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模板(WORD

电子教案模板(WORD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十章“概率与统计”中的第一节“随机事件的概率”。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定义。
2. 学会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彩票的中奖概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随机事件的概念。
(2)介绍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随机事件概率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关于随机事件概率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5. 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讨论练习题的答案,互相交流学习。
6. 答疑环节: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随机事件的概念2. 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例题及解答4. 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组数据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2)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计算相关事件的概率。
2. 答案:(1)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2)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并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概率的计算方法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概率与统计的科普书籍,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程度和适用性。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具体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
WORD教案【优秀4篇】

WORD教案【优秀4篇】WORD教案篇一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unit 1 try not to translate every word重点单词1.tr_nslate v. 翻译2.translat__n n. 翻译3.c_rrect v. 改正;纠正adj. 正确的;对的4.ma_ch v. 将……配对5.n_mber v. 给……标号码n.数字;号码6.r_peat v. 重复7.pron_nciation n. 语音;发音8.spe_ling n. 拼写9.adv_ce n. 建议10.m_stake n. 错误11._lse adjamp;adv. 其他12.radi_ n. 收音机_ge n. 信息;信14._ach pron. 各个;每个15.n_tebook n.笔记本(1)你还学过那些象advice这类不可数名词?(2)总结translate的用法重点短语1.write ______ 记下2.each ______ 互相3.next ______ 相邻4.make ______ 出错5.why ______ ______ do sth. 为什么不做某事想一想关于make的短语经典句型1.you ______ speak english ______ class.课上你应说英语。
2.that is ______ ______ ______ .那是个好主意。
3.what ______? 还有什么?4.do you have ______ ______ ______? 你有笔友吗?想一想should构成的句式结构及用法。
课堂练习i. 补全单词。
1. i need to t ______ it into english.2. can i take a m______ for john?3. could you r______ the question?4.my telephone n______ is 929-32.5.i should ask the teacher for her a______ .答案:1. translate 2. message 3. repeat 4. number 5. adviceii.从方框中选择恰当的短语完成下列各句。
电子教案模板WORD

电子教案模板(WORD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函数的基本概念》。
详细内容包括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以及分类,特别是实际应用中如何识别函数以及函数图像的绘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基本定义,掌握不同类型的函数及其特性。
2. 学会使用图像法、列表法等表示函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识别。
3. 能够运用函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函数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函数图像的绘制。
重点:函数的定义,不同类型的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函数图像绘制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变化、股票价格波动等,引出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函数的定义,通过例题讲解不同类型的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观察教具或生活中的实例,分组讨论如何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函数性质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7. 课堂反馈(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函数的定义、性质、分类。
2. 板书右侧:例题及解题步骤,重点知识点。
3. 黑板中央:绘制函数图像,展示实际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函数图像。
(2)已知函数f(x) = 2x + 3,求f(1)、f(1)的值。
(3)已知函数图像,求函数的解析式。
2. 答案:(1)是函数图像。
(2)f(1) = 5,f(1) = 1。
(3)解析式:f(x) = 2x + 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函数定义和性质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拓展延伸:(1)研究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等高级性质。
完整word版教案模板

完整word版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面向对象:XX年级/XX专业学生学生预备知识: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与能力三、授课时间总课时:XX课时本节课时:XX分钟四、授课教师姓名:XXX联系方式:XXX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XX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XX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在XX领域的专业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XX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2)XX方法的掌握与运用;(3)XX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2、教学难点(1)XX知识点的深入理解;(2)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XX技能的熟练掌握。
后续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结论、教学反思)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以下为各部分内容的基本框架: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引言:通过问题、案例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新知讲授(20分钟)(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XX知识点、方法、技能;(2)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
3、合作探究(15分钟)(1)活动设计:分组讨论、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2)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练习(10分钟)(1)练习内容:设计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2)目的: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延伸(5分钟)(1)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方式:推荐阅读、网络资源、实践项目等。
电子教案模板(WORD

电子教案模板(WORD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1.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原因。
2.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原因。
2. 能够解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3. 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原因,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遗传病和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原因。
2. 知识讲解:(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解释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 遗传和变异的原因: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分子基础,解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分别讲解这三种遗传变异的概念、特点及实例。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遗传和变异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遗传和变异概念:遗传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原因: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遗传变异:1. 基因突变:概念基因结构的改变;特点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 基因重组:概念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特点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实例杂交水稻的培育3. 染色体变异:概念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特点较大规模的变化;实例猫叫综合征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 遗传是指________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________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电子教案模板WORD2

