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一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市政工程大量涌现。有限的城市地面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向高空和地下寻求发展空间。目前,各类地下工程诸如越江、隧道、地下商场、地下民防等已随处可见。国外著名的地下工程有法国巴黎的中央广场,日本东京的八重洲地下街等。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是都要进行大规模地下开挖,必然导致大量的基坑工程产生。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的研究,将随着土力学理论、计算技术、测试技术以及施工机械、施工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1、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40年代,Terzaghi和Peck等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了预估挖方稳定程度和支撑荷载大小的总应力法,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只不过有了许多改进与修正;50年代Bjeruum和Eide给出了分析深基坑底板隆起的方法;60年代开始在奥斯陆和墨西哥城软黏土深基坑中使用仪器进行监测,此后大量的实测资料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并从7O年代起产生了相应的指导开挖的法规。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着都投人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建设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坑形式,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计算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坑工程在我国出现较晚,2O世纪70年代,国内只在少数大工程项目中有开挖深度达10 m以上的基坑工程,而且是在较少或者没有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结构物的地区。8O年代以来,我国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多数带有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随之剧增,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成为基础工程中的新热点。90年代以后,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在繁华的市区内进行深基坑开挖给这一古老的课题提出了新的内容,那就是如何提高深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的概率仍然很高。

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相对较年轻,无论是设计计算,还是施工、监控等方面都处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基坑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深、差、密、多、低”5个字,亦即我国的基坑越挖越深,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差,四周已建或在建建筑物密集或紧靠市政公路,基坑支护方法多,但是支护的成功率低。因此对于基坑工程还应进行精心设计与施工,提高对支护结构的要求,而且在建筑物稠密地区更应注意对于环境的保护,这样一来,虽然工期和施工费用均要提升,但是工程质量与安全性却可以得到相当的保证。

基坑工程分类较多,按照施工工艺大体分为放坡开挖及支护开挖两大类。放坡开挖既简单又经济,一般在条件具备时优先选用,但目前深基坑工程大多是在市内修建,基坑较深而场地往往又比较狭小,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通常均采用有支护开挖。迄今为止,支护开挖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主要包括悬臂支护、内支撑或拉锚支护、组合型支护等。支护结构最早用木桩,现在常用钢筋混凝土桩、地下连续墙、钢板桩以及通过加固改良基坑周围土体的方法形成水泥土挡墙和土钉墙等。

2、基坑支护类型

基坑开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护其周边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如何安全、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并根据基坑工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是基坑工程要解决的主要内容。基坑支护类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水泥土墙、土钉墙、锚杆、排桩与地下连续墙等l6],以下简

单介绍这几种常用的支护类型。

(1)水泥土墙工程

水泥土墙是重力式支护结构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和高压喷射注浆法两种。水泥土搅拌桩是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边钻边往软土中喷射浆液或雾状粉体,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形成抗压强度比天然土强度高得多,并具有整体性、水稳性的水泥加固土桩柱体,由若干根这类加固土桩柱体和桩间土构成复合地基。水泥搅拌桩适用于加固各种成因的软黏土,能够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减少沉降量,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把注浆管放人预定深度后,通过地面的高压设备使装置在注浆管上的喷嘴喷出20~40 MPa的高压射流冲击切割地基土体,与此同时,注入浆液使之与冲下的土强制混合,待凝结后,在土中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固结体,以达到加固改良土体的目的,增强地基强度。主要适用于软弱土层,如第四纪的冲积层、残积层以及人工填土等,这些正是建筑物地基常出现病害,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地层。

(2)土钉墙

土钉墙技术是在基坑边壁土体中放置一定长度和分布密集的土钉,土钉与周围土体紧密结合共同工作,形成复合土体,提高了土体的整体刚度,弥补了土体自身强度的不足,从而显著提高基坑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土钉墙由土钉、混凝土面层和防水系统组成。主要适用于土质较好地区,我国华北和华东北部一带应用较多,目前我国南方地区亦有应用,有的已用于坑深10 m以上的基坑,稳定可靠、施工简便且工期短、效果较好、经济性好、在土质较好地区应积极推广。

(3)锚杆工程

锚杆支护是一种较新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是挡土结构与外拉系统相结合的一种深基坑组合式支护结构。锚杆是一种受拉杆件,它的一端与工程结构物或挡土桩墙联结,另一端锚固于地基的土层或岩层中,以承受结构物的上托力、拉拔力、倾侧力或挡土墙的土压力,它利用地层的锚固力维持结构物的稳定,锚杆主要由锚头、锚拉杆、锚固体3部分组成。目前锚杆的施工长度可达50 m以上,在黏性土中抗拔力可达1 000 kN,被锚固的挡土墙可达40 m以上。锚杆作为一项新技术,它是施工走在前头,设计理论落在后面,即施工工艺领先于其设计理论,目前在很多方面主要凭经验取得成功,因此它还有待于理论上的完善。

