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草地现状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云南草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云南草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科学 上里程碑性 的标志 。
1 云南省草 业发展的现状
11 草原 资源现状 . 云 南 省 位 于 我 国 西 南 ,地 理 位 置 处 于 北 纬
2 。 O 3 一 9 1 0 ” ,东 经 9 。 3 3 ' 1 8 2 2。 5 8 7 1 9 一
院士从草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提出草业科学的
1 m ,天然草原 面积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 的 3.3 0h 9 %。 9
1 草 业工作的成效 . 2
4 区 . 5X 是自 然生态系统在人为的干预下, 不断地向农业化方 南 方 1省 ( )之首 ,全 国第七位 ,草原面 积 1 3
云南省委 、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 《 关于加 强草原保护与建设 的若干意见 》和 《 中华人民共和国 草原法》 ,提出了 《 关于把畜牧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
草业 认知 的重大发展 ,是科技 水平 和社 会进 步在 草业
借鉴工程学理论并总结我国草地科学发展经验的基础 上 ,创造性 地提 出 “ 立草 为业 ”和发 展草 产业 系统
程 理论 ,它标志着 草业科 学进入 了独立成 为一业 的草 业时代 ,为我 国草业奠定 了科学 的理论基 础 。任继周
面 积 的 8 %,丘 陵 占 1%,坝 子 占 6 4 0 %。 由于 低 纬 、 季 风 、d原等综合作 用 ,山地对水 热条件 的再 分配形 1 成 了北热 带 、南亚 热带 、中亚热带 、北亚热带 、南温
力下降 , 导致农业低产,从而使人们加深了对草地农 业生态 系统 理论 的认 识并 自觉地应 用于生产 实践 。草
基本框 架 ,把 草业 科学融 人草地农 业生态 系统 中 ,使 生态生 产力成 为草业发展 的主旋律 ,草业 生态 、生 产 同步发展是 草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 由之路 。 云南 省 是 我 国主要 的贫 困地 区 ,也 是生 态 脆 弱 带 。 以籽实 生产为 主的农业 系统加重 了水土流 失和肥

草地生态修复案例

草地生态修复案例

草地生态修复案例草地生态修复案例:会泽县草原生态修复实践会泽县位于我国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不合理利用等因素,草地面临退化和沙化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会泽县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禁牧轮牧,恢复草地生机会泽县实施了禁牧轮牧政策,对草地实行封育管理,禁止放牧,让草地自然恢复。

同时,采取轮牧方式,合理规划放牧区域和时间,避免草地过度承载。

禁牧轮牧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草地生态系统,草地面积逐渐扩大,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

二、种植灌木,提高生态多样性为了增加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其生态功能,会泽县采取了种植灌木的措施。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灌木品种,在草地上进行种植,增加植被层次,丰富植物种类。

灌木的种植不仅提高了草地的生态多样性,还为草地提供了更好的水土保持能力。

三、水资源保护,保障草地生态需求水是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之一。

会泽县注重水资源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建水库、引水渠等,保障草地的水分供应。

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和管理,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为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保障。

四、推广生态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发展,会泽县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引导农民采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减少农药使用量,发展绿色农业。

同时,推广种植豆科植物等固氮植物,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生态农业的推广应用,不仅促进了草地的可持续发展,还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草地生态修复不仅是政府和农民的事情,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会泽县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草地生态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加强对学校、社区等场所的宣传教育力度,培养青少年对草地生态保护的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草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参与其中的必要性。

六、建立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动态为了及时了解草地生态修复的进展情况,会泽县建立了监测体系,定期对草地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估。

草地分析报告

草地分析报告

草地分析报告1. 引言草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对草地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草地的状况、评估其质量,并为草地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通过对某一草地进行分析,旨在提供关于该草地的详细信息和评估结果。

2. 方法2.1 数据收集本次草地分析使用了以下数据:•地形图:通过无人机航拍的方式获取,包括地表高程、坡度等信息。

•植被调查数据: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草地的植被类型、盖度进行了调查。

•土壤采样数据:在不同地点采集了土壤样品,并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

2.2 数据处理对于地形图数据,使用GI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地形图转换为高程数据,并计算坡度。

对于植被调查数据和土壤采样数据,进行了清洗和统计分析,以得到相关指标。

2.3 数据分析基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以下分析:•地形分析:通过地形图数据,评估了草地的坡度、平缓程度等地形特征。

了解草地地形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植被分析:根据植被调查数据,了解草地的植被类型和盖度分布情况,并比较不同地点的植被差异。

•土壤分析:基于土壤采样数据,进行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

3. 分析结果3.1 地形分析结果根据地形分析,草地的坡度平均为15度,平均平缓程度为70%。

草地呈现出多个坡度等级分布,其中30%的地区坡度在10度以下,40%的地区坡度在10-20度之间,30%的地区坡度在20度以上。

草地的地势较为平坦,适宜进行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

3.2 植被分析结果根据植被调查数据,草地主要由短草和高草两种类型组成,分别占总面积的60%和40%。

短草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地区,高草则分布在坡度较小的地区。

植被盖度在整个草地范围内变化较大,最低为10%,最高为80%。

在不同地点的植被盖度差异较大,主要受到土壤水分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3.3 土壤分析结果土壤pH值在整个草地范围内变化较小,平均为6.5,属于中性土壤。

