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复习教案(公开课)

合集下载

高三成语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三成语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三成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高考必考成语。

2. 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并记忆高考必考成语。

2. 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运用成语进行句子构建。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高考必考成语的学习和运用。

2. 教学方法: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课堂小练习的形式引入成语教学,通过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来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通过教师对成语的解释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 记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语的记忆,并提供学生背诵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教师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成语,如完成句子、造句、写作等。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完成练习等,进行量化评价。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思考来进行质性评价。

七、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将成语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2. 建议学生在闲暇时间多读一些成语故事,培养对成语的兴趣和爱好。

八、教学辅助材料:1.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成语故事和例句,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可以准备一些与成语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记忆高考必考成语,并以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教师对成语的讲解和示范,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成语的丰富意义和用法。

教师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成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高考要求,通过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高中语文】成语公开课)(定稿)

【高中语文】成语公开课)(定稿)
请根据人名(姓氏除外)写成语
例:周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练: 高攀龙(攀龙附凤 )王人美(成人之美 ) 龚自珍(敝帚自珍)陈残云(风卷残云 ) 陶成章(出口成章)杜鹏程(鹏程万里) 王任重(任重道远)马致远(宁静致远)
在下面表情的词后面填上一
个与眉毛有关的四字格成语:
例:蔑视——横眉冷对 舒畅—— 扬眉吐气 喜悦—— 喜上眉梢 忧愁—— 愁眉苦脸 兴奋—— 眉飞色舞 愉快—— 眉开眼笑
一、张冠李戴
【解读】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 若使用不当, 就要出差错。
【例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 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 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解析】“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 此用于“人”,适用对象误 。
二、望文生义
【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 导致误用 。
(见义勇为 )
《论语-为政》
4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国语-晋语》)
( 有名无实)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 )——(孟郊-《登科后》)
成语之最
最遥远的地方—— 最荒凉的地方—— 最昂贵的稿费—— 最高的巨人—— 最长的一天—— 最大的巴掌—— 最吝啬的人—— 最厉害的贼 ——
天涯海角 不毛之地 一字千金
顶天立地 一日三秋 一手遮天 一毛不拔 偷天换日
成语的特点
①源远流长。 ②精炼含蓄。 ③定型不变。
高考视点
知识点剖析:
成语因其言简意赅,运用频繁,而 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正确使用成 语成为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 查的内容以常见成语为主,侧重考查 容易用错的成语。考查的角度有近义 成语的辨析,有适用对象、范围、语 境的判断,词义准确性的考查,词义 感情色彩的分辨等。

成语公开课教案

成语公开课教案

成语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探究成语的魅力》成语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认识成语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2. 学习常见的成语及其含义,并能正确运用成语;3.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常见的成语及其含义;2. 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2. 成语卡片或手写成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对成语的理解和认识,了解学生对成语的基本概念。

2. 给学生出示一些常见的成语,让学生尝试解释其含义。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定义和特点:简要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强调成语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

2. 成语的来源:介绍成语的来源,如典故、历史故事等。

3. 常见成语及其含义:通过课件或黑板,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含义,解释其来源和用法。

三、活动设计(25分钟)1. 成语接龙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轮流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小组要以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开头说出下一个成语,直到没有成语可接为止。

2. 成语表演:请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成语表演,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成语,并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成语的含义。

3. 成语故事编写:让学生自由发挥,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要求故事中至少包含三个成语,鼓励学生在故事中正确运用成语。

四、总结归纳(5分钟)1. 请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成语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的成语及其含义。

2. 强调成语在汉语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日常表达中积极运用成语。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写一篇短文,描述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醒学生复习今天学习的成语,准备下节课的成语接龙游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认识成语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学习常见的成语及其含义,并能正确运用成语;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高考成语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高考必考的常见成语,掌握其基本含义和用法;2.加深学生对成语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水平;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提高写作和阅读水平。

二、教学内容:1.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常见高考必考成语的解释和用法;3.成语的运用和创新。

三、教学过程:1.成语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导入例子:请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的成语,并询问他们对成语的理解。

解释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是具有固定结构和特定含义的词组,通常由四个字组成。

常见成语的特点是形象、生动、简练,能够准确表达一定的意义和象征。

2.常见高考必考成语的解释和用法(4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或两个成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并准备小组展示。

