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与评估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肝脏疾病常用检查PPT课件

(七)肝功能实验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检验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损害、查明原因、 判断预后以及鉴别黄疸等。因此,肝功能试验的临床 应用对于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肝 功能试验种类繁多,不下数百种,但是一种试验只能 探查肝脏的某一种功能,没有一种试验能全面反映肝 脏的一切功能。因此,为了得到比较正确的结论,应 做若干种试验,必要时要反复复查。同时对肝功能试 验的评价,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 及主观性。此外,也要注意节约人为物力及财力,有 的放矢地选择性做必要的肝功能试验是重要的。
尿中胆素原
增多
不定或升高
减少或消失
粪中胆素原
增多
减少
减少或消失
血清 蛋白
电泳谱 脂蛋白X
正常 阴性
Alb减少,γ-球蛋白
升高 一般阴性
球蛋白明显升高 明显增高
血
谷丙转氨酶
正常,稍高
清 酶
碱性磷酸酶
正常
类
γ-谷氨酰转肽酶
正常
肝炎急性期增高 正常或轻度增高 可增高
正常或增高 明显增高 明显增高
其
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值:
成人
40-110u/L(金-阿氏法)。
儿童
<250u/L
(五)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临床意义: A)ALP分布 肝、骨、肠等,主要在肝 B)ALP分布在肝细胞血窦侧和毛细胆管侧的微 绒毛上,经胆汁排入小肠,当胆汁排出不畅, 毛细胆管压力增加时,可诱发产生大量ALP, 故胆汁淤滞时,ALP升高。 C)骨骼疾病时,骨瘤、骨折恢复期ALP也可升高
肝病预后。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延长见于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
4、血氨测定
肝功能实验室检查PPT演示课件

可见肝细胞的上述特点赋予它在全身物质代谢及生 物转化中显示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故有“物质代谢中枢” 之称。
6
二、肝脏生物化学代谢
①接受来自消化道吸收的各种物质,如氨基酸、糖、脂肪酸、胆固 醇、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并进行加工和储存。 ②合成除了λ -球蛋白以外的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如清蛋白、a 和B球蛋白、凝血因子和转运蛋白质等。 ③合成并分泌胆汁酸,调节胆固醇代谢并促进脂肪的吸收。 ④加工处理体内产生(如氨、胆红素等)和外界进入(如药物、毒物、 致癌物等)的非营养物质,保护机体免遭侵害。 ⑤肝脏也是多种激素(如甲状腺素、甾族化合物激素等)在发挥调节 作用后降解的主要部位,借此可调节血浆激素水平,这一此过程称 激素的灭活。
7
三、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改变
肝细胞的代谢功能极为复杂。在肝脏结构和 功能受损时,众多物质的生物化学反应将会 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进而产生相应的病理 生理和病理化学改变。现主要介绍蛋白质、 糖和脂类物质在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变化。
8
蛋白质代谢变化
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能合成和分泌血浆蛋白质。除了λ 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 蛋白质均来自肝脏。 ②转化和分解氨基酸。除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 外,其余氨基酸尤其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 酸主要在肝内代谢,调整血液中的氨基酸比例。 ③合成尿素以解氨毒。肝脏功能受损时血浆蛋白质浓度将发生改 变,其变化取决于肝损害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持续的时间。
9
蛋白质代谢变化
