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习题解析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1[上]课后答案解析

现代汉语1[上]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绪论”思考和练习一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

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3. 简述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形式。

书面语是写(印)出来的语言,口语是说出来的语言;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是文字,口语的物质载体是语音。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主要在风格方面。

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

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至今还有许多民族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书面语比口语规范、连贯,因为写出来的话可以有时间斟酌、加工,乃至反复修改。

对书面语进一步加工规范,就形成标准语(又称“文学语言”)。

书面语与口语相互影响。

书面语的成分不断进入口语,从而使口语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口语成分也不断被吸收进书面语,从而使书面语不断丰富生动。

书面语往往受到口语的制约,它虽然有自己的特点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同口语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能距离太远。

如果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人们就会对书面语进行改革。

“五四”前后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就是因为文言文这种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

(完整版)第1章的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第1章的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 试述下列各组概念:⑴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⑵数据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⑶数据类型、数据操作⑷算法、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参考答案: 略2.试述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分别是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操作)。

3.试述集合、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和图型结构四种常用数据结构的特性。

参考答案:集合结构:集合中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特性外,数据元素之间无其它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松散性的。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和终端结点,开始结点没有前趋但有一个后继,终端结点没有后继但有一个前趋,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

树形结构: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一个称为根的结点,此结点无前驱结点,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所有结点都可以有多个后继。

图形结构:图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

即若结构非空,则在这种数据结构中任何结点都可能有多个前驱和后继。

4.设有数据的逻辑结构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B=(D,R),其中D={a1,a2,…,a n},R={<a i,a i+1>| i=1,2,…,n-1},请画出此逻辑结构对应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0 1 2 … n-2 n-1链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5.设一个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如图1.9所示,请写出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

图1.9 第5题的逻辑结构图参考答案: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B=(D,R),其中D={k1,k2,k3,k4,k5,k6,k7,k8,k9},R=<k1,k3>,<k1,k8>,<k2,k3><k2,k4>,<k2,k5>,<k3,k9>,<k4,k6>,<k4,k7>,<k5,k6>,<k8,k9>,<k9,k7> }。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

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

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

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X表示。

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n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

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 or big molecule的术语。

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

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

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

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

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

选择其常用4. 举例说明和区别:缩聚、聚加成和逐步聚合,加聚、开环聚合和连锁聚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1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1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解释下列名词:(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3)统计权重和简并度;(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5)禁戒跃迁和亚稳态;(6)光谱项和光谱支项;(7)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8)拉曼光谱。

答:(1)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

但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8 s内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出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3)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1个不同的支能级,2J+1称为能级的简并度。

(4)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振动光谱;由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转动光谱。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1-1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解答:1开环系统(1)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

用于系统输入信号及扰动作用能预先知道时,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2)缺点:不能自动调节被控量的偏差。

因此系统元器件参数变化,外来未知扰动存在时,控制精度差。

2 闭环系统⑴优点:不管由于干扰或由于系统本身结构参数变化所引起的被控量偏离给定值,都会产生控制作用去清除此偏差,所以控制精度较高。

它是一种按偏差调节的控制系统。

在实际中应用广泛。

⑵缺点:主要缺点是被控量可能出现波动,严重时系统无法工作。

1-2 什么叫反馈?为什么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用负反馈?试举例说明之。

解答:将系统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并对系统产生控制作用的控制方式叫反馈。

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用负反馈。

由1-1中的描述的闭环系统的优点所证明。

例如,一个温度控制系统通过热电阻(或热电偶)检测出当前炉子的温度,再与温度值相比较,去控制加热系统,以达到设定值。

1-3 试判断下列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属于何种类型(线性,非线性,定常,时变)?(1)22()()()234()56() d y t dy t du ty t u t dt dt dt++=+(2)()2() y t u t=+(3)()()2()4() dy t du tt y t u t dt dt+=+(4)()2()()sin dy ty t u t t dtω+=(5)22()()()2()3() d y t dy ty t y t u t dt dt++=(6)2()()2() dy ty t u t dt+=(7)()()2()35()du ty t u t u t dtdt=++⎰解答:(1)线性定常(2)非线性定常(3)线性时变(4)线性时变(5)非线性定常(6)非线性定常(7)线性定常1-4 如图1-4是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中Q1,Q2分别为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

