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膜材料的改性

合集下载

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

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

高分子材料的几种常用改性技术,如化学改性、共混改性、填充改性、纤维增强改性、表面改性技术。

化学改性是通过化学反应改变聚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方法。

如聚苯乙烯的硬链段刚性太强,可引进聚乙烯软链段,增加韧性;尼龙、聚酯等聚合物的端基(氨基、羧基、羟基等),可用一元酸(苯甲酸或乙酸酐)、一元醇(环己醇、丁醇或苯甲醇等)进行端基封闭;由多元醇与多元酸缩聚而成的醇酸聚酯耐水性及韧性差,加入脂肪酸进行改性后可以显著提高它的耐湿性和耐水性,弹性也相应提高。

共混是指共同混合,是一种物理方法,使几种材料均匀混合,以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工业上用炼胶机将不同橡胶或橡胶与塑料,均匀地混炼成胶料是典型的例子,也可以在聚合物中加入某些特殊性能的成分以改变聚合物的性能如导电性能等。

在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加入无机或有机填料的过程称为填充改性。

是在塑料基体(母体)中加入模量高得多的非纤维类的材料(一般为微粒状)。

通常认为填充改性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进行的,实际上很多塑料制品如果没有填充助剂的加入,很难得到符合满意的应用效果。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方法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方法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方法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具有长链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纤维等各个领域。

为了提高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人们经过长期研究,发展了多种合成和改性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方法。

一、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1. 缩聚聚合法缩聚聚合法是一种常用的高分子材料合成方法。

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小分子单体,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缩聚反应或聚合反应连接成长链高分子化合物。

常见的缩聚聚合法包括:(1)酯交换聚合法:如聚酯的合成。

该方法以酯类单体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具有酯键的长链高分子。

(2)醚化聚合法:如聚醚的合成。

该方法以含有醚键的单体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将多个单体连接成长链高分子。

(3)胺缩合聚合法:如聚酰胺的合成。

该方法以胺类和酸酐为原料,通过胺缩合反应,生成酰胺键,形成长链高分子。

2. 聚合反应法聚合反应法是指通过单体的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或开环聚合等反应,将单体聚合成高分子链的方法。

常见的聚合反应法包括:(1)自由基聚合法:如聚丙烯的合成。

该方法以丙烯单体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形成聚合度较高的聚丙烯。

(2)阴离子聚合法:如聚乙烯的合成。

该方法以乙烯单体为原料,通过阴离子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生成聚合度较高的聚乙烯。

3. 交联聚合法交联聚合法是指通过交联剂将线性高分子材料进行交联,形成具有空间网络结构的材料。

该方法可以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常见的交联聚合法包括:(1)辐射交联法:如交联聚乙烯的合成。

该方法以聚乙烯为原料,通过辐射照射,引发聚乙烯链的交联,形成具有交联结构的聚乙烯材料。

(2)化学交联法:如交联聚氨酯的合成。

该方法以含有多官能团的单体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引发交联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的聚氨酯材料。

二、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方法1. 加入填料加入填料是一种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改性方法。

填料可以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导热性等性能,常见的填料有纤维素、硅酸盐、碳黑等。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高分子材料,作为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合成与改性技术是研究者们持续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首先,关于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目前主要包括聚合法、开环聚合法和化学修饰法等几种。

聚合法是通过共价键将单体分子连接成高分子链,形成大分子聚合物。

在聚合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聚合方法,如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等,从而控制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开环聚合法则是通过环化反应将单体环化成高分子。

化学修饰法是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不同的官能团或发生化学反应,改变材料的性质。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是为了改善材料的性能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常用的改性方法主要包括添加剂改性、共混改性和界面改性等。

添加剂改性是通过向高分子材料中添加小分子化合物或其他聚合物,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

共混改性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高分子材料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复合材料。

界面改性则是在高分子材料和其他材料接触的界面上进行修饰,使其界面的粘接性、相容性和交联性得到增强。

这些改性方法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对于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通过合成和改性高分子材料,可以制备轻质、高强度、高耐高温的材料,以满足飞机、航天器等的结构需求。

