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史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史》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史》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艺术设计史》教材的第九章“现代设计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包豪斯学派、国际风格、装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各个设计流派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设计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包豪斯学派、国际风格等设计流派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历史的认识,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设计作品,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包豪斯学派、国际风格等设计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难点:各个设计流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设计理念进行实际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教案、PPT、图片资料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系列现代设计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设计的魅力,引发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
2. 教材内容讲解:介绍现代设计运动的发展历程,讲解包豪斯学派、国际风格等设计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设计作品,让学生了解各个设计流派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各个设计流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创新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创作,运用所学的设计理念进行实际操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现代设计运动、包豪斯学派、国际风格、设计流派特点等关键词。
板书要求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个你喜欢的现代设计作品,并简要阐述其设计理念。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现代设计作品,分析其设计理念,要求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艺术设计史的书籍,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艺术设计的历史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教学大纲

《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08试本1、2班)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世界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 通过对《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的讲授,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学生系统掌握工业革命之后,传统手工业与机械化工业生产矛盾中诞生的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结合艺术与技术以及艺术与生产之间关系的研究,探索工业革命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艺术设计发展的规律,以及时代和技术的变化对设计艺术理念和风格的影响。
通过对现代设计作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品味,增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现代艺术设计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论讲授按照课题作业的进度,结合具体的课题分段讲授。
突出艺术设计史理论重点,易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并指导学生的实践。
2、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比例,理论讲授一般占教学总学时数的70%-80%,设计史经典案例分析一般占教学课时总数的20%-30%,符合艺术设计史教学的要求,课时的比例分配较为合理。
3、运用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相关会展及市场考察等教学手段,深化学生对艺术设计史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4、运用幻灯,VCD/DVD光盘赏析课件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审美水平,进而借鉴并运用于实际的艺术设计中。
5、对课题练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教师及时发现并答疑,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把设计史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保证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现代艺术设计史研究方向进行学习。
三、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共设“设计史的研究对象”、“工业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工艺美术运动——工业设计的萌芽”、“新艺术运动——工业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峰”、“装饰艺术运动——多元文化因素作用下的设计风格”、“美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1945年以前)”、“战后美国设计艺术的发展(1945年以后)”、“战后西方各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等共11章内容。
2024版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教学大纲共5则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实践活动。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 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6
02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起源与早期发展
2024/1/28
7
工业革命对艺术设计影响
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
10
0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艺术设计风格流 派
2024/1/28
11
装饰艺术运动及其风格特点
2024/1/28
装饰艺术运动的起源与背景
01
20世纪初的欧洲,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新技术的发展,艺术
家们开始探索将艺术与工艺相结合的可能性。
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点
02
强调装饰性、追求奢华与精致、注重细节和手工艺、运用新材
目的作品。
2024/1/28
03
多元化与包容性的设计环境
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的设计环境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鼓励设计
师大胆创新,推动了设计的快速发展。
18
05
当代西方艺术设计趋势与未来展望
2024/1/28
19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融合
全球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分析全球化如何改变了艺术品
3
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荷兰设计师格里特·里 特维尔德等,他们的作品代表了现代主义设计的 最高水平。
2024/1/28
13
各国独特艺术设计风格展示
法国艺术设计风格
注重奢华与精致,追求浪漫与优雅,强调手工 艺和细节处理。代表人物有法国艺术家和设计
师勒内·拉利克等。
德国艺术设计风格
倡导“风格派”理念,追求抽象形式和空间构 成,注重色彩和材料的运用。代表人物有荷兰
中国艺术设计史大纲内容

中国艺术设计史大纲内容第一章: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2、原始居住设计形式极其意义思考题:1)从原始的石器制作中对于我们理解艺术的起源有哪些启示。
2)原始居住设计揭示出中国建筑设计有哪些雏形。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青铜器2、古代城建布局与建筑设计思考题:1)青铜器。
