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

合集下载

港口建设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

港口建设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

港口建设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港口,作为海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货物运输的节点,更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能够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贸易往来,推动技术创新和城市建设。

首先,港口建设能够极大地提升地方的交通运输效率。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物流体系,而港口作为海运与陆运的连接点,承担着货物集散的关键任务。

一个设施完备、管理先进的港口,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装卸、存储和转运,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这使得地方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更及时地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港口的存在也为地方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许多大型企业在选址时,会优先考虑靠近港口的地区,因为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

例如,一些制造业企业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如果能够在港口附近建厂,就可以减少运输环节的不确定性,降低库存成本。

随着企业的聚集,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和规模化。

港口建设还能创造大量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

在港口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包括码头工人、装卸设备操作员、船员、管理人员等。

同时,港口相关的服务业,如货代、船代、报关、仓储、运输等行业也会随之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这些就业机会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吸引了外来人才的流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贸易方面,港口是地方与国内外市场连接的重要通道。

通过港口,地方企业可以将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拓展市场份额,增加外汇收入。

同时,港口也能够进口各类商品和技术,满足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产业升级。

贸易的繁荣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港口的发展还能够推动技术创新。

为了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需要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例如,自动化装卸设备、智能物流系统、绿色环保技术等在港口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026-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思路——以sz为例介绍

026-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思路——以sz为例介绍

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思路——以深圳为例荣利利【摘要】为解决深圳港配套服务用地不足问题,本文基于深圳港后方配套服务区规划项目,结合深圳市城市用地现状特征,充分总结借鉴其它港口相关经验,从增加临时用地供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变集疏运模式等方面提出近期和远期深圳港配套服务用地不足解决思路,并提出具体实施路径,以期缓解深圳港城发展矛盾,促进未来深圳港持续发展。

【关键词】集装箱港口;港口配套服务区;集疏运模式;深圳港0 引言深圳港是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是华南沿海最重要的海上门户。

近年来,随着其集装箱吞吐量的稳步增长,集装箱堆场和拖车停车场等港口配套服务用地需求也逐步增加。

但随着深圳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规模的持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深圳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市发展用地与港口配套用地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港城协调发展问题日渐突出。

本文从解决港口与城市用地矛盾的角度,提出深圳港的配套服务用地规划思路。

1 深圳港发展现状1.1 港区分布深圳港分为东、西两个港区,西部港区主要由蛇口港、赤湾港和大铲湾港三个港区组成,东部港区主要指盐田港区。

图1 深圳港港区分布1.2 集装箱吞吐量2014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2403.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3%,仅次于上海港和新加坡港;开通235条国际集装箱周班航线,国际航线吞吐量2076万TEU,占华南沿海(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地区的60%。

1.3 用地规模在我国八大集装箱干线港中,深圳港土地面积最小,陆域面积仅16.4km2(集装箱码头11km2),其中,填海造地14.1km2。

目前,深圳港是全球土地利用水平最高的港口之一,单位面积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达2万TEU。

作为港口产业链的基础支撑,空箱堆场和拖车停车场等港口配套行业为保障港口平稳、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深圳港后方陆域有堆场43个,堆场总面积139万平方米;长期在深圳港运行的拖车约2.5万辆,港口后方陆域有临时停车场47个,提供临时停车位约10000个,后方陆域市政道路违停车辆近5000辆。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港口,作为连接海洋与陆地的重要节点,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犹如人体的器官与机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港口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首先,港口的运营直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从码头工人、装卸设备操作员到物流管理人员、报关员等,涵盖了众多职业领域。

这些工作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吸引了外来劳动力的流入,为城市的人口增长和消费市场的扩大注入了活力。

其次,港口的贸易活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港口为依托,衍生出了仓储、运输、加工制造等一系列产业链。

例如,港口周边常常会建立起大型的仓储设施,用于存放进出口货物;物流企业纷纷布局,提供高效的运输服务;加工制造业也因原材料和产品的便捷运输而得以蓬勃发展。

这些产业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再者,港口的税收贡献不可小觑。

港口企业的运营、货物的进出口等环节都为城市带来了丰厚的税收收入。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改善以及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升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的发展也为港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港口发展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航道等,使得港口与内陆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货物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输和集散。

先进的通信设施和信息化系统,有助于提高港口的运营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决定了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贸易结构。