由于肝脏的储备能力及蛋白质的半衰期相对较长, 故在急性肝损害时,血浆蛋白质浓度变化不大;而在 慢性肝病时血浆清蛋白降低,λ -球蛋白升高,出现清 蛋白与球蛋白(A/G)的比值降低,甚至倒置。λ -球蛋 白增多可能部分因抗原刺激肝外网状内皮系统并诱发 免疫反应(如增加抗体产生)所致。晚期肝病患者,尿 素合成能力低下,血浆尿素水平呈低值;血氨增高, 成为肝性脑病(肝昏迷)的诱因;血中氨基酸平衡紊乱, 表现为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下降。
6
二、肝脏生物化学代谢
①接受来自消化道吸收的各种物质,如氨基酸、糖、脂肪酸、胆固 醇、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并进行加工和储存。 ②合成除了λ -球蛋白以外的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如清蛋白、a 和B球蛋白、凝血因子和转运蛋白质等。 ③合成并分泌胆汁酸,调节胆固醇代谢并促进脂肪的吸收。 ④加工处理体内产生(如氨、胆红素等)和外界进入(如药物、毒物、 致癌物等)的非营养物质,保护机体免遭侵害。 ⑤肝脏也是多种激素(如甲状腺素、甾族化合物激素等)在发挥调节 作用后降解的主要部位,借此可调节血浆激素水平,这一此过程称 激素的灭活。
7
三、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改变
肝细胞的代谢功能极为复杂。在肝脏结构和 功能受损时,众多物质的生物化学反应将会 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进而产生相应的病理 生理和病理化学改变。现主要介绍蛋白质、 糖和脂类物质在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变化。
8
蛋白质代谢变化
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能合成和分泌血浆蛋白质。除了λ 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 蛋白质均来自肝脏。 ②转化和分解氨基酸。除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 外,其余氨基酸尤其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 酸主要在肝内代谢,调整血液中的氨基酸比例。 ③合成尿素以解氨毒。肝脏功能受损时血浆蛋白质浓度将发生改 变,其变化取决于肝损害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持续的时间。
9
蛋白质代谢变化
由于肝脏的储备能力及蛋白质的半衰期相对较长, 故在急性肝损害时,血浆蛋白质浓度变化不大;而在 慢性肝病时血浆清蛋白降低,λ -球蛋白升高,出现清 蛋白与球蛋白(A/G)的比值降低,甚至倒置。λ -球蛋 白增多可能部分因抗原刺激肝外网状内皮系统并诱发 免疫反应(如增加抗体产生)所致。晚期肝病患者,尿 素合成能力低下,血浆尿素水平呈低值;血氨增高, 成为肝性脑病(肝昏迷)的诱因;血中氨基酸平衡紊乱, 表现为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下降。
肝功能指标意义ppt课件

球蛋白(GLB)
总结词
反映机体免疫状态
详细描述
球蛋白是血浆中除了白蛋白之外的蛋白质,包括免疫球蛋白 、补体等。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球 蛋白升高或降低可提示免疫系统疾病或感染等。
03 肝功能指标与疾病关联
肝炎
谷丙转氨酶(ALT)
肝炎时ALT水平通常会升高,反映肝脏受损 程度。
肝癌时GGT可能升高,但缺乏特异性,需 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异常凝血酶原(APT)
α-L-岩藻糖苷酶(AFU)
APT阳性对肝癌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在 AFP阴性时。
AFU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肝癌发生,但临床 意义尚不明确。
04 肝功能指标异常原因分析
药物性肝损伤
总结词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能导致肝功能指标异常。
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结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过度 沉积,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可能导 致肝功能指标异常。
详细描述
