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水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游泳池水处理5步法

游泳池水处理5步法1、灭藻投放硫酸铜,2-3KG/1000立方水。
每月投放1-2次,两小时后做下面的步骤2、杀菌(消毒)用三氯乙氰脲酸(TCCA、强氯精)粉或片或粒进行消毒杀菌,2KG/1000立方水,若在中途补充药量则余氯含量每提高0.5ppm要按2G/1立方水投放。
3、调节PH一般说来,泳池的水是会偏酸性,测过PH值后,偏低就加碱(氢氧化钠),偏高就加酸。
一般我们用的消毒药剂是呈酸性的,同时雨水啊,人体的汗液等都是酸性的,所以泳池的水一般是酸性的,PH 值保持在7.2-7.8,泳池消毒药消毒的效果比较好。
PH值在7.5,消毒效果最为理想。
4、投放净水剂用聚合氯化铝是水中的杂质沉淀,一般5-10KG/1000立方水,投入泳池后,静止6-8小时,进行吸污。
还有一种净水剂叫澄清剂,是不用吸污的,但前提是你一定要有循环过滤系统,因为澄清剂是将水中那些悬浮的细小杂质吸附成为稍大的颗粒,你打开循环过滤系统,它会随水流流进沙缸,给沙缸过滤干净。
5、吸污可以用自动吸污机和手动吸污机。
如果你要用聚合氯化铝来做沉淀剂,都不能用自动吸污机。
用澄清剂的话,水底也会有些头发、沙子和树叶等式没办法过滤,只能用吸污机吸,但这时候你用自动吸污机的话会省事很多。
最后,注意,1-4步骤进行时,如果有循环过滤系统的,应该开启循环过滤系统使所投药剂均匀分散于水中。
如果没有循环系统的,应尽量想办法使其均匀分布。
建议游泳池装有循环过滤系统的就用自动吸污机,省事又方便。
游泳池水质处理游泳作为全民健身运项目,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运动项目,而水质的好坏成为游泳者最关心的问题,由于环境恶化、水体污染严重, 或因游泳人数多,泳池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和病毒,易交叉感染,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所以国家对游泳池水水质提出严格的卫生要求。
一、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1)儿童涉水池不得与游泳池连道,开放时不断加入含余氯0.3~0.5mg/l的新水.(2)浸脚消毒池含余氯量应为5~10mg/l,须4小时更换一次.标准中2、3、5、6、7项是最主要的,在这5项中,应重点控制的是2、3、5项,6、7项与5项直接相关,一般说来,余氯达标了,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基本也能达标。
游泳池卫生消毒制度流程

游泳池卫生消毒制度流程
1. 前言
为确保游泳池水质符合卫生要求,保障用户健康,制定本制度。
2. 消毒水质控制
2.1 消毒剂的投加
1.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比例加入水中;
2. 水中余氯的每升浓度在1.0~
3.0mg之间,PH值控制在7.2-
7.8之间。
2.2 消毒剂的更换
1. 当游泳池水中余氯小于0.5mg/L时,应及时添加消毒剂;
2. 当游泳池水中余氯大于5.0mg/L时,应立即更换游泳池水。
3. 清洁卫生管理
3.1 游泳池清洁处理
1. 每天两次对水面、池壁、滤网进行清洁,清除来自环境和使用者的杂质、分泌物等;
2. 每周至少一次对水管进行清洗消毒,清除管道内的淤积物和细菌。
3.2 换洗人员管理
1. 游泳馆应派专人检查更换为用户准备的纯净毛巾;
2. 游泳池使用结束后更换地面拖鞋并加以消毒。
4. 卫生环境
4.1 更衣和淋浴间
维持更衣和淋浴间的清洁卫生,每天至少进行两次清洁处理,并经常通风消毒。
4.2 游泳馆周边
保持游泳馆周边的卫生环境干净整洁,杂物、垃圾及时清理处理。
5. 总结
本制度对游泳池卫生消毒制度制定了明确的流程,涉及消毒水质控制、清洁卫生管理、卫生环境等多个方面,旨在保障游泳池水质符合卫生要求,保障用户健康,同时也保护游泳池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游泳池消毒技术规范

