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史

二、好莱坞的“明星制”策略
Hollywood’s strategy of star system
好莱坞的“明星制”策略是 指美国电影公司的老板千方 百计挖掘和培植具有潜质的 电影演员,使其成为观众争 相崇拜的偶像。
明星制部分男演员 亨佛莱·鲍嘉、克拉 克·盖博、加利·格兰 特
亨佛莱·鲍嘉 Humphrey Bogart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 《蓝胡子》 《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 《极征服记》
《月球旅行记》海报
“梅里爱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 一个充满科学奇迹的世界……
是以原始人的那种聪明、细致的天真眼光来 观察一个新世界。”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最佳影片奖提名 最佳编剧奖提名 《凡尔杜先生》(1947年) 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舞台生涯》(1952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
《淘金记》
The Gold Rush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上映:1925年6月26日 地区:美国 时长:68分钟
电影生产一旦被有远见的企业家纳
入他们熟悉的工业化生产和销售轨道 之后,其获取的利润是其他任何制造 业所不能比拟的。
八大电影公司的崛起
The rise of the eight great studios
卡尔·莱姆利1912创建
1914 阿道夫·朱尔科出资建设
1917年建立
卓别林和格里菲斯1919创建
1727 叔尔兹发现感光材料 1752 富兰克林发现 电 1837 留声机 1839 卤化银感光材料 1840 莫斯有线电报机 1876 贝尔发明电话 1880 网纹站照相印刷 1886 发明电子扫描技术 1890 活动照相 1895 电影 1899 无线电
(完整版)世界电影史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1)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2)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3)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命,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背景(1)从政治背景讲,战争的结束,对意大利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且更突出的意味着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终结。
(2)从经济上讲,美国人的援助和政府的津贴维持了影片的创作。
(3)从文化角度讲,新现实主义的源泉:“1910年一1920年间的少数几部现实主义的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或马尔托里奥的《迷失在黑暗中》;爱德华。
德。
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
以及那种在左拉的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真实主义为模式”的文学创作的传统,这便是“形成新现实主义生活观的一个有力因素”.(4)从电影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角度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各种风格、流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新现实主义的制作者,特别是一些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他们推崇苏联电影,同时,又受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
他们的电影创作紧密地贴近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普通人的银幕形象的表现,并以最为朴实无华的风格、形式,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维斯康蒂的剪辑师马里奥·赛朗德在为《沉沦》进行剪辑的过程中,给维斯康蒂写信说:我是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影片,我称它为新现实主义的.这便是“新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第一次出现.理论先声:巴巴罗教授1943年发表在《电影》杂志上的“新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了四点纲领:1.清除“在意大利影片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那些幼稚和公式化的老调”;2.取消“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观点的那些荒诞可笑的和生编硬造的东西";3。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a9eae50276a20029bc642d39.png)
-
5
马勒的“摄影枪”
-
6
三、放映术
1,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1894年,“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早期电影 显示设备,器件被放置在一个橱柜里,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小窗口观看电 影,每次可放映半分钟。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 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为这门新艺术 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
-
14
梅里爱作品分类:
《魔贵术妇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 《 《 《 《 《橡魔多音乔皮窟头乐治头人狂》·人》》(梅迭》((里印遮多(爱移法盖次的动)法曝魔摄)光术影)》)(变形法)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蓝胡子》《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极征服记》
-
10
2、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照相”
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 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 而不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那样,仅仅 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法国)乔治·萨杜尔
《水浇园丁》
《工厂的大门》
-
《火车进站》
11
第三节 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乔治·梅里爱:戏剧电影之父,罗培 ·乌坦 剧院的经理。他把许多优秀戏剧搬上了银幕,并且 把戏剧艺术的诸般法则系统地用之于电影。他指导 演员们用一种重夸张的动作、手势,不重表情的表 演来扮演无声片里的角色,用他喜欢的自然光线构 图。他把摄影机架在舞台对面的套间里,然后津律 有味、不知疲倦地拍下整部戏剧。
-
9
1、卢米埃尔兄弟与“活动电影机”
卢米埃兄弟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 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 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完整word版)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
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世界电影史

出界电影史认识电影诞生,1895 年12 月28日.巴黎,卢火埃尔弟。
《火车进站》《工厂大门》一、探索:阶段一,从“黑箱”到“魔术幻灯”1,11世纪发现“针孔成像”原理,进而制作出“黑箱”作文天文观察的工具。
2,15到16世纪,“黑箱”流传到欧洲,欧洲人将“黑箱”不断加以改进,加上反光镜,并用玻璃透镜代替进光孔,使暗箱中的倒像成了正像。
3.17世紀,德国传教士阿塔内修斯.基歇尔在罗马发明了“魔术幻灯”。
阶段二;幻觉与“视觉暂留”1,1829 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了“视觉暂留”原理。
2,1832 年普拉托为证明“视觉暂留”原理发明了“幻视器”,也称为‘诡盘”3,20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暂留”现象提出开议,最后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价留”。
而是“心理认可”也被称为“心理补偿机制”二、早期电影创作传统I、写实主义--户米埃尔,1895.12.28.固定机位、单镜头、放映技巧(《拆墙》倒放),移动摄影( 普罗米奥,移动镜头的创始人)2.技术主义一梅里爱,发现剪辑,即“停机再拍”创造了世界第一个摄影棚”电影叙事的发展一、代表人物埃德温。
鲍特:大卫.格里菲斯的导师《- 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艺术上的发展--室内石景和街头空景相结合,达到时空转换《火车大劫案》1.以故事线索描述剧情2.打破现实声生活中的时间顺序,使用平行式剪辑。
3.有效使用了背景投影,并在影片中成功用了两个摇镜头。
4.确立了一个观念,电影即有商业价值的媒体。
5.造就了未来西部片中的英雄--电影明星吉尔伯特.M.安德森。
西部片的鼻祖,画面内部信息丰富,影响后世电影创作,如《公民凯恩》艺术特色: 场面段落镜头扁平。
大卫。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P29: 技巧的革命性,内容的反动性《党同伐异》P29: 提倡和平,四个故事相互交织,讲述了由于歧视偏见而导致牺牲的故事。
艺术特色:场面段落都由若干镜头组成。
格里菲斯确立了以镜头构成电影时间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的原则。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
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世界电影史

数字剪辑和特效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影的后期制作更 加高效、灵活,为电影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电影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叙事结构的创新
电影艺术家们不断探索新的叙事结构,如非线性叙事、多线叙事 等,使得电影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表演艺术的进步
演员们的表演技巧不断提高,使得角色塑造更加生动、真实,为观 众带来更强的代入感。
。
多元化发展
电影产业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 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包括类型、
题材、风格和文化的多样性。
电影市场的竞争格局与变化
好莱坞的霸主地位
01
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其市场份额和票
房收入均占据主导地位。
新兴市场的崛起
02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等逐渐崛起,成
为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
全球化市场拓展
电影市场将逐渐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全球化拓展,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都能接触到 优秀的电影作品。
电影教育与人才培养
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未来将有更多教育资源投 入到电影教育领域,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电影人才。
THANKS
感谢观看