2)晚商都城的建筑格局。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冶铁的发明与铁器的制作设计极其影响2、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源泉思考题:1)结合时代背景简要春秋战国时期艺术设计有哪些发展。
2)例举两篇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文献并简述古代设计思想。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秦汉时期的漆器业的兴盛极其启示2、汉代的思想家、美学家极其理论研究思考题:1)秦汉时期的陶瓷设计的艺术特色。
2)秦汉时期的设计理论要点。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纺织印染服装业的恢复和发展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思考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印染服装业设计特色。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刻工艺设计。
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工艺特色2、隋唐五代时期的思想理论研究思考题:1)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工艺特色。
2)隋唐五代时期的思想理论研究。
第七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宋代丝织工艺极其品种设计2、宋代建筑、髹器工艺及其家具设计思考题:1)宋代染织工艺的发展与艺术特色。
2)宋代的设计思想与理论。
第八章:元代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元代的棉纺织工艺2、元代的印刷第九章:明清时期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明清时期的建筑设计及其艺术成就2、明清时期的家具工艺设计及其成就思考题:1)明清时期的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色。
2)明清时期的家具成就。
3)列举李渔的美学思想,结合艺术设计的实例分析说明。
第十章:近代史上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近代史上的新兴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状况2、近代史上的建筑艺术装饰思考题:1)近代陶瓷设计的特色。
《现代艺术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艺术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课程介绍设计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而它所涉及的活动却与人类的历史同样悠久。
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与发展,设计有着自己的历史,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获得自我解放的途径与产物。
设计虽是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我们却无法忽视或割裂它与历史、传统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这其中包含着传统社会工艺思想内涵与设计母题的延续与发展。
表面上,历史似乎是由偶发的事件、英雄或天才似的人物所构成,然而事实上,历史形成与发展的方向绝不是无端与偶然的。
在此我们试图通过设计风格的变迁作为叙事的主线,通过阐释那些经过历史的沉淀而被后世的人们视为经典的设计作品,以及不同的设计风格是如何在求同、求异,相互学习、批判的过程中加以发展并实现自身的价值的。
我们试图站在这个时代,凭借我们对设计的新的理解,去重新审视这些经典的作品或风格,并厘清其背后所反映的哲学思想、技术手段,地域特点、美学观念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前后的设计联系起来的,最终串联起一部完整的设计史。
(二)教学目的外国现代艺术设计史这门课与设计专业的关系比较其它理论课更紧密一些。
这门课的内容主要是讲述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根据、线索、概貌、各个时期主要的设计流派、设计组织、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了解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能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并借鉴历史经验,学以致用。
三、教学内容概述第一章风格的流变1.1 风格的形成1.1.1 美索不达米亚1.1.2 埃及1.2 风格的发展及变化1.2.1 希腊与希腊化1.2.2 罗马1.2.3 中世纪第二章古典精神的复兴2.1 思潮嬗变2.2 设计技术的发展2.3 多样化的设计特征第三章唯美装饰的兴起3.1 更迭时期的浪漫精神3.2 巴洛克风格3.3 洛可可风格第四章商业与工业的影响4.1 工业化与商业化4.2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4.2.1 新古典主义4.2.2 浪漫主义4.3.3 折中主义4.3 企业主与设计4.4 水晶宫博览会第五章手工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5.1 设计思想的变化5.2 工艺美术运动5.2.1 约翰·拉斯金5.2.2 威廉·莫里斯5.2.3 工艺思想的兴起5.3 新艺术运动5.3.1 新艺术的由来5.3.2 新艺术特征5.3.3 新艺术运动的不同表现5.4 装饰艺术运动5.4.1 装饰兴起的艺术渊源5.4.2装饰艺术运动的不同形态5.5 现代工艺观念第六章现代设计美学的确立6.1 现代设计思想的形成6.2 美术革命6.2.1 印象主义6.2.2 立体主义6.3.3 野兽派6.3.4 未来主义6.3.5 抽象主义6.3.6 荷兰风格派6.3.7 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6.3 德意志工业同盟6.3.1 赫尔曼·穆特修斯6.3.2 德意志工业同盟6.3.3 现代主义新建筑6.4 包豪斯学院6.4.1 包豪斯的教学历程6.4.2 包豪斯的教学意义第七章美国设计思想7.1 美国制造体系7.2 芝加哥学派7.3 “实用”为上的设计理念7.3.1 设计的职业化历程7.3.2 实用设计精神7.4 国际主义第八章多元互动的当代设计8.1 地域环境对设计的影响8.1.1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8.1.2 德国设计8.1.3 意大利设计8.1.4 亚洲设计8.2 时代精神对设计的影响8.2.1 新技术、新材料、新风格8.2.3 大众文化设计结语四、学时分配五、教学进度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外国近现代设计史》,胡天璇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2.(美)罗伯特·E·勒拿,斯坦迪什·米查姆,爱德华·麦克纳尔·伯恩斯.西方文明史[M].王觉非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3.(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Arts and Ideas):上[M].宋协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Arts and Ideas):下[M].宋协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英)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M].朱淳,译.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1992.6.(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7.(美)约翰·派尔.世界室内设计史[M].陈宇琳,刘先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8.(美)温尼·海德·米奈.巴洛克与洛可可(Baroque and Rococo)[M].孙小金,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法)约翰·怀特海.18世纪法国室内艺术[M].杨俊蕾,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M].王申祜,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1.(英)贝维斯·希利尔(Bevis Hillier)、凯特·麦金太尔(Kate Mcintyre).世纪风格[M].林鹤,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2.(英)拉克什米·巴斯科兰.世界现代设计图史[M].甄玉、李斌翻,译.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13.(英)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M].林鹤,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14.(日)白石和也.视觉传达设计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5.(美)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6.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7.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8.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9.河西编著.艺术的故事——莫里斯和他的顶尖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0.梁梅.新艺术运动[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21.贾彬.西方工艺美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七、教学方法1.通过讲授的方法,让学生知晓设计史发展基本知识点。
