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单元复习课(四)

合集下载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复习课《共角共边型相似三角形的探究与应用》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复习课《共角共边型相似三角形的探究与应用》

B 解:∠ ACD=∠B 或 ∠ADC=∠ACB 或 AD AC
AC
2
( 即 AC AD AB )
AB
解题策略:这是一个典型的共角共边型相似的图形,△ ADC 和△ ABC 中已有一个角是公
共角,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别条件只需再找另一组对应角相等或夹公共角的两边对应成
比例即可。
变式: 交换本题的条件和结论有:若△ ADC~△ ABC,可得
问题的引导下, 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结论。 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和讨论问题, 这样做既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又激发了他们学
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导学稿、多媒体等
【核心问题】 :探究共角共边型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教学环节】 :
一、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共角共边型相似三角形的 特征: ( 1)具有公共角∠ A;
A C
(2)具有公共边 AC;
(3)有两边共线 AD和 AB
规律: 共角共边型相似三角形的公共边是两共线边的比例中项。
二、共角共边型相似三角形的简单应用。 (一)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共角共边型三角形。 例 1:如图 1:△ ABC是⊙ O的内接三角形,点
(1)求证: PC是⊙ O的切线; (2)求⊙ O的半径; (3)求 sin ∠ PCA的值.
CD⊥ AB于点 E,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一)、《天府数学》 P , 176-177 第 11、 13、 14 题、 P20615 题 (二)、导学稿 1、(湖北鄂州)如图,已知 AB是⊙ O 的直径, C 是⊙ O 上的一点,连结 AC,过点 C 作直线 CD⊥ AB交 AB于点 D,E 是 OB上的一点,直线 CE 与⊙ O 交于点 F ,连结 AF 交直线 CD 于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是对九年级数学知识的综合回顾,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应对中考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针对《总复习》进行教学设计,探讨如何让学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梳理并掌握本册数学知识点;2.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与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学科标准•(1)认识、熟悉并能够灵活应用本册数学知识点;•(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具备初步的证明思维能力。

2. 课时分配共计 20 个课时,每个课时 45 分钟。

3. 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1章综合 Review•(1)总复习第1章,与学生一起回顾本书中的第1章有关的知识点;•(2)让学生解决备选题目,检测学生对此章节的掌握程度。

第2-3课时:第2章几何 Review•(1)总复习第2章,与学生一起回顾本书中的第2章有关的知识点;•(2)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几何知识解决备选题;•(3)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跟踪评估,并及时总结不足。

第4-5课时:第3章函数 Review•(1)总复习第3章,与学生一起回顾本书中的第3章有关的知识点;•(2)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函数运算;•(3)让学生自己寻找应用函数的例子,并展示给全班。

第6-7课时:第4章数据与统计 Review•(1)总复习第4章,与学生一起回顾本书中的第4章有关的知识点;•(2)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部分,进行重点讲解;•(3)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8-10课时:第5章方程与不等式 Review•(1)总复习第5章,与学生一起回顾本书中的第5章有关的知识点;•(2)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趣味性的拓展训练;•(3)鼓励学生透过不同的情景运用本章知识点。

第11-12课时:第6章三角形 Review•(1)总复习第6章,与学生一起回顾本书中的第6章有关的知识点;•(2)通过贴近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3)了解相关的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第三章 圆 单元整体复习课 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第三章 圆 单元整体复习课 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70°
∴AC=AB,
∴∠CBA=∠BCA=70°,
分析 画弧操作知AC=AB, 则∠CBA=∠BCA=70°
∵l1∥l2,
∴∠CBA+∠BCA+∠1=180°,
∴∠1=180°-70°-70°=40°,
l1∥l2,知∠CBA+∠BCA+∠1=180°
故答案为:40°.
∠1度数
典例分析2
知识点2--圆的对称性
分析
解:∵OB=OC,
∴∠OCB=∠OBC=40°, 由圆周角定理∠A= ∠BOC

∴∠BOC=180°-40°-40°
=100°,

∴∠BOC=180°-2 ∠OBC
∴∠A= ∠BOC=50°.

故选:A.
典例分析4
知识点3--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如图,AB是⊙O的直径,C和D是⊙O上两点,连接AC、
运用勾股定理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并能运用以下知识解决问题:圆的有关性质:相关概念,对称性,
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确定圆的条件,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点、直线与
圆的位置关系,与圆有关的运算:弧长面积的计算,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相
关运算。
复习要求
1.知识建构环节,需要大家暂停屏幕,根据给出的思维导图查阅课本,往
构造直角三角形
分析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10
5
5
典例分析2
知识点2--特殊的三角函数值
已知a为锐角,且sin(a - 10°)=
A.50°
B.60°
C.70°


解:∵sin60°= ,
∴a - 10°=60°,
即a=70°.

