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合集下载

妇产科实训报告

妇产科实训报告

实训一(1) 宫高、腹围的测量(2) 四步触诊法【实验目的与要求】能取得孕妇的配合;为孕妇正确实施四步触诊,并根据检查结果判断胎儿大小与孕周就是否相符、确定胎位及先露入盆情况,做好检查过程中孕妇的心理护理。

【实验仪器设备】女性妊娠模型、皮软尺【操作内容及步骤】(1)评估及准备♊孕妇:核对孕妇个人信息(姓名、年龄、孕周),了解孕妇全身情况、妊娠经过、心理状态、合作程度;解释四步触诊的目的与配合方法;检查前嘱孕妇排空膀胱。

♋环境:明亮、清洁、安静,保护孕妇隐私(用布帘∕屏风遮挡)。

♌操作者:着装整洁,戴好帽子,修剪指甲,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或用手消剂消毒双手。

♍用物:软尺、孕产妇保健手册、笔、手消剂。

(2)测量宫高与腹围♊屏风遮挡,协助孕妇仰卧于检查床上,头部稍垫高,暴露腹部,双腿略屈曲稍分开,腹肌放松。

♋检查者站在孕妇右侧,右手持软尺零端置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左手找到宫底部,拉紧软尺并读数。

♌将软尺经脐绕腹部一周,测量腹围并读数。

♍判断宫底高度、腹围与孕周就是否相符。

(3)第一步手法检查者面向孕妇头端,两手置于宫底部,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分。

若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柔软而宽且形态不规则。

(4)第二步手法检查者面向孕妇头端,两手掌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进行检查,两手交替,分辨胎背与胎儿肢体的位置。

触到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为胎儿肢体。

(5)第三步手法检查者面向孕妇头端,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确认胎先露部位,左右推动以确定就是否衔接。

若胎先露部仍可摇动,表示尚未衔接;若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表示已衔接。

(6)第四步手法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两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再次核实胎先露的诊断就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入盆程度。

(7)检查后处理♊协助孕妇穿好衣裤。

♋整理用物。

♌手消剂消毒双手。

下列关于分娩机转的描述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分娩机转的描述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分娩机转的描述正确的是:D. 枕左前位分娩当胎头着冠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临产开始的标志为:B. 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进行性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产程潜伏期是指:A.规律性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某足月顺产新生儿,出生后心率105次/min,呼吸规则,四肢稍屈曲,有轻微喉反射,躯干皮肤红润,四肢青紫,Apgar评分应为:E.7分枕左前位分娩机制正确的是:AA. 胎头矢状缝衔接在骨盆入口左斜径上一般自觉胎动开始于B.妊16-20周妊娠期母体血容量增加约C.1500 ml诊断正常早期妊娠最准确的依据以下列何种E.B型超声波见到胎囊和胎心搏动正常分娩保护会阴的时间是E.初产妇胎头拔露使会阴联合皮肤紧张时--------------------------------------------------------------------------------关于产程分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初产妇与经产妇比主要为第二产程长短有明显差异产程加速期指临产后E.宫颈扩张3cm到4cm分娩过程中哪项是正确的?AA.第一产程避免用腹压下列名词解释A.缩复作用: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窄,间歇时,肌纤维松弛,但不完全恢复原来的长度B.着冠:第二产程时,胎头露出阴道口,不再回缩C.生理缩复环:指产后由于子宫收缩,子宫上下段之间的肌壁厚薄不同,在子宫内面形成的环状隆起E.骨盆倾斜度: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形成的角度会阴切开术的指征是EA.胎儿过大B.早产儿分娩C.手术助产D.会阴过紧E.以上都是当胎头下降至阴道口仰伸时,胎儿双肩径进入C. 骨盆入口斜径胎头矢状逢在入口右斜径上,小囟在骨盆的左前方,胎位:D.LOA胎头大囟在9点,小囟在3点,胎位:C.LOT潜伏期最大时限为:C.16h活跃期最大时限为:B.8h阿普加评判断标准包括;B. 呼吸、心率、肌张力、喉反射、皮肤颜色胎头衔接是指:D.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初产妇临产后4h胎头仍未入盆,此时测量骨盆哪条径线最有价值:A.骶耻内径初产妇,38周妊娠,今晨8时入院,一夜未眠精神疲惫。

枕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实验报告

枕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实验报告

枕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实验报告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临床上以枕左前位最多见,故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

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胎头以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2.下降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

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1)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2)宫缩时宫底直接压迫胎臀;(3)胎体伸直伸长;(4)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

