熠熠生辉,是值得研究、探索、参考、借鉴的三种样板模式。
在近现代欧美的美术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些成功的美术发展模式,俄罗斯的19世纪下半叶巡回画派、20世纪上半叶德国的包豪斯学派和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的惠特尼美术馆,堪称最优秀最富有艺术生命力的创举,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每每提及的一个话题就是与“西方接轨”。
怎么“接轨”?笔者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我们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步伐,绝不是“全盘西化”,而是有所选择、借鉴,在高科技领域,我们发展滞后,可以向欧美学习,与“西方接轨”;在文化艺术上,我们也不能将现代后现代的东西全盘照搬,而是外为中用,以我为主,择善而纳之,旨在促进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伟大复兴。
巡回画派、包豪斯学派和惠特尼美术馆的经验至今仍熠熠生辉,是值得研究、探索、参考、借鉴的三种样板模式。
一、著名画家、艺术批评家与企业收藏家三结合的创作集体—俄罗斯巡回画派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是19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进步艺术团体,名曰“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简称巡回画派[1]。
创建之初在协会章程上签名的有别洛夫克拉姆斯柯依、米索耶道夫、萨甫拉索夫、希什金、盖依等15位画家。
列宾、苏里柯夫、瓦斯涅错夫、谢洛夫是画派的中坚、骨干;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是画派的理论指导和有力支持者;富有企业家、艺术收藏家特列恰柯夫始终是画派的经济后盾。
从1870~1923年的半个世纪里,巡回画派以其优秀的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和一些军事题材的画作,在俄国各地举办了近50次巡回展览。
是历史上艺术生命力最强、也最“牛”的画派,也是古今中外没有可与之比肩的画坛翘楚。
1808年5月3日这幅作品表现了

《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是西班牙画家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于1814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藏于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该图是一幅带有英雄和悲剧情节的作品,在黑色的夜幕下,远处的房屋、天空等淹没在黑暗中,光线明亮的地方正是即将被杀的起义者所在的地方。
侵略者士兵正举起枪准备处决这些起义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无情、冷酷和残忍,即将被处决的起义者们面对着观众,他们有的表情愤怒、誓死不屈,有的面露恐惧,在他们的旁边是已经躺在血泊中的同胞。
该图是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一副杰出的爱国主义历史画,画面中的色彩也运用的恰到好处,黑色的夜幕、被处决者的衣服、士兵冷冰冰的背影等相互呼应,画面中心高举双臂、穿白色衣服的男子突出了枪杀的主题,也是画家抨击侵略者残暴的方式。
该画采取了对角线的构图方法,使整个画面显得丰富饱满,立体感很强,并充斥着艺术的张力。
二战中的艺术品“大逃亡”

龙源期刊网
二战中的艺术品“大逃亡”
作者:李雪
来源:《小读者·阅世界》2019年第12期
1940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谈到英国的艺术珍品时有一句名言:“把艺术品藏进洞穴和地窖里,不要让任何一幅名画离开英伦三岛。
”
当时正值二战,欧洲战场战火纷飞。
面对在整个欧洲范围内不断掠夺和摧毁艺术品的纳粹分子,一个新问题摆在英国民众面前:如何保护英国国家美术馆的藏品?丘吉尔决心拯救国家美术馆的藏品,以免遭受纳粹轰炸而毁灭。
他还指示必须把这些国宝留在自己的国土。
英国由此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艺术品“大逃亡”。
采石场变临时藏馆
二战爆发后,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画作一直被存放在威尔士的若干临时地点,但显然,这些地方并不适合长期保存。
专家们在英国四处为国宝寻找合适的藏身之地。
最初有人提议将所有艺术品转移到加拿大。
但馆长肯尼斯·克拉克担心,运输途中可能遭到德国U型潜艇的袭击,在与丘吉尔讨论后,这一想法被放弃。
最终,大家将目光瞄准了北威尔士小镇布莱奈·费斯蒂尼奥格的马诺德采石场。
消防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消防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以上内容来自于昆明消防器材批发/ 消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概念、观点以及发明,我们平时均已熟悉不过,且已习已为常,以至于没有任何疑问。
今天,我们来追记一些在消防历史上可以回味,值得纪念的年份。
在这些年份中,首次出现了与消防有关的一些东西。
发生地点是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及巴黎。
1518年,欧洲首次出现消防队一般所接受的观点和流传很广的说法是杜贝尔在1699年创建了欧洲第一支消防队。
然而法国的历史有记载,在其北部城市以及阿尔萨斯,甚至巴黎,可能早于以上日子就已有了消防队组织。
真正确实可靠的历史记载是,最先成立消防队的日期是在古代希腊时代的1518年,地点是在德国的奥格斯堡,创始人是一个名叫柏拉纳的金匠。
1762年,巴黎首次出现消防船1762年,巴黎首次出现了消防船。
当时主要是对付在塞纳河上木桥发生的火灾,和在塞纳河上航行的小船,艇发生的火灾。
到了1764年,巴黎共计有8艘消防船。
这些船上装有手揿泵浦。
它们直到19世纪才退出服役。
在1888年,巴黎消防队指挥官向市政当局提出要求配置蒸汽消防船,但他的要求没有被满足。
1781年,巴黎首次设置了在戏院中的消防供水系统1781年,巴黎歌剧院发生大火。
此次事故以后,每逢有演出,巴黎消防队都必须到剧场进行保卫工作。
从实战需要出发,当时的巴黎消防队指挥官德尼穆拉发明了一套装在戏院中的消防供水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一个4m3的蓄水池向泵浦供水,而从泵浦通向大厅处,人们设置了用铜制成的管子,并向其加压供水。
在这个铜管子的尽头,装有一个螺帽接口,并引出一个皮制的管子,在未尾处则装上水枪。
这套系统被按装在巴黎歌剧院内,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801年,巴黎首次出现了3人操作小组自19世纪初,在1801年,巴黎公布了消防队组织法。
该消防组织法规定,全巴黎城共设置30个消防岗哨,每个岗哨有3名消防队员。
不久,3人消防操作小组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这种以3人为一组的战斗集体,能以极快的速度出发,并投入灭火战斗。
大火与浓烟下的考验——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大爆炸始末