北师版九年级上下册全册复习课件共235张

北师版九年级上下册全册复习课件共235张
数学·新课标(BS)
上册第一章复习 ┃ 知识归类
8.中点四边形
中点四边形就是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1)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__.
(2)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_.
(3)顺次连接菱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_. (4)顺次连接正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
数学·新课标(BS)
上册第一章复习 ┃ 考点攻略 ► 考点三 和正方形有关的探索性问题
例3 如图S1-4,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上,BE=3,CE=2,点P在BD上,求PE与PC的长度和的最 小值.
数学·新课标(BS)
上册第一章复习 ┃ 考点攻略 [解析] 连接AP,AE,由正方形关于对角线对称将PC转移到PA,要求PE与PC和的最小值即求PE与PA和的
数学·新课标(BS)
上册第二章复习 ┃ 知识归类
8.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 x1,x2 是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的两个根, 则x1+x2=-ba,
x1·x2=ac.
数学·新课标(BS)
上册第二章复习 ┃ 知识归类
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通过审题弄清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设元:就是设未知数,分直接设与间接设,应根据实际需要恰当选取设元法. (3)列方程:就是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这一环节最重要,决定着能否顺利解决实际问 题. (4)解方程:正确求出方程的解并注意检验其合理性. (5)作答:即写出答语,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写清答语.
4.配方法
(1)配方法的基本思想:转化思想,把方程转化成(x+a)2=b(b≥0)的形式,这样原方程的一边就转化为一个完 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同时开平方.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说课教学课件复习提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说课教学课件复习提高
18
(3)转动轮转no,传送带上的物品A 被传送多少厘米? n cm
18
创设情境 出示目标
知识 经历探索弧长计算公式和扇形面积计算公
目标
式的过程;了解弧长计算公式和扇形面积 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 了解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后,能运用公 目标 式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
情感 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 目标 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
周长约是6.70m, 面积约是3.58㎡
创设情境 温故知新
(1)已知⊙O的半径为R,⊙O的周长是 多少?⊙O的面积是多少?
C=2πR,S⊙O=πR2
A
R
(2)什么叫圆心角?
O B
顶点在圆心,两边和圆相交所组成 的角叫做圆心角如图中的∠AOB
创设情境 出示目标
如图,某传送带的一个转动轮的半 径为10cm. (1)转动轮转一周,传送带上的物品 A被传送多少厘米? 20πcm (2)转动轮转1o,传送带上的物品A 被传送多少厘米? cm
∴(78π

2 4
)x=12.4,又78π

2 4
≈3.10(米 2)
所以,x=4.00(米)
答:该输水管中水的 流速应达到每秒4.00米
B
A
O
课件
巩固旧知 出示目标
巩固旧知 出示目标
生活中的圆弧与扇形
创设情境 出示目标
创设情境 出示目标
创设情境 出示目标
创设情境 出示目标
我们上体育课掷铅球练习时, 要在指定的圆圈内进行,这个 圆的直径是2.135m。这个圆的 周长与面积是多少呢?(结果 精确到0.01)
A
B
扇形

中考复习课[下学期] 北师大版

中考复习课[下学期]  北师大版
一、四边形与特殊四边形的关系
矩形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菱形
四边形
等腰梯形
梯形
直角梯形
学习目标
一、 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 方形 的性质与判定;
二、应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 方形 的性质与判定进行有关的计算与证 明;
二、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边
平行 四边形
对边平行 且相等 对边平行 且相等 对边平行,四 条边都相等 对边平行, 四条边 都相等
例2 如图
ABCD中E是AB延长线上一点DE交BC于点F 求证:S△ ABF=S△ EFC A 分析: 欲证S△ ABF=S△ EFC 直接证 明难以找到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 B C 可通过构造一个三角形联系起来。 F 证明: E 连结BD, ∵ ABCD ∴S△ ABF=S△ DBF 同理S△ DBE=S△ CBE 又∵S△ DBF=S△ DBE-S△ FBE S△ EFC=S△ FBE ∴S△ DBF=S△ EFC S△ ABF=S△ EFC
坬罔牁

