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解答题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解答题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解答题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解答题复习练习(Word版含答案)

一、压轴题

1.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6,用符号“AB”来表示点A和点B 之间的距离.

(1)求AB的值;

(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使AC=3BC,求点C表示的数;

(3)在(2)的条件下,点C位于A、B两点之间.点A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2秒后点C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到达B点处立刻返回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直到点A到达点B,两个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A运动的时间为t,在此过程中存在t使得AC=3BC仍成立,求t的值.

2.已知M,N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分别为m,n,且m,n满足:|m﹣12|+(n+3)2=0

(1)则m=,n=;

(2)①情境:有一个玩具火车AB如图所示,放置在数轴上,将火车沿数轴左右水平移动,当点A移动到点B时,点B所对应的数为m,当点B移动到点A时,点A所对应的数为n.则玩具火车的长为个单位长度:

②应用:一天,小明问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40年才出生呢;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是老寿星,116岁了!”小明心想:奶奶的年龄到底是多少岁呢?聪明的你能帮小明求出来吗?

(3)在(2)①的条件下,当火车A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和点Q从N、M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和向右运动.记火车AB运动后对应的位置为A′B′.是否存在常数k使得3PQ﹣kB′A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若存在,请求出k和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点分别为-6和3

(1)若数轴上有一点P,它到A和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P对应的数字是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

(2)在上问的情况下,动点Q从点P出发,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在数轴上向左移动,是否存在某一个时刻,Q点与B点的距离等于 Q点与A点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求出点Q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如图,点A、B是数轴上的两个点,它们分别表示的数是2

和1.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1)AB= .

(2)点P 是数轴上A 点右侧的一个动点,它表示的数是x ,满足217x x ++-=,求x 的值.

(3)点C 为6. 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请问:BC AB -的值是否随着运动时间t (秒)的变化而改变? 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5.如图,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6-,3,点P 是射线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M 是线段AP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N 是线段BP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

(1)若点P 表示的有理数是0,那么MN 的长为________;若点P 表示的有理数是6,那么MN 的长为________;

(2)点P 在射线AB 上运动(不与点A ,B 重合)的过程中,MN 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写出求MN 的长的过程;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6.(1)如图,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且6AC cm =,4BC cm =,点M 、N 分别是

AC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

(2)若点C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且AC a =,BC b =,点M 、N 分别是AC 、

BC 的中点,请直接写出线段MN 的长度;(结果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3)在(2)中,把点C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改为:点C 是直线AB 上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则线段MN 的长度会变化吗?若有变化,求出结果.

7.定义:若90αβ-=,且90180α<<,则我们称β是α的差余角.例如:若

110α=,则α的差余角20β=.

(1)如图1,点O 在直线AB 上,射线OE 是BOC ∠的角平分线,若COE ∠是AOC ∠的差余角,求∠BOE 的度数.

(2)如图2,点O 在直线AB 上,若BOC ∠是AOE ∠的差余角,那么BOC ∠与∠BOE 有什么数量关系.

(3)如图3,点O 在直线AB 上,若COE ∠是AOC ∠的差余角,且OE 与OC 在直线

AB 的同侧,请你探究

AOC BOC

COE

∠-∠∠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定值;若不是,请说

明理由.

8.如图,A 、B 、C 三点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10-,点B 表示的数为14,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动点P 在数轴上,且点P 表示的数为x .

(1)求点C 表示的数;

(2)点P 从点A 出发,向终点B 运动.设BP 中点为M .请用含x 的整式表示线段MC 的长.

(3)在(2)的条件下,当x 为何值时,2AP CM PC -=?

9.数轴上有两点A ,B , 点C ,D 分别从原点O 与点B 出发,沿BA 方向同时向左运动. (1)如图,若点N 为线段OB 上一点,AB=16,ON=2,当点C ,D 分别运动到AO ,BN 的中点时,求CD 的长;

(2)若点C 在线段OA 上运动,点D 在线段OB 上运动,速度分别为每秒1cm, 4cm ,在点C ,D 运动的过程中,满足OD=4AC ,若点M 为直线AB 上一点,且AM-BM=OM ,求AB OM

的值.

