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5.2 图形的变化》导学案(1)(无答案) 苏科版

合集下载

七级数学上册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5.2图形的变化(1)教案苏科版

七级数学上册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5.2图形的变化(1)教案苏科版

5.2 图形的变化一、课题:图形的变化(1)二、教课目的目的要求认识图形经过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变化,会拼出一些常有的图案知识与技术经过着手操作,探究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会结构一些图案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操作实践,发展想象能力三、教课重难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四、教课过程1、情境引入B A(1) 你能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成O O O O 两部分,使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梯形吗?试一试看。

(2)你能将一张正方形彩纸,适合折叠几次,你能沿直线只剪1 次,睁开后获得一个五角星吗?试一试看。

( O是中点, OB=3OA)2、新授(1)旋转着手将一个直尺、三角尺沿着它的某一条边旋转一周,看获得什么样的几何体?圆柱能够当作是由一个矩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一周而获得。

圆锥能够当作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而获得的。

着手将一枚硬币在桌面上迅速旋转,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几何体?球能够看成是由一个圆绕着它的一条直径旋转一周而获得的。

例 1、如图,将虚线左侧的图形旋转一周,能形成的几何体是()例 2、把第一排中的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第二排中的某个几何体,请把两排的相应图形用线连结起来。

(2)平移将一个图形平行挪动到另一个地点,就形成了图形的平移。

如图,图____与图____能够经过平移互相获得。

练一练6格的A B C△D EF,而后再将△ DEF 向上平移 8 格得△ GHI,问△ GHI否能够当作是由△ ABC 经过一次平移而到?若可以,请你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若不能够,请你说明原因。

阅读课本P123 页做一做3(3)翻折察看以下图案,你能猜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在以下图的方格中,画出将△ ABC 向右平移后DA是C得这些图形折叠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整重合,或许说将这个图形的一半沿中心线折叠后,可获得它的另一半。

B例 1、将一个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获得如下图,而后沿虚线剪开,获得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睁开后的平面图形是()A B DC例 2、以下各组图形中,分别将第一个图形作如何的变化,就能够与第二个图形重合?五、讲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六、讲堂练习P1241、 2七、讲堂作业P1271、 2八、教课反省。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图形的变化1》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图形的变化1》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图形的变化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后,对图形进行进一步的变换和操作。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图形的变化,从而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图形的变化。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变换游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观察和分析,验证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5.2图形的变化1教案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5.2图形的变化1教案苏科版

5.2图形的变化一、课题:图形的变化(1)二、教学目标目的要求了解图形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变化,会拼出一些常见的图案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会构造一些图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操作实践,发展想象能力三、教学重难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四、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1)你能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梯形吗?试试看。

(2)你能将一张正方形彩纸,适当折叠几次,你能沿直线只剪1次,展开后得到一个五角星吗?试试看。

(O是中点,OB=3OA)2、新授(1)旋转动手将一个直尺、三角尺沿着它的某一条边旋转一周,看得到什么样的几何体?圆柱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矩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一周而得到。

圆锥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而得到的。

动手将一枚硬币在桌面上快速旋转,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几何体?球可以看成是由一个圆绕着它的一条直径旋转一周而得到的。

例1、如图,将虚线左边的图形旋转一周,能形成的几何体是()例2、把第一排中的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第二排中的某个几何体,请把两排的相应图形用线连接起来。

(2)平移将一个图形平行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就形成了图形的平移。

如图,图____与图____可以经过平移相互得到。

练一练在下图的方格中,画出将△ABC向右平移6格后的△DEF,然后再将△DEF向上平移8格得△GHI,问△GHI是否可以看成是由△ABC经过一次平移而得到?若可以,请你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若不可以,请你说明理由。

(3)翻折观察下列图案,你能猜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这些图形折叠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或者说将这个图形的一半沿中心线折叠后,可得到它的另一半。

例1、将一个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如图所示,然后沿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例2、下列各组图形中,分别将第一个图形作怎样的变化,就可以与第二个图形重合?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六、课堂练习P124 1、2七、课堂作业P127 1、2八、教学反思。

5.2图形的变化(1)导学案

5.2图形的变化(1)导学案

5.2图形的变化(1)学案学习目标:通过对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变化,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1、你能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一个三角形或梯形吗?2、将一张正方形纸,适当折叠几次,你能一剪剪出一个五角星图案吗? 二、探索活动活动一:长方形纸板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周形成的几何体是 。