3.俯屈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降至骨盆底时,原处于半俯屈的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使下颌接近胸部,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周径为枕下前囟周径,以适应产道,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4,内旋转胎头围绕骨盆纵轴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

胎头于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

5.仰伸当完全俯屈的胎头下降达阴道外口时,宫缩和腹压继续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

两者的共同作用使胎头沿骨盆轴下段向下前的方向转向前,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的顶、额、鼻、口、颏由会阴前缘相继娩出。

当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

6.复位及外旋转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度称为复位。

胎肩在盆腔入口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度时,胎儿双肩径转成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度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为外旋转。

7.胎肩及胎儿娩出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后(左)肩从会阴前缘娩出。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1.衔接:胎头双顶经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呈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衔接,由于枕额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儿枕骨在骨盆前方。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小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若初产妇分娩已开始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有无头盆不称。

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

下降贯穿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与其他动作相伴随。

下降动作是间歇的,宫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胎头有稍退缩。

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的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宫缩时子宫底直接压迫胎臀;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胎体伸直伸长。

初产妇胎头下降速度较经产妇慢,系因子宫颈扩张缓慢及软组织阻力大的缘故。

临床上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可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胎头在下降过程中,受骨盆底的阻力发生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

3.俯屈: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继续下降至骨盆底,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到肛提。

