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雷接地系统简介

合集下载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5)机房防雷接地系统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要求。

机房设直流工作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及防雷保护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采用大楼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如大楼共用接地系统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需要与大楼防雷接地系统分开单独做接地网,两接地网距离需大于10米。

系统静电泄放接地,在机房地板下采用600mm*600mm网格均压等电位网,接地网采用30x3铜带连接而成,并绝缘架空安装,将各机房内的设备、机架、机柜与等电位带进行最短距离连接,使各机房设备在同一个等电位上。

直流接地采用40*3铜排在机柜位置安装。

1)防雷原理雷击是年复一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高,通信设备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一方面大型电子计算机网络,程控交换机组等系统设备耐过电流,耐雷电压的水平越来越低,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的侵入,致使雷电灾害频频发生。

据统计,雷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坏占设备损坏因素的比例高达26%,防雷过电压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一项迫切要求。

2)雷击的分类雷击一般分为直击雷击和感应雷击。

直击雷击——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树木、动植物上,由于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等混合力作用,直接摧毁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引起人员伤亡等。

由于直击雷的电效应,有可能使机房微电子设备遭受浪涌过电压的危害。

感应雷击(又称二次雷击)——指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之间的放电而在附近的架空线路、埋地线路、金属管线或类似的传导上产生感应电压,该电压通过传导体传送至设备,间接摧毁微电子设备。

感应雷击对微电子设备,特别是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危害最大,据资料显示,微电子设备遭雷击损坏,80%以上是由感应雷引起的。

另外还有操作过电压,即是指当电流在导体上流动时,会产生磁场储存能量,当负载(特别是电感性大的负载)电器设备开关时,会产生瞬时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同感应雷击一样,可以间接损坏微电子设备。

混凝土结构中的防雷方法

混凝土结构中的防雷方法

混凝土结构中的防雷方法一、前言在现代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

然而,这些结构常常会受到雷电的影响,从而导致损坏。

因此,防雷方法是保护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结构中的防雷方法,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防雷系统。

二、混凝土结构中的防雷方法1. 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防雷的基础。

混凝土结构中的接地系统应该能够有效地将雷电流引入地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接地系统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接地电阻应该足够低。

通常情况下,接地电阻应该小于10欧姆。

(2)接地系统的构造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3)接地系统的接地体积应该足够大。

接地体积越大,接地电阻越低。

2. 雷电接地线雷电接地线是连接接地系统和防雷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混凝土结构中,雷电接地线通常由铜制的扁平线或圆形线构成。

为了保证防雷效果,雷电接地线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接地线的截面积应该足够大。

(2)接地线的长度应该尽量短,以减少电阻。

(3)接地线的接触面应该光洁。

3. 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类似于针形的结构,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

当雷电冲击建筑物时,避雷针会将电荷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不受雷电的影响。

在混凝土结构中,避雷针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避雷针的高度应该足够高,以确保能够接收到雷电。

(2)避雷针的形状应该合理,以便于接受和分散雷电。

(3)避雷针的材质应该耐腐蚀、耐候性好。

4. 避雷带避雷带是一种类似于金属带的结构,通常固定在建筑物的外墙上。

避雷带可以将雷电引入地下,以保护建筑物不受雷电的影响。

在混凝土结构中,避雷带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避雷带的长度应该覆盖整个建筑物。

(2)避雷带的导电性能应该良好。

(3)避雷带应该与接地系统相连。

5. 防雷屏防雷屏是一种类似于金属网的结构,通常用于防止雷电进入建筑物的内部区域。

在混凝土结构中,防雷屏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防雷屏的导电性能应该良好。

(2)防雷屏应该与接地系统相连。

(3)防雷屏应该能够有效地分散雷电。

有关110kV变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的研究

有关110kV变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的研究

有关110kV变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的研究110kV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防雷接地设计是变电站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为变电站的设备和线路都极容易受到雷击,因此需要对变电站进行防雷接地设计,以防止雷击对变电站设备和线路造成损坏。

