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ppt课件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1.衔接:胎头双顶经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呈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衔接,由于枕额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儿枕骨在骨盆前方。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小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若初产妇分娩已开始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有无头盆不称。
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
下降贯穿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与其他动作相伴随。
下降动作是间歇的,宫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胎头有稍退缩。
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的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宫缩时子宫底直接压迫胎臀;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胎体伸直伸长。
初产妇胎头下降速度较经产妇慢,系因子宫颈扩张缓慢及软组织阻力大的缘故。
临床上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可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胎头在下降过程中,受骨盆底的阻力发生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
3.俯屈: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继续下降至骨盆底,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到肛提。
第十章 正常分娩 第三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第三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分娩机制(mechanism of labor)是指胎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个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临床上枕先露占95.55%~97.55%,以枕左前位最多见,故以枕左前位为例说明其分娩机制(图10一13),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
分娩机制各动作虽然分别介绍,但是连续的。
1.衔接(engagement)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Vl平面,胎头颅骨的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胎头呈半俯屈状态进入骨盆入口,以枕额径(11.3cm)衔接。
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1lcm),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人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
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衔接,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衔接。
若初产妇临产后胎头仍未衔接,应考虑有无头盆不称。
2.下降(descent)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下降贯穿在整个分娩的始终。
下降总是与其他动作同时进行,胎头的下降动作呈间歇性,当子宫收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胎头又稍退回,因此胎头与骨盆之间的相互挤压也呈间歇性,这样对母婴均有利。
促使胎头下降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官缩力是促使胎头下降的主要动力;②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的压力,由胎轴压传至胎头;③宫缩时宫底直接压迫胎臀;④宫缩时胎体伸直伸长;⑤腹壁肌收缩使腹压增加。
初产妇胎头下降速度因宫口扩张缓慢和软组织阻力大较经产妇慢。
临床上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
在胎头下降过程中,遇到盆底阻力产生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胎肩及胎体娩出动作。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俯屈(flexion)当胎头继续下降至骨盆底遇到阻力,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进一步俯屈,使胎儿的颏部更加接近胸部,使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径(11.3cm)俯屈后改变为枕下前囟径(9.5cm),以适应产道的最小径线,有利于胎头进一步下降。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枕左前位是指胎儿头部朝向母体左侧,且前额部位向前伸展的一种分娩姿势。
它的分娩机制如下:
1. 下降期:胎儿头先进入骨盆,慢慢下降到骶骨出口,此时产妇会感觉到压力和疼痛。
2. 旋转期:胎儿头开始旋转,使其面部朝向母体的左侧。
这时产妇可能会感到阵痛增强和腰酸背痛。
3. 挤出期:胎儿头继续向前,压迫产妇的会阴部,此时产妇需要用力,进行“哼气”或“屏气”,从而让孩子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主要是胎儿自身的旋转和挤出,产妇只需要正确地使用哼气和屏气,以及遵循医生的指示,就能够成功完成分娩。
分娩期2--枕先露分娩机制

胎头 仰 伸
FISH
LOA分娩机制
六、复位及外旋转:
胎头娩出后,胎头顺时针(或向外)旋转45°即 复位。并继续向外旋转45°,使双肩径与出口前后径一 致,即外旋转。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
FISH
胎头外旋转
FIS转后,下压胎头,使前肩在耻骨弓下先 娩出,然后上托胎头,使后肩从会阴前缘娩出,随即胎儿 肢体顺势娩出。
FISH
分娩机制
指胎儿先露部为了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 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 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以左枕前【LOA】为例
