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液相色谱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液相色谱分析法》课件

液相色谱分析法
,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技术原理
05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优缺点
02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概述
04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应用实例
06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 发展趋势和未来展
望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数据处理:对检测到的信号 进行处理,得到样品的色谱 图和定量结果
结果分析:根据色谱图和定 量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和 鉴定
Part Four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 应用实例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药物稳定性研究:研究药物 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药物成分分析:分析药物中 的有效成分、杂质等
药物质量控制:控制药物的 质量,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提高分离效率,降 低检测限
生物样品分析: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安 全等领域
质谱联用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环境样品分析:应用于环境监测、污染治 理等领域
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样品的微型化和快 速分析
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提高分析效率,降 低人工操作误差
添加标题
核磁共振检测器: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检测样品中的核磁共振信号,用于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操作流程
样品制备:将样品进行适当 的处理,如稀释、过滤等
样品注入:将样品注入到色 谱柱中
色谱分离:样品在色谱柱 中分离,根据不同组分的 性质和亲和力进行分离
检测器检测:样品经过检 测器时,检测器对样品进 行检测,得到相应的信号பைடு நூலகம்
,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技术原理
05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优缺点
02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概述
04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应用实例
06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 发展趋势和未来展
望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数据处理:对检测到的信号 进行处理,得到样品的色谱 图和定量结果
结果分析:根据色谱图和定 量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和 鉴定
Part Four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 应用实例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药物稳定性研究:研究药物 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药物成分分析:分析药物中 的有效成分、杂质等
药物质量控制:控制药物的 质量,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提高分离效率,降 低检测限
生物样品分析: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安 全等领域
质谱联用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环境样品分析:应用于环境监测、污染治 理等领域
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样品的微型化和快 速分析
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提高分析效率,降 低人工操作误差
添加标题
核磁共振检测器: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检测样品中的核磁共振信号,用于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操作流程
样品制备:将样品进行适当 的处理,如稀释、过滤等
样品注入:将样品注入到色 谱柱中
色谱分离:样品在色谱柱 中分离,根据不同组分的 性质和亲和力进行分离
检测器检测:样品经过检 测器时,检测器对样品进 行检测,得到相应的信号பைடு நூலகம்
色谱概论和经典液相色谱法PPT课件

04
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色谱法的实验技术
实验前的准备
仪器准备
试剂准备
实验设计
安全措施
确保液相色谱仪、检测器、 泵、进样器等设备处于良好 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校
