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期中考试卷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上历史人教版期中考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上历史人教版期中考卷(含答案解析)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2.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部作品?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三国志》答案:A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南京答案:AA. 淝水之战B. 宛城之战C. 岳飞抗金D. 澶渊之盟答案:C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神宗D. 明思宗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大的朝代。

(×)2. 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3. 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七次,展示了我国的海上实力。

(√)5. 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逐渐衰落。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

答案:李渊2. 宋朝时期,我国的四大发明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3. 元朝的都城是_______。

答案:大都4. 明朝时期,_______在位期间,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答案:明成祖5. 清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

答案:皇太极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加强中央集权。

2. 请简要说明唐朝的开元盛世。

答案:唐朝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的一段繁荣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遗风”。

3. 请简要介绍宋朝的海外贸易。

答案:宋朝时期,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广州、泉州等港口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港,海外贸易范围广泛,与亚、非、欧各国都有往来。

4. 请简要说明明朝的锦衣卫。

答案:锦衣卫是明朝设立的一个特殊机构,主要负责侦查、逮捕、审讯政治犯,以及保卫皇室安全,具有很高的权力。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历史上,标志着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重要时期是?A. 春秋战国B. 秦朝C. 汉朝D. 唐朝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其中对文字进行统一的是?A. 铸币B. 度量衡C. 车同轨D. 小篆3、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提倡“仁爱”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关于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孔子主张“礼治”,强调社会秩序B. 孔子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作用C. 孔子提倡“仁爱”,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D.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因材施教”4、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至唐朝时得到完善。

以下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打破了士族的特权,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B.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C. 科举制度使文人政治成为可能,提高了文人的地位D. 科举制度对后世的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同时也存在弊端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实施的政策?A. 实行郡县制B. 统一文字C. 建造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D. 推行分封制6、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士”阶层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关于“士”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士”最初是指有一定文化知识和社会地位的人。

B. 春秋战国时期,“士”逐渐成为各国君主争夺的对象。

C. 汉代以后,“士”主要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的人。

D. “士”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享有较高的政治权利。

7、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被誉为“贞观之治”的奠基人?A. 李世民B. 王朝俭C. 唐太宗D. 李隆基8、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A.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D.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9、下列哪一项标志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A. 郡县制的实行B. 分封制的延续C. 三公九卿制的废除D. 科举制度的创立 10、《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班固C. 范晔D. 陈寿11、关于辛亥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下列哪项?A. 民族危机加深B.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广泛宣传C. 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D.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2、在五四运动中,以下哪个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A. 中国国民党B. 中国共产党C. 中国社会科学院D. 学生联合会13、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古希腊的智者”?A. 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D. 恺撒14、以下哪项不属于《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A. 国王不得无议会而征税B. 确立议会主权C. 保障言论自由D. 废除君主制15、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秦始皇推行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秦朝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C. 郡县制只是在秦朝时期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D. 秦朝的地方官吏由世袭产生16、下列关于汉武帝时期的政策及其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实力B. 实行盐铁官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C. 推动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设立了太学D. 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没有对西汉国力造成任何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4年部编版初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部编版初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部编版历史初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与军事领域密切相关的发明是?A. 造纸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火药2、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A. 隋朝B. 唐朝C. 元朝D. 明朝3、以下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秦始皇通过武力征服六国,完成了统一B. 秦朝统一后,实行了分封制C. 秦始皇灭掉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D.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的地方行政制度4、以下关于汉武帝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A.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汉武帝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了察举制C. 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D. 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收复了北方边疆5、题干: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 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C. 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D. 实施连坐法,增强地方自治6、题干:以下关于唐朝的表述,正确的是()A. 唐朝实行均田制,使得土地兼并现象得到有效控制B. 唐朝设立科举制,选拔官员更加公正C. 唐朝实行府兵制,地方武装力量得到加强D. 唐朝设立节度使,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7、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最主要目的是:A.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B. 建立一个民主的联合政府C. 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联合政府D. 建立一个以地主阶级为领导的联合政府8、题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以下不属于这些成就的一项是:A. 完成了土地改革B. 实现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C. 实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 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推动了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B.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革新C.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D. 直接导致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10、关于抗日战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B.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C.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完全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员11、题干: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的科举制度的特点?A. 分科考试B. 选拔官员C. 实行九品中正制D. 重视文化知识2. 宋朝的哪一项科技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A. 活字印刷术B. 火药C. 指南针D. 纸币3. 元朝的疆域范围包括了哪些地区?A. 东北地区B. 西南地区C. 东南沿海地区4. 明朝的哪一位皇帝被誉为“永乐大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厚熜D. 朱祁镇5. 清朝的哪一项政策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A. 海禁政策B. 重农抑商政策C. 签订不平等条约6. 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A. 道教B. 佛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7. 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8. 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的文学形式?A. 诗歌B. 散文C. 戏剧D. 小说9. 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的艺术形式?A. 绘画B. 书法C. 雕塑D. 建筑设计10. 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A. 四大发明B. 天文历法C. 数学D. 医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宋代的都城是______。

