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思在百草园》

合集下载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有答案共20篇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有答案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南通)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______的眼睛李汉荣①在农家小院的正中,在光线最集中的地方,我的母亲端坐着,为我们做鞋,做枕头,缝补衣裳,在书包上绣花。

此时,阳光投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灌注进母亲手里那小小的针眼。

每一个针脚里,每一个图案上,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

②看着沐浴在天光里的母亲,看着跟随母亲的目光穿梭在生活经纬里的小小针线,我终于明白:我们贴身的衣服里和书包上,织进去的不只是母亲细密的眼神,还有来自几光年之外上苍的眼神。

③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

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

莫非母亲有什么特殊的“养眼”之法?我想了解其中的缘由。

④那年,我回老家养病。

我每天都在故乡的原野上走来走去,在清晨,在黄昏,在百万千万颗露珠的照拂里,在百万千万片绿叶的叮咛里,我的心里,我的眼睛里,哪怕藏匿得很深很隐蔽的细小杂念和灰尘,都被一一洗净。

我身体里的病,也渐渐离我远去。

我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无尘无垢,无嗔无痴,甚至有一点吐气如兰的意思了,连梦都是清洁的。

这让我体会到:一个人若保持身体的洁净、心灵的洁净,保持每一个意识和念想的仁慈与洁净,那么,他将会从生命里领受到怎样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⑤我在故乡的怀里、在母亲身边养病。

病大约不好意思待在我逐渐变得干净、健康的身体里,我的身体里没有了毒素,也没有了病魔赖以存活的养料。

病知趣地走了,我养好了身体,也养好了心。

那次乡村静养,等于让我对乡村母亲的心灵养成做了一次田野调查。

⑥那么,母亲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心,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眼睛?我想,清晨或黄昏,原野上那无数颗透明的露珠,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

我的母亲,一生善良、纯洁和真诚:她是用一生的田野劳作和行走,与无数颗露珠﹣﹣与无数颗清澈的天地之眼,交换着心灵的语言,交换着眼神。

2020全国中考散文小说阅读 (6)

2020全国中考散文小说阅读 (6)

2020全国中考散文小说阅读8(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2020全国中考散文小说阅读82020全国中考散文、小说阅读(八)【山东青岛】(五)现代文阅读(18分)大城小树连亭①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是谓一套。

共十一套,共88个阅读,有答案。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卷,用作学生练习用,也可作为老师测试用。

第一套中考散文阅读试题汇编【一】(2020年中考·辽宁省营口卷)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潘玉毅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

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

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

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

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

④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

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

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

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

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

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

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

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吚吚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

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

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

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

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默写。

“遥看是君家,______ 。

”______ ,愁云慘淡万里凝。

______ ,坐断东南战未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增》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句子是______ ,______ 。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不过,由于生产生活改变等原因,北京的一些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困境。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雕漆工艺,其所耗原料与时间均不菲。

一克雕漆堪比一克黄金。

雕漆在胎上涂积漆料时必须逐层进行,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如此循环,每天只能刷一到两层。

涂漆完毕后,再以刀代笔,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

一系列工序下来,有些工艺品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能完成。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水果曾是老百姓吃不起的奢侈品,以假乱真的蜡果因此拥有广阔的民间市场。

蜡果的制作工序复杂,从制作模具到灌蜡、上色、风干,一个蜡果的完工需要半个月左右,且对制作者有美术功底的要求。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蜡果的身影渐渐从百姓家庭中淡出。

面临严重挑战的还有一得阁墨汁的制作技艺。

这门传统手艺与车间工业生产不同,比起精准的参数,更依赖师傅的个人经验。

车间工作辛苦,骨胶味道难闻,技师要想获取丰富的经验,必须能够吃苦耐劳,所以很难找到合适的传承人。

【材料二】意大利人曾不无自豪地说,全世界大约4%的历史艺术品出自意大利。

也有人说,整个意大利就是一件大文物。

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保存下来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多得数不胜数。

意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戏形成于19世纪,风靡一时。

但随着娱乐方式的增多、电视的出现、西西里岛上城镇社会的变迁,到20世纪50年代傀儡戏已经呈衰落趋势。

现在意大利政府在抢救和保护西西里岛傀儡戏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们兴建木偶戏学校,举办西西里木偶节,在国内外举办木偶展览。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议论文阅读专题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议论文阅读专题

2020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议论文阅读专题徐贤友【聚焦中考】《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议论文的考查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纵观2020年的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1.从选文的主题来看,大多涉及人们关注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生成长、求知中的问题,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以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如2020年中考选文《书与人的随想》(山西太原)、《学会做人》(福建福州)、《演奏快乐》(四川成都)、《孝心无价》(四川达州)等,这些材料着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2.选文绝大部分来自课外,也有少量的出自课内的典范的文章,3.重视基本阅读能力,兼顾文体阅读能力。

