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精讲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精讲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精讲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第⼀节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标准和⽅法⼀、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草地资源具有⼀切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基本特性,根据⽤途来确定资源数、质量评价指标。
草地资源是⽤于供给家畜能量和物质的源泉,草群的饲⽤品质和产草量就是评定草地资源质与量的⾸要指标。
因此,《中国草地资源评价原则及标准》[10]规定:“等”表⽰草地草群的品质优劣;“级”表⽰草地草群地上部分的产量⾼低。
⼆、草地等级评价标准和⽅法(⼀)草地等依据草群中各类牧草的营养价值、适⼝性和采⾷率为指标进⾏评价从⽬前实际出发采⽤描述性定性的⽅法,⾸先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向有实践⽣产经验的牧民群众访问,以及各地多年科学研究成果,对各种饲⽤植物进⾏综合评价。
划分出优、良、中、低、劣五类;然后以草地型为评价基本单元,再根据型内五类品质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重量百分⽐例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个等草地。
各“等”草地划分标准如下:Ⅰ等(优等)草地:优类牧草占60%以上;Ⅱ等(良等)草地:良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Ⅲ等(中等)草地:中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Ⅳ等(低等)草地:低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Ⅴ等(劣等)草地:劣类牧草占40%以上。
(⼆)草地级的评价标准和⽅法⽤草地草群产量为指标,根据《草场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规定[10],以年内草地产量最⾼⽉份的测定值代表草地草群的⾃然⽣产⼒⽔平,并按鲜草产量将全国草地划分为8级。
在编制全国百万分之⼀草地资源图时、规定按每年产⼲草划分级,各级标准如下[11]:1级草地:>4000kg;2级草地:3000~4000kg;3级草地:2000~3000kg;4级草地:1500~2000kg;5级草地:1000~1500kg;6级草地:500~1000kg;7级草地:250~500kg;8级草地:<250kg。
(三)草地等和级的综合评价标准和⽅法在对草地资源等和级评价的基础上,进⼀步进⾏草地等级综合评价,才能综合地揭⽰草地质量的优劣和反映草地⽣产⼒的⾼低,这样综合评价在⽣产实践中更有意义。
新疆草地覆盖度等级分级标准

新疆草地覆盖度等级分级标准一、草地等级划分根据新疆草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将草地划分为五个等级:优级草地、良好级草地、一般级草地、较差级草地和劣级草地。
1.优级草地:分布较广,生态效益较高,植被丰富,草群茂盛,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2.良好级草地:植被覆盖度较大,生态效益较好,草群生长良好,具有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3.一般级草地:植被覆盖度一般,生态效益一般,草群生长一般,具有一定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4.较差级草地:植被覆盖度较小,生态效益较差,草群生长较差,具有一定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5.劣级草地:植被覆盖度极小,生态效益极差,草群生长极差,基本上没有生态和经济价值。
二、草地比例最大在新疆的草地资源中,以优级和良好级草地面积最大,一般级草地和较差级草地次之,劣级草地最少。
各级草地面积比例因地域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三、草地质量评价草地质量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植被覆盖度:草地植被的覆盖程度是反映草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覆盖度越大,草地的质量和生态效益越高。
2.草群结构:草群的结构越复杂,草地的质量和生态效益越高。
包括草群的种类、数量、高度、密度等。
3.土壤质量:土壤质量对草地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肥力、质地、含水量等都是评价草地质量的重要指标。
4.水源条件:水源是草地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评价草地水源条件的指标包括水源的稳定性、充足程度、水质等。