非酒精性脂肪肝通常与肥胖、高血脂 、糖尿病等代谢紊乱有关。症状包括 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长期发 展可能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05 肝功能指标检测方法与解 读
检测方法简介
肝功能指标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液检测和尿液检测,其中血 液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血液检测可以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样 本,检测血液中各种肝功能指标的含量,从而评估肝脏的功 能状况。
尿液检测主要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间接反映肝脏功能 状况。
检测结果解读
01
02
03
04
05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 直接胆红素 (DBIL)
白蛋白(ALB)
肝功能实验室评价ppt课件

肝功能实验室评价
肝脏的基本功能
物质代谢功能 – 蛋白质、氨基酸、糖、脂类、维生素、激素、胆红素、铁、铜、
锌及其他金属等物质代谢 生物转化作用 – 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代谢终末产物及由外界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
毒物或从肠道吸收来的非营养物质 分泌与排泄功能 – 胆汁酸盐、胆红素和胆固醇、药物、解毒产物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降低 –低蛋白饮食、营养不良性贫血。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背景
– 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磷脂也主要来源于肝脏内源性胆固醇 (cholesterol)80%是由肝脏合成,血浆中LCAT全部由肝脏合成,在 LCAT作用下,卵磷脂的脂肪酰基转移到胆固醇羟基上,生成胆固醇 酯。当肝细胞损伤时,胆固醇及LCAT合成减少,由于LCAT的减少或 缺乏,导致胆固醇酯的含量减少。
– 肝脏利用食物中脂类及由脂肪组织而来的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 酯及磷脂等,并能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初生态高密度脂蛋白,以 及酰基转移酶等。
– 测定血浆脂蛋白及脂类成分,尤其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改变,是 评价肝脏对脂类代谢功能的重要手段。
– 在胆道阻塞时,患者血浆中出现异常大颗粒脂蛋白,称为阻塞性脂 蛋白x(Lipoprotein X,LP-X).同时血液中胆固醇及磷脂含量增高。
➢参考值
白蛋白
a1球蛋白 a2球蛋白 b球蛋白
r球蛋白
0.62-0.71(62%-71%) 0.03-0.04(3%-4%) 0.6-0.10(6%-10%) 0.07-0.11(7%-11%) 0.09—0.18(9%-18%及电泳图谱
自动化电泳仪及电泳图谱
临床检查
血浆蛋白含量 蛋白组分的分析(蛋白电泳)、凝血因子含量、血氨浓 度检验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肝脏的基本功能
物质代谢功能 – 蛋白质、氨基酸、糖、脂类、维生素、激素、胆红素、铁、铜、
锌及其他金属等物质代谢 生物转化作用 – 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代谢终末产物及由外界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
毒物或从肠道吸收来的非营养物质 分泌与排泄功能 – 胆汁酸盐、胆红素和胆固醇、药物、解毒产物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降低 –低蛋白饮食、营养不良性贫血。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背景
– 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磷脂也主要来源于肝脏内源性胆固醇 (cholesterol)80%是由肝脏合成,血浆中LCAT全部由肝脏合成,在 LCAT作用下,卵磷脂的脂肪酰基转移到胆固醇羟基上,生成胆固醇 酯。当肝细胞损伤时,胆固醇及LCAT合成减少,由于LCAT的减少或 缺乏,导致胆固醇酯的含量减少。
– 肝脏利用食物中脂类及由脂肪组织而来的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 酯及磷脂等,并能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初生态高密度脂蛋白,以 及酰基转移酶等。
