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现状和发展

基坑工程现状和发展
基坑工程现状和发展

基坑工程和现场监测的现状和发展

1 基坑工程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类用途的地下空间已在世界各大中城市中得到开发利用,诸如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及地下车站、地下停车库地下街道、地下商场、地下医院、地下仓库、地下民防工事以及多种地下民用和工业设施等。近 20年是我国城市基坑工程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针对城市地区用地紧张和地价昂贵的状况,开发商总是设法提高土地的空间利用效益。由于向上伸展受到容积率的限制,因而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则成为有效的选择。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推进。

目前常见的深基坑支护类型:

1)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由带锁口或钳口的热轧型钢制成,把这种钢板桩互相连接就形成钢板桩墙,被广泛应用于挡土和挡水。目前钢板桩常用的截面形式有U形、Z形和直腹板型。钢板桩由于施工简单而应用较广。

2)深层搅拌支护

深层搅拌支护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采用机械搅拌,将固化剂和软土剂强制拌和,使固化剂和软土剂之间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而逐步硬化,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墙,作为支护结构。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素填土等土层,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6m。对有机质土、泥炭质土,宜通过试验确定。

3)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是指柱列式间隔布置钢筋混凝土挖孔、钻(冲)孔灌注桩作为主要挡土结构的一种支护形式。柱列式间隔布置包括桩与桩之间有一定净距的疏排布置形式和桩与桩相切的密排布置形式。柱列式灌注桩作为挡土围护结构有很好的刚度,但各桩之间的联系差必须在桩顶浇注较大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帽梁加以可靠联接。

4)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具有整体刚度大的特点和良好的止水防渗效果,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软粘土和砂土等多种地层条件和复杂的施工环境,尤其是基坑底面以下有深层软土需将墙体插入很深的情况,因此在国内外的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方法及机械的改进,地下连续墙发展到既是基坑施工时的挡土围护结构,又是拟建主体结构的侧墙,如支撑得当,且配合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可较好地控制软土地层的变形。

5)土钉支护

土钉支护是用于土体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挡土技术,由于经济、可靠且施工快速简便,已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

土钉支护的使用要求土体具有临时自稳能力,以便给出一定时间施工土钉墙,因此对土钉墙适用的地质条件应加以限制。

另外还有锚杆或喷锚支护、拱圈支护逆作法支护、悬臂桩支护方式、门式悬臂支护方式、内支撑支护工程和排桩+预应力锚索等。

深基坑支护技术虽已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取得了

不少成功的经验,但现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或提高,以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深基坑工程支护施工过程中常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配合不当

a、常见支护施工滞后于土方开挖很长一段时间,而不得不采取二次回填或搭设架子来完成支护施工。

B、一般来说,土方开挖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工序简单,组织管理容易。而挡土支护的技术含量高,工序较多且复杂,施工组织和管理都较土方开挖复杂。

2)边坡修理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

常存在超挖和欠挖现象。一般深基础在开挖时均使用机械开挖、人工简单修坡后即开始挡土支护的砼初喷工序。而在实际开挖时,由于施工管理不当,技术交底不充分,分层分段开挖高度不一,挖机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机械开挖后的边坡表面平整度,顺直度不规则,而人工修理时不可能深度挖掘,只能就机挖表面作平整度修整,在没有严格检查验收就开始初喷,故出现挡土支付后出现超挖和欠挖现象。

3)土钉或锚杆受力不符合设计要求

a、深基坑支护所用土钉或锚杆钻孔直般为100~150的钻杆成孔,孔深少则五、六米,深则十几米,甚至二十多米,钻孔所穿过的土层质量也各不相同。钻孔如果不认真研究土体情况,往往造成出渣不尽,残渣沉积而影响注浆,有的甚至成孔困难、孔洞坍塌,无法插筋和注

浆。

b、注浆时配料随意性大、注浆管不插到位、注浆压力不够等而造成注浆长度不足、充盈度不够,而使土钉或锚杆的抗拔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工程质量,甚至要做再次处理。

4) 喷射砼厚度不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基坑喷射砼常用的是干拌法喷射砼设备,其主要特点是设备简单、体积小,输送距离长,速凝剂可在进入喷射机前加入,操作方便,可连续喷射施工。虽然干喷法设备操作简单方便,但由于操作手的水平不同,操作方法和检查控制等手段不全,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配料不准、养护不规范等因素,往往造成喷后砼的厚度不够、砼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5) 施工过程与设计的差异大

a、深层搅拌桩的水泥掺量常常不足,影响水泥土的强度。

b、在同样做法的支护中,发生水泥土裂缝,有时不是在受力最大的地段,检查结果表明:强度不足,地面施工堆载在局部位置往往要高于设计允许荷载。

c、施工质量与偷工减料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6)设计与工程实际差异较大

a、深基坑支护由于其土压力与传统理论的挡土墙土压力有所不同,在目前没有完善的土压力理论指导下,通常仍沿用传统理论计算,因此有误差是正常的。

b、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在传统理论土压力计算的基

础上结合必要的经验修正可以达到实用要求。

7)工程监理不规范

a、按规定高层建筑、重大市政等的深基坑是必须实行工程监理的,大多数事故工程都没有按规定实施工程监理,或者虽有监理而工作不规范,只管场内工程,不管场外影响,实行包括设计在内的全过程监理的就更少。

b、客观地说深基坑工程监理要求监理人员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在我国现阶段主要就支护结构工程质量、工期、进度进行监理,而设计监理尚有一定差距。