本文将对110kV变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进行研究探讨,以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防雷接地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接地系统,将雷电流迅速引入大地,避免雷电流对设备和线路的损害。

对于110kV变电站,其防雷接地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接地系统的选择:110kV变电站的接地系统通常包括平衡接地和非平衡接地两种形式。

平衡接地适用于特高压变电站,而非平衡接地适用于中压变电站。

需要根据110kV变电站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系统。

2. 接地电阻的计算:接地电阻是衡量接地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接地电阻越小,接地效果越好。

对于110kV变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需要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确保接地电阻满足规定的要求。

3. 接地材料的选择:接地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接地系统的性能,要根据110kV变电站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材料,以保证其接地效果。

4. 接地系统的布置:接地系统的布置应考虑变电站的整体布局、设备配置和线路走向等因素,以确保接地系统能够有效地引导雷电流,避免对设备和线路的损害。

二、110kV变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方法1. 平衡接地的设计方法对于特高压变电站,一般采用平衡接地系统,其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接地网的布置:接地网的布置应根据变电站的整体布局和设备配置确定,一般采用网状或者环状布置方式。

(2)计算接地电阻:采用传统的公式或者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进行计算,以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

(3)接地材料的选择:一般采用优质的接地材料,如裸铜线或者镀铜扁钢等,以确保接地材料的导电性能。

三、110kV变电站防雷接地设计的技术要求和实际应用1. 技术要求(1)接地电阻:110kV变电站的接地电阻应满足规定的要求,一般不大于1Ω。

对防雷接地的接地要求是什么

对防雷接地的接地要求是什么

对防雷接地的接地要求是什么接地系统是指用来保护人们免受雷击伤害的设备或装置,能将雷电击中的电流引入地下,从而消散掉。

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至关重要,不仅要确保人身安全,还需要减少设备受到雷击的损害。

因此,对防雷接地的要求非常严格。

首先,防雷接地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合理布置:接地系统的设计需要合理布置,确保各个设备和设施之间有良好的接地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接地网。

2.低阻抗:接地系统的电阻需要足够低,以确保雷电能够迅速、稳定地引入地下,减少设备受到雷击的可能性。

3.绝缘良好:接地系统需要保持良好的绝缘状况,防止接地线与其他设备或地下管道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电接触。

4.安全可靠:接地系统需要经过认证,并且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安全性能长期稳定可靠。

其次,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以及使用目的,防雷接地系统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具体情况下的防雷接地要求:1.住宅区或商业区:对于住宅区或商业区的防雷接地系统,一般要求地下接地体的埋置深度达到1.5米以上,并且需要与建筑物的主体构件连接,以确保接地体能够迅速、有效地将雷电引入地下。

2.工业区:对于工业区的防雷接地系统,要求地下接地体的埋置深度达到2米以上,并且需要增加接地电极的数量,以确保地下接地网的连接更加均匀稳定。

3.高层建筑:对于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较大,相对来说更容易成为雷电的撞击目标。

因此,防雷接地系统要求地下接地体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以确保高层建筑在遭受雷击时能够有效地分散电流。

4.露天场所:对于露天场所,由于没有建筑物的阻挡,雷击的风险较大,因此对接地系统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一般要求地下接地网覆盖范围广,接地电阻较低,并增设接地针等附加装置,以提高接地系统的防护能力。

总之,对防雷接地的要求主要包括合理布置、低阻抗、良好绝缘和安全可靠等方面。

此外,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以及使用目的的不同,防雷接地系统还会有一些额外的要求。

在设计和安装接地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场所要求,并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接地系统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接地的种类

接地的种类

一、种类1、防雷接地:为把雷电迅速引入大地,以防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

防雷装置如与电报设备的工作接地合用一个总的接地网" target=_blank>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最小值要求。

2、交流工作接地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大地作金属连接。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

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

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

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

3、安全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

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有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

4、直流接地为了使各个电子设备的准确性好、稳定性高,除了需要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

