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网络结构

合集下载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二、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任何通信网络都具有信息传送、信息处理、信令机制、网络管理功能。

因此,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支撑网、传送网。

(一)业务网1)功能: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如基本话音、数据、多媒体、租用线、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等。

2)构成一个业务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交换节点设备、编号计划、信令技术、路由选择、业务类型、计费方式、服务性能保证机制等。

例单选题:下列哪个技术要素是构成业务网的核心要素()A.网络拓扑结构B.交换节点设备C.路由选择D.业务类型正确答案是:B(二)支撑网掌握功能和分类支撑网为保证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络功能,提高全网服务质量而形成的传递控制监测及信令等信号的网络。

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以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

支撑网包含同步网、信令网、管理网三部分。

例:通信网中常说的支撑网包括()、同步网和管理网。

A.信令网B.数字数据网C.传输网D.互联网答案是:A(2007年一级建造师考试真题)(三)传送网1)传送网为各类业务网、支撑管理网提供业务信息传送手段,负责将节点连接起来,并提供任意两点之间信息的透明传输。

传送网是由传输线路、传输设备组成的网络,所以又称之为基础网。

2)功能:具有电路调度、网络性能监视、故障自动切换等相应的管理功能。

3)构成传送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有:传输介质、复用体制、传送网节点技术等。

传送网节点:a)其中传送网节点主要有分插复用设备(ADM)和交叉连接设备(DXC)两种类型,它们是构成传送网的核心要素。

b)传送网节点之间的连接则主要是通过管理层面来指配建立或释放的,每一个连接需要长期维持和相对固定。

三、通信网的类型及拓扑结构(一)通信网的类型(二)通信网的拓扑结构在通信网中,所谓拓扑结构是指构成通信网的节点之间的互连方式。

通信网络结构常识

通信网络结构常识

3G




3G无线传输技术要求: 高速传输以支持多媒体业务 室内环境至少2Mbit/s; 室内外步行环境至少 384kbit/s ; 室外车辆运动中至少 144kbit/s; 卫星移动环境至少9.6kbit/s. 传输速率能够按需分配. 上下行链路能适应不对称需 求




2.报文交换(原理)


A:优点 a:报文以存储/转发方式通过交换机,输入输出电路的速率、
代码格式可以不同,很容易实现各种不同类型用户间的相互 通信。 b:报文交换中没有电路接续过程,来自不同用户的报文可 以在同一线路上以报文为单位实现时分多路复用,线路的利 用率大大提高。 c:用户不需要叫通对方就可以发送报文,没有呼损,并可 以节省通信终端操作人员的时间。同一报文可由交换机转发 到许多不同的收信地点。
B:缺点 a :电路接续时间较长,短报文通信效率低。


b: 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占用,电路利用率低。 c: 通信双方在信息传输速率、编码格式、同步方式、通 信规程等方面应完全兼容,这就限制了各种不同速率、不同 代码格式、不同通信规程的用户终端之间互通。 基本思想就是“存储—转发”。假定用户甲有报文A,B和C 要发往乙用户时,甲用户不需要先接通乙用户之间的电路, 而是先与连接甲的一中间节点接通,将报文A,B和C先存储 下来;然后,分析报文提供的乙地址信息,根据地址信息接 通下一个中间节点后,将报文A,B和C转发出去;如此进行 下去直到将数据报文A,B和C发往乙用户。
时间 CDMA 码
码分多址是一种利用扩频技术所 形成的不同的码序列实现的多址
方式.它不像FDMA、TDMA那样
把用户的信息从频率和时间上进 行分离,它可在一个信道上同时 传输多个用户的信息.其关键是信

电信运营商网络结构介绍

电信运营商网络结构介绍

04
业务网:负责提 供各种业务,包 括语音、数据、 视频等业务类型
05
支撑网:负责网 络运维和管理, 包括计费、监控、
管理等功能
06
安全网:负责网 络安全防护,包 括防火墙、入侵 检测等安全措施
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类型
01
固定网络:包括有线电视、宽带、电话等
02
无线网络:包括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等
03
02 接入网技术包括铜线、光纤、无பைடு நூலகம்等,以 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接入需求。
03 接入网设备包括DSL AM、ONU、无线基 站等,实现用户数据的接收、处理和转发。
04 接入网性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包括带宽、 时延、丢包率等指标。
3
电信运营商网络 优化
网络优化目标
提高网络性能:降低延迟、提 高吞吐量、减少丢包率等
02
掘有价值的信息 云计算和大数据在电信运营商网络中的
03
应用:提高网络性能,降低运营成本 云计算和大数据在电信运营商网络中的
04
发展趋势: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
谢谢
传输网
01
传输网的作用: 实现电信运营 商网络中各种 业务数据的传 输
02
传输网的类型: 包括光纤传输 网、无线传输 网、卫星传输 网等
03
传输网的特 点:高速、 大容量、低 时延、高可 靠性
04
传输网的发展 趋势:向更高 速、更智能、 更绿色的方向 发展
接入网
01 接入网是电信运营商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将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到核心网络。
卫星通信:包括卫星电话、卫星电视等
04
互联网:包括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
2
电信运营商网络 结构分析