8 )施工监测不重视

a、主要是建设单位为省钱不安排施工监测,或者虽设置一些测点,数据不足,忽视坑边周边变形检测,或者不重视监测数据,形同虚设。

b、支护设计中没有监测方案,发生意外情况不能及时警报,事故发生后也不易分析原因,不利于事故的早期处理,省了小钱花大钱。

城市基坑工程通常处于已建房屋和城市生命线工程(如供水、供气管道) 的密集地区,为了保护这些已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营,常需对基坑工程引起的周围地层移动限制在一定变形值之内,也即分别要求挡土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其邻近地层的垂直沉降限制在某标准值之内,甚至也限制墙体垂直沉降和地层的水平移动值满足周围环境要求,以变形控制值来分成几类标准,用以设计基坑工程的方法正在完善,取代单纯验算强度和稳定性的传统做法,在软土地

区,变形在控制设计限值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在基坑工程中, 由于地质、水文、荷载、施工等条件以及外界其它各种因素的多种影响,现有的计算理论还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复杂变化。只有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综合、系统的现场监测, 才能对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力学性质进行全面的了解, 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尤其对于软土地区的大中型工程,现场监测更为重要。

2 现场监测现状

大量高层建筑兴建带来大规模基坑工程,也使基坑工程事故不断,其中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占事故总数三分之一。主要表现为支护结构大位移与破坏,基坑塌方及大面积滑坡,基坑周围道路开裂与塌陷,相邻地下设施变位与破坏,临近建筑物开裂与倒塌,使国民经济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全国重大基坑事故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任何一起基坑事故都与监测不力或险情预报不准直接有关。

与其它工程结构不同的是,基坑支护结构除需满足自身的强度要求和变形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受基坑工程影响的周围环境的变形要求在软土地区后者的重要性往往不亚于前者。不少工程在支护结构尚未有破坏迹象的情况下,由于周围地层变形而损坏相邻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引起严重后果。因而,从基坑支护结构及环境安全的整体考虑,工程中应根据理论计算,确定一系列变形和内力的预警指标以进行控制。预警指标包括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若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坑开挖中支护结构及环境的安全状态,

还必须依靠现场监测,将施工中实测的各项变形与内力的数据随时与预警指标相对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能及时采取措施对事态加以控制,防患于未然。相反,一些投资者出于经济或其它原因,忽略了基坑工程中的现场监测,从而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这方面的教训也是惨痛的。所以为达到安全预警的目的,现场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是基坑在开挖施工处理中,用科学仪器设备与手段对基坑支护结构本身与周边环境进行综合监测,一般包括以下对象:

(1)支护结构;

(2)相关的自然环境;

(3)施工工况;

(4)地下水状况;

(5)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

(6)周围建(构)筑物;

(7)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

(8)周围重要的道路;

(9)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基坑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具体分级如下: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级基坑;

1)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2)开挖深度大于10m;

3)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4)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2)三级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时的基坑。

(3)除一级和三级外的基坑属二级基坑。

目前基坑开展现场监测的主要是技术依据,没有明确的政府条文规定,主要的技术依据为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现场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有关的标准为: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GB 50308-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和一些地方技术规定。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下表进行选择: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

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频率及其它的技术要求主要依据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目前能够真正成功实施信息化施工的城市基坑项目并不多见。大多数的基坑监测工作只是起到了一些简单的反馈作用, 并不能最终使监测成果的反馈达到更深的层次。目前多数监测单位重视仪器埋设、数据采集, 轻视数据分析和反馈, 仅仅满足于收集资料和提交数据、报表, 进行简单分析, 判断是否超过控制值以报警, 不能结合施工和地质情况对监测成果进行充分、深入的理论分析, 导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的监测工作不能真正发挥优化设计和及时反馈指导施工的作用。另外,基坑工程现场监测工作尚未得到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广西的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才刚刚起步,按监测规范进行监测的建设方很少,建设方为了节约成本,只请第三方进行一些简单的常规观测应付了事,甚至不少工程中仍只由施工单位进行一些简单的常规观测, 并未由专业人员实施专业监测。事故的隐患依然存在, 影响了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所以应进一步增强对基坑工程的

现场监测。

3 基坑技术和现场监测的发展

1)基坑向着大深度、大面积方向发展,周边环境更加复杂,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难度愈来愈大。因此,从工期和造价的角度看两墙合一的逆作法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

