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害合集

合集下载

番茄病害

番茄病害

番茄1.叶霉病发病特点:番茄叶霉病在番茄的叶、茎、花、果实上,都会出现症状,但是常见症状是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退绿斑,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退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

从发病的顺序看,经常从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温度从9℃到34℃之间,病原都能生长发育,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0~25℃。

在最适温度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仅需10天到半月就可普遍发病。

叶片的表面有霉层!对叶片危害厉害。

2.西红柿晚疫病症状:叶子得了晚疫病,多半是从叶尖或叶边开始出现病斑,早晨,叶背面的病斑上会长出白霉;秸秆得了晚疫病,会出现黑黄色的病斑,得病的部位往往里凹,秸秆常常从这折断。

果实得晚疫病,多半是在果子还青的时候,出现黑黄色的病斑,病斑开始比较硬,慢慢就会腐烂。

严重时整株西红柿秧都会变黑枯死。

叶片,植株出现腐烂。

3.番茄灰叶斑病症状:番茄灰叶斑病只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布满暗色圆形或不正圆形小斑点,后沿叶脉向四周扩大,呈不规则形,中部渐褪为灰白至灰褐色。

病斑稍凹陷,多较小,直径2~4毫米,极薄,后期易破裂、穿孔或脱落。

不出现霉层,出现穿孔。

4.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俗称鱼眼病,鸟眼病。

是由密执安棒杆菌密执安亚种(Cmm)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细菌病害,目前还没有快速有效的防治办法。

番茄溃疡病主要通过种子带菌实现远距离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坏死、茎秆开裂、溃疡、植株整株枯死等。

5.灰霉病:茎、叶、花、果均可危害,但主要危害果实,通常以青果发病较重。

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致病部以上茎叶枯死导致枯萎病。

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呈”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表面生少量灰白色霉层。

果实染病,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西红柿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西红柿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西红柿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西红柿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一、西红柿病害1\病害一:晚疫病晚疫病是西红柿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由霜霉菌引起。

病害初期,叶片出现水浸样斑点,逐渐扩大并形成褐色环状斑。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用药剂(如苯醚甲环唑等)、病害初期进行疫霉菌的防治。

2\病害二:番茄黄化曲叶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由番茄黄化曲叶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黄化、矮化和弯曲。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源和中间寄主植物等。

3\病害三:西红柿青枯病西红柿青枯病由青枯病菌引起,表现为叶片边缘呈褐色,逐渐蔓延至全片,植株逐渐萎缩。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时疏枝、不同茬间轮作、注意病原菌的传播途径等。

二、西红柿虫害1\虫害一:番茄斑潜蝇番茄斑潜蝇是西红柿上常见的害虫,其幼虫在叶片上形成明显的白色斑点,久而久之会影响叶片的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虫品种、生物防治(如使用茄蚜瓢虫等)、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2\虫害二:番茄斑潜蛾番茄斑潜蛾为番茄上一种严重的害虫,其幼虫在番茄果实内部挖食,导致果实变质。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定期监测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虫害源等。

3\虫害三:西红柿斑蝥西红柿斑蝥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幼虫会直接侵入果实内部,导致果实陷腐。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田间管理,采用灯光诱杀、使用黄板诱虫、及时清除病虫害源等。

附件:1\图片:晚疫病病害症状示意图2\表格:防害和虫害的药剂推荐法律名词及注释:1\防疫法:指对植物疫病进行防治和监测的法律法规。

2\农药管理条例:指管理和监督农药使用的法规。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然而,番茄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受
到各种病害的影响,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主要的番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一、病毒病害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是一种病毒病害,通常由蚜虫传播。

该病害主要导致叶片黄化、卷曲和变小,果实发育不良。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定期清除病叶和使用药剂
控制蚜虫。

二、细菌性病害
青枯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它会导致幼嫩的枝条和叶片快速变黄、软化和死亡。