6G移动网络架构特征

6G移动网络架构特征

一、引言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由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定义,可满足2020年以后三种典型应用场景的需求,即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

5G将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5G网络自2019年开始全球商用。

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已建成129个5G 网络。

早期的5G网络旨在满足eMBB场景需求,如云游戏、高清视频、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

随着研究推进,URLLC能力被引入5G系统,这将助力工业互联网和企业应用的发展。

5G的商用将促进人工智能(AI)、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5G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加速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推动社会走向“数字孪生和智慧泛在”。

如图1所示,在全新的“数字孪生”世界中,每个物理实体都有一个虚拟映射。

物理世界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与智能传递,可通过数字世界来实现。

数字世界是对物理实体的模拟和预测,能准确反映和预测物理世界的真实状态。

在数字世界提前干预,可预防物理世界中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数字孪生”世界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人类,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生产效率和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数创世界新,智通万物灵”的美好愿景。

图1 数字孪生世界数字孪生世界将催生更多新的移动网络应用场景,如通感互联网、全息交互、数字孪生人、智能交互、智能交通、精准医疗等。

如图2所示,这些场景需要更高的网络能力,如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延迟、更精确的定位、更确定的服务质量(QoS)等,这将推动5G移动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即第六代(6G)移动通信系统。

图2 5G关键性能指标(KPI)与6G KPI的对比网络架构是6G移动系统的基石,它为不同使能技术提供基础框架,来支撑目标服务与应用。

文章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于6G移动通信系统的逻辑网络架构,并提出6G移动网络六大特征。

在提出网络架构之前,有必要先对网络演进的驱动力进行分析。

GSM通信系统

GSM通信系统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语音 呼叫控制(接续、号码分析)(号码归属) 信令 呼叫管理(MSC-MSC 通话)(MGW+MSC server。 MGW处理语音,MSC server处理信令) 用户管理(鉴权 位置更新) 数据 数据业务 计费 OAM 业务 基本业务、附加业务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
VLR是一个数据库,存储着进入其覆盖区域内的所有用户的全部有 关信息,提供MSC处理所管辖区域中MS(统称拜访用户)的来话、 去话呼叫所需检索的信息,例如用户的号码,所处位置区域的识 别,向用户提供的服务等参数。 VLR是一个动态数据库,需要随时与有关的HLR进行大量的数据交 换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当用户离开其覆盖区域时,用户的有关 信息将被删除。 注:VLR在物理实体上总是与MSC一体,这样可以尽量避免由于MSC 与VLR之间频繁联系所带来的接续时延。
可选数据
msisdn 可移动数据 TMIS LAI
GSM系统的编号计划 GSM系统的编号计划
GSM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通信系统,它包括众多的功能实体和繁 杂的实体间、子系统间及网络间的接口。为了将一个呼叫接续至 某个移动用户,系统需要调用相应的实体。因此要实现正确的寻 址,编号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GSM系统的业务类似于ISDN网的延伸,因此GSM系统采用了 CCITT建议中的“网号”编号方案,即将GSM系统作为一个电话网 的独立编号方案,其各种号码完全独立于PSTN。下面依次对GSM移 动通信网中用来识别身份的各种号码的编号计划进行介绍。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HLR是GSM系统的中央数据库,存放着与用户有关的所有信息数据。 每个移动用户都应在其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注册登记。 HLR主要存储两类信息: (1)是有关用户的参数,包括用户的漫游权限、基本业务、补充 业务等;(语音、呼转…) (2)是有关用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以便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 路由,例如MSC、VLR地址等 注:一个HLR可以覆盖几个移动交换区域甚至整个移动网(没有达 到容量可以几个地区用个一个)。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中国通信网络结构是指中国网络建设的整体架构和组成部分,它由许多不同的技术和框架组成,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设施、数据中心、光纤、卫星通信、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

目前,中国通信网络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网络之一,其中包括宽带接入、宽带承载和移动通信网络等多个层次,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中国通信网络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有线通信网络,它主要由城市地区的线路、光缆和三线电缆组成,该网络涵盖了城市和乡村地区。

网络在中国广泛应用,如语音电话、传真、互联网、数据传输等多种服务。

而无线通信网络则是中国网络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微波通信等。

移动通信网络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用户数量曾超过10亿人次,而卫星和微波通信则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间和跨国间通信。

由于互联网近几年来的迅速发展,因此中国通信网络中的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络不可或缺的部分。