2)土钉支护方案的大量实施,使得喷射混凝土技术得以充分运用和发展。为减少喷射混凝土的回弹量以及保护环境,湿式喷射混凝土将逐步取代干式喷射混凝土。

3)在有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中,基坑开挖大多以人工挖土为主,效率不高。今后将研究开发小型、灵活、专用的地下挖土机械,以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时间效应的影响。

4)为了减少基坑变形,通过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控制变形将逐步被推广,另外采用深层搅拌或注浆技术对基坑底部或被动区土体进行加固,也将成为控制变形的有效手段。

5)为减小基坑工程带来的环境效应(如因降水引起的地面附加沉降),或出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需要,基坑将更多采用帷幕型支护。除地下连续墙外,一般采用旋喷桩或深层搅拌桩等工法构筑止水帷幕。目前,有将水利工程中防渗墙的工法引入到基坑工程中的趋势。

6)在软土地区,为避免基坑底部隆起,造成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加大和邻近建(构)筑物下沉,可采用深层搅拌桩或注浆技术对基坑底部土体进行加固,可提高支护结构被动区土体的强度。

7)为进一步提高基坑工程的总体水平, 改进传统的设计方法,

实现信息化监控设计与施工将是必然趋势。而现场监测就成为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将在基坑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8)目前基坑监测停留在人工监测,尚不能做到实时监测,信息化施工受到限制,自动化监测以自动型 TCA系列全站仪为传感器,利用其自带的马达和通讯接口,配合自动监测软件,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实施全自动的工作,实时的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和预测趋势,从而使监测工作的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真正实现信息化施工。基坑的自动化监测现在处在起步阶段,主要应用在地铁等重要基坑的施工监测中,随着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必将得到更加广泛运用。

4 对深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建议

1)建立专门的行政主管部门来监督管理,强调深基坑现场监测的重要性,制定深基坑现场监测工程管理规定,目前济南市、深圳市等已有自己的深基坑现场监测工程管理规定,使每个深基坑工程在施工期间都能做到实时监测,进行信息化施工,保证深基坑工程施工能安全、顺利的完成;

2)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监测规范和条文,引导建设方对开挖深度超过5m、或开挖深度未超过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均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3)监测单位应当同时具备岩土工程和测绘资质。监测单位不得与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单位有隶属关系。监测人员应统一经过专业培训,具备执业资格;

4)建筑基坑工程设计阶段应由设计方根据工程现场及基坑设计

的具体情况,提出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监测项目、测点位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等。

5)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人防等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1、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局在成都市建设北路拟建“成华公园配套设施用房建设工程”。该工程由成都美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担任设计。 该工程位于成都市建设北路,拟建5F建筑,框架结构,独立基础,以稍密卵石作为基础持力层,设1层地下室。场地±0.00=503.245m,地坪标高比 ±0.00标高低约2.2m(按501.00m计),基坑周长约为223m,本工程拟建建筑物设计基底标高494.8m~496.685m,结合基坑四周地层分布情况,考虑到局部地段基底标高附近软弱地基土需进行超挖换填等因素影响,确定本次基坑支护设计深度如下:基坑南侧最大开挖深度为5.9m,基坑东侧最大开挖深度为6.3m,基坑北侧和西侧最大开挖深度为5.0m。 2、支护结构形式为排桩+桩间挂网锚喷支护及放坡+网喷支护二种方式进行支护 3、本基坑为二级基坑,基坑允许暴露时间为8个月. 4、本施工图应根据建筑物设计施工图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该工程位于成都市建设北路,交通方便。场地为拆迁后弃置场地局部为堆填近期建渣且分布有直径约1.0m的供水管,地势起伏较小。本次勘察范围内地面标高(以钻孔孔口标高为准)为500.58~502.24 m,相对高差1.66m。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 2、地层结构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地层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杂填土:色杂。主要由新近回填卵石、砖瓦块碎片混少量粘性土等组成。成分杂乱,结构松散。湿。局部地段下部分布有0.20~0.30m厚度不等的细砂。素填土:

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一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市政工程大量涌现。有限的城市地面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向高空和地下寻求发展空间。目前,各类地下工程诸如越江、隧道、地下商场、地下民防等已随处可见。国外著名的地下工程有法国巴黎的中央广场,日本东京的八重洲地下街等。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是都要进行大规模地下开挖,必然导致大量的基坑工程产生。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的研究,将随着土力学理论、计算技术、测试技术以及施工机械、施工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1、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40年代,Terzaghi和Peck等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了预估挖方稳定程度和支撑荷载大小的总应力法,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只不过有了许多改进与修正;50年代Bjeruum和Eide给出了分析深基坑底板隆起的方法;60年代开始在奥斯陆和墨西哥城软黏土深基坑中使用仪器进行监测,此后大量的实测资料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并从7O年代起产生了相应的指导开挖的法规。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着都投人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建设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坑形式,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计算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坑工程在我国出现较晚,2O世纪70年代,国内只在少数大工程项目中有开挖深度达10 m以上的基坑工程,而且是在较少或者没有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结构物的地区。8O年代以来,我国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多数带有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随之剧增,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成为基础工程中的新热点。90年代以后,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在繁华的市区内进行深基坑开挖给这一古老的课题提出了新的内容,那就是如何提高深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的概率仍然很高。 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相对较年轻,无论是设计计算,还是施工、监控等方面都处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基坑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深、差、密、多、低”5个字,亦即我国的基坑越挖越深,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差,四周已建或在建建筑物密集或紧靠市政公路,基坑支护方法多,但是支护的成功率低。因此对于基坑工程还应进行精心设计与施工,提高对支护结构的要求,而且在建筑物稠密地区更应注意对于环境的保护,这样一来,虽然工期和施工费用均要提升,但是工程质量与安全性却可以得到相当的保证。 基坑工程分类较多,按照施工工艺大体分为放坡开挖及支护开挖两大类。放坡开挖既简单又经济,一般在条件具备时优先选用,但目前深基坑工程大多是在市内修建,基坑较深而场地往往又比较狭小,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通常均采用有支护开挖。迄今为止,支护开挖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主要包括悬臂支护、内支撑或拉锚支护、组合型支护等。支护结构最早用木桩,现在常用钢筋混凝土桩、地下连续墙、钢板桩以及通过加固改良基坑周围土体的方法形成水泥土挡墙和土钉墙等。 2、基坑支护类型 基坑开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护其周边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如何安全、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并根据基坑工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是基坑工程要解决的主要内容。基坑支护类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水泥土墙、土钉墙、锚杆、排桩与地下连续墙等l6],以下简

基坑工程技术发展二十年_方潜生

2012年10月上第41卷第374期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 我国基坑工程技术发展二十年 应惠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阐述了二十年来我国基坑工程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演进,指出了有关水土压力的两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实际介绍了土钉墙、重力式水泥土墙、板式支护结构等支护结构和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关键词]地下工程;基坑;水土压力;设计;施工技术;逆作法[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2)19-0001-05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Excavation Engineering of Our Country in Twenty Years Ying Huiq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concept and method evolution of excavation engineering of our country in twenty years and pointed out two problems about lateral earth pressure worthy of study.It also described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soil nailing wall ,gravity cement-soil wall ,plate retaining structure and top-dow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 :underground ;foundation excavation ;lateral earth pressure ;design ;construction ;top-down method [收稿日期]2012-09-20 [作者简介]应惠清,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136********@163.com 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国经济和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促进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工程日益增多。二十多年来我国在基坑工程的分析理论、 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监测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坑工程的规模由中小型基坑发展到大型、超深基坑;运用范围则从建筑、市政工程拓展到桥梁、 铁路、地铁等工程;发展区域也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著名建筑施工专家赵志缙教授曾说:“如果把历史推前20 30年,那时还没有‘基坑工程’这个组合名词”。我国20世纪中有关地下工程专著或教材还很少见,这些年的发展已使基坑工程成为建筑和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几个版本中都把基坑工程置于首位,也显见基坑工程在我国建筑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 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的两个阶段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建设事业高速发展是基坑工程发展的前提。与此同时,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理论的发展,结构、岩土、材料、施工、 信息等多学科的结合,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为基坑工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在基坑工程技术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大略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 这是一个研究、探索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开始了一个城市建设高潮,大城市的土地日趋紧张,开始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涌现了大量地下工程。而之前的基坑一般规模较小,多为房屋建筑的基础、地下室或城市市政管沟基槽,工程界尚缺乏大型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经验。于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工程技术人员率先开始进行研究、探索和大量工程实践。第二阶段是21世纪初的十年,这是基坑工程技术的发展阶段。这十年中,基坑工程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并开始进行实时的施工监测,以信息化指导设计和施工,并研究开发了基坑设计施工的反分析、环境控制及风险防范系统和应用软件。 我国基坑工程两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①第一阶段,在2000年前后颁布了一批有关基坑工程的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这些规范(规程)总结了我国基坑工程前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基坑支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坑支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坑工程是个特殊的而且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涉及的面很广,对其研究现状不能面面俱到地介绍,下面简单阐述本文涉及的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 在土压力计算方面,目前常用的还是郎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伦土压力理论。这两个经典理论的计算结果虽然与实际有一定出入,但是因为其简单实用,操作性强,所以在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土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土压力有水土分算和水土合算的方法,对于碎石土,砂性土等强透水性土,进行水土分算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对于粘性土等不透水(弱透水)土层的水土合算还有较大争议,上海地区的《基坑规范》规定应进行水土分算,韩红霞认为基坑支护的土压力计算可以采用水土分算也可以采用水土合算的方法,关键在于采用合适的强度指标[5]。金永涛等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在渗透性很小的土层采用水土合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较为接近[6]。王洪新针对水土分算和合算结果存在跳跃性,提出了一个水土压力分算与合算的的统一算法。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粘性土的孔隙水压力难以确定,往往采用水土合算的方法。 在支护结构计算方面,计算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静力平衡法,弹性地基梁法和有限元法。静力平衡法包括等值梁法、二分之一分担法、连续梁法等,计算较为简单,但只能计算结构内力弯矩,难以计算出结构的变形。弹性地基梁法也叫弹性抗力法,是基于基坑内侧土体没有完全达到被动状态提出的改进方法,把支护桩(墙)看做弹性地基上的梁来处理,内支撑和锚杆用弹簧来代替,根据基床系数分为m法,K法,C法三种,最常用的是m法。有限元法是最可靠最有前景计算方法,借助专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通过有限元模型,可以对复杂基坑进行整体三维分析。 在支护方案优选方面,由于支护形式不唯一,计算理论不唯一,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属于多目标决策问题,由于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往往很难确定哪个是最优方案,咨询专家意见是最常用的办法,但是专家们本身就没有统一的看法,加之存在个人偏好,也无法保证所选方案为最优。对此,很多学者和工程人员通过研究提出了很多优选决策方法,比如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奖罚函数法等,力图将定性评价“量化”,减少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选出最优方案。 在细部设计方面,目前还缺少具体的计算设计方法,主要是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以下简称《规范》)、地方规范以及工程经验来设计,比如对于桩径,桩间距的选取,规范只是按经验给了一定的范围,而没有具体的计算方法,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在设计软件方面,由于基坑支护设计的计算量、验算量大,手算费时费力,并且不一定准确,在此情况下,许多基坑设计软件应运而生,目前国内的基坑设计软件主要有北京理正、武汉天汉、同济启明星、PKPM等,它们都是依据相关规范设计的,对于某些计算,还增加了调整系数,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设计人员的需要。