(4)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是于基坑开挖之前,用特殊挖槽设备在地下成槽后,挠筑混凝土,建造具有较高强度的钢筋混凝土挡墙,用于开挖深度达10m以上的基坑或施工条件较困难的情况,多用于-12m以下的深基坑。地下连续墙作为深基坑的主要支护结构之一,常用厚度为600~800mm,也有厚达1200mm的,但较少使用。具有施工噪声低,振动小,就地浇制、墙接头止水效果较好、整体刚度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是支护结构中最强的支护型式,适用于软弱土层、地质条件差和复杂、基坑深度大、周边环境要求较高的深基坑,高质量的刚性接头的地下连续墙可作永久性结构,并可采用逆筑法或半逆筑法施工。但是造价较高,施工要求专用设备。

(5)钢板桩

钢板桩,主要有两种(槽钢钢板桩和热轧锁扣钢板桩),用槽钢正反扣格接组成,或用U型、H型和Z型截面的锁口钢板桩。用打入法打入土中,相互连接形成钢板桩墙,既用于挡土又用于挡水,用于开挖深度3~10m的基坑。钢板桩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在完成支挡任务后,可以回收重复使用;与多道钢支撑结合,可适合软土地区的较深基坑,施工方便、工期短。但钢板桩刚度比排桩和地下连续墙小,开挖后绕度变形较大,打拔桩振动噪声大、容易引起土体移动,导致周围地基较大沉陷。

(6)型钢横挡板

型钢横挡板围护墙亦称桩板式支护结构。这种围护墙由工字钢桩和横挡板组成,再加上围檩、支撑等则形成一种支护体系。施工时先按一定间距打设工字钢或H型钢桩,然后在开挖土方时边挖边加设横挡板。施工结束拔出工字钢或H型钢桩,并在安全允许条件下尽可能回收横挡板。另外,横档板长度取决于工字钢桩的间距,而厚度由计算确定,多用厚度60mm 的木板或预制混凝土薄板。型钢横挡板围护墙多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1、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局在成都市建设北路拟建“成华公园配套设施用房建设工程”。该工程由成都美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担任设计。 该工程位于成都市建设北路,拟建5F建筑,框架结构,独立基础,以稍密卵石作为基础持力层,设1层地下室。场地±0.00=503.245m,地坪标高比 ±0.00标高低约2.2m(按501.00m计),基坑周长约为223m,本工程拟建建筑物设计基底标高494.8m~496.685m,结合基坑四周地层分布情况,考虑到局部地段基底标高附近软弱地基土需进行超挖换填等因素影响,确定本次基坑支护设计深度如下:基坑南侧最大开挖深度为5.9m,基坑东侧最大开挖深度为6.3m,基坑北侧和西侧最大开挖深度为5.0m。 2、支护结构形式为排桩+桩间挂网锚喷支护及放坡+网喷支护二种方式进行支护 3、本基坑为二级基坑,基坑允许暴露时间为8个月. 4、本施工图应根据建筑物设计施工图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该工程位于成都市建设北路,交通方便。场地为拆迁后弃置场地局部为堆填近期建渣且分布有直径约1.0m的供水管,地势起伏较小。本次勘察范围内地面标高(以钻孔孔口标高为准)为500.58~502.24 m,相对高差1.66m。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 2、地层结构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地层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杂填土:色杂。主要由新近回填卵石、砖瓦块碎片混少量粘性土等组成。成分杂乱,结构松散。湿。局部地段下部分布有0.20~0.30m厚度不等的细砂。素填土:

工程力学复习题

工程力学期末复习201612 一、填空题: 1.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同时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 体上。 1.2、 根据力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正交力F 1和F 2可以 合成一个合力,其合力的大小F R =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画受力图的一般步骤是,先取___________,再画主动力, 最后画_______________。 2.1、已知F 1=F 2=100N ,各力的方向如图1所示,则各力 在x 轴上的投影分别是:F 1x =______,F 2x =________ 2.2、如上图1所示,已知力F=100N ,试求力F 在y 轴上的投影:F 1y =____________,F 2y =________________。 2.3、若力F 与某轴垂直,则力在此轴上的投影______ 。 3.1、力偶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等于__________,力偶对作用面内任意点之矩都等于_______。 3.2、力矩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等于零: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力的平移定理:作用于物体上的力F ,可以平移到同一物体上的任一点O ,但必须同是附加一个力偶,其力偶矩等于_______________的矩。 4.2、如上右图所示均布线荷载q=4kN/m ,q 表示该荷载的荷载集度, 现将图示均布线荷载简化成为一个集中力Fq ,则Fq=___________ ; 其对A 点之矩M A (q )=___________,转向为__________________。 5.1、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5.2、构件的承载能力是指构件在荷载作用下,能够满足强度、______ 和_________要求的能力。 6.1、材料的塑性指标有截面收缩率和____________________。 6.2、根据虎克定律,轴向拉(压)杆的变形量ΔL=__________, 式中EA 称为杆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7.1、如右图2所示结构中,其剪切面面积为 、挤压面面积为 7.2、连接件在产生剪切变形的同时, 常伴有____________变形。 8.1、GI P 称为圆轴的_______________, 它反映圆轴的的_______________ 能力。 9.1、 Sz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9.2、如图3所示,其静矩为SZ= ,惯性矩为:IZ= 11.1、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采用变截面梁。 12.1、梁的变形可用两个基本量_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度量。 13.1、利用叠加法求杆件组合变形的条件是:①杆件的变形为_________; ②材料在_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工作。 14.1、细长压杆由于其轴线不能维持原有直线形状的平衡状态而丧失工任务能力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 14.2、若将细长压杆的长度增加一倍,其临界力为原来的 __________倍。 图1 图3 图2

