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左前位分娩机制

合集下载

分娩机制_实验报告

分娩机制_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 了解骨产道的大小、形状与分娩的关系。

2. 准确理解分娩机制每个动作的名称及意义。

3. 以枕左前位为例,演示分娩机制,提高综合助产技能。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医学院助产实验室实验对象:模拟产妇实验器材:分娩模型、分娩机制模型、胎儿模型、助产工具等。

实验方法:1. 实验前,教师简要介绍分娩机制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2. 学生分组,每组由一名模拟产妇、一名助产士和一名观察员组成。

3. 模拟产妇穿戴分娩模型,助产士负责模拟分娩过程,观察员记录每个阶段的变化。

4. 助产士按照分娩机制的理论,模拟枕左前位的分娩过程,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等动作。

5. 观察员详细记录每个动作的名称、意义以及胎头、胎儿各部位的位置变化。

实验结果:1. 衔接阶段:-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的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 胎头呈半俯屈状态进入骨盆入口,以枕额径衔接。

- 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 ~2周内衔接,经产妇多在临产后才衔接。

2. 下降阶段:-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

- 下降贯穿于分娩全过程,并与其他动作同时进行。

- 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宫缩时宫底直接压迫胎臀;胎体伸直伸长;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

3. 俯屈阶段:- 当胎头继续下降至骨盆底时,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遇到肛提肌阻力,进一步俯屈。

- 使胎儿下颏更加接近胸部,使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径变为枕下前囟径,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4. 内旋转阶段:- 当胎头下降至骨盆底遇到阻力时,胎头为适应前后径长、横径短的特点,枕部向母体中线方向旋转45度达耻骨联合后方。

- 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

5. 仰伸阶段:- 当胎头完成内旋转后,俯屈的胎头即达到阴道口。

- 宫缩、腹压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使胎头仰伸。

6. 复位及外旋转阶段:- 胎头仰伸后,胎儿双肩径沿着骨盆入口平面哪条径线继续下降。

枕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实验报告

枕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实验报告

枕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实验报告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临床上以枕左前位最多见,故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

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胎头以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2.下降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

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1)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2)宫缩时宫底直接压迫胎臀;(3)胎体伸直伸长;(4)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

3.俯屈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降至骨盆底时,原处于半俯屈的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使下颌接近胸部,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周径为枕下前囟周径,以适应产道,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4,内旋转胎头围绕骨盆纵轴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

胎头于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

5.仰伸当完全俯屈的胎头下降达阴道外口时,宫缩和腹压继续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

两者的共同作用使胎头沿骨盆轴下段向下前的方向转向前,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的顶、额、鼻、口、颏由会阴前缘相继娩出。

当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

6.复位及外旋转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度称为复位。

胎肩在盆腔入口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度时,胎儿双肩径转成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度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为外旋转。

7.胎肩及胎儿娩出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后(左)肩从会阴前缘娩出。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1.衔接:胎头双顶经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呈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衔接,由于枕额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儿枕骨在骨盆前方。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小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若初产妇分娩已开始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有无头盆不称。

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

下降贯穿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与其他动作相伴随。

下降动作是间歇的,宫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胎头有稍退缩。

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的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宫缩时子宫底直接压迫胎臀;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胎体伸直伸长。

初产妇胎头下降速度较经产妇慢,系因子宫颈扩张缓慢及软组织阻力大的缘故。

临床上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可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胎头在下降过程中,受骨盆底的阻力发生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

3.俯屈: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继续下降至骨盆底,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到肛提。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枕左前位是一种胎儿着生的位置,也称为枕骨前位,指的是胎儿的后颅骨(枕骨)位于母体的前部。

这种分娩机制相对较为复杂,需要较多的努力来保证顺利的分娩。

在枕左前位的分娩过程中,胎儿的背面在母亲的腹部左侧,头部向下,骶尖在前,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胎方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胎盆结构:正常情况下,母体的盆腔是一个宽度适中的类似于漏斗的结构,被骨盆骨架所组成,形状有助于孕妇的顺利分娩。

在枕左前位的分娩中,胎盆与其中的胎儿头部需要相互适应,以达到较为顺利的分娩。

2.胎儿的位置:在枕左前位的分娩中,胎儿的后颅骨位于母体的前部,头部向下。

胎儿头部与骨盆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胎儿通过剪刀的方式来适应空间狭窄的胎盆。

3.骶尖位置:在枕左前位的分娩中,胎儿的骶尖位于前部,这对于顺利分娩来说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在正常的胎位下,骶尖通常位于母体的后部,而在枕左前位下骶尖则需要在前部。

在顺利的枕左前位分娩中,胎儿的头部会逐渐下降进入骨盆,通过持续的宫缩力量推动胎儿向下移动。

胎儿的头部与骨盆之间会有一定的旋转,以适应空间。

通常情况下,胎儿的头部会转动90度,使得头胎位朝向左侧前方。

另外,胎儿的头部还需要适应骨盆的形状,而产妇的骨盆结构也会对胎儿头部的下降和旋转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枕左前位的分娩中,由于胎儿头部的位置比较特殊,相对较多的努力和时间可能会被需要。