准和维护。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适量的 流动相、固定相、样品等,
确保试剂的质量和纯度。
根据研究目的和目标化合物 性质,设计合理的色谱条件, 包括流动相组成、流速、柱
结合免疫分析的高特异性和液相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实现对生
物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快速、准确分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定性分析
根据色谱图和检测器信号, 结合已知化合物的保留值或 光谱数据,对未知化合物进 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通过外标法、内标法或标准 加入法等方法,依据色谱图 中的峰面积或峰高,对目标 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分离效果评估
根据分离后的色谱图,评估 色谱柱的分离效果、柱效等 指标,为实验条件的优化提 供依据。
快速分析
通过改进色谱柱和检测器技术,缩短分析时间和 提高检测速度,提高分析效率。
微型化
发展微型化色谱柱和微型化检测器,降低样品消 耗和试剂消耗,实现绿色环保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研究进展
高灵敏度检测
利用新型检测器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实现对低浓度 样品的有效分析。
宽分离范围
发展多模式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实现宽分离范围和高分离效率的 分离分析。
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分析
液相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 中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 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 用。
营养成分分析
通过液相色谱法对食品中 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了 解食品的营养价值,指导 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
经典液相色谱法

依据规律:
(1)基本母核相同—基能力越强
共轭双键越多,吸附能力也越强 (3)基团的空间排列—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吸附能力较弱
16
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2. 吸附剂的选择 分离极性小的物质,选用吸附能力强的吸附剂 分离极性大的物质,选用吸附能力弱的吸附剂
常压下靠重力或毛细作用输送流动相的色谱方法
经典柱色谱法 平面色谱法
现代液相色谱法
高压输液泵输送流动相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4
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空间排阻色谱
5
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吸附色谱
溶质基于吸附现象而获得分离的液-固色谱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极性至弱极性的化合物
固定相——吸附剂 流动相——有机溶剂
6
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吸附色谱的固定相 1.对吸附剂的要求 1)有较大表面积和足够的吸附能力,对不同物
质吸附能力不同 2)与洗脱剂、溶剂、样品不起化学反应,且不
溶于洗脱剂和溶剂 3)粒度细而均匀
7
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2. 常用吸附剂 -有机类:
活性炭、淀粉、蔗糖等、聚酰胺、大孔树脂 -无机类:
亲水性凝胶 琼脂糖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
亲脂性凝胶 葡聚糖凝胶LH-20 聚苯乙烯凝胶
28
经典液相柱色谱法
硅胶吸附柱色谱 聚酰胺柱色谱法 离子交换柱色谱法 凝胶柱色谱法
平面色谱法
借用毛细作用的原理输送展开剂(流动相),色 谱过程在平面上进行的方法。 固定相成平面状态,试样溶液点于平面一端,在 相对密闭的容器中展开(分离)后,根据组分在 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和浓度进行分析。 常用有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
吸附色谱的条件选择 组分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和分离效果取决于: 1. 吸附剂对样品各组分的吸附能力-吸附活性 2. 洗脱剂对各组分的解吸能力-极性大小 3. 待分离各组分本身极性差异-结构性质
(1)基本母核相同—基能力越强
共轭双键越多,吸附能力也越强 (3)基团的空间排列—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吸附能力较弱
16
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2. 吸附剂的选择 分离极性小的物质,选用吸附能力强的吸附剂 分离极性大的物质,选用吸附能力弱的吸附剂
常压下靠重力或毛细作用输送流动相的色谱方法
经典柱色谱法 平面色谱法
现代液相色谱法
高压输液泵输送流动相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4
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空间排阻色谱
5
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吸附色谱
溶质基于吸附现象而获得分离的液-固色谱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极性至弱极性的化合物
