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地资源概况

合集下载

草地资源学资料

草地资源学资料

草地资源学资料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草地资源学资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草地资源学资料的全部内容。

草地资源学资料名词解释1.草原: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植物类型。

2.草地资源:经过人类利用,经营的草地,是生产资料和环境资源,是有数量、质量和分布区域的草地经营实体,使草地蕴藏的生产能力变为现实生产能力。

3.次生草地:是有原生草地演替而成的草地.4.显域性草地:受地带性气候影响而形成的,具有相应地带性分布的草地.5.隐域性草地:在气候带内,由于地行,水文,土壤的变化,局部地区出现不同于地带性的气候。

6.层片:植物群落结构的一种基本单位,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

7.载畜量:指一定面积的草地在放牧季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时间和放牧的家畜头数.8.家畜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一定面积的草地可以放牧的的家畜头数.9.畜产品单位:根据草地可用畜产品的产量评定草地最终生产能力的一种指标。

10.畜群周转系数:指同一畜种或品种的畜群在一年中出栏畜占存栏畜的比率.11.品种:经过人工选择而形成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种性大致相同、具有人类需要的性状的栽培植物群体。

12.草地区划:对草地资源生产空间分布进行科学的分区划片13.草地分级:是对草地质量、数量和生产能力现状进行等级的评价14.草地等级评价法:是以牧草质量指标评等,以牧草产量指标评级,然后将两者结合成等级用以草地资源评价的一种方法。

15.草地封育:将一定面积的草地采用围栏或其他方式封闭起来,防止人类或动物进入,让其更好的生长。

加强草地资源管理保护草地生态环境

加强草地资源管理保护草地生态环境

加强草地资源管理保护草地生态环境摘要:目前,我国的草地生态环境当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破坏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恶化导致大量草地出现了严重的生态性破坏。

若要从根本层面上实现草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务必要以对草地资源的保护政策优化以及林草体制机制的融合为切入点,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优化草地的利用规划效果。

笔者将不揣冒昧,试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和有关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查阅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围绕“加强草地资源管理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一题撰文,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对诸位同仁的工作优化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草地;保护;管理;生态环境;策略引言:针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合理的开发和有序的保护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然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共进,而这也正是科学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

围绕草地环境和资源而开展的保护工作的目的是优化草地地区生态建设的多元成果并以之为基础取得富有质量和科学结构性的草地地区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对草地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非单纯的资源消耗过程,对于一系列保护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也可以对草地生态和资源起到良好的间接性的保护作用,从而实现草地开发的“绿色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充足的重视,仍然在事实上处于相对落后、粗放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当中,生产水平相对低下,畜牧地区的社会经济增速缓慢。

随着诸多主要的草地牧场牲畜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牧民对当地草地开发烈度的急剧增加,同时又因为受到“跟风经营”、“竭泽开发”等风气因素的多元影响,我国很多地区的草地生态系统都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便是草场的“三化”进度加快、虫害和鼠害严重泛滥、草场自然物种数量急剧减少,草地的生态多样性和自然稳定性被严重打破。

草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草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1。

世界草地资源概述欧州,亚州,斯太普,Steppe 南部非洲,维尔德,Veld 南美洲,潘帕斯,Pampas 北美州,普列里,Prairie 非洲,澳洲,萨王那,Savanna 中北美州,卡帕拉,Chaprral 2。

中国羊单位:1头40kg的母羊及其哺乳羔羊,每日需青草5—7。

5kg3.载畜量:一定的草地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也可以适当配合割草),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及放牧的家畜头数。

4.畜产品单位(APU):1个畜产品单位规定,相当于中等营养状况的放牧肥育肉牛1kg的增重。

5。

草地游憩的类别:观光浏览旅游科学探险旅游休闲度假旅游6.产业化原则:生产专业化,企业规模化,产品商品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7.可持续利用原则:1.生产性原则 2.稳定性原则3。