因此,监测和管理分娩的进展,以及提供适当的助产技术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总结起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较为复杂,要求胎儿头部与骨盆之间的适应和旋转,以及对分娩进展的监测和管理。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辅助分娩,以确保母婴的安全和顺利分娩。

简述枕左前位分娩机制步骤

简述枕左前位分娩机制步骤

简述枕左前位分娩机制步骤枕左前位分娩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它需要妈妈在分娩过程中采取特定的姿势。

最初,妈妈会将身体架在悬挂带上,双腿打开伸展,下肢支撑于支撑杆上。

妈妈会趴在床上,膝盖褪下,同时将脊椎向下抬起,以帮助放松腹肌。

它使宝宝能够更容易地穿过骨盆,以完成分娩。

一旦妈妈准备就绪,护理人员将开始检查宝宝的位置。

有时,妈妈可能会被要求移动她的腿,以帮助宝宝朝正确的方向移动。

避免任何肢体扭转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宝宝更加舒适地消除进入骨盆。

检查完成后,护理人员将开始滴灌羊水。

羊水有助于降低宝宝穿过骨盆的力量,并帮助妈妈放松腹部,以便宝宝能够更容易地移动。

滴灌后,护理人员会检查宝宝脐带,以确保它不短或太紧。

然后,妈妈将开始推动。

妈妈会在熟练的护士的指导下使用她的肌肉来推动宝宝前进。

她可能会被要求深呼吸,以放松腹部肌肉,并将宝宝推入骨盆,以完成分娩。

分娩过程也可能包括护士援助宝宝穿过骨盆。

护士可能会用手指头抓住宝宝的额头,向上托起,以帮助宝宝朝前移动。

一旦宝宝出现在骨盆,护士会试图用后推动宝宝,以帮助宝宝完全脱离骨盆。

当宝宝出生时,它会被支撑起来,以帮助它完成呼吸。

宝宝的脐带也会被绑扎,以防止出血。

宝宝的皮肤会被检查,以确保没有感染,然后被清洗。

在分娩结束后,妈妈会接受护理,以确保大腿部位不需要修补,以及血液流失的情况。

妈妈可能还会接受新生儿护理,以确保宝宝健康。

总的来说,枕左前位分娩是一种危险但常见的分娩方式。

妈妈应该与医务人员保持密切沟通,以确保它们能够正确地管理母婴关系,确保妈妈和宝宝的健康。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1.衔接:胎头双顶经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呈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衔接,由于枕额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儿枕骨在骨盆前方。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小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若初产妇分娩已开始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有无头盆不称。

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

下降贯穿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与其他动作相伴随。

下降动作是间歇的,宫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胎头有稍退缩。

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的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宫缩时子宫底直接压迫胎臀;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胎体伸直伸长。

初产妇胎头下降速度较经产妇慢,系因子宫颈扩张缓慢及软组织阻力大的缘故。

临床上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可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胎头在下降过程中,受骨盆底的阻力发生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

3.俯屈: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继续下降至骨盆底,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到肛提。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枕左前位是指胎儿头部朝向母体左侧,且前额部位向前伸展的一种分娩姿势。

它的分娩机制如下:
1. 下降期:胎儿头先进入骨盆,慢慢下降到骶骨出口,此时产妇会感觉到压力和疼痛。

2. 旋转期:胎儿头开始旋转,使其面部朝向母体的左侧。

这时产妇可能会感到阵痛增强和腰酸背痛。

3. 挤出期:胎儿头继续向前,压迫产妇的会阴部,此时产妇需要用力,进行“哼气”或“屏气”,从而让孩子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主要是胎儿自身的旋转和挤出,产妇只需要正确地使用哼气和屏气,以及遵循医生的指示,就能够成功完成分娩。

