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恢复试井解释在西非深海某油井的应用
压力恢复及压力降落试井在生产井压力监测中的应用

压力恢复及压力降落试井在生产井压力监测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压力恢复试井及压力降落试井是石油工程领域常用的两种试井方法,用于获取油气田的地层参数以及评估井筒的产能。
在生产井的压力监测中,这两种试井方法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背景介绍部分将介绍压力恢复试井和压力降落试井的概念以及在石油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压力恢复试井是通过封井一段时间后重新打开井口,观察地层压力的恢复过程,从而获取地层的渗透率、储层容积等参数。
而压力降落试井则是通过关闭井口后观察地层压力的下降过程,以获取地层的裂缝性质和渗透性等信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压力恢复及压力降落试井在生产井压力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效果和优劣势,为生产井的压力监测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压力恢复试井与压力降落试井的原理和方法,探讨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案例,比较两种试井方法在生产井压力监测中的优缺点,从而为生产井的管理和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我们也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生产井压力监测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1.3 研究意义压力恢复试井和压力降落试井作为常用的地质工程手段,在生产井压力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两种试井方法,可以实时监测生产井的压力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生产井的正常运行。
这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生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压力恢复试井和压力降落试井可以帮助工程师获取更准确的地下压力信息,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油藏开发方案,提高油田的开采率和产量。
通过对生产井压力监测中应用这两种试井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以为油田管理和生产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深入研究压力恢复试井和压力降落试井在生产井压力监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为油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油田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压力恢复曲线在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压力恢复曲线在动态分析中的应用【摘要】文章通过压力恢复曲线在某区块开发中的应用,阐述了压力恢复曲线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压力恢复测试技术是油田科学开发中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压力恢复曲线压裂分层静压1 引言从油田开发初期,人们就不断地探索试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为油田的高产稳产做出了贡献。
但随着油田开发形势的不断变化,试井资料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油田开发中。
2 压力恢复曲线在储层评价方面的应用2.1 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地层伤害评价表皮效应又叫趋肤效应,它是指在钻井、完井及压裂、酸化或其他的工艺措施过程中,带来的井底附近渗流阻力的改变而产生的对井生产能力的影响称为表皮效应。
表皮效应的大小用表皮系数S来表示。
其定义式为:pw是理论的井底流压;Pw是实际的井底流压。
一般计算出的表皮系数的大小在-7至20之间,很少能见到S<-7,但可见到S值比20大很多的情况。
单独应用表皮系数S确定井况的一般标准是:S>0,且数值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S=0正常井;S<0多表示措施井,绝对值越大,表示井完善程度越好。
从A井生产数据上来看,该井2009年4月份日差液量为34t,沉没度147m,地层压力位12.18MPa,表皮系数为-2.98,表明该井完善程度较好。
从该井近两年的生产数据上来看该井2010年4月份日产液下降到了26t,沉没度稳定,泵况正常,地层压力稳定,表皮系数上升到了+0.85,说明该井油层受到了污染,该井2010年10月份日产液量持续下降到了17t,为了保证该井正常生产建议对该井压裂解除近井地带污染。