来宾街道林草业保护和发展现状分析

来宾街道林草业保护和发展现状分析

来宾街道林草业保护和发展现状分析何家德(宣威市来宾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曲靖655000)摘要:为解决来宾街道林草业发展的瓶颈,以该地区林草业的历史和现状为例,对林草业保护和发展进行研究,通过详细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揭示来宾街道林草业的现有问题和挑战,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参考,以促进可持续的林草业发展。

关键词:来宾街道;林草业;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4)06-0157-030引言了解林草资源现状对于林草业保护和发展至关重要,下文将对来宾街道的林草业保护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1基本情况来宾街道地处宣威市北部,距市中心12km,地势起伏变化小,平均海拔2100m。

国土总面积19581hm2,林地面积9404hm2,其中,有林地面积9241.3hm2(纯林7929.7hm2,占有林地面积的85.8%,混交林742.5hm2,占有林地面积的8%,经济林561.6hm2,占有林地面积的6%,竹林7.5hm2,占有林地面积的0.2%),有林地占林地总面积的98.3%,灌木林地136.9hm2,占林地总面积的1.5%,无林木林地0.1hm2,占林地总面积的98.3%,宜林地12.4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1%。

林木蓄积490900m3,森林覆盖率47.89%,林木绿化率49.21%。

来宾街道辖10个村(居)委会,65个村民小组,25353户、71076人。

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形成非常发达的公路网络(图1)。

工农业生产总值8399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5664万元,林草业总产值1556.9万元。

人均纯收入10076元。

全年粮食总产量55920t,农民人均有粮787kg。

2林草业的保护和发展现状至2018年,天保及生态护林员达到空前的225名。

管护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维护了林区的安全稳定。

30余年间,以人工造林为主抓手,实施退耕还林项目1771hm2、完成其他人工造林3065.7hm2,发展经济林913.4hm2,实施封山育林项目6500hm2、石漠化治理项目1532.5hm2、低效林改造项目733.3hm2、退化林修复项目66.7hm2。

会泽县草原退化现状和治理措施

会泽县草原退化现状和治理措施

会泽县草原退化现状和治理措施作者:王玉志来源:《绿色科技》2020年第04期摘要:指出了草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植物群落,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泽县是云南省草原资源大县,动植物种类多种多样,尽管会泽县生态资源丰富,草原面积广阔,但草原退化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此,通过对退化草原的物候期监测,针对会泽县实际,提出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的治理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退化草原;现状;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4-0121-021 会泽县基本情况会泽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处于三省八县交界,因境内金沙江、小江、牛栏江、以礼河等三江十河交汇而得名,是出滇人川的重要通道。

全县国土面积5886km2,最高海拔4017.3m,最低海拔695m,县域内山高、坡陡、谷深,山区面积占95.7%,地形地貌可概括为“两槽三坝五大梁子”,年平均降水量777.6mm,年平均气温11.9℃,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下辖23个乡(镇、街道)、378个村(居)委会(社区)、4291个村(居)民小组、5281个自然村,总人口1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43万人),是云南省第三人口大县。

会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万里京运第一城”和“钱王之乡”的美誉。

会泽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娜姑镇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鎮,白雾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会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大海草山(4A)是一幅绝美的画卷,会泽大地缝(3A)雄险奇秀,以礼河秀丽多姿,在念湖湿地公园,有象征爱情忠贞的1000多只黑颈鹤在这里越冬,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是全国100个红色景区之一。

会泽县境内林草资源丰富,是全省林业和草原资源大县。

林地面积544.4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2%,草地面积483.7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5%,可利用草原面积406.35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4.00%。

德钦县草地利用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德钦县草地利用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Grassland problems and approaches of sustainable use in Deqin County,Yunnan Province OU Yang-qing et al ( Department of Grassland Science,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of grassland in Deqin County,the cause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unbalance use and overgrazing of grassland,exploiting grassland to plant crop and tre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rassland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assland resources in southern areas in China,approaches and suggestions like grass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implementation of returning grazing land to grass and decision of livestock numbers basing on grass yield have been put forward. Key words 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Grassland degradation; Over-graze; Grass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中国草地资源的现状分析

中国草地资源的现状分析

中国草地资源的现状分析一、本文概述中国草地资源作为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畜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等多重功能。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国草地资源的现状,包括其分布特点、数量变化、质量状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草地资源的详细剖析,本文旨在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和保护策略,以促进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中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支撑。

在分析过程中,本文将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统计数据等多种手段,对中国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等关键信息进行量化评估。

结合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资料,深入剖析草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过度放牧、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和技术措施,旨在提高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为中国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中国草地资源的总量与结构中国作为世界上草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其草地资源总量相当可观。

据统计,中国草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近一半,广袤的草地分布在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草地类型。