可采用较大截面积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

5、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为防止智能化大楼内电子计算机机房干燥环境产生的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干扰而进行的接地称为防静电接地。

为了防止外来的电磁场干扰,将电子设备外壳体及设备内外的屏蔽线或所穿金属管进行的接地,称为屏蔽接地。

6、功率接地系统电子设备中,为防止各种频率的干扰电压通过交直流电源线侵入,影响低电平信号的工作而装有交直流滤波器,滤波器的接地称功率接地二、要求1、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欧;2、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3、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4、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5、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欧。

三、智能大厦接地系统的设计1、防雷接地系统接地体一般利用智能大厦桩基,桩基上端钢筋通过承台面钢筋连在一起;防雷接地系统引下线一般利用柱子内钢筋;防雷接闪器用避雷带和避雷针" target=_blank>避雷针结合的方式,智能大厦30米及以上,每三层利用圈梁钢筋与柱筋连在一起构成均压环;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范本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范本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范本防雷接地技术在变电站的设计和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防雷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护变电站设备和人员,降低雷击产生的破坏和损失。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防雷接地技术范本,供参考。

1. 接地网的设计接地网是变电站防雷接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地网形状应尽量接近正方形或长方形,以确保电流均匀分布。

(2)接地网的埋深应足够深,一般不少于1米。

(3)地网的网格尺寸应合理选择,一般取4~6米之间。

(4)地网的水平接地电阻应符合规范要求。

(5)地网内应设置足够多的接地电极,以提高接地效果。

(6)在地网周边设置导体带,以增加接地网的有效接地面积。

2. 接地电阻的降低为了降低接地系统的电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接地电极的数量和面积,可以通过并联多个接地电极来降低接地电阻。

(2)合理选择接地电极材料,如铜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降低接地电阻。

(3)采用混凝土埋地电极或化学接地电极等,可以提供更大的接地面积,从而降低接地电阻。

(4)在接地系统中添加辅助接地电极,如接闪电杆、接电杆等,可以有效地降低接地电阻。

3. 防雷设备的选择和安装防雷设备是变电站防雷接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选择和安装防雷设备可以有效地保护变电站设备和人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防雷设备和安装要点:(1)避雷针:应选择高效的避雷针,并安装在变电站的高处,如变压器、断路器、电缆等设备的周围。

(2)避雷器:应根据变电站设备的电压等级选择合适的避雷器,并正确安装在电力系统的进出口位置。

(3)避雷阻抗器:应选择合适的避雷阻抗器,并正确接入电力系统,以限制过电压的传播。

(4)接闪装置:应根据变电站设备的特点和雷击频率选择合适的接闪装置,并正确安装在设备上,以保护设备免受雷击的损害。

(5)接地引线:应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并正确安装在设备上,以确保设备能够有效地接地。

4. 定期检测和维护为了保证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需要定期进行接地系统的检测和维护。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一、防雷措施1. 减少雷击风险的设计高大建筑物和高架电线杆可以成为雷电击中的目标,因此在设计配电系统时,应尽量避免将电线杆或电杆直接连接到建筑物上。

另外,建筑物应具备可靠的避雷设施,如避雷针、避雷网等,用于吸收和分散雷电的能量。

2. 安装避雷装置在配电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安装适当的避雷装置,以保护设备不受雷电的干扰和损坏。

避雷装置通常包括避雷器和避雷器引下线,通过将雷电引入地下或接地系统,使其能够得到有效的分散和排放。

3. 使用耐雷设备在配电系统中,应使用能够抵抗雷电干扰和损坏的设备和材料。

例如,选择具有良好耐压、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的电缆和开关设备,以减少雷击对系统的影响。

二、接地措施1. 构建良好的接地系统配电系统的接地系统是保证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接地系统应包括合适的接地电极、接地回路以及接地装置,以确保系统的电荷得到有效的分散和排放。

2. 选择合适的接地电极接地电极是将电流引入地下的主要手段,因此选择合适的接地电极对系统的接地效果至关重要。

通常使用的接地电极包括接地棒、接地网和接地块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电极进行安装。