2.2 井储系数采油井泵况发生改变时,会引起地层参数的改变,这些地层参数的改变也可以通过试井资料测得的表皮系数及井储系数反映出来。
如B井,该井2008年6月16日检泵,该井检泵后表皮系数由-2.47减小到-3.75,井储系数由0.33m3/MPa 增加到1.76m3/MPa,说明该井供液能力增强。
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六、掌握常用的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1.油田勘探开发过程:(1)区域勘探(预探):在一个地区(盆地或坳陷)开展的油气勘探工作。
(2)工业勘探(详探):在区域勘探所选择的有利含油构造上进行的钻探工作。
(3)全面开采2.油藏(Oil Reservior):指油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3.油气藏分类:(1)构造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构造运动而使地层变形(褶曲)或变位(断层)所形成的圈闭中。
(2)地层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地层超覆或不整合覆盖而形成的圈闭中。
(3)岩性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导致储集层岩性发生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岩性尖灭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中。
4.油田地质储量:N=100Ah?1?S wiρ0/B oi5.气田地质储量:G=0.01Ah?S gi/B gi6.油气储量: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7.油藏驱动方式(Flooding Type):(1)弹性驱动(Elastic Drive):在油藏无边水或底水,又无气顶,且原始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下降,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能驱动的方式。
(2)溶解气驱(Solution Gas Drive):在弹性驱动阶段,当油层压力下降至低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原来处于溶解状态的气体将分离出来,气泡的膨胀能将原油驱向井底。
(3)水压驱动(Water Drive):当油藏与外部的水体相连通时,油藏开采后由于压力下降,使周围水体中的水流入油藏进行补给。
(4)气压驱动(Elastic Drive):气压驱动的油藏存在一个较大的气顶为前提,在开采过程中,从油藏中采出的油量由气顶中气体的膨胀而得到补给。
(5)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原油驱向井底的驱油方式。
8.划分开发层系:把特征相近的油(气)层组合在一起,用单独的一套生产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压力恢复及压力降落试井在生产井压力监测中的应用

压力恢复及压力降落试井在生产井压力监测中的应用引言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生产井被投入使用,但是生产井的压力监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生产井的压力监测,压力恢复及压力降落试井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压力恢复及压力降落试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其在生产井压力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压力恢复及压力降落试井的原理压力恢复试井是通过对井下钻头静止时刻的井压进行测量,再根据不同的地层压力渗透率,通过公式推导得到地层压力和渗透率。
其原理是基于达西定律和临界半径定律,根据井底停留时刻的井底压力,推断出地层压力和渗透率,并得出地层的相关特性数据。
1. 压力恢复试井的方法压力恢复试井的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通过在井下停滞一段时间来测定井下的井压,再根据上述原理来计算地层的渗透率。
通常情况下,可以在井下停滞数小时至数天时间不等,以测定不同时刻的井下井压,并根据测定的井压数据来计算地层压力和渗透率。
压力降落试井的方法相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在井下制造一个短时间内的井压下降,然后测定井压回升的速度。
通常情况下,通过控制井口的阀门开启或关闭,来使井下的井压瞬间下降,然后通过井下的传感器来测定井压回升的速度。
再通过上述原理来计算地层的渗透率。
在实际的生产井压力监测中,压力恢复及压力降落试井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井下的井压进行测量,再根据不同的地层压力渗透率,通过公式推导得到地层压力和渗透率,从而实现对压力进行监测。