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钟 (中建一局西诺公司,北京) 1 基坑工程发展概况 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又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放坡开挖和简易木桩围护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土木工程活动促进了基坑工程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本世纪,随着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的不断涌现,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促使工程技术人员以新的眼光去审视基坑工程这一古老课题,使许多新的经验和理论的研究方法得以出现与成熟。 在本世纪30年代,Terzaghi等人已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都投入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基坑工程在我国进行广泛的研究是始于80年代初,那时我国的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基本建设如火如荼,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相应地基础埋深不断增加,开挖深度也就不断发展,特别是到了90年代,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在繁华的市区内进行深基坑开挖给这一古老课题提出了的新的内容,那就是如何控制深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件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发生的概率仍然很高。 任何一个工程方面的课题的发展都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不断相互促进的成果。基坑工程的发展往往是一种新的围护型式的出现带动新的分析方法的产生,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而走向成熟。早期的开挖常采用放坡的形式,后来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放坡面空间受到限制,产生了围护开挖。迄今为止,围护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从基坑围护机理来讲,基坑围护方法的发展最早有放坡开挖,然后有悬臂围护、内撑(或拉锚)围护、组合型围护等。放坡开挖需要有较大的工作面,且开挖土方量较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至今仍然不失是基坑围护的好方法。悬臂围护是指不带内撑和拉锚的围护结构,可以通过设置钢板桩或钢筋混凝土桩形成围护结构。它也可以通过对基坑周围土体进行南改良形成,如水泥土重力式挡墙结构。为了改善悬臂式围护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满足较深基坑的支档土体要求,发展了内撑式围护和拉锚式围护结构。为了挖掘围护结构材料的潜在能力,使围护结构形式更加合理,并能适合各种基坑形式,综合利用“空间效应”,发展了组

基坑工程现状和发展

基坑工程和现场监测的现状和发展 1 基坑工程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类用途的地下空间已在世界各大中城市中得到开发利用,诸如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及地下车站、地下停车库地下街道、地下商场、地下医院、地下仓库、地下民防工事以及多种地下民用和工业设施等。近 20年是我国城市基坑工程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针对城市地区用地紧张和地价昂贵的状况,开发商总是设法提高土地的空间利用效益。由于向上伸展受到容积率的限制,因而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则成为有效的选择。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推进。 目前常见的深基坑支护类型: 1)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由带锁口或钳口的热轧型钢制成,把这种钢板桩互相连接就形成钢板桩墙,被广泛应用于挡土和挡水。目前钢板桩常用的截面形式有U形、Z形和直腹板型。钢板桩由于施工简单而应用较广。 2)深层搅拌支护 深层搅拌支护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采用机械搅拌,将固化剂和软土剂强制拌和,使固化剂和软土剂之间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而逐步硬化,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墙,作为支护结构。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素填土等土层,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6m。对有机质土、泥炭质土,宜通过试验确定。

3)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是指柱列式间隔布置钢筋混凝土挖孔、钻(冲)孔灌注桩作为主要挡土结构的一种支护形式。柱列式间隔布置包括桩与桩之间有一定净距的疏排布置形式和桩与桩相切的密排布置形式。柱列式灌注桩作为挡土围护结构有很好的刚度,但各桩之间的联系差必须在桩顶浇注较大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帽梁加以可靠联接。 4)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具有整体刚度大的特点和良好的止水防渗效果,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软粘土和砂土等多种地层条件和复杂的施工环境,尤其是基坑底面以下有深层软土需将墙体插入很深的情况,因此在国内外的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方法及机械的改进,地下连续墙发展到既是基坑施工时的挡土围护结构,又是拟建主体结构的侧墙,如支撑得当,且配合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可较好地控制软土地层的变形。 5)土钉支护 土钉支护是用于土体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挡土技术,由于经济、可靠且施工快速简便,已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 土钉支护的使用要求土体具有临时自稳能力,以便给出一定时间施工土钉墙,因此对土钉墙适用的地质条件应加以限制。 另外还有锚杆或喷锚支护、拱圈支护逆作法支护、悬臂桩支护方式、门式悬臂支护方式、内支撑支护工程和排桩+预应力锚索等。 深基坑支护技术虽已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取得了

