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最完整教程手把手教你制作无线充电器附电路图

合集下载

智能手机无线充电 ppt课件

智能手机无线充电 ppt课件
智能手机无线充电
•继电器控制电路
单片机通过继电器 电路控制自激振荡电路电 源的接通与关断,从而使 线圈电磁感应供电输出
智能手机无线充电
•接收端稳压电路
以接收端线圈输出的信号为输入,使输出为5V的标准电源信号
智能手机无线充电
软件流程图
智能手机无线充电
开始 初始化
判断是否有接收端
N 关闭继电器
Y 打开继电器
•`
智能手机无线பைடு நூலகம்电
设计方案——电磁感应式
在比较磁共振、电场耦合等多种供电方案后,最终选择电磁感应 供电方式。
其原理是利用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在感应端变化的磁场 感应出电流。
优点是传输效率较高,易于制作,线圈容易达到谐振。且制作成 本低。
缺点是送电线圈与接收线圈必须完全吻合,稍有错位,传输效率 就会明显下降。
智能手机无线充电
总体设计框图
单片机
继电器控制
电流检测 电源
智能手机无线充电
自激振荡
发送端 接收端 稳压电路
输出
作品部分展示
MSP430F149 智能手机无线充电自激振荡电路
继电器控制板 接收端稳压电路
主要模块电路
•自激振荡电路
接通电源后,电路 产生交变电流,电流流入 发送端线圈,产生交变磁 场,磁场交链接收端线圈
2021精选ppt单片机继电器控制自激振荡发送端电流检测电源接收端稳压电路输出2021精选ppt继电器控制板msp430f149自激振荡电路接收端稳压电路2021精选ppt?自激振荡电路接通电源后电路产生交变电流电流流入发送端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磁场交链接收端线圈2021精选ppt?继电器控制电路单片机通过继电器电路控制自激振荡电路电源的接通与关断从而使线圈电磁感应供电输出2021精选ppt?接收端稳压电路以接收端线圈输出的信号为输入使输出为5v的标准电源信号2021精选ppt开始初始化判断是否有接收端关闭继电器tft液晶显示打开继电器结束2021精选ppt10本作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能无线传递设计

自制超简易无线充电器

自制超简易无线充电器

自制超简易无线充电器1 引言无线电技术用于通信,已经在全世界流行了近一百年。

从当初的无线电广播和无线电报,发展到现在的卫星和微波通信,以及普及到全球几乎每一个个人的移动通信、无线网络、GPS等。

无线通信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没有无线通信,信息化社会的目标是不可议的。

然而,无线通信传送的都是微弱的信息,而不是功率较大的/能量。

因此许多使用极为方便的便携式的移动产品,都要不定期地连接电网进行充电,也因此不得不留下各种插口和连接电缆。

这就很难实现具有防水性能的密封工艺,而且这种个性化的线缆使得不同产品的充电器很难通用。

如果彻底去掉这些尾巴,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

也易于实现密封和防水。

这个目标必须要求能量也像信息一样实现无线传输。

能量的传送和信号的传输要求显然不同,后者要求其内容的完整和真实,不太要求效率,而前者要求的是功率和效率。

虽然能量的无线传送的想法早已有之,但因为一直无法突破效率这个瓶颈,使它一直不能进入实用领域。

目前,这个瓶颈仍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但是如果对传输距离没有严格要求(不跟无线通信比),比如在数cm(本文称微距)的范围内,其传输效率就很容易提高到满意的程度。

如果能用比较简单的设备实现微距条件下的无线传能,并形成商业化的推广应用,当今社会随处可见的移动电子设备将有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变革。

2 工作原理将直流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然后通过没有任何有有线连接的原、副线圈之间的互感耦合实现电能的无线馈送。

基本方案如图1所示。

本无线充电器由电能发送电路和电能接收与充电控制电路两部分构成。

2.1 电能发送部分如图2,无线电能发送单元的供电电源有两种:220V交流和24V直流(如汽车电源),由继电器J选择。

按照交流优先的原则,图中继电器J的常闭触点与直流(电池BT1)连接。

正常情况下S3处于接通状态。

图2无线电能发送单元电路图当有交流供电时,整流滤波后的约26V直流使继电器J吸合,发送电路单元便工作于交流供电方式,此时直流电源BT1与电能发送电路断开,同时LED1(绿色)发光显示这一状态。