这些数据对于生产井的生产效率、储层的特性以及对采油过程中的优化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压力恢复及压力降落试井技术在生产井压力监测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它能够准确地获取地层的相关特性数据,如压力、渗透率等,为生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采油过程中,能够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调整,保证了生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地层的特性进行准确的监测,为后续的生产井优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试井期末复习题(东北石油大学以及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期末复习题)

试井期末复习题一、填空1.压力降落试井理论公式; 2.压力恢复试井的Horner分析理论公式;3.压力恢复试井的计算渗透率公式;4.压力恢复试井解释中,求表皮系数公式;5.无因次压力;6.无因次时间 ;7.无因次井筒储存 ;8.压力恢复试井分析中, △p = p ws -p wf 9.压力恢复试井分析中,t p 表示 关井前生产时间;10.Gringarten 试井理论图版的横坐标 t D/C D ;纵坐标 P WD ; 11.Bourdet 压力导数试井理论图版的纵坐标⎪⎪⎭⎫ ⎝⎛DD D Ct d dp ln ;12.用Gringarten 图版手工拟合方法解释试井数据的主要步骤是:①初拟合②特征曲线分析③终拟合13.气井无阻流量q AoF : 假想井底流压为零的产量 ;14.如果一口井具有断层外边界,其试井数据的压力导数曲线晚期形态是曲线上翘 ;15.如果一口井具有断层外边界,其试井数据的压力导数曲线晚期形态是曲线向下滑落。
二、名词解释 1.气井回压试井连续以3—4个稳定产量生产,由小产量(小气嘴)逐步加大的程序,每个产量生产要求流压达到稳定,并测量其稳定产量和相对应的稳定流压,最后终关井测量地层压力。
2.油井表皮效应设想在井筒周围有一个非常小的环状区域。
由于种种原因,譬如在钻井、完井、团井、射孔和增产措施等作业过程中,钻井液和其他物质侵入、射开不完善、酸化、压裂见效等,使这个小环状区域的渗透率改变变。
由于这个原因,当原油从产层流人井筒时,在这里产生—个附加压力降。
这种现象叫做表皮效应。
3.井筒储存效应油井刚开井或刚关井时,由于原油具有压缩性等原因,地面产量与井底产量不等。
如:在关井情形.当油井一关闭,地面产量立即变为0,但在井底.原油仍然源源不断地由地层流入井筒,使井筒压力逐渐增大,直到最后与井筒周围地层的压力达到平衡,到了这个时候,井底产量才变为0,真正实现了井底关并。
对于地层来说,好像关井停产出现了一个“滞后”。
东北石油大学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思考题答案

1.试井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对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产能力、物理参数、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2.不稳定试井是改变测试井的产量,并测量由此引起的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用途:(1)估算测试井的完井效率、井底污染情况。
(2)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分析增产措施的效果。
(3)估算测试井的控制储量、地层参数、地层压力以及测试井附近的油(气)层边界情况及井(层)间的连通情况。
3.平面径向流动:地层中的原油(或水)从井的四面八方沿水平面的半径方向流向井筒,这种流动称为平面径向流动。
因为这是在"地层是无限大的"这一假定下得出的解,所以还常称为"无限作用径向流动",简称"径向流"。
4.用无量纲量来讨论问题的好处:(1)使得关系式变得很简单,因而易于推导、记忆和应用。
(2)导出的公式不受单位制的影响和限制,因而使用更为方便。
(3)使得在某种前提下进行的讨论具有普遍的意义。
5.井筒储集效应:油井刚开井或刚关井时,由于原油具有压缩性等多种原因,地面产量q1与井底产量q2并不相等,这种现象称为"井筒储集效应"。
井筒储集系数:井筒储集系数用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既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压缩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并用c表示:C=dV/dP=ΔV/ΔP。
物理意义:在关井情形,是要是井筒压力升高1MPa,必须从地层中流进井筒C(3m)原油;在开井情形,是当井筒压力降低1MPa时,靠井筒中原油的弹性能量可以排出C(3m)原油。
6.为什么要研究井底关井技术:为了尽量消除或降低井筒储集效应,避免井筒储集效应对试井解释的影响。
7.表皮效应:设想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
由于种种原因,譬如钻井液的侵入、射开不完善、酸化、压裂见效等,这个小环状区域的渗透率与油层不相同。
因此,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里产生一个附加压力降。
压力恢复及压力降落试井在生产井压力监测中的应用

压力恢复及压力降落试井在生产井压力监测中的应用
生产井是石油、天然气等油气储集层中开采油气的重要设备。
通过对生产井的压力监测,可以掌握井口生产情况、井底沉积物对产能的影响,进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量。
在生产井压力监测中,压力恢复试井和压力降落试井是两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一、压力恢复试井