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其港口可能更多地运输原材料和成品;而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港口的物流服务可能更加注重高附加值货物和快递业务。

同时,城市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会推动港口的技术进步,如采用智能化的装卸设备、自动化的仓储系统等,提高港口的作业效率和竞争力。

城市的政策环境和政府支持对于港口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规划、招商引资等,为港口的建设和运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论港口发展与城市发展互动

论港口发展与城市发展互动

1、港⼝和城市的发展及内在联系 港⼝作为区域物流⼦系统的进出⼝岸,其发展取决于区域经济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引致的运输需求,是区域培育了港⼝。

港⼝⼀旦形成,便⼜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强⼤的推动作⽤。

港⼝和城市发展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特点,从空间关系到产业结构存在着阶段性互动特征,把握港城间的发展脉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

作为运输体系中的⼀个重要环节,港⼝功能和作⽤随着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逐步扩展。

第⼀代港⼝的功能局限于货物的装卸和简单堆存上,仅是货物海陆运输的交接地。

⽽第⼆代港⼝的功能则有了明显的扩展,除了装卸堆存外,还发展了与运输有关的简单加⼯、贸易和服务。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港⼝的发展进⼊第三阶段,港⼝在传统装卸堆存功能基础上开展货物中转服务,依托其与城市的关系发展有⼀定规模和深度的加⼯、贸易和相关服务,并开始借助现代科技开始涉⾜第三⽅物流和信息服务。

港⼝城市的成长及港⼝带动作⽤的增强是港城发展的中⼼环节。

与港⼝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演变相联系,港⼝城市的发展⼀般可以概括为4个阶段。

1.港城初始联系 港城初始联系的发⽣源于港⼝的运输中转功能,这是港⼝最基本的功能。

由这⼀基本功能诱发产⽣的港务部门和集散部门,称为港⼝直接产业。

它是港城联系的最初媒介,也是港⼝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

但仅是这两个部门,在空间上可以游离于城市区域。

以这两个部门为城市经济活动主体的港⼝城市处于其发展的第⼀阶段——初级商港型经济发展阶段。

在这⼀阶段,城市对港⼝有很强的依赖性,⼀旦由于某种原因使港⼝衰亡,那么,在没有其它特殊⼒量参与的情况下,城市作为“港⼝城市”的发展过程就会中断。

2、港城相互关联 在全球承运⼈和综合物流时代,港⼝功能⽇益多元化,与港⼝中转运输相关的海运代理、⾦融、保险等第三产业(即港⼝关联产业)成为港⼝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港⼝发展到能集聚国内外⽣产要素和联结国内外市场时,港⼝陆域便成为利⽤港⼝输⼊原材料、输出产品的临港⼤⼯业和出⼝加⼯业(合称为I临港⼯业或港⼝依存产业)的优势区位。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 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 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1. 引言1.1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背景意义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背景意义在于实现港口和城市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趋势的扩大,港口和城市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上,港口作为城市的经济命脉,承载着货物运输、人员流动和信息传递等重要功能,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港口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还可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

【200】1.2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重要性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港口与城市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港口是城市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发展港口将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推动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还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城市全面发展。

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还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城市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向城市倾斜。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是一项长远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港产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深化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深化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是实现港口与城市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加强港口和城市的规划衔接,确保港口建设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要注重港口与城市间的交通联接,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便捷高效的港口交通体系,提升城市与港口的互联互通能力。

要促进港口与城市的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高城市和港口的经济发展水平。

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港口与城市的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港口环境。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 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 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港口作为国际航运贸易的重要节点,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在长期的发展中常常处于矛盾的状态,港口的建设与发展常常被城市的规划所限制,城市的发展又常常被港口的实际需求所限制。

在这个背景下,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趋势。

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意义和目标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是指在城市发展规划和港口建设中,把港口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实现城市和港口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目的在于打破港口与城市之间长期以来的封闭局面,实现港口与城市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实现港产城协调发展。

通过港口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可以让港口的发展与城市畅通无阻地衔接起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1、促进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可以加强港口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

2、促进了港口的建设和发展。

利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支持,港口可以更便捷地得到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和发展支持,有利于港口运营效率的提升,提升港口竞争力。

3、改善了港口周边环境。

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优化,港口的周边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也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物质条件和服务环境。