10.已知∠AOD =160°,OB 、OC 、OM 、ON 是∠AOD 内的射

线.

(1)如图1,若OM 平分∠AOB ,ON 平分∠BOD .当OB 绕点O 在∠AOD 内旋转时,求∠MON 的大小;

(2)如图2,若∠BOC =20°,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当∠BOC 绕点O 在∠AOD 内旋转时,求∠MON 的大小;

(3)在(2)的条件下,若∠AOB =10°,当∠B0C 在∠AOD 内绕着点O 以2度/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 秒时,∠AOM =

2

3

∠DON.求t 的值.

11.如图1,射线OC 在∠AOB 的内部,图中共有3个角:∠AOB 、∠AOC 和∠BOC,若其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度数的三倍,则称射线OC 是∠AOB 的“奇分线”,如图2,∠MPN=42°: (1)过点P 作射线PQ,若射线PQ 是∠MPN 的“奇分线”,求∠MPQ ;

(2)若射线PE 绕点P 从PN 位置开始,以每秒8°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当∠EPN 首次等于180°时停止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t (秒).当t 为何值时,射线PN 是∠EPM 的“奇分线”?

12.观察下列各等式:

第1个:2

2

()()a b a b a b -+=-; 第2个:2

2

3

3

()()a b a ab b a b -++=-; 第3个:3

2

2

3

4

4

()()a b a a b ab b a b -+++=- ……

(1)这些等式反映出多项式乘法的某种运算规律,请利用发现的规律猜想并填空:若n 为大于1的正整数,则1

2322321()( )n n n n n n a b a

a b a b a b ab b -------++++++=______;

(2)利用(1)的猜想计算:1233212222221n n n ---+++++++(n 为大于1的正整

数);

(3)拓展与应用:计算1233213333331n n n ---+++

++++(n 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压轴题

1.(1)8;(2)4或10;(3)t 的值为167和329

【解析】 【分析】

(1)由数轴上点B 在点A 的右侧,故用点B 的坐标减去点A 的坐标即可得到AB 的值; (2)设点C 表示的数为x ,再根据AC=3BC ,列绝对值方程并求解即可;

(3)点C 位于A ,B 两点之间,分两种情况来讨论:点C 到达B 之前,即23时,然后列方程并解方程再结合进行取舍即可. 【详解】

解:(1)∵数轴上两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2,6 ∴AB =6﹣(﹣2)=8

答:AB 的值为8.

(2)设点C 表示的数为x ,由题意得 |x ﹣(﹣2)|=3|x ﹣6| ∴|x +2|=3|x ﹣6|

∴x +2=3x ﹣18或x +2=18﹣3x ∴x =10或x =4

答:点C 表示的数为4或10. (3)∵点C 位于A ,B 两点之间,

∴点C 表示的数为4,点A 运动t 秒后所表示的数为﹣2+t , ①点C 到达B 之前,即2<t <3时,点C 表示的数为4+2(t ﹣2)=2t ∴AC =t +2,BC =6﹣2t ∴t +2=3(2t ﹣6) 解得t =

167

②点C 到达B 之后,即t >3时,点C 表示的数为6﹣2(t ﹣3)=12﹣2t ∴AC =|﹣2+t ﹣(12﹣2t )|=|3t ﹣14|,BC =6﹣(12﹣2t )=2t ﹣6 ∴|3t ﹣14|=3(2t ﹣6) 解得t =

329

或t =43,其中4

3<3不符合题意舍去

答:t 的值为167和329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和绝对值方程进行求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m =12,n =﹣3;(2)①5;②应64岁;(3)k =6,15 【解析】 【分析】

(1)由非负性可求m ,n 的值;

(2)①由题意可得3AB =m ﹣n ,即可求解;②由题意列出方程组,即可求解; (3)用参数t 分别表示出PQ ,B 'A 的长度,进而用参数t 表示出3PQ ﹣kB ′A ,即可求解. 【详解】

解:(1)∵|m ﹣12|+(n +3)2=0, ∴m ﹣12=0,n +3=0, ∴m =12,n =﹣3; 故答案为:12,﹣3;

(2)①由题意得:3AB =m ﹣n , ∴AB =

3

m n

=5, ∴玩具火车的长为:5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5;

②能帮小明求出来,设小明今年x 岁,奶奶今年y 岁,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为:40

116y x x y x y -=+??-=-? ,

解得:12

64x y =??=?