保护性原则4。

可行性原则 5.可承受性原则8.牧用草地:草地生长的饲用植物直接用来放牧或刈割后饲养牲畜.9.三向地带地带性学说:在地球表面,热量随所在纬度位置而变化;水分随经度位置而变化,构成草地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在山地,水、热状况在基带的基础上,随海拔高度而变化,构成草地分布的垂直地带性.10。

草地资源:某一区域的草地类型、面积及其蕴藏的生产能力,是有数量、质量和空间概念的草地,是可更新的农业自然资源,具有生产和生态等多种功能。

11.草食动物:指以植物有机物为食料,维持其生命并形成动物有机物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通称为次级生产者或初级消费者。

12.家畜单位:为了换算的目的,根据某一特定家畜的放牧压或饲料消耗量为标准,将其他家畜的同类项目与之比较而得出的比值.13.牛单位:l头体重454kg的成年母牛或与此相当的家畜,平均每日消耗牧草干物质12kg。

14.区域:作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理单元、某一特定范围;是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15.草地的发生:草地属性的形成过程,从原生裸地(没有植被和植物繁殖体)到稳定的草地植物群落的形成16。

我国草地资源概况

我国草地资源概况

我国草地资源概况哈尔滨牧业更新日期:2008.1.22(一)草地面积与分布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首次全国统一草地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天然草地面积33099.55万公顷(为可利用草地面积,下同)小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为43713.6万公顷),比美国大(美国为24146.7万公顷),为世界第二草地大国。

天然草地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行政省区来看,西藏自治区草地面积最大,全区有7084.68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1.40%;依次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以上四省区草地面积之和占全国草地面积的64.65%。

草地面积达1000万公顷以上的省区还有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其他各省区草地面积均在1000万公顷以下;又以海南、江苏、北京、天津、上海五省(市)草地面积较小,均在100万公顷以下,各行政省区草地面积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草地面积分省统计”。

我国人工草地不多,据1997年统计,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1547.49万公顷,这其中包括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地、飞机补播牧草三项。

如果将后两项看作半人工草地,即我国人工和半人工草地面积之和也仅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 4.68%。

我国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虽不多,但全国各省区都有,以内蒙古自治区最大,有443.34万公顷,达到100万公顷以上的依次有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详见表1)。

各地人工种植和飞播的主要牧草有苜蓿、沙打旺、老芒麦、披碱草、草木樨、羊草、黑麦草、象草、鸡脚草、聚合草、无芒雀麦、苇状羊茅、白三叶、红三叶,以及小灌木柠条、木地肤、沙拐枣等。