– 测定血浆脂蛋白及脂类成分,尤其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改变,是 评价肝脏对脂类代谢功能的重要手段。
– 在胆道阻塞时,患者血浆中出现异常大颗粒脂蛋白,称为阻塞性脂 蛋白x(Lipoprotein X,LP-X).同时血液中胆固醇及磷脂含量增高。
➢参考值
白蛋白
a1球蛋白 a2球蛋白 b球蛋白
r球蛋白
0.62-0.71(62%-71%) 0.03-0.04(3%-4%) 0.6-0.10(6%-10%) 0.07-0.11(7%-11%) 0.09—0.18(9%-18%及电泳图谱
自动化电泳仪及电泳图谱
临床检查
血浆蛋白含量 蛋白组分的分析(蛋白电泳)、凝血因子含量、血氨浓 度检验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临床生化常见指标肝功能ppt课件

43
5.脂蛋白(a)
LP(a)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作用 参考值 • <300 mg/L
临床意义 • 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44
6.载脂蛋白A1
Apo-A1有清除组织内脂质和抗粥样动脉样硬化作 用
参考值 • 1.420.17 g/L(男) 1.45 0.14 g/L(女) 临床意义 • Apo-A1血清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负相关
消耗过多: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4.A 5.G
少见,脱水致血液浓缩
1)感染、免疫反应
2)多发性骨髓瘤
3)自身免疫性疾病
6.G 合成降低,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先天性 免疫缺陷
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升高 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和感染 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降低 – 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肝炎、肝硬化、肝癌 – 摄入不足:营养不良 – 丢失过多:肾病、烧伤、大出血 – 消耗增加:结核、甲亢、恶性肿瘤
成人 250-400mg/L 临床意义
降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肿瘤、 肝炎、肝硬化、肝癌,对早期肝炎、 急性重肝具有特殊诊断价值
13
特殊蛋白诊断
AAG(α 1-酸性糖蛋白)——降低见于严重肝损害 AAT( α 1-抗胰蛋白酶)——缺陷见于肝细胞损伤肝细胞损
伤后致肝硬化 AFP(甲胎蛋白)——升高见于原发性肝癌 HP(结合珠蛋白)——降低见于严重肝病 CER( 铜兰蛋白)——降低见于严重肝损害、严重肝病 TRF(转铁蛋白)——降低见于肝病(慢性肝炎) β 2-MG(β 2-微球蛋白)——升高见于肝脏肿瘤 CRP(C-反应蛋白)——升高见于肝脏恶性肿瘤浸润 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严重肝病;升高见于肝脏肿瘤 CEA(癌胚抗原)——升高见于肝脏肿瘤(辅助诊断)
肝功能评估PPT课件

肝脏清除试验或负荷试验
▪ 肝脏清除试验或负荷试验是反映肝脏代谢能力的 检查
▪ ICG(indocyanine green ICG)应用颇广
ICG
▪ 吲哚青绿在注入人体后迅速与血浆白蛋白、 α1脂蛋白结合,由肝细胞选择性摄取,以 游离形式排泄到胆管,汇入胆汁排入肠道, 不存在肝肠循环。
▪ 静脉注射ICG后,单位时间内测定其滞留 率或分析其在血浆中的浓度-时间曲线, 可以定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
▪ 3肝ASGPR的SPECT显像通过各像素内的放 射性分布不均匀可较真实的反映慢性肝炎, 肝硬化肝脏不均匀受损的情况.
总结
三维立体肝功能评估方法将成为对肝脏 术后剩余肝功能评估的一种最有前途的方 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套成熟的术 前三维化,数字化,程式化的剩余肝功能 的评价系统,并在肝外科临床推广.
Amino acid
ASGP显像剂的发展
▪ 20世纪80年代,Vera等将半乳糖连接人血 清白蛋白,并将其命名为新半乳糖白蛋白 (NGA)。为方便99mTc的标记,Torizuka将 NGA连接乙二烯三胺五醋酸并制成试剂盒, 命名为99mTc-GSA.
▪ 99mTc-GSA 可以称为真正的肝功能显像 剂.