固定相——吸附剂 流动相——有机溶剂
6
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吸附色谱的固定相 1.对吸附剂的要求 1)有较大表面积和足够的吸附能力,对不同物
质吸附能力不同 2)与洗脱剂、溶剂、样品不起化学反应,且不
溶于洗脱剂和溶剂 3)粒度细而均匀
7
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2. 常用吸附剂 -有机类:
活性炭、淀粉、蔗糖等、聚酰胺、大孔树脂 -无机类:
亲水性凝胶 琼脂糖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
亲脂性凝胶 葡聚糖凝胶LH-20 聚苯乙烯凝胶
28
经典液相柱色谱法
硅胶吸附柱色谱 聚酰胺柱色谱法 离子交换柱色谱法 凝胶柱色谱法
平面色谱法
借用毛细作用的原理输送展开剂(流动相),色 谱过程在平面上进行的方法。 固定相成平面状态,试样溶液点于平面一端,在 相对密闭的容器中展开(分离)后,根据组分在 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和浓度进行分析。 常用有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
吸附色谱的条件选择 组分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和分离效果取决于: 1. 吸附剂对样品各组分的吸附能力-吸附活性 2. 洗脱剂对各组分的解吸能力-极性大小 3. 待分离各组分本身极性差异-结构性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教学精【全】ppt课件

§1-3 色谱柱的分离效率
一、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认为: 一根柱子可以分为n
段,每段内组分在两相间迅速达到平衡, 把每一段称为一块理论塔板。
设柱长为L,理论塔板高度为H,则
H=L/N
N为理论塔板数。
理论塔板数一N
①色谱峰对称 : N 16(tR )2
说明:
tW
a. 在给定的操作条件下,N几乎相同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高压: 以液体作为流动相,液体流经色谱柱时,
受到阻力较大 必须对流动相施加高压。 一般可达到150~300kg/cm2, 甚至可达700kg/cm2以上。
高速:
分析时间较经典液相色谱少得多(交 换速度快),一个复杂样品的分析仅需几 分钟到几十分钟。
高效:
气相色谱的分离效能很高,高效液相 色谱的柱效则更高(化学键合相),一般 约可达 6000理论塔板/米
②一定色谱条件下,对k’有差异的组
分,则柱效愈高,分离效果愈好。
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
(1)当L一定时,N 越大(H 越小),被测组
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越 高,所得色谱峰越窄。 (2)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
效果:如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 相同,
无论该色谱柱的柱效多大,都无法 分离。
① 柱效较高,ΔK(分配系数)较大,完全分离。 ② ΔK 不是很大,柱效较高,峰较窄,基本分离。 ③ 柱效较低,ΔK 较大,但分离的不好。 ④ ΔK 小,柱效低,分离效果更差。
一.分离度的数学表达式:
Rs
2(tR 2 tR1 ) W2 W1
2(tR 2 tR1 )
1.699 [Y1/ 2(2) Y1/ 2(1) ]
于世林编著)
第一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1-1 概述 一、色谱法
《液相色谱》幻灯片PPT

思考题:
1.正相色谱 2.反相色谱 3.化学键和固定相 4.洗脱剂及其作用
离子对色谱
强极性有机酸、有机碱的别离分析
将一种〔或多种〕与溶质离子电荷相反的离子〔对离子或反离子〕加到流动 相中使其与溶质离子结合形成疏水性离子对化合物,使其能够在两相之间进 展分配;
阴离子别离:常采用烷基铵类,如氢氧化四丁基铵或氢氧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作为对离子;
〔2〕亲水性固定液常采用疏水性流动 相,即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称 为正相液液色谱法,极性柱也称正相柱。
〔3〕假设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
2. 流动相类别
按流动相组成分:单组分和多组分; 按极性分:极性、弱极性、非极性; 按使用方式分:固定组成淋洗和梯度淋洗。 常用溶剂: 己烷、四氯化碳、甲苯、乙酸乙酯、乙醇 、乙腈、水。 采用二元或多元组合溶剂作为流动相可以灵活调节流动 相的极性或增加选择性,以改进别离或调整出峰时间。
一、液相色谱固定相
stationary phase of HPLC
二、液相色谱流动相
mobile phase of HPLC
一、液相色谱固定相 stationary phases of LC
1. 液-液色谱及键合相色谱固定相
〔1〕全多孔型担体
由氧化硅、氧化铝、硅藻土等制成的多孔球
体;早期采用100μm的大颗粒,外表涂渍固定液,
薄壳键合型;微粒硅胶 键合型〔键合离子交换基团〕
树脂类别: 〔1〕 阳离子交换树脂〔强酸 性、弱酸性〕 〔2〕 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 性、弱碱性〕
4. 空间排阻别离固定相
〔1〕软质凝胶 葡聚糖凝胶、琼脂凝胶等。多孔网状构造; 水为流动相。适用于常压排阻别离。
〔2〕半硬质凝胶 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共聚物,有机凝胶; 非极性有机溶剂为流动相,不能用丙酮、乙醇等极性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f =L/L0 (定时展开)
L为原点(origin)至斑点中心(质量 重心)的距离
L0为原点至溶剂前沿(solvent front) 的距离
——类似保留时间(定距展开)
与组分及色谱条件有关