2. 元朝的建立者是______,明朝的建立者是______。

3. 清朝的建立者是______,灭亡于______。

4.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2. 简述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

3. 简述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4. 简述明朝的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论述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期中达标测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秦朝B. 科举制度选拔的官员主要来自士族地主C. 科举制度使平民有了做官的机会D. 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答案:C解析: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A项错误;科举制度打破了士族地主对政权的垄断,B项错误;科举制度使平民有了做官的机会,C项正确;科举制度本身并不导致官场腐败,D项错误。

2.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经济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农业生产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化B. 手工业技术发达,产品大量进入市场C. 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 封建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没有受到外来经济的影响解析:明清时期,封建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但同时也受到外来经济的影响,如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西方工业品的涌入,D项错误;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如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A项正确;手工业技术发达,产品大量进入市场,B 项正确;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项正确。

3.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 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B. 统治者盲目自大,固步自封C. 为了维护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 为了防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答案:C解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护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项正确;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和为了防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A项和D项错误;统治者盲目自大,固步自封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观原因,B项错误。

4.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

其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解析:《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A项正确;《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B项错误;《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C项错误;《辛丑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D项错误。

《中国教育史》 期中考试

《中国教育史》 期中考试

《中国教育史》期中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 [单选题]A.序B.校C.庠D.成均(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成均之学和虞庠之学,从内容和人员来看,成均之学已体现出专门化的倾向,成为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

2.西周时期成均之法的掌管者是() [单选题]A.大司徒B.大司乐(正确答案)C.乡师D.乡大夫答案解析:西周特设大司乐一职,培养西周的音乐事务及音乐人才,以乐德、乐语、乐舞教育国子。

3.孔子认为教育的社会目标是() [单选题]A.学而优则仕(正确答案)B.培养君子儒C.施仁政D.上说下教答案解析:孔子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从政人才,另一方面致力于通过教育来培养“君子儒”;“学而优则仕”:是教育的社会目标,培养“君子儒”是教育的个体目标。

4.中国古代教育家中著名的“染丝说”的提出者是() [单选题]A.墨子(正确答案)B.孔子C.孟子D.荀子答案解析:墨子以染丝为例来说明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即“染丝说”。

5.汉代的选拔制度是() [单选题]A.察举制(正确答案)B.九品中正制C.乡举里选D.科举制答案解析: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地方官根据朝廷所定科目和选拔标准,向朝廷荐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

6.被称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是() [单选题]A.四姓小侯学B.鸿都门学(正确答案)C.宫廷学校D.贵胄学校答案解析:鸿都门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

7.熙宁、元丰兴学时期,王安石改革太学而创设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是() [单选题]A.分斋教学法B.三舍法(正确答案)C.积分法D.升斋等第法答案解析:熙宁、元丰兴学的主要内容有改革太学管理制度,创设“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学生依据其学业成绩一次升舍。

8.朱熹认为,小学阶段是() [单选题]A.5-13岁B.6-12岁C.7-14岁D.8-15岁(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朱熹把8岁至15岁归为小学教育阶段,朱熹十分重视这个阶段的教育。

上海市历史初三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上海市历史初三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上海市历史初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

B、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艺达到了顶峰。

C、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国成为地方政权的主体。

D、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发,导致国家分裂。

2、下列关于世界现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经济竞争。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法西斯国家对外扩张。

