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的改性

合集下载

一种新型的光学增透膜—DLC及改性DLC薄膜

一种新型的光学增透膜—DLC及改性DLC薄膜

tr fe t n f ms s c s M F2 n n a e s me s o t o t s. k n h m a l h r f me tn o a s r q i — ie le i i u h a o l d Z S h v o h tc mi g ma i g t e f l s o t o e i g t d y’ e u r a  ̄ e me t . e h r i e a r ve o r g e si h n s W e e g v e iw fp o r s n t e DLC a d CN d r s a c n ic s o sb l is o sn h i a n f m e e r h a d d s u sp s i i t f i g t e f m s ie u l a tr fe t n t i i i o i l s I h o e  ̄a n r ci a e ms we c n l d h tt e e a eg o r s e t o n i l c i h n fl n s mefed . n t e r t la d p a tc lt r , o cu e t a h r r o d p o p c s f r e o m t e e f ms t e u e sa tr fe t0 i h s l 0 b s d a n l Ic l n fl i e m.
外光的高透 射率等优异 的性能 我 们在这里讨论 了 C N薄膜
在光学领域 的一些应用前景 。
1 单层增透薄膜的理论基础 B ]
如果在 折射率 为 的透 光基片上沉 积折射率 为 n. 几何 厚度光 基片上 沉积折射 率为 n 几何厚 度 的角度从 空气 中^ , 射时 , 就形成 了一十空气 、 薄膜和 基片的三元 系统 , ^射 光经 过第一次 折射进^ 薄膜 后 . 将继续在薄 膜和基 片的界面发生 反射和折射 , 根据 光的干涉理 论 , 如果我 们可 以控稿 薄膜的光 学厚度 n 当 n —V4的奇数 倍 时 . 以使反 射率取得 最小 d, d 可 值

聚偏氟乙烯(PVDF)膜化学法亲水改性技术 (1)

聚偏氟乙烯(PVDF)膜化学法亲水改性技术 (1)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PVDF);化学表面改性;亲水性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77(201 1)01-0062-05
Chemical Modification and Hydrophilicity Improvement for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Membrane
净水技术2011,30(1):62—66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聚偏氟乙烯(PVDF)膜化学法亲水改性技术
苏洁,相波,李义久
(同济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92)
摘要通过化学表面改性的方法改善PVDF膜的亲水性,从化学处理的时间、体系的温度、碱液的浓度三个因素对改性的条
Keywor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chemical surface modification氟乙烯(PVDF)材料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 性、耐辐射性、耐热性,已作为一种主要的微滤和超 滤膜材料,成功应用于化工、生物、医药、水处理等 领域。利用PVDF本身疏水性可使油透过膜,而水则 由于界面张力作用被阻滞,K.Li等人制备的PVDF 微滤膜处理含l%煤油的乳液废水可达77%的脱 出率【”,利用PVDF微滤膜减压蒸馏法处理含Cr,+废 水可达90%的截留率,膜通量可达40 kg(m.h)[21,王 世吕等13J制备涂覆PVDF复合膜进行生物酶制剂蝮 蛇抗栓酶的浓缩研究。此外,PVDF微孔膜在酒类生
university,虢喇200092,China Su Jle,Xiang Bo,Li Yijiu
(Department of Chem诂try,Ton哥i

Abstract In the paper,optimization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the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membrane at

聚偏氟乙烯膜制备与改性研究进展

聚偏氟乙烯膜制备与改性研究进展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20, 10(12), 973-979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mshttps:///10.12677/ms.2020.1012117聚偏氟乙烯膜制备与改性研究进展彭湘梅1*,黄强1,2#,李绍峰1,2,孙健1,王梦婷1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深圳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城市生态与环境技术研究院,广东深圳收稿日期:2020年11月15日;录用日期:2020年12月17日;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4日摘要聚偏氟乙烯(PVDF)膜具有出色的稳定性、可塑性、耐磨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与废水处理领域中。

但PVDF膜还存在抗污能力不足和渗透性较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水处理领域中更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提高膜抗污染能力以及提高膜通量已然成为制备和改性PVDF膜的研究重点。