5.利用价值:草地的利用价值包括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评价草地的利用价值需要考虑草地的功能、可持续利用性、社会文化价值等因素。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第一节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一、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草地资源具有一切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基本特性,根据用途来确定资源数、质量评价指标。
草地资源是用于供给家畜能量和物质的源泉,草群的饲用品质和产草量就是评定草地资源质与量的首要指标。
因此,《中国草地资源评价原则及标准》[10]规定:“等”表示草地草群的品质优劣;“级”表示草地草群地上部分的产量高低。
二、草地等级评价标准和方法(一)草地等依据草群中各类牧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和采食率为指标进行评价从目前实际出发采用描述性定性的方法,首先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向有实践生产经验的牧民群众访问,以及各地多年科学研究成果,对各种饲用植物进行综合评价。
划分出优、良、中、低、劣五类;然后以草地型为评价基本单元,再根据型内五类品质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例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个等草地。
各“等”草地划分标准如下:Ⅰ等(优等)草地:优类牧草占60%以上;Ⅱ等(良等)草地:良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Ⅲ等(中等)草地:中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Ⅳ等(低等)草地:低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Ⅴ等(劣等)草地:劣类牧草占40%以上。
(二)草地级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用草地草群产量为指标,根据《草场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规定[10],以年内草地产量最高月份的测定值代表草地草群的自然生产力水平,并按鲜草产量将全国草地划分为8级。
在编制全国百万分之一草地资源图时、规定按每年产干草划分级,各级标准如下[11]:1级草地:>4000kg;2级草地:3000~4000kg;3级草地:2000~3000kg;4级草地:1500~2000kg;5级草地:1000~1500kg;6级草地:500~1000kg;7级草地:250~500kg;8级草地:<250kg。
(三)草地等和级的综合评价标准和方法在对草地资源等和级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草地等级综合评价,才能综合地揭示草地质量的优劣和反映草地生产力的高低,这样综合评价在生产实践中更有意义。
草地资源评价范文

草地资源评价范文草地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主要植被的土地。
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对草地资源的评价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将对草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生态环境方面评价草地资源。
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土壤的水土流失,提供水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功能。
草地还能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提供氧气,改善环境。
此外,草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
草地可以提供适宜的生境,为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条件。
因此,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草地资源是宝贵的。
其次,从经济效益方面评价草地资源。
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资源。
草地提供丰富的牧草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草地牧草可以作为饲料供应给农牧业生产,提供肉、奶和皮等畜产品的原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同时,草地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草地风景优美,具有非常好的旅游开发潜力。
通过开展草原旅游活动,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草地资源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最后,从社会效益方面评价草地资源。