C、联合国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战争再次爆发。

D、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主要对立焦点是意识形态的差异。

3、某同学在研究《秦统一中国》一课时,制作了如下时间轴,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 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灭六国B.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C.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自称皇帝D.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4、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秦始皇推行统一货币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经济交流B. 巩固国家统一C. 增加政府收入D. 便利商业发展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流派?A、儒家B、法家C、兵家D、道家6、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林则徐虎门销烟C、清朝闭关锁国政策D、西方列强意图打开中国市场7、下列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实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焚书坑儒D、修建长城8、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古希腊的一部法典B、是古罗马的一部法典C、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D、是古埃及的一部法典9、“开眼看世界”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导,主要是因为( )A. 当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B. 中国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C.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D.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0、辛亥革命时期,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不仅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更要学习西方教育。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题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题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是唐朝的三继统一建国的命令?A. 《永乐大典》B. 《大唐高宗庙训》C. 《唐朝四合同》D. 《玉丽山碑》2.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五四运动”是指哪一年的运动?A. 1919年B. 1921年C. 1949年D. 1956年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明朝的开国皇帝?A. 刘备B. 王安石C. 明太祖朱元璋D. 曹操4. 下列哪位是中国古代科技大师?A. 杨恭忠B. 陆羽C. 杜甫D. 王羲之5. 在宋代的“科举制度”中,以下哪个级别是最高的?A. 秀才B. 学士C. 进士D. 大夫6. 下列哪个朝代“开放海上丝绸之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7. 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马关条约》B. 《九一八协定》C. 《南京条约》D. 《巴黎和约》8. 以下哪种制度是西欧国家在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时期用以管理城市的?A. 封建制度B. 集体农庄制度C. 商业公司制度D. 城市自治制度9. 以下哪位是第一位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A. 老舍B. 鲁迅C. 郁达夫D. 余华10.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哪年举行?A. 1921年B. 1935年C. 1949年D. 1956年11.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由哪个朝代发行的?A. 西周B. 明朝C. 汉朝D. 宋朝12. 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是唐朝的文学家?A. 李白B. 孙中山C. 张居正D. 陶渊明13. “马可·波罗游记”是表达了哪个时期中国远洋贸易的辉煌与繁荣?A. 北宋B. 宋朝C. 唐朝D. 五代十国14. 汉字起源于哪个朝代?A. 商朝B. 唐朝C. 清朝D. 秦朝15.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谁提出的名言?A. 李世民B. 项羽C. 朱元璋D. 毛泽东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对错:《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 对错:唐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的起始朝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简史》期中考试卷
学员于8月15日之前交到学习中心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西周学校的类型,大概可以分为“国学”与“”两大系统。

2、“”的办学方针,使稷下学宫真正体现了办学自主、学术自由,管理民主的特色。

3、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4、汉武帝即位后,断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唯一指导思想。

5、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在京师设置四所类似专科学校性质的学馆,分别依玄学、、文学、儒学等专业招收学生。

6、元代国子学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和“贡生制”。

7、朱熹逝世后不久,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读书经验加以概括,归纳为“”六条,
8、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士的主要制度。

一般认为,这一制度是在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由吏部尚书陈群提出来的。

9、北宋崇宁年间朝廷在路一级设立,开了中国古代设置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先河。

10、韩愈撰写《》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从恢复与捍卫儒家道统的高度,对教师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教育变革标志为………………………………………()
①政教一体
②官学衰落,私学兴起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王充把教学过程概括为……………………………………………………()
①学、思、行②闻、见、知、行
③学、问、思、辨、行④见闻为与开心意
3.科举考试的特点是录取标准专凭…………………………………………()
①社会舆论②“家世”③“品”、“状”④试卷成绩
4.韩愈“弟子不必不如师”之说,是强调……………………………………()
①尊师重道②师法、家法③能者为师④师道遵严
5.北宋的熙宁、元丰兴学的主持人是…………………………………………()
①范仲淹②胡瑗③王安石④蔡京
6.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是…………………………()
①《学记》②《孔子世家》
③《颜氏家训》④《朱子读书法》
7.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创立…………………………………………()
①大都授②苏湖教法
③分斋教学法④“三舍法”
8.朱熹认为小学教育的重点是……………………………………()
①学习四书五经②“明其理”③应科举④“学其事”
9.唐代科举考试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文章的方法是…………………()
①帖经②墨义
③诗赋④策问
10.明代中央官学的典型代表是…………………………………………()
①太学②国子学
③国子监④四门学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有教无类
2、稷下学宫
3、鸿都门学
4、“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5、《颜氏家训》
6、八股取士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

2、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勃兴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墨子的教育内容有什么特色?
4、分析宋代书院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教学特点。

五、论述题(本题18分)
评述隋唐的科举制度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