变式(一) 如图 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 点O,AE⊥BD于E,P是AD上任意一点 PM⊥AC,PN⊥BD,探索PM,PN,AE之间 P A 的关系。 关系式:AE=PM+PN M N O 变式(二)
如图 矩形ABCD中,对角线AC, A BD相交于点O,P是AD上任意一点, M PM∥AC,PM∥BD,探索PM, PN,AC之间的关系 B 关系式:AC=2(PM+PN)
四· 例题剖析
例1 (04重庆)如图已知D是△ ABC的边AB上一点, CN∥AB,DN交AC于M,若MA=MC, 求证: CD=AN 分析: 欲证CD=AN, 而CD, A AN为四边形ADCN的对边考虑证 D 1 M 明四边形ADCN为平行四边形 N 2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课件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课件
牛顿运动定律
深入理解牛顿第一、第二、第 三定律,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 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动量定理
掌握动量、冲量的概念及动量 定理的应用,理解动量守恒定 律及其适用条件。
机械能守恒定律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 条件,掌握运用机械能守恒定 律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热学部分
01
02
0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跨学科综合题解析
1 2
结合数学和物理知识解析综合题
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涉及运动学、 力学、电磁学等方面的综合问题。
结合数学和化学知识解析综合题
运用数学方法和化学知识,解决涉及化学反应速 率、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等方面的综合问题。
3
结合物理和化学知识解析综合题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解决涉及能量转 化、物质性质变化等方面的综合问题。
化学方程式与计算
熟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掌握根据化 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05
跨学科综合应用
数学在物理和化学中的应用
数学模型在物理中的应用
利用数学公式和函数描述物理现象, 如运动学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关 系。
微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
数学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化学数据,如化学 计量学中的浓度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的测定等。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课 件

C物理知识回顾 • 化学知识回顾 • 跨学科综合应用 • 应试技巧与备考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通过系统性的复习,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 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复习效率。
应对中考挑战
九年级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面临着中考的严峻挑战。通过全 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梳理知识体系,提升应考能力。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统计与概率阶段专题复习习题课件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统计与概率阶段专题复习习题课件北师大版

【解析】(1)设去B地的人数为x,
则由题意有:
x 解得40:%x, =40.
30 x 20 10
∴去B地的人数为40人.
(2)列表:
1
2
3
4
3 (1,3)
(2,3)
(3,3)
(4,3)
2 (1,2)
(2,2)
(3,2)
(4,2)
1 (1,1)
(2,1)
(3,1)
(4,1)
4 (1,4)
频数分布表:
分组 2.0<x≤3.5 3.5<x≤5.0 5.0<x≤6.5 6.5<x≤8.0 8.0<x≤9.5
合计
划记 正正 正正正
频数 11 19
2 50
(1)把上面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2)从直方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写出两条即可) (3)为了鼓励节约用水,要确定一个用水量的标准,超出这个 标准的部分按1.5倍价格收费.若要使60%的家庭收费不受影响, 你觉得家庭月均用水量应该定为多少?为什么?
50
【归纳整合】细读统计图表 ①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 握大体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 要之处;③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 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数字单位”等.
【解析】选D.∵只有上城区的人口小于40万,∴选项A错误;∵ 萧山区、余杭区的人口超过100万,∴选项B错误;∵上城区的 人口<40万,下城区的人口<60万,∴上城区与下城区的人口 之和小于100万,而江干区的人口=100万,∴上城区的人口 +下城区的人口<江干区的人口,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2·连云港中考) “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俄罗斯当时是 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 了这个超级大国!”作者是在抨击苏联的( A.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运动 B.农业集体化运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 是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俄罗斯”“毁灭”,从而分析。A项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实行的使苏俄经济得以恢复的政策, B项农业 集体化运动和C项工业化运动是斯大林实行的使苏联崛起的措施, D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的政局混乱,最终解体。故 A、B、 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选D。
A.电子计算机领域 B.原子能领域 C.现代生物技术领域 D.空间技术领域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近几十年来 ,以生
物技术为基础的“生命工业”在世界范围内勃兴,各种生物工程 在实施上大都离不开基因工程手段。克隆技术的产生是现代生物
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
8.(2012·兰州中考)“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北京奥运会会歌的传唱让“地球村”家喻户晓。“地球村”反 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A.政治多极化 )
及当前空袭利比亚等。这充分说明(
A.战争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
B.当今世界不安宁的唯一原因是霸权主义 C.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D.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和平与发展是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但世界并不太平,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 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 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换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
二、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总体上是走向多极化。
三、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类别 第一次 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 科技革命
2.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及对策: (1)全球性问题:战争、人口、资源、环境、恐怖主义、毒
品、艾滋病等问题。
(2)对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投资、保护有限 资源、加大反恐力度、加强国际合作、重视有关的舆论宣传和落
后地区的科教工作等。
3.联合国:1945年成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所以选D。A、B、C三项都不全面。
【拓展延伸】中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西方列强为什么介入中 东问题? 实质:领土争端。原因:中东地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石油资源丰富。
4.(2011·济宁中考)自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在全世界介入了一 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题干的关键 信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计算 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标志。瓦特 改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成果。
7.(2011·泰安学业考)克隆羊“多利”是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的哺乳动物,它主要反映
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
四、机遇与挑战 课标: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
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1.经济全球化: (1)形成: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迅速发
展。
(2)表现: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 济集团以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3)影响:①利(机遇):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 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 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有利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②弊(挑战):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 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增加国际经济风险。
2.苏联解体:
(1)过程:①1991年戈尔巴乔夫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
联盟条约》。②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试图通过政变来摆脱 危机,结果失败。③国家大权转移到叶利钦手中,签署了《阿
拉木图宣言》,标志苏联解体。
(2)原因: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适应经 济发展。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 (3)影响:标志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的 结束。
政治 第二 次世 界大 战后 经济
两极对 峙结束 世界经济全 球化趋势
政治多 极化趋 势