手机无线充电自制教程

手机无线充电自制教程

手机无线充电自制教程
手机无线充电是一种很方便的充电方式,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个自制手机无线充电器的教程。

让我们开始吧!
材料准备:
1. 一个光圈为3mm的线圈
2. 一个2个USB插头的充电器
3. 一个适配器板
4. 一块适合制作线圈的导线
5. 一个适配器盒子
步骤:
1. 将导线按照线圈的形状编织成一个圆圈。

确保线圈的直径与手机的大小相匹配。

这个线圈将用于无线充电。

2. 将线圈固定在一个合适的适配器板上。

适配器板可以是任何稳固的材料。

将线圈的两端接触到适配器板上。

3. 将两个USB插头分别插入充电器和适配器板上的接口。

4. 将适配器盒子打开,把适配器板和线圈放在里面。

确保线圈与适配器盒子的底部保持一定距离。

5. 将适配器盒子的盖子盖上,确保线圈和适配器板能够稳固地固定在一起。

6. 将充电器插头插入插座,启动无线充电器。

现在,你已经成功地制作了一个手机无线充电器!只需将手机放在适配器盒子上方,手机将开始无线充电。

注意事项:
1. 在制作线圈时,确保线圈的质量和形状。

线圈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圆圈,没有松动的部分。

2. 在使用无线充电器时,确保适配器盒子和线圈之间没有任何金属或其他物体的干扰,以免影响充电效果。

3. 使用充电器时,务必遵循相关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

确保合适的电流和电压用于充电器。

希望这个自制手机无线充电器的教程对你有所帮助!享受便捷的无线充电吧!。

无线充电的制作方法

无线充电的制作方法

无线充电的制作方法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允许设备通过电磁场传输电能而无需使用传统的有线连接方式的技术。

它的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可以将电能由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实现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的制作方法主要涉及两个部分:发射端的设计与制作以及接收端的设计与制作。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方面的制作方法。

一、发射端的设计与制作1. 选择适合的发射器件:在设计发射端时,需要选择适合的发射器件,例如用于发射电磁波的电路和天线。

常见的无线充电发射器件包括电感线圈和射频天线。

2. 电路设计:设计发射端的电路时,主要包括功率传输电路和调制电路。

功率传输电路主要用于将电能转换为电磁能,通过电感线圈将电磁能传输给接收端。

调制电路则用于调节功率传输的频率和幅度。

3. 封装设计:为了实现对无线充电设备的保护和便捷使用,需要进行相应的封装设计。

可以选择适合的外壳材料和尺寸,并确保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电磁波能够正常传输。

4. 测试和调试:完成发射端的制作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试。

可以通过测量发射端的输出功率和频率来验证其工作情况是否正常,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接收端的设计与制作1. 选择适合的接收器件:在设计接收端时,同样需要选择适合的接收器件,例如用于接收电能的电路和天线。

常见的无线充电接收器件包括电感线圈和整流电路。

2. 电路设计:设计接收端的电路时,主要包括电磁能接收电路和整流电路。

电磁能接收电路主要用于将由发射端传输过来的电磁能转换为电能,通过电感线圈将电能传输到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则用于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

3. 封装设计:同样需要对接收端进行相应的封装设计,以便保护和使用。

可以选择合适的外壳材料和尺寸,并确保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的电磁波能够正常传输。

4. 测试和调试:完成接收端的制作后,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试。

可以通过测量接收端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来验证其工作情况是否正常,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无线充电技术涉及到电磁辐射和功率传输,对于人体健康和电器设备的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

无线充电技术(四种主要方式)原理与应用实例图文详解

无线充电技术(四种主要方式)原理与应用实例图文详解

无线充电已经在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无绳电话等部分家电产品中实用化,现在其应用范围又扩大到了智能手机领域及电动汽车和列车领域。