它还会导致果实上出现污点和软腐。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无菌的种子和工具、保持植株干燥、加强通风、及时清理落叶和使用抗生素药剂进行喷洒。

1. 疫霉病
2. 立枯病
立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果实上出现大量的白菌丝和伴随着溃烂。

此外,叶片和枝条也会变褐色且枯死。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健康的种子、控制田间湿度、立即
移除受影响的植株和使用杀菌剂进行喷洒。

四、其他病害
1. 褐飞虱
褐飞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叶片变黄和卷曲。

防治措施包括手动
挑选成虫和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

综上所述,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各种番茄病害。

种植者可以通过定期巡视和监测
生长环境,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番茄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番茄病害防治图谱

番茄病害防治图谱

番茄病害图谱目录番茄(终极腐霉)猝倒病 (2)番茄褐色根腐病 (4)番茄黑点根腐病 (6)番茄果实牛眼腐病 (7)番茄酸腐病 (9)番茄红粉病 (11)番茄根霉果腐病 (12)番茄斑点病 (13)番茄煤污病 (15)番茄(蓼白粉菌)白粉病 (16)番茄青霉果腐病 (17)番茄炭疽病 (19)番茄假单胞果腐病 (20)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 (21)番茄斑萎病毒病 (23)番茄丛矮病毒病 (25)番茄曲顶病毒病 (26)番茄巨芽病和丛枝病 (27)番茄低温生理病 (29)番茄盐类障碍 (35)番茄(终极腐霉)猝倒病症状终极腐霉引发的番茄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育苗盘中或土耕或反季节栽培幼苗的茎基部。

病部初呈水渍状,后缢缩,引起幼苗猝倒或枯死,有时种子刚发芽或未出土幼苗即染病,腐烂在土内,造成缺苗,严重的成片死亡,湿度大时病苗上或病苗附近的土面上长出白色絮状霉层,即腐霉菌菌丝体。

病原Pythium ultimum Trow称终极腐霉,属卵菌。

在CMA上菌落无特殊形状,在PCA上呈放射状,主菌丝宽6.2微米,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间生,个别顶生或切生,大小19~24微米;藏卵器球形,光滑多顶生,个别间生,大小20~23微米;雄器1~3个,多为1个,呈囊状弯曲,典型同丝生,无柄紧挨藏卵器,少数异丝生具柄,大小9.2~12.3×5.5~7.7微米;卵孢子球形、大小16~19微米,内含贮物球,折光体各1个。

菌丝生长适温32℃,最高36~40℃,最低4℃。

据宁夏检测,终极腐霉引起番茄猝倒死苗率占84%,瓜果腐霉占80%、德里腐霉占49%。

终极腐霉能侵染150多种经济植物,引致苗枯、猝倒、根腐、枯萎等病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与瓜果腐霉引起猝倒病相近。

德里腐霉游动孢子趋向于根的伸长区和切口,根毛较少,距根的伸长区和切口越远越少,根的成熟区几乎见不到孢子。

静止孢子产生芽管伸向根伸长区,芽管接触侵染点以后不产生附着胞和侵染钉,而是直接穿透根表皮细胞或切口;菌丝体进入根部后在根内迅速扩展,有的从根内向外扩展,在根组织里的菌丝体沿根轴上下伸长,产生的分枝继续蔓延,并在根组织里形成藏卵器和雄器,以后根际周围又出现游动孢子,48小时后在根的组织里产生卵孢子,72小时后卵孢子呈不满器状。

番茄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番茄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图片简介: 茄细菌性斑疹病又称细菌性微斑病。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发病,尤以叶缘和未成熟果实病症最为明显。

叶片发病出现深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有黄色晕圈;叶柄和茎发病出现黑色斑点;幼嫩绿果发病,先出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

番茄灰霉病图片简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

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呈V字形,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