草地资源对于土地的保持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草地能够保持土壤的水分,避免土壤的侵蚀和沙化。
草地还能够提供蓄水和调节水量的作用,为防洪灾害提供保护。
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带动当地农牧民的增收和就业机会。
草地作为农牧的基础设施,为当地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草地资源对于文化建设和社会稳定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草地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是草原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草地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草地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对草地资源的评价有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草地资源评价第三章

四草地载畜量的评价法
❖ 美国草地管理学会(1974)制定以牛为标 准家畜单位,
❖ 一个家畜单位(AU)的含义为:一头成年 体重为454kg的母牛约等于平均牧草消耗 量为每天12kg干物质(DM)的当量。其常 用的数量单位是家畜单位天(AUD)、家 畜单位月(AUM)和家畜单位年(AUY), 这些单位各自代表的牧草需求量为: lAUD是12kgDM,1AUM是360kgDM, 1AUY是4380kgDM。
四草地载畜量的评价法
❖ 4、确定草地载畜量评价系统 ❖ 国内外多用草地载畜量单指标评价
系统。当前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所用 的单指标评价系统有两种方式。 ❖ ①以平年最高月产量为基础的年载 畜量评价方式 国内多数省(区)用 此种方式。
四草地载畜量的评价法
❖ ②以冷、暖季载畜为基础的年载 畜量评价方式 国内少数省(区) 采用此种方式。
冷季一个羊单位需草地面积
四草地载畜量的评价法
❖ 某类型今年载畜量=某类型暖季 载畜量+某类型冷季载畜量
❖ 冷、暖季草地面积是按冷、暖季 放牧天数比例推算出来的。也可 按实际季节营地调查统计出来。
❖ 各行政单位(地、县)的总载畜 量是其范围内草地类型载畜量之 和。
四草地载畜量的评价法
❖ 载畜量评价方法表述所需要素多,
四草地载畜量的评价法
❖ 1、制定草地载畜量评价目标 ❖ 以草地类型为基本评价单元,根据不同
类型可利用产量和营养物质及能量计算 其载率量,用载畜量表示和比较草地的 生产能力。
四草地载畜量的评价法
❖ 2.确定载畜量指标 ❖ 草地承载牲畜数量是评定草地载畜量
的基本指标,统一牲畜数量指标,常采 用家畜单位(animal unit)也叫家畜当量 (animal equivalent),或家畜指数(animal index),它是依据家畜对饲料需求量将各 种家畜折合成一种标准家畜,便于描述 家畜—草地系统的生产能力。
我国草地资源概况

我国草地资源概况哈尔滨牧业更新日期:2008.1.22(一)草地面积与分布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首次全国统一草地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天然草地面积33099.55万公顷(为可利用草地面积,下同)小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为43713.6万公顷),比美国大(美国为24146.7万公顷),为世界第二草地大国。
天然草地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行政省区来看,西藏自治区草地面积最大,全区有7084.68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1.40%;依次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以上四省区草地面积之和占全国草地面积的64.65%。
草地面积达1000万公顷以上的省区还有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其他各省区草地面积均在1000万公顷以下;又以海南、江苏、北京、天津、上海五省(市)草地面积较小,均在100万公顷以下,各行政省区草地面积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草地面积分省统计”。
我国人工草地不多,据1997年统计,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1547.49万公顷,这其中包括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地、飞机补播牧草三项。
如果将后两项看作半人工草地,即我国人工和半人工草地面积之和也仅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4.68%。
我国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虽不多,但全国各省区都有,以内蒙古自治区最大,有443.34万公顷,达到100万公顷以上的依次有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详见表1)。