ppt课件
13
2、相平衡参数
分配系数K= Cs/Cm
容量因子 k= CsVs/CmVm
K、R kf与Rf值的1关系: Vm 1KsV/Vm VmKsV
19
(二)吸附剂的选择 根据被测物极性和吸附剂的吸附能力 被测物极性强——弱极性吸附剂 被测物极性弱——强极性吸附剂
约为柱高的四分之三处,而后将氧化铝通过一粗颈玻璃
漏斗慢慢倒入并轻轻敲击柱身。此法较简便。
ppt课件
9
(2)加样:把要分离的试样配制成适当浓度 的溶液。将氧化铝上多余的溶剂放出,直 到柱内液体表面到达氧化铝表面时,停止 放出溶剂。沿管壁加入试样溶液,注意不 要使溶液把氧化铝冲松浮起,试样溶液加 完后,开启下端旋塞,使液体渐渐放出, 至溶剂液面和氧化铝表面相齐(勿使氧化 铝表面干燥)即可用溶剂洗脱。
展开剂极性↑大,Rf↑大(容易洗脱)
展开剂极性↓小,Rf↓小 (不容易洗脱)
3)Rf范围:0< Rf <1
Rf=0,K无穷大,组分在原点不动
Rf=1,K=0,组分斑点至溶剂前沿
Rf = 0.2——0.8(分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2)薄层板的性质 3)展开剂的极性 4)温度 5)展开槽内的展开剂蒸气饱和程度
➢ 重现性差,多用于定ppt课性件
16
3、分离参数——分离度
分离度(R)
两相邻斑点中心距离与 两斑点平均宽度(纵向 直径)的比值
2d R
W1 W2
ppt课件
17
第四节、薄层色谱法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
(一)概述 (二)吸附剂的选择 (三)展开剂的选择 (四)薄层板的制备 (五)定性与定量分析
ppt课件
7
(二)分类
柱色谱(柱上层析)常用的有吸附柱色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吸附柱色 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固定相。在分配柱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 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 分离作用。
ppt课件
8
(三)操作步骤
( 1 )装柱:取清洁、干燥色谱柱,在玻璃管底铺一层 玻璃棉或脱脂棉,轻轻塞紧,再在玻璃棉上盖一层厚约 0.5cm 厚 的 石 英 砂 ( 或 用 一 张 比 柱 直 径 略 小 的 滤 纸 代 替),而后将氧化铝装入管内(湿法或干法)。
(3)洗脱和分离:在洗脱和分离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
①不断加入洗脱剂,并保持一定高度的液 面,在整个操作中勿使氧化铝表面的溶液 流干,一旦流干,再加溶剂,易使氧化铝 柱产生气泡和裂缝,ppt课影件 响分离效果。 10
②收集洗脱液,如试样各组分有
颜色,在氧化铝柱上可直接观察。
洗脱后分别收集各个组分。在多数
情况下,化合物没有颜色,收集洗
脱液时,多采用等份收集,每份洗
脱剂的体积随所用氧化铝的量及试
样的分离情况而定。
③控制洗脱液的流出速度,一般
不宜太快,太快了柱中交换来不及
达到平衡,因而影响分离效果。
④由于氧化铝表面活性较大,有
时可能促使某些成分破坏,所以应
尽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柱色谱
的分离,以免试样在柱上停留的时
ppt课件
18
(一)概述
1.定义:将固定相均匀涂布在表面光滑的平板上, 形成薄层而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2.操作过程: 铺3.板分→离活机化制→:点吸样附→(分展配开,→离定子位交(定换性,)/空洗脱间(排定阻量)) 4.特点:分析快速、灵敏、显色方便 5.应用:药物杂质检查、纯度测定
ppt课件
分类 经典液相色谱法
分离原理
操作形式
吸附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
分子排阻色谱法
聚酰胺色谱法等
ppt课件
柱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纸色谱法
5
第二节 柱色谱法
(一)分离原理 (二)分类 (三)操作步骤
ppt课件
6
(一)分离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 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 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组分分开。流动的混合物称为流动 相,固定的物质称为固定相。
间过长,发生变化。
ppt课件
11
第三节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参数
分类 薄层色谱法TLC: 吸附薄层色谱法 分配薄层色谱法 纸色谱法PC:分配色谱法
平面色谱参数 定性参数——比移值Rf 相平衡参数——K、k 分离参数——分离度R
ppt课件
12
1、定性参数
比移值(Rf值)
溶质移动距离与展开剂移动距离之比
Rf 1 1 k
或 k 1Rf Rf
K, Rf
✓ 讨论
Rf 与 K 有 关 , 即 与 组 分 性 质 ( 极 性 ) 以 及 吸 附 剂 和展开剂的性质有关;色谱条件一定,Rf只与组分 性质有关,是薄层色谱基本定性参数,说明组分的 色谱保留行为
ppt课件
14
续前
1)K↑大,Rf↓小 2)薄层板一定,对于极性组分
有效成分分离、中药定性鉴别等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湿法装柱:是将备用的溶剂装入管内,约为柱高的四分 之三,而后将氧化铝和溶剂调成糊状,慢慢地倒入管中。 此时应将管的下端旋塞打开。
干法装柱:是在管的上端放一干燥漏斗,使氧化铝均匀
地经干燥漏斗成一细流慢慢装入管中,中间不应间断,
时时轻轻敲打柱身,使装填均匀,全部加入后,再加入
溶剂,使氧化铝全部润湿。另外也可先将溶剂加入管内,
经典液相色谱法
ppt课件
1
第一节 概述
定义:经典液相色谱法是在常温、常压下依靠重力
和毛细管作用输送流动相的色谱方法。 缺点: 固定相颗粒较大且不均匀
常压下输送流动相 离线检测、分析周期长 优点: 仪器设备简单,费用低 对样品预处理要求不高 可同时分析多个样品 应用:➢ 产品纯度控制、杂质检查、天然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