果实发病主要在青果期,先侵染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后向果面和果梗发展。

花萼发病变为暗褐色,随后干枯。

茎发病后初期产生水浸小点,后扩展成长条形病斑。

真菌;茄子;气流传播;雨水传播;农事传播;伤口侵入番茄顶裂果图片简介: 番茄顶裂果主要是由于畸形花花柱开裂的结果。

直接原因是番茄开花时,对花器供给的养分不足造成的。

生产中在低温季节或在大棚中定植过早尤其严重。

生理性病害;花期养分不足;定植过早;番茄番茄病毒病(苜蓿型)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

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

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

病毒性病害;高温干旱;田间管理差;苜蓿型;番茄病毒病(花叶型)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

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

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

花叶型表现为叶色浓淡不均,黄绿相间,叶片皱缩,明脉,花少果小而劣,严重减产。

病毒性病害;高温干旱;田间管理差;花叶型;番茄病毒病(蕨叶型)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

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

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

蕨叶型表现为植株矮化,上部叶片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上卷,结果少而小。

番茄病毒病(卷叶型)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

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

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

17种番茄病害诊断手册附防治方法

17种番茄病害诊断手册附防治方法

17种番茄病害诊断手册附防治方法一、番茄猝倒病番茄幼苗期常见的病害。

育苗期间低温、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秧苗成片死亡。

1.症状幼苗出土后受害,靠近地面处,茎部染病。

开始是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接着变黄褐色并干瘪缢缩,植株倒伏,但茎叶仍为绿色。

湿度大时,病部及地面可见白色棉絮状霉。

开始时仅个别植株发病,但蔓延迅速,几天后扩及邻近秧苗,引起成片倒伏。

2.药剂防治•床土处理。

常规育苗可用甲霜灵+多菌灵拌土,还可以兼治其他多种病害。

••种子处理。

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浸种后催芽。

••药剂选择。

苗床发现有番茄苗萎蔫、倒伏后,及时拔除病株,并及时治疗。

可选烯酰•锰锌、霜霉威+代森联、霜脲•锰锌、恶霉灵等药剂。

•二、番茄立枯病番茄幼苗常见的病害之一,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

1.症状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缢缩变细,茎叶萎垂枯死。

稍大的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倒状。

病部初期着生椭圆形暗褐色斑,有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

2.药剂防治•床土消毒:苗床撒施甲霜灵加代森锰锌药土,进行苗床消毒。

••药剂选择:百菌清、代森锰锌、枯草芽孢杆菌等。

•三、番茄病毒病一般春季大棚番茄前期该病较轻,进入5月以后,蕨叶和花叶开始加重。

秋延后番茄病毒病比春大棚严重,主要为蕨叶和条斑病毒。

1.症状番茄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

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病株略矮,新叶小,结果小,果实表面质劣,多呈花脸状。

蕨叶型:叶片变厥叶、畸形;植株会不同程度矮化。

条斑型:主要表现在果实和茎上。

叶片上,表现茶褐色斑点或花叶,背部叶脉紫色。

茎上,出现暗绿色到黑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条斑、病茎质脆易折断。

果实上,多形成不同形状的褐色斑块,但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到茎和果肉内部,随着果实发育,病部凹陷而成为畸形僵果。

2.药剂防治•治虫防病••病毒病会通过蚜虫、白粉虱进行传播,要及时防治蚜虫。

番茄的病害

番茄的病害

【番茄病害大全】高清详解!(精品) 1番茄轮纹病英文名 Tomato early blight异名番茄轮纹病、番茄夏疫病。

病原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Ellis et Martin)Jones et Grou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

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

常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因病减产30%以上,尤其大棚、温室中发病重。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番茄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病,为害叶片、茎、花、果等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

(1)叶部:叶片初期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扩大后近圆形,有同心轮纹,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

潮湿时病斑长出黑霉。

发病多以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

严重时,多个病斑可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造成叶片早枯。

番茄早疫病病斑的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别于番茄圆纹病。

叶柄病斑呈椭圆形,稍凹陷,暗褐色,有轮纹,不将茎包住。

(2)茎部:茎部发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或不凹,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幼苗期茎基部发病,严重时病斑绕茎1周,引起腐烂。