各地人工种植和飞播的主要牧草有苜蓿、沙打旺、老芒麦、披碱草、草木樨、羊草、黑麦草、象草、鸡脚草、聚合草、无芒雀麦、苇状羊茅、白三叶、红三叶,以及小灌木柠条、木地肤、沙拐枣等。
在粮草轮作中种植的饲草饲料作物有玉米、高梁、燕麦、大麦、蚕豆及饲用甜菜和南瓜等。
由于人工草地的牧草品质较好,产草量比天然草地可提高3~5倍或更高,因而在保障家畜饲草供给和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天然草地类型组成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海拨高差悬殊、气候千差万别,形成了多种的草地类型,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将全国天然草地划分为18个草地类,824个草地型,各类草地面积统计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各类天然草地面积统计”。
《草地植物资源评价》PPT课件

三、草地植被的生态学评价
草地基况评价 草地健康评价 草地退化及退化程度判别 E.J.Dykterhuis(1949):根据原生或顶级植被
成分多少 优良;良好;中等;低劣(P92) R.D.Pipeper 和 R.P.Beck(1990):定量 顶级;演替后期;演替中期;演替前期
2.2 草地牧草营养物质产量 GEy=Y×EC
OMy=Y×(1-CAC) CPy=Y×CPC
2.3 草地植物生物学产量
植物量 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 现存量 立枯物量 凋落物量 动物采食量
植物量
也称植物生物量,生态系统中生物量 的三个组分之一,是生态系统某一时 刻单位面积全部植物有机物的量,既 包括活的部分,也包括死的部分。
43-45 61-65 50-49
>45
>65
48
计算值 DDM DMI RFV
(% BW) >65 >3.0 >151 62-65 3.0-2.6 151-125 58-61 2.5-2.3 124-103 56-57 2.2-2.0 102-87 53-55 1.9-1.8 86-75 <53 <1.8 <75
产及草地最终产品(肉、奶、皮、毛)的一 般影响 对其评价,可了解各时期草地草层组成及其 生活力状况,判断不同利用条件对草层、土 壤、生态的影响
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草地饲用植物营养成分评价 草地植物产量评价 草地植被生态学评价 草地等级评价 草地地面条件评价 草地植物生产的力能学评价
一、草地饲用植物营养成分评价 及草地营养类型
《草地植物资源评价》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2)精品PPT课件

一、草原基况的评价
•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对草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以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生产能力的差 异。
• 根据原生或顶极植被成分的多少对其基况进行评价,共划分为4个等级:
•
优良: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75%-100%由群落中减少的种或增多
的种所构成,或总盖度的0%-25%是由侵入的种和增多的种构成;
现的净初级生产力(pn),因此:
•
Pg=R+Pn
计算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公式如下:
(三)现存量的测定 将样方内的植物齐地面剪下,拣出立枯体和凋落物后,在草
地上立即称重,然后带回实验室在65℃或105℃下烘干至恒重, 得现存量的鲜重和干重。现存量可按种或生态经济类群分别称 重,也可按茎、叶、花序、种子等分别称重。
•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粗纤维与维生素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作为饲用植物评价营养价值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也可以以其中的一种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牧草营养成分的评定方法按下式计算,总评分数高者 相对为优。 V=a×b×c V为总评分数(较高者为优);a为粗蛋白质等级得分数; b为粗纤维等级得分数;c为维生素(胡萝卜素)等级得 分数。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按照家畜营养物质需要表逆算为牧 草干物质量。 (七)一年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那么
Pn=P花序十P绿色部分+P枯死部位+P根
(八)草地生物学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区别
四、草地净营养物质生产力及其测定
草地净营养物质生产力是单位面积的草地在一定时期内,通过 光合作用积累各种净营养物质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第一节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一、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草地资源具有一切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基本特性,根据用途来确定资源数、质量评价指标。