展示成果: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研究的成语,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讨论。

常见高考必考成语:- 突飞猛进:形容进展很快,发展迅猛。

- 拔苗助长: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 不可或缺:形容非常重要,不能缺少。

- 不胫而走:形容消息传播得很快,像没有腿而能够奔跑一样快。

- 触类旁通:从一个事物推知另一个事物。

- 心领神会:指对别人的意图、情绪、要领等有很深的理解。

3.成语的运用和创新(60分钟)创新游戏:请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创造一些与生活和时事相关的新成语,要求含义准确,运用得当,并能进行合理解释。

创新展示: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他们创造的新成语,并进行合理解释和运用扩展。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高考必考的常见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创造新成语的方式提高了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成语等语文素材,培养了学生们的语感和修辞能力,对于提升写作和阅读水平有一定好处。

教师可以结合听、说、读、写的方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并正确运用成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感,提升中考语文成绩。

3.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成语的辨析和搭配。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 成语的辨析和搭配。

教学准备:1. 成语教材或成语字典。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

2. 引出成语复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构成和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历史背景。

2. 通过例句解释成语的意思,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进行成语填空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句子构建。

三、成语的辨析和搭配(15分钟)1. 给出成语,让学生判断成语的正确与否。

2. 给出成语,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搭配。

3. 进行成语辨析练习,让学生区分近义成语和反义成语。

四、成语的来源和演变(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演变过程。

2. 讲解成语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成语的由来。

3. 进行成语故事分享,让学生增加对成语的兴趣。

五、成语复习总结(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成语复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

3. 布置成语复习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辨析和搭配、成语的来源和演变等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成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相信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高三复习之成语专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高三复习之成语专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危:正直。 点:涂上一点,表达删去。 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训:准则、典范。 假:借。 都从巷子里出来,多形容欢
庆贺、欢迎等盛况。
判断正误:
1.他近来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 有任何注释旳旧体诗集,文字艰深难 懂。
2.这部精彩旳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 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 得静悄悄旳。
3.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全世 界一切正义旳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 协旳。
小提醒:
1.平时多积累,了解成语旳起源和 本义,不孤立地了解某个字词,才 干防止望文生义。
2.对熟语含义旳把握,却往往需要 抓住某些关键字词。
二、误用褒贬
1.神七试验成功,广
一人升官, 同伙相互庆
大科技人员无不该在 问题出现之时就 未雨绸缪,而不 应该在问题出现 之后惊恐失措。
2.王大妈爱洁净 是这一带出了名 旳,家中旳多种 物件总是摆放得 有条不紊。
“未雨绸缪”比 喻事先做好准备 工作。
“有条不紊”是 做事或写文章条 理清楚,一点不 乱,侧重于“条 理性”,和“爱 洁净”之间缺乏 语意逻辑上旳联 络。
2.他往四面一看,发觉满山遍野都是 这种怪石。这时,他心里就有了出奇 制胜叛军旳妙计了。
小提醒:
1.分析成语在句子中所处旳 位置。 2.分析成语本身构造,拟定 其词性。
试一试:
1.包围圈越来越小了,这群罪大恶
极旳歹徒已成了

A 瓮中捉鳖 B 瓮中之鳖
2.折扇和封面上面,龙飞凤舞着艺 术界几十位名家风采各异旳署名。
鼓舞,弹冠相庆。 官可做,含
贬义。
2.在成克杰之后,广
形容英勇战 斗,勇往直
西贪官前赴后继上刑 前,多含褒
场。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灵活运用成语。

3.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成语的基本意思和用法。

2. 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准备1. 成语卡片2. 成语故事书籍3. 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成语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成语学习的情境。

2. 成语讲解讲解成语的基本意思、用法和感情色彩,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

3. 成语举例举例说明成语的用法,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受成语的运用。

4. 成语游戏设计成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成语,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成语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用法和感情色彩。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成语故事书籍,增加成语储备,提高语文素养。

7.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复习与巩固1. 课堂复习: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