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一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市政工程大量涌现。有限的城市地面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向高空和地下寻求发展空间。目前,各类地下工程诸如越江、隧道、地下商场、地下民防等已随处可见。国外著名的地下工程有法国巴黎的中央广场,日本东京的八重洲地下街等。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是都要进行大规模地下开挖,必然导致大量的基坑工程产生。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的研究,将随着土力学理论、计算技术、测试技术以及施工机械、施工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1、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40年代,Terzaghi和Peck等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了预估挖方稳定程度和支撑荷载大小的总应力法,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只不过有了许多改进与修正;50年代Bjeruum和Eide给出了分析深基坑底板隆起的方法;60年代开始在奥斯陆和墨西哥城软黏土深基坑中使用仪器进行监测,此后大量的实测资料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并从7O年代起产生了相应的指导开挖的法规。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着都投人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建设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坑形式,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计算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坑工程在我国出现较晚,2O世纪70年代,国内只在少数大工程项目中有开挖深度达10 m以上的基坑工程,而且是在较少或者没有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结构物的地区。8O年代以来,我国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多数带有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随之剧增,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成为基础工程中的新热点。90年代以后,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在繁华的市区内进行深基坑开挖给这一古老的课题提出了新的内容,那就是如何提高深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的概率仍然很高。 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相对较年轻,无论是设计计算,还是施工、监控等方面都处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基坑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深、差、密、多、低”5个字,亦即我国的基坑越挖越深,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差,四周已建或在建建筑物密集或紧靠市政公路,基坑支护方法多,但是支护的成功率低。因此对于基坑工程还应进行精心设计与施工,提高对支护结构的要求,而且在建筑物稠密地区更应注意对于环境的保护,这样一来,虽然工期和施工费用均要提升,但是工程质量与安全性却可以得到相当的保证。 基坑工程分类较多,按照施工工艺大体分为放坡开挖及支护开挖两大类。放坡开挖既简单又经济,一般在条件具备时优先选用,但目前深基坑工程大多是在市内修建,基坑较深而场地往往又比较狭小,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通常均采用有支护开挖。迄今为止,支护开挖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主要包括悬臂支护、内支撑或拉锚支护、组合型支护等。支护结构最早用木桩,现在常用钢筋混凝土桩、地下连续墙、钢板桩以及通过加固改良基坑周围土体的方法形成水泥土挡墙和土钉墙等。 2、基坑支护类型 基坑开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护其周边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如何安全、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并根据基坑工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是基坑工程要解决的主要内容。基坑支护类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水泥土墙、土钉墙、锚杆、排桩与地下连续墙等l6],以下简

工程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程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工程检测是各种工程项目的服务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督促与监督的作用。工程检测行业是国家服务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级政府逐渐对工程检测市场趋于放开,以及全民质量检测意识的相对提高,工程检测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相应的是工程检测行业表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工程检测行业面对的国内国外的大环境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此为背景,本文通过分析工程检测行业的现有状况,之后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工程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检测现状问题趋势 在我国国内,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到逐步发展直到现在大概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检测行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规模也随之逐步扩大,由小到大;工作类型也多元化的发展,由单一到综合,牵涉各色行业;检测行业的市场化概念也逐渐在市场中确立,逐渐得到明确。 一、工程检测行业现状 工程检测行业从起始的出现到逐渐的发展直到现在的 迅速增长,基本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而出现。工程

检测行业主要以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来呈现:或者以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的形式;或者存在科研院校内部的从事教学科研的试验室;或者由各级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一定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机构。目前国内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五千家,三种检测单位的构成相差不是很明显,其中企业实验室数量最多,大概占据了40%,而监督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则各占30%。这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分别在各自的领域进行工程检测工作。 占据数量相对较多的企业内部实验室的检测单位,属于企业内部的附属机构,作为专门服务于各自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质,注定了其不可能步入检测市场,并且企业实验室在工程检测的检测能力、规模、技术革新方面都会受到诸多的限制,对工程检测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监督机构的工程检测,相对于企业内部实验室有一定政策上的优势,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在检测的资金、规模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在长期看来,这种局限于地域性的垄断工程检测,在政府的保护下会出现检测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不高,缺乏竞争能力等不良的效果。近年来,伴随着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科研院校在工程检测人员、检测硬件设备以及资金投入方面都不断地加大力度,重要作用在不断地凸现出来。工程检测行业的现状主要有一下几点表现: 首先,工程检测行业表现出来的体制较为单一,缺乏多