答:奶奶今年64岁;

(3)由题意可得PQ =(12+3t )﹣(﹣3﹣t )=15+4t ,B 'A =5+2t ,

∵3PQ ﹣kB ′A =3(15+4t )﹣k (5+2t )=45﹣5k +(12﹣2k )t ,且3PQ ﹣kB ′A 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 ∴12﹣2k =0, ∴k =6

∴3PQ ﹣kB ′A =45﹣30=1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关键是用代数式表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和方程思想.

3.(1)-1.5;(2)存在这样的时刻,点Q 运动的时间为0.5秒或4.5秒. 【解析】 【分析】

(1)根据同一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可得结论;

(2)分两种情况:当点Q 在A 的左侧或在A 的右侧时,根据Q 点与B 点的距离等于Q 点与A 点的距离的2倍可得结论; 【详解】

解:(1)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6;点B 表示的数为3; ∴AB=9;

∵P 到A 和点B 的距离相等, ∴点P 对应的数字为-1.5.

(2)由题意得:设Q 点运动得时间为t ,则QB=4.5+3t ,QA=4.53t - 分两种情况:

①点Q 在A 的左边时,4.5+3t=2()4.53t -, t=0.5,

②点Q 在A 的右边时,4.5+3t=2()3 4.5t -, t=4.5,

综上,存在这样的时刻,点Q 运动的时间为0.5秒或4.5秒.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 4.(1)3.(2)存在.x 的值为3.(3)不变,为2.

【解析】

【分析】

(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和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即可求解;

(2)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

(3)先确定运动t秒后,A、B、C三点对应的数,再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解:(1)∵点A、B是数轴上的两个点,它们分别表示的数是2

-和1

∴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2)=3.

故答案为3.

(2)存在.理由如下:

①若P点在A、B之间,

x+2+1-x=7,此方程不成立;

②若P点在B点右侧,

x+2+x-1=7,解得x=3.

答:存在.x的值为3.

(3)BC AB

-的值不随运动时间t(秒)的变化而改变,为定值,是2.理由如下:

运动t秒后,A点表示的数为-2-t,B点表示的数为1+2t,C点表示的数为6+5t.

所以AB=1+2t-(-2-t)=3+3t.

BC=6+5t-(1+2t)=5+3t.

所以BC-AB=5+3t-3-3t=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数轴、非负数、两点之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数轴上动点的运动情况.

5.(1)6;6;(2)不发生改变,MN为定值6,过程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点P表示的有理数可得出AP、BP的长度,根据三等分点的定义可得出MP、NP的长度,再由MN=MP+NP(或MN=MP-NP),即可求出MN的长度;

(2)分-6<a<3及a>3两种情况考虑,由点P表示的有理数可得出AP、BP的长度(用含字母a的代数式表示),根据三等分点的定义可得出MP、NP的长度(用含字母a的代数式表示),再由MN=MP+NP(或MN=MP-NP),即可求出MN=6为固定值.

【详解】

解:(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如图1),则AP=6,BP=3.

∵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

∴MP=2

3

AP=4,NP=

2

3

BP=2,

∴MN=MP+NP=6;

若点P 表示的有理数是6(如图2),则AP=12,BP=3.

∵M 是线段AP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N 是线段BP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 ∴MP=

23AP=8,NP=2

3

BP=2, ∴MN=MP-NP=6. 故答案为:6;6.

(2)MN 的长不会发生改变,理由如下: 设点P 表示的有理数是a (a >-6且a≠3). 当-6<a <3时(如图1),AP=a+6,BP=3-a .

∵M 是线段AP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N 是线段BP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

∴MP=

23AP=23(a+6),NP=23BP=2

3(3-a ), ∴MN=MP+NP=6;

当a >3时(如图2),AP=a+6,BP=a-3.