本文对PVDF膜制备方法和改性技术进行了梳理,首先概述了PVDF材料及PVDF膜制备方法,并着重介绍了非溶剂诱导相转化法和热诱导相转化法;然后总结了近年来PVDF膜改性的研究进展;最后对PVDF膜制备及改性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针对PVDF膜通量低、易污染等问题,提供了一些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PVDF),PVDF膜的制备,PVDF膜的改性Research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andModification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MembraneXiangmei Peng1*, Qiang Huang1,2#, Shaofeng Li1,2, Jian Sun1, Mengting Wang11School of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enzhen Polytechnic, Guangdong Shenzhen2Institute of Urba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Shenzhen Polytechnic, Guangdong ShenzhenReceived: Nov. 15th, 2020; accepted: Dec. 17th, 2020; published: Dec. 24th, 2020Abstract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membran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drinking water and *第一作者。

PTFE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改性

PTFE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改性

PTFE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改性郭晓蓓;余佳彬;黎鹏;费传军;范凌云【摘要】PTFE hollow fiber membrane was hydrophilicmodified by fluorocarbon as surfactant and methylene chloride as solvent.The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and assembly time on the hydrophilicity of hollow fiber membrane were studied.The optimum condition of the hydrophilic modification was determined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fluorocarbon surfactant was 3 g/L,and the best time for PTFE hollow fiber membrane assembly was 4 h.The effects of hollow fiber membrane for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were tes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sewage treatment i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standard.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removal rate reached 84.2%,and the ammonia removal rate reached 94.4%,and suspended solid removal rate reached 99.0%.%利用氟碳表面活性剂、二氯甲烷为溶剂对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进行亲水改性.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及组装时间对中空纤维膜亲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亲水改性的最佳条件为氟碳表面活性剂浓度为3 g/L,PTFE中空纤维膜组装浸泡最佳时间4 h,同时对亲水改性后PTFE中空纤维膜的污水处理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污水处理性能高于国家标准要求,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到84.2%,氨氮去除率达到94.4%,悬浮物去除率达到99.0%.【期刊名称】《现代塑料加工应用》【年(卷),期】2017(029)003【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氟碳表面活性剂;亲水改性【作者】郭晓蓓;余佳彬;黎鹏;费传军;范凌云【作者单位】中材科技膜材料公司,江苏南京,211112;中材科技膜材料公司,江苏南京,211112;中材科技膜材料公司,江苏南京,211112;中材科技膜材料公司,江苏南京,211112;中材科技膜材料公司,江苏南京,211112【正文语种】中文聚四氟乙烯(PTFE)分离膜具有优异的耐温、耐腐蚀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环保领域如空气过滤、污水处理等[1-2]。

PFOS对PC核孔膜的疏水改性

     PFOS对PC核孔膜的疏水改性

化工基础实验与创新PFOS对PC核孔膜的疏水改性摘要:本文用十三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PFOS)偶联剂对聚碳酸酯(PC)核孔膜进行疏水改性。

研究了不同PFOS浓度对不同孔径的PC核孔膜的改性效果。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改性前后膜的表观形貌,用接触角测试仪测试了改性前后膜的接触角变化。

结果表明,PFOS对膜的改性效果较好,对膜孔径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硅烷偶联剂核孔膜接触角疏水改性1、引言膜是指在流体相内或是在两种流体之间的一层薄凝聚相物质,它把流体相分隔为互不相连的两部分,但能在这两部分之间产生传质作用。

膜可以是固相,也可以是液相或气相。

被分隔的相可以是液态的,也可以是气态的。

膜至少有两个接触面分别与两侧的流体相相接触,且具有选择透过性。

膜分离过程就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对双组分或多组分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目的[1]。

膜分离技术包微过滤、超滤、反渗透、透析、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汽化、膜蒸馏、膜萃取等。

其中膜蒸馏是最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包含直接接触膜蒸馏、气隙膜蒸馏、吹扫气体膜蒸馏、真空膜蒸馏。