4、拓展了城市的经济发展空间。

通过港口与城市的有机结合,可以拓展城市的经济和商业发展空间,促进城市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和增长。

1、城市发展规划与港口建设对接在城市的规划和港口的建设中,要实现对接和相互协调。

城市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到港口建设的需求,而港口建设也需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互配合。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需求、规划和建设必须相互配合,实现“城市与港口一体化、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

2、完善城市港口相关的配套设施港口依赖于较好的交通体系和配套设施,且必须与城市联网。

因此,在城市与港口建设的规划和执行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港口的配套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铁路、管网和电力等。

港口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分析

港口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分析

港口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分析港口作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港口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

一、促进贸易和国际合作港口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发展港口能够促进贸易往来,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港口作为货物和人员流动的重要通道,能够促进国内外商品的交换和贸易活动的开展。

通过发展港口,可以增加进出口贸易量,提高国际贸易的便利性和效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港口作为物流运输的重要节点,对提升物流运输效率起到关键作用。

发展港口可以优化物流网络,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港口的发展可以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提高装卸效率,减少物流成本,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

同时,港口的发展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增长,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港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港口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港口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转型,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推动城市建设和城市功能提升港口的发展对城市建设和城市功能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港口作为城市的门户和窗口,对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港口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材流入,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同时,港口的发展也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配套设施的完善,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功能提升。