在粮草轮作中种植的饲草饲料作物有玉米、高梁、燕麦、大麦、蚕豆及饲用甜菜和南瓜等。

由于人工草地的牧草品质较好,产草量比天然草地可提高3〜5倍或更高,因而在保障家畜饲草供给和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天然草地类型组成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海拨高差悬殊、气候千差万别,形成了多种的草地类型,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将全国天然草地划分为18个草地类,824个草地型,各类草地面积统计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各类天然草地面积统计”。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十章 草地资源调查资料的整理与总结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十章 草地资源调查资料的整理与总结
草地资源区划依据的原则有下列三项: 草地资源区划依据的原则有下列三项: • 1、以草地类型和草地资源分区为基础,以自然因素,如 以草地类型和草地资源分区为基础,以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 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特别是草地水热因素的地域 分异规律为依据。 分异规律为依据。 • 2、草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草地利用制度、草地畜牧 草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草地利用制度、 业的布局及生产现状在区域内的一致性以及草业、 业的布局及生产现状在区域内的一致性以及草业、畜牧业 发展方向的共同性,是草地资源区划的重要依据。 发展方向的共同性,是草地资源区划的重要依据。 • 3、各级区划的界线应与县级行政界线相吻合,并尽可能 各级区划的界线应与县级行政界线相吻合, 连片,保持完整性,使区划在生产实践中便于执行。 连片,保持完整性,使区划在生产实践中便于执行。
第二节 中国草地资源区划第 一级(区 概述 一级 区)概述
再见
二、草地面积的校正 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就需要进行面积校正。 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就需要进行面积校正。 坡度在5 坡度在5°时,投影面积与实际面积相差约1%; 投影面积与实际面积相差约1 15° 22° 14%; 15°-22°时,相差7%—14%; 相差7 14 23° 31 31° 相差15 15% 28 28%; 23°—31°时,相差15%—28%; 32° 39 39° 相差29 29% 40 40%; 32°—39°时,相差29%—40%; 40°—50°时,相差41%—50%。 40° 50° 相差41% 50%。 50 41 50 在坡度小于15 时可以不必校正。 在坡度小于15°时可以不必校正。
第二节
草地面积量算和生产能力计算
一、草地面积的量算 面积量算工作是在审定后的草图或清绘复制原图上进行。 面积量算工作是在审定后的草图或清绘复制原图上进行。它是 草地资源调查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草地资源调查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以图幅理论面积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 以图幅理论面积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 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是进行面积量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是进行面积量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毛面积是指在所量面积中含有部分在量算图上难以标明的非草 地地类的面积。例如道路、小的河流、 地地类的面积。例如道路、小的河流、在草地中星散分布的部 分裸地、稀疏植被等。 分裸地、稀疏植被等。 草地有效利用面积是指在扣除了一切非草地地类面积之后的草 地面积,是用以计算草地生产力的面积依据。 地面积,是用以计算草地生产力的面积依据。

中国的草地资源

中国的草地资源

中国草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草地面积减少 (二) 草地质量不断下降,退化严重 (三)草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四)法制管理不力,滥垦过牧现象严
重 (五)草地建设投入不足
中国草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策 略
(一)加强对大面积天然草地的合理利 用和建设
(二)积极建设人工草地 (三)积极实施科技兴草战略 (四)加强草原法制管理
全国的牧草地内部结构(牧草地)
名称 总面 hm2(100.00)
26273.93万 hm2(98.8)
226.13万 hm2(0.8)
人工草地
106.42万 hm2(0.4)
中国草地资源的利用特点
(一) 草地的分布利用及草地生产力存在 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二)草地类型众多,植物资源丰富 (三)草地利用率不高 (四)草地生产力低下

天然草地的改良与利用技术

天然草地的改良与利用技术

天然草地的改良与利用技术第一节:天然草地的概况及其发展趋势一、天然草地的概况天然草地是指所有形成草层(或草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的陆地地区,或指天然或人工栽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所构成的植物群落,既包括天然草地,又包括人工草地。

我国是世界上草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全国拥有各类草地面积为67亿亩,其中北方草原为43亿亩,南方草地约为24亿亩。

我国的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4%。

由于我国土地辽阔,草地类型复杂多样,牧草资源和家畜品种资源以及珍稀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

并且草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我国的自然环境的好坏,所以大力发展草地事业对我国畜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天然草地的发展趋势21世纪以来国外草地利用总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单位草地面积的载畜量和产草量,逐步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最终实现草地生产的高度集约化。

发达国家在提高生产力方面,大致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1.提高天然草地生产力,包括草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生产的机械化、草原灌溉和施肥、围栏和供水、牧草的补播、草地的更新等。

2.建立人工草地,包括播种混合牧草、栽培高产的饲料作物、粮草轮作、配方施肥、牧草育种和优良种子的繁殖、牧草及饲料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干草及青贮料的调制和加工。

3.高新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系统工程理论、遥感技术、核技术、遗传工程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广泛深入地应用,极大地推动草地事业的发展。

三、世界各地天然草地的发展水平根据各国草地生产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以及发展水平的不同,可划分为4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采用现代先进技术,经济地利用草地,走向高度集约经营的国家。