肝功能评估
决定肝切除手术预后的因素
▪ 术前肝功能的评估
▪ 肿瘤的位置
▪ 手术操作技巧 ▪ 术中出血量
很难在术前作出充分的估计
▪ 患者的整体状态
术前肝功能评估的主要指标
▪ 转氨酶 ▪ 胆红素 ▪ 白蛋白 ▪ 凝血酶原时间 ▪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 ▪ 吲哚青绿试验(ICG)
肝硬化患者术前肝功能评估的主要内容
▪ 原理:通过模拟肝脏切除,计算剩余肝脏 的功能容积,剩余肝功能占整个肝脏功能 的比例并与代表整体肝脏的指标相结合, 可以用来预测手术的风险。
肝功能异常的诊断ppt课件(2024版)

7
LDH常见升高原因:
1 心血管疾病:心梗、心肌炎、休克、缺氧 2 溶血性疾病:任何原因引起的溶血 3 肝病:肝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硬
化 、阻塞性黄疸 4 肾脏疾病:肾盂肾炎 肾梗死 肾小管坏死 5 恶性肿瘤:肝肿瘤、肿瘤肝转移、淋巴瘤、
白血病
影响因素:
1草酸EDTA对LDH有抑制:故用草酸EDTA做抗凝剂的 血液样本不能测定。
1 增多:血清水分减少---浓缩 合成增加,主要是球蛋白增加
2 降低:血清水分增加----稀释 营养不良 白蛋白减少为主 合成障碍 肝病 白蛋白下降为主 丢失过多 肾病、大出血、烧伤,白蛋白为主
25
总胆固醇
总胆固醇包括胆固醇脂、脂蛋白、游离胆固醇,
其他3/4以上胆固醇在体内合成:肝脏微粒体是合成 贮存供给的主要血管。每日胆固醇脂的80-85%转化 为胆汁酸并由胆道进入肠道。
5
常见升高原因
1 心肌疾病: 特别是心梗,峰值与梗死灶大小、 成正比。
2 各种肝病: 随AST升高而上升。 3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 、胰
腺炎、肌肉挫伤 、坏疽 、溶血。
6
乳酸脱氢酶 LDH
作用: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 分布:广泛存在于各脏器组织的细胞浆中骨骼肌最多,其次是肝脏、
心脏 、肾 、红细胞,大约比血清中的浓度高15倍。 LDH有五种同工酶,在组织分布比率各不同。骨骼肌、肝中 以LDHs为主,心 肌、肾、红细胞以LDH1为主。 病机:各脏器病变即可引起血清中LDH显著增高,比色 法PH8.8条件下,测定正相反应的LDH主要是LDH1和LDH2, 逆向反应速率法PH7.4,测定是LDHs。故前者对心肌受损诊 断敏感 ,后者则对肝脏损害敏感。
18
LDH常见升高原因:
1 心血管疾病:心梗、心肌炎、休克、缺氧 2 溶血性疾病:任何原因引起的溶血 3 肝病:肝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硬
化 、阻塞性黄疸 4 肾脏疾病:肾盂肾炎 肾梗死 肾小管坏死 5 恶性肿瘤:肝肿瘤、肿瘤肝转移、淋巴瘤、
白血病
影响因素:
1草酸EDTA对LDH有抑制:故用草酸EDTA做抗凝剂的 血液样本不能测定。
1 增多:血清水分减少---浓缩 合成增加,主要是球蛋白增加
2 降低:血清水分增加----稀释 营养不良 白蛋白减少为主 合成障碍 肝病 白蛋白下降为主 丢失过多 肾病、大出血、烧伤,白蛋白为主
25
总胆固醇
总胆固醇包括胆固醇脂、脂蛋白、游离胆固醇,
其他3/4以上胆固醇在体内合成:肝脏微粒体是合成 贮存供给的主要血管。每日胆固醇脂的80-85%转化 为胆汁酸并由胆道进入肠道。
5
常见升高原因
1 心肌疾病: 特别是心梗,峰值与梗死灶大小、 成正比。
2 各种肝病: 随AST升高而上升。 3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 、胰
腺炎、肌肉挫伤 、坏疽 、溶血。
6
乳酸脱氢酶 LDH
作用: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 分布:广泛存在于各脏器组织的细胞浆中骨骼肌最多,其次是肝脏、
心脏 、肾 、红细胞,大约比血清中的浓度高15倍。 LDH有五种同工酶,在组织分布比率各不同。骨骼肌、肝中 以LDHs为主,心 肌、肾、红细胞以LDH1为主。 病机:各脏器病变即可引起血清中LDH显著增高,比色 法PH8.8条件下,测定正相反应的LDH主要是LDH1和LDH2, 逆向反应速率法PH7.4,测定是LDHs。故前者对心肌受损诊 断敏感 ,后者则对肝脏损害敏感。
18
肝功能PPT课件