在电子领域,通过合成和改性高分子材料,可以制备柔性显示器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等,促进电子技术的发展。

在医疗领域,通过合成和改性高分子材料,可以制备生物相容性材料、药物缓释系统等,用于医疗器械和药物治疗。

因此,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在现代科技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和潜力。

综上所述,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并在各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高分子材料在现代工业和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纤维材料、涂料等领域。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往往直接关系到其合成方法和改性方式。

本文将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改性技术,以及这些方法和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聚合法、缩聚法和交联法。

聚合法是将单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逐一连接成长链高分子,常见的聚合方法有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缩聚法是通过反应两种或多种具有活性基团的分子,使它们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如酯交换反应和酰胺缩合反应。

交联法是在聚合体中引入交联剂,使其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二、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技术1. 添加剂改性添加剂改性是通过向高分子材料中添加适量的改性剂来改变其性能,常见的添加剂包括增塑剂、增韧剂、阻燃剂等。

增塑剂可以提高材料的柔软性和延展性,增韧剂可以增加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阻燃剂可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2. 聚合改性聚合改性是将具有特定功能基团的单体引入到高分子材料中,使其具有新的性能。

例如,引入亲水性基团可以提高材料的亲水性;引入功能性基团可以使材料具有生物活性等。

3. 化学修饰化学修饰是在高分子材料表面进行化学反应,改变其表面性质。

常见的化学修饰方法包括硫化、酸碱处理、活性基团的引入等。

化学修饰可以改善材料的粘接性能、耐热性和抗溶剂性。

4. 物理改性物理改性是通过对材料进行物理处理,改变其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物理改性方法包括拉伸、压缩、注塑等。

物理改性可以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透明性。

三、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下介绍其中几个典型应用领域:1. 塑料制品高分子材料在塑料制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包装材料、电子产品外壳、汽车零部件等。

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通过改变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改性技术,可以实现塑料材料的力学性能、透明性、耐热性等方面的优化。

高分子材料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改性方法(CN 102391433A)

高分子材料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改性方法(CN 102391433A)
过原 位微乳 液 聚合 , 经酸化碳 纳米 管表 面羧基 和 聚苯
胺材料体电阻率降低至1 0 6 Q ・ e n q , 有效传导消除积累
电荷 , 达 到抗静 电使 用效果 。
联 系人 : 杜 中杰 地址: 北 京市 朝阳 区北 三环东 路 1 5号
邮编 : 1 0 0 O 2 9
专 利 技 术


V 0 1 . 2 ON 0. 1 。 2 01 3
辅 助 导 电通 路 , 所 以该 复合结 构 可 以有 效降低 逾渗 阈 值, 疏 导材 料 内部 的集 聚 电荷 。酸 化多 壁碳纳 米管 同 导 电聚合物 单体 原位 共 聚 , 实 现 高 效 的接 枝 , 以及 两
2 0 0 0 W, 波长 2 0 0~4 0 0 n m下 光 照 聚合 2 1 2 0 m i n ,
然后将 混合液 倒人 过量 的另 一溶 剂 中沉 淀析 出 , 即获
7 5D
材 料 化学键 连接 的界 面过渡 。
性; 进一 步通 过 阳离 子 自由基 聚合 历程 , 将柔 性 导 电
聚合物 原位 聚合包 覆到碳 纳米 管表 面 , 使 得两 类材 料 能够 形成 有效 界 面 , 形成 互 通 的导 电通 路 , 并 且 极 性 聚苯胺 分子链 能 够在 树 脂 基 体 中伸 展 、 缠结 , 形 成 辅 助 导 电通 路 , 有 效 降低 逾 渗 阈值 , 疏 导材 料 内部 的集 聚电荷 ; 最后采 用 聚 电解 质形式 的 聚丙烯 酸作 为质 子 酸掺 杂 主体 , 在 提 高 聚苯 胺 导 电 能力 的 同时 , 其 自身 分 子链 又能成 为 电子传输 的通 道 , 进 一步 提高抗 静 电 剂在 聚 酰亚胺 树脂 基 体 中 的 电子 疏 导效 率 和 抗 静 电 效果 , 仅需添加 1 . 5 % 的抗 静 电剂 , 就 能 使 得 聚 酰 亚