互联网不仅提供了大量信息和资讯,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中国的互联网建设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网站和应用程序,如社交媒体、在线商店和网络安全服务等。

另一方面,在中国通信网络结构中,数据中心也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组成部分。

数据中心作为不同类型信息的集散和处理中心,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数据中心不仅支持了企业和机构的信息处理和储存,也促进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发展。

一些大型数据中心如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等,已成为全球最大和最先进的数据中心网络之一。

总之,中国通信网络结构不仅支持了各种通信和数字服务,也加速了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虽然中国的通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中国政府和各地区政府仍然需要继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安全和可靠性,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一.语音通信网络(一).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主要由交换系统和传输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交换系统中的设备主要是电话交换机,电话交换机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磁石式、步进制、纵横制交换机,最后到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历程。

传输系统主要由传输设备和线缆组成,传输设备也由早期的载波复用设备发展到SDH,线缆也由铜线发展到光纤。

PSTN中使用的技术标准由国际电信联合会(ITU)规定,采用E.163/E.164(通俗称作电话号码)进行编址。

由于模拟电话线路是针对话音频率30-4000Hz 而优化设计的,使通过模拟电话线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被限制在33.4Kbps以内。

(二).移动通信网1. GSM通信系统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GSM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GSM系统的组成GSM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移动台系统(MSS)、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交换网络子系统(MSS)。

基站子系统(简称基站BS)由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移动交换网络子系统由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以及原地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和设备标志寄存器(EIR)等组成。

其中M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

GSM规范对系统的A接口和Um接口都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A接口和Um接口是开放的接口。

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完成信息交换、用户信息管理、呼叫接续、号码管理等功能。

太原通信网络结构及现状

太原通信网络结构及现状

基站设备-BSC
基站设备
基站设备
OTN网络
45km 清徐 8800
小店
8800
80×10G/s
12km 16.4km
晋祠 8800
58km
二枢纽 ADM
35.9km 18.6dB
平阳 ADM
8.7km 5.3dB
迎泽 ADM
80×40G/s
兴华 ADM
65km 7.2km 6dB
42.3km 17.3dB
5 Km 1.5 dB
120km
一枢纽 ADM
26.5km
娄烦
8800
阳曲
8800 40km
红梁山
58km 8800
迎新街 8800
OTN网络
SDH网络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 系)光端机容量较大,一般是16E1到4032E1。 SDH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 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 ,不仅适用于光纤、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传输的 通用技术体制。
Node B
FE LTE/WIMAX GE VPN
RNC
PTN910 • E1 • FE/GE • xDSL • IP Radio • chSTM-1 1U
18U
SR
2U
iManager T2000/U2000
PTN电信级IP城域网端到端解决方案由PTN 3900/1900/950/910/912等产品组成, 覆盖了由接入到城 域核心的整个城域网络,我司PTN产品系列采用T-MPLS/MPLS-TP标准。 ALL IP: 面向未来的分组架构 All Services: TDM/ATM/Ethernet/IP 业务同一平台和网络统一承载 All Mode: 2G/3G/HSPA/LTE/Wimax/WIFI等各种无线网络制式的无缝多模统一承载 All Media: 全媒体的业务接入方式,包括光纤、铜线、电缆、DSLAM、微波等,统一承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一.语音通信网络(一).公用交换网(PSTN)公共交换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Network)或简称PSTN,是一种用于全球语音通信的电路交换网络,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电路交换网络,拥有用户数量大约是8亿。

公共交换网要紧由交换系统和传输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交换系统中的设备要紧是交换机,交换机也随着电子技术的进展经历了磁石式、步进制、纵横制交换机,最后到程控交换机的进展历程。

传输系统要紧由传输设备和线缆组成,传输设备也由早期的载波复用设备进展到SDH,线缆也由铜线进展到光纤。

公共交换网最早是1876年由贝尔发明的开始建立的。

PSTN差不多经历了磁石交换、空分交换、程控交换、数字交换等等时期,目前几乎全部是数字化的网络。

为了适应业务的进展,PSTN目前正处于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传送需求的转型时期,正在向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移动与固定融合的方向进展。

PSTN中使用的技术标准由国际电信联合会(ITU)规定,采纳E.163/E.164(通俗称作号码)进行编址。

由于模拟线路是针对话音频率30-4000Hz 而优化设计的,使通过模拟线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被限制在33.4Kbps以内。

(二).移动通信网1. GSM通信系统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能够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GSM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纳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纳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

GSM系统的组成GSM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要紧组成部分可分:为移动台系统(MSS)、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交换网络子系统(MSS)。

基站子系统(简称基站BS)由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操纵器(BSC)组成;移动交换网络子系统由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操作爱护中心(OMC)以及原地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和设备标志寄存器(EIR)等组成。