主要指英国、丹麦等西欧及北欧国家。

这些国家农牧业较为发达,草地管理较早,天然草地大都经过了培育。

在农区,实行粮草轮作,建立临时的栽培草地和轮作外永久草地,大量施用化肥,提高草地生产力。

以英国为例,50年来一直重视人工草地的培育以及天然草地的改良,90%以上的草地已经集约化经营,不断培育牧草新品种和草地施肥,使草地生产力水平居世界前列,每亩达到40~60个畜产品单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5%~70%。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草地是自然界最为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动物饲养以及地表脆弱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草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为了科学评价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必须进行对其等级评价。

本文将对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进行探讨。

在评价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时,可以从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草地植被的覆盖率、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物种组成是评价草地资源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草地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反映草地的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

一个等级较高的草地资源应该具有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特点,拥有多种适应能力强的草本植物和耐旱的灌木。

而等级较低的草地则物种数量较少,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其次,草地植被的覆盖率也是评价草地资源等级的重要标准。

覆盖度高的草地资源具有良好的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但覆盖度低的草地有可能会因为植被稀疏而造成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的浪费,对于防风、减少灾害、维护生态平衡都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

此外,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也是评价草地资源等级的重要考量。

一个等级较高的草地资源应该具有完善的植物群落结构,包括高大的草本植物、耐旱的灌木和一些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植物物种。

而等级较低的草地资源则往往植被单一、植物高度较低,生态功能相对较弱。

另外,土壤肥力也是评价草地资源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优质的草地资源应该拥有肥沃的土壤,以便支持草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而土壤肥力较低的草地资源则无法满足草地植物的生长需要,对草地资源利用和保护造成一定的限制。

最后,水资源也是评价草地资源等级的重要考虑因素。

具有良好水资源的草地资源可以为动物提供足够的饮水和饲草,使得草地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而水资源匮乏的草地则可能导致动物饲草不足,影响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评价中国草地资源等级需要考虑物种组成、草地植被的覆盖率、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草地资源概况
哈尔滨牧业更新日期:2008.1.22
(一)草地面积与分布
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首次全国统一草地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天然草地面积33099.55万公顷(为可利用草地面积,下同)小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为43713.6万公顷),比美国大(美国为24146.7万公顷),为世界第二草地大国。

天然草地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行政省区来看,西藏自治区草地面积最大,全区有7084.68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1.40%;依次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以上四省区草地面积之和占全国草地面积的64.65%。

草地面积达1000万公顷以上的省区还有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其他各省区草地面积均在1000万公顷以下;又以海南、江苏、北京、天津、上海五省(市)草地面积较小,均在100万公顷以下,各行政省区草地面积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草地面积分省统计”。

我国人工草地不多,据1997年统计,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1547.49万公顷,这其中包括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地、飞机补播牧草三项。

如果将后两项看作半人工草地,即我国人工和半人工草地面积之和也仅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4.68%。

我国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虽不多,但全国各省区都有,以内蒙古自治区最大,有443.34万公顷,达到100万公顷以上的依次有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详见表1)。

各地人工种植和飞播的主要牧草有苜蓿、沙打旺、老芒麦、披碱草、草木樨、羊草、黑麦草、象草、鸡脚草、聚合草、无芒雀麦、苇状羊茅、白三叶、红三叶,以及小灌木柠条、木地肤、沙拐枣等。

在粮草轮作中种植的饲草饲料作物有玉米、高梁、燕麦、大麦、蚕豆及饲用甜菜和南瓜等。

由于人工草地的牧草品质较好,产草量比天然草地可提高3~5倍或更高,因而在保障家畜饲草供给和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天然草地类型组成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海拨高差悬殊、气候千差万别,形成了多种的草地类型,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将全国天然草地划分为18个草地类,824个草地型,各类草地面积统计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各类天然草地面积统计”。

在组成全国各类草地中,高寒草甸类草地面积最大,全国有5883.42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7.77%。