如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局部理解等,这是阅读的基本能力,还有紧密结合文体特点进行设题。

4.题型以理解性题为主,并伴有拓展性试题。

【考点搜索】1.考查对论点的把握,如“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020年四川成都)、“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2020年江苏盐城)。

2.考查对论据的理解,如“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哥白尼的例子有何作用”(2020年山西太原)、“下面是几则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要在本文中引用,可以引用哪两项?并说说理由”(2020年四川资阳)。

3.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如“用“/”标示全文论证的结构层次”(2020年湖北荆州)、“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020年辽宁沈阳)。

4.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如“试分析文章在论述“宠辱不必在乎”这层意思时的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2020年湖南常德)、“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020年辽宁沈阳)。

5.考查对议论文语言的品味,“第(7)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转战”若改为“辗转”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2020年山东滨州)、““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

2020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语文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20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语文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20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语文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1、江苏省南京市(二)现代散文阅读(14分)惊叹,由“吁”到“芋” (冯杰)在我们北中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你就是把全部的龟片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这个小小的“芋”字,文字比它本身走来得要更晚一些。

我开始把它的来历想象成一出乡村传奇:最早,是在很远的一天,我们北中原的先民在田野或荒无人烟之地苦旅,忽然,看到了那种未曾见过的大叶子,于是,发出惊叹的语气词—“吁!”再于是,这种植物就开始叫“芋”了。

这就是它的来历。

当然,还得给汉字戴上一生遮雨的草帽。

中国汉字有个规律,凡带草字头的,都是绿颜色的汉字,能发芽的汉字,能种下的汉字。

这是我赋予这种植物诞生记的小引子,自然是禁不起推敲的。

我只不过想用文字把它打扮一下,好让芋穿着一面面大绿叶子出场而已。

芋国充满乡土情结而可入画。

我是首先看到齐白石画的芋叶,其后,才看到真芋的。

在一方小小的邮票上,那芋的肥大枝叶几乎延伸到方寸之外了。

滴下的露水,正在深浅分明的墨叶上流淌。

一边,还有两只歌唱秋风颂的蟋蟀。

初春,母亲常常会在集市上买些小芋头。

大的煮热,让我们蘸着小碟子里的白糖吃。

小的也不丢,留下来。

我看到一小筐里放着一堆小芋头,一个个顶着绿芽。

原来母亲要种。

芋头开始在院子里发芽,抽技时还要随着培土。

等到长大时,芋的风姿有点像陆地上生长的荷叶,大叶子在晚风中缓缓摇曳。

有串门的人也“吁——”:“你们怎么种了一院子藕啊?”中国的芋头可能要数广西荔浦芋头最大最好。

据说过去都是“贡品”。

母亲生前,我们全家坐在一起,看过那个关于刘墉的喜剧,荔浦芋头作为角色在里面出场过。

那时,曾有黄昏里开心的笑声。

有一年,我随一个旅行团到过荔浦,专门在一个小火炉前买过一个,双手捧着,边上车边吃,干,面,掉粒,惹得一车人看我的贪相。

别人告诉我,桂林那边也有卖的。

等到从桂林回中原,临上车时,想给母亲买个带回去,却怎么也见不到芋头那毛乎乎的影子了。

现代文阅读概括题之概括文章和段落内容-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概括题之概括文章和段落内容-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知识梳理(1)概括题概括文章和段落内容第一部分:知识点讲解一、概括题概述概括题是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它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提炼和整合能力,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

二、概括题答题思路概括文章内容(一)要素串联法1.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从文中找出这些要素,然后按照“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串联起来。

例如《散步》,人物有“我”、母亲、妻子和儿子,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起因是一家人出去散步,经过是在散步途中发生了走大路还是小路的分歧,结果是“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人在田野里继续散步。

将这些要素串联起来,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题目扩展法1.仔细分析文章的题目,因为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提示。

2.对题目进行扩展,添加必要的信息,使其成为完整的句子,从而概括出文章内容。

比如《背影》,从题目可以扩展为:文章通过描述父亲在火车站为“我”送别的情景,着重刻画了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表达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爱意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三)段意合并法1.先概括出文章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概括段意时,可以找段落的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没有中心句,就自己归纳。

2.将各段的段意进行合并、整理,去除重复的内容,加上衔接性的词语,使表述通顺连贯。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别概括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两段主要内容,然后合并起来,就能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先描述了作者在百草园中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包括听油蛉和蟋蟀鸣叫、翻找何首乌等趣事;后讲述了作者在三味书屋枯燥乏味但也有一些小趣味的读书生活。