草地资源是用于供给家畜能量和物质的源泉,草群的饲用品质和产草量就是评定草地资源质与量的首要指标。
因此,《中国草地资源评价原则及标准》[10]规定:“等”表示草地草群的品质优劣;“级”表示草地草群地上部分的产量高低。
二、草地等级评价标准和方法(一)草地等依据草群中各类牧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和采食率为指标进行评价从目前实际出发采用描述性定性的方法,首先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向有实践生产经验的牧民群众访问,以及各地多年科学研究成果,对各种饲用植物进行综合评价。
划分出优、良、中、低、劣五类;然后以草地型为评价基本单元,再根据型内五类品质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例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个等草地。
各“等”草地划分标准如下:Ⅰ等(优等)草地:优类牧草占60%以上;Ⅱ等(良等)草地:良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Ⅲ等(中等)草地:中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Ⅳ等(低等)草地:低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Ⅴ等(劣等)草地:劣类牧草占40%以上。
(二)草地级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用草地草群产量为指标,根据《草场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规定[10],以年内草地产量最高月份的测定值代表草地草群的自然生产力水平,并按鲜草产量将全国草地划分为8级。
在编制全国百万分之一草地资源图时、规定按每年产干草划分级,各级标准如下[11]:1级草地:>4000kg;2级草地:3000~4000kg;3级草地:2000~3000kg;4级草地:1500~2000kg;5级草地:1000~1500kg;6级草地:500~1000kg;7级草地:250~500kg;8级草地:<250kg。
(三)草地等和级的综合评价标准和方法在对草地资源等和级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草地等级综合评价,才能综合地揭示草地质量的优劣和反映草地生产力的高低,这样综合评价在生产实践中更有意义。
例如一等1级的草地,为质量最好、产量最高的草地;五等8级的草地,为质量最劣、产量最低的草地。
等级综合评价标准就是草地五等和8级的匹配缀和,全评价方案共有40个不同的草地质量与产量组合,如表4—15—1。
表4—15—1 草地等级的组合结构第二节中国草地资源“等”的评价一、中国草地优势植物的饲用评价(一)饲用植物评价标准本次调查规程中关于评价饲用植物的原则:用牧草的适口性、营养价值和利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将草地饲用植物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类。
依据评价原则和中国草地饲用植物的饲用价值,制定如下划分标准[11]。
优类牧草:各种家畜从草群中首选挑食;粗蛋白质含量>10%,粗纤维含量<30%;草质柔软,耐牧性好,冷季保存率高。
良类牧草:各种家畜喜食,但不挑食;粗蛋白质含量>8%,粗纤维含量<35%;耐牧性好,冷季保存率高。
中类牧草:各种家畜均采食,但采食程度不及优类和良类牧草,枯黄后草质迅速变粗硬或青绿期有异味,家畜不愿采食;粗蛋白质含量<10%,粗纤维含量>30%;耐牧性良好。
低类牧草:大多数家畜不愿采食,仅耐粗饲的骆驼或山羊喜食,或草群中优良牧草已被采食完后才采食;粗蛋白质含量<8%,粗纤维含量>35%;耐牧性较差,冷季保存率低。
劣类牧草:家畜不愿意采食或很少采食,或只在饥饿时才采食,或某季节有轻微毒害作用,仅在一定季节少量采食;耐牧性差,营养物质含量与中低等牧草无明显差异。
(二)中国草地优势植物的饲用评价按照牧草的上述评价标准,依据对草地饲用植物的适口性和利用性状的访问资料,单种与草群的营养成分分析资料,各省(区)对其草地植物进行了饲用评价。
在此基础上,经全国汇总获得中国草地类型优势植物的饲用评价结果。
1.优类牧草羊草、冰草、沙生冰草、蒙古冰草、羊茅、沟羊茅、微药羊茅、寒生羊茅、穗状寒生羊茅、三界羊茅、紫羊茅、阿拉套羊茅、细叶早熟禾、新疆早熟禾、草地早熟禾、渐狭早熟禾、早熟禾、羊茅状早熟禾、西藏早熟禾、疏花早熟禾、高山早熟禾、散穗早熟禾、中华隐子草、多叶隐子草、糙隐子草、无芒隐子草、※草、雀稗、无芒雀麦、地毯草、巨穗剪股颖、川滇剪股颖、鸭茅、披碱草、垂穗披碱草、布顿大麦草、※草,白三叶、红三叶、山野豌豆,冷蒿、高山绢蒿、博洛塔绢蒿、伊犁绢蒿、新疆绢蒿、白茎绢蒿、纤细绢蒿、沙漠绢蒿,木地肤、圆穗蓼、珠芽蓼。
2.良类牧草阿拉善鹅观草、垂穗鹅观草、贝加尔针茅、甘青针茅、疏花针茅、小针茅、大针茅、克氏针茅、长芒草、针茅、天山针茅、短花针茅、镰芒针茅、昆仑针茅、新疆针茅、东方针茅、丝颖针茅、紫花针茅、座花针茅、沙生针茅、戈壁针茅、白羊草、硬质早熟禾、大赖草、赖草、多枝赖草、荩草、矛叶荩草、纤毛鸭咀草、鸭咀草、田间鸭咀草、短芒大麦草、星星草、碱草、裸花碱茅、毛稃偃麦草、寡穗茅、野青茅、糙野青茅、细柄草、细株短柄草、穗序野古草、画眉草、黑穗画眉草、知风草、结缕草、竹节草、狗牙根、蜈蚣草、马陆草、假俭草、双花草、鼠尾粟、藏异燕麦、猬草、青海固沙草,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山竹岩黄芪,华扁穗草、草原苔草、窄果苔草、寸草苔、尖叶苔草、林芝苔草、无脉苔草、亚柄苔草、白克苔草、红棕苔草、黑褐苔草、细果苔草、黑花苔草、糙喙苔草、白尖苔草、毛囊苔草、葱岭苔草、短柱苔草、异穗苔草、毛果苔草、裸果扁穗苔草、四川嵩草、大花嵩草、高山嵩草、线叶嵩草、矮生嵩蒿草、北方嵩草、西藏嵩草、禾叶嵩草、窄果嵩草、粗状嵩草、藏北嵩草、甘肃嵩草,华北米蒿、米蒿、白沙蒿、旱蒿、新疆亚菊、蓍状亚菊、束伞亚菊、亚菊,碱韭。