3. 接地回路的设计与布置配电系统的接地回路应具备足够的导电能力,以确保电荷能够快速、有效地通过接地回路流回地下。

为了提高接地回路的导电能力,可以采用并联多个接地电极、增加接地导线的横截面积等方式。

4. 定期检测和维护为了保证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应定期对接地电极、接地回路及接地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

如果发现接地系统存在故障或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以保证系统的接地效果。

总结:防雷与接地是配电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雷电对系统的影响,并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设计和安装配电系统时,应注意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并选择适当的设备和材料,以提高系统的防雷能力和接地效果。

此外,定期检测和维护接地系统也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

机房防雷接地方案

机房防雷接地方案

机房防雷接地方案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雷电活动对机房设备造成的威胁不容忽视。

因此,机房应该采取合适的防雷接地方案,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2. 防雷接地原理防雷接地是指将机房内的设备与地面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电气连接,以便将雷击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从而降低设备受雷击的概率和受到的损坏。

接地系统起到了稳定电压和防止电击的作用。

防雷接地方案的关键在于:•设备接地系统的合理设计和布置。

•地面的选择和处理,以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接地设备的正确安装和维护。

3. 机房防雷接地方案的步骤3.1 需求分析和设计在制定机房防雷接地方案之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

这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机房内各种设备的雷电防护等级。

2.确定机房周围的地形和土壤情况。

3.综合考虑机房的实际情况,确定机房的防雷接地方案。

3.2 接地系统的设计和布置接地系统是机房防雷接地方案的核心部分。

它包含以下主要元素:1.外部接地系统:将机房与地面之间的大地电极相连。

通常使用垂直接地针或者水平接地网,以提供良好的接地效果。

2.内部接地系统:将机房内各种设备与外部接地系统相连。

这包括设备接地网、设备接地极等。

3.接地导线:负责将各个接地系统之间进行连接,确保接地的连续性。

3.3 地面处理地面处理是保证机房接地效果良好的关键。

合适的地面处理能够改善地面的电阻,增加接地效果。

地面处理的方法包括:1.地面湿化:通过喷洒水或者安装地下水系统,增加地面湿度,从而降低地面电阻。

2.地面增加导电物质:在地面上撒布导电物质,如盐水等,以提高地面的导电性能。

3.地面加宽:扩大地面的面积,增加接地的有效面积。

3.4 接地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在机房防雷接地方案实施后,接地设备的正确安装和维护是确保接地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

安装和维护接地设备时需要遵守以下注意事项:1.设备接地导线的选择和布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输,而且双向传输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C:按树-星混合结构布线,既考虑了目前正在建设的电缆电视系统的需要,同时也为
今后更新改建为光缆传输、双向传输、数据传输提供方便,今后若需改建,只要更换某 一段干线就可以了。
中国电视频道频率配置表


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基础
一、电视信号的产生与传播(简要)
1、电视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产生
主要内容: 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 视频图像信号的处理 射频电视信号的形成
数字彩色电视摄像机
工作原理 将景物的光图像分解成红、绿、蓝三幅光图像,分别聚焦
在三个摄像器件的光敏面上,然后由摄像器件进行光电转换,并 通过扫描得到三个基色信号,最后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和编码电路, 形成分量信号或全电视信号输出。

调制器,卫星接收机,制式转换器,

微波接收机,信号处理器,混合器,

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分配器等。

作用:对信号源提供的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

和控制并输出高质量的信号给干线传

输系统。

2、干线传输系统:
把前端提供的高质量的信号“保质保量”的传送 给用户分配系统。
它包括:干线放大器,电缆或光缆,干线分支, 分配器,斜率均衡器,电源供给器,电源插入器等。
3、 用户分配系统:

把干线传输来的信号分配给系统内所有的用户。

它包括:分配放大器,(系列)分支器,(系列)
分配器,用户
终端,机上变换器(机顶盒)等。
有线电视系统的分类
有线电视系统的分类方法众多: 我的观点是按: 系统的工作频带宽度 系统的网络结构方式 这种分类概念清晰、简洁明了。
系统的组成
1.前端系统:包括两部分。 a、信号源部分: 电视接收(线)天线,卫星(面)天线,微
波天线, 摄像机 ,录像机, 字幕机,计算机, 导频信号发生器,控制台,监示器柜, 机架等。 作用:给系统提供各种各样的信号。

b、信号处理部分:

天线放大器,频道放大器,解调器,
3、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营业收入来源单一, 抗风险能力低。
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 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 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 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 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目前更主要的是 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用IP优 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我们所 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一、组成
系统组成一
系统组成二
HFC网方框图
系统组成的简述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前端、干线传输和用
户分配网络组成。信号源接收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向前端 提供系统欲传输的各种信号。它一般包括开路电视接收 信号、调频广播、地面卫星、微波以及有线电视台自办 节目等信号。 系统的前端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将信号源送 来的各种信号进行滤波、变频、放大、调制、混合等, 使其适用于在干线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系统的干线传输部分主要任务是将系统前端部分所 提供的高频电视信号通过传输媒体不失真地传输给分配 系统。其传输方式主要有光纤、微波和同轴电缆三种。 用户分配系统的任务是把从前端传来的信号分配给 千家万户,它是由支线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用户 终端以及它们之间的分支线、用户线组成。
FTTC(光纤到路边) 、FTTB(光纤到大楼)、 FTTSA(光纤 到服务区) 。
3、按传输手段分有光缆、电缆和微波网(FM、AML、MMDS和 LMDS)
4、按网络结构分有链型、星型、环型、网型和混合型。
5、按其它方式分有单向和双向、低分隔和中分隔、分散供电和 集中供电等等。
常见分类二
★ 按系统规模大小分类,可分为: A类:用户数10000户以上,传输距离1Km以上 B类:用户数2000-10000户以上,传输距离500-1000m以上 C类:用户数300-2000户以上,传输距离500m以下 D类:用户数300户以下,单幢楼无干线系统 ★ 按频道范围分类,可分为: VHF频段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仅限于VHF频段1-12频道相间隔传输; 全频道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仅限于VHF、UHF频段内的电视信号传输; 300MHz内邻频传输系统,仅限于VHF频段内1-12频道邻频传输; 300MHz内增补频道间置传输系统,增补A、B两个波段; 860Mhz邻频传输系统 ★ 按传输方式分类,可分为 A:同轴电缆单向传输; B:同轴电缆双向传输; C:用光缆传输信号; ★ 按传输网络结构分类,可分为: A:按树枝形结构布线,连接用户方便,较经济 B:按星形结构布线,由中心向四方传输,有利于计算机控制。星形结构一般采用光纤
开路电视存在的问题
1.电视接收产生阴影区(注意阴影区并非弱场 强区域);

2.产生多径接收
有线电视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网络电视(IPTV)动摇着有线电视的 垄断地位。网络电视作为一种新型的视频节目 传输形态在全球迅速发展,对有线电视来说, 有狼来了的感觉。
2、互联网动摇着电视第一媒体的地位。 互联网集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的优势和 双向互动的优势于一身,深受人们的欢迎。而 有线电视目前提供的服务仍是广播式单向的电 视传输,已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
数字彩色电视摄像机
上世纪90年代初,彩色电视摄像机开始向数字 化过渡,摄像器件全部采用电荷耦合器件 CCD(Charge-coupled Device )。由于CCD是模拟器 件,摄像机的数字化只能从信号处理电路开始。严 格的讲,数字摄像机应该称为数字信号处理(DSP) 摄像机。一般将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占整个电路70%以 上的摄像机称为数字摄像机。
常见的分类一(供参考)

有线电视系统按带宽、使用器材、传输手段和结构类型等的
不同可分成许多不同的种类。
1、按频道带宽分有邻频系统(300、450、550、750、860MHZ) 和隔频系统(全频道分段调节系统)。
2、按使用器材分有全同轴电缆和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
(HFC),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家庭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