这类草地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及外缘区域。

依次是温性草原类草地、高寒草原类草地、温性荒漠类草地。

三类草地各自占全国草地面积10%左右,以上四类草地面积之和可占到全国草地面积的一半,且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和西部。

下列5类草地面积较小,分别是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和沼泽类草地,它们各自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均不超过2%。

其余各类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在2~7%之间,居于中等。

(三)天然草地资源等级评价
1、草地资源等级评价标准
草地资源是既反映草地质量又有数量概念的草地。

以草地型为评价基本单元,对草地资源进行等级确定和统计,予以评价。

依据草地上各种牧草的饲用价值(适口性、营养性、可利用性)分别归入优
类、良类、中类、低类、劣类五类牧草中的某一类中,统计各类牧草在草群中所占重要百分比,划分为5个等;等表示草地草群品质的优劣。

等的划分标准具体如下:Ⅰ等草地:优类牧草占60%以上;
Ⅱ等草地:良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
Ⅲ等草地:中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
Ⅳ等草地:低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
Ⅴ等草地:劣类牧草占40%以上。

依据草地上草群产草量(年内最高产量时期测定值),划分为8个级,级表示草地草群地上部分的产草量多少,具体标准如下:
1级草地:产草量>4000 kg/hm2(干重,下同);
2级草地:产草量3000~4000 kg/hm2;
3级草地:产草量2000~3000 kg/hm2;
4级草地:产草量1500~2000 kg/hm2;
5级草地:产草量1000~1500 kg/hm2
6级草地:产草量500~1000 kg/hm2
7级草地:产草量250~500 kg/hm2
8级草地:产草量<250 kg/hm2
2、草地资源“等”的评价
按照上述统一的等级评价标准评定,经统计获得全国和西部各省区天然草地“等”的评价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及西部各省天然草地“等”的评定统计。

统计资料表明,全国Ⅲ等草地面积最大,占全国已划等级草地的39.62%,依次是Ⅱ等草地,占28.23%;Ⅳ等草地,占15.74%;Ⅰ等草地,占11.28%;Ⅴ等草地最少,仅占全国已划等级草地面积的5.13%。

说明我国草地总体质量属中等偏上。

主要是Ⅲ等和Ⅱ等草地,优良的Ⅰ等草地和劣质的Ⅴ等草地均占较低比重。

分析西部各省区草地等的组成上虽有差异,但总体情况和全国是一致的,各省Ⅱ等、Ⅲ等、Ⅳ等草地面积之和可占当地草地面积的80%以上。

显示了草地是以中等为主。

3、草地资源“级”的评价
按照统一的草地等级评价标准,经统计获得全国和西部各省区草地级的评价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及西部各省天然草地“级”的评定统计”。

全国8级草地面积所占比重最大,为22.31%。

低产的8、7、6级草地面积之和占全国草地面积的61.65%;高产的1、2、3级草地仅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7.46%;中产的4、5级草地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0.89%。

总体说明全国低产草地面积大,草地产草量中偏下。

西部各省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同,产草量存在很大差异,各省区草地级的评定结果表现了多种多样。

大致可归纳如下几类,低产草地面积大,中产草地次之,高产草地面积小为第一类。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低产的8、7、6级草地面积之和占全自治区草地面积的80.34%,中产的4、5级草地占13.17%,高产的1、2、3级草地仅占全区草地的6.49%。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均属此类。

第二类是高产草地面积大,中产草地次之,低产草地面积小。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高产的1、2、3级草地面积之和占全自治区草地面积的72.52%,中产的4、5级草地占19.42%,低产的6、7、8级草地仅占全区草地面积的8.05%。

可归入此类的有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陕西省是以中产的4、5级草地为主,二者面积之和占全省草地面积的38.33%。

3、4、5、6级草地面积之和占全省草地面积的82.31%,是以中产草地面积为主,这可算作第三类。

(来源:农科院草原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