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狼》专题课外文言拓展阅读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拓展阅读——狼三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拓展阅读——狼三则

狼三则清代·蒲松龄其一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其二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其三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杀狼亦可用也。

注释其一1.货:出售、卖。

2.歘(xū):忽然。

3.瞰(kàn):窥视。

4. 垂涎:流口水,这里形容狼馋肉的样子。

5. 诸:“之于”的意思。

6.昧爽:黎明7.逡(qūn)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

8.腭:口腔的上膛。

9.昂:昂贵。

10.直:通“值”,价值。

11.罹:遭遇(祸患)。

其二1.屠:这里指屠夫,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

2.晚:在晚上。

3.归:返回,回家。

4.尽:完。

5.止:通“只”,仅有。

6.缀(zhuì)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

《狼》阅读训练 (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狼》阅读训练  (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七(上)《狼》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10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由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缀.行甚远( ) (2)顾.野有麦场(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一一御狼一一惧狼一一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10分)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1分)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1)值()(2)或()(3)去()3、说说文中画线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的意思。

(2分)4、在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的情况下,郑燮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效果?(2分)5、你认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和下列链接材料来说明。

(2分)[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参考答案:1、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划对一处即可)2、(1)遇到(2)有的人(3)离开3、这是什么时候了,如果经过多处地方多人之手层层申报(荒情),老百姓哪里还能活下去?4、不经请示皇上,先开仓赈济灾民,愿意为此承担责任。

此举使万余百姓活了下来。

5、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篇二」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

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昔以色幸者多矣。

高祖有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

孝景帝时,中无宠臣,然独郎中令周文仁,仁宠最过庸,乃不甚笃。

今天子中宠臣,士人则韩王孙嫣,宦者则李延年。

嫣者,弓高侯孽孙也。

今上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

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

七年级上册《狼》知识点考点精细解读(扩展阅读《狼三则》)

七年级上册《狼》知识点考点精细解读(扩展阅读《狼三则》)

七年级上册《狼》知识点考点精细解读(扩展阅读《狼三则》)《狼三则》选自清代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蒲松龄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有人称之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人。

蒲松龄19岁时就在县、府、道应试中夺冠,考中了秀才,可后来却屡试不中,直到71岁才依照惯例成了贡生。

“贡生”就是向皇帝贡献人才,这是朝廷在各地秀才中挑选的。

蒲松龄凭贡生身份,最终得了个“儒学训导”的官职,负责督导县学的校风。

蒲松龄76岁去世。

蒲松龄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才能写出如此“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世界级的名著《聊斋志异》。

蒲松龄生前曾感叹:“此生所恨无知己,千秋业付后人猜。

”用时三十年完成书稿。

蒲松龄从二十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成书在他四十岁前后,后又不断增订、修补,到了他五十岁时才定稿。

“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含短篇小说四百九十一篇。

蒲松龄以谈狐说鬼的手法来反映现实,揭露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塑造了千姿百态的鲜明人物形象。

郭沫若称赞他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目录:1.电子课本;2.知识点考点精讲;3.知识点考点归纳;4.扩展阅读《狼三则》一、课文《狼》电子版18 狼①蒲松龄◎先不看注释,看看能否大致读懂课文,不懂的字句可以猜一猜,也可暂时略过。

然后借助注释,再读一遍,看看不懂的字句是否猜对了。

◎人与动物之间也有争斗。

描述这类关系的作品,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为了反衬人的渺小,还有的则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

读时注意思考:本文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一屠②晚归,担中肉尽,止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④。

屠惧,投以骨⑤。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⑥。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⑦。

第20课《狼》对比阅读带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0课《狼》对比阅读带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2024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12分)【甲】《狼》【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鸣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一狼径去.()(2)弛.担持刀()(3)乃伪睡以俟.()(4)信.不诬哉()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T)(2分)A. 狼不敢前.犬又如前.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 乃悟前狼假寐.再就枕将寐.D. 其一犬.坐于前亦与犬.相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2分)(2)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2分)4.【甲】【乙】两文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2分)(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乙】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

欲释手,则货敝①身压,忍痛推之。

既上,则狼已龁②片肉而去。

乘其不能为力之际,窃尝一脔③,亦黠而可笑也。

(选自蒲松龄《车夫》)【丙】太行毛大福,疡医④也。

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

吐裹物,蹲道左。

毛拾视,则布裹金饰数事。

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

毛行,又曳之。

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

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

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狼》(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狼》(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狼》(附答案)①The meat in the basket was all gone。

only bones left。

②The two wolves followed him from a distance。

③The two wolves kept running side by side as if nothing had happened even though the bones were all gone。