控制的目的是保持水位为一定的高度。

【课后习题及答案】严蔚敏-数据结构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课后习题及答案】严蔚敏-数据结构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6.算 法 的 五 个 重 要 特 性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数据结构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链式存储结构与顺序存储结构相比较,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设有一批数据元素,为了最快的存储某元素,数据结构宜用_________ 结构,为了方便插入一个元素,数据结构宜用____________结构。
四、算法分析题
for(i=1; i<=n; i++) for(j =1; j <=i ; j++) x=x+1; 分 析 :该 算 法 为 一 个 二 重 循 环 ,执 行 次 数 为 内 、外 循 环 次 数 相 乘 ,但 内 循环次数不固定,与外循环有关,因些,时间频度 T(n)=1+2+3+…+n=n*(n+1)/2 有 1/4≤T(n)/n2≤1,故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即T(n)与 n2 数 量级相同。 2、分析下列算法段的时间频度及时间复杂度 for (i=1;i<=n;i++) for (j=1;j<=i;j++) for ( k=1;k<=j;k++) x=i+j-k; 分析算法规律可知时间频度 T(n)=1+(1+2)+(1+2+3)+...+(1+2+3+…+n) 由于有 1/6 ≤ T(n)/ n3 ≤1,故时间复杂度为O(n3)
精品课程
课后习题答案数据结构-严来自敏 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 绪论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电子版和答案解析详解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电子版和答案解析详解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电子版和答案解析详解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型1.病理生理学是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科[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A.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B.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C.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答案]D[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机制。

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流行病学调查B.动物实验研究C.临床观察病人D.推理判断E.临床实验研究[答案]B[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但主要来自动物实验。

4.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A.病理状态B.病理过程C.病理反应D.病理障碍E.病理表现[答案]B [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A.器官病理学B.细胞病理学C.实验病理学D.疾病病理学E.医学生理学[答案]C[题解]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 Bernard倡导以研究活体疾病为对象的实验病理学,复制动物模型是病理生理学的前身。

6.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A.19世纪前叶B.19世纪中叶C.19世纪后叶D.20世纪前叶E.20世纪中叶[答案]C[题解]1879年俄国的喀山大学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独立学科和教研室,讲授病理生理学。

7.我国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成立于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E.20世纪60年代[答案]D[题解]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东北有些院校最先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1954年卫生部聘请苏联专家举办讲习班,1956年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均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环境工程基本知识第二版课后答案解析

环境工程基本知识第二版课后答案解析

第I 篇 习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1.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

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 )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 )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组成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A.数据项B.数据类型C.数据元素D.数据变量
数据(data):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元素(data element):数据的基本单位。

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数据项(data item):数据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一个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数据对象(data object):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集合)
数据结构形式定义为:数据结构是一个二元组:Data_Structure=(D,S)
D是数据元素的有限集,S是D上关系的有限集结构(structure):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4种基本结构: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状结构或网状结构。

2.数据结构是研究数据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A.理想结构,物理结构B.理想结构,抽象结构
C.物理结构,逻辑结构D.抽象结构,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又称逻辑关系,物理结构又称存储结构。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存储结构),又称映像。

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机中有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顺序映像、非顺序映像。

对应的两种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3.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A.正确性和简单性B.可读性和文档性
C.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D.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算法(algorithm):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指令的有限序列,其中每一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

算法的5个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输出。

算法设计的要求:正确性(correctness)、可读性(readability)、健壮性(robustness)、效率与低存储量需求。

算法效率的度量:事后统计和事前分析估算。

用高级程序语言编写的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消耗的时间取决于:算法选用的策略、问题的规模、书写程序的语言(语言级别越高,执行效率越低)、编译程序所
产生机器代码的质量、机器执行指令的速度。

时间复杂度(asymptotic time complexity):以基本操作重复执行的次数作为算法的时间度
量。

有时算法中基本操作重复执行次数随输入数据集不同而不同,所以一般讨论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space complexity)
4.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D.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
5.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
A.问题的规模 B. 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 A和B D.以上都不是
6.一个算法应该是()。

A.程序 B.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 C.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 D.A和C.
7. 下面关于算法说法错误的是()
A.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为解决某问题的算法同为该问题编写的程序含义是相同的
C. 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 以上几个都是错误的
算法的确定性说的是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8.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