∵M 是线段AP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N 是线段BP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

∴MP=

23AP=23(a+6),NP=23BP=2

3(a-3), ∴MN=MP-NP=6.

综上所述:点P 在射线AB 上运动(不与点A ,B 重合)的过程中,MN 的长为定值6.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三点分点的定义找出MP 、NP 的长度;(2)分-6<a <3及a >3两种情况找出MP 、NP 的长度(用含字母a 的代数式表示).

6.(1)5cm ;(2)2a b +;(3)线段MN 的长度变化,2a b MN +=,2a b -,

2

b a

-. 【解析】 【分析】

(1)根据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先求出CM 、CN 的长度,则

MN CM CN =+;

(2)根据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2CM AC =

,1

2

CN BC =,所以()122

a b

MN AC BC +=

+=

; (3)长度会发生变化,分点C 在线段AB 上,点B 在A 、C 之间和点A 在B 、C 之间三种情况讨论. 【详解】

(1)

6AC cm =,M 是AC 的中点, ∴1

32

CM AC ==(cm ),

4BC cm =,N 是CB 的中点,

∴1

22

CN CB ==(cm ),

∴325MN CM CN =+=+=(cm ); (2)由AC a =,M 是AC 的中点,得

11

22

CM AC a ==,

由BC b =,N 是CB 的中点,得

11

22CN CB b ==,

由线段的和差,得

222

a b a b

MN CM CN +=+=+=;

(3)线段MN 的长度会变化.

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由(2)知2

a b

MN +=,

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时,如图:

则AC a BC b =>=,

AC a =,点M 是AC 的中点,

∴11

22

CM AC a ==,

BC b =,点N 是CB 的中点,

∴11

22

CN BC b ==,

∴222

a b a b

MN CM CN -=-=-=

当点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时,如图:

则AC a BC b =<= , 同理可得:11

22

CM AC a =

=, 11

22

CN BC b =

=,

∴222

b a b a MN CN CM -=-=

-=, ∴综上所述,线段MN 的长度变化,2a b MN +=

,2a b -,

2

b a

-. 【点睛】

本题主要是线段中点的运用,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难点,难度较大. 7.(1)30°;(2)BOC ∠+∠BOE =90°;(3)为定值2,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差余角的定义,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E 的度数; (2)根据差余角的定义得到BOC ∠和AOE ∠的关系,

(3)分当OE 在OC 左侧时,当OE 在OC 右侧时,根据差余角的定义得到COE ∠和

AOC ∠的关系,再结合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求出

AOC BOC

COE

∠-∠∠的值.

【详解】

解:(1)如图,∵COE ∠是AOC ∠的差余角 ∴AOC ∠-COE ∠=90°, 即AOC ∠=COE ∠+90°, 又∵OE 是BOC ∠的角平分线, ∴∠BOE =COE ∠,

则COE ∠+90°+COE ∠+COE ∠=180°, 解得COE ∠=30°;

(2)∵BOC ∠是AOE ∠的差余角, ∴AOE ∠-BOC ∠=90°,

∵AOE ∠=AOC ∠+COE ∠,BOC ∠=∠BOE +COE ∠, ∴AOC ∠-∠BOE =90°, ∵AOC ∠=180°

-BOC ∠, ∴180°-BOC ∠-∠BOE =90°, ∴BOC ∠+∠BOE =90°; (3)当OE 在OC 左侧时, ∵COE ∠是AOC ∠的差余角, ∴AOC ∠-COE ∠=90°, ∴∠AOE =∠BOE=90°, 则AOC BOC

COE

∠-∠∠

=

90COE BOC

COE ∠+?-∠∠

=COE COE COE

∠+∠∠

=2;

当OE 在OC 右侧时, 过点O 作OF ⊥AB ,

∵COE ∠是AOC ∠的差余角, ∴AOC ∠=90°

+COE ∠, 又∵AOC ∠=90°+COF ∠, ∴COE ∠=COF ∠, ∴AOC BOC

COE

∠-∠∠

=

90COE BOC

COE

∠+?-∠∠

=9090COE COF COE

∠+?-?+∠∠

=COE COF COE ∠+∠∠

=COE COE COE ∠+∠∠

=2.

