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教案2 (1)(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确实存在一些难点需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们去突破。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我发现大部分同学能够迅速联想到具体的物品,这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但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时,部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具和实际案例,尽量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易懂。然而,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仍然是一个挑战。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但在引导讨论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将立体图形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不够熟练。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并能够识别不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立体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立体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包装设计、建筑结构等。
2.教学难点
-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空间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如何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是一大难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立体图形是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它们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立体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长方体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反思今天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1.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实物模型和直观教具,帮助他们建立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柱体、锥体和球体,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名称,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生活中也接触到一些立体图形,但可能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柱体、锥体和球体的特征和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柱体、锥体和球体的特征和名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圆柱、棱柱、圆锥、球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和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柱体、锥体和球体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和描述给定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教案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教案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教案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体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类几何体的特征。

难点描述几何体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观察图片找小学已学过的几何体。

看谁找得又对又多。

观察图片,寻找已学过的几何体。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讲授新课师:请在图中找出与笔筒类似形状的物体。

生:书本、笔盒、积木……师总结:与笔筒类似形状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师:棱柱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生:棱柱是由顶点、棱、面(分为底面和侧面)所构成。

师(补充):在棱柱中,相交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观察图片,发现新的几何体——棱柱。

认识棱柱。

通过观察物学会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师:谁能指出以上棱柱体的顶点、棱(侧棱)、底面和侧面?生2: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四棱柱。

师:从上图中,你能得出棱柱的命名规律吗?生(汇总):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它们底面的形状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师:这两个棱柱有什么区别?生:一个直的,一个斜的。