膜蒸馏是一种用疏水性微孔膜将两种不同温度的溶液分开、较高温度侧溶液中易挥发的物质呈气态透过膜进入另一侧、然后冷凝的膜分离过程[2]。

膜蒸馏于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发展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

作为一新的分离过程,它具有能常压低温下操作、可利用废热、适合于小规模淡化和浓缩等一系列优点,而被用于海水淡化及超纯水制备、非挥发性物质水溶液的浓缩和结晶、挥发性物质水溶液的浓缩和分离等方面。

膜蒸馏的本质是从含有难挥发性物质的溶液中分离出易挥发性组分,或从具有不同挥发性的双组分或多组分中按挥发性的差异进行分离与提纯。

因此,原则上它可以用于海水或淡咸水的淡水化、浓缩溶液。

膜蒸馏的突出优点是操作温度相对低,热侧温度一般在40~60℃,甚至可以在40℃以下操作,可以大大减轻或消除热敏物质在蒸发浓缩过程中的损失或破坏,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率[3,4]。

聚偏氟乙烯膜(PVDF)亲水性改善方法.

聚偏氟乙烯膜(PVDF)亲水性改善方法.

聚偏氟乙烯膜(PVDF)亲水性改善方法PVDF由偏氟乙烯单体CH2=CF2经悬浮聚合或乳液聚合得到,它是一种成膜性能较好的聚合物材料,使用诸如二甲基甲酞胺(DMF)、二甲基乙酞胺(DMA C)和N-甲基毗咯烷酮(NMP)等极性溶剂溶解。

从PVDF分子结构分析,整体符合一般聚烯烃分子碳链的锯齿构型,氟原子替代氢原子,因为氟原子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很小,C-F键长短,其键能达到50kJ.mol-1,整个分子链呈柔性使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晶性,表现为突出的热稳定性,熔点为170℃,热分解温度在316℃以上,连续在150℃高温以下暴露2年内不会分解。

由于氟原子对称分布,整个分子显示非极性,聚合物表面能很低,仅为25J.m-3。

通常太阳能中可见光---紫外光部分对有机物起破坏作用,光子波长在200--700nm之间,而C-F键能接近220nm光子在总数中所占比例极少,所以氟材料耐环境气候性好。

由于性质稳定的氟原子包围在碳链四周,使PVDF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不易被酸、碱和强氧化剂及卤素腐蚀。