血液浓缩:严重脱水、休克、饮水量不足艾迪生(Addison)病(又称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内分泌病,由英国医生Addison首先描述,故名。系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由于自身免疫、结核等严重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严重破坏双侧肾上腺的绝大部分,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所致。临床表现 全身皮肤弥漫性色素沉着,尤以暴露、压迫、摩擦部位最为明显。)
胶原纤维合成酶,与脏器和组织纤维化发生有关【参考值】 39.5±11.87ug/L【临床意义】——反映肝纤维化指标1.诊断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及血吸虫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轻型慢性肝炎:正常,慢性中重度肝炎↑2.肝脏疾病随访及预后判断:
【参考值】 12-40U/ml(比色法)【临床意义】——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之一肝脏疾病重症肝硬化及肝硬化伴肝癌,明显↑(肝硬化阳性率>80%,增高程度与纤维化程度呈正比)早期肝硬化:MAO↑不明显爆发性肝炎、严重脂肪肝:亦可↑其他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结缔组织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蛋白质代谢检测胆红素代谢检测胆汁酸代谢检测血清酶检测
肝脏疾病的生化检查
1、肝功能检查正常不能否认肝病的存在2、某项肝功能只能反映该项肝功能的情况3、肝功能障碍与病理形态学改变可不平行4、缺乏特异性
蛋白质的合成
血浆蛋白
清蛋白Albumin
凝血因子
水肿
凝血障碍
合 成
功能 (1)维持胶体参透压,稳定血容量 (2)体内物质的运载工具每天合成: 成人120mg/kg/日半衰期: 19-21天,非急性
摄入不足: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合成不足:慢性肝损(肝炎)、肝硬化、肝癌:A↓G↑,比例倒置急性肝炎:无改变;暴发型:不变或略低消耗增多:甲亢、慢性消耗性疾病丢失增多:失蛋白性胃肠疾病 肾病综合征血液稀释:水钠潴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将细菌、抗原抗体复合物、色素和其他 碎屑从血液中除去
.
8
血清酶检查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 ALT) 存在于肝、肾、心、肌肉中,肝细胞活性 最高,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 AST): 80%线粒体,20%细胞质,心脏活性第 一,肝脏第二,肌肉、肾也有存在
. 12
临床意义: 阻塞性黄疸 骨骼系统疾病 生长中儿童、妊娠中晚期
.
13
(三)γ谷氨酰转移酶( γ-GT) 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在肝脏 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 整个胆管系统 胆道梗阻时,水平显著升高
.
14
胆红素
胆红素:是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脾、 骨髓破坏的产物 未结合胆红素:是血红素的主要降解产 物,又称间接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经肝脏处理后可直接溶于 水,又称直接胆红素
.
23
Child-Pugh分级
分值 腹水 肝性脑病 胆红素(μmol/L) 白蛋白(g/L) PT延长(秒) INR 1 无 无 <34.2 >35 <4秒 <1.7 2 少量或利尿可控制 轻度 34.2~51.3 28~35 4~6 1.7~2.3
.
3 严重 显著 >51.3 <28 >6 >2.3
肝功能的检查及评估
.
1
怎样评价肝功能?
.
2
肝脏的功能
解毒作用
代谢功能:糖、 蛋白质、脂肪、 维生素、激素
分泌胆汁
凝血功能 免疫作用
. 3
一、代谢功蛋白质、部分球 蛋白、全部清蛋白、多种凝血因子都是 由肝脏合成 糖代谢:合成糖原维持血糖稳定 脂类代谢:参与脂类的消化、吸收、分 解、合成及运输 维生素及激素代谢
肝脏合成,电泳时位于白蛋白条带前方 半衰期短(2天),能反映肝脏的合成 功能 参考值:200mg-400mg/L 降低:营养不良、肝胆系统疾病
.