FISH
LOA分娩机制 一、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
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衔接。以枕 额径衔接。
初产妇多在预产期前1-2周内衔接,经产妇分娩
四、内旋转: 胎头为适应骨盆轴而旋转,LOA时胎头逆时针(或向内)
旋转45°,使枕骨位于耻骨联合下缘,矢状缝与中骨盆 及出口前后径相一致。
FISH
内旋转
胎 头FIS内H 旋 转
LOA分娩机制
五、仰伸extention
胎头枕骨位于耻骨联合下缘,以耻骨弓为支 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的顶、额、面相继娩出。 此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
FISH
胎肩娩出 FISH
分娩机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动作之间没有明确 的界限,下降动作始终贯穿整个分娩过程中,胎头的各 种适应性转动都伴随着下降而逐渐完成。
开始后衔接。
FISH
LOA分娩机制
二、下降(descent) 沿着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 下降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
FISH
LOA分娩机制
三、俯屈:
胎头继续下降至骨盆底时变衔接 时 的 枕 额 径 (11.3cm) 为 枕 下 前 囟 (9.5cm) 完成俯屈动作。
正常分娩 ppt课件

2.宫颈(颈管消失及
颈口扩张)
3.阴道 4.盆底软组织
ppt课件
18
软产道形成一个向前弯的长筒形管状
ppt课件
19
三、胎儿
1.胎儿大小
2.胎方位
3.胎儿有无畸形 脑积水、联体儿
ppt课件
20
第二节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胎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 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 全过程。 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 肩及胎体娩出。
出口横径+后失状径﹥15cm 出口横径+后失状径﹤15cm
(出口狭窄)
ppt课件 15
骨盆轴
连接骨盆各个假想平面中点的曲 线。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娩出,又称 产轴
ppt课件
16
骨盆倾斜度
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 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 角度过大,影响胎头衔接
ppt课件
17
(二)软产道 1.子宫下段
ppt课件 12
骨盆入口平面(4条径线)
(1)入口前后径:11cm (2)入口横径:13cm (3)入口斜径:12.75cm
ppt课件
13
中骨盆平面:最小平面 2条径线: (1)中骨盆前后径:11.5cm (2)中骨盆横径:10cm
ppt课件
14
骨盆出口平面:两个不同平面三角形(4条径线)
(1)出口前后径:11.5cm (2)出口横径:9cm (3)出口前矢状径:6cm (4)出口后矢状:8.5cm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ppt课件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枕左前位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处于头位,头部稍微偏向母体的左前方。
这种分娩位置在医学上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娩姿势。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如下:
1. 下降阶段:在分娩开始时,胎儿的头部会逐渐下降到骨盆入口。
由于枕左前位的特点,头部倾向于进入骨盆的左前方。
2. 屈头阶段:在下降过程中,胎儿头部会屈曲,使下颏贴近胸部,从而更容易通过产道。
3. 内转阶段:当胎儿的头部到达骨盆入口时,头部会进行内转运动,使头部的枕骨与产道对齐。
这个内转运动有助于胎儿头部的顺利通过产道。
4. 伸展阶段:在内转完成后,胎儿头部会继续伸展,使头部的枕骨与产道的软组织相适应,从而更好地通过产道。
5. 旋转阶段:当胎儿头部通过产道的下段时,它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旋转,以适应产道的曲线。
6. 膨胀阶段:一旦头部通过产道的最宽处,即骨盆出口,胎儿头部会继续膨胀,使产道的软组织得以适应。
7. 退出阶段:最后,胎儿的头部完全通过产道,并顺利诞生。
总体而言,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与其他分娩位相似,但由于胎儿头部偏向左前方,可能需要一定的内转和旋转运动来适应产道的曲线。
这种分娩位在医学上通常被认为是相对较为有利的,因为胎儿头部进入产道的角度较好,有助于顺利的自然分娩。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ppt课件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ppt课件
1
回顾
1、分娩的定义及分期:
(1)定义:妊娠28周以后胎儿及附属物从临 产开始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2)分期 早产、足月产、过期产。 :
ppt课件
2
回顾
2、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
产力、产道、胎儿、产妇的心理因素。
3、宫缩的特点: 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缩复作用。
ppt课件
3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ppt课件
4
你想知道孩子是怎 么生出来的吗?分娩 要经过哪些转动呢? 现在就为你介绍分娩 的秘密。
ppt课件
5
【分娩机制】
是指胎儿通过产道时, 为了适应骨盆各个平面的 形态及大小,被动进行的 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 最小的径线通过骨盆腔。
ppt课件
29
三、课后练 习
建议大家如有机会去产房见习 时,能帮助她们进行一定的指导。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ppt课件
俯屈
14
ppt课件
15
四.内旋转
枕骨向耻骨联合方向转45°,使矢状 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
此时头与身体呈扭曲 状 (头转身体不动)
内旋转不完成则胎 儿不能下降娩出,从 而导致滞产。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五.仰伸
胎头内旋转完成后进行
①在宫缩压力向下压 ②盆底肌收缩力向上推
以枕左前位为例
ppt课件
6