因PVDF能溶于一些强极性溶剂中,且具有很好的可纺制性能,它可以被用来纺丝制备中空纤维膜。

聚偏氟乙烯在1961年首先在建筑领域被商品化,迄今数十年的使用中PVDF树脂的优良性能得到广泛的证明,在X射线平板印刷术、光纤、涂料等方面己被广为应用。

PVDF相对于聚醚砜(PES)、聚丙烯睛(PAN)等其它膜材料,PVDF膜的特点是疏水性强,是膜蒸馏和膜吸收等分离过程的理想材料。

但是,同样因其强疏水性而导致在含油废水分离时污染严重、通量减小,制约了其在此领域应用。

对PVDF分离膜进行改性,主要针对于提高亲水性,当PVDF膜的亲水性能得到改善,膜的整体性能包括渗透性、抗污染性和稳定性都能被大大地提高。

对聚偏氟乙烯的改性目前主要分为两类,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

这其中有对膜材料本体的改性及膜表面的改性,本体改性可根本上提高膜的亲水性。

改性纤维素膜研究

改性纤维素膜研究
Company Logo
4、3 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PAN/CA) 共混超滤膜的研制与改性
3、1 PAC/CA膜制备: 将LiCl溶于溶剂中,加入一定的不同比例的PAN和 CA,50℃恒温溶解后,用相转化法制膜。 3、2 水通量和截留率测定: 用杯式超滤器。在0.1MPa的压力下,测定水通量 (J)。用0.1%的BSA溶液测定截留率(R)。 3、3 PAN/CA膜的水解改性: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OH的乙醇溶液和硫酸溶液对 共混膜进行水解改性,比较不同的水解改性剂和不同水 解时间对膜性能的影响。
Company Logo
五、结语
由于膜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纤维 素作为制膜材料,对其进行优化具有非常大的前 景,目前,正有不少人对其进行不懈的研究,相信 不久的将来,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Company Logo
LOGO
Company Logo
二、纤维素的分子结构
纤维素(Cellulose)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 物,是由若干个葡萄糖彼此以β -1,4-苷键连接 而成的线型分子,其分子结构式(C6H10O5)n为:
Company Logo
三、纤维素改性反应概述
这些反应包括酯化反应、醚化反应和接枝共 聚反应。 反应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1)纤维素葡萄糖 基环上游离羟基的反应活性;(2)反应物到达纤 维素分子上羟基的可及度,即反应物接近羟基的 难易程度。由于固态的纤维素使大部分高反应羟 基封闭在晶区内,所以在反应前,须对纤维素进行 物理或化学处理。
Company Logo
结果表明: (1)加有氯化锂(LiCI)的二甲基乙酰胺(DMAC) 是PAN/CA共混体系的良溶剂. (2)当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4%,PAN/CA共混 比为50/50时,所制得的共混超滤膜的性能较好。 (3)对共混超滤膜进行水解改性的实验发现: 膜的截留率上升,水通量下降。 (4)用酱油、药酒为料液的超滤实验表明:共 混膜和水解改性膜的耐污染性能优于聚丙烯腈 (PAN)、聚砜(PS)和磺化聚砜(SPS)膜。

高分子分离膜材料亲水改性及对膜性能的影响

高分子分离膜材料亲水改性及对膜性能的影响
题 , 们 在 一 边 控 制 膜 结 构 的 同时 , 必 须 将 注 意 力 人 还 转 到 膜 材 料 的选 择 及 改 性 膜 材 料 方 面 , 期 通 过。膜 材 料 化 学 改 性包 括 材 料
的共 聚 、 枝 、 化 学 方 法 赋 予 亲 水 基 团 等 。其 中共 接 用 聚改 性 如 分 别 将 4 乙 基 吡 啶 与 丙 烯 腈 、 乙 烯 共 聚 一 苯 以 改 善 丙 烯 腈 、 乙烯 与 水 的 亲 和 性 _ 。 接 枝 也 是 苯 2 J 较 为 常 用 的一 种 膜 材 料 改 性 方 法 , 在 P D 如 V F分 子 上 接 枝 丙 烯 酸 _ 、 烯 酰 胺 _ 等 。 化 学 改 性 的方 法 3 丙 j 4 j 有在 原 有 膜 材 料 的 分 子 上 引 入 其 它 官 能 团 , 新 型 如 的 高 分 子 材 料 P SC、P K C 在 保 留 了 P S5、 E— E . E J P K 6原 有 性 能 的基 础 上 增 加 了 酞 基 基 团 , 高 了 E [ J 提 材 料 的 亲 水 性 ;V P C分 子 上 引 入 . N 7、C O 8; C j. O H_ 在 P F分 子 引 入 .0 H【 、C O [ j 基 团 ; 氧 化 剂 S S .O H 加 等 在 存在下用 强碱处理 P D V F引 入 亲 水 基 团 [ 改 变 C 1; 1 3 A 分 子 上 的 乙 酰 基 取 代 度 l 或 引 入 一 N n 基 团 ; 节 j C [ J 调
学 改 性 等 。膜 材 料 化 学 改 性 包 括 材 料 的共 聚 、 接枝 、 用化 学 方 法 赋 予 亲 水 基 团 等 。膜 材 料 物 理 改 性 , 即
膜材 料 与 其 它 聚合 物 实 施 物 理 共 混 , 过 共 混 的 方 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膜改性由于具有清洁、廉价、节能等特点,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是解决膜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综合介绍了膜的基体改性、表面改性这两种改性类型和目前常用的改性方法包括表面涂覆、表面活性剂改性、化学修饰改性、仿生改性等等,并简单介绍了膜改性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探讨了膜改性今后的发展。

3. 膜改性类型
膜的改性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基体改性,其二是表面改性。

3.1基体改性:
3.1.1共混制膜是一种非常适用和常用的膜改性方法,这种方法是将传统制膜材料与另一种聚合物共混,改性在成膜过程中完成,不需要繁琐的后续处理步骤,很适合工业化生产。