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1周形成的几何体是 。

1元硬币在桌面上竖直快速旋转形成的几何体是 。

在上述过程中,发现:1、圆柱、圆锥和球分别是什么图形绕着什么旋转1周得到的?2、由上面的问题还能得出:点动成 ,线动成 ,面动成 。

例1、下列图形绕轴线旋转一周,能形成 怎样的几何体?你能举出生活中“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吗?例2、把第一排中的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第二排中的某个几何体,请把两排的相应图形用线连接起来。

例3、将右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3格。

活动二 完成P123-124做一做。

活动三 议一议,你能说出课本图5-8中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吗?练一练:1、P125 1、2 课堂练习:1、左下方三个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分别形成一个几何体,是 、 、 。

A BCDACD (1)2、上图中的立体图形(1),可以看作右边的梯形ABCD沿边旋转一周形成的。

立体图形(2)可以看作是由直角三角形ABC绕边旋转一周形成的。

3、下列图形都可由半圆经过怎样的变化而得到?4、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是()A.将一张纸沿它的中线折叠B.飞碟的快速转动C.电梯的上下移动D.翻开书中的每一页纸张5、分析下图中四个图形是怎样形成的?6、如图,将标号为A、B、C、D的正方形沿图中的虚线剪开后得P、Q、M、N四组图形,试按照“哪个正方形剪开后得到哪组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由A得到M;由B得到;由C 得到;由D得到。

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2图形的运动学案1

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2图形的运动学案1

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2图形的运动学案学习目标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变化,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通过图形的变换关系,发展学生空间关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通过对图形的旋转,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几何事实,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难点通过对图形的旋转,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几何事实,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1、你能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梯形吗?2、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板的相等的边拼在一起,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二、新知学习【想一想】(1)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怎样的几何体?(2) (2)直角三角板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怎样的几何体?(3)一枚硬币在桌面上竖直快速旋转,形成怎样的几何体?___________是形成新图形的重要方法。

长方形旋转得_______,三角形旋转得_______,圆旋转得___________。

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下列图形( )旋转得到:D2、试在下图中点画线旁空白的方格中画图,使点画线两旁的图形完全相同。

______________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______________是形成新图形又一种方法。

3、下图是由图“回”向右平移而成,将图沿虚线剪开。

a.怎样改变这两部分图形的位置就能得到(2),你还能得到什么样的图案;b.画出图(1)虚线下半部向右平移动4格后所得到的图形。

(1)(1)(2)我们可以知道___________是形成新图形的重要方法。

总结:新图形是由基本图形经过、、后得到的。

三、实践应用1.下列各图形中,不是由翻折而形成的是()2、下列四个图形中,形成方法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3、如图,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尺的相等边拼在一起,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4、将点A绕另一个点O旋转一周,点A在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是_______。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1 图形的变化 教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1 图形的变化 教案

5 2图形的变化(2)
【教学目标】
通过对图案设计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拼合等变化,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运用旋转、平移、对称、拼合等方式,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图案.
【导学提纲】
1.你能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梯形吗?试试看.
2.用你准备好的一副七巧板完成下面活动.
(1)七巧板上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个正方形,有个平行四边形.
(2)你能用其中的三块板拼成一个三角形吗?4块呢?5块呢?6块呢?
(3)您能用其中的哪块板拼成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4)你能构思并拼出新的图案吗?请给拼成的图案加上恰当的解说词.
(5)用你所做的七巧板拼出下列图案:
(1) 家;(2)小猫;(3)金鱼;(4)鸭子
3.如图:有两种颜色不同但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各4块拼成如下图案,请你再设计几幅不同的图案与同学交流.
【反馈矫正】
1.如图所示,将标号为A、B、C、D的正方形沿图中的虚线剪开后得P、Q、M、N四组
图形,
2.试按照“哪个正方形剪开后得到哪组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
由A得到;由B得到;由C得到;由D得到.
2.请构造一些图案,使每一个图案中含有2个三角形、2个圆和2条线段,并给图案加上恰当的解说词.
例如
你能发挥你的想象力,再构造出一些图案吗?请将你的作品与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当堂练习】P127/3、4、5
稻草人小鸟。