基坑工程技术发展二十年_方潜生

2012年10月上第41卷第374期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 我国基坑工程技术发展二十年 应惠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阐述了二十年来我国基坑工程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演进,指出了有关水土压力的两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实际介绍了土钉墙、重力式水泥土墙、板式支护结构等支护结构和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关键词]地下工程;基坑;水土压力;设计;施工技术;逆作法[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2)19-0001-05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Excavation Engineering of Our Country in Twenty Years Ying Huiq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concept and method evolution of excavation engineering of our country in twenty years and pointed out two problems about lateral earth pressure worthy of study.It also described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soil nailing wall ,gravity cement-soil wall ,plate retaining structure and top-dow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 :underground ;foundation excavation ;lateral earth pressure ;design ;construction ;top-down method [收稿日期]2012-09-20 [作者简介]应惠清,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136********@163.com 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国经济和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促进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工程日益增多。二十多年来我国在基坑工程的分析理论、 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监测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坑工程的规模由中小型基坑发展到大型、超深基坑;运用范围则从建筑、市政工程拓展到桥梁、 铁路、地铁等工程;发展区域也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著名建筑施工专家赵志缙教授曾说:“如果把历史推前20 30年,那时还没有‘基坑工程’这个组合名词”。我国20世纪中有关地下工程专著或教材还很少见,这些年的发展已使基坑工程成为建筑和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几个版本中都把基坑工程置于首位,也显见基坑工程在我国建筑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 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的两个阶段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建设事业高速发展是基坑工程发展的前提。与此同时,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理论的发展,结构、岩土、材料、施工、 信息等多学科的结合,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为基坑工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在基坑工程技术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大略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 这是一个研究、探索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开始了一个城市建设高潮,大城市的土地日趋紧张,开始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涌现了大量地下工程。而之前的基坑一般规模较小,多为房屋建筑的基础、地下室或城市市政管沟基槽,工程界尚缺乏大型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经验。于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工程技术人员率先开始进行研究、探索和大量工程实践。第二阶段是21世纪初的十年,这是基坑工程技术的发展阶段。这十年中,基坑工程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并开始进行实时的施工监测,以信息化指导设计和施工,并研究开发了基坑设计施工的反分析、环境控制及风险防范系统和应用软件。 我国基坑工程两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①第一阶段,在2000年前后颁布了一批有关基坑工程的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这些规范(规程)总结了我国基坑工程前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建筑工程领域对于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借助先进的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先进的工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领域的效益,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技术工程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1建筑工程技术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自身调节能力不断增强,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的管理理念不断优化,建筑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步入管理现代化阶段。建筑经营管理包括对于建筑项目过程全方位的管控,建筑工程技术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影响着企业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提高建筑工程技术水平也越来越得到建筑企业的重视,逐渐上升成为营销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不断推动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建筑行业的普遍诉求。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1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安全性是建筑工程的基础问题,要保障建筑各个方面符合国家的各项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安全性成为了工程技术最先需要保证的问题,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程序不断科学化,建筑材料的制作与选择也更加丰富。在整个建筑项目工程中,工程技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项目工程会受到气候天气影响、地形地势限制、建筑规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先进技术所发挥的保障安全性作用至关重要,通过质量检测、科学施工等环节保障项目的安全。 1.2影响建筑工程的效率 工程技术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由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求不同部门、不同工种的共同协作,工程技术的提高将为协作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建筑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设备,提高项目建设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工程发展飞速,行业竞争激烈,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技术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飞跃。比如在接地设计技术、抗震技术、防渗漏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结合具体的地形地势、气候天气等施工条件等因素制定选取不同而处理方案,推动着项目工程施工