涂层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涂层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涂层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涂层材料进行更多的探索和改造。

涂层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材料改性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涂层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可以改变涂层材料的表面性质,使其具有很好的抗酸碱、耐高温、耐磨损等特性,提高其使用寿命及使用效率。

本文将着重探讨涂层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一、表面改性技术表面改性技术是指对材料表面进行一系列处理,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以获得所需要的表面性质。

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包括溶液法、等离子体处理、离子注入、真空蒸发、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等。

其中,溶液法是衣物染色工艺的一种,它可以给涂层表面提供很好的耐高温、耐酸碱、抗腐蚀等特性。

等离子体处理则是将涂层材料置于低压放电等离子体之中,通过碰撞分子的电离而改变表面状态。

离子注入法是最早采用的表面改性技术之一,它可将高能离子注入涂层表面,因此能显著改善涂层材料的耐磨损性。

真空蒸发法指的是利用真空蒸气在涂层材料上形成薄膜,主要改善表面硬度、透光率等方面。

溅射技术是在高温、高真空的条件下,利用离子轰击打掉炭凝物,将溅射出的原子沉积在物品表面。

化学气相沉积则是指利用半导体工艺原理,在反应室中将反应气体置于高真空下进行反应,最后形成覆盖物。

这些表面改性技术均最终实现了改善涂层材料的表面性质,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和效率。

二、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等行业。

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大、降解缓慢、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使它成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然而,高分子材料因其表面活性差、粘附性弱等缺陷,常常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

因此,将表面改性技术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对改进这些物质的缺陷和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亲水性改性高分子材料的亲水性是指其表面的接触角可以小于90度,即水在其表面是可以自由流动的。

高分子材料表面界面改性研究

高分子材料表面界面改性研究

高分子材料表面界面改性研究高分子材料是现代材料科学中的热门和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是指其分子量可在数十万到数百万之间的材料。

由于高分子材料的优良特性,其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电子、建筑、汽车等方面。

但高分子材料表面的性质和特性限制了其应用的范围和效果。

因此,人们对高分子材料表面界面改性的研究日益引起了关注。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性质与其它材料不同。

它的表面能较低,比如对于聚合物材料,它的表面能通常只有25-40mJ/m2,比水和玻璃低得多。

这使得其表面易於被污染和附着不易去除的污垢,从而影响材料的物化状态。

通过改善材料表面的可湿性和润湿性,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

高分子材料表面界面改性涉及很多方面。

其中一种方法是物理方法,如可高能离子轰击和激光辐照。

这些方法可提高表面能,增加表面活性,改变材料表面形貌以及介电性和机械性能。

另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是应用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沉积、电沉积、离子交换以及化学修饰等。

化学修饰是一种采用化学方法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通过表面处理或修饰,可以形成新的化学键,改变其表面化学性质,从而实现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性能的控制和调整。

这些表面修饰分为随机修饰和定向修饰两种。

随机修饰方法是改变表面化学性质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他们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特性,来自地址材料的特殊要求。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辐射接枝、等离子体聚合、交联及改性等技术,这些技术可形成随即的化学功能分子,本质上是将化学功能分子或聚合物链接到基体材料表面。

一种比较典型的随机修饰方法是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材料(IEM)是具有正离子交换组分的高分子材料,其中的正离子置换了材料的原子基。

离子交换的机理是通过离子与基体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从而改变表面性质。

例如,切尔西蓝(chelseablue)离子能够与聚乙烯亚胺(PEI)的氮原子进行电荷转移,产生基础上的化学反应,并与PEI交换,从而改变了材料的表面性质。

定向修饰方法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表面修饰方法,通过修饰材料表面的化学键制备定向功能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界面改性及应用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界面改性及应用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界面改性及应用研究一、介绍高分子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在工业生产、医疗卫生、能源领域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高分子材料表面的缺陷和自由基等缺陷,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劣化、老化以及化学反应等问题。