正常分娩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正常分娩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正常分娩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枕左前位分娩机制正确的是:A.胎头矢状缝衔接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B.胎头内旋转时,其枕部向右转45°C.下降动作呈持续性D.内旋转动作完成于第一产程初期E.俯屈动作完成后,胎头以枕额径通过产道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2.下列哪项是正式发动分娩的主要表现:A.见红B.下腹隐痛C.宫颈变软D.先露固定E.规律宫缩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3.产妇进入第二产程的标志是A.规律性宫缩加强B.胎膜破裂C.胎先露下降D.宫口开全E.产妇有排便感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4.正常枕先露分娩时,仰伸发生于A.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B.胎头拨露时C.胎头着冠时D.胎头后囟在耻骨弓后时E.胎头枕骨在耻骨弓后时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5.关于子宫收缩力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整个分娩过程B.宫缩的节律性是临产重要标志C.正常宫缩是宫体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D.宫缩的节律性对胎儿有利E.宫缩间歇对胎儿有利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6.正常枕前位分娩时,先露部到达中骨盆,儿头的相应动作是A.俯屈B.儿头变形C.出现产瘤D.内旋转E.仰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7.临产后起主要作用的产力是:A.子宫收缩力B.腹肌及膈肌收缩力C.肛提肌收缩力D.圆韧带的收缩作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8.关于胎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双顶径是胎头最大横径B.矢状缝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C.胎儿顶骨与额骨间为冠状缝D.胎头以枕下前囟径衔接E.臀位时胎头娩出困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9.关于中骨盆平面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为骨盆最小平面B.为横椭圆形C.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D.两侧为坐骨棘E.后方为骶骨下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0.胎头的位置+2表示A.胎头颅骨的最低点在坐骨棘上2cmB.胎头颅骨的最低点在坐骨棘下2cmC.胎头颅骨的双顶径在坐骨棘上2cmD.胎头颅骨的双顶径在坐骨棘下2cmE.胎头颅骨的枕骨在坐骨棘上2cm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1.下列骨盆径线中最短径线是:A.入口前后径B.入口横径C.入口斜径D.中骨盆前后径E.出口前后径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2.潜伏期平均约需:A.6小时B.8小时C.10小时D.12小时E.16小时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3.一产妇临产10小时,肛查:宫口已开全,先露为头,棘下4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位外旋转
七.胎肩、胎身娩出
前肩(胎儿右肩)于耻骨弓下先娩出, 后肩(胎儿左肩)从会阴缘后娩出,继之 胎身及下肢娩出,胎儿娩出完成。
总结与回顾:
衔接 下降 俯屈 内旋转 仰伸 复位及外旋转
前肩、后肩、胎身娩出
分娩机制 全过程动画
临床实景
一、练一 练
1、胎头衔接是指胎头( E )
A、枕骨进入骨盆入 口B、顶骨进入骨盆入口
E、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
二、考考你
1.何谓衔接?衔接的时间在什么 时候? 2.什么是下降?临床上判断产程 进展的标志是什么?
三、课后练 习
建议大家如有机会去产房见习 时,能帮助她们进行一定的指导。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你想知道孩子是怎 么生出来的吗?分娩 要经过哪些转动呢? 现在就为你介绍分娩 的秘密。
【分娩机制】
是指胎儿通过产道时, 为了适应骨盆各个平面的 形态及大小,被动进行的 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 最小的径线通过骨盆腔。
以枕左前位为例
一.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 骨的最低点已近或达坐骨棘水平,又 称入盆。
取自人卫教材中专助产专业《产科学及护理》 第七章《正常分娩及护理》第二节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回顾
1、分娩的定义及分期:
(1)定义:妊娠28周以后胎儿及附属物从临 产开始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2)分期 早产、足月产、过期产。 :
回顾
2、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
产力、产道、胎儿、产妇的心理因素。
3、宫缩的特点: 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缩复作用。
初 产 妇 90% 在 临 产 前 1 ~ 2 周 内衔接,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 才衔接。
此时矢状缝位于入口 平面的 右斜径上。
二.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 之,呈间断性的并始终贯穿分 娩全过程之中。下降
临床上以坐骨棘为判断胎头下
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临床上可以通过肛门检查来了 解、判断胎头是否下降.
三.俯屈
胎头继续下降,遇中
俯屈
骨盆及盆底阻力,由于
杠杆作用,使入盆时
的半俯屈位枕额径
11.3cm),变为俯屈位
枕下前囟径(9.5cm
),以最小的径线适
应产道。
四.内旋转
枕骨向耻骨联合方向转45°,使矢状 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
此时头与身体呈扭曲 状 (头转身体不动)
内旋转不完成则胎 儿不能下降娩出,从 而导致滞产。
C、双顶径达到坐骨棘水平
D、双顶径达到坐骨结节水平 E、双顶径进入坐骨入口,颅骨最低 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2、关于正常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下列哪项 是正确的( E )
A、下降、衔接、内旋转、俯屈、仰伸复位、外旋转 B、衔接、俯屈、内旋转、下降、仰伸复位、外旋转 C、下降、俯屈、内旋转、衔接、仰伸复位、外旋转 D、衔接、下降、内旋转、俯屈、仰伸复位、外旋转
五.仰伸
胎头内旋转完成后进行
①在宫缩压力向下压 ②盆底肌收缩力向上推
二力合作
当枕骨抵达耻骨联合下方时,并以
此为支点,迫使胎头逐渐仰伸,使
胎头顶额、面、颏相继娩出。
六.复位及外旋转
(1)胎头娩出后阻力消失,头颈扭转解除 ,顺时针旋转45°,称复位。
(2)双肩径沿骨盆左斜径下降,在中骨盆以下胎肩( 前肩)在骨盆内向前向中线旋转45°时,使双肩径与骨 盆出口前后径一致,枕部随之在外再顺时针转45° , 以保持头肩的自然正常位置关系,称外旋转;此动作 完成后胎头在体外已旋转45°+45° =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