电影营销的创新
为了吸引观众,电影营销 手段不断创新,包括社交 媒体营销、大数据分析等 。
05
电影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电影对社会的反映与影响
社会现象的镜子
电影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视觉效果等手段,生动地反映社会 现象,揭示社会问题,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电影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推动 社会变革,如反战、民权、环保等运动。
世界电影史

第四章:纪录电影运动
• 美国的罗伯特· 佛拉哈迪是公认的纪录片创始人,《北 方的纳努克》是一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主动参与的影 片 。1931年佛拉哈迪拍摄的《亚兰人》是一部描写亚 兰岛上居民威寻找食物而在大海里进行的艰苦斗争, 其 主要内容是捕杀鲨鱼。1948年, 佛拉哈迪拍摄的《路易 斯· 安娜故事》是他的最后一部名作。 • 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格里尔逊, 保 罗· 罗莎, 巴锡尔· 瑞特等。主要强调(1)不主张在记录 上追求诗意, 而是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 ;(2)在技术 上却极力的雕琢, 他们在画面上极尽雕琢, 例如他们在画 面构图, 镜头剪辑, 音画结合等方面上超过了主题的兴趣。 •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主要代表作是《锡兰之歌》 ( 巴西 尔· 瑞特, 1934), 《夜邮》(巴西尔· 瑞特, 哈里· 华特, 1936), 《煤矿工人》(卡瓦尔康蒂, 1935)
第二章:默片后期(1919-1929)
• 法国电影的发展:卢米艾尔和梅里爱之后,百代公司和 高蒙公司代表了法国电影工业的产生。百代公司经历了 垂直整合和横向整合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喜 剧电影大受欢迎,如麦克斯· 林戴系列。经历第一次世 界大战,美国电影进入法国才真正的对他们的电影产生 影响。 • 从1918年到1923年,法国一些导演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 探索:印象派电影诞生。代表人物是:让· 德吕克,谢 尔曼· 杜拉克,让· 爱浦斯坦等 。“上镜头性” 是这个流 派的理论基础。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有《西班牙的节 日》(1919)、《狂热》(1921)、《车轮》(1922)、 《忠实的心》(1923)等。
第一章:早期电影工业(1880-1919)
• 卢米埃尔兄弟是写实主义传统的创始人,拍摄了 许多影片,如《水浇园丁》等,但是他们后来专 注于电影的放映。卢米埃尔电影公司遍及世界的 放映也为他带来了大量的片源,主要以风景电影 和时事电影闻名。 • 法国乔治· 梅里爱是技术主义传统的创始人。他 的主要贡献是以其讲求摄影技巧和舞台布景,拍 摄的轻松幻想影片而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月球 旅行记》(土豆网) • 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分别建立摄影棚,电影工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
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在商业和声誉上均获巨大成功,不仅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二、1919~30年: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该学派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了“剪辑”全新的功能——创造意义、传播思想。
(剪辑在此前的功能仅限于:按叙事逻辑,把许多镜头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银幕故事。
)核心人物和作品: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母亲》/1926年,前者偏重“思想的表达”,后者重在“有意味的叙事”。
评价:苏联蒙太奇学派利用隐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极大地提升了世界电影的“思想表达能力”,以及对观众头脑、情感的引导、控制能力。
.其缺点在于:它过度遮蔽了生活的暧昧性、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因而使电影有时沦为灌输某种政治理念的宣传工具。
其优点是:能够使影片主题鲜明,并具有很强的情感冲击力。
备注:以往对“蒙太奇”的分类过于庞杂,事实上它基本可分为两大类:A、“表现性蒙太奇”,以爱森斯坦的作品为代表,重在“表意”;B、“叙事性蒙太奇”,实际上指的就是常规或传统意义上的“剪辑”。
2、“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20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多种思想、艺术流派在欧美兴起,例如:尼采的哲学思想(“上帝死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学说,虽然这些思想流派五花八门,但它们普遍认为:人们在现实中所直接看到、听到的都只是生活的“表象”,只有通过人的精神感受、主观印象和想象,以及无意识、潜意识、下意识和幻觉、梦境,乃至精神错乱、疯狂状态等等“内心世界”的折射,才能反映出生活或人的本质。
由于这些思想、艺术流派共同特征是:颠覆传统价值观念,主张个性自由抒发,重视对“心理现实”的认知和表达,并大多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因此,它们被后世统称为“现代主义”思潮。
(注:邵牧君等学者则把它们概括地称为“内心现实主义”)上述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波及到了电影创作中,并主要体现在以下流派及其代表作当中:1)、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1919等。
【2)、法国:①、印象派电影《黄金国》/1921等;②、达达主义电影《幕间休息》;③、超现实主义电影《贝壳与僧侣》/1927,《一条安达鲁狗》/1928等。
上述作品可统称为“现代主义”电影。