游泳池消毒技术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保游泳池消毒技术的规范化和安全性,以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
合理选择和应用消毒技术是确保游泳池水质符合卫生标准的关键。
本文档将提供一些常见的游泳池消毒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
2. 水质监测在选择和应用游泳池消毒技术之前,必须先进行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 游离余氯浓度- PH值- 总大肠菌群- 游离氯胺- 水温3. 常见的消毒技术3.1 氯消毒技术氯消毒技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游泳池消毒技术之一。
在使用氯消毒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氯消毒剂,并按比例进行投加。
- 定期检查游离氯浓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 避免过高的氯浓度,以免对游泳者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造成刺激。
3.2 臭氧消毒技术臭氧消毒技术是一种无毒、高效的消毒方式,适用于游泳池的消毒。
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维护和清洁臭氧发生器,确保其正常工作。
- 确保臭氧浓度在适宜范围内,一般为0.03-0.05mg/L。
3.3 紫外线消毒技术紫外线消毒技术能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应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紫外线杀菌器,并定期检测其紫外线输出功率。
- 确保紫外线辐射时间和强度达到消毒要求。
4. 操作指南4.1 消毒剂的储存和投加- 消毒剂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远离易燃易爆品。
- 消毒剂的投加应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
4.2 消毒设备的维护和检测- 每月对消毒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 定期清洁消毒设备,防止污物堆积和设备堵塞。
4.3 定期清洁游泳池- 游泳池的底部、边缘和过滤器等部位应定期清洁,以防止污染物的滋生和积聚。
5.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游泳池消毒技术的规范和操作指南。
在选择和应用消毒技术时,必须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游泳池水质符合卫生标准,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持续有效地应用消毒技术,还需要定期监测水质、维护设备并定期清洁游泳池。
游泳池水消毒的注意事项

2.3 游泳池水消毒的注意事项
游泳池投加了消毒剂后,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会挥发,即浓度会不断地下降。因此,要在开放时间内严格保持游泳池的余氯达到国家标准,必须要使用加药设备不断地进行补充才行。
而我们现在游泳池基本都是手工加药,因此,一般的做法就是在开放前稍稍加大投药量,使其在刚开放时的余氯浓度稍高,而后逐渐下降。但请注意余氯浓度最好不要超过1.0mg/L,因为余氯太高会使游泳者感到不适。另最好根据实际状况来决定中途是否补充加药。
2.2 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粉的使用方法
消毒粉的氯含量≥90%,微溶于水。一般来说游泳池在投加消毒粉时,都是先用小桶兑成水溶液后再洒入水中,这时大部分的消毒粉是并没有溶解的,其分散到游泳池水中需要1 个小时左右才能逐步溶解完全。
为了使泳池余氯达标并更有效地保持良好的水质,每立方水应加消毒粉1~2 克。(1-2kg/1000 立方)。
投放时先按聚合氯化铝1 份兑水3 份的比例将聚合氯化铝溶解,10 分钟左右再加水稀释,然后均匀洒入游泳池。投放后最好保持池水循环半小时,当池水中出现矾花后,静止6~8 小时,才可进行吸尘。投药最好在晚上收场后进行。投放前必须将水的PH 值调节到7.5-7.8,如下雨天气最好不要下聚合氯化铝,因为下雨会导致水体无法静止及PH 值下降,从而影响沉淀效果,导致聚合氯化铝沉不下去,影响第二天的开放。一般使用聚合氯化铝进行水质净化后,必须在第二天早上进行吸污,将沉到池底的脏物吸走。
4.2 清水清澄清剂的使用方法
清水清澄清剂的用量按每 1000 立方使用1 瓶,使用时先兑水稀释,然后在池边缘倒入泳池里。澄清剂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不同(聚合氯化铝形成较大的矾花,沉降速度快),它主要通过阳离子的吸附将水中的细小杂质形成稍大的微粒,使其随着水流进入循环系统,通过沙缸过滤使水质变清。加入澄清剂后必须连续打开循环系统8—16 个小时,澄清剂一般是在加入游泳池后第二或第三天达到最好的效果,基本能维持一周左右的时间。
游泳池规范使用氯消毒剂注意事项

游泳池规范使用氯消毒剂注意事项---1. 引言在游泳池维护和保洁中,正确使用氯消毒剂是保证水质清洁与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向游泳池人员介绍游泳池规范使用氯消毒剂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游泳池水质安全可靠,为游泳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游泳环境。
2. 使用氯消毒剂的基本知识氯消毒剂是游泳池水质消毒的一种常用剂型,常用的有三种形式:氯粉、氯片和液体氯。
以下是使用氯消毒剂时的基本知识:- 氯粉:使用前需溶解于水中,搅拌均匀后才能使用。
- 氯片:使用时直接放入游泳池水中,不需要溶解。
- 液体氯:使用时需按照指定用量添加到游泳池水中。
3. 使用氯消毒剂的注意事项为了正确使用氯消毒剂,确保游泳池的水质安全,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3.1 测量水的pH值在使用氯消毒剂前,必须首先检测游泳池水的pH值。
pH值的合理范围一般为7.2-7.6。
如果pH值超出范围,需要进行调整,才能有效利用氯消毒剂。
3.2 注意氯消毒剂的使用量使用氯消毒剂时,需要按照游泳池的水容量和水质情况来确定正确的使用量。
过少的使用量不能有效消毒,过多则可能对游泳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请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使用。
3.3 符合消毒剂与水的接触时间为了让氯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消毒剂和水的接触时间至少要在30分钟以上,以确保细菌、病毒等有足够的时间被消毒。
3.4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使用氯消毒剂时,务必佩戴好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处理。
3.5 储存氯消毒剂储存氯消毒剂时,应将其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其他易燃物。
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放,以防发生不应预期的反应。
3.6 定期检查氯消毒剂游泳池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氯消毒剂的种类、剩余量以及有效期。
及时更换逾期或低效的氯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
4. 结论通过遵守上述规范使用氯消毒剂的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保护游泳者的健康和游泳池的水质清洁。
游泳场所管理人员和使用者应共同努力,加强对游泳池水质的检测和保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游泳环境。
游泳池消毒管理制度