3.中类牧草红裂稃草、黄背草、野古草、桔草、金茅、须芒草、扭黄茅、四脉金茅、密序野古草、刺芒野古草、鹧鸪草、臭根子草、光高粱、芨芨草、沙鞭、固沙草、银穗草、羽柱针茅、草沙蚕、中亚细柄茅、大油芒、芒、白健杆、中亚白草、白茅、荻、拂子茅、湖北三毛草、小菅草、旱茅、五节芒、苞子草、青香茅、拟金茅、硬杆子草、刚莠竹、棕茅、华三芒、水庶草、铺地黍、假苇拂子茅、大拂子茅、牛鞭草、扁穗牛鞭草、狭叶甜茅、高山黄花茅、三角草、扁芒草、藏布三芒草、类芦、芦苇,小叶锦鸡儿、棕条锦鸡儿、垫状锦鸡儿、牛枝子、甘草、胀果甘草、疏花骆驼刺、刺叶柄棘豆,线叶菊、裂叶蒿、牛尾蒿、猪毛蒿、藏白蒿、女蒿、冻原白蒿、川藏蒿、日喀则蒿、藏龙蒿、褐沙蒿、黑沙蒿、沙蒿、藏沙蒿、准噶尔沙蒿、差巴嗄蒿、灌木亚菊,青藏苔草、木里苔草、漂筏苔草、柄囊苔草、芒尖苔草、脚苔草、披针苔草、异穗苔草、羊胡子草、大叶章、小叶章、瘤囊苔草、阿穆尔莎草、尖叶苔草,二裂委陵菜、百里香、角果藜、驼绒藜、垫状驼绒藜、臭蚤草、小缝、叉毛逢、红砂、五柱红砂、短叶假木贼、无叶假木贼、圆叶假木贼、沙拐枣、多穗蓼、长梗蓼、尼泊尔蓼、叉分蓼、梭梭。
4.低类牧草西伯利亚羽衣草、天山羽衣草、阿尔泰羽衣草、獐毛、发草,兰花棘豆、苦豆子,细裂叶莲蒿、蒙古蒿、栉叶蒿、山蒿、铁杆蒿、灰苞蒿、银蒿,蒙古短舌菊、星毛短舌菊,灰枝紫菀、灌木紫菀,紫苞凤毛菊、高山凤毛菊,灰化苔草、灰脉苔草、乌拉苔草,菊叶委陵菜、高原委陵菜、西南委陵菜、星毛委陵菜、大花白麻、马蔺、碱蓬、囊果碱蓬、木碱蓬、盐地碱蓬、草原老鹳草、刺旋花、紫花鸢尾、天山鸢尾、大苞鸢尾、弯叶鸢尾、高山地榆、地榆、旋叶香青、木根香青、合头藜、珍珠猪毛菜、天山猪毛菜、松叶猪毛菜、木本猪毛菜、东方猪毛菜、盐爪爪、圆叶盐爪爪、尖叶盐爪爪、黄毛头盐爪爪、细枝盐爪爪、泡泡刺、白刺、小果白刺、蒙古扁桃、半日花、霸王、柽柳、多枝柽柳、油柴、鹰爪柴、盐节木、盐穗木、棉刺。
5.劣类牧草黄花棘豆、劲直黄芪,飞机草、花花柴、紫茎泽兰,藨草、双桩头藨草、针蔺、荆三棱,薄果草、草血竭、草原糙苏、山地糙苏、高原芥、走茎灯心草、香蒲、水麦冬、裸果麻黄、麻黄、粗糙点地梅、沙冬青、黑果枸杞、黄总花、四裂红景天、唐古特红景天,老鸹头、大叶囊吾、白喉乌头。
二、中国草地资源质量中等偏上按照统一的等级评价标准,在各地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经统计获得全国和省级草地“等”的评价表(表4—15—2)。
从表4—15—2中可知,全国草地按面积排序,最大的是Ⅲ等草地,占全国草地面积的38%;第二位是Ⅱ等草地,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5.6%;第三位是Ⅳ等草地,占全国草面积的16.6%;第四、第五位的是Ⅰ、Ⅴ等草地,分别占全国草地的9.8%与5.7%。
Ⅱ等草地占全国的1/4多,Ⅱ等与Ⅲ等草地之和达全国草地面积的63.67%。
可以得出中国草地资源总体质量中等偏上。
三、各省、市、自治区草地资源质量差异大Ⅰ等草地面积在各省、市、区草地中占的比例普遍小。
达30%的有江苏和黑龙江2省;西藏自治区为20.5%;湖南、辽宁、河南、内蒙古、江西4省、市、区占12%~10%;北京、天津、安徽、贵州、甘肃、宁夏6省、市、区没有Ⅰ等草地;其余省级的Ⅰ等草地都在7%以下。
Ⅱ等草地面积在各省、市、自治区草地中占的比例青海省高达52.3%,山西和陕西2省占40%以上,占30%~40%的有6省、市、区,占20%~30%的有8个,占10%~20%的有4个,占10%以下的有6个,天津市和安徽省只占0.001%和0.006%。
Ⅲ等草地面积在各省级草地中占有较大比例。
天津市Ⅲ等草地高达97.1%,其次北京市占70%,第三位山东省占60.3%;占40%~50%的有2个省,占30%~40%的有6个,占20%~30%的有8个,占10%~20%的有6个,占10%以下的有4个。
表4—15—2 全国天然草地“等”的评定统计表表4—15—3 全国天然草地“级”的评定统计表Ⅳ等草地面积在各省、市、自治区中占的比例,第一位四川省占36.3%,占20%~30%段内有4个,占20%以下的有22个,安徽省和贵州省不到1%,分别仅占0.2%和0.002%。
Ⅴ等草地面积在各省、市、区草地中普遍小。
第一、二位是甘肃省和吉林省,分别占本省草地面积的30.5%与20.9%;占10%~20%段内的有河北、内蒙古2个省、区,占1%~10%的有14个省、区,有7个省Ⅴ等草地面积的比例在1%以下,3个省没有Ⅴ等草地,见表4—15—2。
第三节中国草地资源“级”的评价按照统一的草地等级评价标准,在各地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经统计获得全国和各省、市、区草地“级”的评价表(表4—15—3)。
一、中国低产草地面积大从表4—15—3中明显看出,全国草地在评价草地资源产量的八个级别中都有一定面积分布。
按各级面积大小排序,基本是自然数序的倒排列,即8、6、7、5、4、3、1、2。
全国8级草地面积最大,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1.35%;8、6、7级草地面积之和占全国的59.01%;而1、2级草地面积仅占全国的8.37%。
可见全国草地的产量是中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