基坑支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坑支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坑工程是个特殊的而且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涉及的面很广,对其研究现状不能面面俱到地介绍,下面简单阐述本文涉及的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 在土压力计算方面,目前常用的还是郎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伦土压力理论。这两个经典理论的计算结果虽然与实际有一定出入,但是因为其简单实用,操作性强,所以在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土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土压力有水土分算和水土合算的方法,对于碎石土,砂性土等强透水性土,进行水土分算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对于粘性土等不透水(弱透水)土层的水土合算还有较大争议,上海地区的《基坑规范》规定应进行水土分算,韩红霞认为基坑支护的土压力计算可以采用水土分算也可以采用水土合算的方法,关键在于采用合适的强度指标[5]。金永涛等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在渗透性很小的土层采用水土合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较为接近[6]。王洪新针对水土分算和合算结果存在跳跃性,提出了一个水土压力分算与合算的的统一算法。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粘性土的孔隙水压力难以确定,往往采用水土合算的方法。 在支护结构计算方面,计算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静力平衡法,弹性地基梁法和有限元法。静力平衡法包括等值梁法、二分之一分担法、连续梁法等,计算较为简单,但只能计算结构内力弯矩,难以计算出结构的变形。弹性地基梁法也叫弹性抗力法,是基于基坑内侧土体没有完全达到被动状态提出的改进方法,把支护桩(墙)看做弹性地基上的梁来处理,内支撑和锚杆用弹簧来代替,根据基床系数分为m法,K法,C法三种,最常用的是m法。有限元法是最可靠最有前景计算方法,借助专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通过有限元模型,可以对复杂基坑进行整体三维分析。 在支护方案优选方面,由于支护形式不唯一,计算理论不唯一,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属于多目标决策问题,由于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往往很难确定哪个是最优方案,咨询专家意见是最常用的办法,但是专家们本身就没有统一的看法,加之存在个人偏好,也无法保证所选方案为最优。对此,很多学者和工程人员通过研究提出了很多优选决策方法,比如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奖罚函数法等,力图将定性评价“量化”,减少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选出最优方案。 在细部设计方面,目前还缺少具体的计算设计方法,主要是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以下简称《规范》)、地方规范以及工程经验来设计,比如对于桩径,桩间距的选取,规范只是按经验给了一定的范围,而没有具体的计算方法,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在设计软件方面,由于基坑支护设计的计算量、验算量大,手算费时费力,并且不一定准确,在此情况下,许多基坑设计软件应运而生,目前国内的基坑设计软件主要有北京理正、武汉天汉、同济启明星、PKPM等,它们都是依据相关规范设计的,对于某些计算,还增加了调整系数,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设计人员的需要。

中国力学科技发展史及现状观察报告

中国力学科技发展史及现状观察报告 中国力学的滥觞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的商代。商代音律发展十分良好,由此引申的力学概念五度协和音程也随之出现。后来中国古代提出“兼爱”“非攻”的墨子及其弟子解释力的概念与杠杆平衡。之后,力学发展一直是以民间工匠的智慧作为寄托,未能形成体系,只在《梦溪笔谈》、《天工开物》、《营造法式》等书籍中以经验总结的形式篆述。 1860年以来,随着中国近代的觉醒,力学在西方知识体系与思想的冲击下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京师同文馆首次开设有关力学的教程,而后各小学也纷纷引入,中国力学教育开始有了新的气象。1909年,冯如造出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通车。1912年,罗忠忱回国,开创工程力学的教学,明年,理论力学课程开设。193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一系列力学书籍,如《应用力学》(徐骥)、《水力学》(张含英)、《工程力学》(陆志鸿)等。在有力的教育改革下,茅以升、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李四光等一系列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的力学泰斗们涌现出来,为我国近现代力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没有了战火摧残,力学科蓬勃发展。1951年,中国船舶模,型试验研究所在上海成立,5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力学研究室,同年,周培源设立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中国科学院于54年与56年分别成立土木建筑研究所和力学研究所。此后,中国土地上,各式样各级别的有关力学的学院、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如雨后春笋,一个个钻出地面。55年归国的钱学森及四、五十年代回国的物理学专家们为这些新近成立的单位注入的充满活力的血液。 改革开放后,各类力学报刊创立,如《力学与实践》、《空气动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爆炸与冲击》、《工程力学》、《实验力学》等。同时加强了国内国外有关力学的研究成果。1980年,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成立。81年,国际有限元会议在合肥召开。83年,中、日、美生物力学国际会议在武汉召开,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回忆在北京召开。85年,首届国际非线性力学会议在上海召开。国际交流的加强,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力学发展。直至今日,力学的研究,制度,条文等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渐渐地走向成熟。07年“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地成功发射,及其他力学的成功应用都是无数人辛劳的结晶,值得后辈一直铭记。 当代力学分类更为细化,研究更加深入,应用更加广泛。但其中的诸多遗憾不足还有待后人不断探索。 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的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作为机械、土木、采矿、航空航天、石油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基础学科,是理工科院校有关专业的必学科目。1638年,伽利略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材料力学教材《两种新的科学》才使得材料力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后经过几代人艰苦努力,材料力学渐渐成长成熟。形成了一门系统学科。最初研究对象多为石头,木材等脆性较强的材质,受力变形较小,易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化材料等诸多高科技材料涌现,如何高效利用与处理这些材料,也成了材料力学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钟 (中建一局西诺公司,北京) 1 基坑工程发展概况 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又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放坡开挖和简易木桩围护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土木工程活动促进了基坑工程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本世纪,随着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的不断涌现,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促使工程技术人员以新的眼光去审视基坑工程这一古老课题,使许多新的经验和理论的研究方法得以出现与成熟。 在本世纪30年代,Terzaghi等人已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都投入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基坑工程在我国进行广泛的研究是始于80年代初,那时我国的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基本建设如火如荼,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相应地基础埋深不断增加,开挖深度也就不断发展,特别是到了90年代,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在繁华的市区内进行深基坑开挖给这一古老课题提出了的新的内容,那就是如何控制深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件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发生的概率仍然很高。 任何一个工程方面的课题的发展都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不断相互促进的成果。基坑工程的发展往往是一种新的围护型式的出现带动新的分析方法的产生,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而走向成熟。早期的开挖常采用放坡的形式,后来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放坡面空间受到限制,产生了围护开挖。迄今为止,围护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从基坑围护机理来讲,基坑围护方法的发展最早有放坡开挖,然后有悬臂围护、内撑(或拉锚)围护、组合型围护等。放坡开挖需要有较大的工作面,且开挖土方量较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至今仍然不失是基坑围护的好方法。悬臂围护是指不带内撑和拉锚的围护结构,可以通过设置钢板桩或钢筋混凝土桩形成围护结构。它也可以通过对基坑周围土体进行南改良形成,如水泥土重力式挡墙结构。为了改善悬臂式围护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满足较深基坑的支档土体要求,发展了内撑式围护和拉锚式围护结构。为了挖掘围护结构材料的潜在能力,使围护结构形式更加合理,并能适合各种基坑形式,综合利用“空间效应”,发展了组