综上:

AOC BOC

COE

∠-∠∠为定值2.

【点睛】

本题属于新概念题,考查了余角、补角的知识,仔细观察图形理解两个角的差余角关系、互补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1)2;(2)52x MC =+

;(3)当2

5

x =-或6x =时,有2AP CM PC -=成立.

【解析】 【分析】

(1)根据中点的定义,即可求出点C 的坐标;

(2)先表示出点M 的数,然后利用线段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可表示出MC 的长度; (3)分别求出AP ,MC 和PC 的长度,结合题意,分为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求出x 的值. 【详解】

解:(1)点A 表示的数为10-,点B 表示的数为14, ∴线段AB=14(10)24--=, ∴点C 表示的数为:142422-÷=; (2)根据题意, 点M 表示的数为:

142

x

+, ∴线段MC 的长度为:142522

x x

+-=+; (3)根据题意,

线段AP 的长度为:10x +, 线段MC 的长度为:52

x +

, 线段PC 的长度为:2x -, ∵2AP CM PC -=, ∴10(5)222

x x x +-+=-, 整理得:15242

x x -=

+, ①当点P 在点C 的左边时,2x <,则20x ->, ∴15242

x x -=

+, 解得:2

5

x =-

; ②当点P 与点C 重合时,2x =, ∴

15

042

x +=, 解得:10x =-(不符合题意,舍去); ③当点P 在点C 的右边时,2x >,则20x -<, ∴15

242

x x -=

+, 解得:6x =.

∴当

2

5

x=-或6

x=时,有2

AP CM PC

-=成立.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的问题,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绝对值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9.(1)9;(2)5

3

或1.

【解析】【分析】

(1)根据C,D分别为AO,BN的中点,可得ND=1

2

BN,CO=

1

2

AO,再根据

CD=CO+ON+DN,将ND,CO代入可得出结果;

(2)根据OD=4AC,BD=4CO,可得出OA:OB=1:4.由点M为直线AB上一点,且AM-BM=OM,分两种情况求解:①当点M在线段AB上,先由已知等量关系得出AO=BM,设AO=x,再用x表示出AB,OM即可得出结果;②当点M在B点右侧时,由. AM-

BM=AB=OM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1)当点C,D分别运动到AO,BN的中点时,得

ND=1

2

BN,CO=

1

2

AO,

∴CD=CO+ON+DN=1

2

AO+ON+

1

2

BN=

1

2

(AO+BN)+ON=

1

2

(AB-ON)+ON,

又AB=16,ON=2,

∴CD=1

2

×(16-2)+2=9.

(2)∵C,D两点运动的速度比为1:4,∴BD=4CO.又OD=4AC,∴BD+OD=4(CO+AC),

∴OB=4OA,即OA:OB=1:4.

若点M为直线AB上一点,且AM-BM=OM,

①点M在线段AB上时,如图,

∵AM-BM=OM,∴AO+OM-BM=OM,

∴AO=BM,

设AO=x,则BM=x,

由OA:OB=1:4,得BO=4x,AB=5x

∴OM=BO-BM=3x,

55

=

33 AB x

OM x

=.

②当点M 在B 点右侧时,如图,

∵AM-BM=OM , ∴AB=OM ,

=1.AB

OM

综上所述:AB OM 的值为5

3

或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以及线段中点、线段和差的运算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点的移动与点所表示的数之间的关系

10.(1)∠MON 的度数为80°;(2)∠MON 的度数为70°或90°;(3)t 的值为21. 【解析】 【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角的计算即可;

(2)分两种情况画图形,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角的计算即可; (3)根据(2)中前一种情况用含t 的式子表示角度,再根据已知条件即可求解. 【详解】