正常分娩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2

正常分娩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2

正常分娩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X型题 2. A1型题 3. A3型题 4. A3型题 5. B1型题 6. B1型题1.产程图上包含的内容有A.胎先露的下降B.第一产程的潜伏期时间C.第一产程的活跃期时间D.第二产程的时间E.第三产程的时间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2.下列哪些属于软产道A.宫颈B.宫底C.阴道D.宫体E.骨盆底软组织正确答案:A,C,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3.关于分娩机制中下降,哪项正确:A.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B.下降动作呈间歇性C.胎头下降程度可作为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D.初产妇比经产妇胎头下降慢E.胎头下降至阴道外口,出现仰伸动作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4.影响分娩的因素有A.子宫收缩力B.胎儿大小C.骨产道D.精神心理因素E.胎动活跃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5.正常分娩时主要的产力是:A.骨骼肌收缩力B.子宫收缩力C.肛提肌收缩力D.膈肌收缩力E.腹肌收缩力正确答案:B,C,D,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6.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包括:A.胎儿大小B.胎方位C.胎心率D.骨盆大小E.产力强弱正确答案:A,B,D,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7.胎盘剥离的征象有A.子宫收缩呈球形B.宫底上升达脐上C.阴道外口的脐带自行向外延长D.阴道少量出血E.阴道有鲜红色血液流出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8.第三产程的处理有A.新生儿处理B.协助胎盘娩出C.检查软产道D.预防产后出血E.胎头的复位和外旋转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9.关于骨盆出口平面正确的有A.由不在同一平面的两个三角形组成B.前三角形和后三角形有共同的底边C.耻骨弓的角度反应出口横径的大小D.出口横径<8cm,要测前矢状径E.出口横径≤8cm可以试产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0.接产的要领是A.保护会阴的同时,协助胎头俯屈B.最好让胎头以最小的径线通过阴道口C.胎头娩出时要慢D.胎头娩出选择在宫缩间歇期E.胎头娩出放弃保护会阴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1.子宫收缩力的特点包括:A.节律性B.随意性C.对称性D.极性E.缩复作用正确答案:A,C,D,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2.假临产的特点有A.宫缩持续的时间短且不恒定B.宫缩强度不增加C.下腹部有轻微的胀痛D.能被镇静剂抑制E.宫颈管不缩短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3.会阴侧切正确的有A.选用局部浸润麻醉B.切口长约4~5cmC.宫缩时切开D.切口延长后撕裂肛门括约肌E.切开后出血较多不宜过早正确答案:A,B,C,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4.软产道包括:A.子宫体B.子宫下段C.宫颈D.阴道E.骨盆底软组织正确答案:B,C,D,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5.关于分娩机制中内旋转,哪项正确:A.在中骨盆进行B.使胎头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C.胎头内旋转向后旋转450°D.内旋转后,胎头后囟转至耻骨弓下E.在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正确答案:A,B,D,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6.分娩前外阴的处理有A.外阴的备皮B.肥皂水擦洗C.温开水冲洗D.0.1%.苯扎溴铵冲洗E.2%.碘酒擦洗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7.关于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描述正确的有A.胎头沿骨盆轴的方向下降B.胎头俯屈后以枕下前囟径通过中骨盆C.内旋转在第一产程末完成D.胎头衔接时,双顶径和骨盆入口的右斜一致E.胎头仰伸在第二产程末完成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8.关于分娩发动的内分泌控制理论,比较公认的是哪些项:A.血中催产素浓度升高B.催产素受体增多C.血在PGE2和PGF2α之内增加D.羊水中PGE2及PGF2α增多E.血中孕酮值显著下降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9.关于左枕前位的衔接哪项正确:A.胎头以半俯屈状态进入骨盆入口B.胎头以枕额径衔接C.胎头矢状缝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D.胎头枕骨在母体骨盆左前方E.产妇多在临产后衔接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20.新生儿Apgar评分包括A.体重B.呼吸C.皮肤颜色D.体温E.喉反射正确答案:B,C,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21.先兆临产的症状有A.假宫缩B.见红C.宫底下降D.破膜E.阴道少量出血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22.正常骨产道的特点:A.入口平面是横椭圆形B.中骨盆平面是纵椭圆形C.出口平面是近似圆形D.最小平面呈纵椭圆形E.最大平面是入口平面正确答案:A,B,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23.第一产程的处理有A.监护胎心音B.肛查了解宫口扩张C.指导产妇用力D.鼓励少量多次进食E.外阴的清洁和消毒正确答案:A,B,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24.临产的标志:A.见红B.规律性宫缩C.宫颈管消失D.胎先露下降E.宫口扩张正确答案:B,C,D,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25.关于子宫下段错误的是:A.由子宫峡部形成B.非孕时长约1cmC.于妊娠末期逐渐扩展为宫腔的一部分D.可达7~10cmE.可与子宫体形成生理缩复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26.关于中骨盆前后径正确的是:A.指由耻骨联合下缘中点经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的距离B.指由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C.指由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骨岬前缘中点的距离D.中骨盆前后径正常平均为11cmE.中骨盆前后径短而横径长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27.骨盆入口横径平均值是:A.10cmB.11cmC.12cmD.12.5cmE.13cm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28.宫颈扩张的潜伏期宫口扩张1cm平均需要A.1~2小时B.2~3小日寸C.3~4小时D.1小时E.0.5小时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29.产力的主要力量是A.腹肌收缩力B.肛提肌收缩力C.子宫收缩力D.膈肌收缩力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30.潜伏期最大时限为:A.8小时B.10小时C.12小时D.14小时E.16小时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31.正常分娩的出血量一般在A.100mlB.200mlC.300mlD.400mlE.150~300ml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32.平产接生外阴的消毒顺序:A.大阴唇→小阴唇→阴阜→大腿内上2/3→会阴及肛门周围B.小阴唇→大阴唇→阴阜→大腿内上2/3→会阴及肛门周围C.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大腿内上2/3→会阴及肛门周围D.阴阜→小阴唇→大阴唇→大腿内上2/3→会阴及肛门周围E.大腿内上2/3→小阴唇→大阴唇→阴阜→会阴及肛门周围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33.第三产程处理错误的是A.胎儿娩出后立即挤压子宫,促使胎盘娩出B.胎盘娩出后立即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C.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D.第三产程结束后,产妇在产房内观察2小时E.胎盘娩出后,鼓励产妇及早排尿一次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34.胎儿枕下前囟径是:A.由鼻根到枕骨隆突B.由颏骨下方中央到后囟门顶部C.由前囟门中央到枕骨隆突下方D.两顶骨隆突之间E.由前囟门前端到枕骨大孔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某孕妇,孕1产0,孕39周,不规律宫缩2天,阴道少许血性分泌物,查血压120/80mmHg,宫高38cm,腹围100cm,胎背位于下腹左侧胎心158次/分,宫缩20秒/10~15分钟,肛查宫口开大指尖大小,NST出现早期减退。

妇科(实验指导)

妇科(实验指导)

实验一骨盆外测量[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骨盆外测量的方法和各径线的正常值。

[实验仪器和设备]骨盆测量器,出口横径测量器模拟人。

[操作内容与步骤](一)骨盆外测量的径线及正常值1.髂棘间径两髂前上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两髂骨外緣间最宽的距离。

正常值为25~28cm。

3.骶耻外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五腰锥棘突下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

4.出口横径又称坐骨结节间径。

两坐骨结节前内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8。

5~9cm。

(二)体位要求和骨性标志的确定1髂棘间径检查者站在孕妇模型的右侧,孕妇平卧两腿伸直。

双手示指沿两侧腹股沟向外上触摸到的第一个突起为髂前上棘,用骨盆测量器测量。

2髂嵴间径孕妇平卧两腿伸直。

双手示指沿两侧髂嵴向外上触摸到最高处,用骨盆测量器测量。

3 骶耻外径孕妇左侧卧位,左腿屈曲,右腿伸直。

取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或右手示指触及髂嵴最高处向脊柱划线与脊柱划线与脊柱交叉,向下1~1.5cm。