艺术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选自《艺术设计史》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工业革命后的艺术设计”和第三章“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两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1. 工业革命后的艺术设计: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设计为例,介绍其设计风格、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重点分析工业革命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2. 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以20世纪初期的艺术设计为例,介绍现代主义设计、包豪斯学派、国际风格等,重点分析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革命后的艺术设计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相关设计师和代表作品。
2. 掌握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理解现代主义设计、包豪斯学派、国际风格等概念。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设计史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艺术设计的影响,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相关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现代主义设计、包豪斯学派、国际风格等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教案、PPT、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设计为例,展示相关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2. 知识讲解:介绍维多利亚时代的设计风格、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分析工业革命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3. 例题讲解:以现代艺术设计为例,讲解现代主义设计、包豪斯学派、国际风格等概念,分析其设计理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尝试运用所学的现代艺术设计理念进行设计。
六、板书设计1. 工业革命后的艺术设计:维多利亚时代、设计风格、设计师、代表作品。
2. 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现代主义设计、包豪斯学派、国际风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运用所学的现代艺术设计理念进行设计。
2. 作业答案: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个人思考,完成设计作品,可手绘或用软件制作。
艺术设计史论教案

艺术设计史论教案艺术设计史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对艺术设计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下面是一份,旨在引导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能够系统地组织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艺术设计的定义与内涵,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 掌握艺术设计史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了解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设计风格与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史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设计的定义与内涵a. 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与特点b. 艺术设计的分类与领域2. 艺术设计史的发展与演变a. 古代艺术设计史- 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设计-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b. 中世纪艺术设计史- 拜占庭、罗曼式、哥特式的艺术设计c.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设计d. 现代艺术设计史- 印象派、立体派、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3. 艺术设计史的主要作品与代表性艺术家a. 古代艺术设计作品与艺术家b. 中世纪艺术设计作品与艺术家c.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设计作品与艺术家d. 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与艺术家4. 艺术设计史与当代艺术设计a. 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与趋势b. 当代艺术设计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c. 当代艺术设计的国际交流与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述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设计风格与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脉络,并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2. 视觉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展示与欣赏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作品,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艺术设计的魅力,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 独立研究与报告相结合: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史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432015课程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art and design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视觉传达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艺术设计史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基础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整体性了解艺术设计史发展的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重要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设计家的设计思想和历史经典作品,激发对设计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领域,扩大自己对该课程更深层次的探索。
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优秀作品,使学生直观地认知各流派的代表作和美学特点,思考设计家对造型设计基本要素的创造性应用,思考作品背后的思想、理念、技术、经济等社会要素,提高学生对优秀设计的鉴赏与评价能力,使学生在崇尚设计家的同时、打破名家神话观念,增强对设计学科学习的信心,在名作鉴赏中,理解认识创造能力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探索创新观念。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设计史发展脉络和每一阶段的重要内容,理解风格样式及其形成、发展的理念依据,理解风格样式及其形成、发展的理念,熟知世界艺术设计史中重要的优秀名作,理解其中表达的含义与历史意义,了解各国现代设计特征、风格及其形成原因,从中感受民族文化与设计的内在关联性。
2.能力及技能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上各流派、设计家的代表作品和设计思想,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艺术设计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了解艺术设计各流派转折阶段的承接关系,重点理解现代设计的形成、发展的原因及今日、今后的设计动向。
(三)实施说明1 .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艺术,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2015