解:(1)因为∠AOD =160°, OM 平分∠AOB ,ON 平分∠BOD ,

所以∠MOB =12∠AOB ,∠BON =1

2

∠BOD , 即∠MON =∠MOB+∠BON

=12∠AOB+1

2∠BOD =1

2

(∠AOB+∠BOD) =

1

2

∠AOD =80°, 答:∠MON 的度数为80°;

(2)因为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 所以∠MOC =

12∠AOC ,∠BON =1

2

∠BOD , ①射线OC 在OB 左侧时, 如图:

∠MON=∠MOC+∠BON﹣∠BOC

=1

2

∠AOC+

1

2

∠BOD﹣∠BOC

=1

2

(∠AOC+∠BOD)﹣∠BOC

=1

2

(∠AOD+∠BOC)﹣∠BOC

=1

2

×180°﹣20°

=70°;

②射线OC在OB右侧时,

如图:

∠MON=∠MOC+∠BON+∠BOC

=1

2

∠AOC+

1

2

∠BOD+∠BOC

=1

2

(∠AOC+∠BOD)+∠BOC

=1

2

(∠AOD﹣∠BOC)+∠BOC

=1

2

×140°+20°

=90°;

答:∠MON的度数为70°或90°.

(3)∵射线OB从OA逆时针以2°每秒的速度旋转t秒,∠COB=20°,∴根据(2)中的第一种情况,得

∠AOC=∠AOB+∠COB=2t°+10°+20°=2t°+30°.

∵射线OM平分∠AOC,

∴∠AOM=1

2

∠AOC=t°+15°.

∵∠BOD=∠AOD﹣∠BOA,∠AOD=160°,∴∠BOD=150°﹣2t°.

∵射线ON平分∠BOD,

∴∠DON=1

2

∠BOD=75°﹣t°.

又∵∠AOM:∠DON=2:3,

∴(t+15):(75﹣t)=2:3,

解得t=21.

根据(2)中的第二中情况,观察图形可知:这种情况不可能存在∠AOB=10°.

答:t的值为21.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已知(已设)角,去计算或者表示未知角.

11.(1)10.5°或14°或28°或31.5°;(2)7

4

21

8

21

2

63

4

【解析】

【分析】

(1)分4种情况,根据奇分线定义即可求解;

(2)分4种情况,根据奇分线定义得到方程求解即可.【详解】

解:(1)如图1,∵∠MPN=42°,

∵当PQ是∠MPN的3等分线时,

∴∠MPQ=1

3

∠MPN=

1

3

×42°=14°

或∠MPQ=2

3

∠MPN=

2

3

×42°=28°

∵当PQ是∠MPN的4等分线时,

∴∠MPQ=1

4

∠MPN==

1

4

×42°=10.5°

或∠MPQ=3

4

∠MPN=

3

4

×42°=31.5°;

∠MPQ=10.5°或14°或28°或31.5°;

(2)依题意有①当3×8t=42时,解得t=7

4

②当2×8t=42时,解得t=218; ③当8t=2×42时,解得t=

212

. ④当8t=3×42时,解得:t=634

, 故当t 为

74或218或212或634

时,射线PN 是∠EPM 的“奇分线”.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新定义奇分线,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理解“奇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2.(1)n

n

a b -;(2)21n

-;(3)31

2

n -.

【解析】 【分析】

(1)利用题中已知等式的规律得出该等式的结果为a 、b 两数n 次幂的差;

(2)将原式变形为123

321(21)(2222221)----+++

++++n n n ,再利用所得规律计算

可得;

(3)将原式变形为1233211

(31)(3333331)2

n n n ---=?-+++++++,再利用所得规律

计算可得. 【详解】

解:(1)若n 为大于1的正整数,则根据这些等式的运算规律可得:

12322321()( )n n n n n n a b a a b a b a b ab b -------+++

+++=n n a b -,

故答案为:n n a b -; (2)1233212222221n n n ---+++

++++

123321(21)(2222221)n n n ---=-+++

++++

21n n =- 21n =-

(3)1233213333331n n n ---+++

++++

1233211

(31)(3333331)2

n n n ---=?-+++++++

1

(31)2

n n =?- 31

2n -=. 【点睛】

本题考查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观察等式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