(3)果实:青果发病多在花萼处或脐部形成黑褐色近圆凹陷病斑,后期从果蒂裂缝处或果柄处发病,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凹陷,有同心轮纹,斑面着生黑色霉层,病果易开裂,提早变红。

病原物王连平对番茄早疫病菌研究结果:(1)形态: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放射状生长,菌丝发达,气生菌丝灰白色。

将其平铺于培养基上,菌落初为淡灰色,后转为青褐色、褐色,菌丝生长快,在25℃下培养7天,菌落直径一般在8厘米以上。

该病原菌在PDA等一般培养基上较难产孢,经诱导处理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长不超过110微米,分生孢子单生,褐色,倒棍棒形至长椭圆形,大小(150~300)微米×(15~19)微米,一般有多个纵横隔膜,有长喙(一般不短于孢身长度),极少数孢子喙有分叉。

番茄西红柿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

番茄西红柿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

番茄西红柿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1、番茄晚疫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幼苗、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以叶片和处于绿熟期的果实受害最重。

幼苗期受害:叶片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并向叶柄、茎部扩散,使变细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死亡。

成株期受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叶片表面有水浸状淡绿色病斑,渐变褐色,坏死,再扩展至整个叶片;空气湿度大时,叶背病斑边缘有稀疏的白色霉层。

叶柄、茎秆和花絮受害:为不规则形、凹陷、褐色大斑,边缘不清晰;湿度大时表面有灰白色霉层。

果实受害:有不规则形坏死斑,边缘云纹状。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从开花前开始及时调查,重点观察下部叶片,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加以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氨基寡糖素;丙森锌;霜脲•锰锌,或唑醚•代森联。

2、番茄绵疫病棉疫病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片,为害严重。

果实发病:先在近果顶或果肩部发病,长有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少量自霉,后形成同心轮纹状斑,变为深褐色,皮下果肉也变褐。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病果多保持原状,不软化,易脱落。

叶片发病:出现水浸状褪绿大斑,慢慢腐烂,有时可见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烯肟菌酯+百菌清;嘧菌酯,或锰锌•霜脲。

3、番茄细菌性溃疡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番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幼苗染病:真叶从下向上打蔫,叶柄或胚轴上出现凹陷坏死斑,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髓部出现空洞。

成株期染病:常从植株下部叶片边缘枯萎,逐渐向上卷起,随后全叶发病,叶片青褐色,皱缩,干枯,垂悬于茎上而不脱落,似干旱缺水枯死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病害合集番茄是喜温、喜光性蔬菜,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但为获得丰产,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应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

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幼苗、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以叶片和处于绿熟期的果实受害最重。

幼苗期受害:叶片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并向叶柄、茎部扩散,使变细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死亡。

成熟期受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叶片表面有水浸状淡绿色病斑,渐变褐色,坏死,再扩展至整个叶片;空气湿度大时,叶背病斑边缘有稀疏的白色霉层。

叶柄、茎秆和花絮受害:为不规则形、凹陷、褐色大斑,边缘不清晰;湿度大时表面有灰白色霉层。

果实受害:有不规则形坏死斑,边缘云纹状。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从开花前开始及时调查,重点观察下部叶片,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加以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氨基寡糖素;丙森锌;霜脲·锰锌,或唑醚·代森联。

1 、番茄绵疫病棉疫病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症状: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片,为害严重。

果实发病:先在近果顶或果肩部发病,长有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少量自霉,后形成同心轮纹状斑,变为深褐色,皮下果肉也变褐。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病果多保持原状,不软化,易脱落。

叶片发病:出现水浸状褪绿大斑,慢慢腐烂,有时可见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烯肟菌酯+百菌清;嘧菌酯,或锰锌·霜脲。

2、番茄细菌性溃疡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症状:番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幼苗染病:真叶从下向上打蔫,叶柄或胚轴上出现凹陷坏死斑,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髓部出现空洞。