师(强调):棱柱可以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

直棱柱的侧面都是长方形。

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

体,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

观察图片,对棱柱进行简单分类。

观察图片,并举例说明认识直棱柱和斜棱柱。

师:谁来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物品形状类似与我们学过的棱柱、圆柱、圆锥和球。

生:(各抒己见)师:请将上图几何体分类,并说出分类方式。

生1: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划分,分为:柱体:①②④⑥⑦锥体:⑤球体:③生2:按组成几何体的面来划分:含有曲面:①②⑥⑦无曲面:③④⑤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2)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3)棱柱有顶点,圆柱没有顶点描述几何体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数学七年级上册北师大】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数学七年级上册北师大】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3.掌握棱柱的特征及其面、棱、顶点的数量之间的关系.4.在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积累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难点:掌握棱柱的特征及其面、棱、顶点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观察思考】教师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复习巩固一下之前学过的立体图形.问题:观察下面的图片,你认识这些几何体吗?追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与它们形状相类似的物品呢?预设答案:书桌桌腿、书、书架中都有与长方体类似的地方.足球和球类似.魔方和正方体类似.帽子与圆锥类似.追问: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预设答案:教师讲解:与图中笔筒形状类似的几何体称为棱柱.总结:常见的几何体【想一想】你知道棱柱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课件演示并讲解:棱是指棱柱中相邻两个顶点之间的连线.侧棱指不在底面上的棱.【观察】提问:观察下面的两个棱柱,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预设答案:左边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右边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介绍:左边的棱柱是直棱柱,右边的棱柱是斜棱柱,本书讲解的棱柱是直棱柱,不讨论斜棱柱.提问:你能说出下面这些棱柱的名称吗?教师提示:棱柱是按底面的边数来命名的.预设答案:【合作探究】(1)棱柱有几个底面,它们的形状是否相同?(2)侧面的个数和底面图形的边数关系?(3)所有侧棱长度是否相等?(4)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棱柱吗?(5)总棱数是底面边数的几倍?(6)总顶点数是底面边数的几倍?【归纳】【想一想】教师活动:让学生根据棱柱的特征填表.完成下列表格.【思考】问题:圆柱与圆锥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预设答案:相同点:底面都是圆,侧面都是曲面.不同点:圆柱有2个底面,且大小相等;圆锥只有1个底面;圆柱没有顶点,圆锥有1个顶点.【想一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柱与棱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预设答案:相同点:都有2个底面,且大小相等.不同点:圆柱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无顶点.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长方形,有顶点.【做一做】下面物体可以近似地看成由一些常见几何体组合而成,你能找出其中常见的几何体吗?预设答案:图(1)有圆柱、圆锥;图(2)有棱柱;图(3)有圆柱.追问:你还能举出其他组合几何体的例子吗?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观察下面的几何体,哪些是棱柱?分析:棱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它们的形状相同,侧面是长方形.答案:2. 将下列几何体分类.答案:按照柱体、锥体、球可以分为三类:柱体:(1)、(2)、(4)、(6)、(7)锥体:(5) 球:(3)按照围成的面是曲面还是平面分为两类:曲面:(3)、(4)、(5)平面:(1)、(2)、(6)、(7)3.如图是一个六棱柱模型,它的底面边长都是5cm,侧棱长4 cm,观察这个模型,回答下列问题: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____。
(3)将圆柱体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是____。
(4)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是____。
(5)球体的表面积公式是____。
3.解答题(共25分)
(1)请简要描述立体图形的概念及其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请列举两种常见立体图形,并简要说明其特征。
(3)请解释立体图形的展开方法及其作用。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立体图形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直观地呈现立体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立体图形的绘制、展开和计算,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变化,提高教学效果。
(3)实物模型:使用实物立体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触摸、观察和操作,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
1.请画出长方体的展开图,并标注出各个面的尺寸。
2.请计算一个圆柱体的体积,已知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
3.请计算一个圆锥体的体积,已知底面半径为2cm,高为7cm。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包括立体图形的概念、常见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展开、立体图形的计算以及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立体图形的概念:立体图形是具有三个维度的图形,包括长、宽、高。与平面图形相比,立体图形具有更加丰富的空间特征。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2.学具:每人一套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圆柱形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感受立体图形的三维空间特性。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如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两个是长方形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识别柱体、球体、立方体、圆锥体等,了解其结构特征。
-举例: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特征。
-立体图形的视图及三视图的认识: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理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
-举例:通过绘制和识别三视图,让学生掌握不同视图对立体图形的展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1.2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立体图形的定义与特点;
2.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柱体、球体、立方体、圆锥体等;
3.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简单立体图形的绘制与识别方法;
5.立体图形的视图及三视图的认识;
6.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简介。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够观察、识别和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并能够识别和区分它们。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识别和区分立体图形时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效果有较大影响,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识别和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识别和区分它们。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和认识立体图形。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制作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模型;实物图片;投影仪;黑板。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剪刀、彩纸等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图片,如魔方、牙膏盒、篮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2.呈现(10分钟)教师依次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2、培养观察、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语言表述能力.
3、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4、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与分类.
难点:常见几何体的分类以及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打开课本首页,你看到了什么?
(一幅现代化城市建筑群的画面,汇总本章的主要图形,运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们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给他们带来直观感受,让他们观察、思考、判断,体会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数学的兴趣) 师:在画面中,你能发现数学的影子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归纳,学会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多媒体配合演示)
引入课题,板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二、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1、出示常见的几何体实物,让学生识别: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板书:常见几何体的名称)特别指出棱柱有直棱柱和斜棱柱,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
2、请同学们举出一些几何体的实例.阅读并观察课本第2页的彩图,寻找画面中含有哪些熟悉的几何体.
(1)在小明的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
(2)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3、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注各几何体名称.
球圆锥正方体长方体
棱柱圆柱
4、自学课本第3页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回答课本中的问题.
(从熟悉的生活中识别几何体,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实践探究,明确强化
1、做一做:用学具中的橡皮泥、几何体的压模器等材料,自制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模型.
2、说一说:观察自己做出的几何体模型,并且用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
3、议一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试一试:如何把自制的一些几何体分类,谈一谈分类的理由.
a、按底面
b、按侧面
(板书:几何体的分类:可按体分、可按围成图形的面分)
5、随堂练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体.
四、体会与交流
1、数学知识:
(1)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识别几何体,掌握其特征.
2、数学思想方法:
空间观察(视角不同,分类就不同)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何收获?还有什么不会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