电子教案模板(WORD[最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第四章“三角函数”的4.1节“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学会利用单位圆和三角函数线理解三角函数的图形,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了解三角函数的图形及性质。
2. 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性质。
难点:理解并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三角板、圆规。
2. 学具:三角函数计算器、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三角函数的概念,如测量一个物体的高度。
2. 知识讲解:(1)讲解三角函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产生背景。
(2)介绍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例题讲解加深理解。
(3)利用单位圆和三角函数线,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三角函数的图形。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P123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进行求解。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函数的定义2.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3. 三角函数的图形及性质4. 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P124的习题1、2、3。
(2)已知一个角的度数,求其正弦、余弦、正切值。
2. 答案:(1)见教材。
(2)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器求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实际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工程等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信息技术word电子报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Word电子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如插入文本、图片、图表等。
2. 培养学生运用Word制作电子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Word的基本操作2. 插入文本、图片、图表等元素3. 电子报版式设计4. 文字、图片、图表的排版技巧5. 团队协作与创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Word的基本操作,插入文本、图片、图表等元素,电子报版式设计。
2. 难点:文字、图片、图表的排版技巧,团队协作与创新。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以制作电子报的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逐步掌握Word操作。
2. 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和演示Word的各项功能。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电子报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新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电子报的概念和制作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讲解Word的基本操作,演示如何插入文本、图片、图表等元素。
3.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实践,制作电子报的初步版式。
4. 排版技巧讲解:讲解文字、图片、图表的排版技巧。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善电子报设计。
6. 创新与审美: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优化电子报视觉效果。
7.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各自制作的电子报,互相评价、借鉴。
8.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Word制作更精美的电子报。
9.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操作技能的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Word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2. 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沟通、协作能力。
3. 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评价:通过电子报的制作,评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水平。
电子教案模板word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 [请填写课程名称]2. 授课教师: [请填写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 [请填写班级名称]4. 授课时间: [请填写具体时间]5. 授课地点: [请填写具体地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请填写具体知识点]- [请填写具体知识点]- [请填写具体知识点]2. 能力目标:- [请填写具体能力提升]- [请填写具体能力提升]- [请填写具体能力提升]3. 情感目标:- [请填写具体情感态度]- [请填写具体情感态度]- [请填写具体情感态度]---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 [请填写教学重点]- [请填写教学重点]- [请填写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 [请填写教学难点]- [请填写教学难点]- [请填写教学难点]3. 