一.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 骨的最低点已近或达坐骨棘水平,又 称入盆。
医院大学妇产科枕先露分娩机制培训教学课件

胎儿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大小是决定 分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胎头是胎儿身体最大的一部分。
后囟 前囟
胎儿
颅缝: 矢状缝(两顶骨之间) 冠状缝(顶额骨之间) 人字缝(顶枕骨之间) 颞 缝(颞顶骨之间)
囟门:大囟门(菱形) 小囟门(三角形)
LOA
LOT
LOP
OA
ROA
ROT
ROP
OP
双顶径(BPD):9.3cm 枕额径:11.3cm
鼻根到枕骨隆突
枕下前囟径:9.5cm
前囟中央到枕骨隆突下方
枕颏径:13.3cm
颏骨下方中央到后囟顶部
骨产道
骨产道
骨产道:指真骨盆,其大小、形状与分娩有密切关系。 骨盆的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
线为界,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
骨盆入口平面
横椭圆形 4条径线
3个平面
中骨盆平面
纵椭圆形 最狭窄
产科术语 胎儿 骨产道 产力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产科术语
产科术语
根据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确定不同的 胎方位。 例如:枕先露时,胎儿枕骨位于母体骨盆的 左前方为LOA
产科术语
胎儿的位置与母体骨盆的关系对分娩的 影响极大。所以,在孕期检查及临产前确定 胎位有重要的意义。
胎儿
骨产道:中骨盆平面
中骨盆前后径: 11.5cm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 —骶骨下端
中骨盆横径(坐骨棘间径):10cm 两坐骨棘间的距离
骨产道:出口平面
骨盆出口平面由两个在不同平 面的三角形组成,坐骨结节间 径为两个三角形共同的底。
前三角的顶端为耻骨联合下缘,两 侧为耻骨降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3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ppt课件
4
你想知道孩子是怎 么生出来的吗?分娩 要经过哪些转动呢? 现在就为你介绍分娩 的秘密。
ppt课件
5
【分娩机制】
是指胎儿通过产道时, 为了适应骨盆各个平面的 形态及大小,被动进行的 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 最小的径线通过骨盆腔。
ppt课件
29
三、课后练 习
建议大家如有机会去产房见习 时,能帮助她们进行一定的指导。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取自人卫教材中专助产专业《产科学及护理》 第七章《正常分娩及护理》第二节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ppt课件
1
回顾
1、分娩的定义及分期:
(1)定义:妊娠28周以后胎儿及附属物从临 产开始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2)分期 早产、足月产、过期产。 :
ppt课件
2
回顾
2、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
产力、产道、胎儿、产妇的心理因素。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临床上以坐骨棘为判断胎头下
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临床上可以通过肛门检查来了 解、判断胎头是否下降.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三.俯屈
胎头继续下降,遇中 骨盆及盆底阻力,由于 杠杆作用,使入盆时 的半俯屈位枕额径 11.3cm),变为俯屈位 枕下前囟径(9.5cm ),以最小的径线适 应产道。
二力合作
当枕骨抵达耻骨联合下方时,并以
此为支点,迫使胎头逐渐仰伸,使
胎头顶、额、面、颏相继娩出。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六.复位及外旋转
(1)胎头娩出后阻力消失,头颈扭转解除 ,顺时针旋转45°,称复位。
(2)双肩径沿骨盆左斜径下降,在中骨盆以下胎肩( 前肩)在骨盆内向前向中线旋转45°时,使双肩径与骨 盆出口前后径一致,枕部随之在外再顺时针转45° , 以保持头肩的自然正常位置关系,称外旋转;此动作 完成后胎头在体外已旋转45°+45° = 90°。
以枕左前位为例
ppt课件
6
一.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 骨的最低点已近或达坐骨棘水平,又 称入盆。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初 产 妇 90% 在 临 产 前 1 ~ 2 周 内衔接,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 才衔接。
此时矢状缝位于入口 平面的 右斜径上。
ppt课件
9
二.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 之,呈间断性的并始终贯穿分 娩全过程之中。下降
24
临床实景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一、练一 练
1、胎头衔接是指胎头( E )
A、枕骨进入骨盆入 口B、顶骨进入骨盆入口
C、双顶径达到坐骨棘水平
D、双顶径达到坐骨结节水平 E、双顶径进入坐骨入口,颅骨最低 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ppt课件
27
2、关于正常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下列哪项 是正确的( E )
A、下降、衔接、内旋转、俯屈、仰伸复位、外旋转 B、衔接、俯屈、内旋转、下降、仰伸复位、外旋转 C、下降、俯屈、内旋转、衔接、仰伸复位、外旋转 D、衔接、下降、内旋转、俯屈、仰伸复位、外旋转
E、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
ppt课件
28
二、考考你
1.何谓衔接?衔接的时间在什么 时候? 2.什么是下降?临床上判断产程 进展的标志是什么?
ppt课件
俯屈
14
ppt课件
15
四.内旋转
枕骨向耻骨联合方向转45°,使矢状 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
此时头与身体呈扭曲 状 (头转身体不动)
内旋转不完成则胎 儿不能下降娩出,从 而导致滞产。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五.仰伸
胎头内旋转完成后进行
①在宫缩压力向下压 ②盆底肌收缩力向上推
复位外旋转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七.胎肩、胎身娩出
前肩(胎儿右肩)于耻骨弓下先娩出, 后肩(胎儿左肩)从会阴缘后娩出,继之 胎身及下肢娩出,胎儿娩出完成。
ppt课件
22
总结与回顾:
衔接 下降 俯屈 内旋转 仰伸 复位及外旋转
前肩、后肩、胎身娩出
分娩机制 全过程动画
ppt课件
23
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