所以界面改性技术的应用升级已变得越发重要。

二、高分子材料界面改性的方法界面改性技术是通过在高分子材料表面附加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的方式,改变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结构,从而达到优化物体性能的目的。

界面改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表面包覆法表面包覆法是在高分子粒子表面生成一层包裹。

主要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稳定性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提高以及抗氧化性能的改善。

常见的包覆材料有硅酸盐、钛酸盐等。

2.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把目标材料的气体原子或分子通过蒸发、溅射等方式冲击到高分子材料表面上去。

它可用于制备高分子涂层、表面修饰。

3.表面活性改性法表面活性改性法是通过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变表面活性基团的方式,从而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活性基团有羟基、胺基、羰基等。

4.离子注入法离子注入法是利用加速器将目标离子加速到高速度,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薄层,从而实现界面改性的方法。

常见的离子有氮、氩等。

三、高分子材料界面改性的应用研究界面改性技术对高分子材料性质的改善,使其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以几个示例介绍其应用研究:1.在医疗方面,通过界面改性技术,增加了不同颜色的荧光纳米包被物质的吸附能力,使比色比荧光更具选择性信号,有望在癌症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2.在电力行业,通过界面改性技术,制备出耐高温、防辐照的电线、电缆等,提升了电线电缆的使用寿命。