这些草地不仅为畜牧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土地健康的重要力量。

在结构上,中国草地资源主要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两大类。

天然草地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广泛分布于各个省份,尤其是西部和北部地区。

这些天然草地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人工草地则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是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产物。

中国草地资源在垂直分布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从低海拔的平原到高海拔的山地,草地类型依次从低矮的草本植物向高大的灌木和乔木转变,形成了独特的垂直景观。

这种层次性的分布格局不仅丰富了草地资源的多样性,也为不同海拔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适宜的草地资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草地资源总量丰富,但结构并不均衡。

开发草地资源发展勐旺乡养牛业

开发草地资源发展勐旺乡养牛业

2019年第03期本文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旺乡自然草场资源利用现状入手,分析勐旺乡草地开发与利用的效益,并就勐旺乡如何开发草场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勐旺乡畜牧业发展献计献策。

1自然草场资源利用现状鉴于勐旺乡农牧林发展未形成统筹规划与安全,也没有固定草场使用权,以致农民长时间仅利用草场而并未对其进行管理,甚至在草场发生相互争抢放牧的情况,对保护草场没有积极性。

由于草场管理及使用不当,草场逐年退化,严重影响了养牛业的发展,在连片草场中无规则的种植经济作物,并且种植面积逐年增多,连片草场被分割为零星草场和无规则在草山种植各类经济作物,草山面积逐年减少,勐旺乡饲养大牲畜仍属于传统的饲养方式和粗放管理方法,形不成规模的数量生产,数量分散,放牧不合理,草场畜牧业经济效益低,草场退化严重,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大量有毒有害植物侵入草场,如禾头草、飞机草等。

形成了夏秋季草牧草有余,冬春季节牧草不足,造成草食动物“夏绝、秋肥、冬瘦、春乏”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勐旺乡草食动物业的发展。

2草地开发与利用的效益勐旺乡根据实际情况,在补远、瑶家、大平掌等村委会,草地宽广,利用自然草场资源,分村或分片区进行管理,合理利用草资源。

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一些人工种草项目。

如臂形草、黑麦草、王草、柱花草等牧草。

根据气候特点,每年的2~4月份翻地,4月下旬~7月中旬播种,并且所播种草地进行分片围栏,各村委会要选择一片为牧草种子地,人工看管,在种草项目的实施要以专业户、重点户为基础,要以“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要“以点带面”逐年增加种草为面积。

2.2.1经济效益勐旺乡开发和利用好自然草场资源,配套好设施加上草场改良和人工种草,会给该乡人民群众的牛羊养殖业带来经济效益,采用科学养畜配套技术方法,有利于草场质量的提升,进而提高牛羊出栏率和商品率,提高肉牛的质量,运用草场建设和种草养畜示范带动作用,可促进全乡养牛业的发展。

2.2.2社会效益合理地开发草地资源,改良自然草山,用人工种草改善草场质量,提高草场的产草量和载畜量;再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为草地畜牧业的优良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养牛专业户通过种草养畜能够提高收入,有助于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草地现状分析报告
1. 引言
云南是一个地理条件复杂、生态环境多样的省份,其地区特点使得草地资源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云南草地现状进行分析,为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 草地资源总体情况分析
目前,云南草地总面积约为X万公顷,分布于全省各地。

草地主要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两类,其中天然草地占据了绝大部分。

2.1 天然草地
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和滇西、滇北山地地区。

它们的特点是植被茂盛、物种丰富、生态稳定。

这些天然草地在维持地方生态平衡、保护水土以及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天然草地面积逐渐减少。

2.2 人工草地
人工草地主要分布在农田、牧场、旅游景区等地。

它们的特点是经过人工建造和管理,可用于农业生产、畜牧业及景观美化等。

虽然人工草地可以较好地满足农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求,但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 云南草地保护与管理现状
草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管理对云南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云南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草地保护政策和管理制度。

3.1 法律法规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云南省草地保护与利用条例》等,对草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恢复提供了法律保障。

3.2 保护项目实施
云南省已经推进了一批重点保护项目,包括草地生态修复工程、草地监测与保护项目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草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3.3 草地管理和利用模式创新
云南在草地管理和利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采用生态补偿机制、合理放牧等方式,增加了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效益。

4.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云南草地保护与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4.1 天然草地退化
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非法采矿等原因,云南的天然草地退化速度较快,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4.2 土地利用冲突
云南草地的合理利用受到土地利用冲突的影响。

农业扩张、城镇建设等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与草地保护存在矛盾。

4.3 传统牧业模式问题
部分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过度放牧方式,导致草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土地退化。

5. 建议与展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云南的草地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5.1 加强监测和管理
建立健全草地资源监测体系,加强对草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5.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确保草地保护与农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之间的协调。

5.3 推进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引导农牧民通过可持续利用方式获取经济收益,改变传统的过度放牧模式。

6. 结论
云南的草地资源丰富多样,对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草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

只有加强监测和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及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云南的草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注:本报告所述数据及观点仅为参考,具体情况需根据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