评价:“现代主义”电影的探索成就表明,电影不仅能够复制和再现看得见的“现实生活”,而且也可以表现与反映看不见的“内心世界”——在银幕上展现人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活动,这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从而在精神、意识和情感的“银幕化”等方面,为后来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3、“纪录片”的创立与发展1)、1921年,美国人弗拉哈迪拍摄了《北方的纳努克》并取得极大成功,“纪录片”这一片种因此诞生。
后来,弗拉哈迪又拍摄了《摩阿拿》《亚兰岛人》等一批纪录世界各地人类生活的影片,因此,他既是“世界纪录片之父”,也是“人类学纪录片”的奠基人。
2)、1920年代,苏联人维尔托夫等人拍摄了大量新闻纪录片,主张“利用比人的眼睛更加完美的电影眼睛——电影摄影机,来研究充满空间的庞杂视觉现象……”,因此被誉为“电影眼睛派”,代表作是《持摄影机的人》(1929)。
“电影眼睛派”反对简单纪录生活,主张用多种独特的镜头、剪辑和特技去捕捉与表现生活,这一流派的美学追求与风格,对后来各国的纪录片创作影响很大。
此外,法国人让·维果的《尼斯景象》,荷兰人伊文思的《雨》《桥》等,也是1920年代纪录片的杰作。
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平铺直叙地客观摄录现实,而是通过多维的视角和特殊的剪辑去表现现实,这使许多原本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景象,具有了诗一般的情调和社会内涵。
4、“纯电影”的艺术成就(有关“纯电影”的概念和实践主要出现在1920年代中后期。
纯电影一般完全不要故事情节、乃至摒弃思想主题,重在将一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或有趣的现象,以极富韵律感的方式剪辑在一起,刻意要把电影做成一种“看得见的音乐”或“视觉的舞蹈”。
代表作主要有出自法、德两国的《机械舞蹈》和《对角线交响曲》等。
评价:纯电影是对“电影的形式美”和“电影节奏美”的一种极端化的实验和追求。
5、“有声电影”开始面市第一部有声片是美国的《爵士歌王》(1927)。
(注:进入1930年代之后,各国普遍开始探索有声电影,大约到1930年代后期,默片才最终从国际电影市场消失。
)声音的介入,使电影的信息量和表现力得以极大增强:1)人声:空前丰富了电影的信息量,使之能在有限时间讲述复杂故事;2)音响:强化了电影的环境空间感、真实感,以及银幕内外的心理感受;3) 音乐:可以事半功倍地使影片中的气氛与情感得到有力的渲染和表达。
(小结:对“世界电影第一次创新浪潮”的总体评价1920年代的这次创新浪潮,可以统称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先锋运动”,参与其中的各个电影流派虽然在主张上、作品风格上各具特色,但它们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从各个角度、运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甚至是极端化地探讨、挖掘了“银幕视觉表现”的多种潜力,这些努力极大地推动了银幕画面在传情达意上的能力,从而使后来的电影既可以像“苏联蒙太奇”那样,鲜明而强烈地表达某种思想观念,也能够像法国、德国的“现代主义电影”那样,或隐晦暧昧地表现“人的种种欲望与好恶”,或生动活泼地展示各种“视觉的舞蹈与音乐”……可以说,通过这十年的努力,世界电影无论在影片的种类与数量上,还是在艺术的水准和多样性上,抑或在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上,乃至在声画的结合上,都已经使得电影本身成为了一个影响广泛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世界性的艺术品种!三、1930~1940年代的世界电影1、“好莱坞”的发展与壮大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以“好莱坞”为主要生产基地的美国电影,就已经在国电影市场上取得了垄断性的地位。
经过1920年代的发展,好莱坞陆续形成了以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环球、哥伦比亚、雷电华、联美等八大公司为龙头的多个垄断性的电影企业。
同时,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其特点主要有:①、制片人专权。
②、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大规模的垄断性企业。
!③、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工业化的流水线运行模式。
以生产“类型片”为主。
④、明星制度。
“制片厂制度”秉持市场为本的原则,能够在制片人的强力统筹下,进行高效率的生产;其垄断性的的“运行模式”,则保证了所有产品都能进入院线;而“明星”则是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海报”。
“1930~1940年代”,是好莱坞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佳作频现、人才辈出,利润更是滚滚而来。
这一时期,好莱坞对世界电影艺术的最大贡献在于:成功地推出了大量各具特色的“类型片”——这是电影产业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
“类型片”主要有:西部片:《关山飞渡》/1939/约翰·福特。
喜剧片:《一夜风流》/1934/弗兰克·卡普拉。
歌舞片:《出水芙蓉》/1944。
强盗/黑帮片:《疤脸大盗》/1932。
科幻/恐怖片:《弗兰肯斯坦》/1931。
悬疑/恐怖片:《蝴蝶梦》/1940/希区柯克。
]……注:好莱坞成为世界影坛“常青树”的关键因素1)、美国雄霸天下的综合国力与开放多元的社会制度,保证了好莱坞在资金上的投入与回收,以及影片主题与风格的多样化——这是好莱坞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2)、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
3)、极强的人才吸纳能力(卓别林、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李安等)。
4)、与时俱进、永远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
(1927/有声片《爵士歌王》;1935/彩色片《浮华世家》;1977/高科技《星球大战》……)5)、挖掘、培养、造就了大量享誉世界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