教学内容:- 导入:- [请填写导入内容,如案例、问题、故事等] - 主体部分:- 第一部分:-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第三部分:-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总结:- [请填写总结内容,如知识点回顾、能力提升总结等]---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4.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动画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3. 板书:清晰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 时间:[请填写时间]- 内容:[请填写导入内容]- 目的:[请填写导入目的]2. 讲授:- 时间:[请填写时间]- 内容:[请填写讲授内容]- 目的:[请填写讲授目的]3. 讨论:- 时间:[请填写时间]- 内容:[请填写讨论内容]- 目的:[请填写讨论目的]4. 案例分析:- 时间:[请填写时间]- 内容:[请填写案例分析内容]- 目的:[请填写案例分析目的]5. 实践操作:- 时间:[请填写时间]- 内容:[请填写实践操作内容]- 目的:[请填写实践操作目的]6. 总结:- 时间:[请填写时间]- 内容:[请填写总结内容]- 目的:[请填写总结目的]---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 2003是微软公司Office2003组件之一。 具有强大的文档管理、编辑排版、表格处理、图形处
理等功能 能够方便地编排出图文并茂的文档,如公文、信函、
合同、论文、书籍、报刊等。
开始菜单
启动 Word2003
桌面快捷方式
Word2003 的工作环境
标题栏
工具栏
工具栏中的每个按钮都对应一个常用的菜单命令。
将鼠标指向某个工具栏按钮,按钮下方会出现一个 黄色的标签显示该按钮的功能。单击该按钮,就可以 执行对应的菜单命令。
工具栏
单击工具栏右边的工具栏选项按钮 ,可显示被 隐藏的按钮。
将鼠标指向工具栏最左边的 ,鼠标指针变 为 ,可拖曳工具栏到其他位置。
状态栏
状态栏位于窗口的下方,显示文档的页数、 当前的页码、光标所在的行列数等信息。
状态栏右侧有录制、修订、扩展和改写四 个按钮,双击即可进入相应的编辑状态。
文档的建立与编辑
1 建立文档 启动WORD2003,输入文本
新建文档
每次启动Word时,会自动建立一个新文档, 命名为——文档1。
输入文本时,Word会根据页面的宽度自动 分行。当结束一个段落时,才按Enter键。
保存文档
方法: 文件(F) 单击工具栏的
保存(S) 或按键Ctrl+S
保存文档
如果保存新建的文件,系统会打开“另存为” 窗口,用户对文件命名,并确定保存位置。
选择文件所保存在磁
盘上的位置
选择文件的类型
输入文件的名称
Word文档的扩展 名为doc
保存文档
文件被保存过一次以后,再次执行保存操作时, Word将修改后的内容直接覆盖在原来保存的 文件上。
工具栏 在任意工具栏上单击鼠 标右键,打开快捷菜单, 可打开或关闭工具栏
选择视图的工具栏命令下的子菜单,可 打开或关闭工具栏
任务窗格
任务窗格包括15种选项。在默认情况下,第一 次启动Word时打开的是“开始工作”的任务窗格。 当用户在执行一些菜单命令时,系统会自动打开 对应的任务窗格。
在任务窗格中,每个任务都以超链接的方式给 出,单击相应的超链接,即可执行对应的任务,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打开文档
方法: 文件(F) 单击工具栏的
打开(O)
或按键Ctrl+O 选择文件所在的位置
选择要打开的一个或 多个文件
输入所需打开文档的 正确路径及文件名
4 插入文本
在文档的第二段开始处插入文 本“这首诗”
定位光标
若欲插入文本在已有的文本范围之内或末尾,可通过键 盘或单击鼠标定位光标。
<←> 向左移动一个字符 <→> 向右移动一个字符 <↑> 向上移动一行 <↓> 向下移动一行 <Home>移动到所在行的首位置。 <End>移动到所在行的末位置。 <Page Up>往前翻一屏。 <Page Down>往后翻一屏。 <Ctrl>+<Home>移动到整篇文档的开始位置。 <Ctrl>+<End>移动到整篇文档的结束位置。
退出word
方法: 文件(F)
退出(X)
单击标题栏的
3 打开文档
打开“登鹳雀楼”文档
打开文档
用户需要编辑磁盘中的文档时,首 先必须打开此文档,即将文档从磁 盘调入内存。
方法:
可直接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 中双击要打开的WORD文档
打开文档
方法:
默认情况下,在文件菜单的底部会显示出 用户最近编辑过的四个Word文档的名称。 用户单击这些文件名,可打开对应的文件。
定位光标
若欲插入文本在已有的文本范围之外,可 通过双击鼠标定位光标。
切换输入状态
输入文本时有插入和改写两种不同的状态。 插入状态时,光标所在的文本后移; 改写状态时,光标所在的文本被新输入的文本替换
按Insert键或用鼠标双击状态栏上的 切换状态
5 插入文件
在文件尾部插入Word文档“作 者简介”的全部内容
菜单栏
常用工具栏
插入点
文
本
编
辑
区
格式工具栏 任 务 窗 格
绘图工具栏 状态栏
标题 栏
标题栏在窗口的最上面,包含了应用程序名 “Microsoft Word”和正在被编辑的文档名。
标题栏的最左边是控制菜单按钮,最右边是最 小化按钮、还原按钮、关闭按钮。
菜单栏
由9个菜单项组成,每个菜单项由同类型的菜单命令组成。 Office使用个性化隐藏菜单,只列出常用的命令,将不常 用的命令隐藏起来。单击展开按钮,或者让鼠标在菜单上 多停留一会,或者双击菜单项,才显示出完整的菜单命令。
2 保存文档
将文件以文件名“登鹳雀楼”保存到D盘自 己所建的文件夹中,退出WORD。
保存文档
在文件编辑过程中,所做的工作都是在内存中 进行的。如果计算机突然断电或死机,而文件 未保存,可能造成文件的丢失。因此,用户要 及时保存文件。
所谓保存文件是指将文件写入磁盘(硬盘、软 盘或可移动磁盘)中。
任务窗格
单击任务窗格右上角的三角形按钮,弹出菜单,可 以切换到其他的任务窗格。
任务窗格
如果用户不习惯使用任务窗格,单击任务窗 格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关闭任务窗格。
当用户需要使用时,可以选择视图的任务窗 格命令,重新打开任务窗格。
文档窗口
文档窗口是输入、编辑文本内容的区域。 窗口内有一个不停闪烁的竖直线,称为 插入点,用来指示下一个要输入的字符将 出现的位置。
键盘选定:将光标定位到欲选择文本的开始,按 住Shift键和光标移动键来选择
选定文本
选定区 当鼠标移到此区域,鼠 标方向转为向右
被选中的文本以反白显示
选定文本
选定一行 单击该行的选定栏
插入(I)
文件(F)
6 插入符号
在文字“诗文解析”和“作者简 介”的两旁插入符号※
方法: 视图(V)
插入符号
工具栏(T)ຫໍສະໝຸດ 符号栏选择要插 入的符号
方法:
插入符号
插入(I)
特殊符号(Y)
选择类型
选择要插 入的符号
重新设定符号 栏上的符号
插入符号
方法: 插入(I)
符号(S) 定位到字符集
选择字体
选择要插 入的符号
选中后,双击或按 Enter或按插入按钮
7 删除文本
删除第一段的文本“昂扬向上的”
方法:
删除字符
按键删除插入点前边的字符 按键Delete删除插入点后边的字符或选定的字符。 选中要删除的文本,按下键盘的Delete键或键
选定文本
方法:
鼠标拖动:将鼠标移动到欲选择文本的开始,拖 曳到文本结尾,松开鼠标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