游泳池消毒管理制度1. 引言游泳池是人们进行休闲娱乐和健身运动的重要场所,为了确保游泳池的水质卫生,保证游泳者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游泳池消毒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游泳池的消毒管理措施,确保游泳池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适用于所有游泳池,包括室内和室外游泳池。
3. 消毒方法3.1. 氯消毒法使用含氯化合物进行消毒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按照游泳池的容积和水质情况,确定合适的氯消毒剂种类和使用量。
消毒剂的投放应均匀分散,避免过多或过少,确保消毒效果。
3.2. 臭氧消毒法臭氧消毒法是一种无污染、高效的消毒方法。
根据游泳池的容量和使用情况,确定臭氧发生器的使用量和时间。
在臭氧消毒期间,应暂停游泳活动并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3. 其他消毒方法针对特殊情况或特定要求,可以使用其他消毒方法,如紫外线消毒、电解消毒等。
使用前需仔细研究和测试,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4. 操作程序4.1. 日常消毒每天对游泳池进行定期消毒,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投放,确保消毒剂达到合适的浓度。
消毒过程中,应定时监测游泳池水质,确保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和效果。
4.2. 周期性消毒定期进行周期性消毒,具体时间和频率根据游泳池的使用情况、水质分析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周期性消毒的目的是彻底清洁和消毒游泳池,避免细菌滋生和水质变差。
4.3. 清洁与维护除了消毒工作,还应定期清洁游泳池的污垢和杂物,保持水体清澈透明。
检查和维护游泳池的设备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 监测与记录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与记录制度,包括游泳池水质的监测、消毒剂的使用记录、维护和事故处理等。
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分析和保存,以便日后查阅和分析。
6. 培训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游泳池消毒管理培训,确保相关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游泳池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处理、紧急疏散等,以便应对突发事件。
7. 效果评估定期对游泳池的消毒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水质分析结果、用户反馈和相关监测数据分析等。
液氯使用操作规程

液氯使用操作规程一、引言液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卫生清洁、游泳池消毒等领域。
为了确保液氯的安全使用和操作,制定本操作规程,以规范液氯的使用过程,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液氯的使用和操作,包括液氯的储存、运输、配制、投加等环节。
三、液氯的基本性质1. 外观:液氯为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 密度:液氯的密度约为1.4g/cm³。
3. 熔点:液氯的熔点为-101℃。
4. 沸点:液氯的沸点为-34.6℃。
5. 不溶于水,能与有机物发生剧烈反应。
四、液氯的储存1. 储存场所:液氯应储存在通风良好、阴凉干燥的仓库或者储罐内,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2. 储存容器:液氯储存容器应为耐腐蚀的材质制成,密封性好,容量适中。
3. 标识标志:储存场所应设置液氯的安全标识标志,包括危(wei)险品标志、警示标志等。
五、液氯的运输1. 运输工具:液氯应使用专用的液氯运输车辆进行运输,确保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泄漏和事故。
2. 装载方式:液氯运输车辆应采用密封装载方式,严禁与易燃物、有机物等混装混运。
3. 运输路线:液氯的运输路线应避开人口密集区、火源和易燃物储存区,选择安全通畅的道路。
六、液氯的配制1. 配制设备:液氯的配制应使用专用的配制设备,确保操作安全。
2. 配制比例:根据实际需要,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液氯与水进行配制。
3. 搅拌均匀:配制过程中应进行充分搅拌,确保液氯与水充分混合。
七、液氯的投加1. 投加量控制:根据实际需要,按照规定的投加量将配制好的液氯投加到目标水体中。
2. 投加方法:液氯的投加可以采用手动投加或者自动投加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 投加时间:液氯的投加时间应根据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处理要求确定,确保投加效果。
八、液氯的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
2. 液氯操作区域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气体积聚。
游泳池水体消毒方法及用量