21
哪个指标可以反映肝功能呢?
.
22
综合评分系统
Child-Pugh评分 Child于1964年提出 Pugh1973年进行了修正 40年来一直被认为是肝功能分级的金标 准
24
A级:5~6分 B级:7~9分 C级:10~15分 用于判断肝硬化患者的长期预后,肝切 除患者术前评估,较单一指标更为准确 不足:同级之间肝功能仍有差别,不够 精确
. 25
靛氰绿(ICG)排泄试验
是评估肝细胞癌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和肝功能较好的指标
吲哚靛青绿负荷实验15 min 潴留率
肝胆疾病:急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 硬化、肝癌、脂肪肝、胆管炎、胆囊炎 等 心血管疾病:心梗、心肌炎 骨骼疾病 药物:引起肝细胞损伤的药物
.
11
(二)碱性磷酸酶(ALP) 主要分布于肝脏、骨骼、肾、小肠、胎 盘中,血清中大部分ALP来源于肝脏和 骨骼 胆道疾病时ALP生成增加排泄减少,血 清ALP升高 参考值:40~110U/L
.
27
ICG15与预后
正常人<10% 肝切手术慎重 肝硬化患者恢复周期长 急性肝衰竭考 虑肝移植
伴有严重并发症
10 14.7 ICG R15(%)
20
30
38.9
51.1
60
肝功能损伤
.
3个月内80%死亡
28
总结
肝脏功能异常复杂 转氨酶更多的是反映肝细胞的损害 没有单一指标可以评估肝功能 综合评分系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仍 有局限
.
15
.
16
【参考范围】 总胆红素: 5.1~17.1μmol/L(0.3~1.0mg/dL) 直接胆红素: 1.71~6.8μmol/L (0.1~0.4mg/dL)
【临床意义】 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提示梗阻性黄疸
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提示溶血性黄疸
两者均升高,提示肝细胞性黄疸
. 17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
.
9
ALT、AST在正常血清中含量很低,但 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血清ALT、AST活性升高 中度损伤:ALT>AST 重度损伤:线粒体AST释放,AST/ALT比 值升高 参考值:ALT 10~40U/L AST 10~40U/L
.
10
ALT、AST升高的意义
90%以上的血清蛋白、全部清蛋白由肝 脏合成 半衰期20天 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
18
【参考范围】 总蛋白 60~80g/L 球蛋白:15~32g/L 【临床意义】
严重肝病时,肝脏合成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能力降低,血
白蛋白 35~55g/L A/G比值: 1.5~2.0/1
中白蛋白浓度减少;而免疫系统、单核巨噬细胞合成球蛋白
. 4
二、分泌与排泄
分泌胆汁,排泄代谢产物(如胆固醇、 胆色素),以及药物及解毒产物
.
5
三、凝血功能
合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 产生凝血因子 胆汁促进维生素K的吸收
.
6
四、解毒作用
代谢过程产生的毒物或外来的毒物 单核吞噬系统 分解、氧化和结合 使毒物失去毒性或排出体外
.
7
五、吞噬或免疫作用
.
29
(indocynine green
rate15 ,ICGR15)
反映肝脏血流量和主动转运功能
. 26
基于ICG的肝切除范围
ICGR15<10% 各类肝切除 10%≤ICGR15<20% 2个肝段切除 20%<ICGR15<30% 亚肝段切除 ICGR15>30% 肝楔形切除 ICGR15<14% in Mary Hospital 可作各类肝切除
增加,导致A/G比值减少。严重则会出现A/G比值小于1,称 为A/G比值倒置,表示肝功能损害严重。
. 19
凝血功能
凝血因子主要在肝脏合成 凝血酶原时间(PT):12s~14s APTT:凝血因子IX、X、 IX、X相关 延长提示:凝血因子缺陷、肝病、VitK 缺乏、抗凝治疗等
.
20
前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