压力恢复试井是通过封井使井筒内部压力下降至初始压力之下,再打开井口阀门的过程中,测定井筒内部压力的变化过程,以确定初始压力和井筒储层的压力分布情况。
压力恢复试井的步骤如下:
1、泵入清水或轻质液体,力求封存井底,在井口关闭工具。
2、在一定时间内,记录井底压力逐渐下降的过程,至其趋于稳定。
3、缓慢打开井口阀门,记录井口压力的变化过程。
4、根据压力变化的情况,推导出初始压力以及储层压力分布情况。
压力恢复试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为固定的时间段内,实现井底压力的恢复,有利于更准确地测量孔隙压力。
缺点是需要封井,需要停产,时间长。
压力降落试井是在井筒内施加一定之外的压力时,测定井中的压力变化过程。
1、关井,将泵入压力流体,提高压力至一定程度
压力降落试井的优点是不需要封井,可以在井启动状态下进行,时间短。
缺点是不容易恢复井底压力到初始状态。
以上两种试井方法在生产井的压力监测中都有应用。
但是,由于生产井的情况复杂多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试井方法。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对生产井进行全面监测,以更准确地了解储层情况,为生产优化提供依据。
涪陵气田压力恢复试井解释方法探讨

涪陵气田压力恢复试井解释方法探讨黄艺【摘要】页岩气藏孔隙度、渗透率都很低,均需要实施压裂等增产措施,对于压裂改造后的储层的渗流机理及渗流特征认识不够明确,需要通过压力恢复试井了解地层、井筒特征参数.通过分析焦石坝页岩气井的压力恢复曲线,发现页岩气井压力恢复仅能获取SRV流动区域内的地层特性,无法获得基质特征;同时,初步总结出该区块试井时机和合理的关井时间:所选井必须累计生产4个月,累产达到1000万方以上,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压降漏斗;对于累计生产时间较长的井,关井时间越长,试井所获得地层信息越丰富;在研究焦石坝主体区开展的15井次压力恢复试井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将焦石坝区块压力恢复曲线分为3大类,并分别探讨了合理的试井解释模型和解释方法,以及曲线对压裂效果评价的指导意义.导数曲线下掉为0的原因是生产时间较短,显示出径向流特征的曲线对应压裂效果优于裂缝线性流特征的曲线,可为后续压裂方案设计提供指导.【期刊名称】《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29)006【总页数】4页(P45-47,54)【关键词】页岩气;压力恢复试井;双对数曲线;试井解释【作者】黄艺【作者单位】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重庆涪陵 408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3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机理既不同于压裂直井,也不同于传统的单裂缝压裂水平井。
鉴于页岩气储层的特殊性,页岩气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机理极其复杂。
目前国内外关于页岩气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机理的研究基本上是建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开展的,未能结合页岩气井的生产实际情况。
国内页岩气井生产期较短,压力恢复试井是研究页岩气井渗流特征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涪陵页岩气田成为国内首个商业开发成功的页岩气田,江汉油田于2014年开始页岩气井压力恢复试井的探索,目前共在焦石坝主体区开展了共计 15 井次压力恢复试井工作。
本文结合 15 井次的试井数据,探讨了页岩气分段压裂水平井的渗流特征及压力恢复试井现场资料录取制度和解释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8 7 0 m。 / d , 该 油 田其 它 井 的 DS T测 试 通 常 都 采 用 三开 三关 的工作制度 , 因此 , 通 常每 口井将有 三个 压力 恢 复数据 供分 析 , 但 是利 用 一 关 压力 恢 复数 据 分 析 的表皮 系数很 高 , 不 能反 映地层 的真实情 况 , 常 用 二关 三关压 力恢 复数据 进行压 力恢 复分 析 。
=
—盎—1 —
L盎
丰 三 ‘ : … … - 二 刑 0 … -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 h
g / c m。 , 地层原 油 体积 系数 1 . 2 1 , 原 油压 缩 系数 1 . 4
2 0 1 3年 1月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 E T R 0 L E UM G E 0 L 0 G Y A ND E N GI N E E R I NG
第2 7卷 第 1 期
文 章编号 : 1 6 7 3—8 2 1 7 ( 2 0 1 3 ) 0 1 —0 1 0 0 —0 4
模 型的 内边 界条件 , 从 图 2可 以看 出 , A井 的压 差与
时 间的双 对数 曲线 出现了 4 5度线 , 表 明该 井存 在井 筒储 集效 应 。 径 向流 阶段 : A 井 双对 数 曲线 上 的压 差 导数 曲 线 出现 了数值 为 0 . 5的水 平 直 线 ( 图 2 ) , 这是 径 向 流 阶段在 双对 数 曲+ 1 , 牛砖 一 } ●
。 一
一
.
