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小知识

合集下载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市 CDC
报 告 区CDC 调 查
疫点
报告 报告
灭蚊
市爱卫办 报 告
区爱卫办 委 派
PCO
核心区
半径100米 诱蚊诱卵器
双层叠 帐法
布雷图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办公室有水生植物,
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校园景观建筑的有反槽、假山、空穴、花盆托盘、水池 同时少数阔叶植物叶腋雨后或浇水后雨后形成小型清洁 静止的积水,这些积水都能成为白纹伊蚊孳生地。
存在的主要问题
• 学校建筑设施覆盖着防雨塑胶薄膜,在雨后形成了很多 小积水,大多数积水孳生白纹伊蚊幼虫。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诊断正确、报告及时、流调清楚、判断准确 • 联防联控,各司其职、灭蚊彻底、监测有效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预测: • 今年输入性病例多于往年,开学初半个月学生病例 • 校园绿化好,蚊媒密度高,传播风险大。
3.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理流程
口岸
报告
医院
报告
其它
街道办 社区站
2023年秋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主要内容
• 登革热基本知识
1.1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伊蚊
1.2人如何得病,哪些症状?
注入
症状
发热、头痛、眼痛、 背痛、骨肉痛、关 节痛,皮疹, 鼻血、牙血、便血
1.1潜伏期?
内潜伏期(病人3-14天) 症状
病毒进入人体到发病时 间(有传染性)
外潜伏期(蚊子:8-12天)
病毒进入蚊体到排出的 时间(有传染性)
RNA、NS1、IgM,IgG
孳生地:各龄期都有
产卵
羽化
幼虫
化蛹
为什么我们只盯着白纹伊蚊?

幼儿园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

幼儿园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

幼儿园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尊敬的家长:您好!秋季是传染病肆虐的高峰期,为了传达和落实好全区防疫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我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预防登革热”的卫生保健工作。

为了防止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和扩散,请做好家庭的防蚊灭蚊工作,并教育孩子相关的防控知识,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

一、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

二、登革热病毒的传播途径三、登革热的症状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四、预防登革热的小妙招第一招:清理积水1.干房前屋后及屋顶沟渠死水,疏通下水道,污水井加盖,平洼填坑,堵塞树洞。

2.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

3.家庭用的水缸或水箱加盖,以防蚊子进入。

4.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5.家养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积水。

第二招:杀灭蚊子1、在室外采用低容量喷雾法或热烟剂法2、室内选用滞留喷洒3、蚊香、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瓶装杀虫气雾剂等第三招:预防蚊虫叮咬1、安装防蚊纱窗2、挂蚊帐3、穿浅色长袖4、涂抹防蚊药水5、远离积水等蚊虫孳生地【夏季防蚊小贴士】。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传播主要依靠蚊子(主要是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为埃及伊蚊、亚洲虎蚊等种类)传播。

由于其传播方式简便、快速,登革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控措施。

1.减少蚊子滋生地:采取措施减少蚊子的滋生地,删除积水容器,清理园区、住宅周围的垃圾堆、废弃物,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2.使用驱蚊剂:应使用驱蚊剂,尤其是在蚊子活动多的时候,如早晚及夜间,采取适当的自我保护措施,涂抹避蚊露、穿着长袖长裤等。

3.室内防护:采取措施保持蚊子进入室内的途径的闭塞,安装纱窗、门帘等,使用电扇制造风流以避免蚊虫靠近。

4.增加蚊防设施:在公共场所增加室外空调和电扇,确保空气流动,减少蚊虫数量。

5.改善卫生设施:加强卫生设施的清洁和维护,定期消杀,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如校园、医院等。

6.教育宣传:加强公众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鼓励居民自觉清除蚊虫滋生环境,加强个人防护。

7.早期发现和控制:当发现有登革热症状的患者时,要及时进行诊断和隔离,进行临床治疗。

同时,积极追踪病例,并进行疫情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扩散。

8.政府和社区合作:政府部门和社区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防控措施的实施。

各级政府应提供必要的经费和人力资源,组织开展灭蚊、消杀、巡查等工作。

9.国际合作:因为登革热是一种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防控登革热的传播。

共享经验、技术和实验室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毒的流行趋势和变异。

总之,防控登革热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包括清除蚊虫滋生地、个人保护、加强卫生设施管理、教育宣传等。

同时,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协调也是很重要的。

只有通过社区、全国和国际合作,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

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

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

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一、了解登革热1. 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该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感染后可引起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出血和休克。

2.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它们是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

当感染病毒的蚊子叮咬人体后,病毒将通过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3. 登革热的高发季节和地区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尤其是雨季。