成株期染病:常从植株下部叶片边缘枯萎,逐渐向上卷起,随后全叶发病,叶片青褐色,皱缩,干枯,垂悬于茎上而不脱落,似干旱缺水枯死状。

茎部染病:出现褪绿条斑,溃疡状,内部中空且维管束变褐,后期下陷或开裂,茎变粗,生出许多庆刺或不定根;湿度大时,有污白色菌脓溢出。

果实染病:严重时产生鸟眼状凸起。

防治方法:①对种子严格检疫;实行轮作;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农事操作要在田间露水干后进行。

②种子处理。

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浓度为500倍液的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浸种2小时,或用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分钟,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催芽播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水合霉素,或中生菌素,或三氯异氰尿酸,进行全株喷淋,也可以灌根,每株浇灌对好的药液0.3L,视病情隔5~7天1次。

以灌根防治为主,喷雾防治只起辅助作用。

3、番茄猝倒病猝倒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在子叶至2~3片真叶的幼苗上发病。

多在接触地面茎基部发生,初期先出现水渍状病斑,后变黄褐色,缢缩成线,在子叶尚未出现凋萎前缢缩倒伏;开始发病时,白天凋萎,但夜间仍能恢复,如此2~3天后,才出现猝倒症状。

潮湿时被害部位产生白色霉层或腐烂。

防治方法:①采用新土育苗,要选择苗床整平、松细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做苗床;施足基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维护棚膜的透光性,并注意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

②苗床和种子处理。

种子: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咯菌腈等)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浸种后催芽,催芽不宜过长,以免降低出苗率。

苗床: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配制需选优质田园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上适量磷酸二铵、草木灰、恶霉灵、甲霜灵或敌磺钠与营养土充分拌匀后育苗。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烯酰·锰锌;甲霜灵+代森联干;丙森锌+氟嘧菌酯;对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4、番茄黄萎病黄萎病危害症状危害症状: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变黄、萎蔫、上卷;侧脉之间首先变黄,形成明显的楔形黄斑,以后逐渐扩大到整个叶片,最后病叶变褐枯死,但叶柄的绿色仍可保持较长的时间;发病重的结果小或不能结果。

剖开病株茎部,导管变褐色,区别于枯萎病。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

②采用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床土消毒时每立方米床面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 g,加细土4~5kg拌匀,播种前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将其他药土覆盖在种子上。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多菌灵;恶霉甲霜,或甲基硫菌灵灌根。

5、番茄枯萎病叶片及茎部危害症状危害症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黄枯死,依次向上蔓延,有时植株一侧叶片发黄,另一侧为正常绿色,发病严重时整株叶片黄褐枯死,但不脱落。

潮湿时茎部贴地表处,产生粉红色霉,剖开茎部维管束变黄褐。

本病进展较慢,一般15~30天枯死,无乳白色黏液流出,区别于青枯病。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

②种子处理:播前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3%的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拌种后再播种。

采用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床土消毒时每立方米床面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g,加细土4~5kg拌匀,播种前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将其他药土覆盖在种子上。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多菌灵;恶霉甲霜,或甲基硫菌灵灌根。

6、番茄早疫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症状: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叶、茎、花、果。

苗期受害:茎部变黑褐色。

成株叶片受害:初期呈针尖大的黑点,后扩展为黑褐色轮纹斑,边缘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间有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潮湿时,病部有黑色霉物。

茎和叶柄受害:茎部多发生在分枝处,产生褐色稍凹陷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

青果受害: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凹陷褐色斑,有同心轮纹,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防治方法:①选种较抗性品种;实行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种子处理:种子要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ml加水1 50~200ml,混匀后可拌种3~5kg,包衣晾干后播种。

温室大棚处理:在定植前密闭棚室后按每立方米用硫磺0.25kg、锯末0.5kg,混匀后分几堆点燃熏烟一夜,或采用45%百菌清烟剂,标准棚每棚100g喷洒。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丙森锌;代森锰锌;百菌清,或异菌脲。