(四)关键词句提取法1.阅读文章时,留意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这些词句往往对概括文章内容有重要提示作用。

2.提取这些关键词句,然后组织成通顺的句子来概括文章内容。

专题14 写作-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14 写作-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14 写作1.【2020年中考重庆A卷】按要求作文历练,就是经历世事,得到锻炼,炼就意志与品质。

历练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杜小康经历放鸭的孤独,让自己走向成熟;莫顿·亨特经过悬崖历险,领悟了人生哲理……亲爱的你,经受过哪些历练,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题目:历练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2.【2020年中考重庆B卷】下面几则材料带给你怎样的理解和感情,请选择其中一则.......,自报题......,自选角度目.,写一篇文章。

①生活给我一团乱麻,我还生活一件毛衣。

②宏大的理想都有一个微小的起点。

③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恋山腰的风景。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3.【2020年中考北京卷】题目一:2020年,不同寻常的年份,不同寻常的改变,你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备考:学习方式的转变,居家的自我管理,中考时间的调整,短暂而珍贵的返校……此刻,你已在考场。

考场外,家人、老师正牵挂着你;医务人员、警察以及众多行业的工作者们坚守岗位。

他们默默付出,为考试保驾护航。

关于这次中考,你有哪些难忘的人或事?有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2020,我的中考”为题,写一篇文章。

不限文体(诗歌除外)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4.【2020年中考北京卷】题目二: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控制器,可以让时间放缓、快进、后退和暂停,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拉制器”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思在百草园》
不管你是否准备充分,2013年的一模就这样步履匆匆地来了又
去了。一模过去了,中考还会远吗?面对一模成绩,特别是语文,难
免会有些同学焦虑不安,并波及家长。但是焦虑不安于事无补,于
己有害,所以一模之后的中考复习,最先要准备的是良好的心态,
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

在下一阶段高效复习。
现代文阅读要把握中心和恰当表述
现代文阅读理解考查内容丰富,失分情况也比较复杂,常见问题
一是看不懂文章,解不透作者写作意图,二是审不清题目要求,不
知如何入手答题,三是心知肚明,可语言表达不恰当、不到位。一
般来讲,现代文阅读题目大都需要围绕中心从整体上把握,特别是
题干中有“纵观全文”或“联系全文看”这样的字眼时,一定要有
整体观和中心观,否则就会因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造成答题的偏
颇。解决以上问题还得从做题入手,当然也不必跳进题海,因为题
海浩瀚,而你时间有限。

复习建议:一、有选择地练习,选题标准参看中考考试手册要求。
二、针对自己答题的薄弱点,进行专题训练,重点突破。三、挤点
时间课外博览,拓展阅读面。

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
迅故居——百草园。

尽管刚刚经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
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
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不顾的瞻仰者数说这里的家珍;
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
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
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
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
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是都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
孕育,是萌生!

尽管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没有看到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
了的情景。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了我以无限
的情趣。

泥墙齐腰高,十来步长。墙脚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大概就
是因为这里的草才命名了这个园吧。现在大都枯黄萎谢,可在这些
草叶边、草根旁却已透出星星点点的青翠欲滴的草尖——这是生命
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
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
舞。啊,先生写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奶”!草
呵,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我不
由得弯下身去,摘一片草叶,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炽热的爱和深沉
的思绪却落在草丛里,落在这片土地上!

阅读题目: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乍暖还寒:A、又暖又冷B、冷热交替
C、一会冷一会热D、初春天气,开始转暖,还有寒意
②扶疏摇曳:A、稀疏摇动B、高低疏密错落有致
C、扶正疏理,使之摇摆D、摇曳不止
③植被华夏:A、播种在全中国B、种植在全中国
C、像植被那样覆盖全中国D、被植物覆盖的全中国
2.划出文中典型的拟人化描写的句子,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3.作者把园中的小草化了,赞美小草实际上是赞美。
4.试分析下列句子蕴含的意义。
①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是都垂危的、死亡的,更
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②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
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

③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
5.概犄本文的中心思想。
参考答案:
1.①D②B③C
2.“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
说这里的家珍。”棕榈的叶缘略长,边缘分岔,用“伸开巴掌”作
比拟,贴切而新鲜。作者把写眼前景物与抒情结合起来,展开想象,
于微风吹佛下,棕榈叶子飒飒作响,仿佛成了扳着指头数家珍的絮
絮细语,读来亲切感人。

3.作者把园中的小草人格化了,赞美小草,实际上就是赞美鲁迅
精神。

4.①鲁迅虽死,而精神永存。②它们,指小草,暗喻鲁迅在敌人
的残酷迫害下仍坚持战斗,把一生献给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和世界
的和平进步。③鲁迅的伟大思想和精神是哺育中华儿女的精神营养,
它会增进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