所制备的膜既具有传统膜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又具备所添加的共混物功能,取长补短,消除各单一聚合物组分性能上的弱点,获得综合性能较为理想的膜材料。

通常说来,共混膜是为了提高膜的亲水性能。

国外研究者关注于共混膜的性能、微观形态结构以及共混物质的相容性。

3.1.2共聚改性是指通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单体间的聚合反应改善膜材料的性能。

在制备过程中,各单体之间发生复杂的反应,形成最终的共聚膜。

目前,常见的共聚膜有聚合物膜的璜化如璜化聚砜,璜化聚丙烯腈,璜化聚苯乙烯,璜化聚醋酸乙烯酯等。

Hester J F等合成了一种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链,聚乙二醇为支链的两亲性梳状聚合物P(MMA~r PEOM),并且提出了两亲性聚合物在相转化制膜过程中在膜表面的表面富集及自组装行为。

由于在成膜过程中膜和凝固浴之间存在水浓度梯度,两亲性聚合物向表面迁移,形成表面富集。

表面富集的程度与凝固浴的温度正相关,温度升高,富集现象明显,反之,则富集度下降。

依据这种原理,可以利用制膜过程中使用外加热源而达到表面富集的效果。

例如将膜置于热水中进行热处理,表面富集程度可以进一步提高。

另外,当膜的亲水性由于使用而遭到破坏时,可通过热处理使两亲性梳状聚合物亲水性侧链重新迁移到膜表面,从而使膜的亲水特性得以自我恢复。

Hester等还研究了PEO链长对膜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链长的增加,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能力进一步提高。

3.2表面改性 3.2.1物理改性
在膜表面涂覆具有特定功能的高分子基团,膜的性能由所涂覆基团的性质决定,
这种方法称为表面涂覆。

表面涂覆彻底改变了膜的表面性质,经涂覆后,膜的表面性质即是所涂覆材料的性质,而基膜只起到支撑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是指包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具有显著不同极性或亲媒性官能团(如亲水基和疏水基)的一类物质。

表面活性剂改性是利用表面活性剂之间官能团的作用,在溶液与它所接连的界面上形成选择性定向吸附,使界面的状态或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从而达到改变膜的性能特征。

3.2.2表面化学改性
不同于表面涂覆,表面化学改性是使功能基团通过化学键与膜的表面结合,该技术的特点是不改变膜的本体结构和性质,不影响聚合物膜的内部结构,不会引起功能基团的流失。

只改变膜表面的亲水性、粘结性、生物相容性和抗污染性,赋予膜新的表面功能。

3.2.3表面仿生改性
生物膜具有高度选择性和高渗透率,具有许多合成高分子膜无法比拟的优势。

它是由蛋白质,磷脂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组成的超分子体系,其中的膜脂主要由磷脂和糖脂组成,对膜结构具有支撑作用,且与信号传递等功能有关,而膜蛋白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可以形成离子通道、受体、离子泵等。

根据生物膜的运行机理,人们在膜表面引入磷脂、糖脂等成分以改善膜的生物相容性,就是膜的仿生改性基本原理。

目前膜的仿生改性主要集中在用磷脂对膜材料进行表面修饰。

4.膜的表面改性方法(可以从3中得出)
4.1表面涂覆
表面涂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膜表面的亲水性从而增加膜的抗污染能力。

表面涂覆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膜的气体分离性能。

4.2表面活性剂改性
在使用之前,为了防止膜污染,人们利用表面活性剂对膜进行预处理。

表面活性剂在膜表面的吸附会增大膜的初始通量,同时降低使用过程中水通量衰减和蛋白质的吸附。

4.3化学修饰改性
化学修饰改性的原理是在膜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引入的改性
单体或者功能基团键合,从而使膜具备所设计的改性功能。