深基坑支护体系研究

深基坑支护结构研究现状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基坑工程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我国基坑工程的主要支护类型,包括水泥土墙、土钉墙、锚杆、排桩与地下连续墙等。最后分析了我国基坑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基坑工程;综述;水泥土墙;土钉墙;锚杆;排桩与地下连续墙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城市建设向高空、地下争取建筑物空间已然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物、地下工程大规模兴建。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是都要进行大规模地下开挖,必然导致大量的基坑工程产生[1]。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的研究,将随着土力学理论、计算技术、测试技术以及施工机械、施工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40年代,Terzaghi和Peck等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了预估挖方稳定程度和支撑荷载大小的总应力法,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只不过有了许多改进与修正;50年代Bjeruum和Eide给出了分析深基坑底板隆起的方法;60年代开始在奥斯陆和墨西哥城软黏土深基坑中使用仪器进行监测,此后大量的实测资料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并从70年代起产生了相应的指导开挖的法规。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着都投入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建设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坑形式,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计算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 1.2国内研究现状 基坑工程在我国出现较晚,20世纪70年代,国内只在少数大工程项目中有开挖深度达10 m以上的基坑工程,而且是在较少或者没有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结构物的地区。80年代以来,我国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多数带有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随之剧增,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成为基础工程中的新热点。90年代以后,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的概率仍然很高[3-4]。 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相对较年轻,无论是设计计算,还是施工、监控等方面都处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基坑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深、差、密、多、低”五个字,亦即我国的基坑越挖越深,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差,四周已建或在建建筑物密集或紧靠市政公路,基坑支护方法多,但是支护的成功率低。因此对于基坑工程还应进行精心设计与施工,提高对支护结构的要求,而且在建筑物稠密地区更应注意对于环境的保护,这样一来,虽然工期和施工费用均要提升,但是工程质量与安全性却可以得到相当的保证。 2基坑工程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演进

浅谈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发表时间:2018-06-12T12:50:11.8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作者:聂淼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 河南省地质高级技工学校 45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上地下可利用空间逐渐缩小,城市基坑工程往纵深发展,如何保证基坑工程的稳定是安全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各种支护方法的研究,浅谈深基坑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深基坑;基坑支护;现状;安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高层、超高层建筑、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大型地下公共设施等迅速崛起,涌现出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及地下工程,虽然我们在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技术方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也不断涌现,但是现在的城市面临着建筑间距越来越小,传统支护技术无法实施的现象,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给周边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要改变一成不变的施工方法,根据实际工况采用合理的支护措施尤为重要。 1.深基坑支护技术现场 1.1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的施工工艺一般为两种:放坡开挖和在支护体系下开挖。放坡开挖既简单有经济,施工周期短,在一般条件下优先选用;但目前深基坑工程大多是在城市修建,基坑施工场地狭小,不完全具备放坡开挖条件,通常均采用有支护开挖。 1.2深基坑支护的结构类型 传统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为钢板桩加井点降水,但是随着建设过程中基坑的深度及范围不断加大、有效利用的空间不断减小,支护技术逐渐成熟起来。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主要有悬臂式支护结构、拉锚式支护结构、内支撑支护结构、重力式挡土支护结构、土钉支护等。 (一)悬臂式支护结构 悬臂式的支护结构指的是在结构中没有采取任何的支撑作用,而且仅仅运用增加基坑的深度提高建筑的稳定性,通过对地面超载、主动土压力的平衡,实现支护的结构。悬臂式的支护结构主要能够分成板桩式结构和分离的排桩式结构,这种支护结构,其在地下的深度是关键问题。在基坑之上的结构呈现的是悬臂的状态,所以,其支点的作用力是非常小的,因此,其与带有支撑的结构比较,这种结构需要具有比较大的弯矩。所以,这种支护结构只能应用于土质条件比较好的条件下,而且开挖的深度不能太大。 (二)拉锚式支护结构? 拉锚式支护结构是由外拉系统和挡土结构构成的,其主要有地面的拉锚式支护结构和锚杆支护结构构成。地面拉锚支护结构主要是由拉杆和锚固组成。这种结构一般使用在规模比较小的基坑中,而且可以与悬臂式支护结构配合使用。锚杆支护结构是借助挡土墙结构形成的抗滑面,可以在规模比较大的深基坑中运用,而且周围有建筑物时也可以使用。 (三)内支撑支护结构? 内支撑支护结构是由挡土墙结构和内支撑构件组成的,挡土墙结构能够抵御基坑在开挖时产生的各类压力,将压力传递给内支撑结构,在存在地下水的时候,也具有防止地下水渗漏的效果,其能够起到稳定基坑的效果,作为一种临时的支撑结构,其一般是运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能够将基坑的压力平衡,一般可以采用钢支撑的方法设计内支撑结构。 (四)重力式挡土支护结构? 重力式挡土支护结构是在挡土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能够借助自身的重力实现基坑的稳定,即使支护结构具有较大的侧压力,其能够在墙后形成边坡,然后实现压力的转移。现在,经常使用的重力式支护结构一般是水泥式的重力式结构,这种结构一般比较适用于软土地中,而且确保基坑的深度不能过大。 (五)土钉支护 土钉支护指的是借助土体的开挖形成的稳定基坑的技术,这种技术成本比较低,而且施工比较简单,在我国深基坑支护中常用。其由丰富的土钉构成,基坑一边开挖,土钉一边支护,这样就不会降低土体的强度,而且还不会对土体产生不必要的扰动,一般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施工场地使用,而且可以适用于粘性土和砂土中。土钉支护技术一般不可以使用在吸水量比较好的砂层中,这样会产生基坑的变形。 1.3深基坑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现状 (1)设计与实际施工情况存在差异。由于深基坑支护技术与挡土墙土压力有一定差距,目前土压力计算仍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存在误差。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地面荷载等因素变化导致设计与实际施工情况差异。 (2)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人员现场监管存在漏洞。主要为业务能力不满足要求、责任心不强等因素。特别是监理人员应该注重场内场外,对关键工序进行旁站,控制关键环节,确保施工质量。 (3)强度与设计存在差距。当前深基坑支护锚喷主要采用干法锚喷技术,能够连续锚喷,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但由于操作水平、混凝土质量等原因导致混凝土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4)基坑开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机械开挖,由于操作原因导致导致基坑边坡平整度、顺直度不满足要求,存在超挖或欠挖现象。 (5)深基坑支护过程中基坑变形问题、地下水问题也是影响基坑工程成败的重要因素 2.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前景 2.1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优选 深基坑支护在结构选型方面的重要性体现在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它不同于上部结构。除地基土类别不同,地下水位的高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周围环境等因素都直接和基坑支护结构选型有关。支护结构选型的合理,就要做到安全可靠、施工顺利、缩短工期,