蠡 l 0
,
f
… ‘
… ・
皂
蓄t 9 o
—
田南部 断块 的 A 井 为例 , 利 用 现代 试井 解 释技 术 分
析地层 系数 K 、 表皮 系数 S 、 油 井 控制 最 小 地 质 储 量、 油 藏边界 及储层 连通 性 。 早期根 据 MDT测 试结 果表 明该 井 的地 层压 力 非常 接 近饱 和压 力 , A 井 R层 地 面 原油 密 度 0 . 8 0 4
过 渡 阶段 : 早 期纯 井 储 阶段 和径 向流 阶段 不受
表 皮 因子 的影 响 , 但 这 两 个 流动 段 之 间 的过 渡 阶段 与表皮 因子 密切相 关 , 曲线上 表现为 山峰状 曲线 , 过 渡 阶段 的山 峰 状 曲线 定 性 的反 映 了表 皮 因 子 的 大
收稿 日期 : 2 0 1 2 —1 0—1 5 ; 改 回 日期 : 2 0 1 2—1 1 —2 9
2 试 井解 释 模 型 的 识别 _ l ]
A 井有 三次 压力 恢 复 数据 , 但 最 后 关井 的压 力
恢复 时 间长 , 数据 品质好 , 因此 利用 最后一 段压力 恢
作者 简 介 : 夏海容 , 1 9 7 6年 生 , 工程师 , 硕士研究生 , 2 0 0 3年 毕 业 于西 南 石 油 大 学 油 气 田 开发 专 业 , 从 事 油气 田开 发 方 面 的 工作 。
A 井 纵 向储 层 连 通 的可 能 性 很 大 。
关键 词 : 西非 ; DS T 测试 ; 压 力 恢 复 试 井 解 释
中图分类号 : T E 3 5 3 . 2
文献标识码 : A
一 卜 P . E m 】 , 薯堰
.
1 简 介
西非 尼 日尔三角 洲深海 某油 田 , 水深 9 0 0 r n , 从 地 震上看 , 该 油 田断层 发 育 , 沉 积 环 境 为 浊 积 砂 水 道, 东西 向的断层将 油 田南 部 与北部 隔开 , 以位 于油
割成 多 个 断块 , 在 油 田投 入 开发 前 对 油藏 评 价 最 大 的挑 战 是 弄 清储 层 的 连 通 性 、 储 层 物 性 及 油 井 产 能 。对 西 非 深 海 某 油 田 A 井 的 DS T 测 试 资 料 和 试 井 解释 分析 结果 表 明 , 该 井 油 藏 模 型 主 要 为 线性 复 合 模 型 , 东部 为 水 道 边 界 ,
压 力 恢 复 试 井 解 释 在 西 非 深 海 某 油 井 的 应 用
夏 海容
( 中 国石 化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北京 1 0 0 0 8 3 )
摘要 : 西 非 尼 日 尔三 角 洲 的储 层 主 要 为 浊积 砂 , 圈闭类型主要 为构造和地 层复合 圈闭, 构 造 内断 层 发 育 , 将 地 层 分
早 期 阶段 : 主要反 映近井带 特征 , 即为试 井解 释
2 1 8 2 I T 1 , 射孔厚 度 1 5 m, 油 藏压力 2 2 . 9 5 5 MP a , 井
眼底部 温度 6 3 . 6℃ , 井 眼半径 0 . 1 5 5 m。 A井测 试工 作 制 度 为 三 开 三关 ( 图 1 ) , 一 开 主 要为 排液 , 排 液 时间 4 3 . 2小 时 , 二 开 和 三 开为 主 要 测试 阶段 , 开井 生产 时 间 6 7 ~7 2小 时 , 测试 最 大 流
×1 0 MP a ~,地 层 水 压 缩 系 数 0 .3 7× 1 0
MP a ~, 岩石 压 缩 系数 1 . 0 5×1 0 MP a ~, 总 的 压
图 1 A 井 测 试 历 史 曲 线
复数据进 行分 析 。
2 . 1 流 动 阶 段 的 识 别
缩 系数 2 . 2 9×1 0 I 。 MP a , 原 油黏 度 2 . 2 2 mP a・ S , 孔 隙度 2 6 . 7 , 含 水 饱 和度 1 5 . 1 , 射孔 顶 部 埋 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