当前化学修饰改性的热点是在膜的表面进行可控自由基聚合。

4.4等离子体引发改性
等离子体是由全部或部分电离的气体状原子、分子、离子等构成,并且正负微粒的含量大致相等,呈现电中性的气态物质,故名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是在等离子状态下非聚合性气体对高聚物膜材料表面作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Wang P等对疏水微孔膜的一面进行了等离子体处理,另一面保护起来,得到了一面亲水另一面疏水的膜材料,这种材料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学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例如可用做血液中氧交换器和酶电极等材料。

4.5辐照改性
通过高能射线功能基团在膜的表面发生聚合反应,从而改变膜的性能称为辐照改性。

常用的高能射线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和中子射线等几种。

γ射线由于能量最高,穿透力强,操作简单,因此应用范围最广泛。

通过辐射接枝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改性目的,可以在膜材料表面引入不同类型的单体。

目前文献报道的接枝单体多为亲水性单体,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其盐、丙烯酰胺等。

Ruskov T等利用丙烯酸对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膜进行γ射线辐照改性,研究发现,由于接枝单体上羧酸基团的存在,可以进一步得到离子型聚合物或金属丙烯酸络合物,其结果是改善了膜表面的亲水性、导电性和机械性能。

4.6光引发改性
严格说来,膜的光引发改性属于辐照改性的范畴。

但是由于光引发改性往往使用的是紫外光(UV),约定俗成,人们所说的光引发改性特指紫外光辐照改性。

与传统意义上的辐照改性相比,UV穿透力差,使得改性基本上是在膜表面进行,易于控制,产物纯净,基膜受到的影响很小,成本低廉,因此,光引发改性日益引起科研工作者的浓厚兴趣。

光引发改性一般可以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指光照后直接在膜的表面发生反应,生成聚合物而达到改性目的;两步法指引入光引发剂,光照首先引起引发剂发生光反应,而后由引发剂反应引导表面功能改性反应。

4.7表面仿生改性
将磷脂分子引入膜中,在膜表面形成一层磷脂层。

引进磷脂层后,膜材料的生物
相容性会得到提高。

目前膜的仿生改性方法主要有表面接枝、原位聚合、物理吸附等几种方法。

在膜表面接枝含官能团的磷脂分子,这是获取磷脂改性膜的重要方法之一。

用这种方法可以将磷脂分子以化学键的方式结合在高分子聚合膜表面,形成稳定的复合膜,而且不会改变高分子聚合膜的内部结构。

原位聚合是利用磷脂的自组织性,在聚合膜表面通过原位聚合形成复合膜。

基本过程是将含有可聚合基团的磷脂单体聚合到高分子聚合物的表面上,形成单层膜或多层膜。

然后再引发磷脂单体二维聚合,可以形成聚合物支撑的非对称聚磷脂复合膜。

通过物理吸附把磷脂小分子组装到高分子聚合膜上,也是一种制备磷脂改性高分子聚合膜的方法。

虽然通过物理吸附形成的磷脂改性高分子聚合膜比较容易制备,但是这种膜的结构不稳定,磷脂分子容易流失,因而其应用也受到限制。

此外,膜的仿生改性还包括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协同作用的自组装改性,将磷脂浇铸到膜表面的浇铸法以及气相沉积法等等。

5. 今后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是:寻找针对不同物质的高选择性膜材料;拓展膜材料的改性途径使其具备强抗污染能力和长寿命;优化工艺从而降低能耗;开发适用于特殊条件(如高温、高压、强氧化性等)的膜过滤装置。

6. 为了提高膜反应器的效率和寿命,广大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比如目前比较新颖的胶团强化超滤(MEUF)技术。

胶团强化超滤的概念最初由Michaels于1968年提出,1979年Leung等首先提出了采用胶团强化超滤工艺可以去除水中的少量或微量溶解性有机物和金属离子。

胶团强化超滤技术是一种结合表面活性剂和超滤膜分离的新型废水处理工艺,利用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作用和胶团的增溶作用,通过超滤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离去除。

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金属离子等常规废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去除的污染物,而且可以实现采用投资、运行费用都相对较低的超滤工艺替代纳滤或反渗透对小分子污染物的高效截留去除,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技术。

——摘自许云杰《膜的改性及其在环境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