处为第五腰锥棘突下,用骨盆测量器测量此点至耻骨联和上缘中点的距离。

4出口横径屈曲双膝关节,两腿分开稍外展。

双手示指沿耻骨弓向下可触摸到坐骨结节。

使用出口横径测量器测量。

(三)实验方法1实验示教后, 同学们在模型上测量。

2两人一组, 相互测量后把结果记录下来3写实验报吿。

[实验时间]3学时。

1实验二骨盆的结构与分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女性骨盆的结构、组成、标志、各平面的形状及结构。

[实验仪器设备]女性骨盆标本及模型、骨盆测量器及皮尺。

[操作内容及步骤](一)骨盆的组成及重要标志1.骨盆是由骶骨。

尾骨和髋骨组成。

骶骨由五块骶锥合成;尾骨由4~5块尾锥合成;左右两块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联合组成。

2.重要标志耻骨联合, 骶尾关节, 坐骨棘, 坐骨结节。

(二)骨盆的三个假想平面及正常值1.入口平面横椭圆形,横径11cm、前后径11cm 、斜径12.75cm。

2.最小平面横径10cm, 前后径11.5cm。

孕育分娩 正常分娩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孕育分娩 正常分娩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2)胎头为了保持和胎肩正常解剖关系,再次 向母体旋转45度,称为外旋转。
胎头的各种适应性的转动都是伴随下降动作完 成的,每个动作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在这里要 提醒大家,我们不仅要看到胎儿娩出这一现象,还 必须要熟悉分娩机制,掌握分娩生理规律,才能正 确的判断和处理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复杂而特殊 的情况
• 此时头与身体呈扭曲状 (头转身体 不动)
• 内旋转不完成则胎儿不能产下降娩 出,从而导致滞产
胎头内旋转完成后进行
① 在宫缩压力向下压 ② 盆底肌收缩力向上推
二力合作
当枕骨抵达耻骨联合下方时 并以此为支点迫使胎头逐渐仰伸 使胎头顶、额、面、颏相继娩出
(1)胎头娩出后,会使胎头与胎颈恢复正常解 剖关系,枕部在母体外要旋转45 度,恢复到原 来的方向,这一旋转称之为复位 。
分娩机制
在分娩过程中,胎先露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为适应骨盆各 平面的的不同形态及骨盆轴的走向而被动的进行一系列适应性
转动,以其最小的径线通过产道,这个过程即分娩机制。
枕先露
临床上枕先露占95.55%至97.55%,又是以枕左前最多见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 颅骨的最低点已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接 称之为衔接。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 这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它也贯 穿于分娩的全过程并在下降的过程
中完成其他的一些动作
胎头继续下降,遇中骨盆及盆底阻 力,变为俯 屈位枕下前囟径(9.5cm),以最
小的径线适应产道
胎头围绕骨盆轴向内旋转45度 ,使矢 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枕左前位是指胎儿头部朝向母体左侧,且前额部位向前伸展的一种分娩姿势。

它的分娩机制如下:
1. 下降期:胎儿头先进入骨盆,慢慢下降到骶骨出口,此时产妇会感觉到压力和疼痛。

2. 旋转期:胎儿头开始旋转,使其面部朝向母体的左侧。

这时产妇可能会感到阵痛增强和腰酸背痛。

3. 挤出期:胎儿头继续向前,压迫产妇的会阴部,此时产妇需要用力,进行“哼气”或“屏气”,从而让孩子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主要是胎儿自身的旋转和挤出,产妇只需要正确地使用哼气和屏气,以及遵循医生的指示,就能够成功完成分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1.衔接:胎头双顶经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呈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衔接,由于枕额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儿枕骨在骨盆前方。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小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若初产妇分娩已开始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有无头盆不称。

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

下降贯穿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与其他动作相伴随。

下降动作是间歇的,宫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胎头有稍退缩。

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的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宫缩时子宫底直接压迫胎臀;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胎体伸直伸长。

初产妇胎头下降速度较经产妇慢,系因子宫颈扩张缓慢及软组织阻力大的缘故。

临床上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可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胎头在下降过程中,受骨盆底的阻力发生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

3.俯屈: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继续下降至骨盆底,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到肛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