其中M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

GSM规范对系统的A接口和Um接口都有明确的规定,也确实是说,A接口和Um接口是开放的接口。

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完成信息交换、用户信息治理、呼叫接续、号码治理等功能。

基站子系统BSS: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操纵,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完成信道的分配、用户的接入和寻呼、信息的传送等功能。

移动台MS:MS是GSM系统的移动用户设备,它由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和客户识别卡(SIM卡)。

移动终端确实是“机”,它可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收。

SIM卡确实是“人”,它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用的IC卡,因此也称作智能卡,存有认证客户身份所需的所有信息,并能执行一些与安全保密有关的重要信息,以防止非法客户进入网路。

SIM卡还储备与网路和客户有关的治理数据,只有插入SIM卡后移动终端才能接入进网。

操作爱护子系统:GSM子系统还包括操作爱护子系统(OMC),对整个GSM网络进行治理和监控。

通过它实现对GSM网内各种部件功能的监视、状态报告、故障诊断等功能。

区域划分从地理位置范畴来看,GSM系统分为GSM服务区,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业务区、移动交换操纵区(MSC区)、位置区(LA)、基站区和小区。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中国移动手机号段为:134-139、147、150-152、157-159、187。

中国联通手机号段为:130-132、155、156、185、186。

2.CDMA通信系统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即:码分多址移动通信,是一种先进的大容量无线通信技术。

其差不多网络系统组成与GSM系统类似。

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立即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

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通信。

CDMA技术持点(1)抗干扰能力强。

这是扩频通信的差不多特点,是所有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2)宽带传输,抗衰落能力强。

(3)采纳了话音激活技术和扇区化技术。

因为CDMA系统的容量直截了当与所受的干扰有关,采纳话音激活和扇区化技术能够减少干扰,能够使整个系统的容量增大。

(4)采纳了移动台辅助的软切换。

通过它能够实现无缝切换,保证了通话的连续性,减少了掉话的可能性。

处于切换区域的移动台通过分集接收多个基站的信号,能够减低自身的发射功率,从而减少了对周围基站的干扰,如此有利于提高反向联路的容量和覆盖范畴。

(5)采纳了功率操纵技术,如此降低了平准发射功率。

(6)具有软容量特性。

能够在话务量高峰期通过提高误帧率来增加能够用的信道数。

当相邻小区的负荷一轻一重时,负荷重的小区能够通过减少导频的发射功率,使本小区的边缘用户由于导频强度的不足而切换到相临小区,使负担分担。

(7)兼容性好。

由于CDMA的带宽专门大,功率分布在宽敞的频谱上,功率话密度低,对窄带模拟系统的干扰小,因此两者能够共存。

即兼容性好。

(8)CDMA的频率利用率高,不需频率规划,这也是CDMA的特点之一。

(9)CDMA高效率的QCELP话音编码。

话音编码技术是数字通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QCELP是利用码表矢量量化差值的信号,并依照语音激活的程度产生一个输出速率可变的信号。

这种编五马方式被认为是目前效率最高的编码技术,在保证有较好话音质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容量。

这种声码器具有8kbit/S和13kbit/S两种速率的序列。

8kbit/S序列从1.2kbit/s到9.6kbit/s可变,13kbit/S序列则从1.8kbt/s到14.4kbt/S可变。

最近,又有一种8kbit/sEVRC型编码器问世,也具有8kbit/s声码器容量大的特点,话音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与GSM相比,CDMA系统具备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对运营商来说:CDMA系统覆盖范畴大、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基站数量少、频率规划简单;CDMA系统具有路径分级及频率分集的特点,可更好的克服外界干扰,提高系统的灵敏度;对用户来说:CDMA 系统具有良好花因质量、软切换所带来的低调话率的优势,因地发射功率其手机被誉为“绿色手机”称号,且手机电池省电。

中国联通于2002年1月8日正式开通了CDMA网络并投入商用,2008年10月1日中国联通CDMA网络转由中国电信经营,手机号段为133、153。

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样在几百kbps以上。

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

代表特点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 (2G),第三代手机(3G)一样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以后的3G必将与社区网站进行结合,WAP与web的结合是一种趋势,时下流行的微博客网站:大围脖、新浪微博等就差不多将此应用加入进来。

3G与2G的要紧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扫瞄、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确实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目前国内支持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

GSM设备采纳的是时分多址,而CDMA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业界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中国电信差不多将CDMA升级到3G网络,3G要紧特点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TD-SCDMA以及WiMAX四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打算》(简称IMT—2000)。

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纳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要紧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要紧采纳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纳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大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旧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

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庞大的进展潜力。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3G的几种标准:W-CDMA:也称为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是基于GSM网进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差不多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

W-CDMA的支持者要紧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

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

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关于系统提供商而言能够较轻易地过渡。

估量在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同意度会相当高。

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