在这些地区,登革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疫情更容易暴发。

二、预防登革热的措施1. 消灭蚊虫繁殖地蚊子是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消灭蚊虫繁殖地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蚊虫繁殖地:•积水容器:清空花盆、水桶等积水容器,或者翻倒储水容器。

•垃圾堆:保持垃圾桶干燥,定期清理垃圾堆。

•水塘和水沟:定期清理水塘和水沟,确保水流畅通。

2. 使用防蚊措施在高发季节和疫情暴发地区,使用防蚊措施是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蚊措施:•使用蚊帐:在睡觉时使用蚊帐,特别是在户外或没有蚊虫控制措施的地方。

•使用驱蚊剂:涂抹驱蚊剂,特别是在暴露的皮肤上。

•穿长袖衣物:穿长袖衣物可以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3. 加强卫生教育加强卫生教育对于预防登革热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卫生教育的要点:•宣传登革热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教育公众消灭蚊虫繁殖地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供正确使用防蚊措施的指导,帮助公众有效预防登革热。

三、登革热的早期识别和治疗1. 早期识别症状早期识别登革热的症状对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早期识别症状:1.高热: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

2.头痛:剧烈的头痛,尤其是眼眶后部的痛感。

3.肌肉和关节疼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常伴有肌肉酸痛感。

4.皮疹:出现红色皮疹,通常从脸部开始,然后扩散到全身。

2. 及时就医和治疗如果怀疑患有登革热,应立即就医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登革热预防知识

登革热预防知识

登革热预防知识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预防知识。

以下是一些关于登革热预防的重要内容:1. 蚊虫防护措施:- 使用蚊帐:在睡觉时使用蚊帐,特别是在黄昏和黎明时段,因为这是蚊子活动最为活跃的时间。

- 穿着长袖长裤:穿着长袖长裤可以减少暴露在蚊虫叮咬的机会。

- 使用驱蚊剂:使用含有DEET、酯类或IR3535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可以有效地防止蚊子叮咬。

- 消除蚊虫滋生地:清理周围环境,清除积水,因为蚊子的繁殖地主要是在积水处。

2. 社区卫生:- 增加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定期清理环境:清理社区内的垃圾和积水,以减少蚊子的滋生地。

- 加强卫生监测:建立登革热疫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 个人卫生:- 饮食健康: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抵抗疾病。

- 增强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情况。

4. 旅行预防:- 选择合适的旅行目的地: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

- 做好个人防护:在旅行期间,注意穿着长袖长裤,使用驱蚊剂,避免蚊子叮咬。

- 关注疫情信息:关注旅行目的地的疫情信息,及时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 症状和治疗:- 症状: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 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登革热,主要是通过对症治疗来缓解症状。

患者需要休息、补充水分,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

总结: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虫传播的疾病,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蚊虫防护措施和社区卫生措施。

个人卫生和旅行预防也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方面。

在疾病发作时,及时就医并进行对症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全面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

登革热防控知识

登革热防控知识

登革热防控知识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员流动的增加,登革热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登革热的防控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蚊子通常在吸食感染者的血液后,获得病毒,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当蚊子再次叮咬其他人时,就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

此外,登革热患者在发病前 1 天至发病后 5 天内,血液中都含有病毒,如果在此期间输入其血液或使用其血液制品,也可能感染登革热。

二、登革热的症状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 3 15 天,多数患者在感染后 5 8 天发病。

发病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1、发热:体温迅速升高至 39℃以上,一般持续 2 7 天。

2、皮疹:发病后 3 6 天,患者的面部、四肢、胸部和背部等部位会出现红色皮疹,伴有瘙痒。

3、疼痛:头痛、眼眶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4、出血:部分患者会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胃肠道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休克。

需要注意的是,登革热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患者症状较轻,甚至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有些患者则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三、登革热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流行病学史(如是否到过登革热流行地区、是否被蚊子叮咬等)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诊断登革热。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等。

四、登革热的治疗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患者在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多喝水,注意饮食营养。

对于高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给予止痛药物;对于出血患者,应根据出血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五、登革热的防控措施1、消灭蚊虫滋生地蚊子的幼虫(孑孓)通常在水中生长发育,因此,消灭蚊虫滋生地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措施之一。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该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其中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传播,宣传登革热的预防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以及如何宣传登革热预防知识。

一、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感染登革病毒的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当感染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人类时,病毒会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复制。

然后,感染病毒的人类将成为潜在的传播源,当被另一只蚊子叮咬时,病毒将再次传播给新的宿主。

二、登革热的症状登革热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4-7天内出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热、头痛、眼部疼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恶心和呕吐等。