五、促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港口的发展对促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港口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可以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发展港口,可以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港口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区域间的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推动区域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杨文武(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8)摘㊀要: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港口为城市的工业㊁商业㊁贸易㊁服务等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城市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与繁荣;城市经济发展为港口发展提供货源保障,促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的提升㊂本文初步分析了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剖析了新时代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逐步显现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对策建议㊂关键词:试析;港口;城市经济;关系中图分类号:F7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4.031㊀㊀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港口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发挥自身地理区位优势和聚集效应,吸引大量工业㊁商贸㊁服务等行业集聚,带动临港产业发展,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同时,城市的产业规模㊁产业结构㊁对外开放性等影响着港口的发展规模及功能结构㊂1㊀港口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1㊀港口促进了城市的形成与经济增长在陆路交通不便时期,人们择水而居,水运便成为人们交往和物资运输的重要方式㊂在水运㊁陆路交通方式衔接便捷㊁产业较为发达地区的河道沿岸逐步形成埠头,依托埠头形成千帆竞发㊁商贾云集㊁商铺作坊密布的城镇,沅水沿岸的 湘西明珠 洪江古商城,长江沿岸的 小上海 大通古镇等名噪一时,港口促进了城镇的形成与经济繁荣㊂工业革命促进了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大型化㊁现代化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为发挥港口集聚资源作用创造了条件,带动了临港制造业㊁物流业及银行㊁贸易㊁中介㊁商业㊁餐饮等相关服务行业的集聚发展,促进了城市规模扩大和经济增长㊂1.2㊀港口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引擎港口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水陆联运重要节点,通过充分发挥水路运输的运力大㊁能耗少㊁对环境不利影响小等比较优势,大幅降低城市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极大地改善所在城市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㊁技术和人才,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港口成为城市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引擎,临港经济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㊂如重庆港忠县港区新生作业区开港以来,吸引了渝东北再生资源集散交易中心㊁忠县农批安全食品智慧城项目㊁忠县钢材交易集散中心等多个项目相继入驻和开工建设,吸引外来投资超过50亿元㊂1.3㊀港口促进了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港口作为客货运输集散㊁贸易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重要场所,其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综合通过能力的提高,可引导生产企业在港口城市投资建厂,促进当地实体经济规模扩大和服务行业发展,促进就业人口数量增长,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直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城市GDP规模扩大㊂如2006年~2015年,铜陵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速14.3%,同期铜陵市GDP年均增速达12.7%,港口发展促进了铜陵市经济规模的扩大㊂2㊀城市经济发展成为港口发展的重要支撑2.1㊀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经济发展依赖于高效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㊁实体经济发展和对外物资交流,城市的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港口的发展规模和功能结构㊂城市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货物运输规模的扩大,推动港口码头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港口功能和服务水平,促进港口专业化㊁规模化㊁多元化发展㊂2.2㊀城市环境治理带动了港口结构的调整港口城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推进城市滨水景观带建设,要求港口减少对城市建设㊁城市交通㊁生存环境等的干扰,促使港口优化布局和功能结构,并提高港口用地㊁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搬迁位于城市核心区沿河岸线的码头,大幅减少老㊁旧㊁小散货码头数量,增加集装箱码头数量,提高码头的靠泊能力㊂如201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关停主城中心区域的滨江地带109公里范围内散小矿建材料码头28个㊂2.3㊀城市经济发展要求港口发挥节点作用城市经济发展将带来原材料㊁产成品等运输需求的增长,推动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加;世界经济一体化发㊃98㊃展,促进了商品㊁技术㊁资金㊁服务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流动㊂城市经济深度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与协作,将增加城市的货运密度和货运强度,要求港口发挥物流节点作用㊁在国内外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中的枢纽作用㊂3㊀新时代港口与城市逐步显现矛盾3.1㊀港口与城市改善环境质量要求的矛盾近年来,各港口城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要求,致力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而码头作业所产生的粉尘㊁废气㊁噪声等对城市生态㊁人居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港口逐步成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污染源,港口发展与城市改善环境质量之间逐步呈现矛盾性㊂3.2㊀港口集疏运与城市交通的矛盾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㊁人口数量增加㊁家庭轿车普及率上升,城市自身交通拥堵率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城市经济活跃与繁荣促进了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带来了港口集疏运规模持续扩大,造成港口集疏运道路与城市交通道路功能交叉㊁相互干扰,港口交通运输进一步增加城市交通拥堵,港口集疏运与城市交通的矛盾呈现发展态势㊂3.3㊀港口发展与城市优化空间布局的矛盾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建筑物与港口作业区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城市建筑物包围了港口作业区域,严重制约港口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港口发展占用了临水岸线资源,城市发展临水景观带的诉求很难实现,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建设更加美好生活空间的发展要求㊂港口发展与城市优化空间布局之间共同竞争有限的临水土地㊁岸线㊁水源等的矛盾日益凸显㊂4㊀塑造全新港城关系的对策建议4.1㊀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摆在重要位置港口发展应该全面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统筹中心城区码头岸线腾退㊁中心城区散货功能转移㊁集装箱泊位集中开发等工作,确保港口岸线的规划㊁开发利用及港区布置规划与生态红线㊁环境保护区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要求相衔接协调,实现港口的绿色㊁可持续发展㊂4.2㊀港口与城市实现物理空间分离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市品质,需要统筹兼顾港口基础设施布局㊁产业发展㊁生态涵养和公共服务等相关发展要求,优化港城的空间布局,推进港城融合发展㊂为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港口应积极配合城市管理部门实施老港区城市化改造,有序推进中心城区码头及岸线的货运功能腾退,在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的适宜岸线发展新的港口作业区,港口与中心城区实现物理空间分离,缓解港城矛盾㊂同时,加强智慧港口㊁线上自贸㊁智慧交通等港城平台互通联动,打造港城相连的分离式模式㊂4.3㊀港口与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相融合港口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产业的兴起又能带动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城市经济增长带来的运输需求为港口发展提供货源保障㊂未来港口布局需要主动对接城市产业布局㊁国土空间规划,依托港口资源优势促进临港产业发展和优化升级,打造港产一体的临港产业链;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国际贸易平台建设和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聚集,形成临港商业贸易产业链;依托港口物流成本低和物流效率高等优势,强化港口的辐射服务效应,促进港产有序衔接与分工关联,合力推进港产融和发展㊂4.4㊀坚持资源集约利用按照调整港口岸线存量㊁优选港口岸线增量的发展要求,提高港口岸线资源利用效率,着力加强集约化㊁规模化公用港区建设,减少岸线资源的占用;完善公用港区集疏运体系,提升铁路㊁水路的大宗散货和集装箱的集疏运比例,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优化港口仓储设施㊁配送网络,拓展港口现代物流㊁商贸服务㊁大宗商品贸易功能等,促进以港口为枢纽的全程物流供应服务链发展,提高港口枢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㊂5㊀结语港口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功能,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通过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建设工厂㊁商业设施㊁服务设施等,创造就业岗位㊁增加上缴税款等方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㊂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物流规模的扩大,促进港口建设与提高服务水平㊂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港口发展能够带动城市兴起与经济增长,城市经济增长又能够促进港口规模扩大与功能完善㊂参考文献[1]陈洪波.港口与产业互动关系实证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1).[2]殷越,江昶霆.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分析[M].中国市场,2018,(13).[3]吕傲.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27).㊃09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陆岛交通码头?
陆岛交通码头,是为了沿海岛岛通航,是改善和链接沿海岛屿陆岛的交通条件,使海岛居民出行更方便,货运更快捷。