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 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 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9.程序段 for ( i=n-1;i>=1;i--)
for (j=1j<=i;j++)
if( A[j]>A[j+1])
A[j]与A[j+1]对换;
其中 n为正整数,则最后一行的语句频度在最坏情况下是()
A.O(n)B.O(nlogn) C..O(n3) D.O(n2)
10.连续存储设计时,存储单元的地址()。

A.一定连续 B.一定不连续 C.不一定连续 D.部分连续,部分不连续
二,判断题
1.数据结构的抽象操作的定义与具体实现有关。

( × ) 2.数据结构是数据对象与对象中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集合。

√(×)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关系
3.在顺序存储结构中,有时也存储数据结构中元素之间的关系。

×( √ ) 4.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用户按使用的需要建立的。

(√)5.算法和程序原则上没有区别,在讨论数据结构是两者是通用的。

(×)6.同一数据逻辑结构中的所有数据元素都具有相同的特性是指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都相等。

(×)7.数据的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无关。

(√)8.算法的优劣与算法描述语言无关,但与所用计算机有关。

( × ) 9.健壮的算法不会因非法的输入数据而出现莫名其妙的状态。

( √ ) 10.算法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如果用C 语言或PASCAL语言等高级语言来描述,则算法实际上就是程序了。

( × )
三,填空
1
2. 对于给定的n个元素,
3
4.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仅取决于它的一组__逻辑特性 _,而与_ 在计算机内部如何表示和实现 _无关,即不论其内部结构如何变化,只要它的_ 数学特性 _不变,都不影响其外部使用。

5.,图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
6.一个算法有5
个或多个输出。

7.已知如下程序段
for (i:= n;i<=1;i++){语句1}
{
x:=x+1;{语句2}
for( j=n;j<=i ;j++) {语句3}
y:=y+1; {语句4}
}
语句1语句2语句3
语句4
语句频度:指该语句重复执行的次数。

(与时间复杂度区分)
8.在下面的程序段中,对x的赋值语句的频度为___n^3__(表示为n的函数)
for(i=1;i<=n;i++)
for(j=1;j<=i;j++)
for(k=1;k<=j;j++)
x=x+delta;
9. 计算机执行下面的语句时,语句s的执行次数为 _______ 。

for(i=l;i<n-l;i++)
for(j=n;j>=i;j--)
s;
10. 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为________。

(n>1)
sum=1;
for (i=0;sum<n;i++) sum+=1;
四,应用题
1.什么是数据? 它与信息是什么关系?
2.什么是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研究什么内容的学科?有关数据结构的讨论涉及哪三方面? 3.评价一个好的算法,从哪几方面考虑?
4. 若将数据结构定义为一个二元组(D,R),说明符号D,R 应分别表示什么?
5.解释算法与程序的区别?
6.有下列几种用二元组表示的数据结构,画出它们分别对应的逻辑图形表示,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何种结构。

(1)A=(K,R),其中:
K={a,b,c,d,e,f,g}
R={r}
r={〈a,b〉,〈b,c〉,〈c,d〉,〈d,e〉,〈e,f〉,〈f,g〉}
(2)B=(K,R),其中:
K={a,b,c,d,e,f,g,h}
R={r}
r={〈d,b〉,〈d,g〉,〈d,a〉,〈b,c〉,〈g,e〉,〈g,h〉,〈a,f〉} (3)C=(K,R),其中:
K={1,2,3,4,5,6}
R={r}
r={(1, 2),(2, 3),(2,4),(3,4),(3,5),(3,6),(4,5),(4,6)} 这里的圆括号对表示两结点是双向的。

7.分析以下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

(1)
a=0;b=1;①
for(i=2;i〈=n;i++)②
{
s=a+b;③
b=a;④
a=S;⑤
}
(2)
inti,j,k;
for(i=0;i〈n;i++〉①
for(j=0;j〈n;j++〉②
{
c[i][j]=0;③
for(k=0;k〈n;k++〉④
c[i][j]=c[i][j]+a[i][k]+b[k][j];⑤
}
8.求下列算法段的语句频度及时间复杂度
(1)
for(i=1; i<=n; i++)
for(j =1; j <=i ; j++)
x=x+1;
(2)
for (i=1;i<=n;i++)
for (j=1;j<=i;j++)
for ( k=1;k<=j;k++)
x=i+j-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