重症登革热的症状可能包括出血、器官损伤和休克等。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登革热至关重要。

三、登革热的预防措施1. 消灭蚊子滋生地:蚊子滋生的主要场所是积水处,因此要定期清理和消毒水缸、花盆、垃圾桶等容器,以减少蚊子的滋生。

2. 使用防蚊措施:在登革热高发地区,人们应采取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涂抹防蚊剂、穿长袖衣物和长裤等。

3. 加强社区宣传:政府和社区组织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册、举办健康讲座和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公众传递登革热的预防知识。

4. 提供教育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登革热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同时,学校和工作场所也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和员工的防蚊意识。

四、如何宣传登革热预防知识1. 制作宣传海报:可以设计简明扼要的海报,介绍登革热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海报应具有吸引力,以便引起公众的关注。

2. 发放宣传册:制作小册子,详细介绍登革热的预防知识,包括如何消灭蚊子滋生地、如何正确使用防蚊措施等。

将宣传册发放给社区居民、学校和工作场所的师生和员工。

3. 举办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医生或疾病防控专家举办健康讲座,向公众介绍登革热的相关知识。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近年来,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登革热防控措施,并探讨其效果和应用。

一、环境管理措施环境管理是登革热防控的核心措施之一。

通过对蚊子滋生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可以减少蚊子的繁殖和传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管理措施:1. 消除蚊子滋生源:定期清理和消毒垃圾堆积场所、下水道、废水处理池等,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

2. 净化饮用水源:保证饮用水源的洁净,避免蚊子通过污水传播病毒。

3. 消除积水地:清理和排干积水地,避免蚊子在积水中滋生。

以上环境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蚊子的滋生和传播,从而降低登革热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二、个人保护措施个人保护是登革热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个人保护措施主要通过个体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来预防蚊子叮咬和病毒传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保护措施:1. 穿长袖衣物和长裤:避免暴露皮肤,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

2. 使用蚊帐:在居住和睡眠的场所内使用蚊帐,防止蚊子叮咬。

3. 使用防蚊液:使用有效的防蚊液,涂抹于暴露的皮肤上,减少蚊子叮咬。

以上个人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被蚊子叮咬和感染登革热的风险。

三、社区防控措施社区防控是登革热防控的综合策略之一。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区防控网络,加强信息传播和流行病学监测,可以及时掌握登革热的疫情和传播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区防控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社区广播、电视、宣传单等方式,向居民普及登革热的预防知识,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流行病学监测:建立健全的登革热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3. 蚊虫灭除:加强社区的蚊虫灭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消灭蚊子滋生源,减少蚊虫叮咬。

通过社区防控措施,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登革热防控网络,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革热防控小知识
登革热防控小知识2017
1、登革热是一种什么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急起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登革(dengue):西班牙语,意指装腔作势。

描写本病急性期由于关节疼痛,其步态好像装腔作势的样子。

2、登革热在哪些地方流行?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发生流行。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

我国病例多发生在3~11月份,7~9月达到高峰。

3、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是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人来传播的'。

人与人之间
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4、伊蚊(俗称花斑蚊)主要孳生在哪里?
伊蚊孳生于水缸、水池、盆、罐、花瓶等清水型小积水中。

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⑴水生植物容器:盆景、花瓶等;
⑵贮水容器:水池、水缸等;
⑶闲置容器:碗、瓶、缸、罐、快餐盒等;
⑷其它水体:竹节、树洞、石穴、假山、废轮胎、屋顶反梁、建筑工地积水等。

5、控制伊蚊孳生,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⑴消灭蚊虫孳生场所:翻盆、倒罐、填堵竹洞、树洞,消除一切形式的小积水。

⑵对户内、外各种水缸加盖:每隔3~5天换水及彻底刷洗一次,以清除杀灭水缸内壁幼虫及蚊卵。

或在水缸中放3~5条吞食蚊虫的
鱼类。

⑶花瓶、盆景等水生植物每3~5天换水一次,并冲洗根部。


在露天堆放废轮胎,或用塑料布覆盖,不得积水。

⑷对难于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或在水中放3~5条吞食蚊虫的鱼类等。

6、预防登革热,牢记三句话:
⑴登革热是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人来传播的。

⑵伊蚊的幼虫生活在水缸、盆、罐等清水型小积水中。

⑶翻盆倒罐,消除积水,每隔3-5天刷洗水缸和更换花瓶(盆)的水,可以有效控制伊蚊孳生,预防登革热。

总之,有积水就有蚊虫,无积水就无蚊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