深基坑工程概念及现状

深基坑工程概念及现状 基坑工程是为保护基坑施工、地下结构的安全和周边环境不受损害而采取的支护、基坑土体加固、地下水控制、开挖等工程的总称,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测、试验等。大多数情况下,基坑工程属于临时性工程,并没有引起岩土工程师们的足够重视,因此目前存在概念、理论体系、计算方法等诸多不统一,工程设计保守浪费、国内外基坑工程事故很多。基坑工程的重要性、技术难度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导致基坑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1)设计理论不完善。许多计算方法尚处于半经验阶段,理论计算结果尚不能很好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2)设计者概念不清、方案不当、计算漏项或错误。

(3)设计、施工人员经验不足。实践表明,工程经验在决定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和确保施工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践表明,基坑工程这个历来被认为是实践性很强的岩土工程问题,发展至今天,已迫切需要理论来指导、充实、完善。基坑的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以及周围地层的位移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的影响及保护的计算分析,目前尚不能准确地得出定量的结果,但是,有关稳定、变形的理论,对解决这类实际工程问题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目前在工程实践中采用理论导向、量测定量和经验判断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基坑工程的理论,包括考虑应力路径的作用、土的各向异性、土的流变性、土的扰动、土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理论、有限单元法、系统工程等,逐渐形成专门的学科——基坑工程学。放坡大

开挖,既经济又方便,适用于空旷场地;由于场地小而没有足够空间安全放坡时,就需要附加结构的基坑支护。前者是土力学的一个经典课题,后者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岩土工程师和土力学家们面临的一个重要基础工程课题。我国 20 世纪70 年代以前的基坑都比较浅,如上海多、高层建筑均为 4 m深的单层地下室。北京 70 年代地铁建设出现 20 m深的基坑,80 年代后广东、上海、天津等城市的深基坑陆续增加,90 年代后广东省、武汉市、上海市、深圳市开始编制了基坑工程地方标准,1999年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1999)编制完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专有“基坑工程”一章,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是目前国内第一本较完整、系统的建筑边坡(含基坑)工程技术标准,填补了我国在

深基坑支护的施工现状分析及对策(最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深基坑支护的施工现状分析及 对策(最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深基坑支护的施工现状分析及对策(最新 版)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筑越建越高,基坑也越来越深。在建筑施工中,已经出现了许多的事故,因而需要对这一系列的事故及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施工管理对策。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边坡支护;安全;现状;管理 1.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住房日益紧张,人类只能向天上和地下发展,因此,房屋建筑的层数越建越高,高层、超高层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随之相对的地基也越建越深,这无疑将会对深基坑施工安全提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基坑边坡支护