课程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art and design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艺术设计史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基础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整体性了解艺术设计史发展的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重要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设计家的设计思想和历史经典作品,激发对设计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领域,扩大自己对该课程更深层次的探索。
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优秀作品,使学生直观地认知各流派的代表作和美学特点,思考设计家对造型设计基本要素的创造性应用,思考作品背后的思想、理念、技术、经济等社会要素,提高学生对优秀设计的鉴赏与评价能力,使学生在崇尚设计家的同时、打破名家神话观念,增强对设计学科学习的信心,在名作鉴赏中,理解认识创造能力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探索创新观念。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设计史发展脉络和每一阶段的重要内容,理解风格样式及其形成、发展的理念依据,理解风格样式及其形成、发展的理念,熟知世界艺术设计史中重要的优秀名作,理解其中表达的含义与历史意义,了解各国现代设计特征、风格及其形成原因,从中感受民族文化与设计的内在关联性。
2.能力及技能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上各流派、设计家的代表作品和设计思想,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艺术设计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了解艺术设计各流派转折阶段的承接关系,重点理解现代设计的形成、发展的原因及今日、今后的设计动向。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艺术,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基础训练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示例。
对不同时期,各个风格学派和设计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
通过增强对于艺术设计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设计能力。
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通过课程设计着力提高学生的方案构思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典作品赏析,上课课堂讨论,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训练。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实践成绩(包括资料收集、课堂笔记、课堂练习)占30%;课程结课成绩(老师指定题目做一套完整的PPT,并由学生进行讲解)占50%。
(七)主要参考书目:
《设计学概论》,尹定邦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世界建筑艺术史》,陈文捷,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设计概论》,荆雷编著,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艺术设计史》,杨先艺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了中国与外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设计实例,能够体会世界各国艺术设计的伟大创造和光辉成就,感受世界各国各历史时期艺术设计的特色和民族风格,从世界设计文化中借鉴其卓越的设计意匠和方法。
通过学习,在理解、分析角度上对中外艺术设计史的演变回顾有一系统的认识,促进学生对专业设计的深度理解,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设计的理念和设计观。
从世界艺术设计发展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代文化发展密切联系,把握时代的脉搏,创造出合理化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理想设计。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和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石器设计溯源。
2)青铜器设计溯源。
重点:
石器的审美法则、青铜装饰。
难点: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
习题:
饕餮纹、青铜工艺的装饰手法。
第1.2部分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陶瓷设计。
2)家具设计。
3)建造园林设计。
4)纺织品、服装设计。
5)漆器设计。
6)金属工艺设计
重点:
宋瓷的特点、明式家具设计、建筑艺术成就。
难点:
宋瓷的艺术特征、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特点。
习题:
唐三彩、宋瓷的类型及艺术特征、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第2部分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上机:0
具体内容:
1)巴洛克艺术设计。
2) 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设计。
3) 洛可可艺术设计。
重点: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雕塑、洛可可工艺。
难点:
巴洛克建筑和雕塑。
第3部分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各国的设计运动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上机:0
具体内容:
1) 西方各国的设计运动及流派。
2) 艺术设计概况。
3)工业革命时代产生的设计。
重点:
设计运动及流派、工业革命。
难点:
各设计运动及流派的特点。
习题:
新艺术运动的特征、后现代设计的主要特征等
第4部分意大利和英国艺术设计发展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 第4.1部分意大利艺术设计发展(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意大利艺术设计概况。
2)现代主义设计和反现代主义。
3)近50年的发展状况。
4)意大利设计师
重点:
孟菲斯、阿尔其米亚。
难点:
现代主义设计和反现代主义的辩驳。
第4.2部分英国艺术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工艺美术运动。
2)招贴和插图设计
3)建筑和室内设计。
4)金属制品设计。
5)英国设计师。
重点:
威廉·莫里斯、凡·德·威尔德。
难点:
工艺美术运动。
第5部分法国和德国艺术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 第5.1部分法国艺术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招贴和插图设计。
2)工艺品及家具设计。
3)建筑和室内设计。
重点:
新艺术运动、赫克多·吉玛德、罗杰·塔隆。
难点:
新艺术运动、罗杰·塔隆。
习题:
新艺术运动的特征和代表作品。
第5.2部分德国艺术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青骑士》艺术年鉴。
2)德意志设计联盟。
3)包豪斯运动。
4)德国设计师
重点:
包豪斯运动、格罗佩斯。
难点:
包豪斯运动。
习题:
包豪斯的设计成就等。
第6部分斯堪的纳维亚、美国、日本的艺术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6讲课:6 实验:0上机:0
第6.1部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艺术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艺术设计发展概况。
2)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艺术设计师及代表作品。
重点: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艺术设计文化和特征。
难点: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艺术设计文化和特征。
第6.2部分美国艺术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美国设计流派。
2) 美国设计师及作品计。
重点:
赖特的设计、盖里的设计。
难点:
美国各位设计师的特点。
习题:
分析赖特的设计作品、分析盖里的解构主义作品等。
第6.3部分日本艺术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日本设计发展概况。
2) 日本插图设计。
3)日本设计师及作品。
重点:
日本传统与现代设计、柳宗理、福田繁雄、安藤忠雄。
难点:
日本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第7部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上机:0
具体内容:
1) 现代设计发展趋势。
2) 绿色设计趋势。
3)解构主义设计思潮。
重点:
现代设计发展趋势。
难点:
解构主义设计的特征。
习题:
现代设计发展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