2019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5.2 图形的运动导学案(新版)苏科版.doc

2019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5.2 图形的运动导学案(新版)苏科版.doc

2019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5.2 图形的运动导学案(新版)苏科版
【学习目标】经历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变化,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提高操作、探究能力
【课前预习】
1.点动成,线动成,动成体.
4.把第一排中的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第二排中的某个几何体,请把两
排的相应图形用线连接起来.
【课堂重点】
1.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
角板的相等边拼在一起,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2.(1)长方形纸板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周;
(2)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1周;
(3)一枚硬币在桌面上竖直快速旋转;
它们分别形成怎样的几何体?
3.沿点划线一旁空白的方格中画图,使点划线两旁的图形完全相同.
4、 完成课本P126做一做3、4两题(直接写在书上)
5、完成书后“练一练”.
6、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反馈】
1.如图所示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
2.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是 ( )
A .将一张纸沿它的中线折叠
B .飞蝶的快速转动
C .电梯的上下移动
D .翻开书中的每一
页纸张 3.右图 中的图形2可以看作图形1向下平移 格,再向左平
移 格得到.
4.半圆面绕直径旋转一周形成 .
5.画出将下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
形.。

数学:5.2《图形的变化(1)》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上)

数学:5.2《图形的变化(1)》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上)

数学:5.2《图形的变化(1)》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上)一、课前准备1、你能从下面的现象中分别联想到什么图形?(1)夏天的夜晚,天空中一颗流星飞逝而过;(2)把一元的硬币竖立在桌面上,让它快速旋转。

2、从上面问题中可以看出,点、线、面、体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3、试一试长方形纸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周;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1周,它们分别形成怎样的几何体呢?4、填一填(1)图形是由、、组成的,面与面相交得到,线与线相交得到。

(2)立体图形都是由围成的。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二、探究新知1、下列图形绕轴线旋转1周,能形成怎样的几何体?2、点、线、面的互动关系如何?你能举出生活中例子的吗?3、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板的相等的边拼在一起,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并说出每个图形名称。

三、知识运用:1、下图沿点划线折叠后形成怎样的图形?请试着画出来。

(1)(2)(3)2、下图是由图“回”向右平移而成,将图沿虚线剪开。

a.怎样改变这两部分图形的位置就能得到图,你还能得到什么样的图案;b.画出图(1)虚线下半部向右平移动4格后所得到的图形。

(1)(2)3、议一议,你能说出下面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吗?四、当堂反馈1.、如图所示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

2、 构成下面每个图形的一个基本图形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由基本图形变换而成的?【拓展延伸】1、如图,O 为三角形一边上的一点,将三角形绕点O 在平面内快速旋转,你会看到什么现象?2、你能说出下面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吗?3、将半圆绕它的直径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 )。

A 、圆柱 B 、圆锥 C 、球 D 、正方体4、左图中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可得到的几何体是( )。

5、如图,ΔABC 为直角三角形,画出以水平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

B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图形的变化》导学案(1)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
后的关系,会构造一些图案。

过程与方法:了解图形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变化,会拼出一
些常见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操作时间,发展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
学习难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
学习过程:一、预习作业:
1.点动成,线动成,动成体.
2.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
()
3.将一个图形平行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就形成了图形的平移.
如图,图与图可以经过平移相互得到.
4.把第一排中的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第二排中的某个几何体,请
把两排的相应图形用线连接起来.
二、情境创设
1.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板的相等边拼在一起,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你
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三、探究归纳
2.(1)长方形纸板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周;
(2)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1周;
(3)一枚硬币在桌面上竖直快速旋转;
它们分别形成怎样的几何体?
3.沿点划线一旁空白的方格中画图,使点划线两旁的图形完全相同.
检测预习情况
通过学生动手操
作,让学生直观的
得出结论。

4、完成课本P124做一做3、4两题(直接写在书上)
5、阅读教材P123-124内容、完成书后“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一)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
2.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是()A.将一张纸沿它的中线折叠 B.飞蝶的快速转动
C.电梯的上下移动 D.翻开书中的每一页纸张
3.右图中的图形2可以看作图形1向下平移格,再向左平
移格得到.
4.半圆面绕直径旋转一周形成.
5.画出将下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小组讨论合作
独立完成,投影演示
检查本节课掌握情况。

当堂检测。

(二)课后作业《补充习题》、
《学案》上相对应的作业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