不仅要保证在基坑内操作的人员能正常、安全地作业,而且也要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而近年来由于深基坑而引起的坍塌事故时常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同时也为了防止基底及坑外土体移动。因此,施工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以较低的经济代价,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深基坑土方开挖的安全施工;加快深基坑边坡支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大规模地下工程施工提供新的技术和安全保障。 2.合理设计支护的意义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我们发现,深基坑开挖和开挖后的施工还存在着基坑边坡土方易失稳的现象,通过分析其成因,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1)对有丰富的地表水,同时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土层实施基坑开挖,没有进行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导致受到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影响出现土体湿化,内聚力降低的现象;(2)开挖基坑过深,但是放坡偏少,开挖不同土层时,没有注意到不同土层的特性不同,没有对不同的土层放成不同的坡度;(3)虽然实施了边坡支护,不过选择措施不合适,不能满足现场和设计的要求,支护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基坑施工专项方案(全套)

第一章工程综述及方案确定 第一节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概况 一、总体概况 本工程位于武都区盘旋路原武都水利物质供应站仓库旧址,东临城市支路-建设巷,南临三层民房,西为黄金公司及盘旋路社区居委会大院,北隔城市支路-建设巷与陇南饭店毗邻。建筑面积4132㎡,规模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主体框架结构。 二、基础工程概况 1、基坑概况 基坑长约37.4m,宽度约26.8m,基坑平均开挖深度为4.5m。 2、周边环境 拟建建筑基坑与四周边建筑物距离邻近,对基坑的影响很大,具体情况:东侧邻近城市支路-建设巷约3米左右;南侧邻近建筑物约4.8米左右;西侧邻近建筑物地面约2.8米左右;北侧邻近城市支路-建设巷约3米左右。 三、工程地质 根据凯默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依次可分为3层: 1.层填土:杂色,土质混杂,主要为人工回填的碎石土夹大量的粉质粘土和少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土质不均匀,力学性质差。场区普通分布,厚度:3.50-4.20m,平均3.97m;层底标高:991.90-99 2.70m。 2.层粉质粘土:灰褐色,软塑-可塑,土质不均一,主要为粉质粘土夹大量的有机质,和少量碎石土。土质不均匀,力学性质一般。场区普通分布,厚度1.90-2.50m,平均2.04m;层底标高:990.00-990.30m。 3-1.细砂:杂色,饱和,湿,块状,片状,稍密,母岩成份为灰岩,石英岩,云母等,母岩微风化。揭露厚底:0.2-1.0m,平均厚度0.54m,层底标高989.20-990.10m。 3.层圆砾:杂色,稍密-中密,圆形-亚圆形,颗粒级配差,粒径大小不一,一般为2-50mm,最大约100mm,其空隙被砂、土填充,填充物稍密,填充程度一般,母岩主要为砂岩、灰岩等变质岩,母岩弱风化。 四、水文地质 该工程地下水位较高,依据凯默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下水位埋深2.1-2.3米之间。地下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年动态变化0.5-1.0m,根据基础埋深情况,采取必要的降水措施。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场地环境类别为II类。

谈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状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813712334.html, 谈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状况 作者:张波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02期 摘要:随着国内高层建筑和市政建设的发展,基坑支护技术已成为地基基础领域的一个难点、热点问题,引起了行政技术管理部门、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本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的普遍关注,并逐渐形成为地基基础的一个专门领域。 关键词:基坑;支护;技术;发展 随着国内高层建筑和市政建设的发展,基坑支护技术已成为地基基础领域的一个难点、热点问题,引起了行政技术管理部门、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本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的普遍关注,并逐渐形成为地基基础的一个专门领域。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定国情,基坑支护结构作为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临时结构,一般是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合理节省工程投资。而在经济发达国家情况则不同,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和建筑材料投入到临时的基坑支护工程中,工程设计安全度较高,也就造成了较大浪费。相对国外而言,国内对基坑支护计算理论、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要比经济发达国家更为必要,对基坑支护技术要求的难度更高,投入的精力更大。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在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总结出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同时在全国许多城市的基坑工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和对该技术掌握的不成熟等原因,也出现了不少的工程事故,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值得人们总结和引以为鉴。 在基坑支护领域国内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坑支护工程的发展 基坑支护工程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在各种地基基础学术会议和期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介绍基坑支护工程实例的文章数量很大,在全国范围内对基坑支护工程数量和规模很难进行全面统计。根据已公开发表的基坑支护工程报道,仅列出了国内几个大城市有代表性的大型基坑工程情况,可以代表目前国内基坑支护工程的水平。由于国内房地产建设高潮的再次兴起和大城市地铁建设项目的开展,基坑支护工程将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2、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 基坑开挖支护技术由20世纪70年代以前较浅基坑常采用的放坡和钢板桩支护,到20世纪80年代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坡桩加锚杆或内支撑方法,由于这种支护结构产生的水平变形较小,因此解决了深基坑支护的问题,有效保护了城市市区基坑垂直开挖和周边既有建筑、地下管线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