封面故事"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2019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大火与浓烟下的考验——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大爆炸始末■ 林 佳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是英国第五大油库,2005年12月11日清晨,这里发生了自二战以来欧洲最严重的工业爆炸事故,摧毁了油库50%以上的设施,并给当地和整个欧洲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英国政府和公共部门在事故发生后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应对,将事故造成的社会和环境后果均降到了最低,为各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2005年12月11日是一个普通的周日,伦敦及周边地区沉浸在周末的慵懒之中。
但对于伦敦西北部赫莫尔汉普斯特德镇的居民来说,这绝非一个寻常的周日。
清晨6点多,尚在睡梦中的人们被一声巨响惊醒,是地震?是恐怖袭击?惊慌的人们纷纷猜想爆炸发生的起因。
随后又传来两声巨响,伴着腾空而起的浓烟,火光映红了拂晓前的天空。
根据黑烟升起的位置,人们的视线逐渐被吸引到了镇中的一个大型油库上。
赫莫尔汉普斯特德位于伦敦西北40公里处,在这座小镇上,有着全英第五大、英格兰东南部最大的成品油库——邦斯菲尔德油库。
自二战时起,该油库就为英国皇家空军提供燃油,当时有26个储油罐和400个油柜,储存着英国5%的燃油储备。
如今该油库负责向英格兰东南部大部分地区提供汽油和燃料用油。
“莫非是这座油库发生了爆炸?”人们纷纷担忧。
然而,猜测不幸被言中。
6时01分,邦斯菲尔德油库发生了第一次爆炸,之后半小时内,爆燃点附近20个油罐相继被引燃。
其中有三次巨型爆炸,分别发生在6点01分、6点27分和6点28分。
油库里当时储存了6000万加仑的汽油、柴油、煤油和航空燃油。
6000万加仑燃油、20个储油罐起火,当这一情况报告给专家时,他们做出了最坏的打算:控制火势要耗费几天的时间,如果发生新的爆炸,不仅灭火难度陡增,还可能造成无法预估的生态破坏。
一场可怕的灾难即将降临英伦乃至欧洲。
惊心动魄的黎明邦斯菲尔德油库的爆燃,不仅产生了大火和浓烟,还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英国泰特:心灵的风景画

英国泰特:心灵的风景画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8年第11期英国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英国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ate Britain)位于伦敦的米尔班克(Millbank),是一部典藏在建筑里的英国艺术史,也是英国泰特四座美术馆中最早的展馆,于1897年由亨利·泰特爵士创立,起初主要收藏亨利·泰特爵士赠送给国家的19世纪英国绘画和雕塑,以及一些从国家美术馆转移而来的绘画。
当代的艺术收藏品现在也已被该馆列入了收藏范围。
如今,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以收藏和展示15世纪迄今的英国绘画和各国现代艺术著称,收藏的透纳作品堪称是世界上最完整的。
今年4月,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1700—1980)”特展,在上海博物馆第二展厅展出至8月初后,将移至北京中国美术馆进行巡展。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开幕致辞中说:“在绘画史上,风景于我们而言,有着永恒的魅力。
这些来自英伦三岛的风景画,以奇绝风光,和能够洞见心灵的精神家园来理解西方艺术与历史的绝佳窗口。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国内与国际合作项目主管朱迪思·奈斯比特:“这次是泰特的风景画第一次来华展出,我们从馆内绘画收藏中精心挑选出71件作品,作品涵盖了油画、水彩、版画和照片等多种不同媒介,希望以一系列经典名作向中国观众介绍跨越三百余年的英国历史文化。
”英国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的安妮女士讲解了展览内容:“我们希望挑选中国观众喜欢欣赏的作品来到中国展出,这些作品原本只是在英国本土展出,现在能来到中国与中国观众分享英国风景绘画。
在精选的71件作品中,集中向观众展示了庚斯博罗、透纳、康斯太勃尔、吉尔丁、科曾斯父子等18、19世纪的知名风景画家,以及拉斐尔前派、印象派画家,此外还有20世纪超现实主义、先锋现代主义画家的作品,以期全面展示18至20世纪英国风景绘画发展历程。
”英国风景绘画的历史长达三百多年。
起初它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在肖像画中充当背景,并且很大程度上受到荷兰风景画的影响。
初中现代文阅读理解经典必练题目80篇(附参考答案)