④The butcher was in great danger。

XXX⑤He looked around and saw a wheat field。

where the owner had piled up a heap of firewood and covered it with straw。

⑥He ran to hide under the straw heap。

holding his knife。

⑦He put down the basket and held his knife。

⑧The wolf XXX't dare to come forward。

just stared at him。

⑨One XXX。

XXX in front of him。

⑩After a while。

the wolf seemed to close its XXXXXX off the wolf's head with his knife。

and then killed itwith several more blows。

⑫Another wolf was hiding in the heap of firewood。

XXX。

⑬Only XXXXXX it too。

⑮It turned out that the first wolf was XXX。

2020-2021学年《狼》自主学习

2020-2021学年《狼》自主学习

《狼》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积累本文典型的文言实词。

2.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了解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

3.揣摩语言,分析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

4.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对于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坚决斗争去夺取胜利。

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基础存盘】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屠大窘()苫蔽成丘()弛担持刀()眈眈相向()少时()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缀行甚远()(2)屠大窘()(3)意暇甚( ) (4)屠暴起()3.写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1)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 )(2)意暇甚(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4.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今义:5.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6.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字,号,(朝代)著名。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志”是意思;“异”是。

【阅读经纬】阅读《狼》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话是9.如果要用“屠户遇狼”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屠户御狼和。

10.“一屠晚归”的“晚”字用得十分精妙,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1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阴险?12.下面有关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的性格。

B.文章的主旨主要是为了表现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文章写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心理和动作表现出来的。

D.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拓展迁移【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拓展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拓展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拓展练习题(含答案)鸽类甚繁,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

邹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尽其种。

其养之也,如保婴儿。

齐鲁有父执某公,为贵官。

一日,见公子,问:“蓄鸽几许?”公子唯唯以退。

疑某意爱好之也,思所以报而割爱良难。

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拂,且不敢以常鸽应,选二白鸽,笼送之,自以千金之赠不止也。

他日见某公,而其无一申谢语,心不能忍,问:“前禽佳否?”答云:“亦肥美。

”张惊曰:“烹之乎?”曰:“然。

”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

”(选自《聊斋志异·鸽异》,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B.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C.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D.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张幼量送鸽给某公,实现了“宝剑赠壮士”的愿望。

B.鸽子品类繁多,数不胜数,不是精通此道的人,不能辨识。

C.张幼量按照《鸽经》的要求,用养育婴儿的方法养育他的鸽子。

D.某公理解支持张幼量的养殖事业,很关心鸽肉的质量产量。

5.学习了蒲松龄的《狼》之后,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认识狼,七年级语文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

(1)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2个。

(2)在专题活动中,同学们分正反方辩论。

某同学代表正方写了一份辩论稿,倡导保护狼,有多个方面的理由。

请在这份辩论稿节选部分的最后再续写出一个保护狼的理由,并举例分析。

(不能重复文中的理由)我认为应该保护狼。

首先,狼嗅觉敏锐,善于捕捉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狼》专题课外文言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一)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 相去数十步( ) (2) 意甚仓皇( )
(3) 狼闻声四顾( ) (4)其一犬坐于前( )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上轻,故如此故令嗥
B.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留蚊于素帐中
C. 久之不动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乃舍此趋彼乃悟前狼假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分)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分)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狼专题》选文中的屠户与文中的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4分)
(二)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
之,令不可去。

顾①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②。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①顾:然而,可是。

②豕:猪。

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
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

这里是活吹。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惟有小刀不盈寸()(2)方缚以带()
(3)股直不能屈( ) ⑷遂负之以归()
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狼自苫中探爪入自三峡七百里中
B. 奔入伏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遂割破爪下皮遂不得履
D. 以吹豕之法吹之岁以大穰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2)人皆伏其精练。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4分)
(三)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③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俟:等待。

②信:确实。

③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与家犬杂畜()(2)将寐()
(3)将啮其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犬又如前其一犬坐于前
B.乃伪睡以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乃杀而取其革默而识之
D.犬阻之其虫旧曾有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2.选文写出了狼的什么特征?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狼》专题课外文言拓展阅读参考答案
1.距离神情转头看,看见像狗似的
2. B
3.(1)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

(3)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4.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附译文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

(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

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

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

(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奔跑边嚎叫像刚才一样。

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

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

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

于是得到了两只小狼。

5.满才大腿背
6. B
7.(1)用劲吹,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2)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3)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实在趣味无穷。

8.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附译文
一屠夫傍晚行走,被狼追得无路可逃。

路边有晚上种田的人在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窝棚,跑进去躲藏在那里。

狼的爪子从窝棚的篱笆墙外伸人。

屠夫用力拽住它,使它无法离去。

可是屠夫没有办法打死它。

屠夫身边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子,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

用劲吹了一段时间,
觉得狼不动了,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出来一看,那狼大得像牛,大腿直不能弯曲,口张开不能合上。

于是屠夫背上狼回家。

除了屠夫谁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9.(1)畜(圈养、饲养)(2)寐(睡觉)(3)啮(咬)(4)患(祸患)
10.B
11.(1)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

(2)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2.阴险、狡猾、奸诈。

(1分)狼本性是不会改变,不能被狼的表象蒙蔽;(1分)人们对像狼这样的人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心存幻想;要奋起斗争,除恶务尽。

(1分)
附《狼子野心》译文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

(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他)就说:“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

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

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