3.在机械工程方面,通过界面改性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耐磨、耐冲击、抗静电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四、结论高分子材料界面改性技术作为先进的表面改性技术,在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化钙胶囊的初始位置 16s内胶囊移动的位移
Tracking image for the path of a PSf–CaC2 capsule motor at (A) t = 0 s and (B) t = 16 s on the surface of water with 0.05% SDS. Translational motion was observed. Arrow indicates the initial position of the capsule motor. Scale bar indicates 1 cm.
当负载 MIL-101 的量为 24%时, 氧气的通 量是纯 PSF膜的 四倍
O2/N2 permeability and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pure PSF and MIL-101-PSF membranes with different MIL wt% loadings
通量的相对恢复率PSF膜最小,
PSF-g-PNMG3共混膜最大,超过 90%。这是因为膜表面葡萄糖甲胺 基团形成亲水性层。
Time-dependent flux (a) and the relative flux recovery rate (RFR) (b)(W:pure water flux, B:the PBS/BSA solution flux; 1,2,3 represent the times of cycles).
氯甲基化引入ATRP反应的活性位点 接枝环氧基团
环氧开环反应接枝两性亲水基 团氨基和羟基
Synthesis route of PSF-g-PNMG(n1, n2 are the number of repeat units of PSF and PGMA,respectively). Q. Shi et.al*.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444 (2013) 50–59.
没有修饰的二氧化钛团聚较严重,颗粒很难分散,经过HEMA 修饰的二氧化钛没有发现大面积的团聚。
TEM micrographs of TiO2 nanoparticles dispersed in EtOH:TiO2 (a,b) and TiO2-g-HEMA (c,d)
Water flux recovery of the nanoparticles blended PSF membranes after BSA (a) and EPS (b) foulings
Average speed profiles of the PSf–CaC2 capsule motor with Dt = 1 s. A total path length of 37 cm was travelled and the average speed was 2.3 cm s-1.
总的移动长度是37cm,平均反应速度是2.3 cm· s-1。在0~9s内移动速度在 2~4 cm· s-1之间,在9~16s内移动速度在1~2 cm· s-1之间,这是由于碳化钙 原料的消耗,从而导致生成的乙炔气体的量减少,推动力下降,故而速 度降低。
氮气和氧气的通量都随着负载MIL-101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 对于氧气和氮气的选择率基本不变。
Depiction of (A) polymer encapsulation of the calcium carbidegranule and operation of the acetylene-powered capsule motor in water and (B) the reaction scheme of calcium carbide in aqueous media.
缺点
膜表面大量吸
附,造成膜的 污染很严重。
广泛应用于超滤、微滤、反渗透、气体 分离、血液透析等方面。
聚砜膜材料的改性
改性方法 主链功能化 等离子体处理 涂覆 两性亲水性聚合物共混 添加无机纳米粒子共混
The weight ratios of PSF: PSF-g-PNMG were 10:0, 9:1, 8:2 and 7:3. The obtained membranes are represented as PSF, PSFg-PNMG1, PSF-g-PNMG2, PSF-g- PNMG3, respect ively.
PSF原膜接触角在两分钟内从90.6o 下降到87.2o ,共混PSF-gPNMG3膜接触角在15秒内从86o降低到29o ,接触角下降快速的 原因是由于含有高亲水性表面和多孔微观结构。
PSF-g-PNMG膜的纯水和BSA溶液的通 量比PSF膜的通量大,随着PSF-g-PNMG 的含量减少,通量也减少。这是因为随 着铸膜液中PSF-g-PNMG含量增加,膜 的孔径越大和膜裂缝的宽度增大。截留 BSA溶液后膜的通量都下降。
通过相转化沉淀将PSF膜包覆碳化钙形成胶囊,用水作为 反应物,在界面处产生乙炔气体,气体从胶囊内排出从而 形成推动力。设计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用氢气或者氧气作为 无燃料自主推进的动力。
Martin Pumera*et.al. Chem. Commun. 2014, 50, 15849—15851.
反应产生的气体已经从胶囊中释放的气体,增加了胶囊的 浮力,使得胶囊一直浮在水面上,这也使得胶囊在水和空 气的界面上一直做平动。
Time dependence of water permeation flux variations during membrane filtration: (a) flux behavior during BSA solution filtration and (b) flux behavior after washing with H2O at 30 min and 60 min, and summary of corresponding flux property values (flux recovery ratio (FRR))
参考文献
[1]D. Rana and T. Matsuura, Surface Modifications for Antifouling Membranes, Chem. Rev. 2010, 110, 2448–2471. [2]Norhan Nady, Maurice C.R. Franssen, Han Zuilhof, Mohamed S. Mohy Eldin,Remko Boom,
Karin Schroë n, Modification methods for poly(arylsulfone) membranes: A mini-review focusing
on surface modification, Desalination, 275 (2011) 1–9. [3] Qiang Shi,Jian-Qiang,Meng,Rui-SongXu,Xi-LanDu,Yu-FengZhang,Synthesis of hydrophilic polysulfone membranes having antifouling and boron adsorption properties via blending with an amphiphilic graft glycopolymer,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444(2013)50 –59. [4] Dong-Gyun Kim, Hyo Kang, Sungsoo Hanb, Jong-Chan Lee, The increase of antifouling properties of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coated by star-shaped polymers, J. Mater. Chem.2012, 22, 8654–8661. [5] Guoliang Zhang, ShufeiLu, LiangZhang, QinMeng, ChongShen, JiweiZhang,Nove polysulfone hybrid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prepared with TiO2-g-HEMA and its antifouling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436 (2013) 163–173
混合物的组成ຫໍສະໝຸດ 以OBPS为引发剂,溴化亚铜为催
化剂,运用ATRP法合成星状抗污
染性涂覆SPM材料。以EBIB为引 发剂合成线状LPM材料。
Dong-Gyun Kim,et.al* J. Mater. Chem, 2012, 22, 8654
聚砜原膜和涂覆不同材料的膜
相比,膜表面孔径减小。
SEM micrographs of the membrane surfaces: (a) PSf membrane,(b) SPM15-coated membrane, and (c) LPM17-coated membrane.
随着铸膜液中
PSF-g-PNMG的
比例增加,膜表 面孔的裂缝宽度
增加。
FESEM images(100,000)of top views of the membranes:PSF(a),PSF-g-PNMG1(b),PSF-gPNMG2 (c) and PSF-g-PNMG3(d).
WCA images of (a) a PSF membrane and (b) a PSF-g-PNMG3 membrane.
通过BSA和EPS抗污染性实验可知添加经过HEMA修 饰的二氧化钛的恢复率最好,最佳的添加量为2.0%。 当添加量为3.0%时,抗污染的恢复率下降,这是因为 纳米颗粒的聚集堵塞了膜孔。
聚砜膜材料的应用
MIL-101颗粒很好的分散在
膜的界面孔内,当负载量达 到24%时,MIL-101颗粒容 易形成聚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