游泳池水体消毒方法及
用量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游泳池水体消毒方法及用量
一.杀藻/抑藻
投放硫酸铜,以每立方米水2g-3g投放(即1000立方水投加2-3kg),如若处理新水则加倍投放。
每月1-2次(若有下列操作,则2个小时后再进行下列步骤)
二.杀菌/消毒
每天使用游泳池消毒药品(如游泳池消毒粉或游泳池消毒片)进行消毒。
以每立方米池水2g投放(即1000立方投放2kg).加药最好在开放前1-2小时进行。
每周进行一次突击性处理(即加倍投放消毒药,最好在当晚游泳池收场后进行)。
三.调节PH值
使用PH调节剂(氢氧化钠)调节游泳池水体的PH值,使其保持在之间最为理想。
(一般使用游泳池消毒粉或游泳池消毒片进行水体消毒时,水质的PH值会降低,因此一般使用提高PH值的调节剂)。
每升高1度PH值,按照每立方米池水10g投放。
四.投放澄清剂进行水质净化
游泳池水中的悬浮物过多会使水质浑浊,这时需要使用澄清剂来对水质进行净化,按每周投加一次,每1600立方米水体投加1kg,投加后
需加大循环水量,使其水中出现矾花后,静止6-8小时(这个步骤一般在晚上进行)。
第二天可以看到游泳池底下有一层黄色的沉淀物,而池水已经变清,这时就可以进行吸污。
五.吸污
使用游泳池专用吸污工具进行吸污,吸污时注意吸污头(盘)的推进速度,太快了沉在池底的脏物会吸不干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泳池的消毒杀藻在池水的水质日常管理中是重要的环节,游泳池宜采用含氯消毒剂来消毒。
目前比较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游泳池消毒粉、游泳池消毒颗粒、游泳池消毒速溶片、游泳池消毒缓释片等。
下面给大家分享下泳池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片是目前各类游泳池、桑拿水处理专用消毒剂,能快速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并能灭活病毒。
药效稳定,持续时间长;杀菌能力是次氯酸钠的40~80倍,用量少,计量准确;使用简便,无残留毒物和副作用,对人体无害。
能适合各类沉淀净水剂,每年可减少泳池换水,大大减少水费成本。
【用法用量】:此种消毒剂日常用量为每1000立方水投加2公斤即可,其泳客多或下雨天及换新水时要双倍投加以彻底进行杀菌消毒,防止池水长藻及长青苔等,使池水保持清澈湛蓝。
消毒液配制:将本品1袋200g加入10-20升水中,搅拌均匀,静置5分钟左右,即成消毒原液。
消毒液投加:将配制好的消毒液以人工或机械方式加入到水体中, -次添加量为:消毒粉剂:游泳池水量=1 : 400,000~1 : 200,000 ,即使
用浓度为0.4 ~ 0.8mg/L , 视污染程度和季节天气而定。
可以据此计算国际比赛标准游泳池2米x25米x50米=2500米3 ,其添加量为6.25公斤~12.5公斤,即31~62袋。
各种大小游泳池据此标准推算即可。
投加频次: 1次/天。
【使用注意事项说明】:不能日晒雨淋,氯消毒剂易挥发影响使用效果;放置在干燥通风阴凉处保存;请勿儿童接触触摸;有人在泳池玩耍时,请勿直接投加;使用时需带上手套、口罩等防护工具。
游泳池投加了消毒剂后,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会挥发,即浓度会不断地下降。
因此,要在开放时间保持游泳池的余氯达到国家标准,必须要使用加药设备不断地进行补充才行。
而我们现在游泳池基本都是手工加药,因此,一般的做法就是在开放前先加大投药量,使其开始的余氯浓度稍高,而后逐渐下降。
但请注意余氯浓度最好不要超过1. 0mg/L,因为余氯太高会使游泳者感到不适。
另最好根据实际状况来决
定中途是否补充加药。
每周应在晚_上进行一次冲击性处理(长期保持-定的较低浓度时,细菌、病毒会有适应性,这时投入过量的消毒药,使水的余氯高出一般的2-3倍,充分消毒一次)。
只有保持稳定的余氯浓度才能对细菌、藻类等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如果该项指标控制得当,将避免许多水质突发性问题的发生。
这样对于场馆而言,无需因水质变坏而采取各种应急性处理,其实更能节省在水处理成本上的费用;另外应该加强现场检测,如果余氯含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应及时投放消毒药。
(加药量可根据_上述的计算公式来确定)。
郑州亚海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业从事游泳池SPA消毒领域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发展型企业,其经营范围主要是:水处理产品、水质测试产品、吸污用品、清洁工具、救生用品、比赛用品、游泳池工程配件等。
如有意向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