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 序号:220 学号:10201210240 姓名:邵亚男班级:土木工程专升本10②【摘要】 土木工程是人类历史上年代最久远的“技术科学”,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到了21世纪,各个领域为土木工程的前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个学期土木工程概论课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土木工程涵盖的广泛,体味了前人取得的成就,也领悟了作为一名未来土木类从业者的重大责任。我们不能沉浸于现已取得的辉煌成就,止步不前,还应当与时俱进,去挖掘,去发现,去思考,去想象,去创新。结合土木工程的历史,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世界形势,谈一谈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种系统的产业活动,土木工程的实质是生产的过程,是一种技术过程土木工程也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土木工程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技术经济与艺术统一性。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土木工程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已经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土木工程共有六个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 土木工程有将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并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此论述。 一、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现今的土木工程,正日益同它的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紧密结合。 公共和住宅建筑物要求的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供燃气、供

工程力学教案 (详细讲稿)

理论力学教案1

本次讲稿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 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结构是由若干构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组成结构的各单独部分称为构件。例如:支承渡槽槽身的排架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刚架结构,如图1-1a所示;单层厂房结构由屋顶、楼板和吊车梁、柱等构件组成,如图1-1b所示。结构受荷载作用时,如不考虑建筑材料的变形,其几何形状和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图1-1ab 结构按其几何特征分为三种类型: (1)杆系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杆件的几何特征是其长度远远大于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2)薄壁结构:由薄板或薄壳组成。薄板或薄壳的几何特征是其厚度远远小于另两个方向的尺寸。 (3)实体结构:由块体构成。其几何特征是三个方向的尺寸基本为同一数量级。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杆系结构。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工程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以及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研究平面杆系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为结构设计合理的形式,其目的是保证结构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并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使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求在受力分析基础上,进行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使各构

件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以确保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几何形状不发生发变。 结构正常工作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强度是指抵抗破坏的能力。满足强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发生破坏。 刚度是指抵抗变形的能力。满足刚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 稳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满足稳定性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突然改变原有平衡状态,以免因变形过大而破坏。 按教学要求,工程力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静力学基础。这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等刚体静力学基础理论。 (2)杆件的承载能力计算。这部分是计算结构承载能力计算的实质。包括基本变形杆件的内力分析和强度、刚度计算,压杆稳定和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 (3)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这部分是静定结构承载能力计算和超静定结构计算的基础。包括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等。 (4)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是超静定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的基础。包括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和矩阵位移法等求解超静定结构内力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刚体、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工程力学中将物体抽象化为两种计算模型:刚体和理想变形固体。 刚体是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都不改变的物体。实际上,任何物体受力的作用后都发生一定的变形,但在一些力学问题中,物体变形这一因素与所研究的问题无关或对其影响甚微,这时可将物体视为刚体,从而使研究的问题得到简化。 理想变形固体是对实际变形固体的材料理想化,作出以下假设: (1)连续性假设。认为物体的材料结构是密实的,物体内材料是无空隙的连续分布。 (2)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的力学性质是均匀的,从物体上任取或大或小一部分,材料的力学性质均相同。 (3)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的力学性质是各向同性的,材料沿不同方向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而各方向力学性质不同的材料称为各向异性材料。本教材中仅研究各向同性材料。 按照上述假设理想化的一般变形固体称为理想变形固体。刚体和变形固体都是工程力学中必不可少的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变形固体受荷载作用时将产生变形。当荷载撤去后,可完全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在多数工程问题中,要求构件只

