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阅读答案
《一双手》

联想升情
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 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 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双怎样 的 手 ?
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落深、 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落深、粗,染着黑土色。 染着黑土色。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 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 形成上下两个“ 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 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 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上佳市小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何银欢
猜猜他们的主 人 是 谁 ?
他的手演奏出无数动听的乐曲,获得了阵阵掌声。 他的手雕刻出了无数栩栩如生的雕像,获得了许多 赞美的目光。 他的手日日夜夜为我们批改作业,他的手写完无数 根粉笔而布满粉笔灰,他的手为了我们的学习而消 瘦变得越来越粗糙。 她的手在鸡叫三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忙着做早点, 临近中午忙着做午饭,下午又忙着做晚饭。为了我 们,老茧爬上了她的手指,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 的皮。
《一双手》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双手》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双手》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
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得逞。
那只大手似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我低下头去察看。
翻过来看手心,调过去看手背,整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又深又粗,染着黑土色。
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萤布满每个角落,特别粗大。
一只手指似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又黑又深。
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指关节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
”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
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
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
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树?”“1000多棵。
”一天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
”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圈米尺。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搓了几个来回。
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
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
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第一次变清了。
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听到了嘎嘎的树倒声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的翠绿的森林我隐约悟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四年级】读《一双手》有感 优秀读后感450字

【四年级】读《一双手》有感优秀读后感450字
《一双手》这本书,是一本描写手的故事书。
它让我懂得了手的伟大,也让我懂得了
珍惜。
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讲述手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手的伟大和力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是我们最常用的工具,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到手。
但是
在以前,人们还没有手,他们用嘴巴来抓取食物。
直到有一天,上帝为了让人们更方便地
生活,就赐给了人们一双手。
这一双手不仅可以用来抓取食物,更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它们可以做饭、画画、写字、弹奏乐器等等。
这些都是手的伟大所在,正是因为手的存在,人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本书里,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手的力量。
在一次火灾中,人们都在逃命,只有一个
小女孩冒着巨大的危险,用自己的双手救起了一只小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一双
小小的手,也可以有着巨大的力量。
只要我们用心,我们的手可以创造奇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懂得了珍惜手,也懂得了感恩。
每当我用手做事情的时候,我就
会想起这本书,想起手的伟大和力量。
我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手,同时也要感恩上帝赐予我
们的这份恩赐。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了解到了手的伟大,更教会了我感恩和珍惜。
我会
把这些教诲铭记在心,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善良和坚强。
感谢这本书,让我对手有了更
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这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双手》同步练习(I)卷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双手》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共2题;共4分)1. (2分)每组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 血泊梁山泊湖泊泊舟B . 着火打着了着凉上不着天,下不着地C . 勉强强词夺理强大倔强D . 尽头尽管尽职无穷无尽尽底层2. (2分)判断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苏东坡咏赞钱塘江大潮的千古名句。
()A . 表示特定称谓B . 表示直接引用C . 表示讽刺或否定二、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然后改正在括号里。
(共1题;共4分)3. (4分)按拼音写汉字ōu zhōu________zāo yù________mò fáng________zhīzhū________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共3题;共10分)4. (2分)下列“像”字句不同类的一项是()A . 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
B . 蓝色的烟雾像云似的弥漫在这些黑树之间。
C . 他躺在那里,几乎像昏倒一样。
D . 他在水上像一个车轮似的不停地旋转着。
5. (6分)连一连。
诸葛亮________ 顾全大局蔺相如________ 勇于改过武松________ 谨慎多疑曹操________ 嫉贤妒能周瑜________ 豪放勇武廉颇________ 神机妙算6. (2分)读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句子,回答问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①这一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②从中可以体会到徐悲鸿是个________的人。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
(共1题;共22分)7. (22分)阅读燕子阳春三月,它来了。
语文四年级下北师大版《一双手》课件(17张)

读完就说
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 文,读完后谈谈你初读课 文的感受。
定向批注
(一)
请再仔细阅读课文,划出描写手的语句。
归纳:
描绘了
的一双手。
林业工人
❖ 手感:半截老松木
手的肤色:木色 一道道黑土色
❖ 手指:粗大肥圆 缠着泥色的线 纹路:又深又粗
概括:
塑造了
的一个人。
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 勤劳无私、乐于奉献、淳朴实在
定向批注
(三)
请仔细阅读课文,划出表达情感的语句。
分析:
抒发了
的一种情。
对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
乐于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热爱、 敬仰和赞颂。
小结
一 双 手 明写各种各样的手,烘托一双手。
这
1.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是
天
下
2.整支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
第
一
3.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源;
一 双 创 造 绿
奇
色
手
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
宝 库
5.手大无比,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的
手
6.手坚硬耐搓。
。
通过手想像,抒发感受,赞颂其人。
拓展延伸
❖ 美往往是以丑作为代价才能获得的,正是 这双手,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了美和财富。
❖ 掌面:鼓皮样硬 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 手的大小:长24cm 宽10 cm 厚2.5cm ❖ 手指细节:左大拇指 没有指甲 黑深 人字
❖ 手的别号:天下第一号大手 第一奇手
❖ 手的价值: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标点深处有珍奇——肖培东老师《一双手》课例品读