7、番茄灰霉病果实、叶片及茎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叶、茎、花序。

果实受害:侵染由残留的花及花托向果实或果柄扩展,果皮有灰白色水浸状病斑,变软腐烂;以后在果面、花萼及果柄上出现大量灰褐色霉层,果实失水僵化。

茎叶受害:病斑始见于叶片,由边缘向里呈“V”字形扩展,具深浅相间的不规则轮纹,表面着生少量灰霉,叶片最后枯死。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合理密植,保证通风透气;科学浇水,尽量在晴天上午进行,且水量要小。

②发病初期,可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温室烟熏: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

喷雾:嘧菌酯,或腐霉·福美双,或异菌脲。

8、番茄菌核病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

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开始,初期为淡绿色水浸状病斑,后变为灰褐色,蔓延快,致全叶腐烂枯死;湿度大时长出少量白霉。

果实及果柄受害:始于果柄,并向果面蔓延,致未成熟果实似水烫过,受害果实上可产生白霉,后可产生黑色菌核。

茎受害:多从叶柄基部侵入,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水浸状病斑,病部表面往往生白霉,霉层聚集后,在茎表面生黑色菌核,后期表皮纵裂,髓部形成大量的菌核;严重时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及时深翻土地,实行轮作;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合理密植,保证通风排湿。

②发病初期,可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腐霉利;嘧菌酯,或异菌脲。

9、番茄炭疽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是一种潜伏侵染病害,未着色的果实染病后并不显出症状,直至果实成熟时才表现症状。

成熟果实发病:初期果实表面生水浸状透明小斑点,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稍凹陷病斑,具同心轮纹,其上密生小黑点;湿度大时,分泌淡红色黏质物;后期果实腐烂、脱落。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合理密植,保证通风排湿,避免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②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苯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或氟菌·肟菌酯喷雾防治。

10、番茄脐腐病脐腐病果实危害症状: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生理性病害,露地栽培发生普遍,温室栽培有时也会发生。

果实发病:初期顶部出现一个或几个凹陷的斑点,后变为暗绿色或深灰色水浸状,最后收缩或萎陷,在胎座的顶端形成一个凹陷的革质状枯斑,附近的果皮变黑褐色。

有时病斑中心有同心轮纹,果皮和果肉柔软,不腐烂,严重时扩散到小半个果实。

多发生在1、2穗果上,同一个花序上的果实几乎同时发病;潮湿时病部常产生黑绿色或粉红色霉状物;病果会提早变红成熟,并且比正常的果实小。

防治方法:①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结果期根系温度维持在18~20℃,控制温度;保持土壤pH值大于5.5;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铵态氮肥和钾肥,均衡供水。

②发病初期,及时向幼果喷施0.4%的氯化钙水溶液,也可以用美林高效钙。

在番茄幼果坐果后一周到一个月内喷施为宜。

11、番茄白粉病白粉病叶片危害症状:病害发生在叶片、叶柄、茎及果实上。

叶片发病:主要为害中下部叶片,初期叶面生褪绿色小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粉斑,细看有稀疏霉层,随着病斑扩大连片或覆盖全叶面,白色霉层逐渐明显,致全叶变褐干枯而死。

有时粉斑也可发生于叶背面,叶正面为边缘不明显的黄绿色斑,后期病叶变褐枯死。

叶柄、茎、果实发病:病部表面也产生白粉状霉斑。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处理,减少病源;及时浇水;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百菌清;戊唑醇,或氟硅唑。

12、番茄煤污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

叶片发病:叶背表面常产生灰褐色至黑褐色小霉点,扩展为圆形黑色霉斑;病严重时霉层可布满整个叶片。

果实发病:霉斑稍小,炭黑色,霉斑层薄,用手可以抹去。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选择地势高地种植,合理密植,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透气;及时防治蚜虫、白粉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