促进岛屿经济发展。

海水将海岛居民与陆地隔离,海岛上没有田地,粮食、自来水和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必须依靠船只运输补给。

过去海运既无客船,又无客运航线,只能依靠货运小帆船或小渔船临时载客;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发展为木质客船,但安全性极差,由于大部分是自然码头,客船必须乘潮抢滩,甚至用“小三板”人力划到岸上。

如遇大风等恶劣天气,基本没有客船航行,在岛上呆几个月也是“家常便饭”。

一些诸如就医、入学等在大陆居民看来十分平常的事,对于海岛居民来说却是难上加难。

现在,各海岛之间区域航线通道构成的陆岛交通体系,需要建设码头,为轮船停靠,装卸货物,乘客上下的需要。

每个码头综合建设费用大都在2000万左右。

全国各沿海都在建设陆岛交通码头,发展海岛经济。

新城陆岛交通码头方案公示引市民关注
日前,县住建局对新城陆岛交通码头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公示,引起了岛城市民的极大关注。

在不少市民为该项目叫好的同时,也有市民对新城陆岛交通码头的规划功能、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设的地点等问题,存在一些看法和疑问。

为此,记者采访了该项目建设部门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就市民较为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新城码头规划功能是什么?
对于该码头的功能规划,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岱山新城陆岛交通码头建成后主要承担长涂、衢山、嵊泗及小洋山等舟山北部各岛的车客运输任务,该项目一旦建成后将大大缩短该两个岛屿与岱山本岛之间的航行时间。


据了解,该项目选址于高亭竹屿新区彩霞路海塘东侧,总用地面积42714平方米,由2个车渡泊位、3个客船泊位、栈桥及围填后方陆域、候船楼、停车场(站)及相关配套设施组成。

其中客运中心大楼建设面积约5000平方米,待渡车
辆停车场约11000平方米,社会车辆停车场3500平方米。

设计泊位总长度计291.0米,年最大车辆通过能力23万辆、旅客通过能力460万人次。

是否有必要建设这一码头?
“去这个方向的客流量也不大,有必要建这么大的码头吗?”有网友对该码头建设的必要性提出疑问。

对此,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在群岛新区加快建设的背景下,该码头的建设对于改善我县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投资环境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据介绍,随着舟山连岛大桥的开通及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推进,进出岱山岛车、客流量大幅度增加。

2012年高亭港客运中心客流量已达到327万人次,车流量29.13万辆次,现有的5个趸船泊位和3个滚装泊位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无法满足船舶班次加密的要求,且受周边地理及环境所限,也已没有增加泊位的空间。

与此同时,高亭至衢山和长涂的车客流量正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高亭至衢山客流量达到88.79万人次,车流量达到3.79万辆,高亭至长涂客流量达到58.22万人次,车流量达到2.34万辆。

此外,随着衢山岛、长涂岛临港产业的发展,为促进黄泽山油品、鼠浪湖矿石中转等港航物流产业的加快发展,势必要求大力提升客运滚装船舶的运营能力,缓解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

选址是否适合建造码头?
对于部分网友关于此处风力较大潮汐较急,是否适合建造码头的看法。

该负责人介绍说,网友不需要太过担心,县交通局早已组织相关部门及省市各领域专家对该区域的潮流、风向、锚泊条件进行了大量的论证研究,于2011年7月1日《岱山新城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市发改局审查,舟山市发改委于2011年8月24日对该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批复。

此外,就候船楼建造是否人性化。

该负责人说,候船楼在设计时,如何更加方便旅客就是当初设计时的一个重要方向。

据介绍,候船楼采用“日月型”的外观建筑形态,布置于陆域北侧场地的相对中心位置。

候船楼一楼南侧为售票大厅及售票处,北侧为候船大厅,售票大厅与候船大厅通过走
廊相连接,东侧布置检票区,方便游客离港,西侧靠近旅游大巴停车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