工程造价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工程造价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工程造价的行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建筑发展的大环境。目前,作为 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一直以来保持这高度且稳定的发展势头,规模 不断扩大。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支点,新型城镇化倡导走集约、绿色、低碳的建 筑之路。这些对绿色、新型的智慧型环保建筑的要求也对工程造价行业发展提出 了新需求。 工程造价是指工程的建设价格,是指为完成一个工程的建设,预期或实际所 需的全部费用总和。从狭义上来说,造价指的是一个项目承包合同的价钱,也叫 建筑安装工程费,简称建安费;广义上来说,是指一个项目的总投资。两者的区 别在于,前者只包含了施工单位的承包费用,也就是一个项目的实体费用。后者 还需要考虑到建设单位的管理费、设计费、征地拆迁费用、贷款利息等。 从行业发展上来看,工程造价是土木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建筑、安装、市政等施工阶段工程预算及工程结算与决算,或者是工程审计与估价,定额编制与管理,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组织管理、工程监理、工程 招投标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都需要需要造价专业人员。 目前,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对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机 遇与挑战并存,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前景面临着升级转型: 一、现行的市场情况 2017年,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总体呈健康发展势头,企业年总收入较2015年、2016年有明显的增幅。2017年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营业收入为1469.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05%。进入2018年,我国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固定资产投资回暖,为工程造价咨询也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2018年企业总营业收入将达到了约1700亿元。 2017年全国共有7800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参加了国家住建部数据统计,比 上年增长3.9%。其中,甲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3737家,增长10.53%;乙级工程 造价咨询企业4063家,减少1.48%,2018年行业企业规模突破了8000家。 整体市场运行情况良好,但是微观到具体到建筑项目上来看存在着建筑项目 普遍重视建设项目后期甚至工程决算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前期预算的阶段。 因此,由于造价控制的缺失和建筑项目监理的缺失,会导致大量的效益损失项目。 市场是资源调配的基础,规范的市场行为是需要宏观的法律法规来维护。在 工程造价管理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应逐步建立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其他 质量安全等配套在内的多层次法律框架体系的完善。建立与完善行业的诚信体系,通过进一步完善工招标控制价制度、国有投资项目工程结算的审查制度、工程结 算文件备案制度、工程造价纠纷调解制度等的实施,推进工程计价行为的监督,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的监管。并纳入统一的诚信体系,与资质进行联动。 二、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造价从业人员来说,我国的工程造价从业人员门槛低,经验不足情况较多,主要工作量多集中在计算与审核上。造价师学历主要以大专生为主,学历普遍较低,存在着从业人员队伍学历与行业发展人才需求不符。发达国家的造价从业人 员主要精力集中在项目经济评价、方案优化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专人 人员的业务能力,将重复和计算性的工作多由计算机完成,解放了造价人员。人 才比例的缺失和工作方向方向的分散导致造价业在国际发展上缺乏竞争力。

基坑工程现状和发展

基坑工程和现场监测的现状和发展 1 基坑工程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类用途的地下空间已在世界各大中城市中得到开发利用,诸如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及地下车站、地下停车库地下街道、地下商场、地下医院、地下仓库、地下民防工事以及多种地下民用和工业设施等。近 20年是我国城市基坑工程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针对城市地区用地紧张和地价昂贵的状况,开发商总是设法提高土地的空间利用效益。由于向上伸展受到容积率的限制,因而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则成为有效的选择。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推进。 目前常见的深基坑支护类型: 1)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由带锁口或钳口的热轧型钢制成,把这种钢板桩互相连接就形成钢板桩墙,被广泛应用于挡土和挡水。目前钢板桩常用的截面形式有U形、Z形和直腹板型。钢板桩由于施工简单而应用较广。 2)深层搅拌支护 深层搅拌支护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采用机械搅拌,将固化剂和软土剂强制拌和,使固化剂和软土剂之间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而逐步硬化,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墙,作为支护结构。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素填土等土层,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6m。对有机质土、泥炭质土,宜通过试验确定。

3)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是指柱列式间隔布置钢筋混凝土挖孔、钻(冲)孔灌注桩作为主要挡土结构的一种支护形式。柱列式间隔布置包括桩与桩之间有一定净距的疏排布置形式和桩与桩相切的密排布置形式。柱列式灌注桩作为挡土围护结构有很好的刚度,但各桩之间的联系差必须在桩顶浇注较大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帽梁加以可靠联接。 4)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具有整体刚度大的特点和良好的止水防渗效果,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软粘土和砂土等多种地层条件和复杂的施工环境,尤其是基坑底面以下有深层软土需将墙体插入很深的情况,因此在国内外的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方法及机械的改进,地下连续墙发展到既是基坑施工时的挡土围护结构,又是拟建主体结构的侧墙,如支撑得当,且配合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可较好地控制软土地层的变形。 5)土钉支护 土钉支护是用于土体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挡土技术,由于经济、可靠且施工快速简便,已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 土钉支护的使用要求土体具有临时自稳能力,以便给出一定时间施工土钉墙,因此对土钉墙适用的地质条件应加以限制。 另外还有锚杆或喷锚支护、拱圈支护逆作法支护、悬臂桩支护方式、门式悬臂支护方式、内支撑支护工程和排桩+预应力锚索等。 深基坑支护技术虽已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取得了