未来可以将无线充电装置安装在办公桌内部,只要将笔记本或PDA 等电器放在桌上就能够立即供电。

以下是四种主要无线充电方式:无线充电方式 充电效率使用频率范围传输距离电场耦合方式电磁感应方式92%22KHz数mm-数cm磁共振方式95%13.56MHz 数cm-数m无线电波方式38% 2.45GHz 数m-1.电磁感应方式无线供电驱动一枚60W电灯泡,效率高达75%。

电磁感应无线充电产品示意图电磁感应方式,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的中心必须完全吻合。

稍有错位的话,传输效率就会急剧下降。

下图靠移动送电线圈对准位置来提高效率。

目前,市场上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器大部分都符合总部位于美国的业界团体“无线充电联盟(WPC)”所制定的“Qi”规格。

Qi源自汉语“气功”中的“气”, 无线充电方式包括“磁共振”及“电波接收”等多种方式,Qi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方式”。

通过实现标准化,只要是带有Qi标志的产品,无论是哪家厂商的哪款机型均可充电。

在伦敦利用其最新研发的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成功实现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在展示过程中,该公司将电能接收垫安装于雪铁龙电动汽车车身下侧,这样电池就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系统进行无线充电。

电动牙刷无线充电示意图一种无线充电器发送和接收原理图2. 磁共振方式磁共振方式的原理与声音的共振原理相同。

排列好振动频率相同的音叉,一个发声的话,其他的也会共振发声。

同样,排列在磁场中的相同振动频率的线圈,也可从一个向另一个供电。

相比电磁感应方式,利用共振可延长传输距离。

磁共振方式不同于电磁感应方式,无需使线圈间的位置完全吻合。

应用:三菱汽车展示供电距离为20cm,供电效率达90%以上。

线圈之间最大允许错位为20cm。

如果后轮靠在车挡上停车,基本能停在容许范围内。

索尼公司发布的一款样机:无电源线的电视机利用磁场共振实现无线供电的电视机。

完美DIY只需15分钟,超简单无线充电器制作

完美DIY只需15分钟,超简单无线充电器制作

完美DIY只需15分钟,超简单无线充电器制作
完美DIY只需15分钟,超简单无线充电器制作
概述:
网上有很多无线电充电器的制作方法,可是大家在动手操作后才会发现,那些太过复杂,要么是电路太过复杂,要么是重要的元器件找不到,要么就是自己的环境不够。

这样很多的因素让热爱DIY的你们望而却步是吗?这里小编给大家介绍一种超简易的无线充电器的DIY方案,让你过过DIY的瘾!
先介绍需要什么工具帮你完成!
一、材料和工具
1、线圈*2
2、磁环*1
3、电阻*1(其实你可以挑一个不太大的就可以,不用刻意找,我用了一个470欧姆的)
4、二极管*1(随便,我用的是IN4001)
5、发光二极管*1
6、三极管(标1300x,x为任意数字,方便吧,你可以在镍氢电池充电器上拆)
7、电池*1
8、如硼磁体*2(用来连接电池,有电池盒当我没说)
二、制作
绕制两个线圈
绕一个电感。

按此电路图连接。

无线充电器电路原理及设计

无线充电器电路原理及设计

无线充电器电路原理及设计引言无线充电器是一种方便的充电设备,它通过电磁感应实现无线充电,不需要插入充电线即可对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本文将介绍无线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和设计。

电路原理无线充电器的电路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发射器和接收器。

发射器原理发射器是无线充电器的核心组件,它负责产生并传输电磁场。

发射器电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电源模块:负责提供电源给发射器电路。

2. 信号发生器:产生高频交流信号。

3. 驱动电路:将高频交流信号放大并传输到发射线圈。

4. 发射线圈:通过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磁场。

发射器原理是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高频交流信号,并经过驱动电路放大后,传输到发射线圈。

发射线圈中的电流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传输到接收器中。

接收器原理接收器是无线充电器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它用于接收发射器传输的电磁场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供给充电设备。

接收器电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接收线圈:接收发射器传输的磁场并将其转化为电流。