2. 课后复习:布置成语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成语。

七、成语辨析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辨析比赛。

2. 教师出示成语,学生抢答,判断成语的正确与否。

3.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

八、成语接龙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2. 教师出示一个成语,学生需用该成语的一个字作为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

3. 通过游戏,增加学生的成语储备,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九、成语应用1. 教师出示一个成语,要求学生用该成语造句。

2. 学生分组进行造句比赛,看谁用成语造句更准确、生动。

3.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成语的应用能力。

十、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成语的正确用法和感情色彩。

成语 公开课教案

成语 公开课教案

成语公开课教案标题:成语公开课教案一、课程介绍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语语言艺术的瑰宝。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成语的含义、来源和用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化素养。

二、课程目标1、理解成语的含义和来源;2、掌握成语的用法和语境;3、增强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内容1、成语的起源和含义;2、成语的分类和特点;3、成语的使用方法和语境;4、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讲解:通过讲解成语的含义、来源和用法,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使用方法和语境;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讨成语的文化内涵;4、互动问答:鼓励学生提问,通过解答问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步骤1、讲解成语的起源和含义,帮助学生了解成语的基本概念;2、讲解成语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成语的不同类型;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成语的使用方法和语境;4、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成语的文化内涵;5、进行互动问答,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课后作业1、收集并整理常用的成语,并注明含义和用法;2、选择一个成语,撰写一篇短文,体现成语的使用方法和语境;3、阅读一篇文章,标注其中的成语,并进行分析。

七、课程评估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表现等进行评估;2、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估;3、期末测试:通过试卷测试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触摸春天公开课教案标题:触摸春天公开课教案一、课程概述触摸春天公开课是一次关于探索生命、尊重生命,以及培养孩子们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理解的课程。

本课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通过体验、探索、实践,帮助孩子们认识生命,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引导孩子们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导入:通过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引导孩子们进入课程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客混淆
注意摆正尊卑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 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01年)
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 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搭配不当
注意语法结构功能
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性的成语误作 及物动词使用
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 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参考答案】B【解析】B项“口耳相传”意 为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传播知识的原 始方式。此处语境不合。
(09年辽宁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 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 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 之论。 B.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博大 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以便尽快增强我国的“软实 力”。 C. 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 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 意味。 D. 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 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 研究。
⋆不合逻辑 注意违背常规和自相矛盾
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初春时节,人们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美景中,尽 情享受着春日的暖阳与欢乐。
⋆重复累赘
体味语境与成语意思,消除重复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演,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
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就是笑的意思
小结规律
成语误用
类型归纳
♦望文生义 ♦褒贬颠倒 ♦对象不当 ♦不合语境 ♦主客混淆 ♦搭配不当 ♦不合逻辑 ♦重复累赘
思远教育,助你成长,高效课堂,创造辉煌
成 语 专 题 复 习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若有不妥,敬请联系我们
考点扫描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等级:D级(应用) 题型:选择题(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说明: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 义语,考查的重点
6、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7、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 中捉鳖。 8、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 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 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9、 从文山会海中脱身,转入到实实在在的调
查研究中去,我觉得是您目前的当务之急。
10、某些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 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依据高考试题 寻找复习规律
B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 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 在劫难逃。 坏事情一定要发生。注意色彩、对象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 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形容器物精致;形容人聪明伶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 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 片喝彩。 形容时间或机会很容易过去。注意对象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 并无“弄巧”,应为“揠苗助长”。注意逻辑 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 成拙。
综合练习
1、 少数为官者,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而是追求个人享受,一饭千金。 2、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 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 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3、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 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4、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5、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 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 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 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 头。
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 的发展,使扩大影响。感情色彩不当。
(08辽宁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 项是 A.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 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 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 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 ,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 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 见到的也是寥若晨星。 D.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 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 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 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B 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 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 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 助游。
对人对事说长道短,责难挑剔。贬义
⋆对象不当
形容书籍极多
( 00 国) 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 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 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不合语境
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① D.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 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 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 受,心潮澎湃。(06苏)
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D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 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误解词义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 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色彩不当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 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不合语境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 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一般是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难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理解和应用
误用类型
⋆望文生义
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训:典范,法则
(06国) 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 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 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 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06国)
⋆感情颠倒
(06江苏)C.电视连续剧《亮剑》在 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 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