目录第一部分 记叙文之写人记事(45篇) (3)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4)2 没落下去的手掌 (6)3 大地的耳朵 (8)4 创造月亮 (10)5 大风 (12)6 成长的桥 (14)7 天职 (16)8 有本事,你也撕 (18)9 家里养着月亮 (20)10 但愿有个梦 (22)11 火车上的故事 (24)12 名人墙 (26)13 被放逐的皇后 (28)14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30)15 手掌里的清凉 (32)16 野马嘴里有清泉 (34)17 母亲养蜗牛 (36)18 老海棠树 (38)19 百合花开 (40)20 父爱就像那场雪 (42)21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 (44)22 中午的黄昏 (46)23 种春风 (48)24 温暖心窝的话语 (50)25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52)26 特殊的圣诞礼物 (54)27 冬天过去了 (56)28 集中营的课堂 (58)29 继父 (60)30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62)31 雕花烟斗 (64)32 老汪栗子 (66)33 回家去问妈妈 (68)34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筝 (70)35 为一只小鸭子痛哭 (72)36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74)37 善良的种子 (76)38 1945年的母亲 (78)39 祖母的葵花 (80)40 十毫升母爱 (82)41 那盆水仙花 (84)42 青虫之爱 (86)43 干净 (89)44 风筝的心 (91)45 春天里种植自己 (93)第二部分记叙文之写景状物(15篇) (95)46 好雨随风 (96)47 天堂寨枯枝 (98)48 三角梅 (100)49 向一棵树鞠躬 (102)50 竹林深处人家 (104)51 石崖上的枣树 (106)52 燃烧的木棉 (108)53 守候一株水仙 (110)54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112)55 乡村一树寂寞红 (114)56 春天,复活的季节 (116)57 开花的心 (117)58 野菊花 (119)59 陕北柳 (121)60 北国的春风 (123)第三部分说明文(20篇) (124)61 天桥 (125)62 安全的空中旅行 (126)63让地球人烦心的“太空杀手” (128)64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130)65谁染枫林醉 (132)66位次的讲究 (133)67 抗生素滥用:一个沉重的话题 (135)68 开发小行星漫想 (136)69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137)70 成语里的歌声 (139)71 “高铁时代”已到来 (141)72 动物的弄虚作假 (142)73 会呼吸的建筑 (144)74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145)75 小满 (147)76 猴年说猴 (149)77 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 (150)78 “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 (152)79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154)80 调好你的“食物钟” (156)参考答案 (157)第一部分 记叙文之写人记事(45篇)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
因残酷而生的感官世界

因残酷而生的感官世界-二战艺术的历史价值及拍卖市场文:余颖当我们谈论“二战艺术”时,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在美国,并没有哪个风格可以来概括这个时期的艺术。
在很多卖场上,战前、战后是一个分界线。
照此划分,二战艺术可归于战前艺术,而战后艺术又和“当代艺术”被划在一起。
二战的残酷使人类意识到“想法”和“感性”的重要性,艺术也由此进入到一个新的灵魂性篇章。
加之许多战后艺术都是描绘战争时期人类心理状况的,因此就不难对“二战艺术”作一个划分,划分的界限不是时间点,而是创作风格,即艺术从“所看到的”,走向了“感觉到的”。
急剧变化的大时代当我们试图理解二战艺术的价值和艺术造诣时,势必要把这个特殊时期世界对人类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艺术,之所以站在金字塔最顶尖,是因为其融合了人性与世界,体现了不同时期世界的发展。
二战前及二战期间,新的科技和理论不断诞生,普通人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消费品。
这是人文、经济、政治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期,也是一个有着集中营和数百万死者的时期。
这些变化,不管是好是坏,都塑造着这个时期的艺术。
20世纪上半叶,现代艺术开始兴起。
一战后的西方世界在政治、经济、人文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阵地战和马克沁机枪使整个欧洲丧失了数百万的年轻士兵。
整整一代的年轻人被沦陷了,死在这场战争中。
整个欧洲社会开始动荡,人们开始怀疑这个社会,怀疑19世纪的帝王制度和政治决策,好像社会的一切都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
人们开始思考,未来的战争,应该是基于意识形态,而非领土。
与此同时,科技又在飞速发展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物理的提出,原子能的发现都在飞速地改变着这个世界。
这一时期,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者,但因1929年股票市场崩盘和德国的战争债务,使整个世界进入了大萧条时期。
虽然美国以国家财力介入,法国、英国以国家福利来解决这场萧条,但最终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这次世界级的经济危机。
二战从1939年持续到1945年,对于士兵、普通平民,尤其是集中营中的人们来说,是一场人类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