工程力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 1、柔软绳索约束反力方向沿柔索中心线,背离被约束物体物体;光滑面约束反力方向在接触面公法线上,指向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刚体,叫做二力构件,反力方向沿二点的连线。 2、力的变形(内)效应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力的运动(外)效应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3、力偶是由等值、反向、平行不共线的两个力组成。 4、同平面的两个力偶,只要力偶矩、转向相同,则这两个力偶等效。 5、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合力偶矩为零(∑M=0)。 6、杆件的___受力____不同,其变形也不同。其中基本变形为__拉压____ 、_剪切______、__扭转_____ 、__弯曲_____四种类型。 7、在低碳钢的拉伸实验中,其整个拉伸过包括弹性阶段,屈服阶段, 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四个阶段。 8、连接件在受剪时,剪切面与外力方向_平行____;挤压面与外力方向_ 垂直。 9、判断剪切面和挤压面时应注意的是:剪切面是构件的两部分有发生__相对错动_ _趋势的平面;挤压面是构件_ 接触面_的表面 10、圆轴扭转变形时最大的剪应力发生在截面的__边缘_____ _。 11、在工程中,我们把_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_______统称为梁。按照支座情况的不同,可以将梁分为__简支梁___、_外伸梁___和__悬臂梁_三种基本形式。 12、梁的轴线与__横截面的对称轴___ _所构成的平面,叫做纵向对称平面。梁弯曲时的受力特点是_外力作用于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___;变形特点是_______梁轴线弯成一条平面曲线_____。我们把梁的这种弯曲叫做_平面_弯曲_________。 13、梁的外力包括__载荷________和___约束_______两个部分,常见的载荷有_____集中力_____、__集中力偶_________和__均布载荷________三种。 二、判断题(对画√,错画×) 1、(×)凡在二个约束力作用下构件称为二力构件。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平衡力。 3、(×)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一般物体。 4、(√)在两个力作用下,使刚体处于平衡的充分必要是这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5、(×)力在某一轴上的投影等于零则该力一定为零. 6、(√)平面力偶矩的大小与矩心点的位置无关。 7、(√)平面任意力系向任意点简化的结果相同,则该力系一定平衡。 8、(×)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任意移动,不需要附加任何条件。 9、(×)若杆件的总变形为零,则杆内的应力亦必为零。 10、(×)杆件拉压时, 轴力的大小与杆件的横截面面积有关。 11、(√)构件的强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12、(×)剪切变形的受力特点是:作用在构件两侧面的外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相距很近。 13、(×)挤压与压缩是同一个概念,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14、(√)构件在发生剪切的同时,总伴随着挤压的产生。 15、(×)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为正应力。 16、(√)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应力与该点到圆心处的距离成正比。 17、(√)工程上通常把以扭转变形为主的杆件称为轴。 18、(√)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轴向线应变的大小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

深基坑支护体系研究

深基坑支护结构研究现状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基坑工程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我国基坑工程的主要支护类型,包括水泥土墙、土钉墙、锚杆、排桩与地下连续墙等。最后分析了我国基坑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基坑工程;综述;水泥土墙;土钉墙;锚杆;排桩与地下连续墙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城市建设向高空、地下争取建筑物空间已然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物、地下工程大规模兴建。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是都要进行大规模地下开挖,必然导致大量的基坑工程产生[1]。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的研究,将随着土力学理论、计算技术、测试技术以及施工机械、施工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40年代,Terzaghi和Peck等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了预估挖方稳定程度和支撑荷载大小的总应力法,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只不过有了许多改进与修正;50年代Bjeruum和Eide给出了分析深基坑底板隆起的方法;60年代开始在奥斯陆和墨西哥城软黏土深基坑中使用仪器进行监测,此后大量的实测资料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并从70年代起产生了相应的指导开挖的法规。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着都投入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建设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坑形式,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计算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 1.2国内研究现状 基坑工程在我国出现较晚,20世纪70年代,国内只在少数大工程项目中有开挖深度达10 m以上的基坑工程,而且是在较少或者没有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结构物的地区。80年代以来,我国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多数带有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随之剧增,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成为基础工程中的新热点。90年代以后,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的概率仍然很高[3-4]。 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相对较年轻,无论是设计计算,还是施工、监控等方面都处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基坑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深、差、密、多、低”五个字,亦即我国的基坑越挖越深,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差,四周已建或在建建筑物密集或紧靠市政公路,基坑支护方法多,但是支护的成功率低。因此对于基坑工程还应进行精心设计与施工,提高对支护结构的要求,而且在建筑物稠密地区更应注意对于环境的保护,这样一来,虽然工期和施工费用均要提升,但是工程质量与安全性却可以得到相当的保证。 2基坑工程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演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