2. 整流电路:将接收到的交流电流转化为直流电流。

3. 电源管理模块:对转化后的直流电流进行管理和分配。

接收器原理是接收发射器传输的磁场,通过接收线圈将其转化为交流电流,并经过整流电路转化为直流电流。

电源管理模块对直流电流进行管理和分配,以供给充电设备使用。

电路设计无线充电器的电路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电流和电压要匹配: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电流和电压需要匹配,以确保能够有效传输电能。

2. 效率和损耗控制:设计时要考虑电能的传输效率和损耗,减少能量的浪费。

3. 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充电器的安全性,防止电流过大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

4. 尺寸和成本:设计时要考虑充电器的尺寸和成本,选择合适的元件和材料。

电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结本文介绍了无线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和设计。

通过了解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无线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各种关键因素。

简易无线充电系统DIY设计方案

简易无线充电系统DIY设计方案

简易无线充电系统DIY设计方案1、原理简介无线充电系统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电磁感应方案就是利用变压器原理,通过初、次级线圈的感应来实现电能的传输。

基于这种方式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即能量发送端、无接触变压器、能量接收端。

当发送线圈中通以交变电流,该电流在将在周围介质中形成一个交变磁场,接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供电给移动设备或者给电池充电。

这种方案的特点是能量接收端和次级线圈相连,可灵活移动,电路简单,易于实现,可用于距离要求不高但又不需要机械和电气连接的场合。

2、系统设计2.1总体设计无线充电系统由电源电路、高频振荡电路、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发射、接收线圈和高频整流滤波电路5 部分组成,系统框架如下图(1)所示,最后给可充电电池充电。

从无线电路传输的原理上看,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要产生电磁波首先要有电磁振荡,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向空间辐射能力的强度就越大,电磁振荡的频率至少要高于100KHZ,才有足够的电磁辐射。

2.2 高频振荡电路设计用CMOS 电路六反相器CD4069 的晶体振荡电路CD4069 构成的两种晶体振荡电路如图(2)所示用CD4069产生高频振荡比LC振荡电路的效果要好2.3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电路如图(3)所示场效应管属于电压控制元件,是一种类似于电子管的三极管,与双极型晶体管相比,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入功耗小,温度稳定性好,信号放大稳定性好,信号失真小,噪声低等特点,而且其放大特性也比电子三极管好,图(3)功率场效应管电路中三个电阻R1、R2、R3 并联接到场效应管的栅极G,前级的高频振荡电路也接到G;原级S 直接接地;漏极D 接LC 振荡电路,其谐振频率和前级的高频振荡频率相同。

2.4发射、接收线圈电路流程图4 如下所示发射和接收线圈都采用直径0.5ram左右的漆包线绕12 匝,线圈直径约为80r。

发射模块的作用是将直流能量高效率地转换为射频功率信号,以便接收电路能够充分利用能量接收模块是在接收到前级的能量后对其进行处理的模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无线充电器设计[附电路图]
基本功能是通过线圈将HH以HH方式传输给电池。

只需把电池和接收设备放在充电平台上即可对其进行充电。

实验证明.虽然该系统还不能充电于无形之中.但已能做到将多个校电器放置于同一充电平台上同时充电。

免去接线的烦恼。

1 无线充电器原理与结构
无线充电系统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

如图1所示,系统工作时输入端将交流市电经全桥整流电路变换成直流电,或用 24V 直流电端直接为系统供电。

经过HH模块后输出的直流电通过2M有源晶振逆变转换成高频交流电供给初级绕组。

通过2个HH线圈耦合能量,次级线圈输出的电流经接受转换电路变化成直流电为电池充电。

2.2 发射电路模块
如图3,主振电路采用2 MHz有源晶振作为振荡器。

有源晶振输出的方波,经过二阶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得到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经三极管13003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丙类放大电路后输出至线圈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辐射出去.为接收部分提供能量。

2.2 接收电路模块
测得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的空芯耦合线圈的线径为0.5 mm,直径为7 cm,电感为47 uH,载波频率为2 MHz。

根据并联谐振公式得匹配电容C约为140 pF。

因而.发射部分采用2MHz有源晶振产生与谐振频率接近的能源载波频率。

充电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