标点深处有珍奇———肖培东老师《一双手》课例品读叶会彬(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海南 海口 570100) 朱自清先生说:“标点符号表明词句的性质,帮助达意的明确和表情的恰切,作用和文字一样,绝不是附加在文字上,可有可无的玩意儿。
”可见,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关注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不断品读,挖掘标点在语境中的意义,利用标点进行教学往往能够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深谙此理,在肖老师的课例中总是能够看到标点教学的身影。
笔者在品读肖老师新书《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时,发现小小的标点在肖老师的阅读教学发挥着大大的作用,肖老师以标点为蒿,引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本文以肖培东老师的《一双手》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标点符号进行阅读教学。
镜头一:巧用标点对比,感受人物性格师:是啊,1000多棵树,真是了不起啊。
所以你们在回答的时候,情不自禁地用了高的声调,应该是感叹的语气。
那请问能不能将这句话的句号改成感叹号?(生思考)生:不能。
师:接下来我们试试看,女同学,老师再跟你对话,你把这三句话都改成感叹号,好不好?“缠线做什么?”“治手裂!”“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栽树是手活……胶布、手油不顶用!”“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1000多棵!”师:既然是热爱种树,又种出了那么多的树,文章中为什么不用感叹号?你来说。
生9:全部用高高的语气,有些显摆自己。
生10:显示出骄傲的感觉,他不是这样的人。
师:也就是说他把这件事看得很平常。
这段对话中我们就读出了一个朴实、勤劳、谦虚的张迎善。
原来这里不多地对话,是能够反映出人的性格和品质的,大家要读出这种感觉,不夸张,不显摆,不矜持,又有对种树工作的身后的感情强烈的爱,所以我们要贴着心读。
(师生齐读这部分,这次读得很到位)王尚文先生说:“任何情感的细微差异,都可以在节律、语调、语气中得到体现。
”不同的标点符号,代表不同的语气,反映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差异。
【四年级】读《一双手》有感 优秀读后感450字

【四年级】读《一双手》有感优秀读后感450字《一双手》是一本让我感动和思考的书籍。
通过描写普通人物的生活,写出了劳动者的伟大,以及劳动的重要性。
在书中,作者描写了许多劳动者的生活状态。
他们有种植者、牧民、工人、医生等等。
这些人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着辛勤和汗水。
比如,书中描写的种植者们,他们辛勤地播种、耕作,每个生长季节都经历着艰苦的劳动。
在他们双手的耕耘之下,大地孕育出了五谷丰登的景象;再比如,书中描写的工人们,他们在高温和噪音大的环境下,依然坚持着工作,做着必要的贡献。
正是他们的劳动,才构成了我们繁荣的社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是无法被替代的。
劳动不仅能创造出物质财富,促进社会繁荣,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创造出了人类文明的源泉,维护了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
今天,我们也应该像劳动者一样,通过劳动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读完《一双手》后,我深深体会到了人的劳动的伟大和重要性,更加珍惜了劳动者的付出,从而意识到劳动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
不仅如此,我们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发扬劳动精神,学习劳动知识,珍惜时间和机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发掘和创造更多的美好。
这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启示。
总之,这本书精彩而感人,代表了强烈的感性和思考性。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不仅从一种情感上受到了启迪,使我对人类的辛勤劳动和劳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从思想上给了我们以启示和启迪。
我会常常读这本书,让劳动者的形象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让我更加感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劳动者。
《兰溪棹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兰溪棹歌》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5篇阅读训练场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标题。
14%(2+2+10)1观日出看日出须早起。
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
我走得特别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
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shuò)着慢慢淡下去的光芒(huī)。
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xiá)光。
天边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慢慢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
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
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án)冉升起。
开场时,它升得特别慢,只露出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
但是,这金边儿特别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
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
因此那辽(liáo)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yào)眼的金光。
1.全文有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在第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2.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浓——()慢——()3.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标题。
(1)联络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适宜的解释(选上的在上面打√)露(露水看见显现)蹦(出跳照)(2)本自然段共有话。
第二句的意思是讲。
第七句的意思是讲。
(3)本自然段第三到第六句话合起来是在写,这几句话是按照顺序来写。
2光阴老人和漂泊汉一个漂泊汉呜呜地哭着。
光阴老人征询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现在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漂泊汉说光阴老人看他哭得悲伤,试探地征询:?假设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漂泊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设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光阴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漂泊汉低头一看,本人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青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双手》阅读答案
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为大家精心了《一双手》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
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得逞。
那只大手似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我低下头去察看。
翻过来看手心,调过去看手背,整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又深又粗,染着黑土色。
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萤布满每个角落,特别粗大。
一只手指似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又黑又深。
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指关节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
”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
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
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
胶布、手油不顶用。
”
“你一天能栽多少树?”
“1000多棵。
”
一天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
”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圈米尺。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搓了几个来回。
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
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
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第一次变清了。
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
看着这双手,听到了嘎嘎的树倒声……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的翠绿的森林……我隐约悟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阅读题:
1、文章第1、2段中的“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那只大手似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概括地交代了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为突出张迎善的手的特点,作者对他手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并交代了他的手的长度、宽度及厚度。
3、作者详写了张迎善的一双手,其用意是什么?
4、作者写张迎善的一双手重在写出__“林业局工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这双手时,重在写出_。
5、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最后一段中“美”和“丑”各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粗糙厚实,大而有力
2. 颜色、纹路、掌面、手指
3. 表现了张迎善非凡的业绩和美好的心灵。
4. 手的特点;张迎善用这双手创造的业绩和获得的荣誉。
5. “美”指张迎善为造林所创造的非凡业绩,获得的荣誉以及他为祖国林业乐于奉献的美好心灵;“丑”指的是他为育林使自己的手伤痕累累,布满老茧,粗糙丑陋。
《一双手》阅读答案与原文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一双手》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