平 发 展
科技
第三次科技革命
战争、人口、环 境、资源、毒品 等问题
问题
威胁 人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到
严重的挫折,两极格局到此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 因,世界各地冲突不断,世界并不太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突 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使现代人类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极大地提高 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也促使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 经济向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但是,人类也面临着种种危机与挑战,必须应对全球性问题我国遭遇多起国际贸易摩擦事
件,处理这类事件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卫生组织 B.联合国 )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解析】选C。本题的考查点为世界组织,依据该国际组织处理 的事件为国际贸易摩擦事件,可判断为世界性的经济组织,选 项中只有C项符合,A项不是经济组织,B项为国际性的政治组织, D项为区域性组织,故正确答案为C。
2.科索沃战争:
(1)原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美国霸权主义 的介入,转化为国际冲突。 (2)时间:1999年,特点:大规模空袭。 (3)影响: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
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②绕过安理会的授权,破坏了不干
涉内政的国际原则。
三、梦想成真的时代 课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 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
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2.成果:
(1)计算机网络技术:1945年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 美国诞生。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生物工程技术:21世纪将是“生物时代”,核心是基因工
程,克隆技术是现代生物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 (3)空间航天技术: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是载人航天 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中国是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 个拥有载人航天器的国家。
学习本单元应把握一条主线: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 全球化趋势加强。比较两次战争:阿以冲突、科索沃战争。掌握
三个事件:苏联解体,中东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注意一些当
今世界人类面对的问题与挑战。
一、标志类
1.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结束的标志——苏联
解体。 2.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标志——20世纪四五十年代,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 3.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和平。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利比亚遭北约空袭就是霸权主
义的典型表现。
5.(2012·齐齐哈尔中考)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 术革命到来了,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A.航天技术的发展
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C.生物工程的应用 D.电力的广泛使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记忆和辨析能力。电子
答问题。 (1)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从1500年前 后开始„„第二次从19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请写 出第一次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并以交通工具为例,列举出推
动第二次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
(2)阅读下列关于第三次浪潮的材料:
二、干戈不息
课标: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以
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动荡的中东地区:
(1)原因:核心是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民族、宗教问题是重 要根源,大国干预使问题复杂化。
(2)表现:1948年至1982年,阿以双方进行了五次战争。阿
以冲突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之一。 (3)和平进程:1991年,“以土地换和平”的中东和平会议。 1993年,在华盛顿签署巴勒斯坦在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 出现和平的曙光。但是不断发生的暴力冲突,时断时续的和谈, 表明中东和平的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第四单元 单元复习课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一、告别“雅尔塔” 课标: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经济改革:提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经济发展
每况愈下,市场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供不应求的情况。 (2)政治改革: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 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 混乱,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弱化,却没能及时 建立起一个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领导机构。
3.(2012·怀化中考)下图是漫画“中东乱局”图,导致这种乱
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
A.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
B.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C.民族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D.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识记理解能力。解答 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两点:一是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东乱 局”“伊拉克”“伊朗”“巴”“以”“黎巴嫩”。二是根据 所学知识结合图片来提取伊拉克、伊朗、巴以、黎巴嫩问题出 现的原因。因为历史原因和种族冲突、宗教信仰的不同以及图 中人物——大国(美国)的介入,中东地区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开始 时间
主要 标志 主要 发明
18世纪 60年代
蒸汽机 广泛应用 珍妮机、 蒸汽机、 火车机车 蒸汽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